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姓名:***班级:给排水0903学号:U*********指导老师:***目录一、总论 (2)1-1 设计要求 (2)1-2 基本资料 (2)二、总体设计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絮凝 (6)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4絮凝池设计 (11)四、沉淀池设计 (15)五、滤池设计 (19)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六清水池设计 (31)七、消毒设计 (33)八、二级泵房布置 (36)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9-2平面布置设计 (37)9-3水厂管线设计 (38)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10-1水头损失计算 (38)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十二、课设心得 (42)十三、参考文献 (43)一、总论1-1 设计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1)水厂规模: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
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表1 原水水质表(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26.00m 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水厂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始资料1、自然资料1)气温:平均最高气温35℃,平均最低气温-6℃,平均温度15℃2)土壤:冻土深度0.8m。
3)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是1.6m/s。
2、地质资料:本地区5级地震区,地下水位低于地面10m。
3、水源位置: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北方向5km处,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4、水厂工作情况:昼夜均匀工作,厂区地势平坦。
5、水源水质分析资料:设计水量3.6万m3/d(不包括水厂自用水量)二、设计内容1、选择净水构筑物形式及其组成。
2、进行构筑物与主要管道的水力计算并决定其尺寸。
3、水厂平面布置。
包括:各种生产性构(建)筑物、辅助生产构(建)筑物及附属生活构(建)筑物的平面定位;生产管线、阀门、排水管道、阀门井、检查井的布置定位。
4、水厂高程布置确定各生产构筑物的标高、水面标高、管线的埋深及标高。
三、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水厂平面布置图(比例为1:200或1:100)3、水厂高程布置图(比例为1:100或1:50)设计说明书一、设计原始资料1、自然资料1)气温:平均最高气温35℃,平均最低气温-6℃,平均温度15℃2)土壤:冻土深度0.8m。
3)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是1.6m/s。
2、地质资料:本地区5级地震区,地下水位低于地面10m。
3、水源位置: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北方向5km处,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4、水厂工作情况:昼夜均匀工作,厂区地势平坦。
5、水源水质分析资料:二、设计内容1、原水水质分析及工艺流程的选择由水源水质分析资料可知,原水最高浊度500度,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细菌总数12000个/ml,大肠杆菌3000个/L,大大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故需进行消毒灭菌;水源PH值为7.0~7.5,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所以不需处理和调整;原水硬度以及铁锰铜的含量较低(总硬度450mg/L,铁0.3mg/L,锰0.1mg/L,铜1.0mg/L),已经符合水质要求,同时原水色度较高(10~15度),略有臭味,原水没有受到有机物的污染。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一、目的和要求1、2、3、4、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内容(一)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1、设计规模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的日用水量(取100000m3/d)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0=1.05Qd=1.05某100000=105000m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工艺流程混凝剂原水消毒剂絮凝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混合(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设计进水量为Q`10104m3/d,自用水量取总用水量的5%,则总进水量为Q1.05105m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2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2)设计计算a、进水管流速v据D=800mm,q10500036002420.608m3/,查水利计算表知v=1.27m/。
b、混合器选择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
静态混合器采用三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混合井占地面积采用7.2m5m。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A、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主要设计要点:(1)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1.0~3.0小时。
(2)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mm/。
给水设计说明书(1)

给水设计说明书(1)给水设计说明书1、引言本文档为给水设计的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本说明书适用于给水系统设计阶段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
2、设计概述2.1 设计目标在本节中,将阐述给水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供水质量、供水压力、供水量等。
2.2 系统组成本节将详细描述给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道、水泵、水箱等。
此外,还将介绍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水源和水处理设施3.1 水源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给水系统的水源选择和水源水质评估。
同时,还要描述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3.2 水处理设施本节将描述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原理和具体技术要求。
其中涉及到的设施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消毒设备等。
4、输水管道4.1 材料选择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输水管道的材料选择和配管原则。
包括管道材料的种类、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4.2 设计原则本节将描述输水管道的设计原则和布置方式。
包括管道直径的确定、管道的坡度设计、支管布置等。
5、水泵及其控制5.1 水泵选型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水泵的选型原则和计算方法。
包括流量计算、扬程计算以及水泵的优选和匹配。
5.2 水泵安装本节将描述水泵的安装位置、基础设计以及管道的连接方式。
同时还要涉及到水泵的维护和保养要点。
5.3 控制系统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给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同时还要描述各个控制元件的作用和配合情况。
6、水箱设计6.1 水箱容量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水箱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考虑因素。
6.2 水箱安装本节将描述水箱的安装位置、基础设计以及与输水管道的连接方式。
同时还要涉及到水箱的维护和保养要点。
7、技术要求和规范本节将给水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包括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8、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给水系统的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和相关技术资料。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给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供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给水厂面临着供水能力不足、水质问题等诸多挑战,急需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
因此,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座现代化、高效的给水厂,以满足城市人口的用水需求。
二、设计内容1.总体设计(1)给水厂选址:选择离城市主要消费区较近的地段,便于供水管网的布置和供水效率的提高。
(2)供水能力计算: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水用量和产业用水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计算给水厂的供水能力。
(3)布局设计:科学配置给水厂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进水处理区、净水处理区、卫生消毒区、出水区等,使各个区域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
2.进水处理(1)原水选取:根据当地水源情况,选择适合的水源进行供水。
(2)原水处理工艺:结合进水水质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原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絮凝、混凝、沉淀等,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3)给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原水处理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3.净水处理(1)滤池设计:选择合适的滤料和滤程,对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进行有效过滤。
(2)消毒工艺:采用先进的消毒方式,对滤后水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3)水质在线监测: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净水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水质达标。
4.卫生消毒(1)消毒剂选用: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对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2)消毒剂投加系统:设计合理的消毒剂投加系统,确保消毒剂准确投加。
(3)消毒设施定期维护:对消毒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5.出水区(1)出水泵站设计:根据给水厂设计的供水能力,设计合理的出水泵站,保证水压稳定。
(2)水质监测系统: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出厂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3)备用设备设置:设置相应的备用设备,确保在设备故障或维护期间,能够正常供水。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脱水机房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设计供水量(m3/d),为115668m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3/d=5103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
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取21m3式中:a—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30mg/L;Q—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3/h;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高度中包括超高0.3m,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
0-1。
5m,池底坡度为0。
02。
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式中: ——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
2—0.3);本设计取0。
3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高度中包括超高0。
2m,底部沉渣高度0。
2m,池底坡度采用0。
02.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100mm,相应流速d=1.16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厂设计1万吨/d班级:电厂化学0901指导老师:丁可轩姓名:孟海军学号:2009040108目录1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 (3)1.1原水水质资料 (3)1.2 设计任务与步骤 ........................... 3-4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4)2.1原水水质与处理标准对照分析 ................ 4 — 5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5)2.2.1设备选择...................................... 5—9222 初步制定工艺流程图 (9)2.3水厂设计规模 ..................................2.4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2.4.1配水井的设计.................................. 2.4.2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2.4.3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2.4.4竖流沉淀池的设计.................................2.4.5V 型滤池的设计......................................2.4.6消毒............................................. 2.4.7 清水池的设计.....................................3水厂各处理构筑物平面布置的依据说明及特点............. 3.1 平面布置综述 .......................................3.2 本设计平面布置4. 水厂高程布置4.1 高程布置综述5设计总结 .......6参考资料 .......给水厂设计1万吨/d1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1.1原水水质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附注1 色度度202 浑浊度mg/L 200-15003 嗅和味度合格4 PH值7.75 总硬度mg/L 250 以CaCO计6 铜mg/L 0.87 锌mg/L 0.28 锰mg/L 0.019 砷mg/L 0.00210 细菌总数个/ L 28011 大肠困群个/ L 731.2 设计任务与步骤根据所给原始资料,进行城市净水厂工艺设计及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设计任务与步骤如下所示:(1)根据原始资料计算水厂设计水量;(2)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相似条件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3)水厂自用水量按设计净产水量的5%计;(4)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和安装位置等;(5)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6)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种构筑物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的连接管道的位置、管径、长度、材料及其附属设施,并最后定出水厂的高程布置;(7)绘制厂区总平面图、高程图(比例自定);(8)就设计中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和计算成果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2.1原水水质与处理标准对照分析项目单位原水处理标准分析结果色度度20 < 15 需处理浑浊度mg/L 110-140 < 3度需处理嗅和味度合格合格PH值7.7 6.5-8.5 合格总硬度mg/L 250 < 450 合格铜mg/L 0.8 < 1.0 合格锌mg/L 0.2 < 1.0 合格锰mg/L 0.01 < 0.1 合格砷mg/L 0.002 < 0.05 合格细菌总数个/m L 280 < 100 需处理大肠困群个/ L 73 < 3 需处理附注:总硬度以CaCO计根据原水水质资料可知:原水中色度20度,浑浊度110—140mg/L,细菌总数280 个/L,大肠菌数73个/L ,以上四项均超标。
而其他项均符合水质要求。
实际水质标准要求如上表所示,所以原水应属于高浊度水,对水的处理工艺选择应着重在与处理水的浊度。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生产能力等选择,由于水源不同,水质各异,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也多种多样。
当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
2.2.1设备选择1配水井工艺选择配水井主要用于调节水量,保证给水厂正常运行,保持必要的配水井容积并使出水均匀。
由于原水中含有大量泥沙,配水井中沉降大量泥沙影响水厂正常工作,故选用两个配水井,配水井1主要用以沉降泥沙。
配水井2主要用于调节水2混凝设施选择混凝的作用有:(1)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2)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我国现常用的混合设施有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混合器、扩散混合器。
表1混合方式比较方式优缺点适用条件优点:1.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2. 不需土建构筑物3. 在设计流量范围,混合效果好4.不需外加动力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的各管式静态混合器缺点:1.运行水量变化影响效果种规模的水厂2. 水头损失较大3.混合器构造复杂优点:1.混合效果好2. 石头损失较小3.混合效果基本不受水量变化影响缺点:1.需耗动能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机械混合器 2. 管理维护复杂3.需建混合池优点:1.不需外加动力2. 不需土建构筑物扩散混合器 3 .不占地适用于中等规模水厂缺点:混合效果受水量变化有一定影响给水厂的水量较稳定,且给水能力较小。
因此经技术,经济比较,三种池型各有优缺点,此次设计推荐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凝聚剂的选择凝聚剂通常在混凝过程中起脱稳作用,常用的凝聚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和碱式氯化铝(PAC)等。
PAC在混凝过程中消耗碱度少,耗药量少,净化效率高,适应的PH范围较硫酸铝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且稳定。
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好,对原水浊度高时较为显著。
因此次设计推荐采用PAC。
4絮凝池选取絮凝池习惯上也称为反应池,它是完成絮凝过程的设施,现常用的絮凝池有:(1)隔板絮凝池: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从而完成絮凝过程。
水流方向是水平运动的称为水平隔板絮凝池;水流方向为上下运动的称为垂直隔板絮凝池(2)折板絮凝池:在池中加设一些扰流单元(平折板或波纹折板)以达到絮凝所要求的状态。
表2 两种絮凝池的比较形式优缺点使用条件优点:1•絮凝效果较好;2.构造简单,施工方便;1•水量大于3万m3/d的水厂往复式缺点:1.絮凝时间较长;2•水量变动小2.水头损失较大;隔板 3.转折处絮粒易破碎;絮凝池4•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优点:1..絮凝效果较好; 1.水量大于3万m3/d的水厂回转式 2.水头损失较小;2•水量变动小3.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3.适用于旧池改建和扩建缺点:岀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优点:1.絮凝时间段;折板絮凝池 2.絮凝效果好;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缺点:1•构造较复杂2.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所设计的给水厂水量变化不大,能力小于3万m3/d。
经技术,经济比较,两种池型各有优缺点,折板絮凝池絮凝时间段,絮凝效果好,因此此次设计推荐米用折板絮凝池。
5.沉淀池选择目前沉淀池常用的有竖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竖流沉淀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原水从中心管进流入后,向下经反射板呈上向流流至出水堰,污泥沉入污泥斗并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排出池外。
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原水从池一端进入,按水平方向在池内流动,从池另一端溢出。
原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刮泥机按纵向和横向刮泥,将泥收集到在进水处的底部贮泥斗中,通过排泥管将沉淀污泥送至初沉污泥泵房。
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表面呈圆形,原水从池子中心进入,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流动,流速从大到小变化,澄清水从池四周溢出。
原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采用回转式刮泥机将污泥沿径向刮进中心贮泥斗,利用池面水压将污泥排放到初沉污泥泵房。
表3三种沉淀池的比较形式优缺点适用条件优点: 1.排泥方便,管理简单;2.占地面积较小竖流式沉淀池缺点; 1.池深大,造价高;小型水厂2.对冲击负荷和高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3.池径不宜过大,否则布水不均匀优点: 1.沉淀效果好;2.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强;平流式沉淀池 3.施工简单,造价较低;地下水位高及地质较差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地区,大、中、小型水厂缺点: 1.占地面积大,配水不易均匀;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优点: 1.多为机械排泥,运行可靠,管理简单;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大、辐流式沉淀池 2.排泥设备已定型化中型水厂缺点: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所设计的给水厂给水能力为1万m3/d属于小型水厂。
经技术,经济比较, 三中形式的沉淀池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此此次设计推荐采用竖流沉淀池。
6. 过滤设施的选择过滤一般用在混凝、沉淀或澄清等处理之后,用于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降低浊度。
目前常见的快滤池有虹吸滤池、重力式无阀滤池和V 型滤池。
虹吸滤池的主要优点:无需大型阀门及相应的开闭控制设备,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不需要设置冲洗水塔(箱)或冲洗泵;出水水位高于滤料层,过滤时不会出现负水头现象。
主要存在问题是:由于虹吸滤池的构造特点,池深比普同快滤池大且池体构造复杂;冲洗均匀性差。
适用于5000〜50000m3/d的中小型水厂。
重力式无阀滤池优点:运行全部自动,操作管理方便;节省大型阀门,造价较低;出水面高出滤层,在过滤过程中滤料层内不会出现负水头。
缺点:冲洗箱建于滤池上部,滤池总高度较大,出水水位较高,给水厂高程布置带来困难;池体结构较复杂,滤料处于封闭结构中,装御困难。
适用于 1 x 104m3/d的小型水厂,单池面积一般不大于16m2。
V 型滤池特点:采用较厚的均匀级配粗砂滤料层,虑速较高,含污能力大,过滤周期长,出水水质好;采用气—水结合冲洗,再加始终存在的表面扫洗,冲洗效果好,冲洗耗水量大,而且冲洗强度较小,滤料层不膨胀,不会产生水力筛分现象;整个运行过程中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管理。
我国新建的大、中型水厂都采用V 型滤池的虑水工艺。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三种工艺方案都能满足过滤要求,技术上都是可行的,经分析认为:虹吸滤池池大且池体构造复杂,冲洗均匀性差适用于5000〜50000m3/d 的中小型水厂;重力式无阀滤池虽适用本次所设计的给水厂但池体结构较复杂,滤料处于封闭结构中,装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