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学习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ppt课件

牙的位置用两位数
字表示:十位数代
表牙列分区,个位
数代表牙。其特点
是按顺时针分区,
牙位从中线向两侧 记录。恒牙分别用1、 2、3、4代表四个区: 1代表右上区,2代 表左上区,3代表左 下区,4代表右下区。
9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1
4、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机械原理
牙的口腔解剖
一、牙的组成 (一)外形观察
牙体由牙冠、牙颈及牙根三部分组成 1.牙冠(crown):在牙体表面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暴露于口腔发
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临床牙冠 显露于口腔内以龈缘为界的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长)
解剖牙冠 以牙颈为界的牙体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短) 2.牙根(root of tooth):牙体表面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根 未显露于口腔的部分。 解剖牙根 以牙颈为界的牙根。 3.牙颈(dental cervix):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又称
②恒牙:28~32颗。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即恒牙,如不出现特殊疾病或意 外损伤不会脱落,一旦脱落就不会再长出牙齿代替。第一恒磨牙自胚胎4个月 开始发育,6岁开始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不替代任何乳牙。12~13岁后 乳牙全部脱落,从此进入恒牙牙合时期。
6
三、牙的分区
上下颌牙按一定顺序紧密地排列在牙槽骨上,形成一个弓形整体,即为牙 列。为了简明地记录牙的名称和部位,常以“+”符号将上下牙列从右向 左分为四区。符号中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颌;垂直线表示中线,用以划 分左右。代代表右上颌区,又称A区; 代表左上颌区,又称B区;代表代表右下颌区,又称C区;代表代表左下颌 曲,又称D区。
口腔解剖生理学_图文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 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 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 门。
解剖外形标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为牙冠、腭、舌 及口底的外形。
口腔的组织器官
唇 (lips)
分为皮肤、肌和黏膜三层。 唇部皮肤有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 毛囊,为疖痈的好发部位。
颊 (cheeks)
淋巴组织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 瘤的治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
神经
主要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第五对脑神经,为脑神经中最大者。 主管颌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 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三支出颅,即眼支、上
颌支、下颌支
主要运动神经:面神经
面神经( 第Ⅶ对脑神经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 ,伴有味觉和分泌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颈阔肌等
涎腺
口腔颌面部有三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 腺,及多个小黏液腺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支穿
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膜上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于舌
等。 自然皮肤皮纹:向不同方向形成天然的皮肤皱纹
。 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导致颜面畸形和功能
障碍。 疾患容易波及毗邻部位:如颅内和咽喉部等
第二节 口腔
以牙列为界 口腔前庭(vestibule of
mouth) 固有口腔(proper cavity of
mouth)。
*口腔前庭
肌肉
因功能分咀嚼肌群与表情肌群
口腔解剖生理学pptppt课件

.
4
吞咽功能
• 吞咽的过程及相应的解剖基础 • 吞咽的神经支配 • 吞咽对颌面、 生长发育的影响
.
5
吞咽的过程及相应的解剖基础
• 第一期(食团由口腔至 咽)
• 第二期(食团由咽至食 管上段)
• 第三期(食团由食管下 行至胃)
.
6
吞咽的神经支配
• 感受器:软腭、咽后壁、会厌和食管等处 • 中枢神经:皮质高级中枢和脑干吞咽中枢 • 传入神经:支配软腭的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咽后壁
第四章 口腔其他功能
The End
.
33
• 釉质内无温度觉感受器,只有当牙本质小管液受 刺激而产生流动才能感受到刺激,牙髓对冷、热 的刺激常是以疼痛形式表现出来
.
29
口腔黏膜对温度的耐受力大于皮肤的原因
• 口腔黏膜经常与温度较高的食物接触,因而提高 了对温度的耐受力和适应性
• 唾液能缓冲过冷、过热食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 口腔黏膜的痛觉阈值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耐受
唇颊肌及咽上缩肌则从外侧向牙列及颌骨施加压力使牙列及颌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吞咽时升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牙尖交错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这种牵引力能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第二节第二节言语功能言语功能言语speech通称说话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意识活动的基本方式口腔的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发音的解剖基础和特征发音的解剖基础和特征舌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它能与口腔内许多部位联合作用发音器官的神经支配发音器官的神经支配支配发音器官的有关神经及管理部位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13处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支配发音器官的有关神经及管理部位支配发音器官的有关神经及管理部位口腔的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口腔的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第三节第三节感觉功能感觉功能痛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对行使口腔功能的影响咀嚼系统的本体感受器咀嚼系统的本体感受器咀嚼系统的本体感觉主要来源于颞下颌关节的韧带咀嚼肌肌梭腱梭以及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所接受的本体感受刺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了解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了解来自腱梭和关节感受器的本体感觉纤维起自半月神经节内的神经元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投射至大脑皮质初级与次级躯体感觉区来自肌梭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感觉纤维穿经半月神经节上行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并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本体感觉对行使口腔功能的影响了解本体感觉对行使口腔功能的影响了解正常的本体感觉对于正确地行使口腔功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异常的本体感觉会扰乱正常的咀嚼肌活动和口腔功能的行使对咀嚼系统的功能甚至结构造成损害导致某些症状的产生如咬异物磨牙症情绪障碍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磨牙症患病率较高危害重味觉味觉影响味觉的因素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布于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内
口腔生理解剖 牙体解剖 PPT

你们好
口腔解剖生理学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第一讲
口腔基础教研室
牙体解剖学
2
内容提要
绪论(了解) 牙的演化(熟悉) 牙的分类、功能、临床牙位记录法(掌握) 牙的组成(掌握)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掌握)
牙体解剖学
3
绪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理 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三部分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 位于 牙合面,由牙尖的两斜面相遇 而成,该嵴由牙尖的尖顶至咬 合面中央。
横嵴(transverse ridge) 相对牙 尖的两三角嵴相连,且横过牙 合面,称为横嵴。如下颌第一 前磨牙合面的横嵴。
斜嵴(oblique ridge) 牙合面的 两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如上颌第一磨牙合面的斜嵴。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位于后牙的牙合面 与轴面相交处,切牙、尖牙的舌面近中、远 中边缘处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颈嵴 (cervical ridge) 牙冠的唇面及颊面上, 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称颈嵴。
牙体解剖学
40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 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
43
斜面(inclined surface)组成牙尖的各面。 牙尖:四嵴四斜面
生长叶(lobe)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 界处为发育沟。
牙体解剖学
44
思考题?
牙的演化特点有哪些? 如何区别解剖牙冠和临床牙根? 临床上常将牙列分为哪几个阶段? 牙齿有哪些生理功能? 牙的内外部组成是什么?
牙体解剖学
16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口腔解剖生理学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第一讲
口腔基础教研室
牙体解剖学
2
内容提要
绪论(了解) 牙的演化(熟悉) 牙的分类、功能、临床牙位记录法(掌握) 牙的组成(掌握)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掌握)
牙体解剖学
3
绪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理 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三部分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 位于 牙合面,由牙尖的两斜面相遇 而成,该嵴由牙尖的尖顶至咬 合面中央。
横嵴(transverse ridge) 相对牙 尖的两三角嵴相连,且横过牙 合面,称为横嵴。如下颌第一 前磨牙合面的横嵴。
斜嵴(oblique ridge) 牙合面的 两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如上颌第一磨牙合面的斜嵴。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位于后牙的牙合面 与轴面相交处,切牙、尖牙的舌面近中、远 中边缘处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颈嵴 (cervical ridge) 牙冠的唇面及颊面上, 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称颈嵴。
牙体解剖学
40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 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
43
斜面(inclined surface)组成牙尖的各面。 牙尖:四嵴四斜面
生长叶(lobe)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 界处为发育沟。
牙体解剖学
44
思考题?
牙的演化特点有哪些? 如何区别解剖牙冠和临床牙根? 临床上常将牙列分为哪几个阶段? 牙齿有哪些生理功能? 牙的内外部组成是什么?
牙体解剖学
16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助理医师培训幻灯片PPT

• 恒牙记录同部位记录法 • 乳牙以英语字母A〜E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
乳磨牙。
〔2〕牙位记录
• 3、通用编号系统 • 4、国际牙科会联合系统〔FDI〕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1.牙的萌出〔1〕牙萌出的生理特
点
1〕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
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
2〕左右对
称萌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时
•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 〔2〕牙位记录 •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 〔4〕牙体解剖的应用术语及解剖标志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 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局部组成:
• 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
之 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局部
,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局部。临床牙冠为牙
的弧形曲线。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
〔1〕
牙釉质〔enamel〕:构成牙冠表层的、高
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
质〔cementum〕: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
织。
〔3〕牙本质〔dentin〕:构
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
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
腔。
〔4〕牙髓〔dental pulp〕:
体暴露于口腔的局部,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
〔2〕牙根〔root of tooth〕:有解
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
牙骨质覆盖的局部,也是牙体的支持局部。临床
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局部,以龈缘为
界。
〔3〕牙颈〔dental cervix〕〔颈
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
乳磨牙。
〔2〕牙位记录
• 3、通用编号系统 • 4、国际牙科会联合系统〔FDI〕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1.牙的萌出〔1〕牙萌出的生理特
点
1〕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
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
2〕左右对
称萌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时
•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 〔2〕牙位记录 •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 〔4〕牙体解剖的应用术语及解剖标志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 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局部组成:
• 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
之 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局部
,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局部。临床牙冠为牙
的弧形曲线。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
〔1〕
牙釉质〔enamel〕:构成牙冠表层的、高
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
质〔cementum〕: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
织。
〔3〕牙本质〔dentin〕:构
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
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
腔。
〔4〕牙髓〔dental pulp〕:
体暴露于口腔的局部,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
〔2〕牙根〔root of tooth〕:有解
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
牙骨质覆盖的局部,也是牙体的支持局部。临床
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局部,以龈缘为
界。
〔3〕牙颈〔dental cervix〕〔颈
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
口腔功能(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2. 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 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 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叩齿运动的频率、稳 定性以及速度大小反映了该系统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协调性。
3. 咀嚼运动(chewing movement)
(vertical plane)
矢状面
水平面 (transverse plane)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1. 边缘运动(envelope of motion)
边缘性运动 (border movement)
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运 动,代表了下颌、颞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functional movement),冠状面上切点运动 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即使在同一个体,由于咀嚼食物 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以及咀嚼所 处的时相不同,其轨迹的形态均 有差异。
咀嚼运动
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与前伸运动相反, 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
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 关节无杂音; –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 运动对称无偏斜
一、温度觉感受器 鲁菲尼(Ruffini)小体--热感受器 克劳斯(Krause)终球--冷感受器
二、口腔黏膜各部对冷、热觉的敏感度
一、口腔黏膜触压觉感受器
(1)游离神经末梢 (2)牙周膜本体感受器 (3)Meissner触觉小体 (4)Meckel环形小体
最新中国医科大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04-PPT文档

乳牙髓腔形态
特点:髓室大 髓壁薄 髓角高 根管粗 根管方向斜度较大 根尖孔大
下颌第二磨牙
髓室 矮立方体形 近远中径大 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 髓角:近中舌侧髓角最高 底:位于颈缘下<2mm
根管口:3~4个 近中根: 64% 远中根: 18%
根管 近中颊舌根管:较弯曲 远中根管:较直 颊舌向 远舌根管短小 弯曲
下颌第三磨牙
牙中各一
上颌第三磨牙
变异较大
一般:髓室大,髓角低而圆钝,根管 粗,短小,大部分融合成一个根管
恒牙髓腔形态
下颌第一磨牙
髓室 矮立方体形 近远中径大 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 髓角:近中舌侧髓角最高 底:位于颈缘下<2mm
根管口:3~4个 近中根: 87% 远中根: 40%
根管 近中颊舌根管:较弯曲 远中根管:较直 颊舌向 远舌根管短小弯曲
口腔解剖生理学通用课件

06
口腔神经解剖与生理
口腔神经分布与特点
口腔神经分布
口腔神经主要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这些神经在口腔内分布广泛, 控制口腔感觉和运动功能。
口腔神经特点
口腔神经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感知口腔内的温度、疼痛、触觉等刺 激,并调节口腔运动和唾液分泌。
口腔感觉与运动功能
口腔感觉
口腔内的感觉神经元能够感知疼痛、触觉、温度、味觉等刺激,并将这些信息传 递至大脑,以产生相应的感觉。
修复
如果牙齿出现缺损或龋齿,应及时进行修复, 以保护牙齿的健康。
03
牙周解剖与生理
牙龈解剖与生理
牙龈的组成
牙龈是由上皮、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组成的 组织结构。
牙龈的发育
牙龈的发育始于胎儿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 影响。
牙龈的功能
牙龈具有保护牙齿、提供营养和维持口腔卫生等 重要功能。
牙周膜与牙槽骨
颞下颌关节解剖与生理
颞下颌关节的结构
颞下颌关节是由颞骨、下颌骨和关节盘组成的联动关节。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颞下颌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说话、吞咽和表情等。
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
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儿童期和青春期,通过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可以影响面 部结构和口腔大小。同时,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不良或病变也会影响咀嚼、说话和吞咽等功 能。
先天性畸形与防治
先天性畸形类型 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唇裂、腭裂、小颌畸形、舌系带过 短等。
先天性畸形原因 先天性畸形的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先天性畸形防治 针对不同的先天性畸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 术矫正、语音治疗等。同时,预防也是关键,包括孕期保 健、避免有害因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婴儿的颌骨内已有20个乳牙胚。
萌出时间:半岁→两岁半 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下颌第一乳
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下颌牙早于同名上颌牙
二、恒牙的萌出
第一磨牙牙胚在胚胎4个月发生,是恒牙中发 育最早的牙。
第一恒磨牙6岁左右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 不替换任何乳牙。
混合牙列期或替牙合期:6-7岁→12-13岁
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2.恒牙(permanent teeth) 恒牙公式:
I 2 C 1 P 2 M 3× 2 = 32 212 3
二、牙的功能
(一)咀嚼 (二)发音和语言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外部观察 剖面观察
三 、牙的组成
(一)外形观察
牙冠(dental crown) 牙根(root of tooth) 牙颈(dental cervix)
口腔解剖生理学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第一章 绪 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内容
牙体解剖生理学 牙列、牙合与颌位 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学 口腔生理学
第一章 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 牙的演化
鱼纲: 捕捉食物,无咀嚼功能。 同形牙 :三角片或单锥体 端生牙:无牙根,纤维膜附着 多牙列:后备牙 200颗左右,除生长在上下颌骨外,还分布 于腭、翼、犁等骨表面。
FDI记录法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乳牙列
Back
第五节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及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牙冠各面的命名 牙冠的表面标志 牙髓腔各部分名称
一、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一)中线 (二)牙体长轴 (三)接触区 (四)线角、轴面角及点角 (五)外形高点
第一节 牙的演化
两栖纲 牙数较鱼类减少
爬行纲 牙已逐渐分布于上下颌骨上 槽生牙:有较完整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 侧生牙: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附着于颌骨
第一节 牙的演化
鸟类 现代鸟类牙已退化。 古化石鸟上下颌各有一排单锥体牙。
哺乳纲 异形牙: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类。 双牙列:一生只替换一次。 牙数显著减少。牙根发达,深埋于颌骨牙槽 窝内。主要功能是咀嚼。
第一节 牙的演化
牙的演化的特点
牙 形 :同形牙→异形牙; 牙 数 :多→少; 替换次数 :多牙列→双牙列; 牙 根 :无→有; 分 布 :广泛→上下颌骨; 附着方式 :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组成
牙的分类 牙的功能 牙的组成
一、牙的分类
(一)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二)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部位记录法 3.恒牙临床牙位
阿拉伯数字:1,2,3,4,5,6,7,8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通用编号系统
(1)恒牙临床牙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2 3l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切牙类 尖牙类 前磨牙类 磨牙类
一、切牙类
上颌中切牙 上颌侧切牙 下颌中切牙 下颌侧切牙
上颌:中>侧
下颌:侧>中
(一)切牙组(incisor teeth)
共同特点: 1.牙 冠:4个轴面,1个切嵴
唇舌面: 梯形,长>宽 邻 面:三角形,颈1/3最宽 2.牙 根:均为单根,较直
1.上颌中切牙 右侧牙列为图例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1 1 ) 上颌中线两侧 切牙组中最大的
通用编号系统只用数字或英文字母, 即可表示牙位,不致有上下左右CDE FCHIJ T S R 0 P O N M LK
Back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ede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 system,简称FDI)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萌出顺序大约为:上颌为6、1、2、4、(3、 5)7、8。下颌为(6、1)、2、3、4、 (5、7)、8。
第四节临床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 通用编号系统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部位记录法
1.牙弓分区: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部位记录法
2.乳牙临床牙位 罗马数字:I,II,III,IV,V
(一)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1.切牙(incisor) 2.尖牙(canine)
犬齿
前牙--切牙 尖牙 后牙--前磨牙 磨牙
3.前磨牙(premolar) 双尖牙
4.磨牙(molar)
(二)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1.乳牙(deciduous teeth) 乳牙公式:
I 2 C 1 M 2 × 2 = 20 21 2
(二)剖面观察
(一)牙釉质(enamel) 牙冠,半透明白色,最硬
(二)牙骨质(cementum) 牙根,较黄
(三)牙本质(dentin) 内层,牙体主质,髓腔
(四)牙髓(dental pulp) 蜂窝组织,血管、神经
第三节 牙的萌出
乳牙的萌出 恒牙的萌出
一、乳牙的萌出
乳牙胚:胚胎2个月→ 5-6个月钙化
切牙组
唇面 近中近似直角 c.切角: 远中略为圆钝 d.发育沟:切1/3明显 e.外形高点:颈1/3,颈嵴 f.形态与面形相似
尖圆、椭圆、方圆形
上颌中切牙牙冠
近 中
唇面
邻面
2)舌面 a.形似但小于唇面 b.舌窝 c.边缘嵴
舌隆突 切嵴
上颌中切牙牙冠
近 中
舌面
邻面
上颌中切牙牙冠
3)邻面
点角、线角
二、牙冠各面的名称
1、唇面及颊面 2、舌面及腭面 3、近中面及远中面 4、合面和切嵴
三、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三)斜面 (四)生长叶
牙冠的突起部分
牙尖 切缘结节 舌面隆突 嵴:切嵴 轴嵴 边缘嵴 牙尖嵴
横嵴 斜嵴 颈嵴
牙冠表面突起
第六节 恒牙的解剖形态
萌出时间:半岁→两岁半 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下颌第一乳
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下颌牙早于同名上颌牙
二、恒牙的萌出
第一磨牙牙胚在胚胎4个月发生,是恒牙中发 育最早的牙。
第一恒磨牙6岁左右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 不替换任何乳牙。
混合牙列期或替牙合期:6-7岁→12-13岁
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2.恒牙(permanent teeth) 恒牙公式:
I 2 C 1 P 2 M 3× 2 = 32 212 3
二、牙的功能
(一)咀嚼 (二)发音和语言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外部观察 剖面观察
三 、牙的组成
(一)外形观察
牙冠(dental crown) 牙根(root of tooth) 牙颈(dental cervix)
口腔解剖生理学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第一章 绪 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内容
牙体解剖生理学 牙列、牙合与颌位 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学 口腔生理学
第一章 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 牙的演化
鱼纲: 捕捉食物,无咀嚼功能。 同形牙 :三角片或单锥体 端生牙:无牙根,纤维膜附着 多牙列:后备牙 200颗左右,除生长在上下颌骨外,还分布 于腭、翼、犁等骨表面。
FDI记录法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乳牙列
Back
第五节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及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牙冠各面的命名 牙冠的表面标志 牙髓腔各部分名称
一、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一)中线 (二)牙体长轴 (三)接触区 (四)线角、轴面角及点角 (五)外形高点
第一节 牙的演化
两栖纲 牙数较鱼类减少
爬行纲 牙已逐渐分布于上下颌骨上 槽生牙:有较完整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 侧生牙: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附着于颌骨
第一节 牙的演化
鸟类 现代鸟类牙已退化。 古化石鸟上下颌各有一排单锥体牙。
哺乳纲 异形牙: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类。 双牙列:一生只替换一次。 牙数显著减少。牙根发达,深埋于颌骨牙槽 窝内。主要功能是咀嚼。
第一节 牙的演化
牙的演化的特点
牙 形 :同形牙→异形牙; 牙 数 :多→少; 替换次数 :多牙列→双牙列; 牙 根 :无→有; 分 布 :广泛→上下颌骨; 附着方式 :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组成
牙的分类 牙的功能 牙的组成
一、牙的分类
(一)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二)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部位记录法 3.恒牙临床牙位
阿拉伯数字:1,2,3,4,5,6,7,8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通用编号系统
(1)恒牙临床牙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2 3l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切牙类 尖牙类 前磨牙类 磨牙类
一、切牙类
上颌中切牙 上颌侧切牙 下颌中切牙 下颌侧切牙
上颌:中>侧
下颌:侧>中
(一)切牙组(incisor teeth)
共同特点: 1.牙 冠:4个轴面,1个切嵴
唇舌面: 梯形,长>宽 邻 面:三角形,颈1/3最宽 2.牙 根:均为单根,较直
1.上颌中切牙 右侧牙列为图例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1 1 ) 上颌中线两侧 切牙组中最大的
通用编号系统只用数字或英文字母, 即可表示牙位,不致有上下左右CDE FCHIJ T S R 0 P O N M LK
Back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ede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 system,简称FDI)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萌出顺序大约为:上颌为6、1、2、4、(3、 5)7、8。下颌为(6、1)、2、3、4、 (5、7)、8。
第四节临床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 通用编号系统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部位记录法
1.牙弓分区: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部位记录法
2.乳牙临床牙位 罗马数字:I,II,III,IV,V
(一)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1.切牙(incisor) 2.尖牙(canine)
犬齿
前牙--切牙 尖牙 后牙--前磨牙 磨牙
3.前磨牙(premolar) 双尖牙
4.磨牙(molar)
(二)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1.乳牙(deciduous teeth) 乳牙公式:
I 2 C 1 M 2 × 2 = 20 21 2
(二)剖面观察
(一)牙釉质(enamel) 牙冠,半透明白色,最硬
(二)牙骨质(cementum) 牙根,较黄
(三)牙本质(dentin) 内层,牙体主质,髓腔
(四)牙髓(dental pulp) 蜂窝组织,血管、神经
第三节 牙的萌出
乳牙的萌出 恒牙的萌出
一、乳牙的萌出
乳牙胚:胚胎2个月→ 5-6个月钙化
切牙组
唇面 近中近似直角 c.切角: 远中略为圆钝 d.发育沟:切1/3明显 e.外形高点:颈1/3,颈嵴 f.形态与面形相似
尖圆、椭圆、方圆形
上颌中切牙牙冠
近 中
唇面
邻面
2)舌面 a.形似但小于唇面 b.舌窝 c.边缘嵴
舌隆突 切嵴
上颌中切牙牙冠
近 中
舌面
邻面
上颌中切牙牙冠
3)邻面
点角、线角
二、牙冠各面的名称
1、唇面及颊面 2、舌面及腭面 3、近中面及远中面 4、合面和切嵴
三、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三)斜面 (四)生长叶
牙冠的突起部分
牙尖 切缘结节 舌面隆突 嵴:切嵴 轴嵴 边缘嵴 牙尖嵴
横嵴 斜嵴 颈嵴
牙冠表面突起
第六节 恒牙的解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