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叠字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叠字又称重言,是将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连接在一起,用以摹写人或物的某种情态、形态、声音、颜色等的修辞方式。

它是汉民族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出现极早。

《诗经》305篇,有105篇运用了叠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列举了《诗经》运用叠字来描写景物的语句:“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叠字的运用可谓“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大致有下列四种类型:1.拟声叠字构成的象声词,摹拟外物复杂万千的声音,造成和谐动听的音乐美。

如《诗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用“丁丁”摹拟砍树的声响,用“嘤嘤”摹拟悦耳的鸟叫;《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嘈嘈”摹拟大弦的粗重声,用“切切”摹拟小弦的轻细声。

点缀几个叠字,就使声音变得具体真切。

2.表时《孔雀东南飞》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在这些表时间概念的叠字中,有的为某一具体时间如“晻晻”;有的为每时、每夜如“时时”、“夜夜”;有的则为不确定的较长时间如“久久”,给人不同的时间概念。

唐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四组叠字的运用,使诗呈现回环往复的声韵和深远的时间意识,声情并茂,情理并生。

3.摹状叠字常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形容水田一片,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意境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再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蝶舞翩翩不止,黄莺恰啼时的动态美、声音美和新春之际,落尽枯枝见花蕾的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藉叠字的贴切自然而生意扑面。

杜甫诗歌妙用叠字的意韵

杜甫诗歌妙用叠字的意韵
静… ’ I
’ 家 I 品 : j
出, 无矫揉妆束之态。 在杜甫笔下, ” 所
图。通过这些拟声词 , 我们感受到黔武
给千家万户带来 的 痛苦 , 又交织着 出 征
所以说杜甫的诗每一句你都可以感受到
有的景物表现得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
色彩感, 境界幽深,生动传神 , 富有绘
(梅雨》 《 ) (1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筱经集 1) 冉冉香。 (狂夫》 《 )
(2 1 )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
状竹之青 , “ 冉”状荷之幽香, 净 冉 纤
巧活化, 足以想见诗人的好兴致。 (2 1) 句的 “ 冉冉” 形容词叠用, , 状汀烟移动
(寒日》 《 ) 以上的例子具体细分,可 分为两类: 1 、静 态摹形 ,如 : ( )句中 , 1 “ 短短” 形容词叠用, , 状桃花未舒之形;
(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 9
款款,却使人读起来……正自 有无限爱
惜之意” ( 迦陵 。 《 论诗^稿》 ( ) 人 ) 9 句 的“ 凄凄” 形容词叠用, , 述深秋晚风之 冷。 (0 句的 “ 1) 湛湛” ,形容涮叠用, 状江水之清澈。 “ 冥冥” ,形容词替用.
绘梅雨天气之昏暗。 ( 1 句以 “ 1) 娟娟”
盛。 “ 艳艳” 形容词叠用, , 述梅花之明
是两个字的重叠 , 却传达出了一种不尽
的 意味。 无论是用来刻画人物, 描写事 物,还是用来抒发情感 , 只要运用得恰 当, 都会收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杜 甫非常注意诗句的音韵和谐 , 所以杜甫
丽。总之,这些叠字都比单字更有表现 力, 人更强的美感。在诗歌中用叠字 ‘ 描绘 自 然景色,丝毫不觉复沓, 运用这 种叠字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和姿态,令读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这古诗词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让语言更具韵律之美,让情感更深沉,那就是——叠词。

叠词,顾名思义,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者短语的修辞手法,也称为“重言词”。

它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不仅赋予了诗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还在深化情感、描绘景象、强调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叠词可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表达了她对爱人的苦思之情,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叠词可以表达一种强调或渲染的效果,使诗词更加深刻和有力。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使用了叠字,表达了两情相悦不在乎时日长短的深刻含义。

叠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产生不同的语义和语气。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中“青青”一词既形容衣服颜色,又表达对友人的敬重。

接下来,详细介绍两句使用叠词手法的诗词,让大家感悟诗词中的叠词之美。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开头一句,也是这首词最著名的一句。

这句话用了七个叠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

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亡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悲哀。

词人在国破家亡、丧夫之后,孤身一人南渡,生活艰难困苦,心中空虚寂寞。

她苦苦地寻找着失去的一切,却只见到冷清的景物和人情,没有任何温暖和安慰。

她的心情如同秋天的气候,乍暖还寒,难以平静。

她用酒来麻醉自己,却无法抵挡傍晚的寒风。

她看到大雁飞过,更加伤心,因为那是她和亡夫曾经相识的信使。

她看到满地的菊花凋零,也如同她自己一样憔悴不堪。

她孤独地守着窗户,等待着漫长的黑夜。

她听到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更加凄楚。

她觉得这样的光景和心境,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开篇的叠词先声夺人,展现了词人对音律的高超掌握和运用。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个叠字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声律交错的感觉。

好听的古风叠字

好听的古风叠字

好听的古风叠字好听的古风叠字,如同古风歌曲中的美妙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它们承载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古风叠字的起源、分类、运用以及如何创作,进而领略这些叠字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古风叠字源于古代文人雅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它们将单字叠加,形成富有韵味的词语。

根据用途和内涵,古风叠字可分为以下几类:1.人物称谓:如“公子”、“娘子”、“仙子”等,这些叠字体现了对人物的尊敬和美好祝愿。

2.自然景物:如“烟雨”、“秋水”、“云雾”等,这些叠字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3.动植物:如“蝴蝶”、“桃花”、“翠竹”等,这些叠字赋予动植物以诗意,令人心生喜爱。

4.情感表达:如“思念”、“寂寞”、“忧伤”等,这些叠字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古风叠字被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体。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尽”、“流”、“尽”均为叠字,既增强了文本的美感,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要创作出优美的古风叠字,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古风文化:深入研究古代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掌握古人的审美标准。

2.学习古文语法:熟悉古文的遣词造句、韵律规则,使叠字的使用更加得体。

3.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在创作过程中,要兼顾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使之更具艺术魅力。

古风叠字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们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美感,传达了独特的文化韵味,还提升了文学素养。

如同古风歌曲中的美妙旋律,古风叠字成为一种时尚元素,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总之,好听的古风叠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abab和aa叠字写段话

abab和aa叠字写段话

abab和aa叠字写段话【原创版】目录1.叠字的概念与分类2.abab 和 aa 叠字的特点3.叠字在诗歌中的运用4.叠字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烘托5.叠字的艺术价值正文一、叠字的概念与分类叠字,又称迭字,是指在词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以此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形象性。

叠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abab 式,即第一句和第三句以及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叠用相同的字;另一类是 aa 式,即连续两句都使用相同的字。

二、abab 和 aa 叠字的特点abab 式的叠字结构较为规整,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里,“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分别呈现出 abab 的结构,使得整句诗语言韵味丰富,更具音韵美。

而 aa 式的叠字则在连续的句子中使用相同的字,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里,“寻寻觅觅”与“冷冷清清”均呈现出aa 式的结构,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沉,增强了表达效果。

三、叠字在诗歌中的运用叠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运用广泛,诗人们巧妙地运用叠字,使得诗歌语言更加优美、形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里,“白日”与“黄河”分别呈现出 abab 和 aa 的叠字结构,使得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度非凡。

四、叠字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烘托叠字的运用,可以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如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里,诗人运用 aa 式的叠字“争渡”,形象地描绘了归途中急于回家的心情,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五、叠字的艺术价值叠字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能够丰富诗歌的语言,还能够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烘托诗歌的意境。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叠词的表达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

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

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

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

《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叠字联的诗句

叠字联的诗句

叠字联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叠字联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数字联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诗句各1对回文联: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1色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脸映桃红桃映脸风摇柳绿柳摇风数字联:冰冷酒 1点两点3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1掌擎天 5指3长两短 6合插地 7层4面8方 1大乔,2小乔,3寸金莲4寸腰,5匣6盒7彩纷,8分9分10信娇。

109月,8分圆,7个进士6个还,5更4鼓3声向,2乔大乔1人占有3分水 2分竹添1分明月从5步楼 10步阁望百步大江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到处寻寻找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 山山水水,到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奇怪奇。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洁净净;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到处惊慌张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顶针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船载橹、橹摇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数字联水冷金寒火神庙大兴土木南腔北调中军官什么东西万瓦千砖百日造成10字庙 1舟2橹 3人遥过4通桥花甲重开外加37岁月古稀双庆内多1个春秋 1掌擎天 5指3长两短 6合插地 7层4面8方冰冷酒 1点两点3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童子看橡 12345678910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课演6爻内卦3爻外卦3爻棒长8尺随身4尺离身4尺尺蛇人谷量量9寸零10分 7鸭浮江数数3双多1只有3分水 2分竹添1分明月从5步楼 10步阁望百步大江 5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1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取2川,排8阵,6出7擒,5丈原明灯4109盏,1心只为酬3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李清照声声慢叠字的妙处

李清照声声慢叠字的妙处

李清照声声慢叠字的妙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李清照,北宋女词人,被誉为“词风之巅”,其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在她的词作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就是《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叠字”写作的部分尤为精彩。

叠字,即在文章或诗词中反复用到相同的字、词语,使作品更加富有音韵感和节奏感。

在《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运用了大量的叠字,使整首词更加富有韵律和感情。

这首词中的叠字让人印象深刻。

在《声声慢》中,李清照用到了大量的叠字,如“慢慢慢”、“远远远”、“夜夜夜”等,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让词的音韵更加和谐,而且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通过这些叠字的反复出现,读者可以感受到词中情感的层层叠加,如同波浪一般,时而澎湃,时而平静。

叠字的运用增加了词的节奏感。

在《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来强调词的节奏感。

通过反复出现的叠字,词中的节奏感更加明显,读者在朗诵或演唱这首词时,会感受到一种明快的节奏,使词更加动人。

这种节奏感的加强,使词更加富有感情,更易触动人心。

《李清照声声慢》叠字的妙处在于它增加了词的印象深刻度、节奏感、音韵感和表现力。

通过叠字的运用,李清照成功地表现了词中的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让李清照成为了不朽的文学巨匠。

第二篇示例: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的作品《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这首诗以其深情绵绵、婉转动人的描述了女子思念远方心上人的情感,展现出了她高超的诗歌表达技巧和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那一句“凭阑处,悄无人”了,这句诗通过巧妙的叠字手法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细腻,留下了无数人的追忆。

在这首《声声慢》中,李清照使用了大量的叠字手法,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悄无人”这一句。

将悄与无、人叠字在一起,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更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意蕴深厚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叠字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

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

《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小雅"车攻》)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

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

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

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

“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

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

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

自然妥贴,毫无矫饰雕琢之痕是这首诗的特点,顾氏之评,切中肯綮。

在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盛行之后,叠字运用就比较少了,这是因为近体诗在句数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遣词造句都讲求高度精炼,如果一味滥用叠字,势必造成诗意的繁复和音节上的板滞。

但在唐宋两代律诗里,成功地运用叠字的佳作还是不乏其例的。

如崔颢的《黄鹤楼》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是说登楼远眺时,汉阳的树木清晰在望,尽收眼底;“萋萋”是形容鹦鹉洲上芳草浓密茂盛,一片葱翠,由于运用了两组叠字使这联诗句形象鲜明,如在目前,意境更为高远。

假如去掉这两组叠字,诗句成为“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则兴味索然了。

唐代诗人李嘉祐有一联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李诗每句前加上一对叠字。

前人认为这是王维袭用或点化李诗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王维是盛唐人,李嘉祐是中唐人,前人怎能偷用后人的诗呢?其说甚是。

抛开谁袭用谁这个问题,仅就两联诗的本身进行对照比较而言,王诗多了两组叠字,却增色不少。

“漠漠”显示出江南水田的广漠开阔,一望无垠;“阴阴”形容夏木的浓荫幽暗,诗句的内涵更为广袤,比李诗更生动、更传神,显得绰约多姿,读来引人想象,饶有兴味。

谢榛评云:“加以四字,豪健自别”(《四溟诗话》);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彩数倍”(《石林诗话》)。

所谓“豪健自别”“精彩数倍”,都充分肯定了叠字的妙用,缘情体物,突出地渲染出自然景物的特征,因而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甫是善于用叠字写诗的艺术大师,他的七言律绝中妙用叠字的清词丽句很多,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之二)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之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七)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见萤火》)上述诗句中的叠字,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使诗句音节琅琅,形象栩栩欲活。

不仅七言,五言亦如此,对于老杜五言诗使用叠字之精妙,我们借引范晞文在《对床夜雨》中的一段论述: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

盖一联十字耳,苟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

老杜虽不以此见工,然亦每加之意焉。

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则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

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旋转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

至若“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地晴丝冉冉,江碧草纤纤”;“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律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

范氏所言之“双字”即本文所谈的叠字。

杜诗中叠字安排都是经过锤炼而成的,像用“急急”形容空中鸣雁,用“轻轻”形容盘旋飘飞的白鸥,用“荒荒”形容落日,用“泯泯”形容河水,都新奇别致,妥帖自然。

上述所引例证,无论叠字之在句首(如“湛湛长江去”),或在句中(如“檐影微微落”),或在句尾(如“地晴丝冉冉”),状物写景都精当熨贴,从中可见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种锤炼语言的苦心。

通篇每一句都见叠字的诗作被称为叠字体诗,如清代著名诗人万树的《上元灯月》二首,兹举其一:煌煌夜色华,攘攘众音哗。

皎皎金为月,层层雪作葩。

盈盈飞玉斝,璨璨喷银花。

赫赫平津第,潭潭博陆衙。

腾腾歌玉勒,扰扰走钿车。

艳艳悬灯市,熙熙贳酒家。

翩翩鞋踏绣,楚楚发垂纱。

隐隐藏红袖,婷婷隔绛纱。

悠悠唱罗嗊,细细拨琵琶。

袅袅箫初奏,逢逢鼓又挝。

行行游未遍,忽忽桂轮斜。

在词这种体裁中,叠字运用也不算少,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梦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但这些叠字的运用基本上还是承袭了诗的手法,并没有什么突破。

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最为赞赏的是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七对叠字,超然笔墨恒蹊之外,确实是大胆的创新。

这十四字内包容着千种愁情、万斛怨恨:“寻寻觅觅”,写出心中若有所失,惶惶寻索的茫茫思绪;“冷冷清清”,点染出孤独冷寂的凄苦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出内心深处悲苦凄惨难以名状的愁情,表达出她在南渡之后,国破夫亡,孤苦独处的心境,沉痛无比,十分感人。

后世诗歌评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张端义《贵耳集》)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词苑丛谈》)我们理解,所谓“无斧凿痕”是说它造语奇隽而自然稳妥;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喻其声调顿挫凄绝,用字奇横但不妨音律,故声情和谐。

总之《声声慢》的叠字已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后人是难以企及的。

清代女词人双卿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妙用叠字来倾吐内心的愁怨,亦为一首叠字名作:寸寸微云,丝丝残照。

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这首词宛转缠绵,情真意切。

叠字运用的好,应以“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语)为标准,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多用叠字以标新立异,却往往弄巧反成拙,加厉而变本矣。

像韩愈的《南山》连用十四句叠字,诗同堆砌,令人厌烦,不能卒读;李商隐《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治治黄”,雕琢太过,不足取法。

元朝乔吉写的散曲小令《天净沙》通篇用叠字组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奇则奇矣,但叠字用得过了头,一味追求奇险,效颦前贤,成为堆砌雕琢之作。

前人对此多有批评,陆以湉豪不含糊地指出:“不若李(指李清照[声声慢])之自然妥帖”(《冷斋杂识》);陈廷焯更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话虽刻薄,但讲的不无道理。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

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略举元人小令二三例于后.: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张养浩《普天乐·大明湖泛舟》)秋风飒飒撼梧桐,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

(刘廷信《水仙子·相思》)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锦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王实甫《十二月尧民歌·别情》)王实甫在对偶排比的句式中又安排了六对叠字,而且遥山与远水、杨柳与桃花、香风与暮雨相对,均以叠字收尾,更显得缠绵流转,音节和美,琅琅上口。

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

下面各举一例说明。

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崔莺莺唱词[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一连串双叠的叠字句,整齐复沓,流转如珠,如诉如泣,曲折地倾泄出莺莺难以与张生离别的复杂感情,缠绵悱恻,鸣咽凄楚,把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

元杂剧中《货郎担》第三折,用叠字描写凄风夜雨的自然景色:我则见黯黯惨惨天涯云布,万万点点潇湘夜雨;正值着窄窄狭狭沟沟堑堑路崎岖,黑黑黯黯彤云布,赤留赤律潇潇洒洒断断续续,出出律律忽忽鲁鲁阴云开处。

霍霍闪闪电光星注;正值着飕飕摔摔风,淋淋渌渌雨,高高下下凹凹答答一水模糊,朴朴簌簌湿湿渌渌疏林人物,却便似一幅惨惨昏昏潇湘水墨图。

上文曾说过,叠字句,特别是放连珠炮似的叠字句,因为相同的声音较多,运用失当,容易流于单调凝滞,甚至使读者感到厌烦。

《货郎担》这段曲词用的叠字很多,但效果很好,其原因在于:它使用的全是口语化的通俗词语,清新易懂;另外,作者把一个双叠词与两个双叠词交错运用,形成了音节上的急缓相间、繁促嘈杂,有力地渲染出云密天暗,雨暴风狂的天气形势,使读者如临其境、心弦紧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