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解析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我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在此,我会尽量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同时尊重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政府,遵守法律法规。
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经济发展与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岸经济合作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产业竞争、市场准入等问题。
因此,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交流与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两岸关系的纽带。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三、政治互信与对话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双方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此基础上,加强两岸政治对话,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四、安全与稳定维护两岸安全与稳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
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敏感问题,共同维护两岸和平稳定。
在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陆经济持续增长,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此,双方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加,两岸关系的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加速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政策角度对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加强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探索增加两岸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关键。
通过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增强两岸的互信和友好关系。
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两岸经济贸易合作。
双方可以在产品开发、供应链建设、服务贸易等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联动发展。
同时加强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成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互相理解和认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两岸青年的互相理解和认同,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引领作用政策引领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在政策层面上有效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政策引领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合作领域、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不断发展。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策引领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
在政策引领中,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寻找有效的政策引导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跨越式进展。
二是加强政府间合作和沟通。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府间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两岸政府需加强合作,推进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政策引领中,政府需加大对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发掘两岸关系发展的潜力和机遇目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第一篇:【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何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011年在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腳步中悄悄來到了。
回顧過去,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2年多時間取得的各項成果,遠遠超過了過去60多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總和。
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挑战,在波濤洶湧的兩岸發展大潮下也暗藏著不少險灘與礁石:其一,是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認同和國族認同並未提升,而所謂台灣主體意識卻在政客和民粹主義的推動下不斷膨脹,任何風吹草動均可引燃民意的熊熊烈火--不久前廣州亞運會的“楊淑君事件”和在此之前發生的“東京影展”事件就是最好的驗證。
其二,兩岸關係的深層次問題難以突破,如和平協議談判的啟動與達成、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等遭遇政治互信不足的瓶頸,被迫擱置。
其三,某些國際勢力不樂見兩岸關係發展過快,有意無意地製造阻力與障礙;而島內政治勢力及部分精英階層唯洋人馬首是瞻,仍滯留在冷戰的時空中,崇洋厭中的心理與思維定勢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其四,在大陸方面,也有一些人不顧時機與條件是否成熟,急於求成。
他們輕忽了兩岸關係60餘年來累積下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輕視了兩岸間幾十年互不信任堅冰的厚度與硬度。
而對於台灣方面出現的民意與政治生態的反復與變化,他們又缺乏足夠的耐心,抱怨對台讓步多了,甚至質疑和平發展政策的持續性。
上述種種現象,其實都是兩岸關係艱巨性複雜性長期性深刻性的表現。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跨境贸易的增加,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同时,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两岸关系的形势主要受到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两岸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两岸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台湾方面在政治上依然存在“台独”思想,
这种思想的存在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人民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缓解两岸之间的政治矛盾,实现和平统一,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紧迫问题。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活跃,但是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台湾方面大力推进“去大陆化”战略,削减与大陆的经贸
往来,同时大陆方面也加强对台湾的经济封锁,这些因素都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提高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两岸间的文化差异较大,文化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的互动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总的来说,两岸关系的形势和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需要强调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
我们应尽一切可能探寻合作的契机,削弱矛盾的影响,实现和平合作的局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加速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形势与政策: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浅析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班级:*** 学号:*** 姓名:****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
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
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
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
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
胡锦涛主席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解析PPT课件

美国构筑的两个岛链:
第 一 岛 链 , 北 海 —— 南 韩 , 东 海——日本、台湾,南海——马 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尤其是 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第二岛链,关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目前面对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2 日本方面
• 日本国内的右倾化以及在 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它 一直希望台湾独立,因为 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 命线。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的干涉: 1950、60年代,美国政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
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美国在两岸 政策上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既阻挡中 国共产党统一台湾,又控制国民党,阻止其反攻大陆,同时在国际上 大搞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美售台爱国者-3反导 美外交政策全委会拜会马 奥巴马重申一个中国政策
系统
英九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独活动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及
岛内因素。在国际上,“台独”是帝国主义、外国反华势力侵略中国 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卵翼了战后第一批“台独”分子,并策动 了战后首次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卫温 (?——231年)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刘铭传
全台首学孔子庙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二)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 的地缘位置
台湾的重要地缘意义体现在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 冲,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 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异常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 使台湾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的干涉:
1979年1月26日卡特总统提出《与台湾关系法》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前景及对策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但由于内战积累的部分原因,致使这块大陆的骨肉至今未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近几十年来国家几代领导人一直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在过去一年中两岸关系的开展,有负面的挑战及随时充满危机的变数,稍不注意,可能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在这进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到两岸间的差异性,双方必须兼顾各自的立场与底限,而突显出因制度、思维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歧异性,两岸更大的差别,双方对于敏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上的差异,这些巨大的差异点,以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是不可能有具体共识,也难以有效处理,但却使我们不能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日子中,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解决,而非流于各自表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认为,2011年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态势持续演进。
总体看,2011年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态势持续演进,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1、中国大陆的发展与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加强。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产生与显现了重大的积极性作用。
3、和平发展态势获得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高度肯定。
4、两岸间政治互信有所建立。
5、马英九团队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开放政策。
6、国际社会乐见两岸和平发展。
大陆改革开放以及未来发展所不断取得的建设成就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物质实力与政策基础,尤其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具有战略性、稳定性与长期性。
两岸和平发展是现实更是趋势,两岸关系中难得的和平发展的机遇,三通直航所带来的两岸“一日生活圈”的形成,两岸民众在思想、文化、生活交流的日益密切与深化,“统独矛盾”退位,“两岸和平”成为主旋律,“共同发展”成为最强音。
台湾内部的种种民意调查均显示台湾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肯定,对马英九团队推动两岸开放政策的支持。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个咱们老百姓听得最多的话术,其实也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毕竟,咱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谁不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两岸一家亲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看看我们该如何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咱们要明确一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曲折,但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那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1.1 台湾当局的一些做法咱们知道,台湾当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有些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两岸同胞的福祉,甚至企图制造“台独”,搞分裂。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损害了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我们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2 外部势力的干涉除了台湾当局的问题,还有一些外部势力试图利用两岸关系进行干涉。
这些势力往往打着所谓的“民主”、“人权”等旗号,企图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干涉,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又是什么呢?2.1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陆对台湾的投资不断增加,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们要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2 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共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我们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提供了重要平台。
我们要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3 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度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越来越多的同胞选择到对方地区学习、工作、生活。
这种跨越海峡的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8/5 哈里·S·杜鲁门 美国扶蒋反共白皮书
台湾问题的由来 在岛内,1990年代以来,由于李登辉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 台”的分裂路线,使得“台独”势力恶性膨胀,发展成为一股阻碍两岸 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反动逆流。从2000年民进党上台,到2004年 陈水扁侥幸连任,再到2008年民进党下台,民进党搞了许多文化台独、 法理台独等名目繁多的分裂活动活动。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二、标志性事件
1、海协会和海基会复会 2、陈云林访台 3、“大三通”正式开启 4、陈江会 5、ECFA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两会复会及陈云林访台
1、第一次汪辜会谈
时间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 地点 新加坡 背景 1992年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 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 一。”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 铺平了道路。不过台当局同意举行 汪辜会谈的本意,是想以发展两岸 关系为筹码,换取大陆承认台湾为 “对等政治实体”。
美国构筑的两个岛链:
第 一 岛 链 , 北 海 —— 南 韩 , 东 海——日本、台湾,南海——马 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尤其是 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第二岛链,关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目前面对的问题
2 日本方面
• 日本国内的右倾化以及在 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它 一直希望台湾独立,因为 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 命线。
中央对台政策沿革
(一)武力解放台湾——新中 国成立之初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 国人民 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 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 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 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 止。”这是首次提出“解放台湾” 的口号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二)和平解放台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目前面对的问题
(二) 当代台湾政局简介
主流政治的两大阵营为以国亲两党为主的泛蓝阵营 和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 泛蓝阵营: 1、国民党(1894年) 2、亲民党(2000年) 3、新党(1993年) 泛绿阵营: 1、民进党(1986年) 2、台湾团结联盟(2001年) 3、建国党(1996年)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两岸关系新发展
第六小组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台湾概述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南 北394公里,东西144公里。人 口约为2300万,其中80%以上 人口为福建籍。 对比:福建省土地面积 12.14万平方公里,到2006年上 半年,全省常住人口达到3512 万人。 平潭县东澳至台湾新竹仅 68海里,相当与125公里。
刘铭传
全台首学孔子庙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二)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 的地缘位置
台湾的重要地缘意义体现在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 冲,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 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异常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 使台湾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ECFA
2009. 2.27,马英九为降低蓝 绿关于两岸“综合性经济协 议”(CECA)的对抗,正式将其 更名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 议”(ECFA, Economic Cooperat ion Fra meworkAgreement),但绿营 仍表示强烈质疑。双方就此展 开激烈攻防,引发岛内高度关 注。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4、陈云林访台
11月3日(星期一):从北京出发抵达桃园机场随即转 往圆山饭店。陈会长拜会辜严倬云女士,两会副会长进行 相关协议预备性磋商。 11月4日(星期二):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陈 云林会见赖幸媛,海基会酒会。 11月5日(星期三):两岸工商及航运座谈会,两岸 金融座谈会。 11月6日(星期四):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 下午拜访证严法师;陈云林会见马英九。 11月7日(星期五):包机返回。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会晤成果与意义 四项协议的签署
大三通正式实现 实现两会制度化协商
象征意义十足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时间:2009.4.25 地点:南京 会谈双方:陈云林-江丙坤
陈江会
陈云林说:“当前,国际金融风暴正在对两岸经济产生 巨大的影响,在此重大时刻,两岸同胞应当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共度时艰。” 江丙坤则用“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目前的两岸关系。
台海关系的历史沿革
小
第一次战略性调整
第二次战略性调整
结
“武力解放”——“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和平统一”
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和平统一”—— “和平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一、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 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 互利、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曲折前进 。 总的发展思路是用经济和文化层面交流来促进 政治层面的交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 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 。台湾不独,大陆 不武的状态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某些帝国主义分子是战后“台独”思潮的始作俑者,是“台湾 地位未定”、“联合国托管”、“台湾中立化”、“台湾国际化”、 “台湾民族自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 政府”等分裂中国方案的主要炮制者。美国是当今所谓“台湾问题”的 主要制造者和台湾分裂势力的总后台。
美售台爱国者-3反导 系统
美外交政策全委会拜会马 奥巴马重申一个中国政策 英九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独活动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及 岛内因素。在国际上,“台独”是帝国主义、外国反华势力侵略中国 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卵翼了战后第一批“台独”分子,并策动 了战后首次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的干涉: 1950、60年代,美国政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 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美国在两岸 政策上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既阻挡中 国共产党统一台湾,又控制国民党,阻止其反攻大陆,同时在国际上 大搞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谢 谢!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2、第二次汪辜会谈 时间 1998年10月14日 地点 上海 背景 1997年后,在“反分裂、 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以及国际 形势、两岸关系形势出现新变 化的情况下,中国大陆方面采 取主动,继续推动第二次汪辜 会谈。台当局在岛内民众以及 美国的促谈压力下,为了逃脱 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责任,最 终同意辜振甫参访大陆。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的干涉: 1979年1月26日卡特总统提出《与台湾关系法》 议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于3月28日、29日通 过,4月10日签署生效。《与台湾关系法》继续把台 湾看作一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发展同台湾的 实质关系,协助台湾防范大陆统一。1982年,在中美 《八·一七公报》发表的同时,里根总统向台湾当局 作了“六点保证”:不同意设定停售期限,不同中国 咨商对台军售,不同意修改与台湾关系法,不改变对 台主权地位的立场,不会压台湾同大陆谈判,不扮演 两岸调解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确立 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政策: 1、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公开提出 “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宣布:“我们准备 举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3、1956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明确指出,“我 国政府应当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我国的领土台湾。” 4、1958年10月6日,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 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强调:“我们都 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5、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 “一纲四目”。
台湾问题的由来
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台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 位,并且物产丰富,向来为外敌所垂涎,历史上曾被西 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但近400年来,包括台 湾人民在内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曾四次收复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的由来 □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
1949蒋介石退守台湾
1949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决台湾问题的进展
3、两会复谈
时间 2008年6月11日至14日 地点 北京 背景 马英九5月就任台湾地 区领导人后,必须积极实现竞 选期间承诺的两岸融冰,藉此 恢复台湾经济竞争力的各项支 票。在四川大地震后,两岸同 胞同心救灾,加上国民党主席 吴伯雄成功访问大陆,大陆对 台思维获得外界高度评价。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同根同源 经人类化石考证,3万年前大陆人开发了台湾, 2000年来行使行政管理。 战国、前、后汉 、三国 (吴国)、隋唐 、宋朝 、元朝 、 明朝 、清朝各时期,中国人民都对台湾的开拓发展做出了贡 献,大陆政府都对台湾实行了有效的管辖。
卫温 (?——231年)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目前面对的问题
3、当前岛内政局分析
(一) 台湾政治的演变概况
蒋介石从1949在台连任“总统” 至1975年去世。 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去世。 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 失败,李登辉被迫下台,由陈水扁继任。 2004年选举中,陈水扁再次连任。 2008年,马英九上台。
•★西太平洋两大航线
(1)东北亚—东南亚航线:航程约为1600~3200海里,中国、 日本、韩国等国可经此航线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工业制成品,进 口战略物资。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2)中东—关岛—日本航线:又称为“石油航线”,是中东地区 产油国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或巽他、龙目海峡至日本、关岛等 地的航线。航程为5300~6800海里。
台湾问题的内涵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 “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 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