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塑料凹版印刷的生产工艺流程

塑料凹版印刷的生产工艺流程
1.色彩设计: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设计师的创意,进行色彩设计,确
定印刷品的图案、色彩和排版等要素。
2.预处理:对印刷品的基材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灰尘、油污等杂质,为后续步骤做好准备。
3.制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数码录入的方式,将设计好
的图案转化为凹版制版文件。
然后,使用光敏树脂或直接雕刻等方法,将
设计好的图案转移到凹版上。
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凹点深度和
凹点间距,以实现预期的图案效果。
4.印刷准备: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印刷机型,并安装好相
应的凹版和印刷辊。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印刷机的印刷速度、温度、压力等参数。
5.墨池系统:在印刷机上设置墨池系统,用于控制墨水的供应和回收。
墨池中的墨水经过滚筒或刮刀,与凹版表面的图案接触,将墨水传输至凹
版的凹点中。
6.印刷过程:将印刷品的基材送入印刷机,通过压力辊和印刷辊的运动,使凹版的油墨转移到基材表面上。
印刷辊负责传递墨水并施加压力,
基材通过压力辊和印刷辊的夹持固定。
墨水的传递速度由凹点的深浅决定,深的凹点含墨量多,色彩浓度高。
7.干燥处理:印刷完成后,通过自然风干或加热风干的方式,使印刷
品的墨水迅速干燥。
干燥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印刷品和墨水类型进
行合理调整。
8.后处理:完成干燥后,对印刷品进行裁切、折叠、复合等后处理工序,以获得最终的成品。
9.质检和包装:对印刷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检查图案的完整性、色彩的饱和度和浓度等。
合格的印刷品将被包装起来,待发货或存储。
塑料凹版印刷各工序操作规程

塑料凹版印刷各工序操作规程在软包装工厂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并不少见。
塑料凹版印刷机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有哪些?一、塑料凹版印刷机工艺流程放膜→张力控制→印第一色→烘干→套印二色→烘干→套印三色→烘干→套印四色→烘干→牵引→复卷二、塑料凹版印刷机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①检查印刷设备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等与印刷无关的杂物,通风排风设备是否完好。
②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充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被印刷的材料薄膜满足以下标准:表层光滑平整,无明显硬块、黄黑点、孔洞、过度皱折;待印刷材料膜的平均叶片厚度偏差应在10%以内(印刷宽度为1m 时),平均叶片厚度偏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考干式复合膜的要求;在印刷压力下,被印刷料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待印刷材料薄膜表面张力≥40dyn/cm;事先掌握好料膜与油墨的亲和性。
对于易被油墨中的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效率和油墨浓度可以更大。
印刷涂料膜的涂层时,应把握涂料树脂与印刷油墨的附着力。
③检查印版辊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后一组颜色的印版辊应比前一组颜色稍大。
例如,第二个色版辊的周长应比第一个色版辊的周长多1%,至少要稍大或稍等,不得小于第一个色版。
否则,无法准确套印。
检查卷筒的图案和颜色代码。
④检查印刷机各部分是否有卡纸问题,包括转印、送纸、送纸、干燥、着墨、牵引和收卷,润滑部分是否注满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
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果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应将油墨粘度调整到预设值14~18s,并倒入混合溶剂。
⑤准备油墨,选择与打样颜色代码相同的原色油墨。
2、装版凹印制版_凹印刮刀_凹印接线技术最早是由凹版印刷机_凹印刮刀_油墨刮刀装盘时,注意盘的左右两侧。
夹紧锥体时凹印刮刀,不能太紧,以免印刷时铜版辊爆裂、太松、“逃逸”。
根据印刷的颜色顺序安装印版辊。
内印的印刷颜色顺序为:金银墨→黑墨→原青色→原黄→原红→白墨。
正印色序正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1.设计:设计是凹版印刷的第一步。
设计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图案和版式。
设计要考虑颜色、文字、图案的排版和合理的设计尺寸等因素。
2.制版:制版是凹版印刷的核心环节。
根据设计稿,制作出印刷版。
制版过程分为数码制版和胶片制版。
数码制版使用电脑和数码印刷设备制作印版,效率高,精度高。
胶片制版将设计稿输出到光敏胶片上,然后通过化学处理获得印版。
3.印刷:印刷是凹版印刷的关键环节。
首先将制好的凹版装在凹版印刷机上,调整好印刷机的参数。
然后用墨辊将油墨均匀地涂在凹版上,用印刷机的压印辊将油墨转移到印版上。
印版上的图案通过压印辊传递到印刷物上,完成印刷过程。
4.加工:印刷完成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加工可以分为背粘、模切和覆膜等环节。
背粘是将一面已经印刷好的纸张背面涂上粘胶,使其可以粘合到其他材料上。
模切是将印刷物按照一定的规格和形状切割出来。
覆膜是在印刷物的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增加其耐久性和美观度。
5.质检:质检是凹版印刷的最后一步。
质检人员检查印刷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颜色、清晰度、文字的正常显示等。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或返工。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印刷色彩管理:通过色彩管理系统确保印刷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证印刷品符合客户的需求。
2.凹版制版技术:制版技术的精细度和准确性对印刷质量有很大影响,制版过程需要掌握好技术和设备的操作。
3.墨水选择和控制:选择适合的墨水和控制墨水的使用量,可以保证印刷品的质量和色彩的准确性。
4.印刷机的运行和维护:保持印刷机的正常运行状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印刷效率。
凹印制版工艺流程

凹印制版工艺流程凹印,也被称为凹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工艺,其特点是可以印刷出高品质、高精度的图案和文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凹印制版的工艺流程。
首先,凹印制版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版材。
常见的版材有石英版材和金属版材两种。
石英版材适用于印刷要求不高的产品,而金属版材则适合印刷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
接下来,将选好的版材经过平面化处理。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版材表面光滑平整,便于后续的制版工作。
通常使用研磨和抛光等方法来实现平面化处理。
然后,进行版材的感光处理。
感光处理是将版材表面涂上一层感光剂,使其变得对光敏感,可以吸收光的能量并发生化学反应。
常用的感光剂有紫外线感光剂和热敏感光剂。
感光处理后,版材表面的感光层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记录图案和文字信息的“模板”。
接下来,进行曝光和显影。
曝光是将需要印刷的图案和文字通过曝光机的照射,让光线能透过感光层,照射到版材表面。
而显影是通过显影液将感光层中未曝光的部分溶解掉,使图案和文字的轮廓清晰可见。
完成显影后,进行硬化处理。
硬化处理是把显影后的版材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热处理,使感光层更加牢固和稳定。
硬化后的版材可以更好地抵抗压力和磨损,提高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
然后,进行版面的装配。
通过专门的机械设备,将制作好的版面固定在印刷机的印刷辊上。
版面的装配最好在无尘室中进行,以保证印刷质量和印刷精度。
最后,进行印刷操作。
凹印机通过印刷辊的转动,将油墨从油墨池中转移到版面的凹槽中,然后再由印刷背板和松香背板的压力作用下,将油墨转移到印刷介质上,完成印刷工作。
印刷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及时调整机器的参数,确保印刷效果达到预期。
以上就是凹印制版的大致工艺流程。
凹印工艺具有高品质、高精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标签、贴纸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凹印工艺也在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更优质的印刷产品。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凹版印刷工艺流程薄膜放卷→张力控制→印刷第一色→干燥→套印第二色→干燥→套印第三色→干燥→套印第四色→干燥→牵引→收卷凹版印刷的操作程序准备工作(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检查通风排气设施是否完好。
[1](2)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备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②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④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张力应≥40dyn/cm;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合性情况,对于易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
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3)检查版辊质量。
注意后一套色的版辊应略大于前一色,如:第二色版辊的周长应大于第一以版辊周长1%,至少应当稍大或相等,绝对不可比第一色小,否则无法套印正确。
检查版辊图案、色标情况。
(4)检查印机传送、送料、走料、干燥、上墨、牵引和卷取各部分是否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注入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仪器仪表是否完好。
如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的话,应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4-18秒(3号Zahn杯)的设定值上,并在其中(上部)倒入混合溶剂,同墨槽用墨泵相连接。
检查电脑自动对版装置。
(5)调配好油墨,选择同打样色标一样的原色油墨。
装版装版时要注意版子的左右面,卡紧锥体时不能过紧,防止把铜版辊胀裂,过松,印刷时会"逃版"。
按照印刷色序来安装版辊。
里印刷的印刷色序是金银墨→黑墨→原青→原黄→原红(品红版)→白版。
正印刷时刚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标签、广告等领域。
它采用的是凹版版材,利用凹版版面的图文部分低于非图文部分的高度,通过印刷机的压力和墨池来实现图文的传输,从而完成印刷。
下面是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1. 设计制版
首先是设计制版,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凹版版材。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图文制作成凹版图文,然后使用制版机将凹版图文制作成版材。
2. 调制墨池
凹版印刷使用的油墨一般是不干型油墨,因此需要调制好墨池。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将颜料、树脂等材料进行混合,调制成合适的油墨。
3. 印刷准备
准备好印刷机和各种辅助设备,确保印刷机的正常运转。
同时要对准要印刷的基材进行处理,比如表面涂覆底漆、调整湿度等。
4. 墨池涂布
将调制好的油墨倒入墨池中,然后利用墨辊将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凹版上。
5. 印刷
通过印刷机的运转,将待印刷的基材放置在印刷机上,然后利用压力和凹版的阴阳图文高低差来实现传输。
在基材上印刷出所需的图文。
6. 印刷品处理
待印刷品完成后,需要进行处理,比如涂层处理、烘干处理、裁切等。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制版、调制墨池、印刷准备、墨池涂布、印刷和印刷品处理等环节。
这些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确保印刷品质量。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
●凹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工艺,其原理涉及以下步骤:
1.版材制备:首先,制备一个表面相对平整的版材,通常是金属制成的印刷版。
这个版
的表面被蚀刻成图案或文本。
2.墨盘涂墨:墨水被放置在墨盘中,然后通过匀墨辊均匀涂抹在印刷版的表面上。
3.刮刀刮除多余墨水:一个刮刀被用来将印刷版表面多余的墨水刮除,只留下蚀刻部分
被墨水填充。
4.印刷过程:打印媒介,通常是橡皮布或橡胶辊,被用于将墨水从印刷版的凹槽传递到
印刷底材上。
在印刷过程中,墨水只被传递到印刷版上凹槽所定义的区域,形成图案或文字。
5.干燥:印刷底材上的墨水需要时间来干燥。
这可以通过自然干燥或使用额外的设备,
如烘干机,来加速。
6.印刷底材:印刷底材可以是纸张、塑料薄膜、金属等不同材质,具体选择取决于应用
的要求。
●凹版印刷的主要特点包括:
1.高分辨率:凹版印刷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印刷效果,适用于对图像和文本细节要求较
高的场合。
2.适用于各种材质:凹版印刷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印刷底材,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等。
3.色彩丰富:凹版印刷可以使用多个油墨槽,实现多颜色的印刷,能够产生丰富的色彩
效果。
4.印刷速度快:凹版印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印刷,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凹版印刷广泛应用于包装、标签、杂志、贺卡等领域,其高品质的印刷效果使其成为一种常见的高级印刷工艺。
凹版制版工艺流程

凹版制版图例:
凹版版辊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凹版打样
凹版案例分析: 文档出血10mm
做角线、分段规格线 色标 单边出血3mm 版面要有出血部分 文字在排版软件完成 输出前转路径 无图片导入 图片:矢量图艺实训作业
印刷工艺基础知识-
标准文档
标准文档的设置:
实训阶段:
1.平印工艺案例分析讲解 2.凹印工艺案例分析讲解
文档尺寸/分段规格/角线/中线/色标
教学内容
平印工艺实训作业
角线 裁切位 文档尺寸 成品尺寸
色标
CMYK
标准文档的设置:
文档尺寸/ 分段规格/ 角线/ 中线/
中线
原稿版面内容: 文字; 图片; 色块; 线条; ……
色标/
出血位 出血尺寸
教学内容
平印工艺实训作业
分段线 裁切线
色标
角线 裁切位
分段裁切线 超级链接-包装版工艺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机加工生产版辊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MDC电镀生产线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THINK电镀生产线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镀铜后的凹印版辊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电子雕刻凹版制版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图例:
涂布腐蚀(布美兰)凹版制版
凹印工艺基础
教学内容
凹印工艺基础
凹版制版工艺流程: 菲林版生产线流程:
原稿设计→规范制作→电子拼版与印前工艺→合成稿与分
色稿打印检验(修改)→输出菲林→晒版打样→检验(片 检,无软片制版需电子稿与纸样检验)→电雕或涂布腐蚀 制版。 版辊生产线流程(电雕版和涂布腐蚀版): 版辊机加工→电镀(镀镍、镀铜)→车磨或研磨→电雕或 涂布腐蚀→镀铬→凹版打样→检验(总检)→包装交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薄膜放卷→张力控制→印刷第一色→干燥→套印第二色→干燥→套印第三色→干燥→套印
第四色→干燥→牵引→收卷
凹版印刷的操作程序
准备工作
(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检查通风排气设施是否完好。
[1]
(2)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备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②待印基材
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④待印基材膜
的表面张力应≥40dyn/cm;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合性情况,对于易与
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
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
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3)检查版辊质量。
注意后一套色的版辊应略大于前一色,如:第二色版辊的周长应大于第一以版辊周长1%,至少应当稍大或相等,绝对不可比第一色小,否则无法套印正确。
检查版辊图案、色标情况。
(4)检查印机传送、送料、走料、干燥、上墨、牵引和卷取各部分是否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注入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仪器仪表是否完好。
如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
的话,应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4-18秒(3号Zahn杯)的设定值上,并在其中(上部)倒入
混合溶剂,同墨槽用墨泵相连接。
检查电脑自动对版装置。
(5)调配好油墨,选择同打样色标一样的原色油墨。
装版
装版时要注意版子的左右面,卡紧锥体时不能过紧,防止把铜版辊胀裂,过松,印刷时会"逃版"。
按照印刷色序来安装版辊。
里印刷的印刷色序是金银墨→黑墨→原青→原黄
→原红(品红版)→白版。
正印刷时刚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上刮墨刀
刮墨刀一般采用薄钢片,厚度在0.15-0.55mm之间。
刮墨刀同印辊接触点切线之间
的角度在15°-45°之间,小于15°,油墨不易刮净,大于45°,对印版和刮刀的损伤都比较重,易把印版镀铬层刮坏。
刮墨刀压力不宜过大,太大,易损坏印版;过小,不易刮净油
墨。
刮墨刀使用旧了的时候,可以用280-400目油石,从左向右用力均匀地沾上机油研磨,或者用800目以上金相砂皮纸沾上机油把刮墨刀连同刀架一起卸下后夹在夹具上均匀研磨,防止刮刀伤害人的手指。
刮墨也与硬刀衬片重叠后置于上下夹持板中间,用螺栓栓紧。
操作时螺栓要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地拧紧,以消除刀片弯曲。
刮墨刀伸出硬刀衬片的长度为10-20mm,伸出长度过长,刮墨刀柔软,不易刮清,过短,刚性增加,刮擦太大,易损刀损版。
硬刀衬片厚
度在0.8-1.8mm。
开机
凹版轮转机,一般采用无级变速系统控制印刷速度,为了使各色印刷单元同步,采用一个主电机和无级变速器,用一根长的转动轴带动整个印刷系统。
开动墨泵,检查墨泵是
否倒转。
在各色印版离合器脱离的状况下启动主电机,检查变速器变速情况,然后找开干
燥器和鼓风机,在低速下合上离合器,进行套色。
以第一色为基准,启动点动开头进行第二、第三、第四色的纵向套色对准;然后仍以第一色为基准,进行第二、第三、第四色横
向套色对准,横向的套色用手轮微调对准。
纵横向套色对准后,加快印刷速度。
如没有全
自动电脑对版装置的,则印刷速度无论是卫星式轮转机还是组合式轮转机,不要超过
40m/min。
超过40m/min,肉眼无法跟踪观察,一般控制在25-30m/min即可。
操作工人
应密切注意套色情况,随时手工调节。
如有全自动电脑对版装置,则应把操作模式打在自
动对版上,这时,电脑能自动跟踪,发现偏离情况,会自动发出纠正信号,使版辊或基材
移动,重新对准。
在进口设备上,有一加热辊,待印基材放卷后,使基材能加热到50℃左右,然后进
入第一色印刷单元。
基材温热有利于印刷油墨的粘附力的提高和干燥。
涂上油墨后,油墨
进入干燥器,干燥器温度的排布以低-高-低的形式设定,便于快速干燥。
不能印刷后立即
进入高度干燥,这机关报油墨层表面易结成一层膜,阻止里面溶剂的挥发干燥,结果印刷
品干燥不够,堆放中易反粘。
印刷基材不同则张力控制不同。
对BOPP膜而言,每米宽度的张力控制设定在5-
8kgf较好,即:49-78.4N,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印刷张力控制在8-10kgf,即:78.4-98N,而双向拉伸PET薄膜的印刷张力控制在10-12kgf,即98-117.6N。
如果不足1米宽,则乘上其宽度同1m的比值即可,如0.7m,则上述张力乘0.7即可。
当印刷已经吸湿了的尼龙薄膜是,会发生印墨附着力下降和印刷边缘往外溢墨的现象,这时,可将第一色的干燥器
打开,再把第一色版辊放在第二色位置上,各色后移一个单元。
第一色就成了尼龙薄膜干
燥的位置,干燥温度可设定在80-90℃。
停机
停止主电机,印刷基材停止给料。
压印辊提升,刮刀脱离印刷版面,停止墨泵,倒出剩余油墨,清洗印版表面,直到无残留印墨,取下已印刷了的基材,关闭干燥器电加热,
清洁地面。
当印版不再使用时,把印版卸下,两端架起,放在专用的印版架上。
如长期不用,则包好后放置在仓库。
一组印辊应放在一起,避免搅乱,外面要贴上标签,并注明已印刷了多少印次,以备随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