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最新完整第一章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知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
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第二章辅导内容

6.管理的基本能有哪些?
(1)计划。计划就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 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其次,计 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后,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 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决策。决策就是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 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并付诸实施。决策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 位,它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 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 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 窍。
3.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 因素有哪些?
5.组织与外部环境有怎样的关 系?
• 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 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概括起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 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 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外部
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 地决定组织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 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 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的生产和发 展起着限制和约束作用。
• 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也就是说, 某一事物或行为对其他事物或行为的波及作用。
•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 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 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 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 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一章1 管理与管理者

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管理目标 管理的对象 管理环境
管理者 管理过程
一 、管理的概念
从一般意义上归纳,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 境下,为了有效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 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 活动的过程。
一 、管理的概念
简单来说:
动而非业务活动.
特征1:管理活动不同于业务活动
特征1:管理活动不同于业务活动
为什么不能只依靠业务活动实现组织目标,一定需要管理活动呢?
真正的管理不是监管、控制,而是
创造性地利用资源、利用冲突和差异, 而不是消除差异,消除冲突。
特征2:管理兼具 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 管理 艺术
01
02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艺术性
强调其客观规 强调其灵活性
律性
与创造性
特征2:管理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例子:华为的灰度管理哲学
即学即问
在初创企业获得一定市场占有率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技术 和管理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管理思辨
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管理,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例如,倡导“人性化管理”的曾仕强教授在他的著作(中道》中强调: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而不
意度等
存在目的 资源有限
实现尽可能多(高)的目标
影响因素 怎么做
做什么
实现方式 以比较经济的方法做
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
结论
有效的管理:“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讲求效果”
总结:
1. 效率与效益是相互联系的:什么事情该做,
取决于组织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怎样才能把事情
做好,取决于做事的方件有
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管理中的角色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第1章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Part1–管理与管理者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标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活动和过程●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所用资源的多少,意味着“正确地做事”。
效果:决定的组织目标是否正确,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管理层次:管理者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具体内容):管理角色是指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事件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下属以及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礼仪性的和象征性的职责。
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
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需要做出决策或选择。
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既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在复杂环境中寻找与把握方向并形成工作思路的能力。
Part2–管理的演进1、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原则: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法约尔的组织理论: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1管理的定义: 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职能来协调人、财和物力等资源,以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管理学是以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运动规律和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管理相关概念界定、管理原理与原则、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管理的职能分析及其具体应用方法等。
管理学的特征1. 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学科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具有其它一切学科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有着自己独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定的研究范围,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产生并经总结、归纳和提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构架。
2.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科学----管理原理、理论和方法的作用在于指导管理实践。
----管理知识在运用时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也就体现出管理的艺术性。
---在管理学中不存在纯粹的定律、一成不变的和通用的管理模式。
3.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的综合性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伦理学、政治和法律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
2对管理内涵的理解:(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规模资源;(3)管理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4)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5)管理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6)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职能和关系:管理学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各自发挥其独立作用。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没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无从谈起;但没有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无法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决策是管理活动的始端,贯穿于所有管理活动;创新是组织发展的源泉,也是推动各项管理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动力。
《管理学》第一章 管理基础总结

第二节
管理者
part
02
一、管理者 (一)管理者: 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级人员去完成组 织目标的人。 思考: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区别 管理者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操作者
是指直接从事某项工 作或任务,不具有监 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如果一个企业运转不动了,我们当然是要去找一个经理, 而不是重新雇佣一批工人” ——德鲁克 28
13
B、有效率的 D、有效果、无效率的
2、与公司中工本费单耗水平最低的部门对比,林森的 部门还有差距,这说明该部门: A、在效果指标方面尚有待改进 B、在效率指标方面尚有待提高 C、应将治理的着眼点放在战术问题上 D、应在本部门中设立专职的成本治理员 3、假如林森的部门虽然每次都按技术条款要求完成了 合同任务,但完工期限常有拖延,这时,对该部门绩效 的评价应该是: A、有效率、无效果 B、效果好、效率差 C、效率和效果都差 D、难以判定 B、B
7
很意外地出现了一块大石头。 小家伙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然后抱住它,想把它 搬走。他是那样的小,而石头却那样的大,当他使尽力 气把石头搬到沙坑的边缘,再也无能为力了。他咬着牙, 呐喊着,一次又一次地向着石头发起冲击。可是,每当 他刚刚有了一点点进展,石头就滑落了,重新掉进了沙 坑。 小男孩大声叫着,毅然决然地扑上去,拼出了吃奶的力 气猛推那块大石头。大石头再次滚落下来,砸伤了他的 脚。他一屁股坐在沙里,伤心地哭了起来。 刘备把这些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他想要去帮助那个小男 孩。他站起来,走到沙坑前蹲下来问: “小弟弟,你想 把这块石头搬出去吗?”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 年底要裁员,尾牙的鸡头,只怕一桌一只都不够。”
高教社2024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传播 者
发言 企业
混乱 驾驭
资源 分配
谈判
人
家
者
者
者
3.管 理 者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每个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和素质:
3.管 理 者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不同管理层级的技能要求是否一样?
✓ 不同管理层级对各个技能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 ✓ 人际技能是管理者必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分析这个 故事体现了管理者的什么技能?
80/20法则:如何使工作更有效率
【工具运用】
实战实训
刘丹应该如何获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以使项目顺利开展 刘丹是?一个中型公司的程序员,正在负责一个项目开发。这个项目是一个以软件开发为主、集成
为辅的综合性项目,需要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但找到相关部门的经理时,他们总是以手头工 作很紧张,派不出人手为由不给予积极配合。所以项目目前无法推动下去,眼看着要延期了。
3.管 理 者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管理者到底是做什么的?
4.管理学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一)一般性和综合性 (二)科学性 (三)实践性 (四)历史性
【专业微课】
《 数字化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二维码见教材P20
管理工具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开展年会组织工作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3
PART ONE
领导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管理者
依据组织
实现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 学习目标
• ⒈掌握并理解管理的定义。 • ⒉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⒊了解管理性质和管理原理
• ⒋能运用管理的职能理论对工作进行分析
• ⒌能做简单的计划。
• ⒍能理解组织。克首
表1-1 描述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分类
特征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管理学
第二节 管理者及其技能
• 案例:北京某公司章总,工龄有三十多年,在行业内也算是前辈 管理学 ,工作态度非常严谨仔细。对公司组织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从 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培训讲师选聘、培训酒店场地签订到培训证 书印制、培训现场条幅悬挂、培训期间餐饮定单等等,事无巨细 ,从头抓到尾,尽管有专门的培训部。并且经常亲自蹲点于培训 教室现场,中间还不时打断讲师指正讲授内容;由于公司人员排 队签字,不时召唤秘书奔走往返来培训现场办理公文处理文件。 • 一次,章总突然指示培训部下周举办经销商销售顾问培训班和市 场经理培训班,完全脱离培训工作实施规划。培训部不得不马上
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
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管理的普 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自然性
社会性
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管理的特 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三、管理的性质 2、管理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
1 1
角色
人际关系 挂名首脑 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 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义务 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 负责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 的职责 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 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 提供恩惠和信息 迎接来访者,签署法 律文件 实际上从事所有的下级参 与的活动 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 会工作,从事其他由外部人员 参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