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叠字

诗歌中的叠字
诗歌中的叠字

诗歌中的叠字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自然妥贴,毫无矫饰雕琢之痕是这首诗的特点,顾氏之评,切中肯綮。

在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盛行之后,叠字运用就比较少了,这是因为近体诗在句数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遣词造句都讲求高度精炼,如果一味滥用叠字,势必造成诗意的繁复和音节上的板滞。但在唐宋两代律诗里,成功地运用叠字的佳作还是不乏其例的。如崔颢的《黄鹤楼》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是说登楼远眺时,汉阳的树木清晰在望,尽收眼底;“萋萋”是形容鹦鹉洲上芳草浓密茂盛,一片葱翠,由于运用了两组叠字使这联诗句形象鲜明,如在目前,意境更为高远。假如去掉这两组叠字,诗句成为“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则兴味索然了。

唐代诗人李嘉祐有一联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李诗每句前加上一对叠字。前人认为这是王维袭用或点化李诗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王维是盛唐人,李嘉祐是中唐人,前人怎能偷用后人的诗呢?其说甚是。抛开谁袭用谁这个问题,仅就两联诗的本身进行对照比较而言,王诗多了两组叠字,却增色不少。“漠漠”显示出江南水田的广漠开阔,一望无垠;“阴阴”形容夏木的浓

荫幽暗,诗句的内涵更为广袤,比李诗更生动、更传神,显得绰约多姿,读来引人想象,饶有兴味。谢榛评云:“加以四字,豪健自别”(《四溟诗话》);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彩数倍”(《石林诗话》)。所谓“豪健自别”“精彩数倍”,都充分肯定了叠字的妙用,缘情体物,突出地渲染出自然景物的特征,因而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甫是善于用叠字写诗的艺术大师,他的七言律绝中妙用叠字的清词丽句很多,如: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之二)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之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七)

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见萤火》)

上述诗句中的叠字,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使诗句音节琅琅,形象栩栩欲活。不仅七言,五言亦如此,对于老杜五言诗使用叠字之精妙,我们借引范晞文在《对床夜雨》中的一段论述:

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盖一联十字耳,苟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老杜虽不以此见工,然亦每加之意焉。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则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旋转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至若“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地晴丝冉冉,江碧草纤纤”;“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律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

范氏所言之“双字”即本文所谈的叠字。杜诗中叠字安排都是经过锤炼而成的,像用“急急”形容空中鸣雁,用“轻轻”形容盘旋飘飞的白鸥,用“荒荒”形容落日,用“泯泯”形容河水,都新奇别致,妥帖自然。上述所引例证,无论叠字之在句首(如“湛湛长江去”),或在句中(如“檐影微微落”),或在句尾(如“地晴丝冉冉”),状物写景都精当熨贴,从中可见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种锤炼语言的苦心。

通篇每一句都见叠字的诗作被称为叠字体诗,如清代著名诗人万树的《上元灯月》二首,兹举其一:

煌煌夜色华,攘攘众音哗。皎皎金为月,层层雪作葩。

盈盈飞玉斝,璨璨喷银花。赫赫平津第,潭潭博陆衙。

腾腾歌玉勒,扰扰走钿车。艳艳悬灯市,熙熙贳酒家。

翩翩鞋踏绣,楚楚发垂纱。隐隐藏红袖,婷婷隔绛纱。

悠悠唱罗嗊,细细拨琵琶。袅袅箫初奏,逢逢鼓又挝。

行行游未遍,忽忽桂轮斜。

在词这种体裁中,叠字运用也不算少,如: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梦江南》)

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但这些叠字的运用基本上还是承袭了诗的手法,并没有什么突破。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最为赞赏的是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七对叠字,超然笔墨恒蹊之外,确实是大胆的创新。这十四字内包容着千种愁情、万斛怨恨:“寻寻觅觅”,写出心中若有所失,惶惶寻索的茫茫思绪;“冷冷清清”,点染出孤独冷寂的凄苦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出内心深处悲苦凄惨难以名状的愁情,表达出她在南渡之后,国破夫亡,孤苦独处的心境,沉痛无比,十分感人。后世诗歌评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张端义《贵耳集》)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

我们理解,所谓“无斧凿痕”是说它造语奇隽而自然稳妥;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喻其声调顿挫凄绝,用字奇横但不妨音律,故声情和谐。总之《声声慢》的叠字已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后人是难以企及的。

清代女词人双卿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妙用叠字来倾吐内心的愁怨,亦为一首叠字名作: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这首词宛转缠绵,情真意切。叠字运用的好,应以“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语)为标准,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多用叠字以标新立异,却往往弄巧反成拙,加厉而变本矣。像韩愈的《南山》连用十四句叠字,诗同堆砌,令人厌烦,不能卒读;李商隐《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治治黄”,雕琢太过,不足取法。元朝乔吉写的散曲小令《天净沙》通篇用叠字组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奇则奇矣,但叠字用得过了头,一味追求奇险,效颦前贤,成为堆砌雕琢之作。前人对此多有批评,陆以湉豪不含糊地指出:“不若李(指李清照[声声慢])之自然妥帖”(《冷斋杂识》);陈廷焯更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话虽刻薄,但讲的不无道理。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略举元人小令二三例于后.:

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张养浩《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秋风飒飒撼梧桐,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

(刘廷信《水仙子·相思》)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锦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王实甫《十二月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在对偶排比的句式中又安排了六对叠字,而且遥山与远水、杨柳与桃花、香风与暮雨相对,均以叠字收尾,更显得缠绵流转,音节和美,琅琅上口。

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下面各举一例说明。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崔莺莺唱词[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什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一连串双叠的叠字句,整齐复沓,流转如珠,如诉如泣,曲折地倾泄出莺莺难以与张生离别的复杂感情,缠绵悱恻,鸣咽凄楚,把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元杂剧中《货郎担》第三折,用叠字描写凄风夜雨的自然景色:

我则见黯黯惨惨天涯云布,万万点点潇湘夜雨;

正值着窄窄狭狭沟沟堑堑路崎岖,

黑黑黯黯彤云布,赤留赤律潇潇洒洒断断续续,

出出律律忽忽鲁鲁阴云开处。

霍霍闪闪电光星注;正值着飕飕摔摔风,淋淋渌渌雨,

高高下下凹凹答答一水模糊,

朴朴簌簌湿湿渌渌疏林人物,

却便似一幅惨惨昏昏潇湘水墨图。

上文曾说过,叠字句,特别是放连珠炮似的叠字句,因为相同的声音较多,运用失当,容易流于单调凝滞,甚至使读者感到厌烦。《货郎担》这段曲词用的叠字很多,但效果很好,其原因在于:它使用的全是口语化的通俗词语,清新易懂;另外,作者把一个双叠词与两个双叠词交错运用,形成了音节上的急缓相间、繁促嘈杂,有力地渲染出云密天暗,雨暴风狂的天气形势,使读者如临其境、心弦紧扣。

诗、词、曲均属韵文范畴,在这些体裁的作品中成功地运用好叠字这种修辞手法,有三点好处:

(一)可以使对自然景物和客观事物的描摹更加生动、形象,写景状物,细致真切。

(二)可以使作品(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深切感人。

(三)可以使作品的气势连贯,音节流美,增强了节奏感和修辞美。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

追寻梦想的诗句

追寻梦想的诗句 导读: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有关追寻梦想的诗句,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9、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1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2、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1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14、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1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9、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潜《读山海经》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1、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2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2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一)基本概念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前年高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考的就是炼字。 要做好炼字题,首先得明确几个概念,即什么叫诗眼词眼? 相传张僧繇(zhou4)(梁武帝时)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眼”、“词眼”的称呼出现较晚,而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日益精迸的基础上,在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些诗学的新术语的。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

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 (二)炼字的基本内容: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比较:“你们都走吧,让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你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

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 描写技巧 1、衬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对比 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衬托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

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 (一)什么是叠词 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主要形式有:AA、AAB、ABB、AABB、AABC、ABAC、ABCC等,如纷纷,飘飘然,绿油油,安安稳稳,格格不入,无时无刻,大名鼎鼎。 (二)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诗文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古典诗歌运用叠词摹声,不仅因为它能增强形象性,还因为它充满音韵美。有些叠词用来描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再现事物运动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寒率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全诗运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手之秀美,织布繁忙,形声兼备,继而生情,水清浅,人含情。由景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诗歌炼字的概念 何为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 炼哪些字呢?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 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 四、答题技巧概括 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 五、经典例子分析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示例二:用登临幽州台所见的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叠词的使用,意境更显苍茫,增强了反衬效果。 2.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②.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③.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③汀:水中的小洲。

叠字诗欣赏

叠字诗欣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七组叠词朗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

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代】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鬓云松令·叠字词》 【清代】吴承勋 掩纹纱,开宝鼎。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 络纬啼烟秋欲暝。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 离别团圆今夜并。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这是极为精彩的一首叠字词。词的主题是思妇的秋怨,上片的时间是黄昏,下片的时间是夜晚。上片只写黄昏的景色,抒情主人公并没有出场,但她的孤单、寂寞、哀愁,尽在萧索的景色中。下片写思妇在梦中与丈夫团聚,好梦的来临没有先兆,好梦消散也无缘无故,她只能如往日一样,愁依阑干,苦苦等候。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

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

有关梦想的诗歌朗诵3篇

有关梦想的诗歌朗诵3篇 梦想在废墟上开花 作者:古月湖 天空依旧昏沉如同灰色的心绪仍未启封 昨夜惊心动魄的夜雨洗去黯淡的失望 望着眼前片片的废墟阳光之后我再慢慢捡拾 看见碎瓦片上的青苗我忽然信心满满 等待着乌云散去等待着破晓的鸣啼 薄翼的蝴蝶振翅我见证着它的一生 这是时常幽暗的一片荒野冷色调的身影昭示无奈的寂寞或许源于乌云的捉弄或许源于命运的偏爱 阳光极少认真的光临野芳也挑剔着不愿涉足 偶尔山风轻抚过荒凉的痕迹呜咽中似乎夹杂难言的苦痛历史的声音记录过这一片曾经辉煌的乐土 而今不过是时光的循环 而今它只是遗忘的废墟 不知道是那一年但确定不太遥远 可能是因为寂寞依旧是一只蝴蝶 不忍之心作崇或者它本就野心勃勃 一只灰白色的茧意外出现碎石上同时长起嫩绿的新叶

以为那茧不过蛾子一时的冲动 以为那绿叶不过贪心的鸟儿无意遗落的一粒草子莫名发芽以为这片天地永远难见希望 以为这片天地永远只是废墟 谁又哪怕投予丝毫注目 于是谁也都忽视了曾经山风里带出的絮语 那是废墟所剩唯一不多的梦想 是梦想发出它的祁愿随手种下它最后的种子 如果命运曾无意扫视这一片废墟它定会摇头然后肯定 除非梦想的力量废墟将永远只是废墟 当终于等得再一次乌云散开的时刻 灰白的茧破开小小一条缝隙 嫩绿叶上吐出了粉红的花蕾 缝隙渐渐开裂将外面的天光深深渗入 粉红的花蕾逐渐膨胀成长散发出清香 薄翼的蝴蝶振翅飞起时花蕾开成了完美的花朵 美妙的梦想一经播种便覆水难收 希望只需要探见一丝光明 乌云已经散开 废墟上梦想的花朵婀娜动人 于是命运的安排不可逆阻 一切有梦想播撒的土地都有华丽的逆袭 不必担心一片废墟从此失去辉煌

古典诗歌的炼字

古典诗歌的炼字 (2013-03-02 20:49:53) 转载▼ 分类:学习类 标签: 文化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范文之教案: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 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炼、 集中、韵味无穷。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在 1 / 91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 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 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 92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 3 / 93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4 / 94

古诗词中叠字名句集粹

古诗词中叠字名句集粹(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呜》)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古诗十九首之一)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之二)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古诗十九首之三)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古诗十九首之八)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之十)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之十)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古诗十九首之十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古诗十九首之十六)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短歌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民歌《敕勒歌》)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杜甫《田舍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大弦噪噪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噪噪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渭城朝雨浥輕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

关于理想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理想的诗句古诗词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理想的诗句古诗词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2、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江淹《游黄檗山》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寄语石头城下水。——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6、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7、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8、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9、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10、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11、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適《塞下曲》 12、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13、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14、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15、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16、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17、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18、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19、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0、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21、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谢薖《鹊桥仙·月胧星淡》 22、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3、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明本《九字梅花咏》 24、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请看古代诗词十首叠字

请看古代诗词十首叠字、顶针、回文诗 1、《叠字诗》 层层套套绮罗衫,正正方方披锦肩。 燕燕莺莺音带笑,盈盈款款步生莲。 丝丝语语凤凰柱,缕缕声声鸳鸯弦。 久久长长无限意,和和美美一生缘。 2、《顶针诗》 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3、《半字诗》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4、《一字诗》 一瓣心香一瓣荷,一泓秋水一泓波。 一池碧叶一池影,一路风光一路歌。 5、《嵌字诗》 【三】语【三】言【三】字经, 【月】圆【月】缺【月】长明。 【桃】红【桃】绿【桃】含笑, 【花】谢【花】开【花】舞风。 6、《复字诗》 月缺月圆月高悬, 月暗月明月似盘。 月亏月盈月有信, 月清月淡月中天。 7、《同头同心诗》 独守一方土, 独耕一亩田。 独居一斗室, 独享一朝闲。 8、《回文诗》 四时花影上窗纱, 影上窗纱笼晚霞。 纱笼晚霞烟照暖, 霞烟照暖四时花。 《回文诗》 石山染痕苔青青, 绿水春荫柳啼莺。 池荷生叶红莲碧, 溪流泛舟轻拂风。 注:顺着读,倒着读,都可。 风拂轻舟泛流溪, 碧莲红叶生荷池。 莺啼柳荫春水绿, 青青苔痕染山石。 9、《宝塔诗》 花, 细蕊,奇葩。 香满室,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 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蝶, 俏丽,高洁。

花下舞,水边歇。 飞上琼阁,落于玉阶。 老庄托梦幻,梁祝恨离别。 春色采来酿蜜,韶光留住成结。美人团扇笑相戏,素手轻捉趣与谐。 10、《数字诗》 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导入新课】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轼 古人作诗很注意遣词造句,他们往往因斟酌一个词语而苦思冥想,甚至捻断胡须。许多诗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中考诗重油泵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仔细揣摩、推敲,本节课我与大家一起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考试要求】 【新课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ZYB重油泵 【中考说明】P30 1.会赏析其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燃烧器煤焦油泵 【复习目标】 学会抓住诗歌中有特色的词语进行赏析语言,品味诗歌语言凝练性、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的特点。 【真题再现】 2006年盐城市中考试题沥青拌合站重油泵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2分) 答: 示例: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ZYB-B可调式渣油泵系列 一个“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一个“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中考说明》中的类题】 P30(二)《使至塞上》 2.说说“大漠孤国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妙处。 P31(四)《题破山寺后禅院》ZYB铸钢煤焦油泵 2.说说颈联“悦”、“空”的妙处。 P32(七)《天净沙·秋思》 2.说说为什么要用“古道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 P33(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RY风冷式离心热油泵

关于读书的诗歌20首_诗词

《关于读书的诗歌》 关于读书的诗歌(一): 《读书》 读书是一次旅行 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 打开自己,让文字牵着思想远行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风景 这是快乐的出发 也是幸福的围城 读书是自己照镜 望见自己,自己的情绪 在情绪里舞蹈 穿越了文字的迷宫 即便是夜深沉得摸不到边际 也会自信从容 因为心中有爱 而爱,是人间恒久的光明 读书其实,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的梦 发现的却是太多的新鲜和陌生没有后悔和哀怨 只有开阔与包容 别人的思想开了花 又结了果 成了可高挂枝头的明灯

追求成为期望的象征 而汗水却是点燃梦想的火种 打开的书页是震动的翅膀 载着我们穿越时空 邂逅神灵 关于读书的诗歌(二): 《我爱读书》 五彩缤纷的书里, 藏着一个个小秘密 是我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我爱读书 在书海里 我被无数人物感动 聪明机智的爱洛用自己的聪明救出了王子善于思考的白雪公主 有一次爱生气的她迷路了 白雪公主拿出刚烤过的蛋糕 引诱爱生气 果然,爱生气回来了 朴素的保嘉一次见三位女生乱丢垃圾 生气极了 之后, 宝嘉 把那些垃圾做成了饰品 我爱读书

在书海中 我结识了许多动物 聪明可笑的笨狼 让我读书时感到开心 爱美的狐狸小姐 总是爱穿秀丽的衣裳出门 笨重的笨笨猪 我爱读书 在书海中 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有了危险 先让别人出去 遇到危险时不要慌张 务必镇静 有开心事 与朋友分享 再有 书是开心搞笑的好伙伴 使我读书时眉开眼笑 我爱读书 关于读书的诗歌(三):《月夜读书》 月光皎洁如水笼罩山野的寂寥秋虫鸣叫响彻庭院的幽深 点一盏烛火照亮西窗

一卷书沉醉了情绪 书中风生水起 演义一段传奇 卷里乾坤风云 再现盛世颓废 揽尽千年风霜 谁言世事沧桑 倾情高歌一曲 唱尽繁华似锦 转眼水流落花 把满腹愁肠付之一纸的华章 谁轻沾罗裙独上西楼遥望 花开的枝头泣露的芬芳 醉酒的梦里蝶舞成殇 还会兰指轻抚一曲《高山流水》吗今夜月色迷茫 聆听深情的过往 还会把心事写成风起云涌的感伤 把每次泪流妆扮成哀婉凄凉 每个韵脚里似海的幽怨 读不尽的诗篇诉不尽的儿女情长 不曾与古人谋面或促膝长谈 流淌千古的风情在书稿中体验 寻觅遗落于尘世间的幽香 此时凝神静想窗外风起树摇月色清凉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 一炼字类题型 提问方式 1.简析“X”字的双重意蕴。 2.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对词中“XXXXX”句中的“X”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二解题技巧 ㈠找字两点定位 1. 炼字位置:() 2. 炼字词性:() ①炼数量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题》李商隐“五十弦”、 “一弦”、“一柱”都是些没有诗意的数量词,在本诗中,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 与多义之美。 ②炼形容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红”、 “绿”,形作动。通过对樱桃变红、芭蕉变绿的动态描写,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 惜。 ③炼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溅”、“惊”,明媚的春天, 鸟语花香,看花,花却使泪流,看鸟,鸟却使心惊。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之情。 ④炼虚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和“共”两个虚词将四个 意象串联起来,点出了悠远绵长的意境。 ㈡解字四点答题 1.写手法。有了就写,没有省略。 2. 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描景象。有画面,描景象;没画面,析内容。 4. 点情感。

㈢真题训练: 例1:(2008年全国卷一)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题过程]: 1.找字。 2 解字。(字手景情) ①写手法。无 ②释字义。“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字别致、生动 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 ③描景象。鹭鸟静栖沙滩,飞鸿翱翔空中,构成了江边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④点情感。通过对宿鹭、飞鸿闲适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复习回顾 ㈠找字两点定位 ㈡解字:字手景情。

运用叠词创作诗歌.

叠词诗韵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叠词,注意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2、留意并领略生活中的韵律美,练习用叠词写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挑山工》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能用两个字、三个字说说吗? 生:…… 师:好的 师:你看得很细致 师:是的,你还看到了图中人的一种精神。 师:他们挑的是货物,同样也挑着生活的压力。(希望) 《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师:这是课文《挑山工》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文中有几个很特别的词语,大家注意到了吗?(幻灯片出示)光溜溜、沉甸甸、一甩一甩。 师:请女同学读一遍。 师:我们把这一类词称为叠词(板书:叠词)

师:这几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动、具体,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生:能使文章更生动。 师:是的,这几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在文章中感觉更形象、生动。 生:能使文章更具体,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师:你看,就这几个叠词,把挑山工那不辞辛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假设学生着重讲到了沉甸甸 师:你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沉甸甸的感觉? 生:给妈妈提东西,感觉沉甸甸的 师:手上的感觉是沉甸甸的,心里的感觉是—— 生:乐滋滋的。(学生说不出,教师自己说出来) 生:…… 师:假如你将要抱着一大堆书,准备捐给云南的孩子们,你感觉是——沉甸甸的,但心里是—— 生:甜蜜蜜的。 生:考试没考好,心里沉甸甸的。 师:这个叠词还能形容人的心情。 师:咱们可别小看叠词,它的作用其实很大,能使你要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有时,我们还能用它抒发心中那份独特的感受。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叠词来抒发感受、来表达值得揣摩的细腻情感,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