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复习资料
杂草学作业题(一)

杂草学作业题(一)复习题一(1-2章)一、名词解释(1) 农田杂草(2) 杂草(3) 晚春杂草(4) 一年生杂草(5) 阔叶杂草(6) 休眠(7) 诱导休眠。
(8)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9) 杂草群落(10) 恶性杂草(11) 异株克生(12) 植物间的竞争二、简答题1、根据形态可以将杂草分为哪几类?2、如何利用休眠特性防除杂草?3、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有哪些?4、从杂草结实角度说明杂草为什么难防除?5、根据群落构成如何将杂草群落分类?6、如何利用它感作用防除杂草?三、论述题论述杂草是怎样危害作物的?杂草学作业题(二)复习题二(3-5章)一、名词解释(1) 竞争临界期(2) 杂草危害经济阈值(3) 杂草防除阈值(4) 杂草检疫(5) 生态防除(6) 生物防治(7) 茎叶处理(8) 选择性除草剂(9) 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二、简答题1、以杂草数量作为指标防除杂草时有哪些优缺点?2、简述覆盖除草的原理及其除草方式?3、在杂草防除中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4、机械除草的限制因素有哪些?5、在杂草生物防治中,引进天敌应遵循哪些原则?6、在杂草防除中,化学除草有哪些优缺点?7、简述杂草综合治理的特点8、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有哪些特点?9、激素类除草不能与哪些除草剂混用?10、按化学结构分类,阿特拉津属于哪一类,这一类除草剂有哪些共性?11、草甘膦与百草枯有何异同?12、除草剂有哪些处理方法?13、茎叶处理除草剂的特点14、触杀性除草剂有哪些特点?15、触杀性除草剂与传导性除草剂药害症状有何不同?16、防除多年生杂草应选择哪类除草剂?三、论述题分析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杂草学作业题(三)复习题三(6—8章)一、名词解释(1) 形态选择(2) 除草混剂(3) 桶混剂(4) 生化选择性(5) 植物对除草剂的钝化作用二、简答题1、从形态选择性来看,窄叶植物比阔叶植物有哪些优势?2、简述除草剂位差选择性的原理?3、简述除草剂时差选择性的原理?4、简述除草剂混用的作用5、简述除草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方式?6、简述茎叶处理除草剂是怎样被植物吸收的?7、根部进入植物体内的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通过哪些途径传导?三、论述题1、论述如何实现除草剂在作物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2、列出10种常见的大豆田除草剂品种,并说明各自的处理方法、杀草谱?3、水稻插秧本田可以应用哪些除草剂(列举10种),如何施用,可以防除哪些杂草?杂草学作业题(四)复习题四(综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杂草2、选择性指数3、传导性除草剂4、生态防除5、防除阈值二、问答题(每题2分,共20分)1、防除多年生杂草应用哪类除草剂?2、触杀性除草剂与传导性除草剂药害症状有何不同?3、土壤处理剂主要有那些处理方法?4、草甘膦与克无踪有何异同?5、水稻插秧后毒土法施药与喷雾法施药有何不同?6、杂草按外部形态可分为哪几类?7、哪类杂草用轮作的方法防除最理想?8、按选择性将除草剂分为哪几类?10、如何利用杂草的休眠性来防除杂草?三、简述题(共30分)1、除草剂混用具有哪些作用?(7分)2、茎叶处理剂具有哪些特点?(7分)3、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有哪些?(5分)4、传导性除草剂具有哪些特点?(5分)5、杂草是怎样危害作物的?(6分)四、论述题(共40)1、分析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20分)2、列出20种常见除草剂品种,并说明各自的处理方法、杀草谱、适用作(20分)杂草学作业题(五)复习题五(综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生物防除2、茎叶处理剂3、灭生性除草剂4、.多年生杂草5、激素类除草剂二、问答题(每题2分,共20分)1、怎样应用农达和克无踪?2、利用时差选择应用除草剂应注意哪些问题?3、激素类除草剂不能与哪些除草剂混用?4、封闭除草剂对哪些杂草效果好?5、列举覆盖除草的除草方式?6、除草剂混用后生物活性有哪些变化?7、防除多年生杂草应用哪类除草剂?8、利用早熟作物品种适当晚播,在杂草防除上的目的是什么?9、根据发生时期将杂草分为哪几类?10、禾大壮属于哪类除草剂(化学分类)?该类除草剂具有哪些主要特性?三、简述题(共30分)1、土壤处理剂有哪些特点?2、传导性除草剂具有哪些特点?3、在杂草生物防治中应如何引进天敌?4、选择土壤处理剂最适用药量的依据是什么?5、为什么多年生杂草难防除?四、论述题(1题10分,2题30分,共30分)1、分析影响除草剂选择性的因素。
杂草学

杂草学作业题复习题一(1-2章)一、名词解释(1) 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植物。
(2) 杂草: 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3) 晚春杂草:土壤0-5厘米耕层温度≥10℃时开始发生,对早春作物危害相对较轻。
(4) 一年生杂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
(5) 阔叶杂草:包括全部双子叶杂草和部分单子叶杂草。
茎圆心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
胚具有2子叶的这类杂草。
(6) 休眠:是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态。
(7) 诱导休眠: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休眠。
(8)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长期适应,所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9) 杂草群落:在一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一定杂草种群的有机组合。
(10) 恶性杂草:分布发生范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11) 异株克生:是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
(12) 植物间的竞争:在生存资源(光、CO2、水、营分)有限的情形下,为争夺较多资源的生存斗争的现象。
二、简答题1、根据形态可以将杂草分为哪几类?答:大致分为三类: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
2、如何利用休眠特性防除杂草?答:通过人为解除休眠使杂草集中萌发一次灭除或者促进休眠的方法使作物出苗期与杂草萌发期错开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竟争。
3、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有哪些?答:种子大小: 种子大,发生深度大。
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发生深度小。
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越高杂草发生深度越浅。
土壤紧实度:土壤越紧实,杂草发生越浅。
4、从杂草结实角度说明杂草为什么难防除?答:在长期的选择进化下,绝大多数杂草结实都比作物多而连续。
杂草学复习资料

杂草学复习资料1、论述如何实现除草剂在作物与杂草之间的选择除草剂的选择性是指除草剂在一定剂量下,杀灭某些植物,而对另一些植物无明显影响。
除草剂的选择性指数越高,对作物安全越好。
除草剂的选择性主要由植株形态不同造成的接收除草剂药量的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的差异,靶标蛋白对除草剂敏感性的差异,以及耐受除草剂毒害能力的差异。
即常讲的形态、生理和生化选择1)形态选择形态选择是指由于杂草和作物植株差异,使用得他们他们接收药量不同而实现的选择性。
如禾谷类作物叶片窄而挺直,芽和新叶被包子叶片里面,着药面积小,不易受害。
而阔叶杂草的叶片宽大,芽和心叶常裸露在外,着药面积大,易受害。
2)生理选择生理选择主要是指由于植物吸收和传导除草剂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
不同植物的发芽、幼苗出土特性不同,根芽形态存在差异,角质层发育程度不同,它们吸收除草剂的能力也就不一样。
另外,不同的生理代谢也影响到吸收能力。
如2,4-D在禾本科与阔叶植物之间的选择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这两类植物吸收该药的能力差异而造成的。
除草剂必须从吸收部位传导到作用部位,才能发挥生物活性。
植物传导能力决定了在作用部位除草剂的浓度。
所以传导能力差异影响到除草剂的选择性。
如扑草净对棉花的选择性,其原因之一是由于该药在棉花体内被溶生腺所捕获,不易传导。
一般来说,生理选择性不是除草剂选择性的唯一原因,它在除草剂的选择性中只是起到部分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同是敏感的植物,它们吸收、传导除草剂能力并不一样。
3)生化选择生化选择是指植物钝化(包括降解和共轭作用)除草剂能力、靶标酶的敏感性和耐受毒害影响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
大多数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由于生化选择作用。
如烟嘧磺隆对玉米的选择性是由于烟嘧磺隆被玉米吸收后,能迅速降解。
敌稗在稻与稗草之间的选择性是由于在稗草中的酰胺水解酶的浓度远低于稻株中的浓度。
该酶能将敌稗水解成无毒物质。
培育抗除草剂作物主要是利用生化选择性,将抗性基因导入作物使作物获得抗药性。
杂草学复习资料

杂草学复习资料杂草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1.杂草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包含杂草及其防治两个主体。
杂草是其中的核心,没有杂草就没有杂草的防治。
2.杂草具有三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此三性概括了杂草不用于一般植物的基本特征。
3.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其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简而言之,指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第二章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4.杂草生物学特性:杂草对人类和生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条件即人工生境长期适应,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5.杂草生活史具有多样性:a一年生:(繁缕、婆婆纳),在一年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死亡的杂草,分为春季一年生和夏季一年生杂草。
B二年生或越年生杂草:(野胡萝卜)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的杂草。
C多年生:(简单多年生----蒲公英匍匐多年生)可存活两年以上的杂草。
6.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原因:a 抗逆行强---杂草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具体表现为对盐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如个体小的杂草生长快、生命周期短、结实率高、繁殖快(繁缕),个体大的杂草,竞争力强,生活周期长,像田旋花,芦苇等多年生杂草。
b可逆性大----杂草在多变的人工环境条件下,具有对其个体大小、数量、生长量和结实量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和反枝苋的株高可从5cm到300cm不等,结实数既可少至5粒,多至百粒。
c 生长势强----杂草中的C4植物比例明显较高,由于C4植物光能利用率高,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低,其饱和点高,蒸腾系数低,而净光合速率高,能更为高效地利用光能,CO2和水合成有机物,从而使杂草的竞争力强于作物。
d 杂合性---由于杂草群落的混杂性、种内异花授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性,导致一般杂草的基因型均具有杂合性,因此增加了杂草的变异性和增强了抗逆性能。
e 拟态性----如稗草与水稻伴生,野燕麦或看麦娘与麦类作物伴生,上述伴生关系中,杂草与作物在形态、生长发育以及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很难从作物中将这些杂草分开或清除。
杂草学复习资料——樊振平

杂草学第一章:绪论一、定义: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与生态、发生、分布和危害、分类与鉴别、种群生态、群落结构与演替、防治方法及原理的综合学科。
二、杂草: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气种族的植物三、杂草三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四、杂草的经济意义:(1)、是农产品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防除的巨额成本(3)、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不便结构(4)、杂草的可利用价值第二章: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简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一)、杂草形态结构的多型性1、杂草个体大小变化大2、根茎叶形态特征多变化3、组织结构随生态环境变化(二)、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一般早发生的杂草生育期较长,晚发生的较短,但同类型杂草成熟期则差不多(三)、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杂草是光合自养的,也有不少属于寄生性的(四)、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抗逆性强可塑性大生长势强杂合性(五)、拟态性:杂草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及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等方面与作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特性称为对作物的拟态性。
二、杂草形态结构的多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杂草当年开花,一次结实成熟,隔年开花一次结实成熟和多年多次开花结实成熟的习性,分为:、一年生杂草:春季一年生(春化);夏季一年生二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不但能结子传代,还能通过地下变态器官生存繁衍三、为什么说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抗逆性强:杂草具有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表现在对盐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可塑性大: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对其个体大小、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称为可塑性生长势强:杂草中C4植物比例明显较高,C4植物由于光能利用率高、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低,其饱和点高,蒸腾系数低、而净光合速率高,能充分利用光能、CO2和水进行有机物的生产。
所以,杂草要比作物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
杂合性:由于杂草群落的混杂性、种内异花传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性,一般杂草基因型都具有杂合性,保证了杂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杂草学试题库2017上

杂草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一)杂草的生态学1.休眠:休眠是具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的状态。
2.原生休眠:由杂草本身所固有的生理学特性决定的杂草种子的休眠。
3.诱导休眠:不良外界环境因素诱导杂草种子产生的休眠。
4.土壤种子库:存留于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体总体上称为杂草种子库。
5.杂草群落:在特定的环境下重复出现的杂草种群组合。
6.恶性杂草:发生范围广、群体数量大、防除相对困难、对作物产量影响严重的杂草称为恶性杂草。
7.区域性恶性杂草:虽然群体数量大,但仅在局限地区或少数作物种类上发生的,危害严重,不易防治的杂草。
8.竞争临界期:当杂草生长存留对作物产量的损失和无草状态下作物产量增加量相等的天数。
9.杂草的防除经济阈值:除草后作物增加的收益与防除费用相等时的杂草危害水平。
10.化感作用: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影响的现象。
11.功能性化感:死亡的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化学物质影响到其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12.自毒作用:活体植物直接向环境中释放的化学物质或死亡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物质对同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影响的现象。
13.外来杂草:由于人为的原因被引入,能在我国人工环境中自然延续其种群的植物。
14.检疫杂草:指那些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在国家或地区限制或禁止输出或输入的危害性有毒有害杂草。
15.人工除草:通过人工拔除、刈割、锄草等措施来有效治理杂草的方法。
16.物理除草:利用物理方法如火焰、高温、电力、辐射等手段杀灭控制杂草的方法。
17.植物杂草化: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生境中能自然繁殖其种群而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18.茎叶处理剂:指将除草剂喷洒在已出苗的杂草茎上而防治杂草的除草剂。
19.土壤处理剂:在杂草未出土前,将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从而防治杂草的药剂。
20.除草剂的选择性:指除草剂在一定剂量下杀灭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无明显影响的的现象。
杂草学复习资料和典型试题

杂草学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典型简答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杂草学: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与生态、发生、分布和危害、分类与鉴别、种群生态、种群结构与演替、防治方法及原理的综合学科。
2、杂草:是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它和栽培植物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帮助病虫害的蔓延和传播,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全寄生性杂草:从寄主体内获取其自身所需的所有生活物质,包括茎寄生性(菟丝子)和根寄生性(列当)。
半寄生性杂草:可以光合作用,但没有根,从植物体内吸收水和无机盐。
4、一年生杂草:在一年内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直至死亡的生活史全过程,可分为春季一年生杂草和夏季一年生杂草。
5、二年生杂草: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
6、多年生杂草:可存活两年以上的杂草。
如蒲公英,车前草。
既可以种子(或孢子)繁殖,又可以靠地下营养繁殖器官繁殖,生长季节结束后杂草地上部分死亡,地下营养繁殖器官和种子进入休眠状态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一个生长季重新萌发的杂草。
7、植物的杂草化: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环境中自然繁殖其种群并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8、杂草可塑性:由于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进化,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对自身个体大小,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
9、拟态性:杂草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很难将杂草与其伴生的作物分开或从中清除,杂草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是对作物的拟态性。
10、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1、杂草生活史:杂草在一年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12、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人工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13、杂草三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
(其中持续性是杂草最本质的特性)。
14、休眠:是有活力的籽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态(分为原生性休眠和诱导休眠)。
最全云南农业大学杂草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1.杂草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包含杂草及其防治两个主体。
杂草是其中的核心,没有杂草就没有杂草的防治。
恶性杂草:分布发生范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杂草:杂草是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2.杂草具有三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此三性概括了杂草不用于一般植物的基本特征。
3.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其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简而言之,指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第二章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4.杂草生物学特性:杂草对人类和生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条件即人工生境长期适应,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5.杂草生活史具有多样性:a一年生:(繁缕、婆婆纳),在一年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死亡的杂草,分为春季一年生和夏季一年生杂草。
B二年生或越年生杂草:(野胡萝卜)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的杂草。
C多年生:(简单多年生----蒲公英匍匐多年生)可存活两年以上的杂草。
6.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有哪些:1、光合自养2、寄生性:全寄生性、半寄生性7.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原因:a 抗逆行强---杂草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具体表现为对盐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如个体小的杂草生长快、生命周期短、结实率高、繁殖快(繁缕),个体大的杂草,竞争力强,生活周期长,像田旋花,芦苇等多年生杂草。
b可逆性大----杂草在多变的人工环境条件下,具有对其个体大小、数量、生长量和结实量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和反枝苋的株高可从5cm到300cm不等,结实数既可少至5粒,多至百粒。
c 生长势强----杂草中的C4植物比例明显较高,由于C4植物光能利用率高,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低,其饱和点高,蒸腾系数低,而净光合速率高,能更为高效地利用光能,CO2和水合成有机物,从而使杂草的竞争力强于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休眠:是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态。
2.杂草种子库:这些存留在土壤的杂草种子和营养繁殖体总体上称之为杂草种子库。
3.化感作用:一种植株向环境中释放某类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
4.杂草防除:是将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有害性减低到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5.生化选择性:指植物钝化除草剂能力、靶标酶的敏感性和耐受毒害影响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
6. 形态选择性:因杂草和作物在植株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二殾地药剂的“接受量”的不同
7.
8.
9.
10.
11.
13.
14
二
1.
2.
3.
4.
5.
6.
7.
生化选择性、和时差和位差选择性四方面的选择性
8.除草剂在环境中的途径:挥发,淋溶,径流,吸附与解吸附,光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
9.化感化合物的来源:植物的根、茎、叶、根茎、花、果实及种子
三.判断
1.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化学除草剂分为内吸传导型和触杀性除草剂。
(√)
2.化学除草剂的选择性指数越高表明对作物越不安全,越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
(×)
3.除草剂有机阶段是以1942年发现2,4-D的杀草活性为开端的。
(√)
4.草甘膦属有机磷类除草剂,一定浓度剂量下在作物与杂草间存在选择性。
(×)
5.百草枯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无选择性。
(×)
6.芳氨基丙酸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7.磺酰脲类除草剂中不可用于作物田的品种为甲嘧磺隆(√)
8.百草枯是灭生性、内吸性除草剂()
9.2,4—D在棉花地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
四.简答
1. 杂草综合防治的原理和策略
●杂草综合防治的原理:因为农业生产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起人与自然的“互依共
存”的动态平衡关系,才能实现农业的持续高产,优质和高效,在有害杂草治理中,各种防治措施均有其有利和不利的一面,因此,只有将各种杂草防治方法综合应用,方可达到既持续,高效地挖制杂草的危害,又能使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杂草综合治理策略:在杂草防治系统中,各种杂草措施应协调使用,合理安排,有目的,
有步骤地对系统进行调节,削弱杂草群体,增强作物群体,充分发挥各措施的优势,形成一个以作物为中心,一生态治草为基础,以人为直接干预为辅,多项措施相互配合和补充且与持续农业相适应相统一的,高效,低耗的杂草防治体系。
2. 杂草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土壤类型
(2)地形地貌
(3)土壤肥力
(4)轮作和种植制度
(5)土壤水分
(6)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如气温、降雨、光照都不同,因而显著影响着杂草群落的发生(7)土壤酸碱度:不同的杂草群落喜好不同的酸碱度
(8)土壤耕作:不同杂草对土壤耕作的反应和忍耐能力不同
(9)气候和海拔:气候和海拔通过温度、日照和降水量影响农田杂草群落的结构
(10)作物:相互竞争,随着杂草群落的发展,则作物生长量减少,又相互依存,不同的作物有伴生杂草。
3.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人工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杂草结构的多样性
⏹杂草个体大小变化大
⏹根茎叶形态特征多变化3.组织结构随生态环境变化
●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
⏹一年生杂草分为春季一年生杂草和夏季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分为简单多年生杂草和匍匐多年生杂草
●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杂草是光合自养的,但亦有不少杂草属于寄生性的,寄生性杂草分为全寄
生和半寄生两类。
●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
⏹抗逆性强
⏹可塑性大
⏹生长势强
⏹杂合性
⏹.拟态性
●杂草繁衍滋生的复杂性
⏹惊人的多实性
⏹种子的寿命长
⏹.种子的成熟度与萌发时期参差不齐
⏹繁殖方式多样(营养繁殖,地表单性结实,地下单性结实,有性生殖)
⏹子实具有适应广泛传播的结构和途径
4.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①抑制光合作用;
②抑制脂肪酸合成;
③抑制氨基酸的合成;
④干扰激素平衡;
⑤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5.双子叶杂草与单子叶杂草的区别
双子叶:花通常非常艳丽,主根、叶柄与茎连接,2片子叶,网状叶脉
单子叶:花序通常不显眼、须根叶柄直接包住茎,1片子叶,平行叶脉
五.问答
1. 什么是杂草种子库?对种子库的研究在杂草可持续治理理论中有何意义?
答:杂草种子库即存留于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体的总称。
杂草种子库研究在杂草可持续治理中的意义主要有:
①草种子库研究的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杂草危害,即通过降低杂草种群数量,达到缩小杂草
种子库的目的。
②搞好农田中生长杂草的防除,加强检疫,施腐熟的厩肥,选用纯净的种子,减少向杂草
种子库的输入。
③诱导萌发,改变土壤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杂草种子的保存,加速杂草种子死亡,促进输
出。
④截源竭库,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2.除草剂的种类
①苯氧羧酸类(2,4-D、2甲4氯钠盐)
②苯甲酸类(百草敌)
③二苯醚类(乙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
④二硝基苯胺类(二甲戊乐灵、氟乐灵)
⑤三氮苯类(扑草净、西草净)
⑥三氮苯酮类(嗪草酮、环嗪酮)
⑦酰胺类(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
⑧磺酰脲类(苯磺隆、绿磺隆)
⑨咪唑啉酮类(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
⑩嘧啶水杨酸类(嘧啶肟草醚、嘧草醚)
⑪取代脲类(异丙隆、利谷隆)
⑫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丁草特、禾草丹)
⑬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精喹禾灵、禾草灵)
⑭联吡啶类(百草枯、敌草快)
⑮有机磷类(草甘膦、草丁膦)
⑯环己烯酮类(稀草定、烯草酮)
⑰脲类(敌草隆)
⑱环状亚胺类(唑草酮)
3.二硝基苯胺类的特点
①杀草谱广,不仅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而且还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阔
叶杂草。
②所以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杀灭杂草的幼芽,因而多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面前
施,此除草剂典型作用特性是抑制次生根生长,对芽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单子叶的效果好些。
除草机制只要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分化,破坏核分裂,被认为是一种核毒剂,使根尖呈鳞片状。
③易挥发和易光解是此类除草剂的冲突特征,因此在田间喷药后必须尽快耙地拌土。
④除草效果比较稳定,在土壤中挥发的气体也起着重要的杀草作用,因而,在干旱条件下
也能挥发较好的除草效应,这是其他除草计量不具备的特征,对我们北方地区十分有利。
⑤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中等或稍长,大多数品种的半衰期为2-3个月,正确使用时,对于轮
作中绝大多数后茬作用无残留毒害。
⑥水溶度低以及被土壤强烈吸附,故在土壤中既不垂直移动,也不横向移动,在土壤含水
量高的情况下也难以向下移动,因此不会污染地下水源,多次重复施用也不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