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分析--T恤衫与血汗工厂

合集下载

沃尔玛怎样拧成本毛巾

沃尔玛怎样拧成本毛巾

沃尔玛怎样拧成本毛巾编者按有几个理由,让我们在“渗透无间道”系列的第二篇报道,选择关注沃尔玛“内循环”所带来的对中国供应商队伍的削减。

进入中国12年来,沃尔玛6月刚刚从商务部取得广州第一家门店的批文,同时还在悄悄改变进入新的业态。

在过去2~3个月里,外资零售企业2008年度全年业绩和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陆续出炉。

在对2009年发展做出保守判断的同时,有连续4家广东耳熟能详的企业宣布削减2009年资本开支。

但在此之后,这4家企业又不约而同地低调进入一个新的业态领域——社区便利店。

其中就包括了沃尔玛。

但沃尔玛对其商业故事的改写,被动应招的是中国的供应商。

他们必须要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集团——也是信奉“永远低价”全球采购攻略的集团——打交道并消化新增的成本上升。

根据公开资料,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13年的发展,其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本地产品达95%以上,与超过2万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直接合作的中国供应商超过几千家。

在欧美消费者运动的浪潮下,沃尔玛为了挽救其企业形象,发展了自我监察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并订立了一套生产行为守则。

按照其新标准,2009年,供应商的队伍数量可能出现20%左右的下降。

这意味着至少数百家中国供应商可能失去沃尔玛的订单。

大多数人都关注着沃尔玛开店的故事,却并不熟悉沃尔玛全球采购的变化。

沃尔玛一度被指责其低价策略是建立在供应商盘剥中国工人血汗的基础之上。

如今沃尔玛对供应商启动的新标准,又将对中国供应商队列产生何种影响?它如何去“拧中国制造的毛巾”?-----------------------------------东莞泛昌窗帘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泛昌)现在是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高级副总裁蓝柯(Ken Lanshe)最欣赏的供应商之一。

前者是台资公司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Nien Made Windows Fashions,下称亿丰)旗下的子公司,作为沃尔玛的全球供应商,每年该公司为美国的4000多家沃尔玛商店提供价值近2000万美元的PVC(一种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的塑料材料)仿木百叶窗。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案例(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案例(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治理?〔第六版〕系列案例卡特洗衣公司本书的要紧论题是人事治理,像雇员的招募、甄选、培训、酬劳等一类的活动。

人事治理不仅是某些人事治理专业人员的特定工作,而且是每一位治理者都必须从事的工作。

这一点大概在典型的小型效劳型企业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因为在这一类企业中,业主或治理者往往没有专门的人事职员能够依靠。

只是,他或她的企业却能够取得成功〔他或她及其一家人能否为衣食而维持脑子清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他们在雇员的招募、雇用、培训、评价以及聘请方面的效率如何。

因此,为了有助予描述和强调一线治理者的人事治理角色,我们在全书中将运用一个以位于美国东南部的小型效劳企业为实际依据而编写的连续案例。

那个案例分布于各章,它将运用各章所讲述的人力资源治理概念和技术来描述此案例的主角——业主/治理者詹妮弗·卡特〔JenniferCarter〕——在日常工作小所面临的各种人事治理咨询题以及她是如何解决的。

第1章人事/人力资源治理导论案例背景詹妮弗·卡特于1984年6月毕业于州立大学,在对几种可能的工作时机进行考虑之后,她决定从事自己一直方案往做的情况——进进她的父亲杰克·卡特〔JackCarter〕的企业。

杰克·卡特分不于1970年和1972年开了自己的第一和第二家洗衣店。

对他来讲,这些自动洗衣店的要紧吸引力在于它们是资本密集型的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此,一旦对机器的投资差不多做出,洗衣店靠一个没有什么技术的瞧管员就足能够维持了,而平常在零售效劳业中所常见的那些人事咨询题就可不能出现了。

尽管靠一名无技术的劳动力就能维持运转是卡特开洗衣店的要紧缘故,然而到1974年,他依旧决定扩大效劳内容,在各洗衣店中增加干洗和衣物熨烫效劳。

换句话讲,他增加此项效劳所依据的战略是相关多角化经营战略,即增加与现有的自动洗衣业务有关联的那些效劳工程。

他增加这些新效劳工程的一局部缘故是:他所租用的场地当时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他盼瞧能够更为充分地把场地利用起来;另一方面,正如他所讲的:“我差不多厌烦了把我们自动洗衣店顾客的衣物送到五英里以外的干洗店往干洗和熨烫,而且还让它们拿走了本属于我们的大多数利润。

会计案例漾歌西服解析

会计案例漾歌西服解析

分批法
小批、单件。管 理上不要求分步 骤计算的多步骤 生产。根据购货 单位的订单组织 生产的
分步法
是否结转 半成品
平行结转 分步法 不结转半成

综合结转
逐步结转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 步骤。加强成本 管理,反映各产 品及各生产步骤 的成本
分步法
分项结转 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了分步计算半
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也称
182270
10010
19822
1017654
724755 54777.6 176382.7 9686.7 19181.7 ——
—— 694340 101383 7905
21739
825367
—— 609630.5 89014.27 6940.59 19086.84 ——
—— 666376.1 337516.97 26467.29 52398.54 1075056
2000 64200 8000
15000 266400
12000 86200
裁剪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其他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费用
合计
完工产品产量 在产品约当量
合计
单位成本
转出半成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
100000
11400
2000
636000
91200
率 半成品成 间半成
费用

品成本
还原前产品 —— 984816
成本
还原前缝纫 0.9677 ——
车间成本
还原后缝纫 —— ——
车间成本
还原前裁剪 0.878 ——

隐藏在奢华背后的阴暗的奢侈品

隐藏在奢华背后的阴暗的奢侈品

隐藏在奢华背后的阴暗的奢侈品作者:王一涵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9期王一涵【摘要】奢侈品行业再2018年累计销售额高达2600亿欧元,这其中包括珠宝、服饰、手袋、香水等等。

奢侈品用高额的价格来销售低品质的产品,却还获得了大众的追捧,他们认为奢侈品象征着历史文化、社会地位、奢靡的生活方式。

然而实际上,奢侈品是商人们为了实现数字上的大幅增长,而实施的“商业骗术”。

用夸张的服饰和恶俗的宣传片来达到售卖利润高的手袋。

所谓将创意变成数字就是LVMH集团阿诺特最爱做的事之一。

【关键词】奢侈品低品质商业骗术一、奢侈品业近现代发展历史1.1奢侈品业最初欧洲古老的王室贵族的行为让“奢侈”二字产生了。

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们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19世纪中期,英国小伙子查尔斯?弗里德里克?沃斯每一个季度推出一个系列的成衣供顾客们挑选,举办时装秀的设计师,将签名标签与衣服合体的设计师,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时装的定义。

当然,那时候的高级定制是纯手工缝制,一件衣服仅仅是在绣这一项工艺上就要花费300多个小时,一粒纽扣都有专属它的纹绣。

1940年,二战改变了巴黎的一切,很多奢侈品店铺都关门避难了,卢西安?勒隆希望设计师们继续营业,巴黎的奢侈品店坚持在巴黎营业[1],在这个时代,能看到真正的奢侈品业的隐忍、坚强以及民族荣誉感。

路易威登家族在那个时候为了品牌能够继续经营下去,与德国纳粹为友。

1.2奢侈品业的改革二战以后,奢侈品业逐渐恢复生机,产品的销路也越来越开阔,迪奥在此期间,设立了专利权,令其他国家的人可以付钱给迪奥,然后便可以在他们国家销售这个品牌。

对迪奥来讲,此举可以不负担任何费用就可以将产品销往海外,但真正获益的,还是这些中间商。

但是自从亨利?雷卡米尔接手了LVMH家族事务之后,他发现有经营权的经销商们,夺取了利润的最大额。

因此他采取了“垂直整合”的策略,这也是奢侈品行业内重要的一项改革,所有店铺将由品牌直营[2]。

这一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到如今,很多品牌仍然在沿用这一政策。

新时代的劳动者- 杭七中首页杭州第七中学欢迎您

新时代的劳动者- 杭七中首页杭州第七中学欢迎您
新时代的劳动者- 杭七中首页杭州第七中学欢
2019年 5月27日
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12连跳”的悲剧?
烟尘和单调使它们失去了线条和色彩 一切我都感觉到了 凭着一种共同的节拍 但是奇怪 我唯独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个体得不到尊重和发展,权 利受到侵害!
“血汗工厂” 的十宗罪
1.无薪长假,无薪调休 劳动报酬 2.基本无教育训练,无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 3.试用员工无论绩效如何可能无故辞退 平等就业 4.将员工调离熟悉的环境,迫使员工自己辞职 平等就业 5.进行加班管控,延长加班时间 休息休假 6.取消或减少当月收入 劳动报酬 7.军事化管理,请假经常不批 休息休假 8.纪律考核动辄记大过、处分。 平等就业 9.减少其他福利(保险等)。社保和福利 10.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曾发生起火事件。 劳动安全卫生
敢于维权 善于竞争
就业的现状、原因 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竞争意识
六大“黄金”新型职业
公共营养师 会展策划师 体育经纪人 动画绘制员 社会工作者 智能楼宇管理师
今后几年新成长劳动力供给将升至峰值,加 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就业 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而我国目前经济 增长所能增加的岗位每年只有800万个左右。
呵 哈 哈 哈 哈
翆辗糍苩鰯殺梮棱楅忘匘瓜唩膤 冶噘觓沼倰賄婘垂叅嗊凌剹膭礇 苉郺隚檃莝翃枍鯩
嘎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嘎嘎嘎搞个
朰烒穸弿鈷偎燽蒘撈硚踂牓趤谨 凒驗褐驹謲淤飁騷斎熇凨黄伥釄 溍絥箠痼踽簈濴謒
方和 法古
古 怪 怪
2222
444Biblioteka 妈禜銴娨瓚驒蔰踳淪鰮笽篪咪 呲鐧障胦夑雷炇殌婷渳砈笽灵晜 飓挝释语覼瓦熨潧
4444444
444440440411011112

MBA案例:关于某企业劳资状况分析的参考答案

MBA案例:关于某企业劳资状况分析的参考答案

MBA案例:关于某企业劳资状况分析的参考答案第一篇:MBA案例:关于某企业劳资状况分析的参考答案珠海美星鞋厂企业劳资状况-案例分析二、案例分析设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劳工观察在2005年6月发表了《珠海美星鞋厂调查报告》,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工厂简介、工作时间、工资、住宿条件、伙食情况、工作强度和劳动价格、罚款与扣除、假日和福利、招工政策、工伤和职业病、监督和检查。

内容连接问题讨论(1)谁是美星鞋厂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受到了什么影响?(2)美星鞋厂的经营行为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有哪些?(3)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办法改善美星鞋厂的经营行为?谁有能力影响美星鞋厂的行为方式?(4)你如何看待美星鞋厂的健康状况,如何预期该厂的持续发展前景?答案:(1)谁是美星鞋厂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受到了什么影响?答: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在本案例中美星鞋厂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体现是该鞋厂的工人,这些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不合理的体制下,在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伙食、住宿、惩罚制度、假期、福利等方面都收到了影响,工人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2)美星鞋厂的经营行为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有哪些?答: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部分义务,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或企业本身的利益之外,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及社会的利益,除了要考虑其行为对自身是否有利外,还应考虑对他人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从美星鞋厂的经营行为上可以看出,其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企业和职工组织的利益没有均衡,不能协调发展,该企业并没有完全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履行社会义务,在对待利益相关者即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强度、惩罚制度、食宿、安全问题等方面没有充分做到维护职工的利益,尽到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

11年商业伦理作业:富士康血汗工厂伦理分析

11年商业伦理作业:富士康血汗工厂伦理分析

富士康:中国工人的悲剧缩影-----对于“富士康血汗代工厂事件的伦理分析”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1年中旬,富士康已经发生15起跳楼事件,一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心理传导已经发生,无论传闻的真实性如何,悲剧已足够沉重。

富士康,这样一个据说要排队应聘的为世界500强企业代工的国际化工厂,一个接一个的鲜活的生命选择了登高一跳。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悲剧?我查阅了网上不少资料,从中获得了一些信息:作为世界最大的代工工厂,和试图在大陆谋求更大发展的公司,富士康在同类公司中绝非声名不佳的“血汗工厂”; 即使《南方周末》记者以“普工”的身份打入富士康内部卧底,也没有发现多么惊人的黑幕。

正是因为不能用通常因果规律找出事件的成因,才使得同类事件连续发生,以至于公司高层采取请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的无奈举措。

正是从该公司请高僧做法事的无奈的“虔诚”中,感觉到当前许多企业对延长劳动时间来换取效益最大化的心安理得,而这种严重偏离人性化管理的残酷劳动制度,已成为许多企业追求效益的共识,并已约定俗成到“合法”和被劳动者接受的程度。

这从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加班加点才可获取生存的需要的意识来看,要满足劳动者生活需求,只有通过超负荷的工作才能获取。

所以,每个富士康工人都要与公司签订“自愿加班切结书”。

而这份“自愿加班切结书”是没有多少“自愿”成分的,从签不签这份“自愿加班切结书”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在满足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再争取额外的酬劳,而是放弃权利,或者放弃生存的选择。

但是让我们纠结的是,如此的用工现状和劳动管理,并非富士康的“独门家法”,比之更甚的也有听闻。

曾经我看报看新闻知道了黑煤矿黑砖窑对待员工的残忍和血腥。

虽然这种黑作坊离我们很远,但我想说的是不要说黑煤矿、黑砖窑,就服装加工企业而言,都是不开夜工不称其为服装厂的。

许多闲散社会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都把服装厂的“多劳多得”作为获取较高报酬的不二选择,谁都知道这“多劳”指的就是超时的劳动时间。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爱笔记网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爱笔记网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爱笔记网《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1992年的春天,美国乔治敦大学商学院教授皮厄特拉·里佛利,看见100个左右的大学生,在集会中激动地发表演讲,公开反对全球化。

好奇的教授开始从自己穿的棉质T恤入手,研究全球贸易,六年在全球挖掘与棉质T恤相关的人、政治和市场的故事。

一件T恤,从原料开始(棉花种植),到纺织、生产和缝制成衣服,再到服装出口、消费,旧衣回收,再出售,才算走完了自己的全球之旅。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书中的结论是T恤贸易不是更快、更好、更廉价的商业竞争,而是政治博弈。

T恤的原产地:西德克萨斯州2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

尽管历史证明,不存在长期的所谓的市场优势,连美国自己的服装、造船行业都随时间失去了优势而凋零,但棉花这种进入门槛低、处于下游的基础行业,美国人是如何做到多年保持优势的呢?劳动力因素:种棉花太苦了,锄地、犁地、播种、除杂草、间苗、采摘,工作时机和强度看天气脸色。

雨季来了,一块田除六次草,工作翻倍;下雨或棉花潮湿,要等棉花干了才能采,一旦开采要尽快采完,不然轻柔的棉绒会被风吹走。

基本上劳动力无法预测。

早期很长一段时间,机械化还不发达,美国南方利用了奴隶制、佃农制,后来美国北方有了新型的社区工厂,这些制度都让劳动力无法自由进入市场交易,确保了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有充足的劳力,从而能够稳定棉花的价格。

劳动力是棉花大国早期建立起的最大优势。

科技因素这个最无敌。

农场主、私人企业、大学和美国政府之间有着高度共生和良性的关系。

农场主:高学历人群,拥有创新精神,现代农业合作制的领导者,能最大化挖掘棉花生产的所有价值(棉花棉籽棉渣等等),还特别擅长引导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来为其承担风险。

私人企业:以孟山都公司为例,不断为农场主研究出新的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等来对付害虫和杂草,从而获取高额的产品和技术使用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恤衫与血汗工厂:第三世界供应商与第一世界市场最近以来,媒体关注的焦点,使我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劳资状况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美国人也许能够把低于一般标准的劳资地位和状况划为文化差异的又一佐证,但是最近的这些事件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这与牵扯于这些事件之中的有关方面是有直接关系的。

他们的名字就和苹果派一样同样美国化:The Gap, Kathie Lee Gifford, 甚至还有迈克尔•乔丹。

他们是契约人、投资者,以及“血汗工厂”的代言人。

据称,在这些血汗工厂里,年轻女子一天只允许上两次厕所。

一、美国的劳工状况在当今美国,服装业每年的总收入月在450亿美元,其工人总数超过100万。

1995年秋天,劳工部秘书长Robert Reich 公布了几个可能与加利福尼亚EI Monte 的某血汗工厂的运作有关的大牌零售商的名字。

一场骚动由此引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零售商对其供应商的劳工状况没有法律责任,尽管如此,有关的公司还是赞同采用一套要求他们的供应商必须遵从美国联邦劳动法规的道德准则。

在Phil Donahue Show中,Reich 讨论了另一家工厂的情况。

这家公司雇佣泰国劳工,他们的工资每小时还不到1美元,而且他们还被装有倒钩的铁丝围栏围在工厂里。

零售商们表示,要将供应商和分销商用相关法规和准则监督起来是很困难的,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他们的总数已经超过2万家。

而且,这种状况还在向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

服装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也是极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正是这个产业引起了Reich对劳工状况的极大关注。

因此,当你得知1994年劳工部对加利福尼亚服装业的经营运作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有93%的单位都有侵犯劳工的健康和安全的现象时也就感到不足为奇了。

与零售商相比,生产商的顾虑可能会稍微多一些。

最近,在制定“公正劳工待遇法案”时,Reich 援用了一项很少行使的条款。

该条款规定生产商要对供应商的不法行为负责,而且允许没收“血汗工厂”非法运营生产出来的商品。

Reich 现在开始号召零售商和生产商来实施他们自己的随机抽样调查。

Reich 特别提到:“我们需要征幕零售商为附属警员。

曾经有一次商界向政府提出,‘放开我们,我们自己能处理好。

’我们给了他们机会。

”1995年6月,Reich组建了稽核代理机构,该代理机构负责找出和查明那些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厂和其他那些违反“公正劳工待遇法案”的工厂。

克林顿政府出台的“模范商业标准”于1995 年公布实施,它的内容和这个观点是一致的。

这个标准号召所有企业都来采用并实施一套自己制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行为,标准还对行为规范所应包括的恰当的规范范围提出了建议。

除此之外,在Reich的指示下,劳工部还兴起了一场“不要血汗”的运动来号召美国服装业的生产厂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结束不合法理和伦理的血汗运作。

他们有这样一个信念,如果厂家承诺能够在每件衣服上都加上一个标签以说明这件衣服不是通过血汗工作生产出来的,那么顾客将会情愿以高一些的价钱买下这些衣服,“不要血汗”运动就是以这一信念为基础。

另一方面,此次运动的评论员声称以上提议的标签就像是“利民内政对一个温和的血汗工厂的同意书”,并且指出对劳工状况的监控和这些标签的使用力度还不够大。

评论员们实质上也是在号召社会都去实践这些措施。

二、美国的注意力转到了别的国家国际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人联盟的总秘书长Neil Kearney 在描述服装工业的生产车间时说道:目前世界范围内时装业大约有3 000万工人。

现实的状况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工资都很低。

他们的工资常常是依照输出品加工地区的工资水平来定的,而在这些地区工人的权力通常是受到压制的。

工资水平常常达不到维持生计所必需的程度,如果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计算在内,他们的工资水平实质上是降低了的……在许多国家,恐怖管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工人们常常受到拳打脚踢的虐待,即使是孕妇也不例外。

如果工人们想联合起来抵制,他们得到的常常是非人的虐待,有时候还有被谋杀的危险。

美国公众只要一谈到本国的劳工状况,他们就转到谈论别国的劳工状况。

在Reich对美国生产商们提出了温和的警告之后,媒体的焦点转移到了第三世界的劳工状况以及美国对其应付的责任或美国自己与之的牵连。

在1970 年,全世界有7000家跨国公司。

现在,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已超过35 000家。

在电视名人Kathie Lee Gifford认可了Honduran血汗公司为Wal-Mart量身定做的一款服装后,跨国公司的劳工状况就成了午后谈话节目的主题。

这些公司雇佣未成年女子或孕妇,他们每天工作长达20 小时以上,工资每小时只有0.31 美元。

工作场所条件极差,而且工人们整天都不许说话。

这一状况在Charles Kernaghan提出之后才引起新闻界的普遍关注,她是设在纽约市的国家工人委员会的理事成员之一。

Kernaghan把那家工厂的劳工状况告知Gifford和她所在的新闻单位,要求她对此做出反应。

Gifford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求她与那家工厂脱离关系。

不幸的是,这样的反应对于受剥削的劳工来说是可悲的。

但是,Kernaghan并没有听Gifford 要她离开那家工厂的建议。

与之相反,Kernaghan郑重请求Gifford保持对此事的关注,并且利用她的地位和声誉来给那些工厂的劳工状况带来一些转机。

这些辩论可能会使读者联想到几年前关于抽回在南非的投资的类似争论。

主张投资者声称要想使南非劳工状况好转,就应积极的参与到那里的商业生产活动之中。

而其他人则咬定任何具有工作伦理的公司,都不会向允许种族隔离制度存在的国家大量地投入资本。

与此类似的争论在第三世界和商业生产活动问题上此起彼伏不曾间断,Gifford发现自己也已经被深深的卷入其中了。

三、萨尔瓦多的劳工状况萨尔瓦多内部冲突引发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内战,国家因此受到巨大创伤。

1992年,随着和平曙光的到来,萨尔瓦多试图重建家园,修复战争造成的损害,现在它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

参与重建计划的这部分萨尔瓦多人努力的目标是帮助穷人摆脱贫困,达到自给自足,并从战争中所经受的压迫中摆脱出来,重新获得独立和自由。

然而,个体投资商的目标有所不同,他们都想方设法从社会的安宁和发展中谋得自己的利益。

经济学家Louis Emmerij指出,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充分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生活水平低下,缺乏长远的眼光,看不到将来的希望。

”在象萨尔瓦多一样的发展中国家里,要想制定长远规划使家庭能够长久稳定地自由支配一定量的工资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比如说要考虑家庭成员是否具有相当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知识来在市场上为自己找到用武之地。

这些规划包括要求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提供利用市场和运用技术的机会,还要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贷款以用作生产资本等等。

在萨尔瓦多,劳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工人和资方在以下方面很难达成一致:日均最低生产能力、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人所提供的工资定额,以及究竟应该由谁来支付培训成本以提高生产能力,等等。

然而,低工资是跨国公司来萨尔瓦多进行投资的主要吸引力。

1990 年,在美国一家主要行业杂志上有这样一则全页面彩色广告,上面是一个女工正坐在缝纫机前工作,旁边是这样一段描述:“萨尔瓦多的Rosa Martine 在自己的缝纫机前为美国市场生产服装。

只要花每小时57 美分你就可以雇到她了!”一年以后,同样是这样一幅广告画宣称Rosa的工资又降低了—“只要花每小时33美分你就可以雇到她!”在广告人员看来,在市场玩家眼中,Rosa 起先的工资有点要得太高了。

要想看清楚这些矛盾,先把萨尔瓦多这个国家自身文化背景弄明白是很关键的。

萨尔瓦多的工人们并没有侥幸逃脱历史给他们带来的后果。

在进入车间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将要受到剥削,他们不信赖管理层。

除此之外,作为萨尔瓦多内战期间的压制政策所引发的后果,社会普遍缺乏公正性和坦率性,因此个人处于保护自己考虑也不愿说真话。

可是,这种隐瞒和美国商业活动中欺骗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样的做法是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此外,政府也不保护个人利益和商业利益。

因此,大型的同业联盟得以发展、壮大和延续。

1996年,此例的报导人有机会亲自去了一趟萨尔瓦多,目的是去考察一所萨尔瓦多的大学中金融管理专业的上课情况。

在班上举行一次小测试的时候,教授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一下教室。

在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学生们正在互相讨论和抄袭答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授就刚才的行为进行了一番讨论,学生们却声称他们有必要互相帮助以取得好成绩,他们认为要想达到共同进步他们必须互相帮助。

假如一个学生在上课之余还得工作以养家糊口,那么其他同学在考试时帮助他取得一个好的分数,这听上去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这样的做法不必要也不道德。

在同一堂课上,教授要求学生们(即使不是全部学生,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列出那些使人们无法相信萨尔瓦多商业关系的主要障碍,并且提出相应的可以消除这些障碍的解决方案。

学生们的响应是这样的:●其中一个障碍是,那些大企业是由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组建而成的,因此核心凝聚力强,不允许外人介入;●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只有部分人有权利得知那些重要的商业信息。

政策没有规定商业主体应该共享商业信息,就连基本的信息透明水准都没有达到,这方面应该仿效美国的SEC政策。

●建立相关的法律体制来制裁违章企业。

目前这样的制裁根本不存在,企业之间运用不法手段来进行相互竞争。

●战争结束以后,对公共财、物进行蓄意破坏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个人如此,团体也如此,使得企业的运作很难维系。

Fr. David Blanchard 是Our Lady of Lourdes Church 的牧师,下面我看他所描述的Calle Real Epiphany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里潜在的矛盾与纠纷:1994年2月,这家合作社发生了一起劳资纠纷。

女工对缝制实验室工作服已经相当熟练了。

但是在1994年2月,当他们手头的唯一的一份合同书是生产医院用浴衣时,严重的劳资矛盾由此暴露出来。

所不幸的是,在估计生产这些浴衣所需要的时间而与合同方协商时,劳工代表发生了很大的推断失误。

而这位劳工代表是由这些女士们推选出来的。

当时,有些女工的工资是每天80 克朗(是最低工资水平的二倍),大部分女工的工资是50 克朗。

只有一少部分学徒工的工资没有达到最低工资水平。

当她们生产浴衣时,生产量降低到了估计的一半,因此她们的工资也相应的减半了。

有6 名以前的高薪女工因此罢工,停止生产活动,声称自己受到了压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