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防皱整理一

合集下载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1引言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

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

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

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

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

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

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

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

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

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

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纺织防皱整理

纺织防皱整理

3、浸轧
轧液率: 轧液率越低越好, 一般70 %~80 % 轧液率高的缺点: 能量浪费 烘干时发生泳移,产生表面树脂 手感僵硬 弹性差 强度低 摩擦牢度差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 梯度,使树脂向内扩散。 控制条件: 轧液率尽量低 预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80℃ 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
5、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条件控制: 温度和时间 催化剂为MgCl2,150℃~160℃,3~5min 高效催化剂,170℃~180℃,30~60s 烘房温度要均匀 张力 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 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 排出CH2O,H2O,CH3OH
3.耐久压烫整理


特点:抗皱性能提高,同时还起到保持服装形 态和褶裥定形作用; 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二羟甲基二羟基亚 丙基脲
4.低、无甲醛整理
织物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使得其他性能恶化, 尤其是强度; 每提高折皱回复角20º ,其相应强力指标下降 7% ; 发展目标:平衡弹性提高和强力下降的关系 减少织物甲醛释放 如: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 多元羧酸、环氧类树脂、乙二醛类树脂等



早期出售的树脂整理织物甲醛释放量为3000~5000PPM; 1965年以后,美国只允许释放甲醛量<2000PPM的产品 进入市场, 1973年降至1000PPM, 1987年再次降至500PPM。 甚至有些工厂提出生产释放甲醛量<100PPM的超低甲醛 整理剂。

在日常生活环境里,要完全排除甲醛的存在,既不可 能也无必要,自然界中存在,如苹果、西红柿等; 截至1994年,美、英服装业对各类服装的甲醛释放量 限为500PPM。 芬兰规定,儿童内外衣≤30PPM,成人内衣≤75PPM,外 衣≤100PPM,装饰用≤130PPM, 我国参照国外一些法规,规定生产车间内空气中甲醛 含量的极限值,取样8h以上时,必须低于(即3PPM), 织物上游离甲醛含量的最高允许值也趋下降倾向。

棉织物防皱整理

棉织物防皱整理

2.2改进丁烷四羧酸的合成与应用工艺 BTCA虽然抗张强力保留率较2D树脂略差、 焙烘温度也较高,但性质稳定,耐久压烫整理DP 等级可达4~5级。改进后的工艺可使耐撕破强力 保留率较2D树脂高13%~26%,断裂强力保留率 可高达23%以上,曲磨强度甚至高达1倍以上, 处理后的纺织品白度、耐洗性、手感均可满足要 求。其进一步开发的重点是改进合成工艺、降低 成本、开发复配技术、研究整理加工中催化剂次 磷酸钠替代品或克服次磷酸钠污染。



2.3重视复配技术 采用复配技术不仅可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降低 成本,还可取得较好的综合整理效果。一般聚合物乳 液均可减少2D树脂用量,改进强度、耐洗性和手感, 但可能影响吸湿性。应用效果较好的聚合物乳液主要 有聚氨酯、有机硅、聚乙烯、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 素等。如聚氨酯可减少强度损失,改善手感;有机硅 可提高弹性和柔软性。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DMEDHEU)与2D树脂或羟基硅烷复配、聚氨酯与2D树 脂等复配、有机硅与2D树脂复配,已有报道。其中, 聚氨酯、有机硅、壳聚糖、丁烷四羧酸、聚合物乳液 的互配和复配技术应着重研究。
3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 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 过呈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 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 上的甲醛问题,虽然人们对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 进行改性或通过加入甲醛捕捉剂来降低甲醛的释 放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消除甲醛的释放,所以 为了彻底消除抗皱整理后棉织物上的甲醛,很多 研究者开始研究多元酸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1.前言 2.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3.抗皱整理剂开发的趋势 4.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5.结语 .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 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 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 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 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 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 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 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 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 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 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 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1]。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倪玉婷 马会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棉织物防皱整理从传统方法到新型纳米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棉织物防皱;纤维素交联;树脂整理;无甲醛整理;纳米技术1 引言防皱整理,也被称为易护理性,耐久压烫整理,耐折皱性,洗可穿性,免烫性等。

也就是说,织物洗涤后只需稍加熨烫或不需熨烫,在穿着过程中具有防皱性能,近几十年防皱棉织物的需求量倍增。

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纤维素纤维。

其中40%的纤维由紧密排列的长链分子在晶区组成,其余的则由在无定形区松散排列的长链分子组成。

无定形区分子由氢键联结且松散地排列,这有助于纤维的柔韧性。

当纤维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时,无定形区的分子可以在纤维中自由移动,大分子的氢键发生形变或断裂导致结构单元的位移,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导致折皱产生。

折皱最终可能恢复或形成永久折皱,这要视外力作用时间和大小而定(图1)。

图1 棉纤维维折皱的形成2 树脂整理树脂整理是通过保持棉织物弹性来赋予织物防皱性的方法。

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受外力发生扭转,外力去除后分子链回到原来位置(图2)。

图2 折皱恢复机理2.1 脲醛树脂(U F 树脂)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制成的树脂,简称U F 树脂。

脲醛树脂使纤维间产生交联来赋予织物抗皱性,它可以形成一个抵抗大分子链横向变形的三维聚合物晶格从而增强折皱回复能力。

尿醛树脂不像表面涂层处理,它赋予织物防皱性但不会使它硬挺变脆。

使用低分子量的尿素和甲醛的初缩体使整理剂容易渗透到纤维中。

脲醛树脂的缺点包括:干燥时释放过量的游离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整理的织物拉伸强度受损,并且树脂耐洗性及储存稳定性差且有氯损。

活性树脂的发展消除了这些问题,它们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交联,增强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或耐久压烫性。

2.2 DM DHEU 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尿树脂(DM DHEU)是随后发展起来的一种N-羟甲基试剂,主要用于传统抗压整理剂的抗皱棉织物。

全棉超级耐久防水整理技术和新型防皱整理技术

全棉超级耐久防水整理技术和新型防皱整理技术

STORM COTTON™
消费者洗涤及护理需知:
尽量减少洗涤剂的用量 增加一次漂洗 请勿使用柔软剂或烘衣纸片 定期进行高温转笼烘干和/或熨烫将有助 于服装功能性的回复
谢 谢!
TOUGH COTTON 技术
新型耐久压烫整理技术 让机织物更结实更耐久
™ TOUGH COTTON™ Technology
* PBI = 多元嵌段异氰酸酯
TOUGH COTTON™ Technology
焙烘条件
• 对任何DP整理,包括TOUGH COTTONTM 整理,都要对焙烘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
– 焙烘不足 = DP性能差 – 焙烘过度 = 对强力和耐磨性带来负面影响
• 研究发现TOUGH COTTON 整理的焙烘 温度可以比正常温度稍低
• 牛仔服按照常规水 洗工艺处理,不要 加柔软剂
• 通过浸渍/脱水或计量喷 液方法将整理剂施加到 衣物上
– ~80% 带液率 – 8% 氟化物防水剂 – 5% 蜡质增效剂
成衣浸渍& 烘干
• 在漂洗前对衣物进行酸 化处理,再漂洗,烘干
• 处理后衣物经过转笼烘 干,压烫后在炬炉中 155C焙烘10-12 分钟
TOUGH COTTON™ Technology
其他助剂
• 其他助剂在整理浴中需要相互兼容
• 这些助剂在TOUGH COTTONTM技术中并非必需, 但它们也会起到增强性能的作用 • 这些助剂包括:
– 氟化物及其相关产品(拒水/拒油,易去污,拒污/易去 污双效整理,等) – 柔软剂(聚乙烯类,有机硅类等) – 交联剂如PBI* (可增强功能整理的耐久性)
1 0 未整理 标准DP整理 TOUGH COTTON™
20 0 未整理 标准DP整理 TOUGH COTTON™

防皱整理学习.pptx

防皱整理学习.pptx

第54页/共58页
第三章 防皱整理
第二节 常用的防皱整理剂
焙烘时树脂初缩体渗入织物内部生成树脂,生成的树脂有两种作用 。
NHCH2OH nO C
NHCH2OH
N CO N CO
N CH2 N CO N
CH2
CH2
N CH2 N CO N
CH2
CH2
N CO CH2 N CO N
(自身缩聚)
NHCH2OH
酸催化
CH2O + HA(酸) NH + CH2OH NHCH2OH + A
CH2OH + A NHCH2OH NCH2OH + HA
碱催化
NH + B(碱) N + CH2O
N + BH NCH2O
NCH2O + BH
第165页/共58页
NCH2OH + B
第三章 防皱整理
第三节 树脂整理的化学基础
第三章 防皱整理
第二节 常用的防皱整理剂
5.低甲醛的醚化2D树脂(M2D) 为了获得低甲醛整理剂常将2D树脂改性,与醇反应后得到醚化DMDHEU, 简称M2D。2D醚化如下所示:
OH OH HC CH
HOH2C N N CH2OH C
O
+ 2R OH H+
OH OH
HC CH
+ 2H2O
ROH2C N N CH2OR
O C NCH2
R
O C N CH2 + Cell OH
R
O C N CH2 + H2O
R
O C NCH2OH + H
R
O C N CH2OH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
梯度,使树脂向内扩散。 控制条件: 轧液率尽量低 预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80℃ 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
5、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条件控制: 温度和时间 催化剂为MgCl2,150℃~160℃,3~5min 高效催化剂,170℃~180℃,30~60s 烘房温度要均匀 张力 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 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 排出CH2O,H2O,CH3OH
1928年,Lee公司提出应用脲-甲醛生产抗皱织
物;
脲+甲醛
热 酸性催化剂
树脂
黏胶织物
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脲/醛
干弹性好,湿弹性差 穿着时起皱少,洗涤时仍易起皱
棉织物
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40年代涤沦纤维问世,其优良的弹性、洗可穿 性能受各界人士青睐,从此纤维素纤维整理的发展被 推上了模拟合纤的洗可穿性能的道路,并作为与合纤 争夺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发展历史
一般防缩防皱 免烫(或“洗可穿”) 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低、无甲醛整理
历史:
20年代,尿素-甲醛树脂 苯酚-甲醛树脂(有颜色)
30年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50年代,环次乙基脲-甲醛(DMEU)
二羟基环次乙基脲-甲醛(2D) 90年代,多元羧酸
1.一般防缩防皱
4.防皱整理原理——共价交联论
防皱整理剂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反应,在大分子之 间建立共价交联,从而:
封闭了部分羟基,减少了羟基引起的应变硬化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纤维从形变中恢复的能力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范本模板】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范本模板】

功能整理论文论文题目: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与研究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0(3)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习智华摘要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首先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其次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

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

最后本文重点以酰胺—甲醛类的整理剂为例研究了其整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目录1. 概述 01.1 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01。

2 防皱整理的发展方向 (1)1。

2。

1 减少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强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1)1。

2.2 解决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存在的氯损及甲醛污染问 (1)1。

2.3 研究适当的催化剂,缩短焙烘时间、提高交联效率 (1)1。

3 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 (1)2。

织物防皱的原理 (2)2.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理 (2)2.2 织物的防皱原理 (2)2.2.1 防皱原理 (2)2。

2.2 干湿防皱性能 (2)3.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3)3。

1 整理剂的结构及名称 (3)3.2 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的反应 (4)3。

3 防皱整理的工艺 (5)3.3。

1 工艺流程 (5)3.3.2 整理液组成 (5)3.3.3 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一
2
1、了解电花、轧花整理及其设备和工艺2、了解防皱的原理
3、掌握整理的工艺及处方中各助剂作用
重点:1、电花、轧花的设备及工艺
2、防皱浆液组成及作用。

难点同上
讲授、提问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防皱整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1、沉积论
2、交链论
二、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二)工艺
(三)浸轧防皱整理液
(四)预烘、拉幅
(五)焙烘
(六)后处理
(七)拉幅
1、什么叫电光轧光和轧花整理
2、防皱整理有哪些原理?
3、防皱整理液由哪些物质组成,分别什么作用?4、防皱整理有哪些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增白、轧光整理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1、含义:在织物表面轧压上大量的平行斜线,使织物表面呈现好似是用大量平行纤维组成的假象,从而大提高织物的光泽。

2、设备
电光轧光机
组成:一只软辊和一只电光辊组成
3、适用:贡缎织物,高支纱平布
4、工艺:P122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1、含义:利用纤维的可塑性,以刻有花纹的轧辊轧压织物使之产生凹凸花纹效果的整理过程,又称轧纹整理。

2、适用:经纬强度较好的平纹织物以及其他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等织物的加工。

3、设备组成:一对硬、软轧辊
4、工艺:P123
5、与树脂整理同时进行,以达到耐久性轧花整理。

例:P123
6、另一方法:
拷花:硬辊:凹纹铜辊
软辊:表面平整的高弹性橡胶辊
第三节棉织物的防皱(树脂)整理
概述:开始于1919年,英,甲醛处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一)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
纤维内部的结构单元发生了结构重排,产生了新的结构例纤维素分子上有很多极性基团,在纤维素分子发生相对移动后,很容易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结合。

(二)防皱原理
含义:P124
1、沉积论
树脂扩散后沉积于纤维中,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从而提高纤维的搞形变能力(分子间力)
2、交链论
防皱剂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化学键力)
防皱作用的层次分:1)提高抗形变能力
2)提高弹性回复力
3)降低形成新结构的能力
二、防皱整理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1、外施型整理
2、内施型整理:防皱、防缩、免烫
第二课时
(二)工艺
1、流程:
浸轧防皱整理液→预烘→拉幅→焙烘→后处理→拉幅2、整理液组成
1)整理剂初缩体(交联剂)
酰胺类化合物与甲醛反应生成物
特点:含两个及以上可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的官能团。

用量:4-10%
2)催化剂:
加速化学反应,主要用酸性催化剂。

要求:A常温下释酸,确保整理液的稳定。

B催化效力高,最好在较低条件下反应,提高效率。

常用:协同催化剂,即金属盐加有机酸
3)添加剂
A柔软剂
B硬挺剂
C增强剂
D增白剂
E润湿剂
(三)浸轧防皱整理液
配制→浸轧
二浸二轧,要求均匀,轧余率70-80%
(四)预烘、拉幅
预烘有利于树脂初缩体扩散至纤维内部
严格控制,防止出现泳移,产生大量“表面树脂”
设备:热风烘干/远红外烘干。

M:30%
同时拉幅:为了确保成品幅宽,可能:焙烘M:0-6%
轧花、电光:M:10-15%
(五)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反应,实现与纤维的结合。

催化剂:MgCl
2
:T:150-160℃t:3-5min
(六)后处理
水洗、皂洗、氨洗、烘干
目的:去除未完全反应的整理剂等,还有副产物
工艺条件:
→热水洗(50-60℃)→冷水→氨洗(25%氨水15g/L)→皂洗两格(洗
涤剂7.5 g/L, Na
2CO
3
5 g/l,70-80℃)→冷洗→烘干
(七)拉幅
目的:将织物拉至规定幅宽。

小结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