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_娄宇

合集下载

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及其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及其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及其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以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计算的手段,基于弹性位移谱计算建筑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条件下的侧向位移、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目标位移、地震力和层间剪力,研究各指标参数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条件下,随着楼层的增加,结构的侧移呈现非线性增加,地震力不断增加,而层间剪力则不断减小;在同一楼层条件下,结构的侧移、地震力和层间剪力均按照小震、中震和大震的顺序逐步增加,且从中震至大震的侧移增量远大于从小震至中震的侧移增量;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目标位移按小震、中震和大震逐步增加;对于小震条件,中震条件下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目标位移增加1.75倍,在大震条件下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增加9.99倍。

关键词:弹塑性位移谱;建筑工程;结构抗震;侧移;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目标位移0 引言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及其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2]。

弹塑性位移谱是描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经历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产生的位移响应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弹塑性位移谱可以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结构弹塑性位移谱特征,可以评估其抗震性能的优劣,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此外;此外,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还可以促进抗震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

通过对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可以了解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为结构的抗震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弹塑性位移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

通过对地震波的模拟和测试,研究者们确定了不同类型和等级地震波对结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5]。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自控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自控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自控设计
易浚义; 娄宇
【期刊名称】《《工程抗震》》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一、破坏形态及其控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试验已有许多,我国约408根,其中175根是低周反复加载的;日本在1972年前做了450根,1972年后做了260根低周反复加载的。

这些试验都表明,框架柱的破坏形态主要有剪切破坏、粘结破坏和弯曲破坏三种。

其中弯曲破坏有大、小偏心受压破坏两种;剪切破坏有剪拉、斜拉和剪压破坏三种;粘结破坏有主筋屈服前和主筋屈服后破坏两种。

不过。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易浚义; 娄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75.404
【相关文献】
1.孔洞缺陷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J], 刘建民;单庆飞;连业达
2.柱端铰型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J], 鲁亮;江乐;李鸿;吕西林
3.体积配箍率对轴压比超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J], 李志强;陈俊杰;唐艳娟
4.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碳纤维布加固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J], 任宏伟;王思远;严珊
5.基于Pushover方法的柱端铰型受控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J], 鲁亮;覃石刚;樊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底盘上对称多塔楼高层建筑的振动分析_娄宇

大底盘上对称多塔楼高层建筑的振动分析_娄宇

定, 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 对于一 般平面 布置规则的高层建筑, 结 构水 平地震 作用效 应的 计算 可采用 SRSS 法, 计算振型数选取前 3~ 6 个振 型; 对于 平面布置较为复杂的高 层建筑, 结构 水平地 震作 用效 应的计算一般采 用 CQC 法, 计算 振型 数选 取前 9~ 15 个振型。
第 31 卷 第 4 期
建筑结构
2001 年 4 月
大底盘上对称多塔楼高层建筑的振动分析
娄宇程辉 施昌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北京 100840)
[ 提要] 结合三个算例的分析, 给出了大底盘上多塔楼高层建筑在某一方向振动时, 既存在各个塔楼连同底 部裙房一起的同方向振动, 又存在每个塔楼之间相对振动的结构振动特点, 归纳了大底盘上多塔楼高层建筑 结构抗震分析时, 计算振型数的选取方法和选取原则。 [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大底盘 多塔楼 自振特性 抗震分析
图 3 四塔楼裙房平面( 第 1~ 5 层)
图 4 四塔楼建筑各周期( s) 对应的振型曲线
算例 3 一栋 大底 盘上五 塔楼高 层建 筑, 裙房 平 面见图 5, 各 塔楼 建筑 立面、标准 层平 面 及层 数、层 高 等各种计算参数同算例 1。
图 6 为计算得 到的 五塔楼 建筑 两方 向前 15 个 周 期对应的振动 曲线 示意图。可 以看 出, 大底 盘上 五塔 楼建筑在两方向振动时, 既存 在五个 塔楼连 同底 部裙 房一起的同方向振动, 又存在五个塔楼间的相 对振动, 且每 1 个同方 向振 动都对 应 4 个相 对 振动 ( 例 如第 1 振动曲线和第 2, 3, 4, 5 振动曲线, 第 6 振动曲线和第 7 , 8, 9 , 10振动 曲线 等) , 同 方向 振动 ( 例 如第1 振动曲 线 ) 和对 应的相 对振 动( 例 如第2, 3, 4, 5振 动曲 线) 具

弹塑性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弹塑性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弹塑性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弹塑性分析方法是基于结构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性质进行建模和分析的。

通过将结构划分为弹性区域和塑性区域,可以更好地模拟结构在地震
荷载下的行为。

在分析中,通常假设结构的主要构件为弹性,而柱子、墙
体等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构件为塑性。

通过这种划分,可以更准确地计算
结构的变形、应力和内力。

在进行弹塑性分析时,需要首先确定结构的塑性铰点。

塑性铰点是结
构中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位置,通常位于柱子、墙体等受力较大的构件的
连接处。

通过在这些位置设定塑性铰点,可以更准确地模拟结构的塑性变形。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弹塑性弹塑性分析方法,根据地震荷载的特
点进行模拟。

地震荷载是具有瞬时性和可破坏性的荷载,结构的响应通常
呈现出非线性和瞬时峰值现象。

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地震荷
载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并预测结构的瞬时峰值响应。

在进行弹塑性分析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能量耗散和恢复能力。

地震
作用下,结构的能量会被耗散,而恢复能力不足的结构容易发生破坏。


塑性分析方法可以通过考虑结构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性质,更准确地估计
结构的能量耗散和恢复能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更准
确地预测结构的变形、应力和内力,为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准确的依据。

通过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为地震
区的建筑物提供更稳固和可靠的保障。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化评价在工程中应用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化评价在工程中应用

嵌入混凝土承台内,且与地面呈一定夹角,在施工 中具重、大、斜的构件安装特点。港方构件原材 料、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均采用英国 B S 标准有 关规范要求进行采购、焊接施工和检测。钢板厚度 有 40、50 ㎜的厚钢板材,焊接采用全溶透坡口焊要 求;香港建筑署《建筑结构总规程》中对焊缝检测 探伤要求都较为严格。
47
2007 年 12 月 第 4 卷 第 4 期
深圳土木与建筑
VOL.4 No.4 DEC 2007
图 6 人工波时程曲线
图 9 加速度时程反应谱曲线和目标反应谱曲线比较
的),沿X方向的结果与地震波沿X向作用的情况相对
应。与此相同,沿 Y 方向的结果与地震波沿Y向作用
的情况相对应。其中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14,小
值,其最大可用压应变值取为 0.0033。
采用等效柱代替剪力墙后的结构,在大震作用
下结构可能出现的状态主要分为 I O ( I m m e d i a t e
O c c u o a n c y ) ,D C ( D a m a g e C o n t r o l ) ,L S ( L i f e
45
2007 年 12 月 第 4 卷 第 4 期
深圳土木与建筑
VOL.4 No.4 DEC 2007
结构构件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对结构的整体性能的研
究,得到结构系统在地震下的反应,以证明结构可
以达到预定的性能目标。本文介绍某超限商务公寓
楼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分析方法、
步骤、取得的结果及其抗震性能的评价。主要目的
震下的人工模拟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图 7 为大震天
然记录第一组加速度时程曲线;图 8 为大震天然记录
第二组加速度时程曲线;图 9 为加速度时程反应谱曲

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

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

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第41卷第5期2011年5月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 Vol.41No.5May 2011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娄宇1,温凌燕1,徐小燕1,王庆扬2,王传甲2,陈志强2,彪仿俊2(1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100840;2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518031)[摘要]通过大量复杂超限工程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理念。

详细介绍了该设计方法的设计思路,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复杂超限工程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详细分析表明,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够作为一种主动设计手段,指导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方案调整和局部构件调整,优化结构设计,在提高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实现经济性。

因此,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值得在结构抗震设计领域中推广。

[关键词]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抗震设计;复杂工程;抗震性能中图分类号:TU318,TU97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2-848X (2011)05-0001-08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Lou Yu 1,Wen Lingyan 1,Xu Xiaoyan 1,Wang Qingyang 2,Wang Chuanjia 2,Chen Zhiqiang 2,Biao Fangjun 2(1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100840,China ;2Shenzhen A +E Design Co.,Ltd.,Shenzhen 518031,China )Abstract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was propos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nalyses of complex structures.Design process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design method had been used in all kinds of complex structures.The detail analyses of application examples indicate that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is an initiative design method to help designers to adjust structure arrangement or elements more purposefully ,and it can optimize design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structures more economically.So th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method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perfect the present seismic design method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structure design.Keywords :severe earthquake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complex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2010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13B01-05)。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官伟;赖颖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6(032)009
【摘要】叙述了时程分析方法的原理,并用该方法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通过按照时程分析法原理用MATLAB语言进行计算机编程,得出了结构的地震反应时程曲线.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官伟;赖颖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结构工程专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
【相关文献】
1.不同材质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J], 倪颖
2.框架结构通过增减楼板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J], 李振龙;梁大伟
3.多向地震波下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 [J], 陈虹;杨璐
4.某加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J], 熊焕君
5.GFRP加固节点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J], 金安杰;杨莎莎;刘聪;李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缩孔”成因

浅析“缩孔”成因

(上接第141页)摘要:重点分析“缩孔”成因及影响因素,继而详细剖析“反离子流冲击”理论及“感生电场”理论,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指导实践操作,降低“缩孔”产生的概率。

关键词:缩孔反离子流电流突变感生电场1概述上世纪70年代末,粉末涂料被广泛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粉末涂料在中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粉末施工不断有各种问题出现,也有许多问题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在涂装过程中,“缩孔”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漆膜弊病。

那么,“缩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在施工管理中如何防治或规避这一质量弊病?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业界普遍认可“工件或压缩空气中含油造成缩孔”这一结论。

在笔者看来,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质量弊病,还需要在理论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在涂装施工中,压缩空气以及工件前处理的质量都达标,但是“缩孔”现象依然存在,整修了前处理和压缩空气的除油设备后无明显改善。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缩孔”产生的根源在于粉末生产过程中混进了油,经试验验证,该结论不成立。

笔者由此产生质疑,继而从理论角度出发纵深挖掘其根源,提出了“反离子流冲击”理论和“感生电场”理论,从理论角度给出了专业的解释,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整修措施,从而最大限度控制了“缩孔”程度,有效规避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

2“缩孔”成因2.1粉末的荷电过程通过静电学理论我们了解到:带电的孤立导体表面的曲率半径是影响其表面电荷分布的主要因素。

曲率半径越大,电荷密度越大。

曲率最尖锐的部位的电荷密度及电场强度都能达到最大值。

电场附近的气体在电力过程中受强电场的影响,导体尖端会放电。

若放电类型为负高压放电,在强电场作用下,导体的电离速率加快,电子被空气分子撞击,产生电子和正离子,新生的电子继而与空气分子发生高速撞击,形成“电子雪崩”。

电子从电离区冲出后,因自身质量极小,会迅速吸附在气体分子表面,使其成为游离的负离子。

负离子被电场力牵引向正极靠近,并且在电离层处形成晕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框架结构弹性弯矩图
图 2 考虑弹塑性下框架结构弯矩图
弹塑性与弹性分析方法下典型柱下端弯矩比较 表 1
柱号 Z1 Z2 Z3
弹性 / kN·m 179. 11 303. 40 178. 93
弹塑性 / kN·m 334. 99 486. 54 334. 63
误差 /% 87. 03 60. 36 87. 02
第一步,采用反 应 谱 法 进 行 结 构 在 小 震 下 强 度 设 计 和 变 形 验 算 ,当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时 进 入 下 一 步 ,当
图 3 现有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流程
第 41 卷 第 5 期
娄 宇,等. 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
3
不满足时进行结构 方 案 调 整,调 整 内 容 同 一 般 规 则 建筑。
0 引言 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多遇地震
作用下的结构弹性 计 算,作 为 结 构 或 构 件 强 度 设 计 的 基 础 ,通 过 基 于 罕 遇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验 算 ,验 算 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满足“大震不倒塌 ”;设计 中又通过一系列系数调整和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使 结 构 实 现“强 节 点 弱 构 件”、“强 剪 弱 弯”、“强 柱 弱 梁”等延性破坏,并最终 实 现“小 震 不 坏、中 震 可 修、 大 震 不 倒 ”的 三 水 准 设 防 目 标[1] 。
载 P > 200kN 后,框架将进入弹塑性,框 架 梁 端 将 陆 续出现塑性铰。当 结 构 在 荷 载 P = 400kN 作 用 下, 对比下面两 种 情 况:1 ) 若 不 考 虑 结 构 进 入 塑 性,采 用弹性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弯矩分布如图 1(b) 所 示;2) 考虑 结 构 进 入 弹 塑 性 的 影 响,分 成 弹 性 和 弹 塑性两个阶段,如图 2( a) 和 2( b) 所示,结构弹塑性 下的最终弯矩分布如图 2(c) 所示。由此得到的两 种情况 下 典 型 柱 Z1 ~ Z3 的 截 面 弯 矩 差 异 见 表 1。 通过表 1 可以看出,两种计算结果差异非常大,给出 的柱下端弯矩最大增 幅 达 87% 。因 此,结 构 采 用 弹 性计算或弹塑性计算产生的偏差对结构的影响不容 忽视。
目前我国现行规范的结构抗震设计采用两阶段 设计方法。对于一 般 规 则 建 筑,仅 需 要 进 行 第 一 阶 段设计,设计流程如图 3( a) 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第 一 步 ,计 算 结 构 在 小 震 下 的 地 震 作 用 ,通 过 构 件承载力验算和结 构 弹 性 变 形 验 算,保 证 结 构 满 足 “小震不 坏 ”的 设 防 目 标。 当 计 算 结 果 不 满 足 规 范 要求时,需要进行 结 构 方 案 调 整,如 调 整 结 构 布 置、 构 件 截 面 尺 寸 、材 料 等 级 等 ,直 至 计 算 结 果 满 足 规 范 要求。
第二步,根据概 念 设 计 和 规 范 要 求 采 取 相 应 的 抗震构造措 施 来 保 证 结 构 满 足“大 震 不 倒 ”的 设 防 目标。
对 于 特 别 不 规 则 、复 杂 建 筑 结 构 ,除 进 行 第 一 阶 段设计外,规范要求 进 行 罕 遇 地 震 下 薄 弱 部 位 的 弹 塑性变形计算,通过 满 足 各 种 结 构 形 式 的 层 间 弹 塑 性位移 角 限 值,来 保 证 结 构“大 震 不 倒 ”的 设 防 目 标。对于此类建筑 的 结 构 设 计,一 般 设 计 流 程 如 图 3( b) 所示,具体步骤为:
第 二 步 ,进 行 小 震 弹 性 时 程 分 析 ,根 据 弹 性 时 程 分析结果初步分析 结 构 的 薄 弱 部 位,并 进 行 相 应 的 设计调整。
第 三 步 ,对 结 构 进 行 中 、大 震 性 能 化 设 计 。 根 据 结构所处部位及重 要 性,设 定 中 震 和 大 震 下 构 件 的 抗 震 性 能 目 标 ,如 对 某 构 件 设 定 中 震 弹 性 、中 震 不 屈 服、大震弹性或大 震 不 屈 服 等。 采 用 弹 性 分 析 方 法 计算结构在中震和 大 震 下 的 构 件 承 载 力,据 此 判 断 是否满足设定的各阶段抗震性能目标。当不满足 时,对相应构件进 行 调 整,如 更 改 截 面 形 式、修 改 截 面尺寸、提高材料 等 级 等,调 整 之 后 重 新 进 行 中、大 震 强 度 计 算 ,直 至 满 足 要 求 。
第五步,根据规 范 要 求 和 性 能 化 设 计 需 求 采 取 相 应 的 抗 震 构 造 措 施 ,结 构 设 计 完 成 。
现有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根据前述结构考虑弹塑性和不的 结 构 内 力重分布可以使得 某 些 构 件 的 内 力 大 幅 增 加,在 中 震和大震作用下,即 使 考 虑 结 构 进 入 弹 塑 性 后 总 地 震力比相应弹性地 震 力 有 所 减 小,也 可 能 造 成 某 些 构件的内力大于中震或大震弹性计算结果。因此, 根据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得到的构件在中震或大震下 的 内 力 情 况 ,来 判 断 构 件 是 否 达 到 屈 服 是 不 准 确 的 。 (2) 设计 中 设 定 的 抗 震 性 能 目 标 和 采 取 的 加 强 措施,大多数是基于设计人员对该结构体系的认识和 以 往 相 关 的 设 计 经 验 ,而 这 些 认 识 和 经 验 一 定 程 度 是
另 一 方 面 ,真 实 地 震 对 结 构 产 生 的 作 用 是 动 态 、 随机和复杂的,采用 静 力 的 方 式 考 虑 地 震 作 用 具 有 一定的局限性。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是采用直接积 分的动力学计算方 法,可 以 较 准 确 地 模 拟 结 构 在 地 震作用下的动力响 应 全 过 程,可 以 较 真 实 地 反 映 结
第四步,采用大 震 弹 塑 性 分 析 方 法 验 算 结 构 在 大震下的弹塑性变 形,验 证 是 否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的 层 间位移角限值。其中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包括静力 弹塑性分析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若计算结 果 不 满 足 ,需 进 行 结 构 方 案 调 整 ,之 后 返 回 第 一 步 重 新 进 行 前 述 设 计 流 程 ,直 至 各 指 标 均 满 足 要 求 。
(1 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Beijing 100840,China; 2 Shenzhen A + E Design Co. ,Ltd. ,Shenzhen 518031,China)
Abstract: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was propos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nalyses of complex structures. Design process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 design method had been used in all kinds of complex structures. The detail analyses of application examples indicate that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is an initiative design method to help designers to adjust structure arrangement or elements more purposefully,and it can optimize design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structures more economically. So th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method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severe earthquake perfect the present seismic design method,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severe earthquake;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complex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在对大量 复 杂 超 限 工 程 ( 如 空 中 华 西 村、北 京 银 泰 中 心 、东 海 商 务 中 心 、台 商 大 厦 、泉 州 万 达 广 场 、 海 南 大 厦 、招 商 银 行 深 圳 分 行 、中 惠 熙 元 广 场 、卓 越·
皇岗世纪中 心、深 圳 证 交 所 等 ) 进 行 大 震 弹 塑 性 时 程分析研究的基础 上,提 出 了 基 于 大 震 弹 塑 性 时 程 分析的结构抗震设 计 理 念,以 期 能 进 一 步 完 善 我 国 目前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1 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 1. 1 现有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但 是 ,由 于 在 偶 遇 地 震 和 罕 遇 地 震 作 用 下 ,结 构 往往已经进入弹塑 性 阶 段,伴 随 着 某 些 构 件 或 部 位 先后进入屈服状态,结 构 中 的 内 力 分 配 将 随 之 发 生 相 应 改 变 ,产 生 了 一 系 列 内 力 重 分 配 的 过 程 ,从 而 使 得我们根据弹性计算结果得到的构件内力预估和对 构件强弱关系的判 断 出 现 偏 差,当 偏 差 超 过 一 定 程 度时,原来所采取的 确 保 结 构 实 现 延 性 破 坏 的 手 段 和方法将难以奏效,并 将 直 接 影 响 结 构 的 破 坏 模 式 和导致结构设计的不安全性。例如:某一纯框架结 构,在荷载 P ≤200kN 时,框 架 处 于 弹 性 状 态; 当 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