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站设计说明书
某制冷机房设计说明书

广州市某商场空调用制冷站设计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题目:广州市某商场空调用制冷站设计原始条件建筑地点:广州市建筑性质:商场建筑面积:20000㎡栋数:3栋层数:5层层高:4米广州的气象参数[1]大气压力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台站位置冬季夏季夏季空调日平均夏季空调日平均年平均温度东经海拔1019.5hpa 1004.5hpa 30.1℃27.7℃21.8℃113°19′6.6米二方案设计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商场的各层,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的32℃的冷却水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负荷计算●面积热指标商场的面积热指标为:q=150—250w/㎡,这里取q=190w/㎡●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Q=190×20000=3800kWz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8%。
[2]Q=A(1+α)q=20000(1+8%)190=4104kw四冷水机组选择根据标准,属于中大型规模建筑,宜取制冷机组3台,而且3台机组的容量相同所以单台制冷量Q=4104/3=1368KW选择离心式制冷机组[3]离心式制冷机组规格[4]型号制冷剂额定制冷量(kw) 转速(r/min)主电动机功率(kw)机组型式RT10000kal/h输出功率(kw)润滑油加入量(kg)机组吊装质量(t)机组运行质量(t)HS- 400H R-11 1407 7800 260 组装式400 121 260 35 8.9 10.1机组HS-400H的具体参数: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流量m³/h流程 m 接管通径㎜污垢系数㎡℃/kw水阻损失Mpa12 7 242 3 200 0.086 0.125 冷凝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流量m³/h流程 m 接管通径200㎜污垢系数㎡℃/kw水阻损失Mpa32 37 302 2 200 0.086 0.057 机组尺寸:长 4952㎜宽 1690㎜高 2381㎜1五水力计算1 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推荐流速如下:[5]部位流速m/s 部位流速m/s 水泵压出口 2.4—3.6 排水管 1.2—2.1 水泵吸入口 1.2—2.1 向上立管 1.0—3.0 主干管 1.2—4.5一般管道 1.5—3.0冷冻水的管径确定:首先确定选择4台水泵 3备1用!假定冷水泵出口流速2.5m/s由冷水支管的流量Q=242m³/h 可得 d=√4Q/πv=√4*242/3.14/2.5/3600=185㎜取DN=200㎜(内径207㎜)由DN=200㎜可得v=4Q/πd=2.1m/s 在经济流速内!所以实际流速v=2.1m/s假定泵入口流速v=1.5m/s由Q=242m³/h可得d=√4Q/πv=239㎜取DN=250㎜由DN=250㎜可得 v=1.37m/s所以实际流速v=1.37m/s假定干管流速v=3m/s由Q=242*3=726m³/h 可得d=293㎜取DN=300㎜由DN=300㎜可得v=2.85m/s 在经济流速范围内所以实际流速v=2.85m/s2 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冷却水的管径确定根据经济流速假定冷却水泵出口流速v=2.4m/s由Q=302m³/h可得d=√4Q/πv=207㎜取DN=250㎜由DN==250㎜可得 v=1.7m/s在经济流速内!所以实际流速v=1.7 m/s 假定泵吸入口流速v=1.5m/s由Q=302m³/h可得d=√4Q/πv=267㎜取DN=300㎜(内径309㎜)由DN=300㎜可得v=1.2m/s 在经济流速内!假定干管流速v=3m/s 由Q=906m³/h 可得 d=327㎜取DN=350㎜(内径309㎜)由DN=350㎜可得 v=2.6m/s在经济流速内!对于从机组出来的冷却水:假定支管流速v=2m/s 由Q=302m³/h 可得d=231㎜取DN=250㎜由DN=250㎜可得 v=1.7m/s 在经济流速内!假定干管流速v=3m/s 可得 d=327㎜取DN=350㎜由DN=350㎜可得v=2.6m/s 在经济流速内!-六设备选择1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水泵的选择根据流量和扬程选择冷冻水泵扬程=2倍的层高+局部损失+沿程损失+机组损失冷却水泵的扬程=冷却塔所需压力+局部损失+沿程损失+机组损失其中局部损失用到的局部损失系数ξ如下:[6]截止阀0.3止回阀DN 40 50 200 250 300ξ 3.9 3.4 0.1 0.1 0.1蝶阀0.1—0.3变径管渐缩0.1(对应小断面流速)渐扩0.3(对应小断面流速)焊接弯头90°DN 200 250 300 350ξ0.72 0.18 0.87 0.89水泵入口 1.0过滤器 2.0-3.0除污器 4.0-6.0水箱接管进水口 1.0出水口0.5用到的三通0.1局部阻力公式如下:ΔP=ξ*ρ*v²/2对于冷冻水泵:根据图可知弯头9个,三通4个,泵前有一个过滤器和一个截止阀,泵后有3个蝶阀,2个止回阀和一个过滤器,机组损失为125000pa。
济南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说明书_secret

目录一.原始资料 (3)1.1室外气象参数 (3)1.2冷负荷 (3)1.3建筑材料 (3)二.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台数 (3)三.冷却水系统设计 (5)3.1冷却塔型号、台数的确定 (5)3.2冷却水泵型号、台数的确定 (6)3.3冷却水系统各管段管径的确定 (7)3.4水处理设备确定 (8)四.冷冻水系统设计 (9)4.1集水器和分水器管径、官长的确定 (9)4.2冷冻水泵型号、台数的确定 (10)4.3冷冻水系统各管段管径的确定 (10)4.4膨胀水箱的选型 (11)4.5水处理设备的确定 (11)五.制冷机房布置 (12)5.1技术要求 (12)5.2建筑布置要求 (12)5.3设备安装设计 (12)5.4设备的隔振与降噪 (13)六.设备明细表 (14)七.设计总结 (15)八.参考文献 (15)济南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设计题目:济南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总建筑面积12500㎡。
冷冻水出水温度7℃,回水温度12℃。
一.原始资料1.1地点: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市:北纬36.6°,东经117°,海拔170.3m。
1.2室外气象参数夏季室外气象参数冬季室外气象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8℃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7℃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5﹪夏季空调室外平均风速 2.8m/s 冬季空调室外平均风速 2.8m/s夏季大气压力997.3hPa 冬季大气压力101.9hPa1.3冷负荷本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为12500㎡,根据《空气调节技术》书中《国内部分建筑空调冷负荷指标的统计值》查的:办公楼的冷负荷指标(W/㎡):90-140 W/㎡。
《国内部分建筑空调冷负荷指标的统计值》中注明:当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在小于5000㎡取上限值,大于10000㎡时,取下限值。
按建筑空调冷负荷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剂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由于本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为8000㎡,所以,在此我们选用90 W/㎡。
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站设计学院(系):年级专业:建筑环境09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教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里仁学院基层教学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2011年12 月29日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站设计目录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二、方案设计三、负荷计算四、冷水机组选择五、水力计算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六、设备选择1、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2、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3、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4、过滤器的选择5、冷却塔的选择及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6、定压罐的选择七、设计总结八、参考文献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设计题目: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制冷站设计原始条件:1、冷冻水7/12℃2、冷却水32/37℃3、地点:市4、建筑形式:办公楼5、建筑面积:15000 m26、层高:3.5 m7、层数:5二、方案设计本设计中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系统,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到每栋办公楼,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换热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到32℃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凝器冷却制冷剂,如此往复循环。
最后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系统中配备了电子水处理系统,软化水系统,补水定压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负荷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建筑所需的冷负荷量为单位面积冷负荷量与建筑面积的乘积,再附上一定的富裕量,即,Q=RA(1+0.10)Q------设计所需的总负荷R------设计中单位面的负荷量,本设计中取125 [1]A------建筑面积,本设计中取15000m2注:设计中取10%的富裕量[2]因此,Q=125×15000×1.10=2062.5 KW四、冷水机组选择根据负荷量初定机组数量为2台,每台负荷量为1031.3 KW,选用离心式制冷机组比较合适。
制冷设计说明书

一、收集设计原始资料(一)水质资料水质资料系指确定使用的冷却水水源的水质资料,其主要指标有:水中含铁量、水的碳酸盐硬度和酸碱度(PH值)等。
(二)气象资料气象资料系指制冷机房建设地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采暖计算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冻结深度、全年主导风向及当地大气压力等。
(三)地质资料地质资料系指制冷机房建设地区的大孔性土壤等级、土壤酸碱度、土壤耐压能力、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
(四)设备资料1)制冷压缩机或机组的主要性能、技术规格、参数、外形图、安装图等。
2)制冷辅助设备的性能、规格、外形图、安装图等.(五)主要材料资料主要材料系指当地使用的绝热材料、管材等。
二、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应包括:用户需要的制冷量及制冷系统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
冷损失的大小可由设备和管道等的具体情况计算得出,一般可按附加系数确定:直接冷却系统附加系数为5%~7%;间接冷却系统为7%~15%。
2、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
3、根据制冷量和制冷工况,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台数选配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
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1)根据制冷量选配压缩机,一般不应设备用机。
2)如需选用2台或2台以上的制冷压缩机时,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系列的压缩机。
3)制冷量大小不同的压缩机互相搭配,以保证高、低峰负荷时既能满足需要,又经济合理。
4)不同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应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5)选用氨压缩机,当冷凝压力PK 与蒸发压力PO之比大于8时,应采用双级压缩;当PK /PO≤8时,采用单级压缩。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当PK/PO>1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PK /PO≤10时,采用单级压缩.4、选择冷凝器并确定冷却水量。
5、选择蒸发器并确定载冷剂循环量。
6、选择其他辅助设备.题目:一空调用户,处于北京,空调使用面积5000,需要制冷量700,提供7/12的空调冷媒水,冷却水采用自来水循环使用,要求进行制冷热力计算,进行制冷系统设计,并进行冷却水与冷媒水水量设计,绘制制冷原理图与机房平面图。
某商场空调用制冷站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沈阳市某商场空调用制冷站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制冷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1)(二)方案设计 (1)(三)冷负荷的计算 (1)(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1)(五)水力计算 (2)(六)设备选择 (3)(七)设计总结 (6)(八)参考文献 (7)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广州市某办公楼空气调节用制冷机房设计本工程为广州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冷源——制冷机房设计,办公楼共五层,建筑面积40000m2,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度为7/12℃。
二、方案设计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办公楼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返回冷水机组,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冷负荷的计算1.面积热指标q为90~140W/m2[1],取q=110 W/m2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Q z=110×40000=4.4×106W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2%。
Q= Q z(1+12%)=4.4×106×(1+12%)=4.963×106W=4963kW四、制冷机组的选择根据标准,属于较大规模建筑,宜取制冷机组3台,而且三台机组的容量相同。
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4963÷3=1654.3 kW根据制冷量选取制冷机组具体型号如下:[3]名称:RC系列模块化冷水机组型号:RC130-13.0五、水力计算(一)冷冻循环水的管路水力估算 假定冷冻水的流速为2m/s 1. 根据公式[3]d=103L=71.5×3L/s=214.5 L/s =0.2145m3/s, 三台机组总管d1=370mm,取350mm,则管段流速为v=2.02m/s ,满足流速要求。
空调用冷冻站的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冷冻站的设计说明书(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原始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调冷冻站设计指导书

空调冷冻站设计指导书冷冻站工艺设计,是空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在这里较为详细地介绍一下空调冷冻站的设计程序。
一.空调冷冻站系统的原始资料:(1).用户要求:包括用户需要冷量及变化情况,供冷方式,供回水温度及及户使用场所和使用安装方面的内容。
(2).水资源资料:指冷冻站附近地面水和在下水的水量、水温和水质等情况。
(3).电源情况:(4).气象资料:指当地最高最低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土壤冻结深度以及全年主导风向和大气压力等。
(5).地质资料:土壤等级,承压能力,地下水位和地震度。
(6).发展规划:在设计冷冻站时,注意了解近、远期规划,以便在设计中考虑扩建余地。
二.确定冷源类型及制冷系统形式确定冷源类型:空调工程常用的冷源的制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另一类是吸收式制冷。
压缩式制冷,根据压缩机的形式分为活塞式(往复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一般利用电能作为能源。
吸收式制冷根据能源利用形式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燃油型和燃气型等,这类制冷机以热能作为能源。
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风冷热泵式。
根据机型结构特点还有压缩机多机头式、模块式等等,下表为空调用制冷机的容量范围及能耗。
根据空调提出的需要制冷量、冷冻水供水量、冷冻水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发展规划、能源供应、使用场所等,进行多方案比较,主要是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比较,以确定制冷系统的型式(如分散或集中建站,用何种制冷剂及制冷机等)。
(1)空调冷水机组的能耗:空调工程中,冷水机组是主要的能耗设备,其能耗约占空调系统能耗的百分之55—65,因此,空调冷水机组的能耗是设备选型的重要因素。
下表是各种空调冷水机组(2).制冷剂种类一般空调工况制冷量大于350KW以上的间接供冷系统,对卫生和安全无特殊要求量,均宜采用氨为制冷剂,对空调工况制冷量小于350KW,而且对卫生和安全技术要求较高的系统或直接供冷系统,均应采用对大气无公害的氟里昂及其替代工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1)
(二)方案设计 (1)
(三)冷负荷的计算 (1)
(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1)
(五)水力计算 (2)
(六)设备选择 (3)
(七)设计总结 (6)
(八)参考文献 (7)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广州市某办公楼空气调节用制冷机房设计
本工程为广州市某办公楼空调用冷源——制冷机房设计,办公楼共五层,建筑面积40000m2,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度为7/1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办公楼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返回冷水机组,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冷负荷的计算
1.面积热指标
q为90~140W/m2[1],取q=110 W/m2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
Q z=110×40000=4.4×106W
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2%。
Q= Q z(1+12%)=4.4×106×(1+12%)=4.963×106W=4963kW
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根据标准,属于较大规模建筑,宜取制冷机组3台,而且三台机组的容量相同。
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4963÷3=1654.3 kW
根据制冷量选取制冷机组具体型号如下:[3]
名称:RC系列模块化冷水机组
型号:RC130-13.0
五、水力计算
(一)冷冻循环水的管路水力估算 假定冷冻水的流速为2m/s 1. 根据公式
[3]
d=103
L=71.5×3L/s=214.5 L/s =0.2145m3/s, 三台机组总管d1=370mm,取350mm,则管段流速为v=2.02m/s ,满足流速要求。
单台机组流量L1=71.5L/s=0.0715m3/s,其管径为213mm,取200mm,则管段流速v=1.93m/s ,满足流速要求。
(二)冷却循环水的管路水力估算 假定冷却水的流速为2m/s 根据公式
d=103 [3]
所以 L ’=91×3L/s=273 L/s =0.273m3/s, 三台机组总管d1’=417mm,取400mm,则管段流速v=2.17m/s ,满足流速要求。
单台机组流量L1’=91 L/s=0.091 m3/s, 其管径为241mm ,取250mm ,则管段流速v=1.85m/s ,
v
L π4v
L π4
其余管段管径可根据经济流速(如下表)以及流量确定。
[3]
六、设备选择
(一) 冷却塔的选择
冷却塔选用开放式冷却塔,且为逆流式冷却塔,特点是安装面积小,高度大,适用于高度不受限制的场合,冷却水的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却塔的补给水量为冷却塔的循环水量的2%—3%
冷却塔的冷却水量和风量的数学计算表达式 G=3600Q c /(C △t w ) [5] △t w = t w1- t w2=37-32=5℃ Q c =1.3Q (活塞式制冷机组) Q c —冷却塔冷却热量 Q —制冷机负荷
每台制冷机配一台冷却塔。
则 Q c =1.3×1.69=1654KW 每台冷却塔的水量计算:
G=3600 Q c /(C △t w )=3600×1654÷(4.2×5)=2.835×105
kg/h=283.5m 3/h
风量计算:
Q=Qc 3600
/c )21(Is Is t s1—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查得27.7℃。
[3] t s2=ts1+5℃=32.7℃
查焓湿图 得I s1=87kJ/kg I s2=115kJ/kg [6]
所以 Q=3600×1654÷4.2÷(115-87)=50633kg/h=39250m 3/h (空气密度为1.29kg/m 3) 选用三台型号一样的冷却塔,分别对应于三个制冷机组。
查说明书,选用CDBNL 3系列低噪声型逆流冷却塔,型号为CDBNL 3-300,主要参数如下:
(二)冷却水泵的选择(开式系统)
(1)扬程的计算:
H=H1 + H2 + H3+ H4
H—冷却水泵的扬程
H1—冷却水系统的沿程及局部阻力水头损失5.08m(由上面计算)
H2—冷凝器内部阻力水头损失(m),这里取5.6m
H3—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m),这里取30m
H4—冷却塔的喷嘴雾压力水头,常取5m
因此冷却水泵所需的扬程H=H1 + H2 + H3+ H4 =45.68m。
(2)流量的确定:
由制冷机组性能参数得板式冷凝器水量为91L/s,即327.6 m3/h,考虑到泄漏,附加10%的余量即为,327.6×(1+10%)=360.4 m3/h
(2)冷却水泵的选择:
根据以上所得流量和扬程,选择四台(三用一备)BKZ系列型号为200-400的空调专用水泵:
(三)冷冻水泵的选择
(1)流量的计算
由制冷机组性能参数得板式冷凝器水量为71.5L/s,即257.4 m3/h,考虑到泄漏,附加10%的余量即为,257.4×(1+10%)=283.1 m3/h
(2)扬程的估算,估计冷冻水泵的扬程约为40m
(3)冷冻水泵的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的流量和扬程,选择四台(三用一备)BKZ系列型号为200-410A的空调专用水泵
(四)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管径可跟据并联管道的总流量,通过该管径时的断面流速v=0.5~0.8m/s来确定。
[5]
从分(集)水器上接出3根供向(来自)空调机组水管以及1根压力平衡管和1根来自(供向)冷水机组的水管,供水(回)管流速为2.0m/s取,d1=350mm,d2= d5=100mm, d3=d4 =125mm ,则总流通断面积为1002cm2,取分(集)水器内流速为0.7m/s,那么分(集)水器的流通断面积应为1002×2.0÷0.7=2863cm2,于是算出分(集)水器内径为603mm,选用D600×10.0无缝钢管,实际流速为0.71m/s,满足要求。
L1=d1+60=410mm L2=d1+d2+120=570mm L3=d2+d3+120=345mm
L4=d3+d4+120=370mm L5=d4+ d5`+120=345mm,L6= d5+60=160mm
选择分(集)水器如下:
(五)补水系统的确定
1. 水箱的选择
冷冻水的补水量为循环水量的3%—4%,这里取3%。
所以补水量为71.5×3×3600×3%=23166kg/h=23 m3/h
又补水箱的大小应满足补水泵能连续运行1.5—2.5小时,这里取1.6小时。
所以补水箱的容积为V=(1.6×23166)÷103 m3≈35m3
2. 补水水泵的选择
冷冻水系统是闭式的,补水泵即起补水的作用又能对冷冻水系统起定压作用。
根据以上可知补水流量为23 m3/h
根据流量选择两台(一用一备)SB-X系列型号为65-40-150K的离心式清水单级泵:[7]
3. 软化水设备型号的选择
根据补水流量选用JYN系列全自动软化水设备:
(六)冷却水、冷冻水电子水处理器
根据冷却水流量982.8 m3/h,选用2台DSG系列电子水处理器:
(七)定压装置
可根据冷冻水补水量进行选择,由上面可得补水量为23m3/h,可选择GQS系列13号定压罐。
其具体性能参数如下
(八)除污器的选择
除污器和水过滤器的型号可以按连接管管径选顶,连接管管径与干管的管径相同。
七、设计总结
在这次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既包括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设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许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短暂的设计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计算、思路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
以前总感觉自己学得已经差不多了,一旦进行实际设计,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八、参考文献
[1].《实用供热通风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199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彦启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主编199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8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
[5].《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陈裴霖岳孝方主编1990 同济大学出版社
[6].《工程热力学》廉乐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中央空调》何耀东何青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