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合集下载

(整理版)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6165)

(整理版)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6165)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61-65〕61、今天最好 62、金黄的衰草 63、静寂的园子 64、静静的经典 65、渴望苦难今天最好①我曾经有过许多灰暗的日子,事后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这些灰暗。

许多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步入灰暗的日子,并非步入灾难。

摆脱这些日子,值得庆幸,但我在摆脱了灰暗的时候,也摆脱了日子。

②这时我才觉得可惜,然而晚了。

③我所说的灰暗日子,是指青少年时期的百无聊赖。

在“文革〞④后来才懂得,无聊是一种深刻的折磨。

无聊不仅仅是没有事做。

寺中高僧闭目静思,并不是无聊,河畔白鹤阔步闲行,也不是无聊。

无聊如同被扯掉触须到处乱爬的蚂蚁,是断了线被挂在树梢的风筝,是找不到波段嗡嗡乱响的半导体。

⑤许多人度越这样的日子,都会想到难捱。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企盼,即明媚有趣的生活只存在于未来。

所以,我们不惜以抛弃今天的代价,去盼望那一天的到来。

存在于未来的美好的一天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

那是一份没有数额的存折,是一个没有日期的承诺,然而人们还是满怀信心地期盼着。

⑥在生活哲学中,期盼明天和思念旧日是一块金币的两个面。

它们是一回事,只是图案不同。

也许青年人更企盼明日,老年人更思念昨天。

人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拿着时间这块金币,却不知翻转过来,把两面的图案都看一看。

⑦我想说的话在于,今天最重要。

⑧今天就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缺乏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⑨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袄,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

⑩今天是拧开水龙头冲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

⑾我现在懊悔了,为许许多多的今天而懊悔。

在灰暗的日子中,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

因为在那些日子中,曾有过别人的辉煌。

我曾拥有时间,却不知怎样支配时间,今天我想粗读一遍《明史》,我想了解一些植物学的知识,我想把古今皇帝与朝代的年表背下来,但我没有时间。

我深悔过去没有在某一个“今天〞中完成这件事。

⑿然而我悟出,生活的内容,既不能寄托于未来,也不可埋怨于旧日。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20今天我推荐给大家的资源是“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这个资源不错,内容皆是从各地大考试卷中精选出来的。

推荐给大家还有一个原因,这些篇目也是学生写作文的极好素材。

相信大家下载后会用得上,以后遇到好资源我还会在首页推出。

16、沉默的品质 17、晨顾紫禁城 18、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19、愁乡石 20、窗花沉默的品质(节选)高勇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

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

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所裹挟,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沉默着坐上一会儿了。

“冷兵器的光芒坚毅而韧性/沉默的战士不可摧毁”。

我相信沉默者的力量,因为我所看到的分明是钢青色大理石基座上一块原始的石头,一块无法不引起众人注视的石头。

它会让所有忙忙碌碌的人们感到不安。

是的,沉默有时真的是一种逼人的压力。

比如村庄是沉默的,但白描一群在土地上沉默着的人对我来说仍旧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

这些天,我总在想着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进入沉默世界的捷径,但终不能。

当我把一个老人特意给我煮的一壶黑茶喝完后,老人才爽快地说出一句话:孩子,苦着呢。

然后仍然是沉默,我接受了这沉默。

一个世界就在你的周围,你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味。

夜黑下去了,黑得完整而彻底。

这是土地上的夜,我想我能够理解这沉默的夜,并在理解中防范一些无知的亢奋。

我猛然发现在一个朋友面前,我幼稚得可笑。

他是我的同龄人,可已经老熟得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年人。

在所有的久别重逢的日子里,总是我一个人在说话,甚至在黑夜里,他也没有搁下手中的生活。

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肤浅。

高考语文天天练(60套含答案)之21—25[精选]

高考语文天天练(60套含答案)之21—25[精选]

高考语文天天练(60套含答案)之21—25[精选]第一篇:高考语文天天练(60套含答案)之21—25[精选]湖南、双峰二中邓国鹏天天练之二十一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蔓延粗犷身居简出口蜜腹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过分录像故伎重演沽名钓誉盲人摸象,各执一端C,凋敝笼络查明真相予人为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连锁辐射张皇失措骨鲠在喉黄钟毁弃,瓦斧雷鸣2,用词语不准确的一项是A,虽然中外华人都公认温家宝是一个伟大的平民总理,但他却清醒如斯,.谦逊得让我们这些粉丝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B,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

否则,中国只能继续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

..C,这个因“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被贴上娱乐化标签的德国汉学家开玩笑说,在中国文化里浸淫多年,他已经慢慢学会了中国人的圆滑。

..D,地产商潘石屹高调表示要为西部天水农村等贫困地区学校建豪华厕所,每个预算造价18万元之后被质疑作秀。

.3,没语病的一项是A,在谭嗣同就义110周年之际,回想起谭嗣同临刑前的慷慨赋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令我肃然而生敬意。

B,在中国历史上偶语弃市的时代、欧洲中古神学垄断的时代、纳粹不容异说的时代都被史家视为暴政或黑暗世纪。

C,“笑君者,罪当死!”如此强悍严酷的表现,与后人普遍印象中温文尔雅、笑容可掬的孔老夫子形象,着实大相径庭。

D,人不可因为没有一目十行的天成之才就放弃读书求道,也不可先要求一目十行的异秉,然后才开始读书。

4,填入下面横线处使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

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难以完全恢复。

也希望藉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

________。

_______。

以妇孺皆知的隋唐演义戏说历史,那是以讹传讹的流俗,会使国人陷入对“贞观之治”更大的历史误区中。

①故只能剪裁其重要事件、突出其重大理念②以聚焦历史的重点,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评说③特别是陈述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生活④枝节蔓延、尤为复杂,良莠陈杂、不可胜举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5,阅读“陆游书巢”完成后面2题(长沙一中小考题)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46+Word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46+Word含答案.doc

天天练46小说阅读(能力提升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身材,重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①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21-25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21-25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1-25)16、春天的梦 17、春夜的幽灵 18、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19、大树和我们的生活20、大自然的礼赞春天的梦苏叔阳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

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

高考语文天天练(60套含答案)之

高考语文天天练(60套含答案)之

天天练之二十六1,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利害攸关坚定不疑弥天大谎积腋成裘B,融会贯通惩前避后言行一至老生长谈C,自视甚高掉以轻心臻于郅治曲意逢迎D,名门望族突如奇来变本加厉群英汇萃2,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五花八门的网络新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吞吐量最大。

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

B,眼下,一半人不知重阳,这不禁让我杞人忧天起来:担心过不了几年,重阳节又会被哪个国家“申遗”了去。

C,我们经常把文化比喻成大餐,我眼中的曲艺同样属于人们精神食粮的范畴,它首先是饭——但它必须是大排档。

D,国产电视剧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除了制作上普遍粗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电视剧过于自我,缺乏全球化视野。

3,有语病的一项是A,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无声语言。

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B,俄罗斯民间对中国日益产生好感,认为中国是个‘天下大同’的国家,这个民族不仅讲仁义、讲信义,而且讲谦和、讲正气。

C,2006年底,德国汉学家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的批评曾引起广泛争议,2007年,他又一次炮轰当代文学再引激辩。

D,中国古代冥婚习俗——父母不忍女儿的灵魂在冥间漂泊无依,就以冥婚的方式为她找个夫家,让她永世享夫家阳世子孙的祭祀。

4,句子排列最佳的一项是①辣就是湖南人饮食的一种主要风味②一天不吃辣椒,便“口中淡出鸟来”③餐桌上“祖国山河一片红”,准能辣得他们舌头发直,通身流汗④所以北方人谈湖南菜肴感受时,会调侃说湖南有两道最著名的菜,一道是红辣椒炒青辣椒,另一道是青辣椒炒红辣椒⑤不吃辣椒的朋友来湖南,最伤脑筋的事就是吃饭⑥说起湖南人,没人不想到辣椒⑦湖南人馋辣椒,就像《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馋酒肉A, ①②⑥⑦⑤④③ B, ⑥①⑦②⑤③④C, ⑥⑦①②⑤③④ D, ⑦⑥②①⑤④③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上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上
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
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
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啊!
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细软了。
⑴作者当时的心态是:______________(2分)
⑵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17、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4分)
⑴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_____________(2分)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
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参考答案
16、(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襟上垂”)。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17、(1)表现作者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乐与悲。(2)表现作者追求自由时的无奈与怅惘。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116-120)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116-120)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116120)教学参考0417 1923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116120)116、逃离 117、天地苍茫一根骨 118、天籁 119、听那立体的乡愁 120、听泉逃离郭静娟食堂的门口有一棵树。

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

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

天边的山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

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

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

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

夹杂着落叶缤纷。

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

捷克作家米兰。

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

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

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

可是大概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离的背景里开怀大笑。

我们早巳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

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0)波兹曼的诅咒周国平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

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

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

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

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

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

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

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

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

“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

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

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

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

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

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

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

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

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4分)答: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答: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200例10、参照标准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

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

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

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

”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

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也就变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1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1)不见大雁刘长春⑴鸟的天性是飞翔。

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

“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

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

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

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

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

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

“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

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

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

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

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

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

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⑻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16.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3分)17.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

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答:18.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⑴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⑵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19.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4分)20.“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6分)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200例11.最深刻的记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

1996 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682 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做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

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应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X光。

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时间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

”卡尼曼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

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

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做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2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2)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

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

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睡不着。

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

(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