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
FeRAM铁电存储器魏双

特点
射频识别系统 在非接触式存储器领域里,FeRAM提供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低功耗访 问在射频识别系统中至关重要,因为能源消耗是以距离成指数下降的。 想要以最小的能耗读写标签数据就必须保持标签有足够近的距离。通 过对射频发射机和接收机改进写入距离,降低运动的灵敏性以及降低 射频功率需求,使需要写入的应用获得优势。 诊断和维护系统 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记录系统失效时的操作历史和系统状态是非常 宝贵的。如果没有这些数据,能够准确的解决或执行需求指令是很困 难的。由于FeRAM具备高耐久性的特点,可以生成一个理想的系统日志。 从计算机工作站到工业过程控制等的系统,都能从FeRAM中获益
制造工艺
铁电存储器技术和标准的CMOS制造工艺相兼容。铁电薄膜被放置 于CMOS基层之上,并置于两电极之间,使用金属互连并钝化的方 法完成铁电存储器的制造。
特点
FeRAM具有快速写入、高耐久性、低功耗的特性,以下列举了FeRAM在一 些领域中与其他存储器相比的主要优势: 频繁掉电环境 任何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保留配置。可是,配置更改或电源失效情况随 时可能发生,因此,更高写入耐性的FeRAM允许无限的变更记录。任何时 间系统状态改变,都将写入新的状态。这样可以在电源关闭可用的时间 很短或立即失效时状态被写入存储器。 高噪声环境 在嘈杂的环境下向EEPROM写数据是很困难的。在剧烈的噪音或功率波动 情况下,EEPROM的写入时间过长会出现漏洞(以毫秒衡量),在此期间 写入可能被中断。错误的概率跟窗口的大小成正比。FeRAM的写入执行窗 口少于200ns。
结构原理
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
FeRAM利用铁电晶体的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 ,铁电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铁电效应是指在 铁电晶体上施加一定的电场时,晶体中心原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并达到一种稳定状态; 当电场从晶体移走后,中心原子会保持在原来 的位置。这是由于晶体的中间层是一个高能阶 ,中心原子在没有获得外部能量时不能越过高 能阶到达另一稳定位置,因此FeRAM保持数据 不需要电压,也不需要像DRAM一样周期性刷新 。由于铁电效应是铁电晶体所固有的一种偏振 极化特性,与电磁作用无关,所以FeRAM存储 器的内容不会受到外界条件(诸如磁场因素) 的影响,能够同普通ROM存储器一样使用,具 有非易失性的存储特性。
(整理)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及应用摘要:介绍铁电存储器(FRAM)的一般要领和基本原理,详细分析其读写操作过程及时序。
将FRAM与其它存储器进行比较,分析在不同场合中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以FM1808为例说明并行FPGA与8051系列单片机的实际接口,着重分析与使用一般SRAM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铁电存储器 FRAM原理 8051 存储技术1 背景铁电存储技术最在1921年提出,直到1993年美国Ramtron国际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一个4Kb 的铁电存储器FRAM产品,目前所有的FRAM产品均由Ramtron公司制造或授权。
最近几年,FRAM又有新的发展,采用了0.35μm工艺,推出了3V产品,开发出“单管单容”存储单元的FRAM,最大密度可在256Kb。
2 FRAM原理FRAM利用铁电晶体的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铁电晶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铁电效应是指在铁电晶体上施加一定的电场时,晶体中心原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并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当电场从晶体移走后,中心原子会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这是由于晶体的中间层是一个高能阶,中心原子在没有获得外部能量时不能越过高能阶到达另一稳定位置,因此FRAM保持数据不需要电压,也不需要像DRAM一样周期性刷新。
由于铁电效应是铁电晶体所固有的一种偏振极化特性,与电磁作用无关,所以FRAM存储器的内容不会受到外界条件(诸如磁场因素)的影响,能够同普通ROM存储器一样使用,具有非易失性的存储特性。
FRAM的特点是速度快,能够像RAM一样操作,读写功耗极低,不存在如E2PROM的最大写入次数的问题;但受铁电晶体特性制约,FRAM仍有最大访问(读)次数的限制。
2.1 FRAM存储单元结构FRAM的存储单元主要由电容和场效应管构成,但这个电容不是一般的电容,在它的两个电极板中间沉淀了一层晶态的铁电晶体薄膜。
前期的FRAM的每个存储单元使用2个场效应管和2个电容,称为“双管双容”(2T2C),每个存储单元包括数据位和各自的参考位,简化的2T2C存储单元结构如图2(a)所示。
FeRAM铁电存储器魏双

结构原理
铁电存储器器件结构
目前铁电存储器最常见的器件结构是 Planar (平面式)和Sபைடு நூலகம்ack(堆叠式)结 构,两者的区别在于铁电电容的位置 和电容与MOS管互连的方式。在平面式 结构中,将电容置于场氧上面,通过 金属铝,将电容上电极和MOS管有源区 相连,工艺相对简单,但单元面积较 大;而在堆叠式结构中,将电容置于 有源区,通过塞子(Plug)将电容下电 极和MOS管源端相连,需要CMP工艺, 集成密度较高。另外,堆叠式结构可 以采用铁电电容制作在金属线上的做 法,从而减少铁电电容在形成过程中 对工艺的相互影响。
应用
三、非易失性缓冲
铁电存贮器(FeRAM)可以在其它存储器之前快速存储数据。在此情况 下,信息从一个子系统非实时地传送到另一个子系统去。由于资料的 重要性, 缓冲区内的数据在掉电时不能丢失,在某些情况下,目标系 统是一个较大容量的存储装置。FeRAM以其擦写速度快、擦写次数多使 数据在传送之前得到存储。 典型应用:工业系统、银行自动提款机 (ATM), 税控机, 商业结算系 统 (POS), 传真机,未来将应用于硬盘非易失性高速缓冲存储器。
应用
二、参数设置与存储 FeRAM通过实时存储数据帮助系统设计者解决了突然断电数据丢失的问 题。参数存储用于跟踪系统在过去时间内的改变,它的目的包括在上电 状态时恢复系统状态或者确认一个系统错误。总的来说,数据采集是系 统或子系统的功能,不论何种系统类型,设置参数存储都是一种底层的 系统功能。 典型应用: 影印机,打印机,工业控制,机顶盒,网络设备和大型家用电 器
制造工艺
铁电存储器技术和标准的CMOS制造工艺相兼容。铁电薄膜被放置 于CMOS基层之上,并置于两电极之间,使用金属互连并钝化的方 法完成铁电存储器的制造。
FM31256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FM31256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摘要FM31256是一种基于I2C总线、采用铁电体技术的多功能存储芯片。
除了非易失存储器外,该器件还具有实时时钟、低电压复位、看门狗计数器、非易失性事件计数器、可锁定的串行数字标识等多种功能。
文章主要介绍了FM31256的基本功能、原理,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其在电磁铸轧电源控制装置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I2C总线铁电体技术 RTC MSP430FFM31256是由Ramtr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多功能系统监控和非易失性铁电存储芯片。
与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比较,它具有如下优点:读/写速度快,没有写等待时间;功耗低,静态电流小于1 mA,写入电流小于150 mA;擦写使用寿命长,芯片的擦写次数为100亿次,比一般的EEPROM存储器高10万倍,即使每秒读/写30次,也能用10年;读/写的无限性,芯片擦写次数超过100亿次后,还能和SRAM一样读/写。
铁电存储器(FRAM)的核心技术是铁电晶体材料。
这一特殊材料使铁电存储器同时拥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的特性。
本文介绍了FM31256的主要功能,并具体给出了基于嵌入式C语言编写的存储器读/写程序。
1 FM31256的基本结构及原理FM31256由256 KB存储器和处理器配套电路(processor companion)两部分组成。
与一般的采用备份电池保存数据不同,FM31256是真正意义上的非易失(truly nonvolatile)存储器,并且用户可以选择对不同的存储区域以软件方式进行写保护。
FM31256 器件将非易失FRAM与实时时钟(RTC)、处理器监控器、非易失性事件计数器、可编程可锁定的64位ID号和通用比较器相结合。
其中,通用比较器可提前在电源故障中断(NMI)时发挥作用或实现其他用途。
采用先进的0.35 μm制造工艺,这些功能通过一个通用接口嵌入到14个引脚的SOIC封装中,从而取代系统板上的多个元件。
完美的铁电存储器

完美的铁电存储器一. Fujitsu铁电存储器(FRAM) 技术原理日本Fujitsu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铁电存储器(FRAM)供货商,至2010年12月31日,全球已经累计出货17亿颗铁电存储器!Fujitsu公司铁电存储器(FRAM)的核心技术是铁晶体管材料,这一特殊材料使得铁电存储产品同时拥有随机存取内存(RAM) 和非挥发性存贮产品(ROM)的特性。
铁晶体管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当我们把电场加载到铁晶体管材料上,晶阵中的中心原子会沿着电场方向运动,到达稳定状态,晶阵中的每个自由浮动的中心原子只有两个稳定状态,一个我们拿来记忆逻辑中的0、另一个记亿1,中心原子能在常温,没有电场的情况下停留在此状态达一百年以上。
铁电存储器不需要定时刷新,能在断电情况下保存资料。
二、Fujitsu铁电存储器(FRAM) 技术优点传统半导体内存有两大体系:挥发性内存(Volatile Memory),和非挥发性内存(Non-volatile Memory)。
挥发性内存如SRAM和DRAM 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都不能保存资料,但这种内存拥有高性能、易用等优点。
非挥发性内存像 EPROM、 EEPROM和 FLASH 能在断电后仍保存资料,但由于所有这些内存均起源自只读存储器 (ROM) 技术,所以您不难想象得到它们都有不易写入的缺点,确切的来说,这些缺点包括写入缓慢、有限次写入次数、写入时需要特大功耗等等。
FRAM第一个最明显的优点是FRAM可跟随总线(Bus Speed)速度写入,若比较起 EEPROM/Flash的最大不同的是 FRAM在写入后无须任何等待时间(NoDelayTM Write),而 EEPROM/Flash须要等 3~10毫秒 (mS) 才能写进下一笔资料。
铁电存储器(FRAM)的第二大优点是近乎无限次读写。
当 EEPROM/Flash只能应付十万次 (10的5次方)至一百万次写入时,新一代的铁电存储器(FRAM)已达到一百亿个亿次(10的 10次方)的写入寿命。
FRAM铁电存储器

存储器的终结者---FRAM铁电存储器FRAM铁电存储器的核心技术是美国Ramtron公司研制的铁电晶体材料。
这一特殊材料使得铁电存储产品同时拥有随机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EPROM、E2ROM、FLash)的特性。
铁电晶体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当我们把电场加载到铁电晶体材料上,晶阵中的中心原子会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达到稳定状态,一个状态存储逻辑中的0,另一个状态存储逻辑中的1。
中心原子在常温下没有电场的作用时停留在此状态达一百年以上,铁电存储器不需要定时刷新,断电情况下能保存数据不变。
由于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没有任何原子碰撞,铁电存储器(FRAM)拥有高速读写,超低功耗和无限次写入等特性。
存储器的基础知识:传统存储器有两大类:易失存储器(volatile memory)和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易失性存储器像SRAM和DRAM存储器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都不能保存数据,但这种存储器拥有高性能,存取速度快和无限次的写入次数,易用等优点。
非易失性存储器像EPROM、E2ROM和FLash能在断电后保存数据不变,但由于所有这些存储器均起源只读存储器(ROM)技术,因此它们都有写入速度慢,写入次数有限和使用时功耗大等缺点。
图一是16K位铁电存储器(FRAM)的性能和16K位E2ROM性能比较情况,FRAM 第一个最明显的优点是:FRAM可以跟随总线速度写入,无需任何等候时间,而E2ROM 需等几毫秒(ms)才能写入一下数据。
FRAM第二大优点是几乎无限次的写入。
E2ROM 的写入次数是每百万次(10的6次方),而新一代的铁电存储器(FRAM)却是一亿亿次(10的6次方)写入寿命。
FRAM的第三大优点是超低功能。
E2ROM的慢速和高电流写入一个字节令它需要高出FRAM2500倍的能量。
性能比较表(16K位内存,总线速度400KHE)FRAM的应用:FRAM无限次快速擦写和非易性的特点,令它的系统工程师可以把现在在电路上分离的SRAM和E2ROM两种存储器整合到一个FRAM里,为整个系统节省了功耗,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同时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frd器件结构

frd器件结构【原创版】目录1.引言2.frd 器件的结构概述3.frd 器件的工作原理4.frd 器件的性能优势5.frd 器件的应用领域6.结论正文【引言】frd(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器件,即铁电随机存储器,是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
与传统的 RAM 存储器相比,frd 器件具有低功耗、高速度、大容量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存储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 frd 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优势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的介绍。
【frd 器件的结构概述】frd 器件的结构主要包括铁电材料层、电极层和绝缘层。
其中,铁电材料层是 frd 器件的核心部分,负责存储数据;电极层则负责读写数据;绝缘层则起到隔离电极层和铁电材料层的作用,防止数据泄露。
【frd 器件的工作原理】frd 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铁电材料的极化效应。
在 frd 器件中,铁电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极化,形成电偶极矩。
当电偶极矩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时,frd 器件被认为是处于“0”状态;当电偶极矩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时,frd 器件被认为是处于“1”状态。
通过改变电场方向,可以实现对 frd 器件中数据的读写操作。
【frd 器件的性能优势】frd 器件具有以下性能优势:1.非易失性:在断电的情况下,frd 器件中的数据仍然可以被保留,不需要刷新电路。
2.低功耗:frd 器件的读写操作所需的电压较低,可以降低能耗。
3.高速度:frd 器件的读写速度较快,可以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
4.大容量:frd 器件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满足未来数据存储的需求。
【frd 器件的应用领域】frd 器件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计算机内存:frd 器件可以作为高速、低功耗的内存模块,提高计算机性能。
2.移动设备:frd 器件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满足其对存储器速度和容量的要求。
3.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frd 器件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数据存储器,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处理。
铁电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

ÿÿÿÿÿÿÿÿ 摘 要关键词介绍铁电存储器(FRAM)的一般要领和基本原理,详细分析其读写操作过程及时序。
将FRAM与其它存储器进行比较,分析在不同场合中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以FM1808为例说明并行FRAM与8051系列单片机的实际接口,着重分析与使用一般SRAM的不同之处。
铁电存储器 FRAM原理 8051 存储技术1背 景铁电存储技术早在1921年提出,直到1993年美国Ramtron国际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一个4Kb的铁电存储器FRAM产品,目前所有的FRAM产品均由Ramtron公司制造或授权。
最近几年,FRAM又有新的发展,采用了0.35μm工艺,推出了3V产品,开发出“单管单容”存储单元的FRAM,最大密度可达256Kb。
2FRAM原理FRAM利用铁电晶体的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铁电晶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铁电效应是指在铁电晶体上施加一定的电场时,晶体中心原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并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当电场从晶体移走后,中心原子会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这是由于晶体的中间层是一个高能阶,中心原子在没有获得外部能量时不能越过高能阶到达另一稳定位置,因此FRAM保持数据不需要电压,也不需要像DRAM一样周期性刷新。
由于铁电效应是铁电晶体所固有的一种偏振极化特性,与电磁作用无关,所以FRAM存储器的内容不会受到外界条件(诸如磁场因素)的影响,能够同普通ROM存储器一样使用,具有非易失性的存储特性。
FRAM的特点是速度快,能够像RAM一样操作,读写功耗极低,不存在如E2PROM的最大写入次数的问题;但受铁电晶体特性制约,FRAM仍有最大访问(读)次数的限制。
2.1FRAM存储单元结构FRAM的存储单元主要由电容和场效应管构成,但这个电容不是一般的电容,在它的两个电极板中间沉淀了一层晶态的铁电晶体薄膜。
前期的FRAM的每个存储单元使用2个场效应管和2个电容,称为“双管双容”(2T2C),每个存储单元包括数据位和各自的参考位,简化的2T2C存储单元结构如图2(a)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
摘要:铁电存储器与传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具有功耗小、读写速度快、抗辐照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市场。
文章介绍了铁电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介绍了两种主流的铁电材料。
文章还介绍了铁电存储器的电路结构,包括2T2C、1T1C、1T2C以及链式结构,并说明了铁电存储器的读写过程。
铁电存储器的器件结构主要有Planar 结构和Stacked 结构两种。
Planar 结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是集成度不高。
Stacked 结构的集成度更高,对工艺的要求也更高。
1 铁电存储器简介
随着IT 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需求越来越大,读写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功耗要求越来越小,现有的传统非易失性存储器,如EEPROM、FLASH 等已经难以满足这些需要了。
传统的主流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分为两类:易失性和非易失性。
易失性存储器包括静态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AccessMemory)和动态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AccessMemory)。
SRAM和DRAM在掉电的时候均会失去保存的数据。
RAM 类型的存储器易于使用、性能好,可是它们同样会在掉电的情况下失去所保存的数据。
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掉电的情况下并不会丢失所存储的数据。
然而所有的主流非易失性存储器均源自于只读存储器(ROM)技术。
正如你所猜想的一样,被称为只读存储器的东西肯定不容易进行写入操作,而事实上是根本不能写入。
所有由ROM技术研发
出的存储器则都具有写入信息困难的特点。
这些技术包括有EPROM、EEPROM和Flash。
这些存储器不仅写入速度慢,而且只能有限次的擦写,写入时功耗大。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半导体技术而言,铁电存储器具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
铁电存储器能兼容RAM的一切功能,并且和ROM技术一样,是一种非易失性的存储器。
铁电存储器在这两类存储类型间搭起了一座跨越沟壑的桥梁——一种非易失性的RAM。
同传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铁电存储器具有功耗小、读写速度快、抗辐照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受到很大关注。
2 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
当一个电场被加到铁电晶体时,中心原子顺着电场的方向在晶体里移动。
当原子移动时,它通过一个能量壁垒,从而引起电荷击穿。
内部电路感应到电荷击穿并设置存储器。
移去电场后,中心原子保持不动,存储器的状态也得以保存。
因此,在一个外加电场下,铁电材料的极化特性会发生改变,当这个电场去掉以后,这个信息仍然能够保存。
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极化特性有两种稳定的状态。
图1 是一个铁电材料电容的电滞回线,显示了铁电电容在所加不同电场的情况下的不同极性。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剩余极化程度P r,和矫顽场E c。
在没有电场强度的情况下,+/-P r 就表示了“0”、“1”两个状态。
为了获得这两个状态,所加电场必须大于+/-E c,因此,所需要的阈值电压也就确定了。
相比之下,铁电电容的漏电流没有EEPROM、FLASH 之类的传统非易失性存储器那么重要,因为eRAM的信息存储是由极化来实现的,而不是自由电子。
3 铁电材料简介
理想的铁电材料需要满足如下特点:
●介电常数小;
●合理的自极化程度(~5μC/cm2);
●高的居里温度(在器件的存储和工作温度范围之外);
●铁电材料厚度要薄(亚微米)以使矫顽场E c较小;
●能够承受一定的击穿场强;
●内在开关速度要快(纳秒级别);
●数据的保持能力和持久能力要好;
●如果是军方使用的话,还要求能够抗辐照;
●化学稳定性要好;
●加工均匀性好;
●易于集成到CMOS 工艺中去;
●对周围电路无不良影响;
●污染小等。
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主流的铁电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PZT、SBT。
PZT 是锆钛酸铅PbZrxTi1-xO3;SBT 是钽酸锶铋Sr1-yBi2+xTa2O9。
这两种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PZT 是研究最多、使用最广泛的,它的优点是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可以用溅射和MOCVD的方法来制备,具有剩余极化较大、原材料便宜、晶化温度较低的优点;缺点是有疲劳退化问题,还有含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SBT 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疲劳退化的问题,而且不含铅,符合欧盟环境标准;但是它的缺点是工艺温度较高,使之工艺集成难度增大,剩余极化程度较小。
两种材料的对比见表1。
目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PZT 已经被禁止使用了,但是从铁电存储器的性能和工艺集成的难易和成本的角度来说,SBT与PZT相比没有优势,因此目前关于铁电材料的选择还值得探讨。
4 铁电存储器的电路结构
铁电存储器的电路结构主要分成以下三种:2晶体管-2电容(2T2C)、1晶体管-2电容(1T2C)、1晶体管-1电容(1T1C),如图 3 所示。
2T2C结构由于每一位都有两个相反的电容互为参考,因此可靠性比较好,但是所占面积太大,不适合高密度的应用。
晶体管/ 单电容器结构可以像DRAM一样,使用单电容器为存储器阵列的每一列提供参考。
与现有的2T/2C结构相比,它有效地把内存单元所需要的面积减少一半。
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铁电存储器的效率,降低了铁电存储器产品的生产成本。
1T1C 结构的集成密度较高(8F2),但是可靠性较差,1T2C结构是这两种结构的折衷。
目前,为了获得高密度的存储器,大多采用1T1C的结构。
此外,还有一种链式结构也被采用,这种结构类似于NAND 的结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比1T1C更高的存储密度,但是这种方法也会使得存取时间大大增加。
Chain FeRAM(CFeRAM)结构如图5所示。
5 铁电存储器读写过程
根据内存单元的极性状态,电荷电量小则为“0”,电荷电量大则为“1”。
这个电荷转化为一个读出电压,小于参考电压则为“0”,大于参考电压则为“1”。
由此读出所存储的信息,见图6。
进行读操作时,升高字线电压使MOS 管导通,再使驱动线电压升高为V CC,从而存储电容的不同电荷将部分分配到位线寄生电容中去,于是BL 上呈现出不同的电压,从而鉴别出数据。
进行写操作时,升高字线使MOS 管导通,驱动线加一脉冲,从而将位线上不同数据存入铁电电容的两个不同稳态。
通过加一个正电压或者一个负电压,这两种电压能够使电容变成两个不同的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把信息写入内存中。
6 铁电存储器的器件结构
目前铁电存储器最常见的器件结构是Planar(平面式)和Stack (堆叠式)结构,两者的区别在于铁电电容的位置还有电容与MOS 管互连的方式。
在Planar 结构中,将电容置于场氧上面,通过金属铝,将电容上电极和MOS 管有源区相连,工艺相对简单,但单元面积较大;而在Stack 结构中,将电容置于有源区,通过塞子(Plug)将电容下电极和MOS 管源端相连,需要CMP 工艺,集成密度较高。
另外,Stack结构可以采用铁电电容制作在金属线上的做法,从而减少铁电电容在形成过程中对工艺的相互影响。
两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 和图8 所示。
Planar结构的工艺相对简单,其隔离采用LOCOS结构,且平坦化不需要使用CMP。
而Stacked 结构的集成度较高,但是所用工艺相对先进,隔离采用STI,平坦化需要使用CMP,导线可以使用Cu。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结构,是采用铁电材料作栅极,这样的器件能够完全消除读出的破坏性问题,而且从理论上来说也更加节约面积,能够实现更大的集成度。
但是这种结构目前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数据保存能力很差,目前报道的最好的数据保存能力也只有一个月而已,所以距离实用还很遥远。
图9是这种结构的示意图。
目前铁电存储器的线宽在0.5μm以上的时候一般都采用Planar结构,在0.5μm以下的时候一般都采用Stack结构。
7 总结
铁电存储器是新兴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它的起步比较早,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由于其具有功耗小、读写速度快、抗辐照能力强的优点,在一些需要快速存取、低功耗和抗辐照的小规模存储领域有市场。
但是铁电存储器也存在集成度提高比较困难、工艺沾污较为严重、难以和传统CMOS 工艺相互兼容的缺点,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Hidemi Takasu . Ferro electric memories and theirapplications.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ferroelectricmemory devices[C].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09.
[2]J.F. Scott. New developments on FRAMs:3D structuresand all-perovskite FETs[C]. 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ing,2008. [3]高晓云,刘庆锁,陆翠敏。
PZT基体上局部沉积NiTiSMA薄膜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
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第4分册,2010年。
[4]周欣,铁电存储器FRAM在风速仪中的应用。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5]肖定全,铁电薄膜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功能材料,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