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小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

小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情境启发法情境启发法是指通过提供一个具有情境背景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如通过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来学习植物的生命周期。
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二、问题启发法问题启发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数与代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道有关数量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兴趣。
三、案例启发法案例启发法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形成概念。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适应环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动物为了适应特殊环境而演化出的特殊器官,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从而加深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
四、探究启发法探究启发法是指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探究性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水的三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水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水的三态转变规律。
五、评价启发法评价启发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找出问题。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评价或小组评价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的启发性与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的启发性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法。
一、启发性教学的特点启发性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启发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提供启示性材料: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供一些具有启示性的材料,如案例、图片、实验、文本等。
这些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引导性问题: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实际生活和学习领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启发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4. 激发创新思维:启发性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运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1. 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具有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教师可以运用开放问题、情境问题、实际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探索。
2. 启发式案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思维和综合能力。
3. 启发性实验:在教学中引入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发现问题和规律。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4. 启发性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启发。
试论现代启发式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
识, 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 通过 把新获得的知识和 已有的认知结构 并
联系起来, 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此外, 布鲁纳提出“ 发现法” 认为,
教学既非教师讲 , 又非学生 听, 教师通 过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 自 而是 己的引导 , 启发 , 让学生 自己去认知 , 括 , 去概 去亲 自 获取 知识 , 从而
发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启发式的关键问题的一
2 1 年第 2 00 9期 总第 13期 0
经济研 究导 刊
E C0NOMI S ARC GUI E C RE E H D
No2 2 1 .9, 0 0 S r lNo 1 3 e a .0 i
试论现代启发式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
阳小玲 , 张建育
( 赣南师范学院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 0
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 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 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而应当让“ 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 自己成 使
为发现者” 为此, 。 现代启发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认为
学生在教学中应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它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 人,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支持 和合作。
3 . 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论
二、 现代启 发式 教学 的教 育心 理学理 论依 据
(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收 稿 日期 :00 0 — 6 2 1— 8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金项 目: 江西省教改课 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 共心理 学教 学改革的理论与 实践研 究”J J 一 9 1 - 6 (X G 0 — 1 ) 1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启发式教学讲究教学效果,强调“举一反三”、“循循善诱”。
从多年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如果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不当,就不能表达出其内在的优势。
例如,教师提问前,头脑中先有了问题的答案,然后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通过提问设疑,步步“紧逼”,最后回到问题的答案上来。
这样,虽然一堂课下来,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烈,但很明显,这样的教法,不能算作启发式教学,充其量只是教师的提问艺术比较高,可以通过提问兜圈子来启发学生答复所提出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但没有掌握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前,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全部进行讲解,所以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将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并列,表达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所以,启发式教学也要表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步入教室,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曾几何时,笔者将多媒体作为一个演示板,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扼杀,被动地围绕着教师、教材、多媒体的演示来转,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不但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佳。
〔一〕、网络环境下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为到达这一教学目的要求,转变陈旧的地理教学观念,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但传统的启发式是靠老师的文字语言和挂图、板图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虽有它的优越性,但它也存在着启发过程较呆板、欠生动、费时的问题,以致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效率。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教案是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安排有序的一种工具。
而在教案的设计中,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角度,探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优势以及如何结合应用。
1.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情景还原、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并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
2. 启发式教学在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应用在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场景、提出教育性问题或疑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好奇心。
例如,在一堂关于植物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展示一颗长得异常高的植物图片,让幼儿讨论、推测它生长的原因,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索。
3. 引导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式教学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给出思路、示范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引导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4. 引导式教学在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应用在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步骤,引导幼儿完成各种活动任务。
例如,在一堂制作手工艺品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的方式,引导幼儿按照指定的步骤完成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的优劣势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难度不易把握、学生思维混乱等问题。
而引导式教学则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步骤,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但也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
6. 启发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的结合应用在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中,可以充分结合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的优势,灵活运用。
在一些需要激发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而在一些技能和操作性较强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方式。
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

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启发式教育,或启发式教学法,大家可能都已经不是那么陌生了,尤其是在西方教育的范畴,在教学方法上,是特别强调这一点的,注重启发与理解,而不鼓励填鸭式教学、生产线式教学。
然而,如何来具体实现启发式教育呢?我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吧!开车的人,大多有这种经验。
对于一条不熟的路,坐在旁边的人带路,告诉您怎么走,直走、左转弯、右转弯…最后到达目的地。
有的时候,就算人家带了好几回,到自己单独开的时候,还是无法顺利开到目的地,还是弄不清楚路线!这种状况,我自己都经历不少!为什么呢?因为,旁边的老手,告诉您,直走、左转弯、右转弯…您按着老手的指令去做,很顺利;习惯上,不太需要动用很多大脑,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不管多复杂的路线,很容易就到达了目的地。
嘿!下次自己来开,还是一头雾水,根本认不得路。
这就是填鸭式教学法的一个比喻。
还有一种方法,当然,那担任带路的这位指导者,就得多多费心了,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了。
那所花费的功夫与心力,就会比填鸭式教学法多得多。
首先,要告诉学生,我们的目的地,大概是在哪个方向、大概是多少距离,花多少时间等等的。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课堂的objective,这乃是非常的重要,使我们对于大纲、主题,有某种程度的了解。
接下来,老师说:在前方有一个分叉,是右转或左转,您自己看一下路标或周遭环境,您认为应该是左转还是右转呢?可以开慢一点,不要冲的太快…这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判断一下,与老师互动一下,也与周遭互动一下…其实学生的答案对与错,不会是太重要的,当老师告诉你,你说右转,其实不正确,应该是左转,您的印象会非常的深刻,下一次一定记得了…如果您判断是对的了,那么印象也会是非常的深刻了…如果是第二次练习(复习),到了这个路口前,老师也许就轻轻地提示一下,前方该怎么办呢?还记得吗?您说说看…透过学生自己告诉老师该怎么办,无论这次,您不小心没记清楚、或者是记对了,相信再次的判断,可以说是深谙路线了…以上是通过互动、通过自我思考、通过自我判断过程的学习方法,事实上,也正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些写照。
探索启发式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探索启发式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则是促使学生发展和创造力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设计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它追求发现、启发和体验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开放、有趣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启发式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一、认知启发认知启发是指通过向学生提供信息和启示,引导他们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启发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挑选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案例、故事或实例,让学生从中去发掘规律和思考问题。
通过创造性的问题和启发性的提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激发他们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启发。
二、情感启发情感启发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使学习过程更富有情感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入真实的情景、个人故事或影像资料等,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创设情感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积极鼓励、正面反馈和合作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情感,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三、体验启发体验启发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和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提炼和总结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验或实地考察等活动,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四、创新启发创新启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鼓励他们进行非传统的思考和创新的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或项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五、评价与改进在实施启发式教学设计之后,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

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一、启发式教学的意义1. 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之一。
启发式教学所强调的主要是教师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会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1]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没有压抑感,给学生一种自由、独立、主动的探索空间,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有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3.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又要注意分析教学内容,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启发方法进行教学。
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探讨1. 形象启发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简单,大脑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对于抽象的东西难以接受和理解;直观思维较强,对具体的、直接的事物会给予更多的好奇和关注。
诸如五彩缤纷、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者是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能够在课堂上出现,必将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第3期(总第47期)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4 N o.3试论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肖自明 秦文孝(渭南教育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 要:文章认为中国是启发式教学的故乡。
自从孔子提出“启发”的概念以来,古代教育家和近代西方一些著名的教育家都不同程度地把它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来加以论述。
现代教育中那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当代教育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被大家认可并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们和“启发式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与特点,进一步说明“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91(1999)03—0076—05一、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的发展演变(一)古代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1.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
中国是启发式教学的故乡,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
“启发”二字,发源于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教师才给予指导,教师“举一”学生“反三”。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学中采用了“问答法”(“叩其两端而竭焉”)、“榜样比喻法”(“能近取譬”)、“练习法”(“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学记》进一步总结了孔子以来的启发式教学,提出了“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以谓善喻矣。
”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善喻”,其途径应该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予牵制,鼓励学生而不加强迫,开启学生而不越俎代庖。
根据这种教学思想,《学记》中提出了“问答法”(“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讲解法”(“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练习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类比法”(“比物丑类”)。
同时《学论》还对当时的注入式教学,提出了批评:“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迅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3.朱熹的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
朱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启发式教学的经验。
他很重视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不能代替的。
教师的作用在指收稿日期:1998—12—07导,“指导者,师之功也。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他把读书看作是一个从未知有疑,渐疑到解疑的过程。
同时他还总结出了“读书的方法”,分为六步:“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
在教学中还应用了“练习法”和“复习法”。
“学贵习之,须是心心念念在上,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
所谓“时习”,即随事、随时、随处都复习,练习其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自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以来,古代的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就已把启发式教学与具体教学方法区分开了。
他们是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来看待的。
在现实中,人们只注意了古人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谈话法”的做法,忽视了古人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对其它方法的运用。
因而也就认为“启发式教学”即“谈话法”;或“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或“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这些认识片面地理解了古人的教学思想。
(二)近代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1.夸美纽斯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写到“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麻烦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1〕(扉页)这种教学方法包含有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他主张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在《大教学论》中,列了三章(第二十至二十二章),专论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
主张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采用“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在艺术和语言方面采用“模仿法”和“练习法”。
2.赫尔巴特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把启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作为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认为多方面的兴趣能使新旧观念互相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他主张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为了贯彻这个指导思想,一方面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另一方面,明确提出了三种教学方法: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综合教学法。
3.第斯多惠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去发现真理”〔2〕(P357);他还认为:“教育就是引导”。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认为“学校里必须使思维的工作高于一切”。
他把能促使学生自动性的发展的教学方法放在首要的、突出的地位。
他把具体的教学方法分为两类:平铺直叙的教学法和具有发展作用的发现法。
后者表现为用归纳、诱导、分析的、回归的等形式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以上说明近代教育家们是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来看待。
至于现代的教育家们提倡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法”等等,正是贯穿了启发式教学的伟大思想才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专门写了教授法要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3〕(P 165),并把它列为十大教授法之首。
其用意在于说明在教授中要体现启发式的精神,这表明毛泽东同志是把启发式作为教授法的指导思想来看待的。
1941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适用于各抗日根据地的《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规定》,明确规定:“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式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77・1999年第3期 肖自明 秦文孝:试论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性与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式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
〔3〕(P165)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在教学中要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些精神和《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看待的。
纵观历史,从孔子提出“启发”二字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近代教育家们在实践中体现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到毛泽东提倡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二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都是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的。
二、启发式教学与具体教学方法的关系(一)启发式教学与基本教学方法的关系“基本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育学课本上讲的: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4〕这些方法“几乎穷近了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渠道:听觉的、视觉的、动觉的、触觉的、语言等、直观的等等。
进行教学活动离不开这些基本的方法”。
〔4〕下面我们通过简单分析来看它们与启发式教学的关系。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在教学中,以口耳为主要媒介,教师通过言语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思想的方法。
讲授法在现实的教学中应用的最多,也是遭非难最多的方法。
不少人常常把讲授法与“注入式”、“满堂灌”等同起来,似乎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无缘。
其实不然。
我们应该看到通过教师的讲授能带来两个方面的作用:“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
〔5〕(P373)。
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交流师生之间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
他们一边在紧张的思考,一边又在感受求知的乐趣。
教师在讲授中既可通过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演绎、综合和概括,又可通过讲重点、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从而转化为向往和追求。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
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或一系列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通过提问、答问、质问、反问、修正、补充、引申、讨论和总结等形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要依靠学生的积极思维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人们往往把谈话法与启发式等同起来,认为运用谈话法就是启发式教学。
贯彻启发式教学,少不了提问,但提问不等于启发式。
只有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富有情趣,具有思考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去寻求答案,这样才算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谈话,向学生展示各种教具,或作示范性的实验,指导学生积极观察,从中获得关于事物的感性认识,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
利用演示法能把有关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4.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材的难点重点,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78・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5.练习法。
练习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在练习中学生必然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思考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具体教学方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它们的共性——启发性。
这些共性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有效地发挥出来,取决于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如果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就可以发挥出来,如果以注入式作为指导思想就可能发挥不出来。
(二)启发式教学与新出现的综合教学方法的关系新的综合教学方法指的是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教学中创立的教学方法。
比如:国内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八字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