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艾米莉 迪金森

合集下载

白栅栏读后感

白栅栏读后感

白栅栏读后感《白栅栏》是美国作家艾米丽·迪金森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景观中的一道白栅栏为中心,描绘了小栅栏生动的形象,并寓意了更深层次的主题。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思考,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内心世界的深度。

首先,我被诗中描绘的白栅栏所吸引。

诗中写道:“白栅栏,墙外是天空,外有树栽,栅栏旁一个小房子”。

只是单纯的描绘一个白栅栏,一种普通的围栏,作者却以手法稳定而灵动的文字,将栅栏的姿态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

白栅栏似乎成了整个景观的中心,引人注目,诱发人们对其多种可能性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还有它背后的文化和思想。

栅栏前后的房子和树也增添了整个场景的层次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美感。

其次,我意识到诗中白栅栏的象征意义。

白栅栏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它是一种分界线,代表着人们对外界的隔离和保护。

它可以把人们和外部世界隔开,给人们带来一种安全感。

同时,它也可以将人们与外界相连,让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感受它的美好。

白栅栏也可以代表主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

它可以是一道障碍,代表着对外界的拒绝和封闭;它也可以是一道桥梁,代表着对外界的接纳和开放。

这种多重的象征意义给了这首诗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

最后,我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多样。

诗中没有过多的描写,却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让读者产生了多种的联想和思考。

白栅栏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并不复杂,但却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启示。

整首诗以景观为背景,以方式独特的叙述方式,传递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作者把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融入了诗中,给读者带来一种美学的享受。

总的来说,通过对《白栅栏》的阅读和思考,我对作者艾米丽·迪金森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景观画面,并通过白栅栏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丽迪金森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 1886年5月15日)是一位美国著名的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诗人之一。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而闻名,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艾米丽迪金森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市,是一个富裕家庭的长女。

她的父亲爱德华迪金森是一位成功的律师和政治家,她的母亲艾米莉诺诺里斯迪金森是一位贵族出身,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艾米丽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她的父母鼓励她追求知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对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艾米丽的家庭环境对她的创作有利,她却很少外出社交,几乎没有接触外界的文化和知识。

她从小就倾向于独处和沉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阅读和写作。

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

她的诗歌主题包括生命、死亡、爱情、自然和宗教等,超越了传统的文学和社会框架,表达了她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经历的独特见解。

艾米丽的诗歌经常使用简短的句子和奇特的押韵和节奏,她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她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

她以她的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美国农村的自然景观,通过观察和思考自然界,她表达了她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认识和思考。

她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对死亡的思考,她将死亡视为一种反映和源泉,而不是终点。

这种对生命和死亡的探索使她的诗歌充满了哲学和宗教的意味。

虽然艾米丽的诗歌在她生前几乎没有得到公开发表,但她在家人和朋友之间广泛传播,受到高度赞赏。

直到她去世后,她的诗集被发现并出版,才开始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诗人。

她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艾米丽迪金森对现代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

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和社会框架,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她的诗歌不仅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更引发了对生命、死亡、爱情和宇宙的深入思考。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抒情女诗人,也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孤独的女诗人。

就是因为她的孤独,才使得她的诗歌纯净无比,并成就了她的伟大。

可她生前确是默默无闻,终老独身,除了在同一张报纸上发表过六、七首小诗外,几乎没有给世人留下任何印象,死后的墓碑上只写着“回想”二字。

其实,她一生写了不少不朽的优美诗篇。

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她的诗不受传统形式的约束,不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左右,其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想及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对后来不少西方现代派诗人产生过很大影响,是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渊源,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美国诗歌之母”,她与惠特曼一道成为现当代美国诗歌的开拓者。

她的诗通常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善用具体而独特的意向,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在平易自然中显出她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

她的诗大多押半韵(half rhyme),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

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

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

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

人物生平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

我的偶像诗人是谁作文

我的偶像诗人是谁作文

我的偶像诗人是谁作文My favorite poet is Emily Dickinson.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艾米莉·迪金森。

Emily Dickinson was an American poet who lived in the 19th century. 艾米莉·迪金森是一位19世纪美国诗人。

She is known for her unique style of writing, with short lines, unconventional punctuation, and themes of nature, love, and death.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诗句短小,标点不规范,主题涉及自然、爱情和死亡。

Dickinson's poems often explore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motions and the mysteries of life, creating a depth of meaning that resonates with readers today. 迪金森的诗歌经常探讨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奥秘,创造出令今天的读者产生共鸣的深层意义。

Her poems are filled with rich imagery and symbolism, inviting readers to contemplate the deeper truths of existence. 她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邀请读者深思存在的更深层真理。

One of the reasons why I am drawn to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is the way she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human experience in such a profound and relatable manner. 我之所以被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所吸引,是因为她以一种深刻而能引起共鸣的方式捕捉了人类经验的精髓。

【精选】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赏析

【精选】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赏析

【精选】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赏析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共创作诗稿一千七百余篇,生前仅发表诗文七篇,去世后深锁在箱子中的大量创作被看做是她留给后世的厚礼。

在她描写爱情与死亡的诗篇中常给人孤独昏暗消极之感,而本文赏析的作品展现作者生活的充实饱满和对爱情的坦然与决绝。

1.引言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出生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埃默斯特镇,1858后足不出户,被称作“阿姆斯特的女尼”。

狄金森自小受父亲宗教的影响,在其作品中明显体现清教思想。

虽然她从二十多岁起就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然而她并不孤独,她强大的精神世界让她在自己的空间里独立,简单,充实的生活。

狄金森的创作被世人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861年以前,作品传统、感情清新自然;第二时期是1861~1865年,是狄金森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高产期。

她在1862一年就创作诗歌366首,是最多作品的年份,本文此诗即为此阶段作品之一;1866年之后被视为第三时期。

据记载,狄金森的生命中出现过两次朦胧的浪漫情愫。

一次是与已婚的塞缪尔·鲍尔斯相恋,但由于他已婚,爱情还未开始就已然结束;一次是与她父亲的朋友,年长于她18岁的洛德法官。

本文赏析的诗歌是诗人为第一次恋爱所作。

2.诗歌赏析Ourselves were wed one summer-dear- Emily DickinsonOurselves were wed one summer-dear-/You Vision-was in June-/And when Your little Lifetime failed,/I wearied-too-ofmine-And overtaken in the Dark-/Where You had put me down-/By Some one carrying a Light-/I-too-received the Sign.‘Tis true-Our Futures different lay-/Your Cottage-faced the sun-/While Oceans-and the North must be-/On every side of mine‘Tis true,Your Garden led the Bloom,/For mine- in Frosts- were sown-/And yet, one Summer, we were Queens-/But You- were crowned in June-《我们曾在一个夏季结婚—亲爱的》我们曾在一个夏季结婚,亲爱的—/你最美的时刻,在六月—/在你短促的寿命结束以后—/我对我的,也感到厌倦—在黑夜里被你赶上—/你让我躺下—/一旁有人手持烛火—/我,也接受超度亡魂的祝福—是的,我们的未来不同—/你的茅屋面向太阳—/我的四周,必然是—/海洋,和北方—是的,你的园花首先开放—/而我的,播种在严寒—/然而有一个夏季我们曾是女王——/但是你,在六月加冕2.1内容赏析这首诗的题目温婉动人,仿佛带领读者步入一段美好的回忆之中。

享受孤独的名人例子

享受孤独的名人例子

享受孤独的名人例子
有许多名人在他们的生命中体验过孤独,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它。

孤独可以为个人提供与自我深入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探索内心世界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以下是几个享受孤独的名人例子。

1. 艾米丽·迪金森 - 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家中,并在离群索居的情况下度过了一生。

她注重自己内心的世界,通过写作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迪金森的孤独帮助她深入思考,并促使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巨人。

2. 弗里德里希·尼采 -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德国哲学家和作家,他以其对存在主义和个人意义的思考而闻名。

尼采经常选择孤独的生活,在阿尔卑斯山区度过了大量的时间。

他相信只有在孤独和静默中,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并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

3. 戴维·波威 - 戴维·波威是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尽管波威在科学领域有很深的影响力,但他在个人生活中非常孤独。

他在剑桥大学的时间大部分是独自度过的,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来追求知识,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名人都在孤独中找到了思考和创造的力量。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感到孤独,但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来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成就。

因此,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并不一定是一种消极的体验,而是一种有益于个人发展的情境。

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的激情对自然、爱和死亡主题的研究

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的激情对自然、爱和死亡主题的研究

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的激情对自然、爱和死亡主题的研究一、本文概述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这位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女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世界文学领域的广泛赞誉。

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不仅体现在她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上,也体现在她对爱情和死亡等生命主题的深刻思考上。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迪金森诗歌中的激情如何与自然、爱和死亡等主题相互交织,以及这种交织如何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

我们将首先分析迪金森诗歌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探讨她是如何通过激情的笔触,将自然的美妙和力量呈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迪金森的爱情诗歌,揭示她是如何在爱情这一主题中融入激情的元素,从而赋予爱情更加深沉和复杂的内涵。

我们将关注迪金森的死亡诗歌,分析她是如何通过激情的笔触,将死亡的恐惧和超越性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我们对死亡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通过对迪金森诗歌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见解。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研究,启发我们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等生命主题的深入思考,从而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尊重生命,更加勇敢地面对死亡。

二、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的自然主题与激情艾米丽·迪金森的诗歌中,自然主题往往与激情紧密相连,呈现出一种深深的、热烈的、甚至近乎痴迷的情感。

她的诗歌语言独特,结构复杂,往往以非常规的韵脚和句式表达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迪金森诗歌中的自然并非单纯的背景描绘,而是诗人情感寄托和哲理思考的媒介。

在她的笔下,自然元素如花朵、树木、飞鸟、溪流等都具有了生命和灵魂,成为了她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一朵红玫瑰》中,她以红玫瑰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与激情之间的紧密联系。

迪金森对自然的描绘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她的诗歌中的自然往往是她内心世界的映射。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传奇诗人)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传奇诗人)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

出生于律师家庭。

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

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般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

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美国诗人最著名的佼佼者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

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

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

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人物生平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

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

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曾在如今极富盛名的顶尖女子学院曼荷莲学院(MountHolyokeCollege)学习,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

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

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

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

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

狄金森的青年时代,有两个人对她的生活产生过影响,一个是顶尖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College)的校长纳德·汉弗莱,另一个是在她的父亲律师事务所任职的青年律师本明杰·牛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艾米莉迪金森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柯瑞莲这个题目对我来说,似乎太大了。

因为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我既无幸与她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更无德无能去评论她的才华。

但在三年前的一天,我和丈夫、女儿在南昌的一家书店打算买书时,当时看到架子上排列整齐的小诗集,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太美了!女儿选的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丈夫选的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挑的一本就是艾米莉迪金森的《为美而死》(I DIED FOR BEAUTY 马永波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1月)。

不为别的,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本小诗集的封面,一位恬静、美丽的女人枕着自己的臂弯而睡,或者说是为美而死了。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为美而死的女人是这样的安详和从容!她的死也是美的!没有伤痛、没有恐惧、没有憔悴、没有枯槁。

之后的每每有空闲的时候,我就拿出诗集来朗读。

还买了几个笔记本,在每个本子的扉页上都工工整整地抄上她的一首诗,假期旅游时,这本诗集必是我的伴侶。

说实在的,刚买它时,还从不知道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只是被封面和诗集名字所吸引,但是读了以后,越发觉得自己当时的感觉是上天的应召,与诗情诗意是心灵相通,与作者是有缘分。

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son,1830-1886),她是美国最富有传奇性的抒情诗人。

她的传奇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大部分诗作(1767首诗)在死后发表,生前只发表8首诗,死后才出名。

二,
25岁起弃绝社交,自我幽闭,终身未嫁,写诗30年。

三,她的诗歌充满了词语游戏和谜语,乃人寻味(下面做详细论述)。

在艾米莉迪金森的这本诗集里,共收录了她的代表作150首,分为“生活”、“自然”、“爱情”、“灵魂”、“时间与永恒”五辑。

在第一辑里,有诗篇33首,“我们输——因为我们赢过。

(We lose-because we win.)”,“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危险的种子被种下,在黑暗中开花。

(The seeds of smiles are planted/ Which blossom in the dark.)”,“希望是带羽毛的东西,栖息在灵魂中,唱着无词的曲调,从不会完全停息。

(“Hope”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And never stops at all .)”,等等这些诗句,道出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她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她是主动的,是积极的,是健康的,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的,并不像我国的古代诗人、词人在仕途不得志时遁入自然的过隐退生活的消极态度。

在自然篇中,她更是倾注了自己纯洁的眼光去看待世间普通平常的万物。

她写自然的诗多达245首。

大海汹涌、日出日落的壮美、花开化谢、蝶舞蜂鸣的秀丽,万物在她的笔下都充满着火力,栩栩如生。

她的自然诗不仅清新,而且观察细致,更为独特的是时常显现出来的幽默风趣(马永波,2005: 243)。

在文学作品或人们的印象中,蛇一般都是邪恶的象征,没有哪个人愿意为它浪费笔墨。

但在艾米莉的眼里,它只是个“细长的家伙(A narrow fellow)”,也只不过让
诗人感到“呼吸发紧,骨头冷到零度”,诗人只是把它看成是万物中的一种而已,并且那“草丛像被梳子分开(The grass divides as with a comb)”的情景,更是透出诗人的幽默感。

身为女人,我最喜欢的是她的爱情诗。

15篇爱情诗(爱情诗大约123首),是这本诗集中最少的一辑。

从这些诗篇中,我感觉她是一位理想的又是充满理性的内涵诗人。

没有悲痛欲绝的呼喊,没有看破红尘的绝望,她在充满爱情的字里行间淡淡泻出爱情的箴言:“爱,先于生命,/后于死亡,/是创造的开端/和呼吸的原型。

(Love is anterior to life ,/Posterior to death,/Initial of creation,and /The exponent of breath.)”,有一首诗“我一直在爱着你(That I did always love,)”,平淡的诗句,但字字是情,“爱情就是生活,/而生活中有永恒(That love is life ,/And life hath immortality.)”这是多么朴实的感情!“为你开花,我跃过墓园/把我的花处处开遍!(For thee to bloom,I’ll skip the tomb/And sow my blossoms over!)”,这又是多么高尚的感情!“快啊!以免在你拖延时,/我又会把他想起!(Haste!lest while you’re lagging /I remember him!)”,这又是多么强烈的感情!读着这样的诗篇,你不能不为之感动。

死亡与永恒历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没有对死亡的深入思考和体会,就绝不会有对生活真正的热爱可言。

哲人也往往把死亡描绘成狰狞可怕的形象,或者是需要极力回避的可憎之物。

而迪金森对死亡的态度具有真正视死如归的洒脱。

1886年初夏她弥留之际的遗书
仅有一个“归”字,她流下的70多首关于“死亡与永恒”的诗,一直为评论界所瞩目。

面对死亡,她的幽默和诙谐压倒了恐惧和悲伤。

正是敢于正视死亡,把死亡当作生命朝向更广阔境界的一个出口,而非结束(马永波, 2005:246)。

在她的笔下,死亡只是“当我们走时,我们说笑着关上门”,这是何等的从容!“我引你去那里——/嚯,终于靠岸”,这又是何等的渴望!她的死亡就是与大自然的回归,与大自然的合一。

生命在另一个境地重生或是延续。

《为美而死》(I died for beauty. )这首诗,是我与艾米莉最能心灵相通的见证。

在我的博客中,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说真心的话,流开心的泪,爱真诚的人,做有情的人。

她把美与真理看作兄弟(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I replied./And I for truth,the two are one .We brothers are ./),我把美与真情连为姐妹——花间醉酒原因月,梦里轻歌只为情。

她已为美而死,我将为真而生!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读着这诗句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是我和她躺在了一起!(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ngt,/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reached our lips/And covered up our names 。

)!像亲人在黑夜里相遇!在我最低沉的时候,在我最想念家的时候,在我最想拥抱丈夫的时候,是这些诗句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是心底的绵绵之爱唤醒我挣扎的灵魂,让我挺过了人生的难关。

去年,我考上了华师大的教育硕士,又把这本诗集带到了上海。

丽娃河畔,长风公园的草地上,简陋的寝室里,处处留下了诗篇的影
子。

今年的文学欣赏课上,刘教授教的就是艾米莉的诗集。

我震惊了!我与爱米莉是有缘分的!在教授的讲解和引导下,我更进一步理解了艾米莉的诗,她的人情,她的人格!“艾米莉在诗歌上的地位已经凌驾于瓦尔特惠特曼之上,其驾驭英语的能力可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她流溢着美和人情光彩的诗歌,细腻、丰富、晶莹剔透,是不可删改的天然艺术品”(诗集的末页上)。

感谢上帝,让我在心灵的王国里与艾米莉邂逅。

我写下这些,不是要对她和她的诗进行评论,我已把她当成我的知己。

甚至我每次读自己的这些文字时,都被自己感动,艾米莉已经融入我的血脉,和我交融在一起,她是我内心里的一个我。

2006,1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