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一、引言部分长期以来,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在理论界跟政界一直有着不同观点,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出口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了一点:进口贸易也是完全可以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的。
于是,有人开始重新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其结果大都表明出口比进口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只是一种假设,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能促进经济增长。
所以,片面强调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低估进口贸易的作用,人为制造不公平贸易,将阻碍贸易自由化发展,影响经济正常发展。
由于机电产品在我省的贸易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以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为例研究。
近几年来,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出口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增加,成绩斐然。
尽管浙江机电产品近年来出口快速增长,成绩显著,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由于浙江企业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遭遇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只追求增加出口忽虑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
作为浙江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机电产业,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2001年开始,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怎样使进出口关系趋于合理化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
二、主体部分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研究动态新古典经济学家Ram(1985) 认为出口能加快一个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提高专业化和技术水平,并且提高一个国家对优势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进而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Dollar (1992)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92 个国家1976~1985 年间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出口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都保持着平稳的发展速度,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7%,同一阶段内,对外贸易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2.66%。
特别是浙江省等几个沿海省份及地区,更是在这股潮流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一跃成为全国发达省份。
对外贸易作为一种贸易形式在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受到各国的重视。
1 国外理论研究状况1.1 乐观主义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一个著名的“绝对利益”理论。
他主张:“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就应该用自己有力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他主张各国英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产品来换取自己劣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享受到国际贸易的好处。
他认为一国的国际分工深度收到市场大小的影响,积极扩大国际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程度,是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就能持续增长。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明确提出国际贸易贸易的发生一般取决于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程度的观点,即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俄林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他说:“简直不能想象,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俄林论证了在没有任何贸易障碍和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前提下,国际贸易能够使所有参加贸易的各国或得到利益并增加国民收入。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从中阐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其理论主要关注封闭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均衡。
直到20世纪50年代,该理论由哈伯特、劳森、梅茨勒等人进行了扩展,据此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调节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
其假定的约束条件是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国际资本并不发生流动且商品的价格、汇率都不发生改变,以此为条件来考察一国国民收入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新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论文摘要】利用浙江省1990年~2011年的相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测算对外贸易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度及对外贸易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进出口贸易能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并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率拉动度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省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852.3亿美元,年均增长30.1%,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4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0.3%增加到2011年的7.4%。
尤其是1998年以来,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四,出口增速不仅全国领先,而且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也处在领先地位。
贸易顺差更是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2011年浙江实现贸易顺差310.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320亿美元)的97.2%,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
因而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简要的文献回顾当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陈家勤(1999)通过对进出口依存度、进口GDP增长弹性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进口增长对GDP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林毅夫等(2001)通过联立方程组,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作用”的结论;石传玉等(2003)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尽管各自选用的方法不同,结论有异,但一个广为接受的现实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数量关系。
浙江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密切,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国内许多经济学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现在主流的思想有三种,部分学者支持“经济增长发动机”一说,还有的学者支持“经济增长侍女”学说,另外还有的学者完全否定“经济发动机”学说。
浙江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了经济总量进出口贸易双高速增长的格局,外贸发展速度迅猛,在全国位居前列,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出口比进口对GDP的拉动作用更大,说明浙江的经济增长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
但是我省的对外贸易同时面临了一系列的困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随之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上涨,国家对对外贸易优惠政策的减少还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等。
预期目标研究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长期稳定发展。
对于研究分析中得出的结果,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处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改变外贸增长方式,节约资源;减少对美国、日本等市场的依赖程度;支持技术创新等。
通过研究分析,然后采取措施去促进浙江省经济逐步稳定发展,是我选择这个题目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2.1.1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从绝对成本的比较入手,认为各国应该参与国际分工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他用一国中不同人的劳动生产率和职业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因此,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成本上的绝对差别。
这就造成各国进行分工,分工的发展又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发展则受到市场范围的约束。
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5748b5f90f76c661371acc.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机电产品(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产品、电器产品和仪器仪表等及其零部件、元器件)贸易是国际贸易及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主导产业,因此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机电产品出口能力的大小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连年快速增长,在全国外贸出口中从“冰山一角”上升到“半壁江山”,为全国外贸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机电产品己取代服装,纺织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的主导地位,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3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6677.2亿美元,增长34.5%,高于同期中国总体出口增速0.5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9%。
另据介绍,今年前8个月,浙江累计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162.4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累计出口总值510.5亿多美元,同比大增49.36%,约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43.9%,大约相当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量的1/10【2】。
机电产品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
尽管前8个月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受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不平衡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几分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和由此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持续增加,这些都将使浙江省机电产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可能会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
而且,与先进省市比较,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存在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开拓不畅、企业间恶性竞争等问题。
因此,研究浙江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中提出对策和建议就显得相当必要。
中国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1042212【摘要】:以往谈及浙江的外贸,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服装鞋袜”,但查阅浙江省出口总值分类年表,“机电产品”这一项仅次于总值之下,且单独为一栏,反应机电产品在浙江出口产品中处于非同一般的地位。
事实上,机电产品近几年已逐渐替代纺织品,成为浙江最重要的出口种类,也是浙江经济快车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本文首先简述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情况;其次,分析机电产品在出口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外部挑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一、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情况(一)出口总值及增速度分析2000年到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从59.6亿美元增长到791.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30.67%增长到2010年的43.85%。
增长率方面,除受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呈现负增长以外,其它年份的增长率都在20% 以上,其中,2004年增长幅度最大,达51.55%。
从2006年开始,增长率连续三年下滑,出口增速放缓,在2010年又快速回升。
出口一直是拉动浙江经济前行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给出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浙江在出口上已经实现了从以轻纺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跨越性转变, 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数据绘制.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数据绘制.(二)出口贡献率分析机电产品作为浙江省出口的支柱产业,可以从它的出口贡献率来看。
出口贡献率指某产品出口增加额占总出口增加额的比例。
贡献率越大说明该产业的贡献越大。
从图中不难看出,自2000年以来从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贡献率不断提高,2007 年开始一直保持在50%左右。
尤其是在2009年,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到该年度的出口增长率为负,但是其出口贡献率却异常之高,达59%。
说明了机电产品的出口是浙江省在金融危机中出口的主要支柱。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2、出口市场多元化
2、出口市场多元化
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市场已经涵盖了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地区。其中, 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083.7亿元,同比增长18.6%;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977.5亿 元,同比增长16.5%。同时,对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出口也在逐步 增加。
3、出口主体多样化
2、面临的挑战
(3)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浙江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了一定的压力。
四、提升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 力的建议
四、提升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 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对策建 议
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 量
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浙江机电企业应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要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 响力
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
浙江机电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打造自主 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重品牌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加强 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
3、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 场
3、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浙江机电企业应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通过 参加国际展览、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寻求更多 的贸易机会。同时,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
尽管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仍面临着以下挑战: (1)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部分国家采取了贸 易壁垒等措施,对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重心在不断的转移,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浙江机电产品作为浙江的第一出口产品,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的了解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升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对浙江机电产品进行出口竞争力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必要了解有关出口竞争力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本综述主要写有关竞争力的研究和有关中国机电产品的研究。
首先写国外有关竞争力的理论来源以及有关竞争力的研究发展状况;其次写有关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再次写有关国内竞争力的研究及发展状况;最后写对于各文献的评述。
本文主要涉及的概念有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出口竞争力等,主要回顾国内的有关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从而更好的了解和分析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能提出提升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外关于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一)国外关于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1.出口竞争力的内涵出口竞争力,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欧洲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1]对国际竞争力的界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理论有关竞争力的研究最早来源于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大卫.李嘉图[2]从相对生产率的角度提出了比较优势原来,他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1936年哈伯特[3]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相对优势的来源。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4]在赫克歇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只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但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等情况,新贸易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
M.V.波斯纳[5]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差别之外,还存在着技术投入上的差别。
林德[6]认为,产品的国内需求的数量及其增长速度对产品的出口潜力有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一、引言部分长期以来,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在理论界跟政界一直有着不同观点,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出口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了一点:进口贸易也是完全可以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的。
于是,有人开始重新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其结果大都表明出口比进口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只是一种假设,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能促进经济增长。
所以,片面强调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低估进口贸易的作用,人为制造不公平贸易,将阻碍贸易自由化发展,影响经济正常发展。
由于机电产品在我省的贸易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以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为例研究。
近几年来,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出口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增加,成绩斐然。
尽管浙江机电产品近年来出口快速增长,成绩显著,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由于浙江企业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遭遇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只追求增加出口忽虑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
作为浙江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机电产业,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2001年开始,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怎样使进出口关系趋于合理化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
二、主体部分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研究动态新古典经济学家Ram(1985) 认为出口能加快一个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提高专业化和技术水平,并且提高一个国家对优势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进而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Dollar (1992)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92 个国家1976~1985 年间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出口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我们专注于机电领域,是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外部性来自外商直接投资有期望更高的事实,跨国公司开展本部门的创新活动的比例高。
机电产业已被确定为主要的行业之一,其中平均研发投资的国家比国内强度更大(Driffield 和Love,2002年)。
该行业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一些功能。
首先,有高水平的创新活动水平表明,研发的支出和大量的专利授予在该领域。
多国公司承接了这一创新的很大一部分活动。
Cantwell和Iammarino(2000)表明,外资企业公司的半导体股份的专利超过60%。
第二,高水平区域选择性援助都去了企业在这个部门((Taylor和Wren 1997)。
第三,与当地公司的联系中已发现国际高水平((Gorg 和Ruane,2001年)。
Griffith(1999)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介绍数据集,目前我们相关工作只包括简要的探讨一些有特点的数据。
出于技术考虑,外国直接投资是不可能在英国机电产业采购,这表明技术潜力从跨国公司转让给了本土企业。
我们通过国籍来区分多国公司参与的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分离出来的具有较强能力的,在机电部门参与的日本企业,美国公司已在英国历史悠久的投资(Dunning,1998)。
Sourafel Girma和 Katharine Wakelin(2007)从英国机电产业工厂级数据的角度,运用Olley和Pakes的半参数方法,分析英国机电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生产力溢出效应问题,提出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溢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二)国内研究动态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来看,魏巍贤(1999) 利用GNP和出口贸易两个变量, 分析得出在中国只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白雪梅等(1999) 通过分析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NP 两个变量的关系,得出了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范炳全等(2005) 根据我国1952~2002 年间的出口、进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
王森(2010)基于我国1978~2008 年间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GDP 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我国出口、进口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的GDP、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只是相对而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进口的作用。
龚锋(2003)发现服务贸易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提供不断扩大的市场、转移剩余劳动力等。
孙茂辉(2005) 对我国澳门地区服务业进出口和GDP 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每增加1 美元的净出口,将会使澳门的GDP 增加2.25 美元。
程大中、梁丹丹(2005)对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服务进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服务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却小于服务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何德旭(2005) 发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潘爱民(2006) 考察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余妙志(2010)通过建立现代计量模型,分析服务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针对机电产品,目前浙江机电企业的出口产品一般加工产品多,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相对较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档名牌产品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冯张美,郑吉昌(1996)说明机电产品本身的成本优势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巾获得强势地位,要想在国际贸易中争得公平的地位.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标准水平,而企业技术战略的取胜同时迩依赖于政府技术标准工作的优化辅助。
童春良,余向平(2006)对2002到2005四年的浙江机电产品进出口状况分析,从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角度,提出以科技进步为主导,鼓励企业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
毛其淋(2007)利用Eviews 软件对浙江省GDP 和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相关统计,说明浙江省进出口、进口、出口、净出口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它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以此为基础,以机电产品的进出口为例探讨。
胡宝华(2009)基于1985-2006 年数据本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进口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变量的Granger 因果检验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提出短期关系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和进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但是,机电产品在出口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出口结构尚待优化,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还较低,我国出口机电产品频频遭遇日益严格的技术交易壁垒、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
马章良(2008)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高, 已经成为浙江省机电出口的主要障碍,提出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 不断加速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尽可能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针对机电产品出口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许多国家保护市场的有力武器。
特谭莹,王爱虎(2009),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提出机电产品的绿色贸易措施要求进口商品不但要符合质量标准,生产企业要充分掌握有关进口国关于机电产品的技术,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包装和标签的标准及法规,要建立起实力雄厚的科研技术队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将产品定位在国际水平或先进水平,使其能够达到贸易对象国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蒋立进(2010)通过PEST分析,认为机电产品进出口关系趋于合理。
但是呈现出的大进大出状态,又说明浙江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只是国际品牌的加工厂而已,并没有从事有技术含量的生产。
在浙江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原材料越来越多的开始从本省或本国采购,延长了产业链条,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从中获得的更多的利益,提出浙江企业应当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爬升。
曹焕亚,祝勇仁(2010)为机电产品设计了一套绿色方案,使设计、生产的各阶段交叉、重叠进行,达到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目的,该方案的提出将提高我省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三、评述部分国内文献可以看出,机电产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方面的研究,大多学者是就出口,或者进口而谈,并未对两者结合研究。
也有很多学者是透过进出口来考察与经济贸易的关系,但是所涉及的领域并未细致化至机电产品。
因此不能很确切的反映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真实状况。
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往往在新技术标准、环保标准、设备标准面前止步。
如果我国的国内企业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那么,就只能严重地削弱我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甚至被迫要退出国际市场。
机电产业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产业,国家层面希望加快机电产业的发展,提高机电产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考虑进口与出口双方面的作用。
这样的研究对今后机电产品的出口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之所以以机电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机电产品在我省的贸易总量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技术跟上的情况下,浙江作为沿海贸易发展的城市对其的研究是需要的。
针对机电产品出口发展中可能面临的贸易摩擦加剧问题,建立机电出口产品预警机制,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以及以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应诉机制;对出口增长过快、量大价跌的商品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深入研究国外技术壁垒相关规则,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研发设计,及时进行相关认证,突破壁垒限制,鼓励机电企业采取联合开发、专利购买等方式。
机电产品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1] 曹文红: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江苏:河海大学,2008,4.[2] 陈者根丁志生区域创新钱力对我国主要省份机电产品RCA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5.[3] 冯张美、郑吉昌,浙江机电产品技术壁垒事件中的标准化问题反思[J].现代管理科学, 2006,3.[4] 胡宝华,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1985-2006 年数据的协整分析[J]. 对外经贸,2009,9.[5] 胡国松,温馨,欧盟“绿色"指令对我国与欧盟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J]. 经济纵横,2007,12.[6] 胡春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建议.对外经贸,2008.[7] 何巧尔,提升浙江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09,6.[8] 谭大鹏,王明新,夏训峰,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技术政策与发展战略[J].南方经济,2008,7[9] 姜国庆,庄明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 对外经贸,2010,8.[10] 蒋立进,浙江机电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研究[J].国际经贸,2010,3.[11] 姜娟,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J]. 中国商贸, 2010,08.[12] 毛其淋,进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07,7.[13] 马章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J].当代经济,2008,3.[14] 童春良,余向平,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06,10.[15] 王科,贺华波,邓益民,基于Rough Sets的模块化机电产品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J]. 机械设计,2010,8.[16] 王森,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0,4.pp.52-54[17] 杨丽华,许欢欢,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9[18] 章俊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影响与对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6,3.[19] 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0.[20]sue L.T.McGregor.A decision support model based on a reference point method for end-of-life electronic product management[J].Int J Adv Manuf Techno l (2007), 31: 1251–1259.[21] Edwin.H.Lewis.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Electrical Products[J].Journal of marketing,1980,(13).[22] Michael Pecht1 and Jie Gu.Physics-of-failure-based prognostics for electronic products[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31, 3/4 (2009) pp. 309–322.[23] Winco K. C. Yu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two personal electronic products—a note with respectto the energy-using product directive[J]. I nt J Adv Manuf Technol (2009) 42:415–419[24] Sourafel Girma, Katharine Wakelin.Local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K. electronics industry[J].Science Direct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