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综合征最新诊断标准共识
不安腿综合征

轻度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中到重度患者需要规律性用药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卡麦角林、罗匹尼罗 ➢ 左旋多巴(L-dopa):睡前50~100mg口服 ➢ 多巴胺及受体激动剂不能耐受者:加巴喷丁、卡马西平、苯二氮䓬类、阿片类药物
Thanks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
➢ 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之一 ➢ 铁缺乏:不安腿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 遗传因素:55%~92%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 血液循环障碍 ➢ 内源性阿片释放
临床表现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多见,男︰女=1 ︰ 2 ➢ 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 ➢ 肢体远端不适感:麻木、蚁走、蠕动、烧灼、疼痛、
➢ 3项相关的临床特点
①临床病程多样; ②睡眠障碍:白天疲倦乏力; ③除缺铁、怀孕、终末期肾病等原发病外,查体和 辅助检查通常无异常
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 静坐不能 ➢ 周围神经病和神经根病
治疗
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
➢ 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补铁、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者改善循环 ➢ 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的遗传病,治疗同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
痉挛等 ➢ 80%患者有周期性肢动(PLM) ➢ 95%的患者合并睡眠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似巴彬斯基征阳性的周期性肢动
诊断
诊断条件
➢ 4项基本诊断标准
①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常伴有各种不适的感觉症状; ②静息时出现或加重; ③活动后部分或完全 缓解; ④傍晚和夜间加重
➢ 3项支持性临床特点
①阳性家族史; ②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PLM); ③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疗措施不宁腿综合征,也被称为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简称RLS),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休息或睡眠时,双下肢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酸、麻、胀、痛或蚁走感、虫爬感等,这种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一、病因不宁腿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主要分为两大类:1.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临床上更为多见,考虑与患者的遗传基因以及脑内多巴胺的代谢异常有关。
据研究,BTBD9、Meis1、MAP2K5、LBXCOR1等基因可能与不宁腿综合征有关。
2.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由其他疾病或因素继发而来,如缺铁性贫血、孕妇或产妇、肾脏疾病后期、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此外,营养不良(如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孕期、口服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等也可能引起不宁腿综合征。
三、诊断与治疗1)诊断根据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的诊断标准,患者需要在一个月内有以下主要症状:腿部不适、活动双腿的冲动、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且伴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伴随症状:夜间腿部不适、影响睡眠、感觉异常、蚁行感等。
其常见症状主要围绕下肢的不适感和运动冲动展开。
(一)、下肢感觉异常•具体表现:患者常感到下肢(尤其是小腿)深部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如蚁走感、虫爬感、游走不定的难以言状的不适,这些感觉可能像是在肌肉深层或“骨头”内。
此外,还可能出现麻刺感、烧灼感、抓痒感等。
•特点:这种感觉异常多限于下肢,且通常为双侧对称性出现,左右交替出现者较为少见。
上肢累及的情况较为罕见,即使发生,其程度也远轻于下肢。
(二)腿动不安具体表现:由于下肢不适感的存在,患者常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去移动双腿,以缓解这种不适感。
这种冲动在休息、下班、夜间等静息状态下尤为强烈,导致患者不停地走动、揉搓、捶打局部肌肉,甚至躺在床上也翻来覆去移动下肢。
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andyy20050104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1日
美国卫生组织于2003年修改了RLS的诊断标准:①必 需标准:a.双腿不适迫使患者走动,走动后不适感缓解,有时 累及上肢和肢体的其余部分。患者常有双腿深部蚁走感、麻刺 感、疼痛、蠕动感、抖动、紧张感及类似中风的感觉等,但必须 双腿均累及,且通常第一个累及,小腿的症状比其他部位明 显。b.休息或不活动(如躺着或坐着)时,症状开始出现或加 重。C.只要运动(如行走或伸展)持续,不适感可部分或全部缓 解。d.不适感仅发生在晚上,或晚上比白天严重。②支持RLS 的临床证据:a.家族史:在有家族史的第一代亲属中RLS发 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5倍。b.多巴胺能治疗反应:几乎所 有的患者对低于传统剂量的左旋多巴或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 敏感,但长期治疗疗效降低。c.PLMS:85%以上的患者在睡 眠中出现PLMS。③RLS的相关特点:a.自然l临床过程:RLS 发生在年龄小于50岁者,开始症状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逐渐明显;在年龄大于50岁者,则症状发生突然且严重。许 多患者可间断发生或自然缓解多年。b.睡眠紊乱:是RLS患 者主要的症状,常为其就诊的首要原因。C.体格检查:无阳性 体征,但常与铁的代谢、周围神经病等有关。 5治疗
RLS的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下肢难以 忍受的不适感、蚁走感、刺痛感、蠕动感等,迫使患者改变体 位,不停地走动,一夜数次,按摩或捶打后可缓解。患者睡眠质 量下降,表现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白天可出现过度困倦、记 忆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等。有的伴有烦躁、不安,剧烈运动后 出现下肢乏力和疲劳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
2005年第45卷第1期山东医药
处于实验阶段,还需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以确定其 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宁腿:不安腿综合征

中医养生文化
患病原因、就诊科室
患病原因:原发性不安腿病因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继发性不安腿常于多种疾病或者药物使用有关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一般通过仪器检查不出来 属于非器质性病变
治疗Biblioteka 西医治疗:西药:多巴胺能药物、抗惊厥药物危害:会导致睡眠障碍 精神不振 抑郁焦虑等
中医治疗:
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中医上称为(痹症 痉病)中医辩证:主要分为气血亏虚、肝阴不足、瘀血阻络等中医疗法:宁腿止痉汤
医
不宁腿{不安腿综合征}
中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养生文化
症状:
一般在晚上或者静止的状态下出现的症状比较明显 下肢出现麻木感、蚁走感、蠕动感、烧灼感、刺痛感、肿胀感等。 活动一下会感到症状缓解 严重者会导致睡眠不好 失眠症状 特点:晨轻暮重
感谢观看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养生文化
不安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根据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包括患者主诉、症状特点、发作频率、持 续时间等方面
鉴别诊断要点
与其他可能导致下肢不适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静脉曲张、下肢动脉闭塞症、腰椎病变等。同时,还需与帕金森病 、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
04
治疗方案制定
药物治疗策略选择
非药物治疗方法
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逐渐受到重视,为不安 腿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深入研究病理生理机制
进一步揭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准 确的理论依据。
探索新型治疗靶点
症状日记
鼓励患者记录症状发作的 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 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
教育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不安腿 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 能力。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跌倒
对于老年患者或症状较重的患者 ,需特别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事
件的发生。
处理睡眠障碍
针对不安腿综合征引起的睡眠障 碍,可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非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制定的诊断标准,包括必须标准和 支持标准。必须标准为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和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支持标 准包括症状在静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夜间加重等。
鉴别诊断
不安腿综合征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静坐不能、夜间肌阵挛、下肢疼 痛性痉挛等。这些疾病虽然也有下肢不适感,但它们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与不 安腿综合征有所不同。
不安腿综合征诊断标准

不安腿综合征诊断标准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学疾病,主要表现为夜间肢体不适、休息不安和强烈的迫使性运动,导致睡眠障碍和日间疲劳。
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条件:
1. 主要表现为下肢不适或疼痛感,伴随睡眠障碍或日间疲劳。
2. 患者在休息时表现出强烈的运动迫使性需求,表现为不得不移动肢体来缓解不适。
3. 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在夜间或长时间静坐时加重,而在运动时则减轻。
4.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下肢不适的疾病(如骨关节炎、静脉曲张等)。
诊断不安腿综合征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铁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检查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症状评估,以便明确疾病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宁腿综合症相关诊断和鉴别

不宁腿综合症相关诊断和鉴别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不宁腿综合症相关诊断和鉴别[导读] 不宁腿综合症患者常常出现下肢(偶尔可有上肢)不愉快的异常感觉。
如:虫蠕感,虫爬感,刺痛感,或其他异样感觉,多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入睡前。
不宁腿综合症容易跟**不能、腿痛动趾综合征、夜间腿部痉挛、卧位性神经性跛行综合征、其他下肢肌肉及骨骼结构病变混淆。
不宁腿综合症患者常常出现下肢(偶尔可有上肢)不愉快的异常感觉。
如:虫蠕感,虫爬感,刺痛感,或其他异样感觉,多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入睡前,受累部位以小腿深部最为明显。
揉搓局部皮肤,按摩患肢,伸展肌肉可缓解症状,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活动患肢,故而患肢常常过度行走,以期缓解。
由于不宁腿综合症常常发生于夜间或入睡之前,因此,患者入睡困难,多有失眠。
不宁腿综合症的发病率报道不一,约为%—29%。
一般认为,约在15%。
男女均可罹患,女性稍高于男性。
儿童亦可患病。
妊娠女性发病率约为11%—27%,一般多见于妊娠3个月以后。
任何人种均可发病,但西方人更易受累。
不宁腿综合症的误诊率很高,约为59%。
病人由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8年,病人由发病到就诊的间期亦较长,个别患者发病后30年才首次就诊。
因此,临床医生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还应重视大众医学科普水平的提高。
不宁腿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型,继发性不宁腿综合症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尿毒症、或某些金属离子缺乏的患者。
对于不宁腿综合症的患者要鉴别原发与继发。
临床表现夜间或入睡前发生感觉异常和被迫活动患肢是不宁腿综合症的特征表现。
病人白天大多正常,夜间或入睡前开始发作,至次日晨起时症状逐渐消退。
严重时常常影响睡眠,病人苦不堪言,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不宁腿综合症的感觉异常多种多样,最具特征的是蠕动感或虫爬感。
病人就诊时常常诉说“腿内有蛆虫在蠕动”,“腿内有毛毛虫在爬”。
主诉中所用词汇按频度大小依次为“急需活动患肢、蠕动感、刺痛、抽筋、虫爬、牵拉、电击、紧张、不舒适、瘙痒”等感觉,但灼烧感、针刺感多不出现。
最新: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最新: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本指南建议:
(1)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 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
(2)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管α2δ钙通道配体类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RLS的治疗,但仍可作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3)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
(4)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疾病症状。
本文仅对指南重要图表进行展示,感兴趣读者可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免费深度阅读。
诊断及鉴别诊断
表 不宁腿综合征(
RLS )与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
注:RLS 为不宁腿综合征;DA 为多巴胺;PSG 为多导睡眠监测
缺乏昼夜节律,改变位置后症状缓解 静坐不能 常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相关;渴望活动不一定与腿部不适相关;症状无夜间加重现象;活动后并不能缓解或消失
外周神经系统病变
多由创伤、神经压迫、营养失调、感染、代谢、炎症、中毒或其他引起。
通常引起感觉障碍;无昼夜规律性;活动后症状不能缓解
外周血管病变 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活动后痉挛性疼痛加重,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时改善;症状无昼夜规律性
▲图1不宁腿综合征治疗流程图
▲图2 不宁腿综合征症状恶化治疗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rse
of RLS
慢性持续性RLS(cllrollic-persistent RLS):最近1年内,未经治疗的患者出现症状的频率为平均每周2次或以上
间歇性RLS(Intemittem
RLS):症状出现的频率为平均每周少于2次,且一生中至少有5次RLS活动
Study Group
(IRLSSG)consensus
criteria—history,rationale,description,and
significance[J】.Sleep Med,2014,15:860・873 (2015-09.16收稿2015一10・19修回)
华东六省一市第六届神经病学协作委员会名单
秘书长杨任民 顾问丁德云张扬达候熙德李作汉郑惠民徐国英周秀英李大年 上海市蒋雨平董强汪昕管阳太刘振国刘学源陈生弟 福建省慕容慎行王柠陈晓春黄华品蔡若蔚雷惠新童绥君林航’ 江苏省丁新生张颖冬刘新峰’柯开富徐运刘春风 浙江省黄鉴政张宝荣郑荣远丁美萍程源琛罗本燕王小同 安徽省汪凯孙中武杨仁民王训李淮玉屈洪党储照虎 山东省迟兆富毕建忠焉传祝曹秉振谭兰杜怡峰 江西省吴晓牧张昆南楼小亮吴裕臣万慧邓丽影邓幼清
1.活动双下肢的强烈愿望,常伴随着双下肢不适感,或不适感导致了活动欲望 2.强烈的活动欲望,以及任何伴随的不适感,出现于休息或不活动(如患者处于卧位或坐位)时,或于休息或不活 动时加重 3.活动r如走动或伸展腿)过程中,强烈的活动欲望和伴随的不适感可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 4.强烈的活动欲望和伴随的不适感于傍晚或夜间加重,或仅出现在傍晚或夜间 5.以上这些临床表现不能单纯由另一个疾病或现象解释,如肌痛,静脉瘀滞,下肢水肿,关节炎,下肢痉挛,体 位不适,习惯性拍足 RLS临床病程的分类
聊Do胛g_),口胛,yU—,,锄口疗,j,CV、,G Z矗P疗
Department of Neurology,Hua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China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lldrome,RLS)是一种
们,国际上RLS也称为Willis—Ekbom disease(wED),即 RLs/wED。之后,RLS经历了多次诊断标准的修改, 最新的是2014年国际RLS研究小组(the Intemational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吴冬燕,女(1 980一),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癫痫和睡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洪震,E—mail:hongzhen@emdmail.com.cn
万方数据
中国l临床神经科学2016年第24卷第l期
间的症状加重也可能并不显著,但这些特征在疾病早 期必须出现过。以往RLs诊断标准仅为前4项,增加类 似疾病或现象的排除诊断可提高特异性。诊断标准第5 项中的疾病或现象几乎满足前4项标准,但只有患者的 症状不能单纯由此来解释时,才应诊断RLS。RLS患 者也可合并这些疾病,此时RLs症状的严重程度、累 及范围要超过这些疾病本身。这些疾病常与之混淆, 在临床实践中也尤需注意鉴别。 新的诊断标准附加了疾病的病程和症状严重性 的诊断。根据症状发生的频率将病程分为慢性持续性 RLS和间歇性RLS(表1)。但是这些临床病程的标准不 适用于儿童和诱发的RLS患者(妊娠或某些药物),在 这些情况下RLs症状发生的频率更高,但仅限于此特 定情况的时间段。不同的IuS患者,其症状的严重性 也不同,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睡眠、精力、活力、
Allen RP,Picchietti 1egs DL,Garcia-Borreguero D,et a1.Restless criteria:
syndrome/Willi s—Ekbom disease diagno stic
Legs Syndrome
updated InternationaI Restless
引用本文格式:吴冬燕.于欢.洪震.WU Dong-yan.YU Huan.HONG Zhen 不安腿综合征最新诊断标准共识[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1)
日常活动、行为、认知和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社会功 能、职业、教育或其他重要的功能领域造成显著的困 扰或损害。 更新的RLs诊断标准为临床提高了诊断的有效 性。分类和严重性诊断也为将来RLs研究定义目标人 群提供灵活性,有利于进一步探明RLS的病因及病理 生理,也为RLs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பைடு நூலகம்
RLs为症状学诊断,不安腿的症状常影响双下 肢,也可仅累及单侧下肢、上肢或身体其他部位。患 者有活动双下肢的强烈愿望,这是诊断的充分必要条
件;而不适感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活动可很快缓解 症状,且一般在活动过程中症状不会反复或加重。当 病情十分严重时,活动改善症状则不明显。傍晚或夜
[文章编号]1008・0678(2016)叭一0056一02
Group,IRLSSG)提出的
RLs诊断标准共识…(表1)。
表l
1阻b l
RLs的诊断标准
The diagnos6c cnteria for RLS
RLS必要的诊断标准(必须具备以下5项)
The necessaIy
dia弘osdc crit喇a
of
RLS(5
items must be available)
r’。+“。◆”’“’”’4‘.““”+4““+4+”’”’’
i疾病的新认识和新治疗;
{・☆|◆十◆忡☆◆Ⅻ.・呻・¨lI◆#・口◆m◆十◆Ⅲl_◆巾◆、l≯
不安腿综合征最新诊断标准共识
吴冬燕,于欢,洪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200040)
The Lates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Restless Legs Syndrome
注:‘部队系统
万方数据
不安腿综合征最新诊断标准共识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吴冬燕, 于欢, 洪震, WU Dong-yan, YU Huan, HONG Zhen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200040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16,24(1)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tudy
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性疾病,显著影响患者的睡眠
及生活质量。1685年T}lomas Willis第一次描述了RLs,
但直至1945年,Karl—Axel Ekbom才在他的开创性专著
“不安腿(Restless Legs)”中提出了诊断标准。为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