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结合部腺癌471例Siewert分型临床

合集下载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发布时间:2021-07-12T12:20:57.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王雨霖[导读]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王雨霖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癌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

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食管鳞癌发病率,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

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肠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临床;病例特点从临床医学方面来看,食管胃交接部,恶性肿瘤=食管腺癌与贲门腺癌两个病症,具有鉴别困难的特点。

在国际肿瘤编码规则中,将贲门腺癌解剖编码为C16·0,隶属胃癌范畴。

相对而言,美国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调查活动发现,在所有肿瘤类疾病中,贲门腺癌和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患者数呈增加趋势,从而引发国内外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近几十年里,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发病率逐渐下降,而贲门腺癌发病情况却得不到缓解。

因此,本文将基于流行病学知识下,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和判定《中国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在1989年颁布,这也是我国早期针对贲门腺癌制定的诊治指南,其中明确指出,贲门腺癌判定期间,主要检查食管胃交界线下2·0cm,在医疗事业高速发展下,2011年关于食管癌的新规定发布,食管腺癌诊断期间,主要检查食管胃交界线上方或侵犯交界线处病变,食管胃交界线下方5·0cm内的近端胃癌,是病变常见位置,诊断过程中注意,贲门癌指未侵犯交界线的病变,此部位一旦产生肿瘤,从医学方面考虑,一般不建议采取Siewert分型。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5年生存绝对获益10%
Ulrich Ronellenfitsch,et al.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13) 49, 3149– 3158
主要内容
新辅助化疗 vs 单纯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vs 单纯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vs 新辅助化 放疗靶区勾画
AEG新辅助放化疗的研究多包涵在食管癌或胃癌中,结论尚不一致
Ulrich Ronellenfitsch,et al.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13) 49, 3149– 3158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primary surgery for gastr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combining individual patient and aggregate data
❖ Ⅰ型: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上方 1~5cm之间
❖ Ⅱ型: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上方 1cm 到齿状线下方2cm之间
❖ Ⅲ型: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下方 2~5cm之间
存在问题
全球范围内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 )的发病率迅速上升
进展期AEG比例达51%~66%,5年存活率为26.6%~38.5%
复发率可达50% ~ 71%
单纯术后5年存活率N0-1期为58%,N2期为34%, N3期为9%
目前国内外关于AEG的研究仍存在较多争议
部位归属?
手术入路?切除范围? 根治性淋巴结清扫范围? 新辅助治疗优势? 放疗靶区勾画?
Ajani JA.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5 ,13(2):194-227. Matzinger O, Radiother Onco1,2009,92 (2) :164-75. 徐宇.中国癌症杂志 , 2010(06):446-451. Lawrence Kleinberg, Curr Treat Options Oncol. 2015 , 16(7): 35 Bai.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6, 36:364-367. De Manzoni G,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3, 29:506-510.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腔镜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且肿瘤未侵犯食管下段、胃底 及大血管等重要结构。
禁忌症
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 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肿瘤 广泛转移或侵犯周围重要脏器, 无法根治性切除。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 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 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概述 • 腔镜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 • 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与争议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定义和分型
01
02
03
Siewert ⅡA
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上 1cm至下1cm范围内;
Siewert ⅡB
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下 1cm至下2cm范围内;
பைடு நூலகம்Siewert ⅡC
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上 2cm至下2cm范围内,且 累及食管或胃的肌层或浆 膜层。
流行病学特点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 病率逐年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发 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局限性
02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可能影响手术决策的准确性。
争议焦点
03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中的必要性及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2)贲门型: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无主细胞和壁细胞。 (3)特殊肠化生型:又称III型肠化生或不完全小肠化生型,分布于鳞状 细胞和柱状细胞交界处。具有不完全小肠或结肠表型,表面有微绒毛 和隐窝,杯状细胞是其特征性细胞。



BE的异型增生(见附表)

1.低度异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 LGD ):组织结 构正常,细胞核增大浓染,但胞核不超过细胞大小的1/2,可 见有丝分裂相。杯状细胞和柱细胞的黏蛋白减少,并可见 到萎缩的杯状细胞。


Siewert等(2006)根据近年切除的1346例 “连接部”腺癌观察到Ⅰ型、Ⅱ型和Ⅲ型肿瘤之 间有明显的人口学和形态学的差异。如Ⅰ型肿瘤 多见于男性(男:女=9.1:1),主要发生于 Barrett食管黏膜上;Ⅲ型肿瘤男:女为2.1:1, 仅2%显示Barrett黏膜,60%的肿瘤呈弥漫性 生长。Ⅱ型肿瘤生长形态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 男:女为4.8:1,组织类型更介于Ⅱ、Ⅲ型之间。

由于这些局限性,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2000年提出一新的分类法,根据这一分 类,发生于GEJ的肿瘤也被分为3型。此分 类法的优点是便于区分病理发生与临床特 征各不相同的食管与胃近端腺癌,以便进 行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
WHO分类法 食管腺癌(全部位于GEJ上方) GEJ腺癌(跨过GEJ) (近端)胃腺癌(全部位于GEJ下方)

Barrett食管(BE)

1950年,英国胸外科医师Barrett报道了他 在手术和尸检中发现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 柱状上皮(肠样或胃样)替代的现象,此后,这 一现象被称为Barrett食管(BE).
Barrett食管定义及诊断标准的演变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摘要当前,学界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关注度日渐升高。

食管胃结合部跨越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相关学科对其定义和分型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分歧。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总结各方观点,对食管胃结合部给出了全面的定义。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在概念上逐渐扩展为复杂的功能解剖区域,范围涵盖了远端食管至近端胃。

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网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是该部位肿瘤侵袭和转移规律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Nishi分型和Siewert分型的出现,推动了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研究的发展。

Siewert分型获得广泛认可,被相继引入国际主要临床指南。

目前一般建议,Siewert Ⅰ型和Ⅱ型肿瘤分期和治疗参照食管癌处理,Siewert Ⅲ型肿瘤参照胃癌处理。

但日本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中,对食管胃结合部癌仍使用Nishi分型。

近期,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当前相关领域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建议。

只有回归基本的解剖学、生理学视角,加强多学科的沟通合作,借助新兴的生物信息学、数字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才有望走出传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和分期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学界的日益重视[1, 2]。

但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横跨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又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即便是定义、分型等基本问题,不同学科的认识并不一致,东西方学者的观点也多有分歧,从而导致治疗策略、手术方式、预后判断等关键问题难以统一观点[3]。

除腺癌外,EGJ还会发生鳞状细胞癌,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又与AEG不同。

我们拟从历史的维度,对EGJ及AEG定义和分型的变迁,以及存在的争议和分歧加以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

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

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

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上下5 cm之间并侵犯食管胃结合部的腺癌[1]。

自70年代以来,AEG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80%的食管癌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而在新发AEG的患者中高达59%在东亚/东南亚地区[2]。

中国一项胃癌单中心登记研究发现,1988—2012年间,AEG的比例从22.3%上升到35.7%[3]。

AEG预后差,往往被发现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相关数据显示,ⅠA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65%,更晚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3%~42%[4]。

目前,AEG的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5]。

外科手术作为AEG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并行根治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目的。

Siewert分型是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AEG分型方法,对于肿瘤术前分期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6]。

Siewert Ⅱ型被认为是真正的AEG,其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近1 cm至远2 cm的区域,而EGJ 上1~5 cm为Siewert Ⅰ型,EGJ下2~5 cm则为SiewertⅢ型[1]。

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规范综合治疗

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规范综合治疗
· 264 ·
述评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4-0264-03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4 月 第 32 卷 第 4 期
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规范综合治疗
季加孚,季 鑫

【摘要】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 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东方国家。对 于 Siewert I 型 AEG,其生物学特性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 于食管癌;对于 Siewert Ⅱ、Ⅲ型 AEG,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 于胃癌。目前有两个大型的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不同术 式的效果:Siewert I 型 AEG 建议采用经胸切除的手术;而 SiewertⅡ、Ⅲ型肿瘤建议采用开腹经食管裂孔的术式。同 时,围手术期化疗、化放疗的作用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 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1 AEG 的定义和分类 食管胃结合部由远端食管、贲门及近端胃构成,但三者
的界限尚存在争议,焦点在于食管胃交界(esophagogastic junction,EGJ)的判定。目前公认的 EGJ 为食管下端纵行栅 栏状样血管末梢或胃黏膜皱襞的近侧缘[1]。在确定 EGJ 的 基 础 上 ,目 前 被 广 泛 认 可 的 分 型 方 法 是 Siewert 分 型[2]。 Siewert 分型定义肿瘤中心位于胃食管交界及远近各 5cm 范 围内的腺癌为食管胃结合部癌[1-2],并分为 I 型:远端食管 癌,肿瘤中心位于 EGJ 上 1~5 cm 处;Ⅱ型:贲门癌,肿瘤中 心位于 EGJ 上 1 cm 至下 2 cm 范围,侵犯 EGJ;Ⅲ型:贲门下 癌,肿瘤位于 EGJ 下 2~5 cm 范围,侵犯 EGJ。Siewert 分型 为进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3],对于不同类型 的 AEG,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
及术后并发症 , 才能 选 择 相 应 的 手 术 切 除 方 式和 消化 道 重 建 术 式 。
[ 关键 词] 胃食 管结合 部腺 癌 ; 手术入路 ; 近 端 胃切 除 ; 远 端 胃切 除 ; 消化道重建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文献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1 1 8 5 1 / j . i s s n . 1 6 7 3—1 5 5 7 . 2 0 1 5 . 0 2 . 0 2 4 优先数字 出版 地址 :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 s / d e t a i l / 5 1 . 1 6 8 8 . R . 2 0 1 5 0 3 1 8 . 1 6 0 3 . 0 1 6 . h t ml
能 导致 上切 缘 阳性 、 纵 隔淋 巴清 扫不彻 底 和 吻合 困难 , 从 而增 加吻 合 口瘘 的风险 。一项 日本 的研 究指 出对 于
见_ 6 J 。 肖文 光 _ 6 报道 , Ⅱ /Ⅲ型 A E G 胸 腔 淋 巴 转 移 率分 别 为 2 6 . 4 %和 1 5 . 3 %, 远 远 低 于 腹 腔 转 移 率
( 6 6 . 9 %和 7 0 . 4 %) 。 国外 研 究 认 为 其 上 纵 隔淋 巴 转
移 率不 足 1 0 %, 但 上纵 隔淋 巴结一 旦 发 生转 移 患 者 预 后 差 j 。 因此 , 在选 择 手 术 入 路 时应 充 分 考 虑 到 胸 腹 部 淋 巴的彻 底 清 扫 。经 腹人 路 具 有 相 对创 伤 小 、 对 呼
近 年来 , 食 管 胃结 合 部 腺 癌 (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a o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1012)04-0310-06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4 月 第 32 卷 第 4 期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471 例 Siewert 分型临床研究
杨 宏 a,武爱文 a,季加孚 a,唐 磊 b,吴 齐 c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 Siewert 亚型间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的差 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 2002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 471 例 AEG 病人的临床资 料,比较不同 Siewert 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 全组 471 例病人中,SiewertⅠ型 22 例 (4.7%),Siewert Ⅱ型 237 例(50.3%),Siewert Ⅲ型 212 例(45.0%)。病人的年龄、性别比和体重指数在各组间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较Ⅱ型更容易出现胃壁深层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故Ⅲ型比Ⅱ型具有更晚的 TNM 分期。 组织分化程度为 G3/4 的病人在Ⅲ型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Ⅱ型,脉管癌栓阳性率在Ⅲ型中同样明显高于Ⅱ型。 不同的 Siewert 亚型通常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和切除方式。Siewert 各亚型病人的 5 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8)。对于行 R0 切除的Ⅱ型和Ⅲ型病人,经腹手术病人的 5 年存活率优于经胸手术(49.1% vs. 23.3%,P= 0.045),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的病人相比,5 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 vs. 42.5%,P= 0.278)。 结论 Ⅱ型和Ⅲ型 AEG 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但两组病人的 5 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 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对于Ⅱ型和Ⅲ型 AEG,建议经腹实施手术,并根据肿瘤的浸润范围选择合适的切除范围。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分型;临床病理;手术方式;预后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higher and the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type Ⅲ than type Ⅱ.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procedures differed among different Siewert types. The 5-year survival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 (P=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different clinical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prognosis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 according to Siewer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71 cases of AEG underwent resection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8 in Beijing Cance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ccording to Siewert classification: a clinical study of 471 cases YANG Hong*,WU Ai-wen,JI Jia-fu,et al. *Department of Surgery,Key Laboratory of Carcinogenesis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Ministry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Beijing 10014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 Jia-fu,E-mail:jiafuj@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was deeper and the nodal metastases were more frequent in type Ⅲ compared with type Ⅱ,
which also meant type Ⅲ tumors demonstrated a more advanced stage than type Ⅱ. Moreover, the pathological grade was
0.308). As for type Ⅱ and type Ⅲ tumors underwent R0 resection, resection via laparotomy showed survival advantage over resection via thoracotomy (49.1% vs 23.3% , P=0.045), and the 5-year survival was similar between proximal subtotal gastrectomy and total gastrectomy (40.1% vs 42.5%, P=0.278). Conclusion Type Ⅱ and type Ⅲ tumors have
diffenent Siewert types. Results Among 471 cases, 22 (4.7%) cases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I, 237 (50.3%) as type Ⅱ
and 212 (45.0%) as type Ⅲ. The age, male to female ratio and BMI ha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