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两岸关系

合集下载

海峡两岸的关系论文1500字

海峡两岸的关系论文1500字

海峡两岸的关系论文1500字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

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

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

最新形式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时事评论

最新形式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时事评论
一、蒋介石反对“台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往台湾,美国方面考虑直接插手台湾,使其成为在远东遏制苏联的一个战略基地,尤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蒋介石有求于美国,希望美国支持他“反攻大陆”,他对“中华民国拥有全中国的主权”至死也顽固坚持着,使两岸对峙一直成为内战的延续。
2004年 陈水扁抹黑手腕日渐“精进”这一次,他选择了“温情抹黑”。陈水扁以极端路线,提出了“公投、制宪”等口号,再一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本土、爱台湾”的斗士形象。没有什么比 “斗士”受伤,“真理”受创更悲情、更有票房感召力了,选民的理性再次决堤,陈水扁再一次成功改变了选举的轨迹。
民进党的上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的50年统治历史,在台湾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多党制”政党体制。台湾政权改朝换代,政治势力重新洗牌,看上去台湾民主了,但是这种体制却影响了台湾政局的发展方向,政治势力出现分化与重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不得不重新分配,台湾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出现新的竞争局面,政局与社会在一个阶段内处于不稳定状态。台湾事实上形成了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三党鼎足之势,各党之间你争我夺,消长互动。而各政党的激烈争夺和势均力敌,造成台湾政局动荡不已,也让两岸关系扑朔迷离。
二、政党更替导致的两岸危机
台湾问题是一个背负着复杂国际背景的中国内政问题在政治革新前,起初美国是国民党的坚定支持者。正是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给予的巨大帮助,国民党才得以重建和恢复台湾经济,并形成与大陆的对峙,使其一党专政得以保全。随着台湾以及周边地区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国逐渐认识到,一个亲美反共的民主政权比一个亲美反共的独裁政权更稳定、更能维护美国利益。于是,美国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推进台湾民主政治松动。进入八十年代,美国不断增加对国民党当局的压力,要求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施压。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我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在此,我会尽量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同时尊重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政府,遵守法律法规。

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经济发展与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岸经济合作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产业竞争、市场准入等问题。

因此,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交流与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两岸关系的纽带。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三、政治互信与对话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双方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此基础上,加强两岸政治对话,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四、安全与稳定维护两岸安全与稳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

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敏感问题,共同维护两岸和平稳定。

在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陆经济持续增长,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此,双方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加,两岸关系的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加速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政策角度对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加强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探索增加两岸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关键。

通过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增强两岸的互信和友好关系。

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两岸经济贸易合作。

双方可以在产品开发、供应链建设、服务贸易等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联动发展。

同时加强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成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互相理解和认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两岸青年的互相理解和认同,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引领作用政策引领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在政策层面上有效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政策引领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合作领域、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不断发展。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策引领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

在政策引领中,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寻找有效的政策引导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跨越式进展。

二是加强政府间合作和沟通。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府间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两岸政府需加强合作,推进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政策引领中,政府需加大对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发掘两岸关系发展的潜力和机遇目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台海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台海地区的形势一直备受瞩目。

台海作为一个敏感而复杂的地区,涉及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和实现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台海形势的演变以及相关政策,为解决台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台海形势的演变台海形势的变化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20世纪末,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经过多轮高层互访和交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得以推进,直接交流渠道的开放也改善了两岸民众的联系。

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两岸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台海形势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台海形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台湾的政治态度和趋势,二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台湾方面从一开始就积极推进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逐渐走向经济融合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岸之间的敌对情绪。

然而,随着台湾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台独”势力的复活,两岸关系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台海形势产生了影响。

随着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台湾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政治筹码。

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大国对台湾的立场也不尽相同,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博弈。

这些因素使得台海地区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台海政策的探讨面对台海形势的不确定性,各方应本着和平稳定的原则,努力寻找解决台海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两岸双方应加强对话与交流,保持现有的接触与合作渠道的开放。

在政治上,应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处理双方的分歧,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方争议。

双方也应加强各层级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员往来和经济往来的顺利进行,为两岸民众的福祉做出实质性努力。

其次,国际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国际社会可以在道义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等方式为台湾的发展提供帮助。

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为解决台海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两岸面临的新局势论文

两岸面临的新局势论文

两岸面临的新局势论文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关键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往开来一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一两岸关系的症结“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第六点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同时指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关键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

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只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

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

所以,胡在2021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

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海峡两岸关系论文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的,要深刻了解现状,离不开全面、深刻理解历史台湾问题是目前我国国内政治和远东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台湾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的命运,关系到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决策者的卓越智慧和超常胆略,更需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盼望两岸政治家与"国共"两党及各党派有识之士,放眼未来,携手共进,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重,将个人、一党之欲念搁置一边,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民族的责任,共同描绘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国人的殷切期盼!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其他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资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两岸关系演变论文,供大家参考。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范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摘要】:众所周知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台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台湾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台湾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正文】(一)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大家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第一次收复台湾,赶跑了荷兰殖民者,郑死以后其后代将台湾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隶属大陆管辖。

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台湾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台湾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内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内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台湾。

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台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由此才形成了台湾问题。

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台湾问题的演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退居台湾,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蒋介石、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

后来李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班级:
姓名:
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摘要:马英九连任后,未来四年两岸的关系将更和谐、更有互信,可能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新时期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之间先行先试,而先行先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即提升根亲文化内涵,加强两岸情感认同;揭示海洋文化源流,加强两岸开放协同;构建文化交流机制,加强两岸和谐发展。

关键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年伊始,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和民意机构代表的选举结果表明,“九二共识”已成为台湾地区朝野的主流意识,已成难以逆转之势。

“九二共识”作为海峡两岸地缘政治文化认同,在某种意义上已超越了台湾地区的党派意识。

在台湾地区的此轮选战中,基于上一任期中“九二共识”给台湾地区的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蓝色阵营胜选。

否认“九二共识”,攻击竞选对方“倾中”,导致绿色阵营落败,而在反省败选教训时,绿色阵营已无法回避“九二共识”问题可见,秉承“九二共识”,今后几年可能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实质性改善,是两岸乃至国际关注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

一、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从海峡两岸政治生态的视角来看两岸的文化交流,不仅要关注两岸文化交流在面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机遇时自身的进展,更要关注其深化拓展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特殊积极作用。

尤其是在今后几年,对于“九二共识”会有基于不同政治文化的不同解读,这对两岸关系的演进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性
纵观台湾国民党执政当局,对于“九二共识”的效益诉求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即主要实行“先经后政治”,马英九对待两岸关系的“三原则”之一就是经济优
先原则,面对海峡两岸人民日益强烈的签订两岸政治军事上和平协议的呼声,台湾当局有意泛化“和平协议”实质内涵,将已签订的十几项两岸经济协议视同两岸和平协议。

马英九连任后尚有两岸和解“操之过急”、“有违民意”的顾虑,主要关注扩大基于“九二共识”的经济红利。

由于台湾海峡是亚太地区通往中东、欧非的战略要道,西方势力历来从其全球霸权的需要来看待和干预我国海峡两岸关系内政,美国所谓稳定台海局势的期望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消极的,希望在两岸“不远、不近、不冲突”中坐收渔利,并不欢迎两岸基于“九二共识”加强互动、互信和交融。

如马英九连任后就提出进口西方武器的诉求;此外,有台湾媒体宣称台湾民众中希望两岸关系维持现状者约占八成。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九二共识”的解读,各种势力都很关注,各有基于自身文化意识的理解和诉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当然要基于经济交流与合作,但单纯的经济关系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政治关系的重大改进,文化交流是联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纽带。

从人类社会关系来看,经济关系是基础,政治关系位于顶层,而文化关系居于两者之间,两岸文化交流高于经济交流,政治色彩与敏感性较弱,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有着深化关联、情理感化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特别适合当下台湾地区民众感情认同尚需时日的环境。

因此,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强调: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扩大各界往来,开展文化、教育等交流,从而使两岸同胞联系更紧密,感情更贴近,利益更融合,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性。

而占台湾地区血缘比重绝大多数与台湾地区文缘最为紧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理所当然地要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中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

(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对于推进两岸关和平发展的可行性
从历史上看,但凡一个伟大民族的融合和崛起,都有灿烂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两岸学界和民间都要看到,当前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以及以文化交流引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可行的。

大陆方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
精神家园。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贾庆林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增进民众尤其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出政协要特别重视开展两岸文化交流调研工作,促进两岸互信,且罕见地未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了中华民族有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胸怀、大智慧。

与“台独”势力不反对两岸经济往来而反对所谓“文化统战”的立场针锋相对。

台湾方面,马英九在谈到台湾地区“黄金十年”规划时,也认同两岸进一步开放文化交流值得期待,提出将出台系列交流协商的项目。

马英九早年担任台北市长时任文化局长的龙应台,出任台湾地区“文建会主委”,也正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于两岸文化交流重大进展的期待。

就在台湾地区选战落幕之后,北京市首次以市长带团访问台湾,这个规模庞大的500人的访问团,以文化界人士为主,访问重点则放在北京文化周的活动上。

可见,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已见端倪。

二、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思路创新
近代海峡两岸关系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在发展趋势上一直是呈正相关的。

因此,新时期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之间先行先试,而先行先试则需不断进行创新。

(一)提升根亲文化内涵,加强两岸情感认同
两岸根亲文化,也是宗族、宗亲文化,是两岸之间不断的血浓于水的关系,也是最容易被两岸民众认同的两岸关系亲和力。

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的“破冰”之举就出于福建省旅游局做出的欢迎台湾同胞回乡探亲旅游的大胆创意。

当相隔半个世纪的分居海峡两岸的白发苍苍的夫妻在海峡西岸的“寡妇村”团聚之时,两岸同胞无不为之动容。

当年台湾地区领导人之所以接受海峡西岸释出的善意,很快做出开放台湾居民回闽寻根探亲决策也有根亲文化的因素在内。

20多年之后,要进一步促进两岸和平发展,还必须提升两岸根亲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难得持续发展5000年的世界几大古文明之一,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典型代表,而随着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的演变,中原文化在闽台两岸积淀,并且保持“活化石”的生活状态。

(二)揭示海洋文化源流,加强两岸开放协同
国内外都有人将中华传统文化看作是封闭保守的陆地文化,为了使两岸同胞都认同祖国大陆是开放文化之源,促进两岸关系在开放背景下形成和平发展共识,必须揭示我国海洋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尤其海峡西岸是世界东方海洋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事实。

海峡西岸是世界东方海洋文化的发祥地有不容置疑的客观基础。

唐宋以来,海峡两岸的地脉不凡造就了海洋文化的发祥地,引领古代全球化潮流;而且造就了世界东方近代化的发轫地,开东方近代文化之先河。

揭示海峡两岸海洋文化的源流,使得两岸关系可以在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在共同引领当代全球化的同时发展和平开放的两岸关系。

新世纪是海洋世纪,两岸开放协同将共造世界东方海洋开发的顶级基地,并且促进在保卫东海、南海合法权益上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