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生平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重要诗人之一。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狄金森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性格、爱情、死亡等主题的深刻探索,表达了她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对狄金森的生平及其作品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和创作。
一、生平艾米莉·狄金森出生于1830年,是一个知名的新安格兰家庭的孩子。
她在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家里度过了大部分的一生。
狄金森的家庭世代都是学术世家,她的祖父萨缪尔·福勒是阿默斯特学院的创办人之一,父亲爱德华·迪金森是一名律师,而她的弟弟奥斯曼也是诗人和散文家。
狄金森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和诗歌天赋。
狄金森的成长经历与其后的诗歌创作密不可分。
她从小就展现出对文学和诗歌的浓厚兴趣,勤奋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开始写诗。
狄金森的一生并不顺遂,她在情感上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挫折。
她因为对社交生活的厌恶而越来越闭塞,甚至以“怪人”自居,几乎完全隐居于家中,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她的诗作在她的一生中几乎未曾公开发表,直到她去世后,狄金森的诗作才被人们发现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诗歌创作狄金森的诗歌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闻名,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瑰宝”。
狄金森的诗作在形式上常常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她的诗作多以自然、生活、死亡、爱情等为题材,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索,表达了她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理解。
狄金森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心灵世界的探寻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她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反思自我和周围环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在《我无法停住死亡的车》一诗中,狄金森表达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之谜”的探索。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1. 引言1.1 简介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内心世界闻名于世。
生于1830年的狄金森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但却拥有非凡的文学天赋。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死亡、爱情和信仰等主题的探索,展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
狄金森生平中很少离开家乡阿默斯特的狄金森家园,但却通过信件和诗歌与许多文学界人士保持着联系。
她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认为是超越当时时代的,充满了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虽然她的诗歌在生前几乎未公开发表,但却在她去世后被发现,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狄金森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广泛传播,她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诗人和作家。
她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其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和传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狄金森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文学风格、影响与评价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贡献和成就。
2. 正文2.1 生平经历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诗人”。
她于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是一个富有且保守的家庭的长女。
狄金森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阿默斯特学院,并在那里展现出了她的文学天赋。
狄金森的生活十分低调,几乎没有离开过阿默斯特镇,整个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
她是一个内向而孤僻的人,几乎不与外界交往,甚至与家人之间也很少交流。
这种隐居生活使她有更多的时间沉思和创作。
狄金森在她的小房间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每天都会坚持写作,直到她去世。
尽管生活如此隐秘,狄金森的诗歌却展现出了对生命、死亡、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形象和隐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狄金森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认可,直到她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并受到赞誉。
艾米莉·狄金森: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

艾米莉·狄金森: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1886),于1830年12月10日将近午夜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
到1886年5月15日黄昏在昏迷中离去,她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篇什。
而在她有生之年,公开发表过的诗作只有12首。
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的派别之见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伟大诗人地位已经牢固确立。
有人断言,她是自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对人性的探究而言,甚至把她与莎士比亚和但丁相提并论。
由于诗作被译成了各种文字,狄金森可以说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女诗人,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她的诗作,和惠特曼的一样,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他们对诗歌的传统规范都表现了不驯的姿态。
有人说,“惠特曼和狄金森写诗,都好像从不曾有人写过诗似的。
”但是他们风格迥异,各趋一极。
惠特曼的艺术境界是宏观的、外向的;狄金森则倾向于微观、内省。
如果能用“豪放”表述惠特曼诗风的主要特征,也许可以说狄金森的艺术气质近乎“婉约”。
他们所处的时代,在社会思想上是清教主义影响日趋衰微而余威犹在,文艺领域内后期浪漫主义已经气息奄奄却又无以为继,但是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统治,加强了中央权力,并且在经济上解除了蓄奴制枷锁,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甚至,已经开始向外扩张,日益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种新的民族感情已经觉醒,而且正在加强。
在文化上认为旧大陆月亮比新大陆月亮圆的时代也在成为过去,曾经作为前宗主国英国文学支流而存在的美国文学,现在,强烈要求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形象、自己的特征,总之,要求有自己的个性。
狄金森和惠特曼在思想感情上,都和时代精神相通。
诗,在美国,从什么时候获得“现代”面貌,从什么时候有了美国气派?这两位诗人,是并立的分水岭。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是一位伟大的美国女诗人,她以其深奥的思想、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富有哲学意蕴的诗歌作品而享誉世界。
狄金森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安曼,与其家庭成员相依为命,难得与社会生活交往,因此也有“隐士诗人”之称。
她在生前仅出版了七首诗歌,但死后留下了1800多首的诗歌手稿,其中被发表的诗作同样数量众多,被认为是美国19世纪以及全球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诗人之一。
狄金森诗歌特色之一是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风格。
她运用简洁的语言、对仗性的格律和复杂的韵律手法,将哲学思考、宗教信仰、自我认识、人生价值等主题表达得深入浅出、简写尽致。
诗中运用的隐喻、比喻、双关语、反转、间接语等修辞手法,则增加了其神秘性和戏剧性。
狄金森的主题涉及宇宙、死亡、人生、爱情、信仰等广泛领域。
她的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及其终极命运的深刻思索,如“死亡是一个叫我们的敲门式的人,无论我们是大人还是儿童,都会去开门迎接他”,突显人垂死时对死亡的敬畏和对生命的重视。
狄金森的诗歌作品中还涉及对社会、自然和爱情的反应,“我只是桌前的一朵花/你是阳台上的一簇花”,表达了她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由此,在狄金森的诗作中,意象丰富、意味深长,贯穿着她哲学性的思考与创作。
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哲学意蕴也使狄金森的诗歌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学者们广泛研究狄金森的诗歌手稿、生平和时代背景,揭示其中的文学和文化内涵。
例如,一些研究关注狄金森的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探讨她在作品中对上帝、基督教和人生命运的表述;还有一些研究关注狄金森在诗歌中对性别、身份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同时,她的诗歌也受到文化理论、哲学思辨等领域的重视。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
她以精湛的诗歌创作被誉为“内心宇宙的女王”,她的作品被视为一种独立而富有思想深度的文学成就。
本文将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宇宙,剖析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以及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简介艾米莉·狄金森于1830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家庭中。
尽管她的生活相对平凡,但她却写下了大量深入人心的诗歌作品。
她是一个孤独而内向的人,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
在家里的小房间里,她创作了近1800首诗,但这些作品却在她去世后才被发现和出版。
2. 艾米莉·狄金森的创作风格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她运用了简洁而精致的语言,通过押韵与音韵的运用,给人一种美感和感觉上的震撼。
她的句子常常断断续续,用词奇特,语调激烈,充满了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表达。
其中,她尤其善于表达内心和情感的细微变化,这也是她被称为“内心宇宙的女王”的原因之一。
3. 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世界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孤独和对死亡的思考。
她通过独特的诗歌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她时常以死亡作为思考的对象,探索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主题。
她对于宗教、自然和灵性的追求,使她的诗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和哲学内涵。
4. 艾米莉·狄金森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尽管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她的一生中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她去世后,她的作品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赏。
她的诗歌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挑战了传统的文学形式,拓宽了诗歌表达的边界。
她的思想和创作手法对现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受到了她的启发。
总结: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内心世界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天才女诗人。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美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诗人之一。
她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使她的诗歌与众不同,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对她及她的作品进行研究综述。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事迹对于理解她的创作背景至关重要。
狄金森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就显示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她的诗歌几乎没有在她的生前发表过,大部分作品直到她去世后才被发现并出版。
有关她的个人生活的资料很少,因此人们对她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她的诗歌。
狄金森的诗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她的诗歌缺乏传统形式的规范,常常是无韵或近韵,并且自由运用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她的作品涵盖了多种主题,包括生死、爱情、自然、宗教等。
她通过意象的鲜明和隐喻的运用,使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狄金森的作品具有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感性的情感表达。
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是她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她对死亡的描写常常与生命和自然相结合,探索生命和死亡的奥秘。
她也经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我和存在的意义。
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性、灵魂和宇宙的探索和思考。
除了哲学主题外,狄金森的诗歌中也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
她对大自然的描写十分细腻,通过描述季节的变化、花草的生长和鸟儿的飞舞等,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联系的思索。
她将自然与思想和情感相结合,使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具有象征性和深层次的意义。
狄金森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虽然她的作品在她的生前几乎没有被看到,但在她去世后,她的诗歌被重新发现并受到普遍的赞誉。
她的作品经常被引用和研究,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她的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诗歌形式、主题和语言表达上。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其作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1. 引言1.1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她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内向和孤独的性格。
狄金森的诗歌风格独特,以简洁、隐晦、象征的语言著称,她尝试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追求内心世界的深度和真实。
狄金森的作品涉及爱情、死亡、自然、宗教等多个主题,独具一格,充满诗意和思辨。
狄金森的诗歌直到她去世后才被发现并出版,她的作品在20世纪初开始受到关注,被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
她的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视为一位具有独特审美观点和文学价值的诗人。
1.2 艾米莉·狄金森作品概述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的诗歌女神”。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狄金森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爱情、自然、宗教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她对生命、自我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狄金森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象征主义和隐喻,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引人深思。
她擅长运用意象和比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常常用一两句简短的诗句深刻地揭示人生的哲理和真相。
她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动。
狄金森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为传播,深受读者喜爱和尊重。
研究狄金森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意义,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和哲理。
【2000字】2. 正文2.1 生平经历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经历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她是个非常隐秘的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自己生活的记录。
她出生于1830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是一个富裕家庭的长女。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而著称,对于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狄金森的生平及其诗作进行综述,分析其艺术风格及影响。
一、生平艾米莉·狄金森生于1830年,在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个权贵家庭。
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并未接受正规的教育,因此并不像普通人一样走上大学或结婚的路。
她从小就显示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写诗。
她的诗作大部分都是独自保存起来,并没有在她的有生之年出版。
直到她去世后,她的家人将她近1800首诗作发现并出版。
狄金森在诗作中表现出了对生活和死亡的独特关注和深刻思考,这也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不解。
她喜欢独居,不愿外出,而是静静地居住在家中,这种生活方式也使她的诗作具有了独特的内省和思想性。
狄金森被称为“内省的诗人”,她的诗作也在19世纪末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赞誉。
二、诗作风格狄金森的诗作风格独特,常常采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表达出她内心的世界。
她的诗作大多是短小精悍的,她擅长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她的诗作给人一种深沉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感觉。
诗作内容主要围绕生死、爱情、自然等主题展开,她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部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她的诗作充满了内涵和情感。
狄金森的诗作也常常采用不规则的押韵和节奏,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诗作别具一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的诗作也经常运用短句和断句的技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
狄金森的诗作风格鲜明,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三、影响狄金森的诗作虽然没有在她的有生之年被广泛传播和赞赏,但是在她去世后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她的诗作在19世纪末开始被发现并出版后,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她的诗作在20世纪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一大批学者对她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头脑,比天空辽阔—— 因为,把他们放在一起—— 一个能包含另一个 轻易,而且,还能容你—— 头脑,比海洋更深—— 因为,对比他们,蓝对蓝—— 一个能吸收另一个 象水桶,也象,海绵—— 头脑,和上帝相等—— 因为,称一称,一磅对一磅— 他们,如果有区别—— 就象音节,不同于音响——
I’m Nobody ! Who are you?
•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 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 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 第二、四句押韵。诗的篇幅短小,多数只有两
至五节,经常破格,常押所谓“半韵”(half rhyme);放弃传统的标点,多用破折号,名词多 用大写(但这个习惯在当时很平常);常省略句 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 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 有一种火,你无法扑灭-• 一种自燃之物-• 无需煽动,就能够点着-• 在漫长的黑夜身上擦过-有一种洪水,你无法将它折叠-• 藏进抽屉-• 因为风会找到它-• 有一种洪水,你无法将它折叠-• 再向你的松木地板告密--
• 这首诗是典型的狄金森的特点,简单,明 了,一切注释和说明似乎都是多余的。仔 细品味,又觉得诗人匠心独运。丰富的内 容竟蕴含在如此简单的比喻中。
荡桨在伊甸园中 啊,这一片海洋! 今晚哪, 但愿我停泊进你在海港!
死亡和永生诗
关于“死亡”和“永恒”的主题是狄 金森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把许多抽象的 难以表现的题材用十分清晰的意向表现出 来。她所写的表现死亡和永生的诗篇意境 新颖,构思奇特,蕴意深刻。
例1
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
第六组 欧守林 陈媛媛 朱 小林 刘霞 罗洁
You Can Not Put a Fire Out • • • • • • • • You cannot put a fire outA thing that can ignite-Can go, itself, without a fanUpon the slowest night-You cannot fold a flood-And put it in a drawer-Because the winds would find it out-And tell your cedar floor--
The Brain-is wider than the SkyFor-put them side by sideThe one the other will contain With ease –and You-besideThe Brain is deeper than the seaFor-hold them-Blue to BlueThe one the other will absorbAs Sponges-Buckets-doThe Brain is just the weight of GodFor-Heft them-Pound for PoundAnd they will differ-if they doAs syllable from Sound-
2
爱情诗种类
1 赞扬爱情的甜美和伟大,描绘对爱情的强 烈渴望和追求。 2 描写伴随爱情而来的强烈痛苦,抒发因爱 情而产生的心理矛盾和畏惧。
例1
Wild nights! Wild nights! Were I with thee Wild Nights should be Our Luxury! 狂风夜,暴雨夜! 如果你我在一起, 狂风暴雨夜,该是 我们的洞天福地!
一 两 应 新 永 想 天 地 总
生 度 顾 患 恒 到 堂 狱 是
未 巨 无 又 真 绝 也 也 分
完, 变. 门, 至. 相, 望. 好, 罢, 离.
自然诗
(书P99)benevolent (慈善的)
& cruel
(残忍的)
例1
Over the fence – Strawberries - growOver the fence – I could climb – if I tried, I know – Berries are nice! But - if I stained my Apron – God would certainly scold! Oh dear, I guess if He were a Boy He'd - climb - if He could! 篱笆那边 有一颗草莓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 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 如果,他能爬过!
(Emily Elizabe莎白· 狄金森
艾米莉· 狄金森 (1830—1886)生平简介
• 美国 19世纪著名女诗人 •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 • 在艾默斯特学校 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约克女子 学院就读不足一年 • 受老师本杰明· 牛顿 影响,接触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 • 所处的时代经历了美国内战及战后的发展与转型,也是美 利坚民族自豪感形成的时代,美国文学界期盼着自己的表 现形式和自己的个性. • 一种原存在主义思潮当时通过加尔文教徒和基督长老教友 会也传入美国,这股思潮宣扬自我发现和自我个性的张扬. • 一生共写1 775 首诗.诗歌成一种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
例如:
•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and Immortality.
狄金森诗歌赏析
狄金森
诗歌分类
爱情
死亡 和 永生
自然
超验 主义 思想
• • • • • •
我无人知晓! 你是谁? 你也无人知晓吗? 那么我们真是天生一对! 可别声张!他们会到处宣扬。 被人知晓是多无聊啊, 像只青蛙,在整个六月朝着它向往的沼泽 地呱呱乱叫。
这首小诗口语化、俏皮,而又寓意深远。 第一句话 就透露出说话者不忮不求的傲岸:"我是无名小卒! "接着是发现朋友的欣喜(从 you 变成 us ),以及 到流俗划分界线(they/us)。 这种壁垒分明的态度也见于诗节的安排。首节 讲无名小卒,节奏轻快,句法多变化;次节讲大 人物,节奏滞缓,且只有一种句型(How + adj)。 六、七、八行是接续诗行(run-on lines),正所以 代表大人物滔滔不绝。喻大人物的frog和喻其听 众的bog押韵,显示两者意气相投。以六月为永 远(livelong June),点出沼“蛙之见肤浅可笑(按, 另本做livelong day,讽刺之意更明显)。而俗人犹 自欣羡,亦复可悯!
Futile-the WindsTo a heart in port Done with the compassDone with the chart!
Rowing in EdenAh, the sea! Might I but moor Tonight- In thee!
风儿再吹也徒劳, 因为心进了港口 已不再需要罗盘, 已不再需要航图.
Are you ─ Nobody ─ Too?
I'M Nobody! Who are you?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Nobody--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Dont tell! they'd advertise--you know! How dreary--to be--Somebody! How public--like a Frog-To tell your name--the livelong June-To an admiring Bog!
美学 观点
爱情诗
感情经历:
1
狄金森年少时热爱大自然,乐于出外游玩,与人交往举 止优雅,一度是小城社交界之花.二十三岁时,她第一次随 父亲远游到华盛顿,在费城邂逅年已41岁查尔斯·华兹华 斯,并深深爱上了他,但华兹华斯已有妻室,这份感情注定 是无望的.归来后,狄金森闭门谢客,终生未嫁 1878-1883年,狄金森和老朋友欧提斯·劳德 法官有 密切来往,从她遗留下来的15封信草稿中可以看出她曾对 她怀有热恋之情
例2
My life closed twice before its close; It yet remains to see If Immortality unveil A third event to me So huge, so hopeless to conceive As these that twice befell. Parting is all we know of heaven, And all we need of hell.
在我要死的时候---我听到了苍蝇嗡嗡的声音--房间里静寂着 正如暴风雨到来前--空气中的静寂 眼眶----已经干瘪--呼吸屏息着 等待最后的一刻 ----死神 降临 --- 在房间--已把所有的遗物 --- 分了 那是所有属于我的 可赠之物 ----而此时 来了一只苍蝇 带着模糊的 ----微弱的嗡嗡声 在光线 ----与我之间 ---此时它挡住了窗户的光线 --- 而此时 我想看---但已经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