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室世系表简表

合集下载

唐朝世系表

唐朝世系表

唐朝世系表
唐朝世系表如下: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扩展资料: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

唐中宗年间追尊为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谥号孝敬皇帝保留,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

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

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4、李耳是否存在及生卒时间均有争议。

07唐朝帝王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7唐朝帝王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唐朝二十一帝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唐王李渊于618年6月逼隋恭帝禅位,取代隋朝,国号为唐,尊称大唐。

设首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随后又设陪都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与长安合称“三都”。

在其鼎盛时的公元7世纪,中亚的绿洲地带亦受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一说1239万平方公里)。

据保守估计,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在历经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后,晚唐9世纪末人口乃保持在该数字。

唐朝也是继秦汉、隋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690年,武则天代唐并建国号为周,迁都神都(洛阳),史称武周。

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复辟称帝,才恢复唐朝,并把首都迁回长安。

唐朝的国力在开元末年达到顶峰,天宝末年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发生于天宝十四载(755年12月16日)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分水岭。

其后,唐朝走向衰落,唐末民变使得朝廷中的实际权力被梁王朱全忠控制,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

907年朱全忠又逼唐哀帝禅位,朱全忠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遂亡。

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

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祖先为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皓七世孙,祖父李虎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为左仆射,封陇西郡公,赐姓大野氏,与宇文泰、李弼等八人同受佐命,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

北周闵帝受禅后,李虎已经去世,故追封唐国公。

父亲李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李渊7岁,父亲去世,李渊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的明敬皇后、李渊生母元贞太后、隋文帝文献皇后等,分别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长女、四女、七女等。

李渊曾深受隋炀帝重用。

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李渊任千牛备身,因与皇室的姻亲关系,历任刺史、太守等职,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唐宗室世系表

唐宗室世系表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宣皇帝李天锡光皇帝李虎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李延柏(南阳公)次子李真(谯王)三子李昞(世祖)-4子四子李璋(毕王)-2子长子李韶(东平王)子李道宗(江夏郡王)子李景恒(卢国公)子李道兴(广宁郡王)子李道立(高平王)子李鰅次子李孝基(永安壮王)五子李绘(雍王)子李贽(河南王)子李道玄(淮阳壮王)子李道明六世孙李汉子李德裕六子李祎(郇王)-3子长子李叔良(长平肃王)子李孝协子李孝斌子李思训子李思诲子李林甫次子李德良(新兴郡王)孙李晋三子李幼良(长乐郡王)七子李蔚(蔡烈王)-2子长子李安(西平怀王)-4子长子李琛(襄武郡王)次子李孝恭(河间元王)子李崇义(谯国公)子李晦子李荣三子李瑊(济北郡王)四子李瑰(汉阳郡王)次子李哲(济南郡王)子李瑗(庐江郡王)八子李亮(郑孝王)-2子长子李神通(淮安靖王)-11子长子李道彦(胶东郡王)次子李孝詧(高密王)三子李孝同(淄川王)孙李广业子李国贞子李锜四子李孝慈(广平王)五子李孝友(河间王)六子李孝节(清河王)曾孙李昇曾孙李暠曾孙李晕子李进七子李孝义(胶西王)八子李孝逸九子李孝锐次子李神符(襄邑恭王)-7子子李德懋五世孙李从晦子李文暕子李挺曾孙李程子李捷曾孙李石李昞世祖元皇帝(兴宁陵)-4子儿子:长子李澄(梁王)次子李湛(蜀王)-2子长子李博义(陇西恭王)次子李奉慈(渤海靖王)七世孙李戡三子李洪四子李渊(高祖)-22子李渊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献陵)-22子生于566年,父为世祖元皇帝李昞,母为独孤氏。

于618年称帝,年52岁,年号武德,于627年退居太上皇,年62岁。

卒于635年,享年70岁,在位9年,太上皇8年。

皇后:太穆顺圣皇后[窦氏](献陵)皇子:长子李建成(废太子息隐王)-6子长子李承宗(太原王)次子李承道(安陆王)三子李承德(河东王)四子李承训(武安王)五子李承明(汝南王)六子李承义(巨鹿王)次子李世民(太宗)-14子三子李玄霸(卫怀王)四子李元吉(巢刺王)-5子长子李承业(梁郡王)次子李承鸾(渔阳王)三子李承奖(普安王)四子李承裕(江夏王)五子李承度(义阳王)五子李智云(楚哀王)六子李元景(荆王)七子李元昌(汉王)八子李元亨(酆悼王)九子李元方(周王)十子李元礼(徐康王)-3子子李茂(淮南王)子李璀子李延年十一子李元嘉(韩王)-6子长子李训(颍川王)次子李谊(武陵王)三子李谌(上党公)四子李譔(黄公)五子李钠子李叔璩子李炜十二子李元则(彭思王)十三子李元懿(郑惠王)-10子子李璥子李希言子李察言-2子长子李自仙子李夷简次子李×(陈留公)子李宗闵子李琳(安德郡公)子李择言子李勉十四子李元轨(霍王)-6子子李绪(江都王)孙李晖子李纯(安定王)十五子李凤(虢庄王)-7子长子李翼(平阳王)子李寓次子李茂融子李邕子李巨子李则之十六子李元庆(道孝王)-9子长子李诱次子李询子李微子李炼十七子李元裕(邓康王)十八子李元名(舒王)子李亶(豫章王)子李津子李万子李藻子李昭(鄅国公)十九子李灵夔(鲁王)子李诜(清河王)子李蔼(范阳王)子李道坚子李宇子李道邃(戴国公)二十子李元详(江安王)-7子子李×(永嘉王)子李皎(武阳王)子李从子李钦二十一子李元晓(密贞王)子李颖(南安王)子李勖子李亮二十二子李元婴(滕王)-18子子李修琦(长乐王)子李修信子李涉子李湛然李世民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昭陵)-14子生于598年,父为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母为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唐朝宗室世系表

唐朝宗室世系表
四子睦王李述
三子均王李遐
次子昭靖太子李邈
昭德皇后王氏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
第十代
十一资珍王李諴
十子钦王李谔
九子昭王李诫
八子代王李諲
七子资王李谦
嗣子文敬太子李謜
五子肃王李详
四子虔王李谅
三子通王李谌
嗣子舒王李谊
庄宪皇后王氏
顺宗大安孝皇帝李诵
第十一代
十八子抚王李昽
十七子洛交郡王李缮
十六子福王李绾
十五子会王李纁
六子பைடு நூலகம்王李僴
五子彭王李仅
四子卫王李佖
承天皇帝李倓
越王李係
贞懿皇后独孤氏
睿真皇后沈氏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第九代
十九子原王李逵

八子恭王李通
十七子徇王李遹
十六子端王李遇
十五子嘉王李运
十四子韶王李暹
十三子忻王李造
十二子蜀王李溯
十一子荆王李选
十子隋王李迅
九子益王李乃
八子简王李遘
七子韩王李迥
六子恩王李连
五子丹王李逾
十二子茂王李愔
十一子婺王李怿
十子建王李恪
九子沔王李恂
八子琼王李悦
七子鄜王李憬
六子绛王李悟
五子洋王李忻
四子深王李悰
宣懿皇后韦氏
贞献皇后萧氏
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次子澧王李恽
惠昭太子李宁
第十三代
五子濮王李泽
四子庆王李沂
三子夔王李滋
次子雅王李泾
恭宪皇后王氏
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八子安王李溶
徐康王李元礼3子
周王李元方
酆悼王李元亨

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

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

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限陵寝号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献陵武德618-626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昭陵贞观627-649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650-683 乾陵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650-655656-661661-663664-665666-668668-670670-674674-676676-679679-680680-681681-682682-683683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 定陵嗣圣684 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桥陵684#684#685-688#689#690武周690-705先为则天大圣皇帝,后改则天大圣皇后武曌690—705乾陵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690—692#692#692-694#694# 695#695-696#696#696-697#697#698-700#700#701#701-705中宗(复位)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705-710 定陵神龙-景龙705-707#707-710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 唐隆710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710-71 2 桥陵景云-太极-延和710-711#712#712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756泰陵先天-开元-天宝712-713#713-741#742-756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 2建陵至德-乾元-上元756-758#758-760#760-761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762-779 元陵宝应-广德-永泰-大历762-763#763-764#765-766#766-779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 780-80 5 崇陵建中-兴元-贞元780-783#784#785-805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 丰陵永贞805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806-82景陵元和806-820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824光陵长庆821-824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826庄陵宝历824-826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826-840 章陵宝历-大和-开成826#827-835#836-840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840-846端陵会昌841-846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85 9贞陵大中847-859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859-873简陵大中-咸通859#860-873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73-888 靖陵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873-874#874-879#880-881#881-885#885-888888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 888-904 和陵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889#890-891#892-893#894-898#898-901#901-904#904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 904-907温陵天祐904-907[6]。

唐朝宗室世系表(完整资料).doc

唐朝宗室世系表(完整资料).doc
元昭皇后晁氏
宣宗元圣孝皇帝李忱
十二子茂王李愔
十一子婺王李怿
十子建王李恪
九子沔王李恂
八子琼王李悦
七子鄜王李憬
六子绛王李悟
五子洋王李忻
四子深王李悰
宣懿皇后韦氏
贞献皇后萧氏
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次子澧王李恽
惠昭太子李宁
第十三代
五子濮王李泽
四子庆王李沂
三子夔王李滋
次子雅王李泾
恭宪皇后王氏
惠安皇后王氏
彭思王李元则
韩王李元嘉6子
徐康王李元礼3子
周王李元方
酆悼王李元亨
汉王李元昌
荆王李元景
楚哀王李智云
巢刺王李元吉5子
卫怀王李玄霸
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太宗文武皇帝李世民
隐太子李建成6子
第四代
曹王李明
3

赵王李福
代王李简
江殇王李嚣
纪王李慎7子
则天顺圣皇后武瞾
高宗天皇大皇帝李治
越王李贞3子
蒋王李恽3子
蜀悼王李愔
七子韩王李迥
六子恩王李连
五子丹王李逾
四子睦王李述
三子均王李遐
次子昭靖太子李邈
昭德皇后王氏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
第十代
十一资珍王李諴
十子钦王李谔
九子昭王李诫
八子代王李諲
七子资王李谦
嗣子文敬太子李謜
五子肃王李详
四子虔王李谅
三子通王李谌
嗣子舒王李谊
庄宪皇后王氏
顺宗大安孝皇帝李诵
第十一代
十八子抚王李昽
十七子洛交郡王李缮
惠庄太子李捴
让皇帝李宪19子
殇帝李重茂

中国古代历代世系——唐朝

中国古代历代世系——唐朝

中国古代历代世系——唐朝世系介绍【唐朝【618-907】,618年李渊逼隋恭帝杨侑让位建唐朝至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李柷,自立为帝,改国号梁,传14世21帝,共计289年。

】●唐朝世系表【618-907】【李姓】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唐高祖李淵─02唐太宗李世民─03唐高宗李治┬05唐中宗李顯─唐殤帝李重茂【618-626】【627-649】【650-683】【705-710】││04唐則天后武曌├06唐睿宗李旦─07唐玄宗李隆基─08唐肅宗李亨┐【684-704】【710-712】【712-756】【756-762】││└章懷太子李賢─唐廣武王李承宏│┌──────────────────────────────────────────┘│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09唐代宗李豫─10唐德宗李適─11唐順宗李誦─12唐憲宗李純┬13唐穆宗李恆┬14唐敬宗李湛【763-779】【780-805】【805】【806-820】【821-824】【825-826】│││└襄王李僙───伊吾王李宣──□──────唐襄王李熅├唐絳王李悟├15唐文宗李昂【827-840】│││└16唐武宗李炎【841-846】│└17唐宣宗李忱─18唐懿宗李漼┐【84 7-859】【860-878】┌─────────────────────────────────────────┘│十三世十四世├19唐僖宗李儇【878-888】│└20唐昭宗李曄┬唐德王李裕【889-903】│└21唐哀帝李祝【905-907】●唐帝王介绍【一】高祖李渊【566-635】,在位8年【618-626】,年号【武德】。

出身贵族家庭,7岁时沿袭北周唐国公,后跟随杨坚,成为隋朝重臣,617年公开打出反隋旗号,不久攻陷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挟天子令诸侯。

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李渊逼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

先后消灭薛举、李轨、刘武周,620年大败窦建德与王世充,628年消灭梁师都统一全国。

唐朝历史简介

唐朝历史简介

唐朝历史简介导读:年号纪年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武德618高祖李渊(618)53970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年七岁袭封唐国公。

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贞观627太宗李世民(626)282451高祖次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永徽650高宗李治(649)223556太宗九子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显庆656龙朔661麟德664乾封666总章668咸亨670上元674仪风676调露679永隆680开耀681永淳682弘道683嗣圣684中宗李显684文明684睿宗李旦684武周: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神龙705中宗李显(683) (705)282,655高宗七子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

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

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景龙707唐隆710少帝李重茂(710)161个月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曾被封为温王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伪造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

三天后即位,由韦后临朝,相王李旦执政。

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策划拥李旦复位,李重茂毫无知觉。

甲辰日,李重茂照例早朝,登上宝位。

待大臣到齐,太平公主大声说道:“嗣君准备让位给叔父,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大臣们事先早已通气,齐声赞成,说理应立长君。

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声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这已经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下来吧”李重茂木然呆着不知所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宣皇帝李天锡光皇帝李虎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李延柏(南阳公)次子李真(谯王)三子李昞(世祖)-4子四子李璋(毕王)-2子长子李韶(东平王)子李道宗(江夏郡王)子李景恒(卢国公)子李道兴(广宁郡王)子李道立(高平王)曾孙李涵子李鰅次子李孝基(永安壮王)五子李绘(雍王)子李贽(河南王)子李道玄(淮阳壮王)子李道明六世孙李汉子李德裕六子李祎(郇王)-3子长子李叔良(长平肃王)子李孝协子李孝斌子李思训子李思诲子李林甫次子李德良(新兴郡王)孙李晋三子李幼良(长乐郡王)七子李蔚(蔡烈王)-2子长子李安(西平怀王)-4子长子李琛(襄武郡王)子李俭次子李孝恭(河间元王)子李崇义(谯国公)子李晦子李荣三子李瑊(济北郡王)四子李瑰(汉阳郡王)次子李哲(济南郡王)子李瑗(庐江郡王)八子李亮(郑孝王)-2子长子李神通(淮安靖王)-11子长子李道彦(胶东郡王)次子李孝詧(高密王)三子李孝同(淄川王)孙李广业子李国贞子李锜四子李孝慈(广平王)五子李孝友(河间王)六子李孝节(清河王)曾孙李昇曾孙李暠曾孙李晕子李进七子李孝义(胶西王)八子李孝逸九子李孝锐次子李神符(襄邑恭王)-7子子李德懋五世孙李从晦子李文暕子李挺曾孙李程子李捷曾孙李石李昞世祖元皇帝(兴宁陵)-4子儿子:长子李澄(梁王)次子李湛(蜀王)-2子长子李博义(陇西恭王)次子李奉慈(渤海靖王)七世孙李戡三子李洪四子李渊(高祖)-22子李渊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献陵)-22子生于566年,父为世祖元皇帝李昞,母为独孤氏。

于618年称帝,年52岁,年号武德,于627年退居太上皇,年62岁。

卒于635年,享年70岁,在位9年,太上皇8年。

皇后:太穆顺圣皇后[窦氏](献陵)长子李建成(废太子息隐王)-6子长子李承宗(太原王)次子李承道(安陆王)三子李承德(河东王)四子李承训(武安王)五子李承明(汝南王)六子李承义(巨鹿王)次子李世民(太宗)-14子三子李玄霸(卫怀王)四子李元吉(巢刺王)-5子长子李承业(梁郡王)次子李承鸾(渔阳王)三子李承奖(普安王)四子李承裕(江夏王)五子李承度(义阳王)五子李智云(楚哀王)六子李元景(荆王)七子李元昌(汉王)八子李元亨(酆悼王)九子李元方(周王)十子李元礼(徐康王)-3子子李茂(淮南王)子李璀子李延年十一子李元嘉(韩王)-6子长子李训(颍川王)次子李谊(武陵王)三子李谌(上党公)四子李譔(黄公)五子李钠子李叔璩子李炜十二子李元则(彭思王)十三子李元懿(郑惠王)-10子子李璥子李希言子李察言-2子长子李自仙子李夷简次子李×(陈留公)子李宗闵子李琳(安德郡公)子李择言子李勉十四子李元轨(霍王)-6子子李绪(江都王)孙李晖子李纯(安定王)十五子李凤(虢庄王)-7子长子李翼(平阳王)子李寓次子李茂融子李邕子李巨子李则之十六子李元庆(道孝王)-9子长子李诱次子李询子李微子李炼十七子李元裕(邓康王)十八子李元名(舒王)子李亶(豫章王)子李津子李万子李藻子李昭(鄅国公)十九子李灵夔(鲁王)子李诜(清河王)子李蔼(范阳王)子李道坚子李宇子李道邃(戴国公)二十子李元详(江安王)-7子子李×(永嘉王)子李皎(武阳王)子李从子李钦二十一子李元晓(密贞王)子李颖(南安王)子李勖子李亮二十二子李元婴(滕王)-18子子李修琦(长乐王)子李修信子李涉子李湛然李世民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昭陵)-14子生于598年,父为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母为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于627年继帝位,年30岁,年号为贞观。

卒于649年,享年53岁,在位23年。

皇后: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昭陵)皇子长子李承乾(隐太子常山愍王)子李象子李适之次子李宽(楚王)三子李恪(郁林王)-4子长子李仁次子李玮(朗陵王)子李袨三子李琨(吴王)子李祎子李峘子李峄子李岘子李祗子李巘四子李璄四子李泰(濮恭王)-2子长子李欣子李峤次子李徽(新安郡王)五子李祐六子李愔(蜀悼王)子李璠七子李恽(蒋王)-3子长子李炜(汝南郡王)孙李绍宗子李钦福次子李煌(蔡国公)孙李之芳三子李休道子李琚(中山王)八子李贞(越王)-3子长子李冲次子李茜(常山公)三子李温九子李治(高宗)-8子十子李慎(纪王)-7子长子李续(东平王)次子李琮(义阳王)-3子长子李行远次子李行芳三子李行休三子李睿(楚国公)四子李秀(襄阳郡公)五子李献(广化郡公)六子李钦(建平郡公)七子李证子李行同十一子李嚣(江殇王)十二子李简(代王)十三子李福(赵王)十四子李明(曹王)-3子长子李俊次子李杰子李胤子李戢子李皋子李象古子李道古三子李备李治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乾陵)-8子生于628年,父为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于650年继帝位,年23岁,卒于683年,享年56岁,在位34年。

皇后: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乾陵)皇子长子李忠(燕王)次子李孝(原悼王)三子李上金(泽王)子李义珣子李潓四子李素节(许王)子李瑛子李琳(越王)子李随(夔国公)子李瓘子李解子李需子李璆(郢国公)子李益子李谦(郢国公)子李巽(汝南郡公)子李钦古(巳国公)子李贲五子李弘(义宗孝敬皇帝)六子李贤(章怀太子)-3子长子李光顺(乐安王)次子李守礼(顺莒王)子李承宏子李承宁(邠王)子李承寀(煌王)三子李守义(毕王)七子李显<李哲>(中宗)-4子八子李旦(睿宗)-6子李显<李哲>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定陵)-4子生于656年,父为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母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于684年继帝位,年28岁,年号嗣圣,因于当年被废,皇弟李旦继帝位,是为睿宗皇帝,当年亦被废,皇太后则天皇后武氏自立为帝,于699年被复立为皇太子,于705年复帝位,年49岁,改国号唐,改年号神龙、景龙。

卒于710年,享年55岁,在位6年。

皇后:和思皇后[赵氏](定陵)皇子:长子李重润<李重照>(懿德太子)次子李重福(谯王)三子李重俊(节愍太子)子李宗晖(湖阳郡王)四子李重茂李旦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桥陵)-6子生于662年,父为高宗天皇大皇帝李治,母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于684年继帝位,年22岁,年号文明,因于当年被废,皇太后则天皇后武氏自立为帝,皇兄李显<李哲>于705年继帝位,是为中宗皇帝,于710年复帝位,年49岁,改年号景云、太极、延和,于712年退居太上皇,年50岁。

卒于716年,享年55岁,在位3年,太上皇4年。

皇后:肃明顺圣皇后[刘氏](桥陵)昭成顺圣皇后[窦氏](桥陵)皇子长子李宪<李成器>(让皇帝)-19子子李璡子李嗣庄(济阴王)子李琳子李瑀孙李景俭次子李捴(惠庄太子)三子李隆基(玄宗)-30子四子李范<李隆范>(惠文太子)子李瑾五子李业<李隆业>(惠宣太子)-11子子李瑗(乐安王)子李瑒(荥阳王)子李肙(薛王)子李珍(岐王)六子李隆悌(隋王)武瞾则天顺圣皇后(乾陵)-4子2女生于624年,父为应国公武士皞,母为杨氏。

于684年废中宗、睿宗自立为帝,年60岁,改国号周,改年号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寿、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于705年让位于皇太子李显<李哲>,年80岁。

卒于705年,享年83岁,在位22年。

李隆基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泰陵)-30子生于685年,父为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母为昭成顺圣皇后窦氏。

于712年继帝位,年28岁,年号先天、开元、天宝,于756年退居太上皇,年72岁。

卒于762年,享年78岁,在位45年,太上皇6年。

皇后:皇后[王氏](无相寺)贞顺皇后[武氏](敬陵)元献皇后[杨氏](泰陵)皇子长子李琮<李嗣直>(奉天皇帝)次子李瑛<李嗣谦>(废太子徐国公)-6子长子李俨(新平郡王)次子李伸(平原郡王)三子李倩四子李俅(庆王)五子李备六子李儆三子李亨(肃宗)-14子四子李琰<李嗣真>(隶王)-55子子李僎(汝南郡王)子李侨(宜都王)子李俊(济南王)子李侒(顺化王)五子李瑶<李嗣初>(鄂王)六子李琬<李嗣玄>(靖恭太子)子李俯(济阴王)子李偕(北平王)子李傆八子李琚(光王)九子李一(夏悼王)十二子李璲(仪王)子李侁(钟陵郡王)子李僆(广陵王)十三子李璬(颍王)子李伸(萤阳郡王)子李僝(高邑郡王)子李伣(楚国公)子李僔(夔国公)十五子李敏(怀哀王)十六子李璘(永王)子李儹(余姚王)子李侦(莒国公)子李伶子李仪十八子李瑁<李清>(寿王)子李僾(德阳郡王)子李伓(济阳郡王)子李偡(广阳郡王)二十子李玢<李洄>(延王)子李倬(彭城郡王)子李侹(平阳郡王)子李倞 (鲁国公)子李偃 (荆国公)二十一子李琦<李沐>(盛王)子李偿(真定郡王)子李佩(武都郡王)子李俗(徐国公)子李系(许国公)二十二子李环<李溢>(济王)子李傃(永嘉郡王)子李俛(平乐郡王)二十三子李瑝<李沔>(信王)子李佟(新安郡王)子李倜(晋陵郡王)二十四子李玭<李漼>(义王)子李仪(舞阳王)子李僇(高密王)二十五子李珪<涣>(陈王)-21子子李伦(安南郡王)子李佗(临淮郡王)子李佼(安阳郡王)二十六子李珙(丰王)子李佻(齐安王)二十七子李瑱<李潓>(恆王)二十九子李璿<李漎>子李仂(泸阳郡王)三十子李璥(汴哀王)李亨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建陵)-14子生于711年,父为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母为元献皇后杨氏。

于756年继帝位,年46岁,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卒于762年,享年52岁,在位6年。

皇后:皇后[张氏]章敬皇后[吴氏](建陵)皇子长子李豫(代宗)-20子次子李係<李儋>(越王)子李建(武威郡王)子李逌(兴道郡王)子李逾(齐国公)三子李倓(承天皇帝)四子李佖(卫王)五子李仅(彭王)子李镇(常山郡王)六子李僴(兗王)七子李侹(泾王)八子李荣(郓王)九子李僙(襄王)十子李倕(杞王)十一子李偲(召王)十二子李佋(恭懿太子)十三子李侗(定王)十四子李僖(宋王)李豫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元陵)-20子生于726年,父为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母为章敬皇后吴氏。

于762年继帝位,年37岁,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卒于779年,享年53岁,在位18年。

皇后:睿真皇后[沈氏](元陵)贞懿皇后[独孤氏](元陵)皇子长子李适(德宗)-11子次子李邈(昭靖太子)三子李遐(均王)四子李述(睦王)五子李逾(丹王)六子李连(恩王)七子李迥(韩王)八子李遘(简王)九子李乃(益王)十子李迅(隋王)十一子李选(荆王)十二子李溯(蜀王)十三子李造(忻王)十四子李暹(韶王)十五子李运(嘉王)十六子李遇(端王)十七子李遹(徇王)十八子李通(恭王)十九子李逵(原王)二十子李逸(雅王)李适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崇陵)-11子生于742年,父为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母为睿真皇后沈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