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一)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一)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一)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一)

(The essence of 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As the dominant discourse would have it, the economic world is a pure and perfect order, implacably unrolling the logic of its 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and prompt to repress all violations by the sanctions that it inflicts, either automatically or - more unusually -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its armed extension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and the policies they impose: reducing labour costs, reducing public expenditures and making work more flexible. Is the dominant discourse right? What if, in reality, this economic order were no more th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utopia - the utopia of neoliberalism - thus converted into a political problem? One that, with the aid of the economic theory that it proclaims, succeeds in conceiving of itself as the scientific description of reality? 主流的言论认为,经济领域秩序纯洁,完美,不可改变的展

开了其可预见后果的逻辑,并迅速镇压了因它制裁而引起的一切侵犯,无论是不是自动的- 更不寻常的是- 通过其武装扩展的中介,国际货币基金(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组织)和他们所能利用的政策: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公共开支,使工作更加灵活。是主导的话语权吗?在现实中,如果这种经济秩序并不比一个乌托邦的实现更加–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容易转化为一个政治问题,那将会怎么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它所宣布的经济理论的援助下,现实的科学描述设想取得了成功? 2)This tutelary theory is a pure mathematical fiction. From the start it has been founded on a formidable abstraction. For, in the name of a narrow and strict conception of rationality as individual rationality, it bracke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of rational orientations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s that are the condition of their application. 这种保护理论是纯粹的数学虚构,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上。因为,以一条狭窄的合理性和严格的概念名义,包括合理取向及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其申请条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3)To give the measure of this omission, it is enough to think jus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 is never taken account of as such at a time when it plays a determining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a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producers themselves. From this sort of original sin, inscribed in the Walrasian myth (1) of "pure theory", flow all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faults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and the fatal obstinacy with which it attaches itself to the arbitrary opposition which it induces, through its mere existence, between a properly economic logic, based on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and social logic, which is subject to the rule of fairness. 对遗漏进行衡量,单单考虑教育制度就足够了。当它在生产者的产品中的

生产商品和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时,教育从来都没被考虑在内。从这个原罪中,写在瓦尔拉斯神话上的“纯理论”,流躺着经济纪律的缺点、和由它自身附加的任意反对而引发的

致命的不足,通过它的存在,正确的经济逻辑之间,以竞争和效率,还有社会逻辑为基础,这是符合公平原则的。 4)That said, this "theory" that is desocialised and dehistoricised at its roots has, today more than ever, the means of making itself true and empirically

verifiable. In effect, neoliberal discourse is not just one discourse among many. Rather, it is

a "strong discourse" - the way psychiatric discourse is in an asylum, in Erving Goffman's analysis (2). It is so strong and so hard to combat only because it has on its side all of the forces of a world of relations of forces, a world that it contributes to making what it is. It does this most notably by orienting the economic choices of those who dominat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It thus adds its own symbolic force to these relations of forces. In the name of this scientific programme, converted into a plan of political action, an immense political project is underway, although its status as such is denied because it appears to be purely negative. This project aim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theory" can be realised and can function: a programme of the methodical destruction of collectives. 这表示,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种“理论”从根本上脱离了社会情况和历史情况,使自己成为

真正的以经验为依据的可证实的手段。实际上,新自由主义的话语不仅仅是很多话语中的一种。相反,在欧文戈夫曼的分析中,它是一个“强有力的话语” –是精神话语方式的一个

庇护.它是如此强烈,所以很难对付,只是因为关系着世界力量的力量站在它那边,它有

助于使这个世界成为什么样子。它做着最显着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的经济选择。因此,它增加了自己的力量,而力量象征这些关系。在这一科学计划的名称为一个政治行动,一个巨大的政治转化项目计划,正在进行,尽管其地位,这就是被拒绝,因为它似乎是纯粹消极的。该项目旨在建立所依据,“理论”的实现和形成作用:一个集团有条不紊的销毁

方案。 5)The movement toward the neoliberal utopia of a pure and perfect market is made possible by the politics of financial deregulation. And it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ve and, it must be said, destructive action of all of the political measures (of which the most recent is the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MAI), designed to protect foreign corporations and their investments from national states) that aim to call

into question any and all collective structures that could serve as an obstacle to the logic of the pure market: the nation, whose space to manoeuvre continually decreases; work groups,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individualisation of salaries and of careers as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 competences, with the consequent atomisation of workers; collectives for the defence of the rights of workers, unions, associations, cooperatives; even the family, which loses part of its control over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of markets by age groups. 这使一个纯粹的,完善的市场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运动,通过经济反常的政策下,成为可能。它是通过变革,并必须指出,有关的政治措施(其中最近的是关于多边投资协定(MAI)的,目的是保护外国公司和他们的投资从民族国家的所有破坏性行动)旨在质

疑任何及所有集体结构,可以作为纯粹的市场逻辑障碍:在国家他的活动空间不断减少工作组,例如,通过个性化的工资,作为一个职业生涯功能的个人能力,与随之而来的工人雾化;为工人,工会,协会的维权集体,合作社,甚至家庭,通过各年龄层组成的市场,

部分失去了对消费的控制。 6)The neoliberal programme draws its social power from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of those whose interests it expresses: stockholders, financial operators, industrialists, conservative or social-democratic politicians who have been

converted to the reassuring layoffs of laisser-faire, high-level financial officials eager to impose policies advocating their own extinction because, unlike the managers of firms, they run no risk of having eventually to pay the consequences. Neoliberalism tends on the whole to favour severing the economy from social realities and thereby constructing, in reality, an economic system conforming to its description in pure theory, that is a sort of logical machine that presents itself as a chain of constraints regulating economic agents.

该新自由主义计划吸引了来自的政治和经济的那些表示它利益的权力的社会权力:股东,金融机构,工业,保守的或社会民主的,已被转换为自由放任,高层次的金融政治家安心裁员,官员热衷于鼓吹自己的政策加以了他们的灭绝,因为不同的公司的经理,他们不曾冒着最后支付后果的危险。新自由主义倾向总体上有利于切断来自社会现实描述,从而构建现实,经济,经济制度符合其在纯理论的描述,这是一个逻辑机器,表现为经济行为主体的规范约束链本身进行排序。 7)The globalis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when joined with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sures an unprecedented mobility of capital. It gives investors concerned with the short-term profitability of their investments the possibility of permanently compar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largest corporations and, in consequence, penalising these firms' relative setbacks. Subjected to this permanent threat, the corporations themselves have to adjust more and more rapidly to the exigencies of the markets, under penalty of "losing the market's confidence", as they say, as well as the support of their stockholders. The latter, anxious to obtain short-term profits, are more and more able to impose their will on managers, using financial directorates to establish the rules under which managers operate and to shape their policies regarding hiring, employment, and wages.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确保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流动性。它给在其投资的短期盈利的永久比较,最大的公司盈利和后果的可能性,有关投资者,相对于这些公司所受到的挫折的惩罚。正如他们所说的,受到这种永久的威胁,根据“失去了市场的信心”,以及其股东的支持,企业必须更多地调整自己,更快地适应对市场的迫切需要。后者急于获得短期利润,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能够对自己的意志,利用金融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则下运作,形成管理人员的雇佣方面的政策,就业和工资。

8)Thus the absolute reign of flexibility is established, with employees being hiring on fixed-term contracts or on a temporary basis and repeate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s and, within the firm itself, competition among autonomous divisions as well as among teams forced to perform multiple functions. Finally, this competition is extended to individuals themselves, through the individualisation of the wage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ndivid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permanent evaluation, individual salary increases or granting of bonuses as a function of competence and of individual merit; individualised career paths; strategies of "delegating responsibility" tending to ensure the self-exploitation of staff who, simple wage labourers in relations of strong hierarchical dependence, are at the same tim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ir sales, their products, their branch, their store, etc. as though they were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This

pressure toward "self-control" extends workers' "involvement"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s of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considerably beyond management level. All of these are techniques of rational domination that impose over-involvement in work (and not only among management) and work under emergency or high-stress conditions. And they converge to weaken or abolish collective standards or solidarities (3). 因此,绝对统治的灵活性是建立在被雇用,员工处合同或临时和重复公司重组,并在该公司本身之间的竞争中自主分部以及被迫进行多重功能的团队。最后,这种竞争延伸到个人本身,通过个性化的工资关系:建立个人业绩目标,个人业绩评估,永久评估,个人加薪或发放奖金作为主管职能和个人的优点,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路径;战略“下放责任”倾向,以确保自身的工作人员谁,在强烈的依赖关系的简单层次工资的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开发对自己负责销售,其产品的,其分支机构,其商店等。仿佛他们是独立的承包商。这种对“自我控制压力”延伸管理水平大大超过工人的“按照”参与管理“的技术参与”。所有这些都是合理的统治强加过分参与工作(不仅在管理)和紧急情况下工作或高应力条件下的技术。他们联合起来以便削弱或取消集体规格或团结。 9)In this way, a Darwinian world emerges - it is the struggle of all against all at all levels of the hierarchy, which finds support through everyone clinging to their job and organis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insecurity, suffering, and stress. Without a doubt, the practical establishment of this world of struggle would not succeed so completely without the complicity of all of the precarious arrangements that produce insecurity and of the existence of a reserve army of employees rendered docile by these social processes that make their situations precarious, as well as by the permanent threat of unemployment. This reserve army exists at all levels of the hierarchy, even at the higher levels, especially among managers. 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this entire economic order placed under the sign of freedom is in effect the structural violence of unemployment, of the insecurity of job tenure and the menace of layoff that it implies. The condition of the "harmonious" functioning of the individualist micro-economic model is a mass phenomenon, the existence of a reserve army of the unemployed. 这样,世界上出现一个达尔文 - 它反对在层次结构的所有一切斗争,其中每个人都坚持认为,通过对他们的工作和组织条件下的不安全,痛苦和压力支持所有级别。毫无疑问,这个世界的斗争实践的建立将不会成功,所以完全没有对产生的不安全和一个雇员的后备军的存在使得这些不稳定的情况,使他们的社会进程驯服岌岌可危安排所有的同谋,以及失业的长期威胁。这后备军的存在有层次结构的所有层次,甚至在更高的水平,尤其是管理人员。这个整个经济下的自由以便最终签署置于有效的基础是结构性失业暴力,对工作任期不安全和裁员,这意味着威胁。而“和谐”的个人主义的微观经济模式运作的条件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失业后备军的存在。 10)This structural violence also weighs on what is called the labour contract (wisely rationalised and rendered unreal by the "theory of contracts"). Organisational discourse has never talked as much of trust, co-operation, loyalty, and organisational culture as in an era when adherence to the organisation is obtained at each moment by eliminating all temporal guarantees of employment (three-quarters of hires are for fixed

duration, the proportion of temporary employees keeps rising, employment "at will" and the right to fire an individual tend to be freed from any restriction). 这种结构性暴力与什么是所谓的劳动合同(明智的合理化,致使合同的“理论不真实”)同样重要。组织架构话语从来没有说过一样的信任,合作,忠诚,组织文化,在这个时代,加入该组织是在每个时刻通过消灭所有就业(3季度的雇用时间保证有固定期限,临时雇员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就业“随意”的权利和消防个人,往往是摆脱任何限制)。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012-4-27 17:31:20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总第359期)作者:景思江【摘要】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全盘否定,以及强调弱化国家职能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借鉴和吸收新自由主义的合理主张,理性看待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中国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思潮,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新形势下的回归,它秉承自由主义原则,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和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从早期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边缘性思潮,开始占据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后来,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作为被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开始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实践,成为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理论来源各有不同。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以及强调弱化国家的职能是其基本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评析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新自由主义的借鉴与中国经济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思路设计受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影响。诚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新自由主义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自由主义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前提的,但撇开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前提的强调,新自由主义对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正是市场经济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激发了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已经明晰,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体制抱有幻想。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国家干预力度,以应对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再次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出现了关于“国进民退”和“再国有化”的争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反危机的特殊性,来否定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改变市场化改革方向。尽管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 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 第一节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 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也称行政绩效考核) 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 1、系统性 2、层次性 3、注重定量性 4、多角度性 5、公正性 6、复杂性 (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 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 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 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 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 3综合比较)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 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 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

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 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 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第二节 (一)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重点) 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行政绩效指标的分类: 一、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 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3)社会就业率 4)进出口总额 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 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 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新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什么是政治思潮 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思考题] 第一章自由主义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概况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当代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评价 一、自由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主义的概况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保守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保守主义的评价 一、保守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保守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 第一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况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 一、社会民主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民主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民族主义 第一节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民族主义的概况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评价 一、民族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民族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第五章法西斯主义 第六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生态主义 第八章女权主久 第九章后现代主义 参考书目 主要学术词汇、代表人物中英文对照 谈当代思潮之二: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负担已经过重,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他们对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十分崇拜,把它完美化了、神秘化了,认为人们只要服从、顺从这种非人力的市场经济力量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为主的一系列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在新保守主义看来,新自由主义注重了公平,但失去了自由和效率。它奉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但反过来必然会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竟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 1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危害与替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及其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兴起的原因,它造成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以及它的可行性替代方案等,是近十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争相探讨的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尽管有的印着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痕迹,有的在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无疑丰富了世界人民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对我们科学认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质及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美国人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作了这样的概括:“‘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用诺姆·乔姆斯基的话说,“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脆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约翰·威廉姆逊还认为,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在中国 引言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参与政治。【1】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与平等之上的世界观。前者是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而后者更为明显的是在强调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广泛支持的观点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场、民权、民主社会、世俗政府、国际合作等等,通常取决于他们对于自由主义原则的认识。 19世纪自由主义政府成立于欧洲国家,以及南美和北美。在这一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对手是保守主义,但随后自由主义又面临着在意识形态方面新的对手的挑战,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后,在欧洲和北美,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自由主义扩张的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后,也不得不面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自由理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

由主义的状况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以保守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在主要的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令人们失望,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主张也丧失了信心,而且代之而起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未能尽如人意,保守主义的主张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2】 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面对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缩减政府编制,对原有的税制进行改革,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福利开支和增加工人工资等措施。这一些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保证了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失业率也不断的增长,而且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相对的扩大了,对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也只能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增加货币供应,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以这样的方法来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美国政府在1982年之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一直执行着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保守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不断浮现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的质疑着美国政府所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正确性。终于美国政府在1982年“中期选举”之后不得不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其具体措施跟英国几乎如出一辙,而且与英国相比较来说,美国的国会在政府开展干预行动的同时也是不断的通过相关的法案,以此来支持美国政府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干预行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4】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凯恩斯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产生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率增高面临严重失业危机的原因。由于对于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分析比较准确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了比较主流的指导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中要在自由放任的政府和过度干预的政府之间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的主旨,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不谋而合。 综上,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的振兴是经过一系列西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选择与沉淀的结果,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自身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随着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重新焕发生机,自由主义自身也变得更加充满了活力。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被引入了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深陷战争的泥潭,对于自由主义的讨论就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大的现实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一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勒 <1>人物简介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从工人做起,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地在工厂进行实地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将这些试验逐步改进发展,成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即“泰勒制”。他一生活的专利100多种,1902年获“埃利奥特.克雷森奖章”。1906年,他曾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霍巴特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2>主要贡献 A科学管理原则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B 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不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泰勒所

倡导的精神革命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这种合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将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能多分一点”。 科学管理是一场重要的精神革命,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对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 <3>局限性 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就忽略了人的动机的多面性。他一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他们把员工看成进行一定生产作业生产工具——活的机器。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 二组织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 (一)亨利.法约尔 <1>人物简介 法约尔是欧洲一位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需要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体现着这个国家特定的价值观念。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袭古希腊以来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把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改造成新自由主义并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进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推行全球私有化与自由化的重要支撑,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由他们控制的全球体系,值得我们警惕。 一、新自由主义体现着资本主义文化精神 古希腊以来的个体自由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基因,他们从个体自由出发推演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约的纯粹市场化,试图打破一切所谓束缚自由的行为,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的这些秉性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一拍即合,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坚守这些秉性的自由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主导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其实,要想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就必须寻求与这种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个性自由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复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为己任,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敌视大政府,主张“政府失灵论”,反对国家干预,大肆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必然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实践。 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契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特性。比如,中国人也讲自由,强调“从心所欲”,但它不是欧洲人的那种外显的、个体自由,而是一种内省的、隐含着在对规矩认同的自由,中国人的“从心所欲”必须建立在“不逾矩”基础上,中国人的自由是通过“学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若干阶段后才逐步实现的,这些阶段蕴含着对集体规则的确立与认同,因而这样的自由不是一种任意的绝对自由。所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并没有西方社会那种纯粹而抽象的个体自由观念。 二、新自由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初在反对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理论。尽管依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仍然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由于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因而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动准则,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新自由主义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作为理论前提,错误地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预经济不仅有悖于资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潜移默化、史无前例的变革,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变革与以往都是极大不同的。今天的世界各样的文明同时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变革几乎对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和环境都产生了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复兴,作为广泛的现代历史进程现象,与新一轮资本全球化交织在一起。这些现象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的生存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规则。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推销”他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政治制度,宣传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助于自身特殊利益扩展的价值观念。作为拥有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认清自身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积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显得重要。 一、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稳定性、历史性和渗透变化性等特点。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在政权合法性、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共识,并渗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具有维护本国国体、政体的合法性,整合、动员、规范社会力量的巨大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在国家各项生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个人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个人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它把个人自由、价值和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确立个人本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需求、自我控制以至于达到自认为的不受外界约束的拥有自我“完全支配权”的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比是否尊重个人自主这个标准更能判定自由主义的内核了。新自由主义高举的个人主义旗帜与其进一步倡导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紧密相关。尊重个人“自主权”、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过分调节,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主张和实践层面中的现实要求。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先行军”,没有个人“自主权”就没有自由主义,更没有自由主义的衍生。 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浪潮和地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复

十一个管理方案计划学派概述

一、经验学派。 1.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斯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2.主要观点 该流派的成员通常借助案例来分析经验,以此来研究管理。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学生和实践者通过研究那些在不同案例中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会理解管理领域,甚至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 1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基础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商企业是首先出现的现代机构,它是本世纪成功的史实,而工商企业中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带着普遍牲和连续性。 2.管理是一门科学,或至少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累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的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专门技巧和特别关心的领域。同时,德鲁克还强调,管理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纯理论的学科,它同医学、法律学、工程学相比,更侧重于应用。 3.一个机构是为了某种特殊目的和使命,为了某种特殊的社会职能而存在的。在工商企业中,这就意味着经济上的成就,它是工商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的经理人员在他们的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必须始终把经济上的成就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就,就不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而如果不能提高或至少维持社会支持给它的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这个企业就失败了。这意味着,不论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怎样,作为经济机构的企业,都有提供利润的责任。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2009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9第21卷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 ol.21 No.2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 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3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268(2009)022******* 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所预期的那样,国民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在30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刚刚结束的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最近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七”飞船,更显示了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3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几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上来总结这些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即这种发展已 ? 1 ? 3收稿日期:2008212216 作者简介:靳辉明(19342),男,山西侯马市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副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张朋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处于转型变革之中,采取何种思想进行改革成为争论的焦点。国内不少学者、专家甚至当权者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推崇者。鉴于此,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剖析其本质,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想法和建议,以期为科学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当代中国;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本质 要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就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概念范畴及本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这个词是由奥伊根领导的弗莱堡大学学派创造出来的。人们一般把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宪章。从广义上说,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学派林立、思想理论庞杂的体系,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新自由主义定义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① 何秉孟等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①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

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① 顾钰民、伍山林和李其庆认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主要包括伦敦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②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全球扩张的思想工具,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它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政治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张多元化;在思想文化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自由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虽然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述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其共有的主要观点有: (1)崇尚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在新自由主义者眼里,私有制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制度。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瑟斯指出,“一个社会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离不财产的私有制。由于人们离不开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坚持私有制,以使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以说,只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才能继续存在。”③同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在私有制制度下,人们是自由的,产权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新自由主义研究[J], 经济学家,2004(2):23-25. ②顾钰民、伍山林.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26. ③(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沖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61.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浅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 主义。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 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 济自由主义。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 处于非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 位上升至主流地位。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 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 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 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 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 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 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 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他认为,“在20 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 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 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 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经济全球化: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 反映)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内因,那么经济全球化则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外因。两次能源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而要克服这种脆弱性就必须进行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思想,而这三十年来,从最初的繁荣、盛行,经历了中期的备受质疑,和现今的摇摇欲坠、走向衰亡,一直伴随它的是批判和被批判的声音,这也似乎是每种经济理论发展的共性:伴随着一场经济危机诞生,扮演了救世主的形象,得到如潮的拥护;然后经历风风雨雨走向另一场经济危机,在一片批判声中销声匿迹。新自由主义的兴衰究竟是怎样的,它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 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背景 1.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和理论缺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即高通胀和经济增长停滞并存,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一直站在凯恩斯主义对立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同时,提出解决经济“滞胀”的对策,影响不断扩大。 2.全球化的机遇 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大公司和大银行所而对的竞争压力,因为竞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关系。它们所而临的竞争压力使它们急功近利,这促使它们支持任何减轻税负、放松管制、使其能够自由地与全球对手进行有效竞争的措施。虽然管制主义国家看起来符合大企业的利益,即它从长远来看更能有效地促进资本积累,但高度竞争的环境使大企业不能支持管制主义国家。1所以,全球化进程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的扩张拓展到了全球范围,资本不断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能使它迫切需要突破国内市场的狭隘界限,消除全球扩张中的国家主权、国家体制、民族等的障碍。新自由主义在国际问题上主张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特别在1990 年“华盛顿共识”出笼后,新自由主义更加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进行扩张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所以,新自由主义的勃兴正是因为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 二、新自由主义的特征 1.国内外市场上对商业和金融解除管制,资本自由流动; 2.以前由政府机构从事的服务业开始私有化; 3.政府不再积极管制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低通胀而非低失业率; 4.社会性支付锐减; 5.下调商业税、削减富人税; 6.工商业和政府攻击工会,结果是资本完全统治劳动; 7.劳动市场上,短期契约和兼职工作合同逐渐取代长期契约; 8.公司内部引入市场化原则,以前从老员工内部选择CEO现在从外部CEO市场选择2 三、前期的辉煌 1大卫·科茨.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3,(9):9 2徐鹏庆.从本次金融危机看新自由资本主义危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49-50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福利思想试题试卷真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里士多德阐述其“人类为了共同利益而组成社会”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利末记》 D.《社会通论》 2.文艺复兴运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是() A.人文主义 B.神圣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3.在宗教改革中提出“预定论”观点的是() 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4.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观念的基本特点是() A.自助观念 B.共同责任观念 C.国家福利观念 D.团体观念 5.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6.圣西门将其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称为() A.“新村” B.“实业体系” C.“弗兰克” D.“乌托邦” 7.温斯坦莱集中论述其“共和管理制度”的著作是() A.《日内瓦城》 B.《太阳城》 C.《我们》 D.《自由法》 8.提出建立共享共有、和谐自由的“大家庭联盟”的思想家是() A.奥斯特罗姆 B.斯图亚特 C.卡尔维斯基 D.魏特林

9.被称为“功利主义学说奠基人”的是()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边沁 D.德拉莫里 10.根据穆勒的观点,下列领域中需要政府干预的是() A.商业交易 B.意识形态 C.婚姻与家庭 D.永久性契约 11.斯宾塞认为,幸福的第一要素是() A.行动自由 B.心灵解放 C.物质利益 D.精神生活 12.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制度的奠基者是() A.德雷克斯勒 B.西斯蒙第 C.费尔巴哈 D.洪堡 13.西斯蒙第认为,创造财富的源泉是() A.劳动 B.地租 C.剩余价值 D.工资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 A.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主权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15.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1875年发表的()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共产主义原理》 D.《哥达纲领批判》 16.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能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 B.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C.以服务于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 D.强烈支持工人阶级提出的社会福利要求和主张 17.将“机会平等”视为自由的最主要内容的经济学家是() A.李斯特 B.霍布豪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