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7次授课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13、14、15课)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提问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对不对?
P169
对,说明理由。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阅读P175图示
谈谈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不在自己活得多少
2.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提问5:什么是意志?
参考答案:
P149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主观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提问6:什么是责任?
提问2: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提问3: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引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规律成为了我们认识历史和探索人生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历史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并在我们的人生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历史规律对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的建议。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历史规律的作用历史规律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实践中出来的一系列客观规律。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通过对历史规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从而在我们的人生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历史规律对人生目标的启示历史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它们也可以给我们的人生目标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首先,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论是个人的人生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长期的努力。
因此,我们在设定人生目标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要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地追求我们的目标。
其次,历史规律表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
同样地,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发展和成就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因此,我们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最后,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
在一个变化的社会中,我们的人生目标也需要适应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
因此,我们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随时调整人生目标,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实践建议在根据历史规律设定人生目标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实践建议:1.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人生规划的长远性。
2.设定长期目标:根据历史规律的启示,我们要设定长期的人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同时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努力实现目标。
3.综合思考:在设定人生目标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个人能力、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中职哲学与人生(人教版)教案: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全2课时)

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二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
目标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
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
教
学
内
容
教师归纳: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中职生在选择专业时就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晓明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就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当机会到来时,就能够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教师归纳: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机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则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
教
学
内
容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课件展示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讲述:
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人生成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确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在多样的选择和干扰中有了聚焦的方向,引导我们朝着具体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避免走弯路和错路。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
教具
教案、多媒体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时间分配
(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2'
74'
2'
1'
板书
设计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讨论、归纳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要懂得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3、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各抒己见、归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起作用的基本规律。
案列:袁世凯称帝
问题:袁世凯为什么不能长久地称帝
能力目标
体验、感悟、提升个人成长离不开人生目标,懂得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最新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优秀8篇

最新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优秀8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篇一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学领域的重大任务、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对于如何落实课改,具体有如下心得:(一)、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二)、教师需进一步提高自己新的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课程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求也更高了、接下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十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fd7cd3700abb68a882fb2a.png)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 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 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二、行省制度
1、原因: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管理辽阔的疆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北向门户洞开,形 2、特点: 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削除地方军事割据的自然条件,有 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列如
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 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 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 个完整的割据区。
随堂演练
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 可以参观到( A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 古人类是( B ) ①发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 质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无限的想象: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
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 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 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 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
北京人的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
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 摘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我有小 故事!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 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 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 知识,掌握北京人的历史知识。 2.通过“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北京人系列知识的学 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大猩猩、北京 人和现代人的头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第10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弗洛伦斯·查德威克因是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性。1952年,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 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 (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 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还十分遥远。“现在还看不到海岸 ,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着她的小艇上的人说。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 “别骗我。如果只剩下一英里,我就应该能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驶去。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了一杯热汤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隐 隐约约地看到海滩上等待欢呼她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 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 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 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自觉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3)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金尾雏鸡和红尾雏鸡一同出生在一个巢里 ,又被同一个猎人捉住,关在了同一个鸟笼里。鸟 笼小得可怜,但却可以享受各种美餐。红尾雏鸡饱 食终日,身体养得臃肿不堪。金尾雏鸡规劝道:咱 们都是鸟类,应该学会飞行的本领啊!“飞行!” 红尾雏鸡嘲笑金尾雏鸡。“关在鸟笼子里,往哪儿 飞?还是趁早死了那条心吧。”金尾雏鸡无奈的摇 摇头,依然每天坚持在笼中练习飞行动作,把一双 翅膀练习得强劲有力。红尾雏鸡则又垂下眼帘,独 自舒舒服服的晒太阳。有一天,一个小孩子把鸟笼 子打开了,金尾雏鸡凭着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迅速 冲出鸟笼飞回了山林,而红尾雏鸡想飞却飞不动, 仍被关在鸟笼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分享两个精典的案例:【案例1】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教师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对“哈佛精英人生轨迹的跟踪调查”的案例了解,我们知道,他们25年后的生活状况其实在25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其实,他们日后生活品质的天壤之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2】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分享、归纳:丈夫出事后,朱桂栀想带儿子回四川老家时,房东的一句话让这个农妇决心留在北京努力打拼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单靠修鞋和捡废品远远供养不了孩子上学及她们的生活开销。
在一次修鞋时,她遇到了一个四川老乡,如今在故宫做讲解员,月收入4000多元。
朱桂栀一想要是能当上故宫讲解员,不仅能还清债务,还能给儿子交学费。
经过再三合计她决定选一门小语种----葡语。
对没有什么基础的朱桂栀来讲,学葡语着实不易。
在这期间有无数次的退缩,有无数次的鼓起勇气,孤注一掷。
儿子的成绩是她的动力,儿子的懂事是对她莫大的鼓舞。
学葡语路上的艰辛让很多人动容,也让我们钦佩。
为了了解故宫,她花60元买了一张票,中午连饭也没吃,下午闭馆时仅走完珍宝馆和后三宫的一小部分。
为了省门票钱,到了晚上,她悄悄躲起来蜷缩在树下草地上又冻又饿地准备熬过长夜。
可最后还是被保安发现了,听了朱桂栀的解释后,在场的人却惊呆了,大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2006年6月,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故宫一名葡语讲解员。
她的工资加提成最多时一个月拿到了8000多元。
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巴西利亚大学计算机专业。
我想问下同学们:是什么改变了朱桂栀母子的命运?大家讨论、教师归纳:是目标,是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有了方向,有了追求。
没有目标,生活将是盲目的、没有意义的。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教材中的事例)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案例1】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案例2】打工妹在逆境中开始的财富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易公司。
然而,2008年的时候,因为一个新的财富发现,突然放下这一切,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地搞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鸡。
唐洁和当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加上社员出栏的一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除了养殖土鸡,唐洁还有两千多亩地种下了果树。
核桃可以达到年产量400万斤,葡萄可以达到100万斤,枇杷可以达到120万斤,预计三年内贮备走深加工这条路。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上面两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归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
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案例1】有这样一个故事,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
它在一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时间。
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这个小村庄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
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来。
开始,肯.莱文雇了一个比塞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结果在第十一天又回到了原地。
后来,肯.莱文又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结果,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事实说明,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不能走出沙漠。
【案例2】尼克·胡哲名言----“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
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
”----“你不能放弃梦想,但是可以改变方向,因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处会遇到什么。
”----“即使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于别人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没手,没脚,没烦恼。
”----“如果你失败了,再站起来。
”----“如果别人没有给你奇迹,你就去成为奇迹。
”教师归纳:无论是人生发展的道路,还是社会前进的道路,都是由目标导引的。
我们要在人生目标的导引下促进我们个人的成长,从而推动历史发展。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人生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激发人的潜能,对人的发展具有鼓舞和激励作用。
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人生成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确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在多样的选择和干扰中有了聚焦的方向,引导我们朝着具体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避免走弯路和错路。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第二课时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实现,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领悟到目标的设立必须要看得见、摸得着、要切合实际。
正确的目标对个人成长很重要,要有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展示创境激趣:运用教材“杀龙妙计”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引思明理: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分析讨论教材中“杀龙妙计”的寓言)教师归纳: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机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则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课件展示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运用教材“相关链接”的图“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讲清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归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通过阅读“徐向前和胡宗南两人的不同命运”的故事,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教师归纳: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