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学》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药物化学教案(附加条款版)

2024年药物化学教案(附加条款版)

药物化学教案(附加条款版)药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药物作用机制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药物化学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药物化学基本概念: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药物化学基本原理: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药物作用机制等。

3.药物化学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等。

4.药物化学研究案例:介绍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案例,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

5.药物化学前沿进展:介绍药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药物化学的研究过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药物化学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8学时,每周2学时。

2.实验教学:共计4学时,每周1学时。

3.研究案例教学:共计2学时,每周1学时。

4.前沿进展教学:共计2学时,每周1学时。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

2.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体会等。

3.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技能考核。

4.研究案例分析报告:对药物化学研究案例的分析和理解。

5.前沿进展报告:对药物化学前沿进展的了解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1.教材:《药物化学》。

2.参考文献:《药物化学研究进展》、《药物化学实验教程》等。

3.网络资源:药物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研究论文等。

4.实验室设备:药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和试剂。

七、教学总结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1.2 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等。

3. 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如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4. 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景和挑战。

1.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前景等。

2. 互动:提问和回答,讨论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挑战。

1.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生物技术制药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案例: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实例。

1.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第二章: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与制备2.1 教学目标1.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方法。

3.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2 教学内容1. 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细胞培养等。

3. 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

4. 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特点、生产和制备方法等。

2. 实验演示:展示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

2.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重组蛋白药物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实验材料: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所需材料。

2.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1. 了解抗体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药学理论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药学理论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药学基础理论授课班级:药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药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3. 药学理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药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药学理论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药学?药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药学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讲解药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 通过实例说明药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2. 药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讲解药物的来源、药效、药代动力学等基本原理。

- 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强调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3. 药学理论的基本方法- 讲解药物研发的基本方法,如药物筛选、药效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 介绍药物制剂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药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课堂讨论1. 提出问题,如“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如何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教师总结。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药学理论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药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药学理论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药学基础理论》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案例资料4. 网络资源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教案药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药物作用、合理用药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药物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药物使用观念。

二、教学内容1.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药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

2.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等。

3.药物分类: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血管药、消化系统药等。

4.药物临床应用: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用药,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3.案例分析: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试评价: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药理学教材。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基地:与药厂、药店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1.药物制剂设计概述
药物制剂设计是药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开发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设计必须基于科学的原则,并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性质、剂型的特点、患者的需求等。

2.药物制剂的剂型选择
选择合适的剂型是药物制剂设计的关键步骤。

应根据治疗需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等因素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需要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药物,应选择长效剂型。

3.药物制剂的处方前研究
处方前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处方设计提供基础。

此外,还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

4.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
处方设计涉及选择合适的辅料、确定药物的用量、配比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等因素,并尝试不同的配方,以找到最佳的处方组合。

5.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
制备工艺是实现处方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合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参数,确保大规模生产的药物制剂的质量与实验室制备的一致。

6.药物制剂的质量研究
质量研究是确保药物制剂质量的必要步骤。

这包括对药物制剂的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杂质等进行检测和控制,以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药物制剂的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
在临床试验之前,需要进行药理和毒理研究,以评估药物制剂在动物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数据可以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并为药物制剂的上市提供支持。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3. 能够分析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制剂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药物制剂的分类: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和气体剂。

3. 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溶液法、悬浮法、乳化法、干燥法和渗透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药物制剂技术》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具、药物制剂制备设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药物制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药物制剂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药物制剂制备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药物制剂新技术:介绍药物纳米技术、控释技术等先进的药物制剂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药物制剂应用案例:分析药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药学与药物科学课教案药物研发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与应用

药学与药物科学课教案药物研发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与应用

药学与药物科学课教案药物研发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与应用药学与药物科学课教案:药物研发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与应用引言: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起源、发展、性质、制剂、药理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药物科学是以药学为基础,研究药物的研发、设计和应用的学科。

药物研发与药物治疗是药学与药物科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教案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第一节:药物研发的过程及注意事项(500字左右)药物研发是药物科学中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介绍药物研发的一般过程及其中的注意事项。

1. 药物研发的一般过程药物研发一般分为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合成和药物评价四个阶段。

药物发现阶段主要通过天然产物筛选、高通量筛选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寻找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药物设计阶段通过分子模拟和药物分子设计等手段优化药物分子结构。

药物合成阶段将合成优化后的药物分子。

药物评价阶段则主要是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来评价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

2. 药物研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研究团队,包括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建立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关系。

其次,需要严格遵守科研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及早进行药物毒理学评价,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小结:药物研发是药物科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合成和药物评价等阶段,可以研发出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

第二节:药物治疗的基础知识(500字左右)药物治疗是药学与药物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药物治疗的基础知识。

1.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治疗作用。

例如,药物可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使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药物也可以干扰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状态;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代谢途径等方式来发挥其治疗效果。

2.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的物理状态和给药形式,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外用药等。

药物分析教案

药物分析教案

教案编写基本格式与要求一、概念教案是教师经过教学设计,以授课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二、基本格式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

2.续页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3.末页主要包括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复习要点,实施情况及分析等。

三、编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4.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6.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

四、教案首页规格教案附后首页规格见第 2 页,续页见第 3 页,末页见第 4 页。

药物分析教案首页第___1_次课授课时间_2008年8月29日教案完成时间_2008年6月(教案续页)(教案末页)药物分析教案首页第_2次课授课时间__2008年8月31日教案完成时间_2008年6月(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3___次课授课时间____2008年9月5日教案完成时间_2008年6月(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__4_次课授课时间____2008年9月7日教案完成时间__2008年6月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_5_次课授课时间__2008年9月12日_ 教案完成时间__2008年6月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_6__次课授课时间___2008年9月19日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7___次课时间___2008年9月21日_________ 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6(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8___次课时间___2008年9月26日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_________教案首页第_9___次课时间___2008年9月28日_ 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________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10___次课时间___2008年10月10日_ 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________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11___次课时间___2008年10月12日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___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12__次课时间___2008年10月17日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______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_13次课时间___2008年10月19日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__(教案续页)(教案末页)教案首页第14___次课时间___2008年10_月24日_ 教案完成时间___2008年6月(教案续页)(教案末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设计学》教案2009年5月修订第0章 药物设计学前言与导论教学课时 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药物设计学的学科基础;药物发现的历史;药物发现过程;新药R&D中的社会科学;靶点与配基合理药物设计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药物设计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5')前言一. 学科形成的基础 (10')二. 国内外有关专著和教材(5')导论0.1 药物发现历史 (5')0.2 药物发现过程0.2.1 药物发现的定义(5')0.2.2 药物发现的阶段(20')0.2.3 新药R&D中的社会科学(10')0.3 药物设计0.3.1 靶点和配基(10')0.3.2 合理药物设计(20')课堂实例1、以组合化学为基础的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2、合理药物设计:基于机理(MBDD)、基于性质(PBDD)和基于结构(SBDD)的药物设计本章内容的重点1、药物发现的定义2、药物发现的途径3、靶点与配基(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4、合理药物设计的内容本章内容的难点1、新药R&D中的社会科学2、靶点与配基:受体学说与分子识别3、合理药物设计在药物设计与发现中的重要性思考题1、药物发现与药物设计的区别在哪里?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在药物研究开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3、合理药物设计包含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分别在药物设计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教学参考书和文献1、Patrick G., 医药化学, 科学出版社, 20032、叶德泳.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迟玉明主译. 创新药物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4、RB Silverman ed.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and drug action, 2nd Ed., 科学出版社, 20075、D Triggle and J Taylor ed. Comprehensive Medicinal ChemistryⅡ, V ol 1,2,3,4,5,8, 2006~20076、HJ Smith ed. Smith and William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Drug Design and Action,4th Ed, 2004.7、ME Wolff ed.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6th Ed, 2003, V olⅠ: Drug Discovery, andV olⅡ: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第一章 基于筛选途径的药物发现教学课时 2学时(45分钟计1学时)教学主要内容药物设计学课程网站简介;随机筛选/偶然发现;天然来源/合成物的随机筛选与意外发现;药理筛选与意外发现;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高内涵筛选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1.1.药物设计学课程网站简介(5')1.2.药物发现中的随机筛选与偶然发现(5')1.3.药理学和药物化学在随机筛选和意外发现的作用(3')1.4.天然产物/合成物的偶然发现与随机筛选(32')药理活性研究的意外发现(30')1.5.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与高内涵筛选(10')1.6 课程内容小结归纳(5')课堂实例1、吗啡、紫杉醇的提取分离与临床应用2、有效溶栓药物的寻找3、奥司他韦与多西他赛的发现;4、哌替丁、西地那非的发现5、氨溴索与乙酰氨基酚的发现本章内容的重点1、随机筛选/偶然发现在药物发现中的地位2、随机筛选与偶然发现的主要来源途径3、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的定义本章内容的难点1、药物发现的随机筛选与偶然发现途径;2、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的定义思考题1、除课程讲授的实例外,请列举一个随机筛选/偶然发现药物的案例。

2、为什么说从人体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药物先导物是高效、低风险的药物发现方法?教学参考书和文献1、张礼和. 导读版:药物化学百科.第7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2、Wermuth, The Practic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3nd ed. 2008, Elsevier3、Walter Sneader. Drug Discovery: A history.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教学课时 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药物靶点与配基;理想药物靶点的要求;抗溃疡病药物的研究思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方法;药物HERG 毒性靶点的筛查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2.1 引言:阿司匹林的发现与其解热镇痛靶点的研究(10')2.2 药物设计的核心内容——配基与靶点(10')2.3 胃溃疡药物的研究思路(25')2.4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方法 (30')2.5 药物HERG毒性靶点筛查 (10')2.6 本章内容小结与归纳 (5')课堂实例1、抗溃疡病药物的研究思路2、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思路3、药物HERG毒性靶点的筛查本章内容的重点1、药物与药物靶点2、理想药物靶点的要求3、药物靶点的分类本章内容的难点1、理想药物靶点要求的本质2、药物靶点的类别思考题1、药物靶点有哪些分类,你能列举出临床上所使用的可的松类激素、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沙星类抗菌药以及西泮类镇静催眠药分别作用于哪些药物靶点类型?2、为什么要在药物研究开发早期筛查候选药物的HERG毒性以降低药物的后期开发风险?教学参考书和文献1、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97/zh/index.html2、Zetter, B.R.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8, 8: 647教学课时 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药物性质的定义及分类、进行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的必要性、药物的性质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基于性质的药物药物设计与开发策略;骨架迁越的定义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3.1 药物性质的定义 (3')3.2 进行基于性质的药物研究的必要性(5')3.3 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的定义(2')3.4 药物性质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毒性的影响(15')3.5 基于性质的筛选与设计策略(35')3.6 骨架迁越(25')3.7 本章归纳和小结(5')课堂实例1、美国FDA每年审批通过药品个数的下降趋势2、以芬太尼为设计先导的超短效镇痛药物设计3、改善药物性质的有力手段——骨架迁越本章内容的重点1、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的定义2、五倍率3、骨架迁越的定义本章内容的难点1、五倍率及其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意义2、骨架迁越的定义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思考题1、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将如何影响药物的药效及其毒性?2、请解释长期服用氢吗啡酮(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缓释片患者可能出现与药物耐受性无关戒断症状的原因。

教学参考书和文献1、章承继,中国药学杂志,2003,9(38):6442、Zhao HY,Drug Discovery Today, 2007, 12(3/4): 149教学课时 4学时教学主要内容基于结构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受体理论和药物-受体相互作用;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基于结构药物设计的策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作用和意义;三维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分子三维结构测定方法;分子模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4.1 受体理论和药物-受体相互作用(25')4.2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20')4.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概念(10')4.4 基于结构药物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4.5 三维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15')4.6 分子三维结构的获得(10')4.7 分子模拟技术(8')4.8 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的基本流程(10')4.9 活性位点分析(10')4.10全新药物设计(25')4.11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的基本流程(5')4.12药效基团模型法(10')4.13 2D-QSAR方法(10')4.14 3D-QSAR方法(20')课堂实例1、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出新药的成功案例2、我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工作站的硬件配置和所购软件3、基于唾液酸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扎那米韦的发现4、DHFR抑制剂的设计5、非甾体类的孕酮受体激动剂的研究本章内容的重点1、主要的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力2、药效基团、活性构象和药效构象3、构象空间搜寻方法4、分子模拟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5、药效基团模型6、线性自由能相关7、CoMFA和CoMSIA本章内容的难点1、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概念、计算目的和适用范围2、全新药物设计方法3、药效基团的获取方法4、药物设计中的数据统计方法思考题1、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什么?2、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是否必须知道靶点的三维结构?3、在药物设计中如何选用不同的策略?4、试以抗流感病毒药物为例,谈谈可从何入手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教学参考书和文献1.徐筱杰等.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Schneider G, Fechner U. Computer-based de novo Design of Drug-like Molecules. Nat. Rev. Drug Discov.,2005, 4: 6493.Rees D C et al. Fragment-based Lead Discovery. Nat. Rev. Drug Discov., 2004, 3: 6604.Van Drie.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the Next 20 Years. J. Comput. Aided Mol. Des., 2007,21:591第五章 药物发现的虚拟筛选方法教学课时 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新药发现中的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的处理方法、作用和应用;对接;基于配体相似性的虚拟筛选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5.1 虚拟筛选的概述 (3')5.2 化学信息处理方法 (12')5.3 化学信息学资源 (5')5.4 生物信息内容和处理方法(15')5.5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主要方法(5')5.6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5')5.7 基于靶点结构的虚拟筛选——对接(25')5.8 基于配体相似性的虚拟筛选(20')课堂实例1、对接法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实例(抗艾滋病药物的发现,抗SARS冠状病毒药物的设计)2、药效基团模型的建立(D2 / D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本章内容的重点1、2D和3D分子结构的表达方式2、同源模建法3、对接法的方法与流程4、药效基团的获取方法本章内容的难点1、对接操作的一般方法2、基于药效基团的结构搜寻思考题1、基于靶点结构的虚拟筛选与基于配体相似性的虚拟筛选方法在原理上和方法上有何不同?2、你能说出哪些获取得到药效基团模型的方法?哪些方法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3、请评价计算机辅助筛选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