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学复习资料
食品包装学复习题

食品包装学复习题1、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食品包装质量进行评价?答:①良好的保护性:a、物理保护性:防震、耐冲击,阻隔光、氧、水蒸气、异味等b、化学保护性:防止食品氧化、变色,有毒物质的迁移等c、生物保护性:防虫、鼠、微生物侵染其它,如防盗、防伪②方便与适销:应能表达商品的价值和吸引力③加工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材料易成型等④包装本钱合理:包括材料本钱、操作、运输本钱等的综合经济本钱⑤卫生与平安2、不同波长的光线透过食品包装材料有何特点?不同颜色、厚度的包装材料对防止食品褐变、氧化等有何不同?答:食品中不同成分对光波的吸收有不同的波长范围,未被食品吸收的光波对食品变质没有影响。
食品对光波的吸收量还与光波波长有关,一般短波长光透入食品的深度较浅,长波长光透入食品的深度较深;材料厚度对透光率也有影响,材料越厚透光率越小。
不同包装材料透光率不同;同种材料在不同波长范围透光率不同大局部紫外光可被包装材料有效阻挡,而可见光能大局部透过由此,选用不同厚度、不同成分的包装材料,可以到达不同的避光效果同种材料不同着色处理产生不同遮光效果。
有色玻璃具有相对较好的抵抗紫外线的能力,对可见光也有较好的遮光效果。
不同颜色光阻隔性包装材料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同。
对一般色素,红、橙、、黄褐色等色彩效果较好。
波长为500nm以下的光线对氧化的影响极大。
因此,为了防止食品由透明薄膜而引起的光氧化,最好采用红褐色薄膜作为富含油脂食品的包装材料。
3、高分子聚合物的聚集态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怎样可以改变其聚集态?答:依照大分子的聚集态的分子排列是否有序而分为二类无定型聚合物:大分子在空间以杂乱无序的形式聚集而构成聚合物。
结晶型聚合物:大分子有规那么地排列而构成聚合物。
结晶型聚合物内的大分子并非全都规那么地排列,只有局部区域规那么地排列,该区域那么为晶区。
4、高分子聚合物的物态分别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其聚集态和物态之间有何关系?答:高分子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呈现出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各种物态分别具有一定的特性。
食品包装学复习材料(新)

食品包装学名词解释1.包装: 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
2.食品包装: 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3.透气度:单位cm3 / (m2 .24h),指一定厚度的材料在一个大气压差条件下,1m2面积24h内所透过的气体量(在标准状况下)。
4.透湿度(Q):在一定相对湿度差,一定厚度、1m2薄膜在24h内透过的水蒸气质量。
5.生物可降解塑料: 是指能够被微生物分解的塑料,分解产物为CO2、H2O或一些低分子化合物。
6.食品包装技术: 指为实现食品包装目的和要求,以及适应食品包装各方面条件而采用的包装方法、机械仪器等各种操作手段及其包装操作遵循的工艺措施、监控手段及保证包装质量的技术措施的总称。
7.防潮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对食品进行包封,隔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在保质期内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保护内装食品的质量。
8.脱氧包装:在密封的包装容器内,封入能与氧起化学作用的脱氧剂,从而除去包装内氧气,使被包装物在低氧浓度、甚至无氧条件下保存的技术。
9.活性包装:在包装材料中或包装空隙内添加或附着一些辅助成分来改变包装食品的环境条件,以增强包装系统性能来保持食品感官品质特性、有些延长货架期的包装技术。
10.无菌包装: 将被包装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填和密封的一种包装技术。
(新版无)11.微波食品: 指为适应微波加热(调理)的要求而采用一定的包装方式制成的食品。
12.热成型包装: 用热塑性塑料片材热成型制成容器,并定量充填灌装食品,然后用薄膜覆盖并封合容器口完成包装的方法13.热收缩包装:将产品用热收缩薄膜裹包或装袋,通过加热使薄膜收缩而形成产品包装的一种包装形式。
食品包装学复习材料(新)讲解

21、定向比:指收缩薄膜的纵向定向收缩分布率与横向定向收缩分布率之比。
22、食品货架期: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1、单面瓦楞纸板
一般不用于瓦楞纸箱,而是作为缓冲材料和固定材料。
2、双面瓦楞纸板
用于较轻的纸盒、纸箱,应用较为广泛。
3、双芯双面瓦楞纸板
包装性能较好,用于制造易损、重的及需要长期保存的物品(如水果)等的包装纸箱。
4、三芯双面瓦楞纸板
强度较大,可以用来包装重物品以替代木箱。
简述纸箱设计的一般原则。
(1)符合保护商品的要求,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
9.活性包装:在包装材料中或包装空隙内添加或附着一些辅助成分来改变包装食品的环境条件,以增强包装系统性能来保持食品感官品质特性、有些延长货架期的包装技术。
10.无菌包装:将被包装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填和密封的一种包装技术。
(新版无)11.微波食品:指为适应微波加热(调理)的要求而采用一定的包装方式制成的食品。
思考题
包装的功能有哪些?
(一)保护商品(最主要的作用)对食品产生破坏的两大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
(二)方便贮运包装能为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诸多方便。一般而言,产品没有包装就不能贮运和销售。
(三)促进销售包装是提高商品竞争能力、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现代商品包装设计已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热成型包装:用热塑性塑料片材热成型制成容器,并定量充填灌装食品,然后用薄膜覆盖并封合容器口完成包装的方法
《食品包装学9》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包装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6)一.名词解释:食品包装无菌包装耐用包装涂塑纸盒结晶区域共挤出复合水锤强度结晶区域外包装瓦楞纸板聚烯烃BOPP内包装硬质铝箔等规PP防冲击箍二.简答:1.怎样通过包装防止食品的光化作用?2.影响瓦楞纸板机械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3.马口铁镀锡的目的是什么?4.玻璃瓶罐的缺陷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根据增塑剂添加量的不同,PVC可分为哪几种制品?试述各制品的特点。
6.塑料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其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7.食品包装的一般要求有哪些?8.PT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9.复合纸罐的罐身由哪几层构成?各层次的作用是什么?10.铝质包装材料在耐腐性方面的特点是什么?11.在设计PP吹塑瓶时应注意那些问题?12.简述PET的特点及在食品包装中的用途。
13.植物羊皮纸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4.玻璃瓶罐来自玻璃自身的缺陷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5.玻璃包装材料的特点是什么?16.简述塑料包装材料的透明度、结晶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17.玻璃纸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8.在金属空罐制造中高频电阻相对与传统焊接法的优越性是什么?19.铝质包装材料的反射率怎样?该特点会对材料的应用产生何种影响?20.什么原因导致异形玻璃瓶极少用于食品包装?21.赛璐玢是如何生产的?22.铝质包装材料的传热性如何?该特点会对材料的应用产生何种影响?23.肩部设计对玻璃容器的性能有何影响?24.玻璃瓶罐瓶身向瓶底的过度形式有哪些?主要影响玻璃瓶罐的哪些性能?哪种过度形式最好?25.为什么说塑料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能适应商品对包装功能的不同要求?26.按甲基侧链分布情况的不同,聚丙烯可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最大区别是什么?27.PP编织袋为什么能广泛用以代替麻袋用于食品原料的包装?28.聚酯薄膜的有何特点?三. 论述题:1. 试分析并设计用于生产红烧排骨软罐头的复合材料。
(塑料材料一律使用代号并注明名称。
食品包装学复习提纲

食品包装学复习提纲食品包装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塑料:2透气系数(P g)3真空包装4脱氧包装(FOA:)5食品临界相对湿度6泡罩包装( Blister Packaging )7贴体包装(Skin Packaging)8收缩包装(shrink-film wrapping)9拉伸包装(Sretch-film wrapping)10无菌包装(Aseptic Packaging,AP)11无菌包装体系二、填空1包装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为()、()、()、();2按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包装可分为()、()。
3按包装的结构形式包装可分为()、()、()、()。
4按包装技术包装可分为()、()、()、()、()。
5包装的5R、1D的原则为()、()、()、()、()、()。
6评价食品包装质量的标准体系应考虑()、()、()、()、()、()六个主要方面7食品包装的目的为()、()、()、(),以提高商品的价值。
其中,()、()乃是食品包装最重要的目的。
8食品容易受到非生物因素影响而变质,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等环境因素9光对食品中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0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1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2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3包装材料自身产生异臭的原因主要有()、()、()、()、()、。
14为防止容易氧化和褐变的食品,必须采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或者用()、()和()、的方法,以防止氧化臭、褐变臭的产生;15为防止包装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酶的作用,一般采用()、()、()、()等各种妥善的食品保全和包装技术,防止腐败微生物的繁殖。
16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主要有()、()。
17食品的主要褐变类型主要有()、()。
18食品非酶促褐变类型主要有()、()、()。
19食品中油脂的氧化类型分为()、()、()。
食品包装期末复习题知识分享

食品包装期末复习题填空题1、第一次是19世纪后半期的罐藏、人工干燥、冷冻三大主要贮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2、第二次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快速冷冻及解冻、冷藏气调、辐射保藏和化学保鲜等技术的出现。
3、生物污染:细菌、霉菌、病毒与酵母菌。
4、水活度:即平衡相对湿度,决定微生物生长率,指在没有了物和空气中的水交换情况下,由空气获得的湿度。
5、食品化学污染的来源:食品原材料生长繁殖环境的污染、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加工设备和存放环境的污染。
6、脂肪氧化分为自动氧化、热氧化和酶促氧化。
食品包装主要目的是防止食品的自动氧化与酶促氧化。
7、食品包装的内在要求:指通过包装,使食品在其包装内实现保质保量的技术性要求。
主要包括强度、阻隔、呼吸、耐温和避光等。
8、强度要求相关因素:运输因素、堆码因素、环境因素。
9、呼吸:是活鲜食品在贮藏和包装中进行的一种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是其细胞组织中复杂的有机物在酶作用下缓慢地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0、与呼吸有关的因素有活性食品的成熟度、贮藏环境温度、环境与包装内的气体成分等。
11、食品的呼吸要求就是对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的透气性、包装与贮藏环境的温度、气体成分提出要求。
12、食品包装的外在要求:是利用包装反映出食品的特征、性能、形象,是食品外在形象化和表现形式与手段。
13、包装材料信任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玻璃、陶瓷、纸、金属、塑料、木材。
14、促销性要求:必要信息促销、品牌促销、结构促销、形象促销、色彩促销。
15、食品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对应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美学性原则。
16、食品包装材料选用技巧:参照技巧、对比技巧、试用技巧、试验技巧、检测技巧。
17、改善包装材料粘合性的再处理技术:电晕放电处理技术、气体等离子体工艺技术、火焰处理工艺技术。
18、保鲜包装:为保鲜而采取的包装。
19、保鲜包装软材:PE保鲜包装膜、PVC保鲜包装膜、硅橡胶保鲜膜(硅窗膜)。
食品包装学复习资料

食品包装学一、名词解释1.食品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2.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3.定向拉伸塑料薄膜:将普通塑料薄膜在其玻璃化至熔点的某一温度条件下拉伸到原长度的几倍,然后在张紧状态下,在高于其拉伸温度而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内某一温度保持几秒进行热处理定型,最后急速冷却至室温所制得的薄膜。
4.食品真空包装:把被包装食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在密闭之前抽真空,使密封后的容器内达到预定真空度的一种包装方法。
5.灌装:是指将液体(或半流体)灌入容器内的操作,容器可以是玻璃瓶、金属罐、塑料瓶、塑料软管、塑料袋等。
6.可食性包装:是指以人体可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原料,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覆盖于食品内部界面上的一层可食物质组成的包装薄膜的一种包装方法7.CAP:即控制气氛包装,主要特征是包装材料对包装内的环境气氛状态有自动调节作用,这要求包装材料具有合适的气体可选择透过性,以适应内装产品的呼吸作用。
8.MAP:即改善气氛包装,指用一定理想气体组分充入包装,在一定温条件下改善包装内环境的气氛,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抑制产品的变质过程,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9.玻璃:是由石英石、纯碱、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加入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等,经1400-1600摄氏度高温熔炼成粘稠玻璃液再经冷凝而成的非晶体材料。
10.抗菌剂:可添加到包装系统中发挥抗菌作用的物质。
11.活性包装:在包装材料中或包装空隙内添加或附着一些辅助成分来改变包装食品的环境条件,以增强包装系统性能来保持食品感官品质特征、有效延长货架期的包装技术。
12.平衡相对湿度:在既定温度下,食品在周围大气中既不失去水分又不吸收水分的平衡相对湿度。
食品包装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1.食品包装: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储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品质状态和价值。
2.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3.瓦楞纸板:是由瓦楞原纸轧制成屋顶瓦片状波纹,然后将瓦楞纸与两面箱纸板黏合而成。
瓦楞波纹宛如一个个连接的小型拱门,相互并列支撑形成类似三角的结构体,既坚固又富有弹性,能承受一定重量的压力。
是一种低定量的薄纸板,具有一定的耐压、抗拉、耐破、耐折叠的性能。
4.充填是指将一定规格质量的食品按要求充入到包装容器中的操作,主要包括食品计量和充入。
5.灌装:是指将液体(或半流体)灌入容器内的操作,容器可以是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罐及塑料软管、塑料袋等。
6.裹包:用柔性包装材料将产品经过原包装的产品进行全部或局部的包装技术。
7.热收缩包装:是指使用热收缩塑料薄膜裹包产品或包装件,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使薄膜自行收缩紧贴住产品或包装件的包装方法。
8.CAP(即控制气氛包装):主要特征是包装材料对包装内的环境气氛状态有自动调节作用,要求包装材料具有适合的气体可选择透气性,以适应内装产品的适应性。
9.MAP(即改善气氛包装):用一定理想气体组分充入包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改善包装内环境的气氛,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抑制产品变质过程,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10.无菌包装:是指将被包装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充填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
11.一次污染: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在自然界环境中生活,本身已带有微生物。
12.二次污染:食品原料从自然界中采集到加工成食品,最后被人们所食用为止整个过程所经受的微生物污染。
13、食品包装技术:指为实现食品包装的目的和要求,以及适应食品各方面条件而采用的包装方法、机械仪器等各种操作手段及其包装操作遵循的工艺措施、检测控制手段及保证包装质量的技术措施等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包装学一、名词解释1.食品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2.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3.定向拉伸塑料薄膜:将普通塑料薄膜在其玻璃化至熔点的某一温度条件下拉伸到原长度的几倍,然后在张紧状态下,在高于其拉伸温度而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内某一温度保持几秒进行热处理定型,最后急速冷却至室温所制得的薄膜。
4.食品真空包装:把被包装食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在密闭之前抽真空,使密封后的容器内达到预定真空度的一种包装方法。
5.灌装:是指将液体(或半流体)灌入容器内的操作,容器可以是玻璃瓶、金属罐、塑料瓶、塑料软管、塑料袋等。
6.可食性包装:是指以人体可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原料,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覆盖于食品内部界面上的一层可食物质组成的包装薄膜的一种包装方法7.CAP:即控制气氛包装,主要特征是包装材料对包装内的环境气氛状态有自动调节作用,这要求包装材料具有合适的气体可选择透过性,以适应内装产品的呼吸作用。
8.MAP:即改善气氛包装,指用一定理想气体组分充入包装,在一定温条件下改善包装内环境的气氛,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抑制产品的变质过程,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9.玻璃:是由石英石、纯碱、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加入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等,经1400-1600摄氏度高温熔炼成粘稠玻璃液再经冷凝而成的非晶体材料。
10.抗菌剂:可添加到包装系统中发挥抗菌作用的物质。
11.活性包装:在包装材料中或包装空隙内添加或附着一些辅助成分来改变包装食品的环境条件,以增强包装系统性能来保持食品感官品质特征、有效延长货架期的包装技术。
12.平衡相对湿度:在既定温度下,食品在周围大气中既不失去水分又不吸收水分的平衡相对湿度。
13.热收缩包装:使用热收缩塑料薄膜裹包产品或包装件,然后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薄膜自行收缩紧贴裹住产品或包装件的一种包装方法。
14.一次污染(内源性污染):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引起的食品污染称为一次污染或内源性污染。
15.二次污染(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包装材料及土壤等引起的微生物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或二次污染。
16.脱氧包装:是指在密封包装容器内封入能与氧起化学作用的脱氧剂,从而除去包装内的氧气,使被包装物在氧浓度很低,甚至几乎无氧的条件下保存的一种包装技术。
17.防潮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对食品进行包封,隔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在保质期内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保护内装食品的质量。
18.食品货架期:在适宜贮藏条件下食品能够保持其安全性的时间,在此期间内食品具有良好的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和功能特性,营养成分符合产品标签标注。
19.食品抗菌性包装:指能杀死或抑制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包装,通过在包装材料中增加抗菌剂或采用具有活性功能的抗菌聚合物,使包装材料具有抗菌功能,从而能够延长食品货架期或者提高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
20.绿色包装: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也称环境之友【Environmental FriendlyPackage】或生态包装【EcologicalPackage】。
绿色包装:对生态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
二填空题1.食品包装的分类:(1)按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类:①销售包装②运输包装(2)按包装结构形式分类:①贴体包装②泡罩包装③热收缩包装④可携带包装⑤托盘包装⑥组合包装(3)按包装材料和容器分类:①纸与纸板(纸盒、纸箱、纸袋)②塑料(塑料薄膜袋、编织袋、软塑料)③金属(铝、软包装袋)④复合材料(纸、复合罐)⑤玻璃陶瓷(瓶、罐、坛、缸)⑥木材(木箱、花格木箱)⑦其他(麻袋、布袋)(4)按被包装产品分类:①食品包装②化工产品包装③有毒物品包装④易碎物品包装⑤易燃品包装⑥工艺品包装⑦家电产品包装⑧杂品包装(5)按销售对象分类:①出口包装②内销包装③军用包装④民用包装(6)按包装技术方法分类:①真空充气包装②控制气氛包装③脱氧包装④防潮包装⑤软罐头包装⑥无菌包装⑦热收缩包装等2.瓦楞纸板形状:V形、U形、UV形。
瓦楞纸板的楞型:A型大瓦楞,B型小瓦楞,C型中瓦楞,E型微小瓦楞3.复合纸罐组成由:罐身,罐底,罐盖。
4.常用的脱氧剂:(1)铁系脱氧剂(2)亚硫酸盐系脱氧剂(3)葡萄糖氧化酶(4)铂、钯、铑等加氢催化剂。
5. CO2吸收剂:常用Ca(OH)2和铁粉的CO2吸收剂小袋,Ca和吸湿剂(如硅胶)的多孔性包装袋CO2释放剂:以抗坏血酸和碳酸亚铁或抗坏血酸和重碳酸钠组合为基础,吸收O2并产生等体积的CO2。
脱二氧化碳剂适宜耐低氧性强、耐高CO2性强的果蔬上的应用。
6.食品包装常用的塑料树脂缩写: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酯(PET)、聚丙烯(PP)、聚丙乙烯(PS)、K—树脂、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乙烯醇(PVA)、聚碳酸酯(P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7.常用热成型包装材料:(1)聚乙烯PE (2)聚丙烯PP(3)聚氯乙烯PVC (4)聚苯乙烯PS (5)其他热成型片材 (6)封盖材料8.包装工业的四大材料支柱:金属、纸、塑料、玻璃9.糖果包装纸的要求:高阻氧阻气和水蒸气阻隔性、较强的耐油性和隔热性、良好的印刷成型等可装饰性能。
10.热收缩包装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裹包、热封口、加热收缩和冷却四步11.液体食品的罐装方法有:1)常压灌装适用于低粘度非起泡性液体,如牛奶、矿泉水、酱油、醋等2)真空罐装有两种方法包括1》重力真空灌装适用于白酒和葡萄酒的罐装2》真空压差罐装适用于易氧化变质的液体食品,如含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果蔬汁产品的罐装3)等压罐装仅限于罐装含CO2的饮料,如汽水、啤酒、香槟酒等4)机械压力罐装主要适用于粘度较大的粘稠性物料,如果酱类食品的灌装12.玻璃容器的包装强度包括:内压强度、热冲击强度、机械冲击强度、垂直荷重强度和水锤强度。
13.包装食品的褐变反应:食品成分由酶促氧化引起的酶促性褐变;非酶促性氧化或脱水反应引起的酶促性褐变;油脂因酶和非酶促性氧化引起酸败而褐变。
14.抗菌包装常用的抗菌剂:化学抗菌剂、生物抗菌剂、抗菌聚合物、天然抗菌剂等。
15.食品包装常用塑料瓶:(1)硬质PVC瓶,主要用于食用油、酱油、不含气饮料等液态食品的包装。
(2)PE瓶,主要有LDPE和HDPE瓶,应用广泛但很少用于液体食品包装,广泛应用于药品片剂包装,日用化学品包装。
(3)PET瓶,在含气饮料包装上几乎全部取代了玻璃瓶.(4)PS和PC瓶,PS瓶适用于对氧气敏感的产品包装;PC瓶应用较少,国外在食品包装上用作小型牛奶瓶。
(5)PP瓶,加工性能较差,可用于包装不含气果汁饮料及日用化学品。
16.影响食品货架期的因素:(1)产品的自身特性(食品易腐败性、产品包装的空余体积);(2)包装材料的性能(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包装和产品的相互作用);(3)产品贮运流通环境(外界因素)17.可食性膜的力学性能取决于膜材料的分子量、交联度、溶剂、及含量等。
18. 复合软包装由外到内依次是:面层、粘结层、阻隔层、粘结层、热封层。
三、简答题1.怎样做好食品包装?(1)了解食品本身特性并确定其所要求的保护条件(2)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特性、适用范围及条件(3)掌握有关的包装技术方法(4)分析研究商品的市场定位及流通区域条件(5)研究包装整体结构和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6)进行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7)了解包装测试方法:①对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检测②包装件的检测(8)掌握包装标准及法规2.简述现代食品包装四大功能的相互关系?答:现代食品包装四大功能分别为:(1)保护商品:包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商品。
对食品产生破坏的因素有:①自然因素(光线、氧气、温湿度、水分、微生物等)②人为因素(冲击、振动、跌落、承压载荷、人为盗窃污染等)(2)方便贮运:包装能为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诸多方便。
一般来说,现代产品没有包装就不能贮运和销售。
(3)促进销售:包装是提高商品的竞争力,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包装的形象将直接反映一个品牌和一个企业的形象。
(4)提高商品的价值:包装是商品生产的延续,产品通过包装才能避免受各种损害而避免降低或失去其原有价值。
3.生鲜水产品包装的原则是什么?答:生鲜水产品包装原则是:(1)防止产品的细菌性污染和化学败坏(2)保持包装内部环境较高湿度(3)尽量减少脂肪的氧化和酸败(4)包装材料有适当的透气性,维持细胞的基本活动,又不受氧化破坏。
(5)隔绝外界异味侵入。
4.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食品包装是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包装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食品包装的各个环节和安全与卫生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包装材料本身的安全与卫生性:(2)包装后食品的安全与卫生性(3)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安全性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问题主要来自包装材料内部有毒、有害成分对包装食品的迁移和溶入。
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包装食品的安全卫生性,为此世界各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制订了系统的标准和法规,用于解决和控制食品包装的安全卫生及环保问题。
5.PE的包装性能和适用场合?聚乙烯(PE):(1)主要性能:①阻透性:阻水、阻湿性能好但阻气和有机蒸汽性能差;②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常温下与一般酸碱不起作用,但耐油性差;③机械性能: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柔韧性好;④耐高低温性:耐低温性很好,能适应食品冷藏冷冻需要;⑤光学性能:光泽度,透明度不高;⑥成型加工性:成型方便;⑦热封性:热封性能好;⑧印刷性:印刷性能差,非极性物质,需改善其印刷性;⑨卫生安全性:无毒可直接接触食品.(2)适用场合: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可用于生鲜果蔬的保鲜包装;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可制成瓶罐容器。
6. PVC的包装性能和适用场合?聚氯乙烯(PVC):(1)主要性能:①阻透性:阻气阻油性优于PE塑料,阻湿性比PE差;②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良;③光学性能:透明度、光泽性比PE优良;④机械性能:机械性能好,柔韧性和抗撕裂强度比PE高;⑤耐高低温性:耐高低温性差,一般使用温度为-15—55 °C,有低温脆性;⑥加工性能:加工性能因加入增塑剂和稳定剂而得到改善;⑦着色性、印刷性和热封性较好;⑧卫生安全性:PVC本身无毒,但残留单体氯乙烯有麻醉和致畸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