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营养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干预与管理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干预与管理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干预与管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减少和骨骼结构稀疏为特征的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干预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钙的摄入钙是构建和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摄取足够的钙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到1300毫克。

饮食中丰富的钙来源包括奶制品、豆类、鱼类及其他富含钙的食物。

此外,可以通过补充钙片来增加钙的摄入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钙摄入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结石形成等,因此在摄取钙时应注意适量。

二、维生素D的摄入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钙,进而增强骨骼健康。

人体可以通过阳光照射皮肤来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也存在于一些食物中,如鱼、鱼肝油和蛋黄。

然而,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室内工作的人可能会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合成。

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适当的维生素D补充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然而,实际摄取量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三、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强度和骨骼稳定。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肌肉的丢失和骨骼的进一步衰退。

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每天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非常重要。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类、奶制品、豆类和坚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因此在摄取蛋白质时应注意适量。

四、饮食平衡和多样化除了上述关键营养素外,饮食的平衡和多样化也对骨质疏松症的管理至关重要。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素,使身体能够维持健康的骨骼。

饮食应包括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富含纤维的谷物、多种坚果和种子以及适量的脂肪。

骨质疏松的病因与药物治疗研究

骨质疏松的病因与药物治疗研究

骨质疏松的病因与药物治疗研究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导致骨强度减退,易引发骨折。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活方式和营养结构的改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讨论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以及目前药物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病因探讨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钙吸收能力下降,内源性性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导致骨质流失速度增快,促使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2. 遗传因素:一些家族中存在遗传性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突变导致整个家族成员易患此类疾病。

3. 激素水平异常:女性在更年期过后、男性中老年时期的雄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4. 营养不良:钙、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的缺乏将影响骨质的形成与代谢,增加患者发展为骨质疏松的风险。

5. 生活方式:过度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

二、药物治疗现状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其中,药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1. 口服药物:(1)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等,能有效减缓骨质流失速度,促使成骨作用和抑制破骨作用。

(2)雌激素类替代治疗:在更年期过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替代雌激素治疗可减缓骨质流失速度,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3)钙和维生素D类药物: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适用于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骨质流失较轻的患者。

2. 注射类药物:(1)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近年来,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这类药物通过促使成骨作用和抑制破骨作用,从而增加骨密度。

(2)针对肤色瘤相关蛋白5 (SOST) 的单克隆抗体:该药物通过拮抗SOST蛋白,增强Wn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成骨细胞功能。

三、新进展与前景展望1. 基因治疗:通过前沿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基因治疗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领域。

骨质疏松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分析

骨质疏松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分析

骨质疏松的病因及药物治疗进展【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受到全球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对该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药物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简述了骨质疏松的病因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病因药物治疗【bstract】Osteoporosis is a kind of systemic disease,characterized by bone mase reduction,bone micro-structure degradation,bone fragility increasing and prone to fracture.fracture.Its high incidence and great danger have caught the attention 0f the global medical profession.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epening study to the drugs,more drugs Were used to treat osteopOrosis,and obtained a certain effe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auses of osteoporosi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s to treat osteoporosis.【Key words】Osteoporosis;The causes of osteoporosis;drugs to treat osteoporosis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成因及膳食营养防治方法探讨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成因及膳食营养防治方法探讨

河南农业2016年第10期(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以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原发性骨质疏松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其形成原因除了遗传因素等不易改变因素外,与营养状况、生活方式及心理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大约从30岁开始,人的骨密度就在缓慢下降着,而早期的骨质疏松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这也是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重视的原因。

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尤其是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开始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50%,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不仅如此,骨质疏松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出现后背酸痛、驼背、身高降低和全身骨痛,这些也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

据相关部门统计,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元人民币。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形成原因仍不十分明了,但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内分泌、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一)内分泌因素激素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雌激素减少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形成的重要原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1/3~1/2是绝经后的女性,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水平严重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另外,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通过调节血钙水平对骨代谢具有一定的影响。

降钙素的分泌与性别、年龄相关,女性的储备量不如男性,绝经后女性的降钙素的储备量、反应值均低于正常健康人。

甲状旁腺激素则起到双向的作用,但甲状腺机能亢进时会加速骨丢失。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简称PO)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PO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PO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changes in lifestyle, primary osteoporosis (PO)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on a global scale. As a systemic skelet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destruction of bone tissue microstructure, and increased bone fragility, PO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ut may also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fractures, and even endanger life. Therefore, nutritional andexercise management for PO pati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营养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础,而运动则是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折的有效手段。

然而,关于PO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已经成为临床重点防治病之一,在西医、中医及其他方面均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治疗抑制剂刺激剂原发性骨质疏松(OP)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 以致骨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甚至骨折。

临床表现为骨密度(BMD)降低,骨皮质变薄, 髓腔增宽,骨小梁变少,易于折断。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三大类, 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没有明确的引起骨质疏松原因疾患,而发生的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 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主要是退行性骨质疏松,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两大类。

主要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

中国目前每14人中就有l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其中50一60岁发病率为21%,60一70岁发病率为58 % ,70 一80岁发病率几乎100% ,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更高[1]。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一大疾病。

1.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共分N、O两型。

N型亦称绝经后骨质疏松, O型亦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与内分泌紊乱、钙吸收不良和缺少活动锻炼有关,但不排除各型的不同病因。

早在1882年Pommer就对骨质疏松有所描述,但人们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雌激素与钙。

酗酒、嗜烟、过多的咖啡和咖啡因摄入也是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浅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浅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浅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大而使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

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命质量和寿命。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一种多发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胳疾病。

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现象也是日益增多,其中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椎体压缩性骨折迫使伤者必须较长时间的卧床制动,自主活动长期受限又增加了全身骨质疏松的程度,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大大影响了治疗的效果,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措施。

1.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中老年人要多食入一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物质的不足。

饮食治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

2.药物治疗: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体内代谢的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

如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及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

也可以应用一些调节骨代谢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等,来抑制骨钙丢失,促进骨形成。

3.激素治疗:严格地讲,激素治疗也属于药物治疗,但有其特殊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所用的激素不同于常用的固醇类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等)。

性激素可刺激骨骼形成,减少骨质分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对于女性绝经后产生的骨质疏松症,性激素的治疗尤为重要和有效。

4.体育治疗:体育治疗简称体疗,是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刺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症。

5.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将电、光、声等物理因素,通过现代化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及骨骼之上,促进骨骼的形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进展论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进展论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摘要】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保健费用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

目前看来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逆转已经疏松的骨质,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预防[1]症最基础、经济、有效的手段已经广泛地为国内外学者所倡导和使用。

本文就健康教育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1 健康教育干预对象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将老年女性与围绝经期的妇女作为重要研究及干预对象。

然而,一项对于中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认知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脊柱骨折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大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钙摄入少、活动次数少、吸烟、酗酒等高危行为;老年男性也会因为体内性激素的减少而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因此,中老年男性应该也是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干预对象之一。

熊恩富等[2]及青少年时期患髋关节疾病并造成髋功能障碍,由于患侧肢体运动负荷减少及应力负荷异常,导致患侧肢体肌肉萎缩、骨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

国外有学者也认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也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

通过以上调查结论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不能单一的确定为中老年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还应该包括青少年和中老年男性。

2 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涉及内分泌科、骨科、放射医学、妇科等专业。

除医院本身的骨质疏松症相关职能科室充分发挥其就诊及咨询的功能外,社区、居委会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医院是开展预防干预工作的最基层的卫生机构,社区医护人员也是最具体工作的执行者。

所以,在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面,社区起着关键的作用。

徐霞等[3]查,初步发现上海市骨质疏松认知度不高,关注度不足密切,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不够。

所以,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是开展社区居民防治骨质疏松症工作的主导力量。

那么,只有良好的社区护理,才可以有效地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随之带来的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营养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摘要】骨质疏松是一个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防治已成为众所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

原发性骨折疏松症分为绝经后和老年性两型,多种营养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营养相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应均衡饮食、合理运动,科学地选配食物,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适量,强调运动、营养、阳光三者并举的综合防治以及预防远比治疗重要,从而改善认知,促进健康。

【关键词】骨质疏松;营养相关因素分析;防治【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22-021 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降低和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如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库欣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药物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分为ⅰ型和ⅱ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本病病因尚不明了,但一般认为与遗传、体内激素水平、营养因素、运动以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因素有关。

其主要症状是骨痛,主要并发症是骨折。

2 营养相关因素营养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1 能量与蛋白质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形成落后,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会加快出现。

过高的蛋白质摄入在增加尿钙的同时降低了肠道钙的吸收,从而提高了机体对钙的需要。

蛋白质膳食摄入量宜适中,一般成年人每日摄入1g/kg蛋白质比较合适。

处于生理特殊时期如生长期、妊娠期、哺乳期则应酌量增加。

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合理搭配,其中优质蛋白质约占1/2~1/3。

常吃奶类、大豆等高蛋白食物,大豆中还含有异黄酮,有助于保持骨骼质量。

能量摄入应与本人年龄、性别、生理需求、生活劳动情况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既要防止能量长期入超,导致肥胖,又要避免盲目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2.2 矿物质2.2.1钙老年人骨折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其一生中的钙摄入状况有密切关系。

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矿物质丢失可能是长期钙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和排泄增多综合作用的结果。

调节体内钙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vd、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雌激素等。

雌激素分泌能力下降,以致肾脏保留钙以减少排出的能力降低,加上缺乏运动,可能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长期轻度低磷血症可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骨的吸收,并降低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的速度,骨矿化速度受限制而影响骨量。

所以,补钙要科学,正常成人参考摄入量为800mg/d,青春期及中老年人为1000mg/d,妇女孕中晚期和乳母为1200mg/d,钙磷比值应在1~1.5:1之间。

钙磷比值应在1~1.5:1之间。

食物补钙最安全也易接受,应以食补为基础。

首选食物为乳类及乳制品,其次可选择干酪、虾皮、芝麻酱、黑芝麻、海带、紫菜、黑木耳、大豆及其制品、绿叶菜、瓜子、核桃以及强化食品。

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选用钙剂要综合考虑安全性、不良反应、效价。

碱性食物使尿钙排出减少,应多食用。

高蛋白膳食、高钠膳食、酸性食物和服用氢氧化铝制剂均使尿钙排出量增多,应注意避免。

2.2.2磷日常膳食中缺磷比较少见,普遍存在的是高磷或低钙高磷问题。

高磷膳食可能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促进骨吸收,加速骨丢失,使骨量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因。

因此要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少喝含磷多的饮料,避免增加磷摄入影响钙、磷比例。

2.2.3镁镁的缺乏或过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钙平衡及骨代谢。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被认为与镁的缺乏有关。

正常成人镁的适宜摄入量为350mg/d,孕妇乳母为400mg/d。

绿叶菜、糙粮、坚果含镁量丰富,肉类、奶类、淀粉含量中等,精制食品含量一般很低。

2.2.4钠嗜咸食、口味偏重、摄取盐过量可引起尿钙排出增多,如不相应提高钙的供给量,摄入充裕钙质,则不能满足增加骨量的需要。

建议成人每日5-6克食盐摄入,儿童从小饮食培养较清淡的口味。

2.3微量元素2.3.1锌缺锌时,直接影响软骨生长。

表现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骼发育受抑制,影响骨细胞的生长,成熟与骨的钙化,在成骨细胞居多的部位表现最为明显,x线检查显示骨龄推迟。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蛤蚌、海蜇、海米、动物肝脏、鲫鱼、对虾、牛肉、螃蟹、鹌鹑蛋、牛奶、黑米、黑芝麻、芝麻酱、瓜子、松仁等。

2.3.2铜补钙同时,补微量元素锌和铜比单纯补钙效果要好。

含铜丰富食物有虾、蟹、贝类、肝脏、脑、蘑菇、硬果、干黄豆、巧克力和可可粉等。

2.3.3氟如果体内含氟过少,就会出现骨骼变脆、变软,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

过多的氟进入人体中使骨氟、钙、磷比例失调,干扰钙磷代谢,甲状旁腺代偿性亢进,动员骨钙释放,使骨矿物质不断流失,骨骼脱钙。

磷酸盐、草酸盐可促进氟的吸收。

茶叶含氟最多,适量饮淡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不过摄入量需严格掌握,过多或不足都有害健康。

2.3.4锰锰缺乏时,骨细胞分化及其重要结构成分的合成受到抑制,组织结构发生缺陷,骨骼呈现异常,有人认为缺锰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致病因素。

偏食精白米面和荤腥者,锰的摄入量低。

茶叶、咖啡、坚果、粗粮、干豆类含锰最多,蔬菜水果含量略高于肉类、乳类和水产品。

2.3.5硅缺硅动物的骨骼发育不正常,氨基多糖和胶原含量减少,骨皮质薄,弹性差,钙化不足。

植物性食物含硅量高于动物性食物,且因植物品种、生长土壤以及加工条件而异。

燕麦和红糖的含硅量较为丰富。

2.3.6硼有人认为vd在其羟化过程中也需要硼。

植物性食物尤其是非柑橘类水果如苹果、雪梨、葡萄、桃子,叶菜,坚果如核桃、花生及豆类均富含硼。

一些研究发现,摄入硼0.25-3.25μg/d,可使尿中钙、磷、镁的排出减少,显示硼有助于维持钙平衡,但机制不明。

至于硼的摄入量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2.3.7锶锶缺乏时,骨的生长受到抑制,骨钙化不良。

锶过量时明显影响钙磷代谢,使1,25(oh)2d3的合成减少,影响钙的吸收,而发生类似vd缺乏的锶佝偻病。

谷类的麸皮、根茎类的外皮、核桃、奶和奶制品都含锶。

大多数地区饮水中含锶量为1mg/l。

2.3.8铝铝摄入过多,影响磷的吸收,干扰骨代谢。

铝摄入后沉积于骨并与柠檬酸形成复合物,妨碍新的骨盐结晶形成及在骨中沉积。

铝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抑制其活性,并影响某些酶对甲状旁腺的反应,抑制pth释放,导致骨代谢异常。

2.3.9其他硒与钙、磷一起加速骨的矿化过程。

钼过多可影响钙、磷代谢,促进铜的排出,加重氟中毒症状,不利于骨骼健康。

2.4维生素2.4.1维生素d vd缺乏,势必影响肠道钙、磷吸收、转运和骨盐的动员,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生成不成熟的骨胶原,不利于骨的矿化和转化,类骨质增加,骨矿化停滞,成骨障碍而引发骨骼病变。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中,1,25(oh)2d3水平较低,肠钙吸收有所减少。

vd 天然来源为动物肝脏、鱼子、蛋黄、鱼油以及鱼肝油。

多晒太阳为身体合成vd的主要途径,可获得免费的vd。

尤其是老年人,在补钙同时要多晒太阳和补充足够的vd,以利于钙的吸收。

2.4.2 维生素k 各种vk的异常可伴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病人血vk水平下降,特别是髋部骨折者,表明vk与骨健康有关,但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成年人vk推荐摄入量为120μg/d,食物中绿叶菜如苜蓿、菠菜含量最高,其次为乳类和蛋类。

2.4.3维生素a 缺乏va的动物,骨的生成、吸收、与重建功能失调,骨骼生长畸形。

va缺乏时可影响钙的重吸收,可引起甲状旁腺亢进,抑制成骨细胞活动,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减慢骨骼生长,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雌激素不足时,破骨细胞过于活跃,成为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致病因素之一。

成年人va推荐摄入量为男 800μgre/d,女700μgre/d。

动物肝脏、牛奶、奶油、黄油、蛋黄、田螺、牡蛎都含有丰富的va,黄红色水果、绿色蔬菜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可转化为va。

2.4.4维生素c 骨胶原是骨骼中的基本成分,vc对胶原蛋白的生成有重要作用。

vc缺乏时,胶原合成和分泌速度大为减慢,影响到骨基质的质与量,所形成骨质脆弱易折。

成年人vc推荐摄入量为100mg/d,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合理加工,可以防治维生素c缺乏。

2.4.5维生素b6 vb6对于胶原的形成与成熟也是重要辅助因子。

单纯vb6缺乏极少见,但临界轻度缺乏者较多见,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存在。

vb6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肉类、动物肝脏、豆类、鱼类、葵花子及核桃均含量丰富,乳类、油脂含量较低。

2.4.6维生素e 适量摄入ve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植物油和杏仁、花生、麦胚等含有较多维生素e。

2.5 其它大量膳食纤维可影响钙的吸收,增加粪钙排出。

草酸和植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盐类,使这些钙不能够被吸收,从而对骨量产生影响。

3 防治3.1 综合运动、营养、阳光三者并举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

从童年期开始重视营养、防偏求全,平衡适量,钙质进量充足,膳食成分增减适度,尽量避免和矫正诱发本病的不利因素,可以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延缓并降低骨量的丢失率。

儿童期足量钙摄入,生长期尤其青春前期锻炼,最好是负重锻炼,均可使骨峰值增加。

消除危险因素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如戒烟、避免酗酒,防止过多咖啡因、低体重、制动和过度运动。

摔跤跌倒、过久应用类固醇激素、抗癫药、甲状腺素和肝素均是危险因素,要加以重视。

青春发育延迟、过早绝经都应抓紧治疗。

3.2饮食应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科学地选配相应对于骨质疏松防治有益食物,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供给适量,膳食调配和烹制时注意尽量消除和避免干扰钙质吸收的膳食因素。

食物应新鲜、清淡、少油腻、避免太咸太甜或太多膳食纤维;适当吃些粗粮,但需加工细致或减少一些粗纤维;少吃或限量食用含钠高的食物如酱油、食盐及腌制食物。

含草酸多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草酸,再炒或拌食;去油骨头汤加醋,有利于钙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和被吸收;炸酥小鱼、盐是、蟹或连骨带壳吃,增加钙摄入量。

多摄入植物化学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植物化学素包括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类蔬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水果中的酚类、类黄酮类、茶中的单宁等,对人体有特殊的营养保健作用。

少用或忌用含粗纤维过多的粗粮、黄油、奶油、肥肉、肥鹅、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应先焯过)、猪油、牛脂、羊油、酒、咖啡、含咖啡因和含磷高的饮料。

3.3在医师指导下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参考文献:[1]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553-565.[2] 焦广宇等主编.临床营养学[m]. 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isbn 978-7-117-12788-2[3] 薛延主编.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i s b n978-7-117-10342-8[4] 肖建德,阎德文主编.实用骨质疏松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i s b n978-7-030-33218-9作者简介:韩文仙,女,1980年10月出生,营养专业,本科,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