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杯教学设计王逸.doc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相似图形”。
主要学习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2. 学会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相似图形的定义及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建筑、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相似之处。
(2)提出问题:什么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有哪些性质?2. 知识讲解(1)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给出示例。
(3)通过例题讲解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相似图形,并标注已知和求解的信息。
(2)指导学生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相似图形2. 定义: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称为相似图形。
3. 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 示例:生活中的相似图形、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并说明其相似性质。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求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
2. 答案(1)略。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为x,则有:x/原三角形周长 = 对应边长之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相似图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随堂练习及答疑解惑;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5.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但仍有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求解方程:2x^2 + 5x - 3 = 0。
2.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存在困难,需加强个别辅导。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求解在物理、几何等领域的应用。
4.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预留5分钟,梳理知识点,明确作业要求。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应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
2.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合理分配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四、情景导入
1.结合实际情景,如抛物线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主要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求解公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理解并熟练运用求解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补充说明:
1.在确定教学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将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难点,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关。
2.重点应放在求解公式的应用上,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判定方法,单调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掌握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 掌握单调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定方法以及单调函数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中的单调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新课(1)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讲解单调函数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具有传递性、保号性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1、2、3,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第30页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 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3. 单调函数的性质4.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31页习题1、2、3。
(2)已知函数f(x) = x^3 3x^2 + 2x,判断其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见教材。
(2)f(x)在x=0时取得最小值,故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之间的关系。
2. 单调性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主要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方程以及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性质及其推导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性质推导,圆的方程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让学生明确圆的基本构成。
3. 圆的性质推导(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圆的性质,如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圆的面积计算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圆的周长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方程推导(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2.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31.4cm,面积=78.5cm²。
2.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31.4cm,求该圆的半径。
答案:半径=5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
幼儿蓝天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蓝天杯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幼儿教育竞赛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方案针对幼儿蓝天杯竞赛,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4. 让幼儿在竞赛中体验成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些美丽的家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园?为什么?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共同讨论并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
4.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梦想家园。
5. 展示与评价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意,追求梦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兴趣;2. 评价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关注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3. 评估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4.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鼓励;2.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相信幼儿在蓝天杯竞赛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取得优异的成绩。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原理,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蓝天杯比赛中的勾股定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勾股定理,并尝试证明。
3. 例题讲解: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勾股定理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 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一直角边长为4,求另一直角边长。
2. 答案:(1)5(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方案名称《蓝天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蓝天保卫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2. 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 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4. 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方法与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速读等。
(2)教师示范阅读技巧,如标注重点、归纳总结等。
(3)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演讲、辩论等。
(2)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修改等。
(3)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3)教师总结各小组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
5.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蓝天保卫战,为祖国蓝天贡献力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
3. 口语表达与写作: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

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一、课时节数本次蓝天杯教学设计分两个部分,共14节课,即:第一部分:课时5节,主要讲授蓝天杯竞赛的知识和竞赛规则;第二部分:课时9节,主要讲授蓝天杯竞赛的组织方式和竞赛环节;二、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蓝天杯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 能够熟悉蓝天杯竞赛的组织方式和竞赛环节;3. 能够熟练掌握蓝天杯竞赛的运行流程;4. 能够充分挖掘蓝天杯竞赛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教学重点1. 了解蓝天杯竞赛知识和规则;2. 熟悉蓝天杯竞赛组织方式和竞赛环节;3. 掌握蓝天杯竞赛的运行流程;4. 挖掘蓝天杯竞赛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1. 了解蓝天杯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 讨论蓝天杯竞赛的宗旨与意义;3. 分享参赛者参加蓝天杯竞赛的经历与教训;4. 学习蓝天杯竞赛的竞赛形式;5. 总结蓝天杯竞赛的技能要求;第二部分1. 讲授蓝天杯竞赛的组织方式;2. 讨论竞赛环节;3. 分析竞赛成绩;4. 探讨竞赛文章的写作方法;5. 学习竞赛技巧;6. 制定参赛计划;7. 完成竞赛作业;8. 讨论竞赛中遇到的问题;9. 总结竞赛心得。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课程以讲授法为主,采用提问回答、讨论改进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蓝天杯竞赛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找到突破点,以较高的水平参与蓝天杯竞赛。
3. 小组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探讨,加深对蓝天杯竞赛的理解。
六、教学考核1. 课堂知识检测:在每节课的最后,老师会给出一些竞赛中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作答,以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考核:老师会分发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考核学生对竞赛的实践能力。
3. 竞赛结果考核:老师会要求学生参加蓝天杯竞赛,并综合考核学生参赛的结果,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得幸福落满坡
【课题】(学科和年级):唱得幸福落满坡音乐六年级上册
【教材简解】:
这是一首由农民作曲家史掌元于1959年根据陕西民歌(房天舍1957年创作
民歌体小诗《南山坡上唱山歌》,后收录在《红旗歌谣》署名陕西商县民歌。
)
改编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建国十年农村的变化。
六声羽调式,单段体结构,旋律
流畅、自然。
【目标预设】
1、能通过对音乐元素与歌曲的关系的理解,感受北方民歌的特点
2、通过学习《唱得幸福落满坡》能对北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
能感受音乐中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3、能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切分音,并能用连贯、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
《唱得幸福落满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连贯、跳跃的方法,结合音乐变化唱出歌曲《唱得幸福落
满坡》中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音、一字多音、后倚音的正确表现。
【设计理念】
1、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歌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
演奏、聆听、表演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
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都让学生在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中进行。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设计思路】
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准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关系。
在新歌教学中,力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找出难点自己解决,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教学过程】
对比欣赏体验感受南北民歌
1.师生共同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同学们,今天课的开始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和我唱一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我来舞蹈,你们来唱。
2.听赏陕西民歌《跑旱船》
唱完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曲陕西民歌《跑旱船》,请你听一听想一想这两首民歌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3.对比两首民歌的不同情绪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茉莉花》(江苏民歌):委婉细腻
《跑旱船》(陕西民歌):高亢粗犷
4.师生聊一聊“幸福”的话题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富饶的江苏,你们觉得幸福吗?请你和你的同学聊一聊
你生活中的幸福画面。
师生聊天“我的幸福”
自主分析感受学唱歌曲旋律
1.欣赏视频《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满山坡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丰收时
的喜悦心情
师:五十年代的陕西商县的农民伯伯们和你们有不一样的幸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幸福源自什么?
生说一说,视频里的农民伯伯们的幸福是什么?
师小结:他们的幸福来自于丰收,来自于在建设新家园,农村的变化。
2.揭题
师:刚才视频里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你能用幸福的心情来跟着老师的琴哼一哼歌曲的旋律吗?
3.哼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用“lv”哼唱,并说一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如果不能分辨,再次哼唱体会)
歌曲可以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乐句: 4 小节;第二乐句:4 小节;第三乐句:
4 小节;第四乐句: 6 小节
4. 听老师范唱,说出每个乐句的不同情绪
第一、二、四乐句连贯,第三乐句跳跃。
师:你能想出一种合适的动作来区分、表达连贯和跳跃的不同情绪吗?
生小组讨论
生汇报,老师总结:流水表现连贯,雨点表现跳跃;画线
表现连贯,画点●●●●●●●●表现跳跃⋯⋯。
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边唱边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生再次哼唱歌曲旋律,并加上肢体语言。
5. 了解“六声调式”
老师范唱歌谱,学生用笔记下歌曲里用了那几个音符?
生:六个,do re mi sol la si
师: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经常只使用12356五个音,我们把它称为民族五声
调式,这首歌里借用了一个音si,应该是几声调式呢?(六声)是的,这首歌采
用了民族六声调式。
跟老师的钢琴试着唱一唱歌谱。
6. 了解“同头异尾”
老师范唱,学生讨论找出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同头异尾”。
师生接口唱,老师唱“同头”,学生唱“异尾”。
7. 自主填词唱
分小组自主学习,填入歌词学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由组长带领,老师下
去适当指导)
分小组试着唱一唱,并汇报本小组找出的难点,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来帮着解
决问题。
老师给予一定指导。
找出难点:
(1)一字多音
(2)切分音
(3)后倚音
(4)结束句的处理方法
减慢,减弱,给人以结束的感觉。
8. 学一学陕西方言,并试着唱一唱。
9. 设计不同形式完整演绎歌曲
小组讨论不同的形式
老师总结挑选一种形式:
乐句角色情绪打击乐伴奏肢体语言
第一乐句老师气息连贯三角铁
舒缓深情
第二乐句女生气息连贯三角铁
舒缓深情
第三乐句男生稍稍跳动响板、串铃●●●●●●●●
有弹性
第四乐句男、女生幸福感三角铁
喜悦感
结束句老师减慢、减弱碰铃
拓展了解作曲家创编幸福乐句
1. 了解农民作家史掌元
(1)影片介绍,老师解说:
史掌元老爷爷出生于太行山腹地山西昔阳县的“里安阳沟”,他写了近半个世纪的歌,创作数量达2000 余首,被誉为“农民作曲家”的他一直在用歌声表
达内心对祖国的深情。
1959 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了一个全国业余歌手新作品大奖赛,当时村里正
在搞植树造林,搞绿化、种果树,《唱得幸福落满坡》的歌词恰恰反映了农村建
设的新面貌。
果然,这首歌获得了全国业余创作一等奖,并在几个时代里唱红了
大江南北,被翻译传唱到许多国家。
2007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这首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唱响。
(2)欣赏吕薇演唱的《唱得幸福落满坡》
2.小小创编音乐会
师: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幸福到处都在,你想把你的幸福也写进歌曲里唱出来吗?
分小组编创一段歌词填进歌曲旋律里。
分小组汇报演唱,互相评价,评选最佳创作小组,给予奖励。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陕西商县的民歌,唱了农民伯伯的幸福,也写了我们自己的幸福。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愿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