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人教版九下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83年, 我国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 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十亿次巨型机
“银河-Ⅲ” 百亿次巨型机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
首位进入太空的
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中国人杨利伟
还有激光技术、新能源技术(包括开发太阳能、 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风能)、光导纤维技术等。
电子计算机。
1.以“科技进步使我们的 生活更美好”为题,出一 期黑板报或墙报。
2.围绕环境保护等问题, 写一个调查报告。
1984年,在 印度博帕尔的美 国联合公司的大 型化工厂发生毒 气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 日,世界上最严重 的核泄漏事故在苏 联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发生。图为事故 后的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鸟瞰。
没有手掌的孩子
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 出现的?请讲讲你所知道的 计算机的使用情况。
除了课本介绍的外,你还 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成 果?你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 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2005年10月12日,“神 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 交水稻”优良品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技术革命群体化 ②科技社会化 ③发展进程高速化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②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
③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 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
④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 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转化为工业成果的速度加 快,时间缩短。 2、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 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
材料一: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 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 间为1.7%,在1950~1972年 猛增至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隆
多利(克隆羊)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硅谷
材料一: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 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 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 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 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 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 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生物工程
DNA即脱氧核糖核 酸,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 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一片段 都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 称作基因。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 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 注目。
温故知新
第一次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时间
理论 标志 时代
18世纪60年代
牛顿力学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磁学 电力和内燃机 电气时代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背景: (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战 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 (2)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3、国家:起源于美国,并向全世界扩散。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如何应对科学技术的进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 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环境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
主 要 成 就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 具的创制:卡尔•本茨 空)、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946 莱特兄弟 --飞机; 交通运输:富尔顿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计算 -----轮船(美、1807 年);史蒂芬孙----电讯事业的发展: 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 蒸汽机车(1814年) 贝尔----电话、马可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 尼---无线电报 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 成功)等高新技术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 国,从发明和使用 机器开始到机器生 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 (棉纺织)部门, 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 人和技师,科学和 技术尚未结合; 3、大机器生产代 替工场手工业 1、同时在几个国 家发生,规模广泛, 发展迅速; 2、有坚实的科学基 础,科学与工业生产 1、科学技术转化 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 背景 主要成就 特 影 点 响 始
开始 背 景 主 要 成 就 特 点
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社会条件---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中后期 代表技术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
【初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ppt9 人教版

(3)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
国问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 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 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 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 由此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目前互联网上的用户已达三亿 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交通工具的变迁:
陆上: 牲畜、轿子、马车等
1、在蒸汽机发明前
独木舟、竹排、皮筏、帆 水上: 船等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火车、轮船等
3、第二次科技革命后
汽车、飞机等
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 4、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
通讯方式的发展
1、古代:(1)呼叫、手势和面部表情
(2)声光通讯:信鸽、烽燧、旗语、邮驿等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起源于美国 B、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C、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 )
C
2、比较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一、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二、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 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标志
1996年,世界上第 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 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 羊“多利”诞生, 1997年2月向世人公 布。这项震惊世界的 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 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 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1)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 3)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与文化》课件

法国 塞缪尔∙贝克特 2、反映社会新气象
剧本《等待戈多》
苏联 肖洛霍夫 小说《静静的顿河》 3、亚、非、拉的文学作品 印度 泰戈尔 诗集《飞鸟集》
尼日利亚
中国 中国
索因卡
小说《雄狮与宝石》
小说《百年孤独》 小说《红高粱》 小说《平凡的世界》
Page 21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莫言 路遥
80 技 产量值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进 70 步 占比重为 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 60 对 经 60%50 ,现在已达 80% 。 济 40 30 20 10 0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Page
16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
的变化。
(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Page
17
探究:你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 一害的吗,请举例说明? 克隆技术如果运用于人类将给人类带来无穷 的麻烦,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化学农药 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化肥使土壤板结,手机 微波对人脑的辐射,手机频率对起降飞机的 干扰,电冰箱和空调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臭 氧层的破坏…… 可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 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 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Page 24
记忆的永恒
Page 25
Page
26
Page
27
格尔尼卡
Page 28
Page
14
②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众多技术之
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例如电子 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 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 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 科学 技术 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共45张PPT)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 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恶魔。
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 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你认为,将来会不会出现第四次工业 革命?如果有的话,我们的生活将在哪些 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三0世纪四五十年代
欧洲 ——“尤利卡”计划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日本 ——“科技立国”战略 中国——“863计划”
“向科学进军”
“科技是第一
产生力”
“科教兴国”
联系实际,谈谈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你的 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科技带给我们的全都是好处吗? 联系实际,谈谈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 负面影响?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首发 地 标志 时代 英国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美国、德国
美国
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电力和内燃机 原子能、计算机、航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E
F
G
H
第一次的是( CD 是( GH )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 电子计算机 B. 航天技术 C. 原子能技术
D. 克隆技术
2、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 ) A.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B.人工克隆的出现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形成 D.电视成像技术的发明
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A.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 C.基因工程 ) B.水稻杂交技术的使用 D.转基因工程
4、20世纪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表现是( ) A.克隆技术的诞生 B.水稻杂交技术的使用 C.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 D.生物治虫技术的发明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2)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 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 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 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 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 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 %,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 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 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 代达到80%。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2.标志: 人类在原子能(二战)、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 了重大突破。
• 3.内容 • ①计算机技术 • ②生物工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 3.内容 • ①计算机技术 • A.地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原子能
计算机 领 第 特 域 三点
航天技术
次 科
技
生物工程响
的广泛使用
速度加快 相互渗透 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空前发展 世界经济格局 多极化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 2.影响
•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 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 ②世界各国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了世界 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生
产总值和总人口比重中下降。特别是农业经济下降,而第三
产业则发展起来。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二: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 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
科学技术
生产力
材料1: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 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材料2: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 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 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 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 好几项技术 的革命。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 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
6、生物工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克隆技术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内燃机、电子 计算机、载人飞船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因特 网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在 20 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 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 … 以 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 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
信息时代
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例题1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后又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信息时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D。
例题2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D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D。
1.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A解析:蒸汽机的改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案A。
2.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运用,成为时代的标志,答案A。
3.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4.D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并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