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社区管理
高血压社区管理

• 血脂异常
颈动脉超声IMT≥
TC≥5.7mmol/L
0.9mm
(220mg/dL)
或动脉粥样硬化斑
或LDL-C>3.6mmol/L
块的超声表现
(140mg/dL)
•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或HDL-C<1.0mmol/L
男性115~133mol/L
(40mg/dL)
(1.3~1.5mg/dL)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
至少2个月一次 血压、体 重、RF 等
高危/很高危 (三级管理)
立即开始 药物治疗
血压、体 至少1个月一次 重、RF等
血压未达标 或需转出者
转 回
检出
诊断评估
开始非药物治疗
开始药物治疗
开始健康教育并持之以恒
NCCD
随访管理 规范治疗
上级医院
13
高血压诊断分类标准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及WHO/ISH推荐:
女性107~124mol/L
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1.2~1.4mg/dL)
• 腹型肥胖或肥胖
• 微量白蛋白尿
腹型肥胖
尿白蛋白:
腰围男性≥85cm,女性
30~300mg/24h
≥80cm
尿白蛋白/肌酐比:
肥胖BMI≥28kg/m2
男性≥22mg/g
• 缺乏体力活动
(2.5mg/mmol)
• 高敏C反应蛋白≥3mg/L或C
努力使血压达标,减缓靶 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 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及死亡率。
NCCD
10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
WHO 2002年的世界健康报告中指出,在心血管疾 病所致死亡中,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约占700万;大约半 数30岁以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病等慢性病的管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病等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慢性病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在社区中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开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慢性病的危害、预防和管理知识,并传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 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档案。
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用药情况等内容,便于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面、个体化的管理和指导。
3. 定期随访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根据慢性病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工作。
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形式,旨在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用药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解答疑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习惯。
4. 药物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配合医生的指导,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药物管理。
包括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监测用药效果、预防和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等。
同时,工作者应该关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5. 健康体检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评估。
通过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发现慢性病的风险和问题。
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工作者应该与患者进行健康咨询,提供个体化的健康建议和管理方案。
6. 多学科合作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合作,形成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模式。
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社区健康管理可 以及时发现高血 压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采取干 预措施,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社区健康管理 可以提供个性 化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
社区健康管理 可以提供便捷 的医疗服务, 减少患者就医 的麻烦和费用。
社区健康管理可 以促进患者与医 生、护士、社区 工作者之间的沟 通和交流,提高 患者的心理舒适
定期随访:社区 医生定期对高血 压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
血压监测:社区 医生定期为高血 压患者测量血压, 了解血压控制情 况
健康教育:社区 医生定期为高血 压患者提供健康 教育,提高患者 自我管理能力
药物治疗:社区 医生根据患者病 情,制定合理的 药物治疗方案, 并指导患者正确 用药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普及:向患 者普及高血压相关知 识,提高患者对高血 压的认识和重视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指 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心理辅导: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定期随访:定期对 患者进行随访,了 解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建立专业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团队职责:负责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心理辅导等 团队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团队业务能力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
确定目标人群:高血压患 者
制定干预措施: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 等
制定实施计划:时间、地 点、人员、内容等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支持建议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支持建议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为了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社区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高血压患者在社区中获得充分的支持。
1. 教育意识增强社区可以定期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或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患者和居民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这有助于引起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重视,并增强他们对控制高血压的意识。
2. 建立慢病管理团队社区可以组建一个由医生、营养师、心理专家等组成的慢病管理团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该团队可以定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视,检查血压控制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提供营养指导社区可以提供高血压患者的膳食指导,鼓励他们选择低钠、低脂和高纤维的健康食物。
社区可以与当地的健康食品供应商合作,提供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产品,以便患者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这些健康食材。
4. 定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社区可以组织定期的体育锻炼活动,如健康步行、瑜伽或太极拳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还能增强他们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健康。
5. 心理支持和咨询社区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高血压患者减轻压力和焦虑。
心理专家可以与患者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6. 互助小组和社区活动社区可以组织高血压患者互助小组,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患者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治疗心得和应对疾病的方法,互相鼓励和激励。
此外,社区还可以定期举办健康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等,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支持机会。
7. 促进合理用药社区可以与当地的药店合作,向高血压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和服务。
药店可以提供用药咨询,监测血压和记录用药情况,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药物,并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总结:通过社区的支持和帮助,高血压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和管理,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减轻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有哪些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有哪些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社区护理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1. 开展高血压知识讲座:社区护士可以定期在社区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高血压的病因、病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及生活调护等方面的知识。
2. 个性化健康教育: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 定期随访:社区护士要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上门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生活方式干预1. 戒烟限酒:向患者讲解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
2. 合理饮食:指导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钠盐摄入,逐步降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盐6g的要求。
3. 适量运动: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4. 控制体重:针对肥胖患者,指导其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降低体重,以降低血压。
5. 充足睡眠:建议患者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劳累。
6. 心理调适: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精神压力。
三、药物管理1. 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处方正确服用降压药物,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药物教育:向患者讲解各类降压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及服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药物知识水平。
3. 定期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四、紧急情况处理1. 高血压急症的识别: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高血压急症的表现,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及时采取措施。
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降低医疗负担
通过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高 血压患者的病情,减少住院和急诊治 疗的需求,从而降低医疗负担。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社区居民健康
通过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普及 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社区居 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满足患者对健 康的需求,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 意度和信任度。
详细描述
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传授高血压基本知识,如病因、症状、治疗方式等;指导患者正确 认识高血压,避免误区;教授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如正确测量血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提高患 者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
总结词
针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出针对性改 善建议。
VS
详细描述
了解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盐饮 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针对患者情 况,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如减少盐摄入 、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定期随访, 督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控制 效果。
成功案例三:社区综合干预模式
总结词
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是一种以社区为单位的管 理方式,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 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详细描述
社区综合干预模式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 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健康教育、运动指导、 营养咨询等服务。同时,还通过建立居民健 康档案、定期随访等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 行全面管理。此外,社区还通过组织义诊、 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 和自我保健能力。
总结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包括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高血压管理计划。计划应包括 饮食指导,如控制盐、脂肪摄入;运动指导 ,如推荐适量有氧运动;药物治疗指导,如
社区高血压护理措施

社区高血压护理措施一、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1. 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社区护士应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排查,建立高血压患者的个人档案,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用药情况、家庭地址等。
2. 定期随访:社区护士应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预约上门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和生活习惯,对患者的合理用药和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指导。
3. 健康教育:社区护士应定期开展高血压知识的健康讲座,让患者互动并交流保健经验,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个体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处方。
4. 血压监测: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指导患者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
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1. 生活护理: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合理安排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当的运动方式。
2. 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
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减少油脂类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3. 用药护理:高血压患者应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对于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消除紧张和压抑的心理。
5. 体重控制:高血压患者应控制体重,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以降低血压。
6. 定期体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三、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1. 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烟酒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学会在家中正确测量血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放松训练:高血压患者可以尝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血压。
4. 社交活动: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助于情绪调节和身心健康。
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制度

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制度一、前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高血压患者在社区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由于高血压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社区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疾病管理制度,以提供全面的、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二、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的高血压筛查系统社区需要建立高血压筛查站,定期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
对于已知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及相关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未知高血压患者,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醒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血压检测。
2.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社区需要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对已知高血压患者进行注册,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
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疾病诊断、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3.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团队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4.建立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制度对于已知高血压患者,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相关健康宣教,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5.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系统定期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包括高血压的病因、病症、治疗方案、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服务1.高血压门诊服务社区提供高血压门诊服务,包括定期血压监测、药物治疗、健康宣教等服务。
2.健康管理服务社区提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评估、计划制定、协调服务等。
对于高危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社区要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明确。
针对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一系列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措施。
1.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已有研究证实,肥胖、高盐饮食习惯、嗜酒、嗜烟、有高血压家族史、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和高脂血症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见,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因此,针对整个人群,尤其是针以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特别是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他们主动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当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迫切的工作。
同时,进行全人群的多方面、综合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是控制高血压发病及高血压后遗症的根本措施。
2.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措施
2.1强化行政干预一个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制定的卫生政策,而地方行政领导及相关决策人员对居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的管理能力,又直接影响地方卫生政策制定的好坏。
高血压的患病率是社区人
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高血压的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需要行政的工作任务和社区发展规划之中。
要提供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所必需的经济支持;为创造健康的社区环境制定必要的政策和制度;要改善社区卫生院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建立健全的高血压监测系统,以便及时收集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情况、控制情况、死亡情况等,为制定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2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要制度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首先要收集以下这些基础资料:社区居民年龄在30岁以上者的基础血压、血脂、体重、饮食、嗜好、生活方式、精神状况等,统计整个社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数,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等、死亡情况,病人的就医情况,控制病情的意识及采取的方法,居民的经济结构、教育水平,还有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
然后对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干预方法以及监测评价的指标等。
2.3 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前面已经谈到,高血压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而,从事健康教育的社区人力资源情况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关键作用。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立健全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网络:①设置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组织,如高血压健康教育委员会或高血压健
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负责人一般由社区行政领导担任,分管卫生干部、社区卫生院领导、居委会和各行业的代表参加。
②配备高血压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爱卫会应配备健康教育专职干部训。
③组织高血压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如社区离退休人员,尤其离退休医务卫生人员、教师以及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居民,把这些人力资源利用起来,开展社区高血压宣传教育活动。
2.4 抓好社区阵地建设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有固定的阵地,例如,设立高血压健康教育学校,聘用医务人员,根据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特点,合理制定教育计划和安排上课内容及课程,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设立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室,室内设有卫生科普画报、报刊以及宣教的影碟等设备,还可进行文体活动;另外,可创办卫生宣传栏、黑板报,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更换内容;还可创建健康教育一条街,在社区内选择一条繁华路段,向来往的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可设立咨询电话、咨询点、网站,聘请心血管专家定时定点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2.5危险因素的控制及行为干预
2.5.1 开展社区控烟活动过度吸烟与商血压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的相关知识,建立无烟社区、无烟单位、无烟医院、无烟学校,营造控烟支
持环境,公共场所不得出售香烟,不得向未成年人售烟,提高人人监督吸烟的意识,举办戒烟竞赛以及"终生不吸烟"签名活动,教授青少年如何"拒绝第一支烟"的有效方法等。
另外,对戒烟中出现的戒断症状可采用一些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或传统中医针灸戒烟等。
2.5.2 合理膳食不良的饮食如喜咸味食品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因为食盐中的风俗离子是促进血压升高的因素,因此对社区居民的饮食指导极为重要。
要限制每日钠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平均每人每日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低于
3.5克。
可在社区中举办控盐为主题的烹调操作指导,发放控盐小勺等,使膳食限盐概念深入居民心中。
还要限制饮酒,少吃高脂食物及甜食,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等。
2.5.3 体育锻炼肥胖与高血压有强有性,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尤为重要。
在社区内兴建各种体育设施和锻炼场所,以便居民运动健身;定期举办社区小型运动项目比赛,提高居民的锻炼的方式和强度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更要循环浙进、持之以恒。
2.5.4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高血压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精神紧张、激动、愤怒、恐惧等心理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致命的危险。
因此,开展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模式,对全民高血压的预防
和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在社区中开展一些联谊社交活动,鼓励居民积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在社区中开展一些联谊社交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加,在活动中互相倾诉心中困惑、发泄不满,以忘却烦恼、放松身心。
也可找好邻居或好朋友促膝谈心,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以减轻心理压力。
抑或求助社区心理医生,以得到他们的心理疏导。
2.6 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倡导所谓"自我管理",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病人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
"这种疾病管理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这种需要终生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疾病。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措施包括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医生
对高血病人自我管理的支持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适:认识高血压,自我管理概述,目标高定与制定行动计划,增强自信、处理紧张、生气和担心、情绪低落的管理,疲劳的管理,放松的技七,与人交流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的合理使用,血压的自我监测,与医生配合等。
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由社区为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医务人员,支技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并提供联系电话,随时接受咨询。
该模式能充分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和工作网络,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可持续发展等优点。
3.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估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估可以反映出社区健康教
育工作的成效。
通过评估,既能总结经验,用于推广,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工作的改进。
可根据高血压社区普查的方法,进行管理工作的成就评估。
普查内容包括;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必变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测量指数、血压值,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高血压的年发病率和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在干预前后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
还要调查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否上升等。
基于这此调查,可对管理工作已有的成绩加以肯定,并继续保持;对不足之处可随时修正,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便达到对社区高血压控制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