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标准雷达数据格式ASTERIX_华炜

合集下载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

附件: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2007年9月目录1. 文件名编码规则 (3)1.1 原始数据文件 (3)1.2 产品数据文件 (3)2.功率谱数据文件 (4)3. 径向数据文件 (4)3.1 文件组成单位 (4)3.2 文件框架 (4)3.3 文件结构 (6)4.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0)4.1 文件组成单位 (10)4.2 文件框架 (10)4.3 文件结构 (10)5.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2)5.1 文件组成单位 (12)5.2 文件框架 (12)5.3 文件结构 (12)6. 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数据文件 (13)6.1 文件组成单位 (13)6.2 文件框架 (13)6.3 文件结构 (13)附件一功率谱数据格式 (15)1. 文件名编码规则根据实际需求,建议使用长文件名命名法,对各类文件名进行约定。

文件名中的观测时间均为观测结束时间。

1.1 原始数据文件原始数据文件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瞬时径向谱数据文件,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建议每次观测生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Z_RADR_I _IIiii_yyyyMMddhhmmss_O_WPRD_雷达型号_数据类型.TTT 其中:Z:国内交换文件;RADR:表示雷达资料;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yyyy:观测时间(年) (20**—);MM:观测时间(月) (01—12);dd:观测时间(日) (01—31);hh:观测时间(时) (00—23);mm:观测时间(分) (00—59);ss:观测时间(秒) (00—59);O:表示观测数据;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雷达型号:见表1;数据类型:功率谱数据文件用FFT表示;径向数据文件用RAD表示;TTT:当TTT = BIN时,表示二进制文件;当TTT = TXT时,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211173155_基于ASTERIX_CAT021标准的ADS-B数据格式解析

211173155_基于ASTERIX_CAT021标准的ADS-B数据格式解析

视信息,解决雷达覆盖边缘区域覆盖弱问题。场监雷达、 多点定位系统综合使用 ADS-B 和其他监视数据源,为 机场的地面交通提供监视信息。
ADS-B 的 OUT 和 IN 功能都是基于数据链通信技 术,目前全球普遍使用 1090ES 数据链。当今商业化的 S 模式二次雷达应答机,已经能够满足 ADS-B OUT 对机 载系统性能的需求。 2 RTCADO260 系列和 ASTERIX 标准简介
FRN7 25-32: 42°08' 54.849" N 119°34' 38.244" E。 2/1 :SS=0 表示监视状态为无条件报告。
(7)FRN8 22-35: 为 报 告 速 度 适 用 时 间 是 09:45:
(18)FRN24 67-68: 气压垂直速率为 0。
35.750,UTC 时。
RTCA( 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 ) 标准文件定义了使 用 1090MHz 扩展电文 (1090ES)ADS-B 和交通信息服务广 播 (TIS-B) 的机载设备的最低操作性能标准 (MOPS)。截 至 2022 年,RTCA 共发布 4 个版本 :RTCADO-260 和 DO-260 A/B/C。
11033.76m。
(23)FRN35 83:00 表示地面站提供的服务管理为
(12)FRN17 55-58: 表示 ADS-B 数据质量标志。 数据驱动模式。
4 个字节(共 32bits)的原始数据 2F F3 011 B0,转换
(24)FRN36 84:00 为 飞 机 操 作 状 态, 包 括 Bit-8 :
ADS-B 数据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所有用户均可接 收。根据航空器的信息传递方向,机载 ADS-B 应用功 能可分为发送(OUT) 和接收 (IN) 两类。

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雷达数据格式

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雷达数据格式

2019年24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雷达数据格式任登国(民航新疆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6)引言民航新疆空管局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于2017年7月投产运行,该套雷达是国产一、S 模式二次合装雷达,一次雷达为四创电子3821型雷达,二次雷达为恩瑞特DLD-100C 型S 模式雷达。

S 模式二次雷达的工作可以为常规AC 模式(ATCRBS )、交互模式以及S 模式。

其中交互模式是一种过渡的S 模式,它兼容常规AC 模式又具备S 模式的功能,目前乌鲁木齐区管二次雷达设置为交互模式。

与传统的A/C 模式二次雷达相比,S 模式二次雷达在询问方式、信息交换技术都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该套合装国产雷达一、二次雷达的融合信号出现多起假目标、高度、二次代码异常事件,严重影响了管制的正常工作。

本文就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融合后的输出信号出现一起假目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一、二次雷达的原始雷达数据进解码,探讨该套雷达的融合信号的输出数据格式与参数设置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1设备现状乌鲁木齐国产DLD100C 二次雷达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独立研发的第三代民航二次雷达设备,获得民航局颁发的设备使用许可证。

3821型雷达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集团38所)研制的3821近程空管一次雷达。

乌鲁木齐现场采用一、二次合装的工作方式、一次雷达负责提供整系统的定时、方位信号及对天线驱动部分进行控制。

此外一次雷达还接收二次雷达的输出监视信号,并将该信号与一次雷达自身产生的监视信号进行融合输出。

该套系统的雷达信号传输路由如图1所示。

该系统二次雷达输出有4路雷达信号,其中有2路信号直接通过传输设备输送至空管自动化处提供给管制使摘要:介绍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的组成、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对该雷达出现假目标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对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证实该雷达一、二次融合时存在缺项,对改进提出相应建议。

雷达数据处理

雷达数据处理

雷达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正文*从一系列雷达测量值中,利用参数估值理论估计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进行目标航迹处理;选择、跟踪目标;形成各种变换、校正、显示、报告或控制等数据;估计某些与目标形体、表面物理特性有关的参数等。

早期的一些雷达,采用模拟式解算装置进行数据处理。

现代雷达已采用数字计算机完成这些任务。

数据格式化雷达数据的原始形式是一些电的和非电的模拟量,经接收系统处理后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已变成数字量。

数字化的雷达数据以一定格式组成雷达数据字。

雷达数据字可编成若干个字段,每一个字段指定接纳某个时刻测量到的雷达数据。

雷达数据字是各种数据处理作业的原始量,编好后即送入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指定位置。

校正雷达系统的失调会造成设备的非线性和不一致性,使雷达数据产生系统误差,影响目标参数的无偏估计。

为保证高质量的雷达数据,预先把一批校正补偿数据存储于计算机中。

雷达工作时,根据测量值或系统的状态用某种查表公式确定校正量的存储地址,再用插值法对测量值进行校正和补偿,以清除或减少雷达数据的系统误差。

坐标变换雷达数据是在以雷达天线为原点的球坐标系中测出的,如距离、方位角、仰角等。

为了综合比较由不同雷达或测量设备得到的目标数据,往往需要先把这些球坐标数据变换到某个参考坐标系中。

常用直角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

另外,在球坐标系中观察到的目标速度、加速度等状态参数是一些视在几何分量的合成,不能代表目标在惯性空间的运动特征。

若数据处理也在雷达球坐标系中进行,会由于视在角加速度和更高阶导数的存在使数据处理复杂化,或者产生较大的误差。

适当选择坐标系,可以简化目标运动方程,提高处理效率或数据质量。

跟踪滤波器跟踪滤波器是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

它根据雷达测量值实时估计当前的目标位置、速度等运动参数并推算出下一次观察时目标位置的预报值。

这种预报值在跟踪雷达中用来检验下一次观测值的合理性;在搜索雷达中用于航迹相关处理。

ASTERIX CAT048数据格式分析

ASTERIX CAT048数据格式分析

ASTERIX CAT048数据格式分析作者:赵文斌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年第01期摘要:二次雷达是目前空管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空中监视手段。

为此对雷达数据格式的熟练掌握有助于我们提高对雷达设备的维护保障能力。

本文以二次雷达S模式下的雷达数据格式为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ASTERIX;雷达;数据格式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ASTERIX是EUPOCONTORL组织为监视数据的传输和交换而定义的标准。

首字母缩略语代表ALL Purpose STructured Euro-control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

它为不同监视信息的交换提供标准的信息传输格式,保证了通信数据的可靠描述,并受到由多国组成的RDE-TF机构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ASTERIX共定义了256种数据类型,前127种为民用数据传输协议,后127种为军用数据传输协议。

其中CAT 001和CAT002为二次雷达A/C模式下的雷达目标报告和雷达服务报告,CAT048和CAT034分别为CAT001和CAT002的升级版,是二次雷达S模式下的雷达目标报告和雷达服务报告。

本文以二次雷达S模式下的数据格式CAT048进行分析。

一、ASTERIX的数据帧格式ASTERIX数据帧结构见表1。

CAT表示数据种类,字段为1个字节,当 CAT=30时,表示ASTERIX数据为CAT048,S模式下的雷达目标报告。

CAT=22时,表示ASTERIX数据为CAT034,S模式下的雷达服务报告。

注:ASTERIX中的数据都以十六进制数表示,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将其换算成十进制数。

LEN表示ASTERIX数据帧的总长度,字段为2个字节。

计算方法如下:数据长度(LEN)=CAT字段(1字节)+LEN字段(2字节)+FSPEC字段+目标数据区长度。

FSPEC表示UAP表(User Application Profile,用户相关表)的数据索引,其长度可变,每个字节的最后一位是FX(扩展指示为),当FX=0时,表示FSPEC字段结束;当FX=1时,表示其后仍有FSPEC字段。

INDRA二次雷达数据格式分析

INDRA二次雷达数据格式分析

INDRA二次雷达数据格式分析作者:高光辉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1期【摘要】二次雷达是民航空管运行的重要监视设备,雷达信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管制运行效率和飞行安全,本文对INDRA二次雷达信号的数据格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二次雷达;INDRA;ASTERIX;CAT048;UAP0 引言近几年,随着各地区空管分局站对雷达设备的更新改造,在全国范围内现已有二十多部INDRA二次雷达投入使用,对雷达信号的监控已成为空管技术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雷达信号的数据格式进行解析和探讨也显得尤为重要。

1 ASTERIX与HDLCASTERIX是欧洲民航合作组织为了使雷达监视设备与自动化处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标准化而提出的传输规程,ASTERIX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提倡在数据链路层上选定通用的HDLC 协议,为不同的雷达厂家提供统一的标准。

HDLC是用于在网络节点间传送数据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在HDLC协议中,数据被组成一个个的单元(称为帧),通过网络传输。

HDLC的帧格式如图1所示,它由六个字段组成,这六个字段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图1 HDLC帧结构1)标志字段F:HDLC指定采用01111110为标志序列,用于帧的开始和结束。

2)地址字段A:表示链路上站的地址,每一个站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

3)控制字段C:用于构成各种命令和响应,以便对链路进行监视和控制。

4)信息字段I:携带高层用户数据,可以是任意的二进制比特串。

5)校验字段FCS:使用16位CRC,对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整个帧的内容进行校验。

2 ASTERIX数据格式2.1 ASTERIX帧结构ASTERIX数据包封装在HDLC帧中的信息字段中,每个HDLC帧一般封装一个ASTERIX数据包,但也可以封装多个数据包,如图2所示。

图2 ASTERIX帧结构2.2 ASTERIX数据块结构ASTERIX数据块结构如图3所示。

1)Data Block:ASTERIX实体(监视设备、自动化系统)间交换的信息单位,一个数据块里包含着相同类别(Category)的一个或多个记录(Record)。

中国气象局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

中国气象局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2007年9月目录1. 文件名编码规则 (3)1.1 原始数据文件 (3)1.2 产品数据文件 (3)2.功率谱数据文件 (4)3. 径向数据文件 (4)3.1 文件组成单位 (4)3.2 文件框架 (4)3.3 文件结构 (6)4.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0)4.1 文件组成单位 (10)4.2 文件框架 (10)4.3 文件结构 (10)5.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2)5.1 文件组成单位 (12)5.2 文件框架 (12)5.3 文件结构 (12)6. 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数据文件 (13)6.1 文件组成单位 (13)6.2 文件框架 (13)6.3 文件结构 (13)附件一功率谱数据格式 (15)1. 文件名编码规则根据实际需求,建议使用长文件名命名法,对各类文件名进行约定。

文件名中的观测时间均为观测结束时间。

1.1 原始数据文件原始数据文件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瞬时径向谱数据文件,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建议每次观测生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Z_RADR_I _IIiii_yyyyMMddhhmmss_O_WPRD_雷达型号_数据类型.TTT 其中:Z:国内交换文件;RADR:表示雷达资料;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yyyy:观测时间(年) (20**—);MM:观测时间(月) (01—12);dd:观测时间(日) (01—31);hh:观测时间(时) (00—23);mm:观测时间(分) (00—59);ss:观测时间(秒) (00—59);O:表示观测数据;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雷达型号:见表1;数据类型:功率谱数据文件用FFT表示;径向数据文件用RAD表示;TTT:当TTT = BIN时,表示二进制文件;当TTT = TXT时,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SRTM与ASTER数据精度分析和比较本科毕业论文

SRTM与ASTER数据精度分析和比较本科毕业论文

SRTM与ASTER数据的精度分析和比较引言由于可获得的SRTM每个90m的数据点是由9个30m的数据点算术平均得来的,我们可以了解SRTM数据所记录的并不是真正的地面点数据。

ASTER以地面获得的实际数据点的值为矩阵的元素,它能反映真实的地貌特征。

通过选取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数据形式的数字地面模型[2],在Global Mapper中绘制等高线,分析等高线的特点,观察其3维模型的特点,再在Matlab中进行矩阵的运算,求的此地区两数据的差值,来分析SRTM DEM与ASTER DEM的精度,从而确定哪种数据精度更高,在什么地区运用什么种类的DEM更好、更合适。

本文在介绍了SRTM数据、ASTER数据、Global Mapper、Matlab软件之后,运用Global Mapper 软件进行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叠加,发现两种数据的等高线并不一致,等高线的走向以及弯曲程度不一致。

再观察其3维模型,基于ASTER的3维模型更细致的表达了地面的起伏变化。

从而得出ASTER的精度高于SRTM的精度。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矩阵的运算,计算差值矩阵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方差等,分析两数据的在平原和山区的差异,得出在平原地区无论是30m的数据好似是90m的数据均能很好地表达地貌,在实际生活和普通科研中,二者均能满足需要。

而在山区二者的差异很大,平均值在SRTM所描绘的地貌比ASTER所描绘的地貌平均高出6m的高程,而且其差值不稳定,上可达270m左右,下可达-160m,方差达到15m,所以两种数据所描绘的山区地貌有很大差异,在表现地面起伏形态时,在山区益选择ASTER数据。

而在垂直度上需要借助其他数据进行比较。

1 SRTM与ASTER 数据[10]及Global Mapper和Matlab简介SRTM数据与ASTER数据都是通过遥感传感器对地面上的信息进行采集,获得的地面上的地物地貌三维数据,即数字高程模型[4],因此很多时候又称为SRTM DEM和ASTER DEM[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