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平 中国哲学考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中国哲学发端于()A. 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B.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秦汉大一统思想整合D. 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答案:A。

解析:原始宗教蕴含古人对天地神灵、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思考,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投射出先民对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的想象与追问,奠定哲学思辨雏形,是中国哲学思想源头。

2. 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在于()A. 统治者以身作则,凭借道德感召力治理国家B. 用严苛刑法约束百姓,维持社会秩序C. 倡导百姓自我修养,忽视官方引导D. 以物质赏赐换取百姓的忠诚与顺从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要修身正己,做道德楷模,以仁德风范引领百姓,使民众心悦诚服,自发遵循政令,摒弃严刑峻法,契合“德治”本意。

3. 老子“柔弱胜刚强”理念体现的哲理是()A. 力量弱小者总能战胜强大对手B. 以柔为表象,暗藏韧性与持久力,伺机而动C. 否定刚强的价值,一味追求柔弱D. 柔弱只是暂时妥协,目的是积蓄力量发动强攻答案:B。

解析:老子洞察自然与社会规律,深知柔能克刚,如水滴石穿。

柔弱并非真弱,而是蕴含内敛韧性、持久耐力,遇强不硬拼,顺势迂回、隐忍蓄力,待时机成熟再破局反击。

4. 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依据是()A. 人生来就有完备的道德观念B. 人在后天教育中逐渐养成善良品性C. 人天生具备“四端”之心,可发展为美德D. 社会环境促使人性向善,摒弃恶念答案:C。

解析:孟子提出人天生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之心,见孺子将入于井,人下意识生恻隐欲施救,是“仁之端”;借此扩充、涵养,能转化为仁义礼智等完备美德,为“性善论”关键证据。

5. 庄子倡导“齐物论”,目的是()A. 抹杀万物差异,追求绝对统一B. 让人们摒弃主观偏见,平等看待万物C. 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陷入虚无主义D. 建立统一标准,衡量世间万物价值答案:B。

2004—2005学年第2学期中国哲学史试题

2004—2005学年第2学期中国哲学史试题

2004—2005学年第2学期中国哲学史试题(院系: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哲学年级:2004)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周敦颐反映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有―――――――――与―――――――――。

2、南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有――――――――――与――――――――――。

3、王夫之在“能”“所”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与――――――――――――――――。

4、康有为的主要著作有――――――――――――与―――――――――――。

“三强为本”思想包括鼓民力、――――――――与――――――――。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复性书》是――――――的代表作。

A.韩愈B.李翱C.张载D.二程2、――――――不是韩愈的观点。

A.性三品B.情三品C.性善情邪D.道统说3、张载在本体论上的基本观点是――――――。

A.太虚即气B.一物两体C.理在气先D.理气相即4、“民胞物与”思想是在――――――反映出来的。

A.《太极图说》B.《张子正蒙注》C.《西铭》D.《四书章句集注》5、――――――不属于陆九渊的思想。

A.心即理B.剥落物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致吾心之良知6、“以理杀人”是――――――提出的思想。

A.王夫之B.顾炎武C.戴震D.颜元7、“知行相资以为用”是――――――在知行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8、鸦片战争前后,――――――不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张之洞9、下列――――――不是严复的代表作。

A.《春秋董氏学》B.《原强》C.《辟韩》D.《救亡决论》10、“俱分进化论”是――――――提出的。

A.严复B.章太炎C.康有为D.梁启超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一物两体2、理一分殊3、心外无物4、经世致用5、公羊三世说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宋明理学的双重人性论2、简述朱陆之辩中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思想3、简述“中体西用”思想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论述朱熹理气观的思想。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考试题1. 什么是中国哲学?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有哪些?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和联系?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哲学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二、试题答案1.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哲学思维和理论。

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谐;“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的治理应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论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和谐、平衡,对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较为包容和灵活。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分析、理性和实证,强调个体、竞争,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以及礼制等。

孔子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人伦关系的和谐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以及反思社会规范等。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5. 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借鉴。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外修养,倡导正直、勇敢、宽容、谦虚等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集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与当代多元文化相适应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三、总结通过对中国哲学试题的解答,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2. “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出自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3. “兼爱”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4. “性恶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5.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大学》答案:C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7. “无为而治”是哪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8. “民贵君轻”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9. “名教”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墨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10. “格物致知”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CD2. 下列哪些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A. 道B. 德C. 名D. 利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墨家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D. 明鬼答案:ABD4. 下列哪些是法家的主要思想?A. 法治B. 无为C. 重农抑商D. 集权答案:AD5.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主张?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信等美德。

付少平 中国哲学考试题

付少平  中国哲学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中哲考试试题

中哲考试试题

中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2.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韩非子3. “性善论”是由哪位儒家学者提出的?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王阳明4. “知行合一”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庄子C. 荀子D. 董仲舒7. “格物致知”是儒家哪位学者提出的?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8. “无为而治”是哪位哲学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9. “心即是理”是谁的哲学命题?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阐述老子的“无为”哲学,并说明其在政治和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13. 描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分析其对个人自由的启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论述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5. 分析宋明理学中“理一分殊”与“心即理”两种思想的异同,并探讨它们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儒家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

材料:《中庸》节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请注意:答题时请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中国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老子主张的“道”是指什么?A. 宇宙的本源B. 社会秩序C. 个人修养D. 政治制度答案:A3.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A. 本善B. 本恶C. 无所谓善恶D. 善恶并存答案:A4. 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自由主义B. 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怀疑主义5.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通过什么来改造人性?A. 教育B. 法律C. 道德D. 宗教答案:A6.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其核心是什么?A.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B.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C. 思想与行为的一致D. 认知与实践的融合答案:D7. 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什么来达到知识的提升?A. 观察自然B. 阅读经典C. 反思自我D. 社会实践答案:B8. 程朱理学中“理”和“气”的关系是什么?A. 理先于气B. 气先于理C. 理气并重D. 理气无关答案:A9. 陆王心学中“心”指的是什么?B. 思想C. 情感D. 意识答案:D10.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核心思想是什么?A. 普遍的爱B. 反对战争C. 社会和谐D. 个人修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BCD2. 道家哲学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思想?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视个人修养D. 强调社会秩序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庄子哲学的特点?A. 逍遥游B. 齐物论C. 无为而治D. 顺应自然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墨家思想的主张?A. 兼爱B. 非攻C. 尚贤D. 节用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法家思想的特点?A. 重视法律B. 强调权威C. 提倡道德D. 重视实用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B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AA、《管子》B、荀子C、王充D、范缜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BA、天人合一B、天人相分C、天人相胜D、天人相制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

C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

DA、性善论B、性恶论C、自然人性论D、性三品说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

CA、《春秋繁露》B、《举贤良对策》C、《白虎通义》D、《孟子》二.词解释(共6题,任选其5;每题3分,共15分)正名:是孔子提出的政治理论思想,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制度。

一物两体:这是张载提出的关于辩证法思想,“一故神,二故化,此天地之所以参也”。

理一分殊:二程盛赞张载的《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朱熹又将之作为其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内容,“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

”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提出的思想,其重点在于对于物的理解,认为“意所在之事未之物”,把世界规定为一个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意义世界。

经世致用:顾炎武提出的“通经致用”,后来龚志珍、魏源等人有在此基础上面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以经术为治术”,使之服务于国计民生。

公羊三世说:这是康有为提出的思想,通过对于《春秋公羊传》的阐释把人类社会理解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依次发展的过程,认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君主专制向君民共主发展,从而为其变法作理论说明。

三表法: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

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

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

谴告: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是其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思想的重要内容,认为人类社会,尤其指的是君主有失德之行时,天就会降下灾祸以示警告,表现为一种规范君主行为、劝人为善的外在力量。

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

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

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

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

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

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

“越明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源思想家嵇康所提出的,认为宇宙是物质性的气构成的。

主张“天地合气,无偶自生”的思想,反对谶纬神学的故生论。

禅:禅”或“禅那”是梵文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

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

三.简答1.简述墨子的“兼爱”思想。

A.墨子主张“交相利”,以利益交换为基础。

B.墨子强调无差别的、平等的爱。

2.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A.认识主体是相对的。

B.认识客体是相对的。

C.认识标准是相对的。

D.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走向了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

3.简述孟子的“四端说”。

答: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指出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四端。

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

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

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即所谓“义,外也”。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此“四端”。

4.简述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答: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认为前两者不可改变,而只有后者通过教化才可以逐步达到道德的完善和自我人格的完美。

5.简述天台宗的判教理论。

答:“判教”是中国佛教特有的理论形式,它是通过对印度佛教各种思想和理论学说体系的分析,天台宗的判教理论是:后人概括为“五时八教”,五时指: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八教”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大类,化法是说法的内容,化仪是说法的方式方法。

化法四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和不定教。

6、简述宋明理学的双重人性论答:宋代的诸多理学家如张载、二程、朱熹等人均对此进行了论述,一般把人性用于说明人类普遍的善的可能性的“天地之性”和用于解释人类的恶的现实性的“气质之性”,从理论上弥补了以往人性论的不足。

7、简述朱陆之辩中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思想答“尊德性”与“道问学”一语出自于《中庸》,朱陆关于二者的争论主要讨论的是认识途径与修养方法的问题,前者强调是“先立乎其大者”后者强调的是“格物致知”。

8、简述“中体西用”思想答:“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可以认为是理论先导,其基本思想是“以中国之伦常明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前期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发展,而后期则以此阻碍变法革新。

四.材料分析1、句读与翻译“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

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

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未尝不动也。

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问题:(1)、请给上段话加上标点。

(5分)(2)、请将上段话翻译成白话文。

(5分)译:人天生具有认识能力,并能通过记忆功能将得来的知识积累在心中。

所谓的虚,并不是说心中一无所有,而是指不要以己有的知识妨害新知识的的获得。

人心中可以同时储藏多种知识,但不能使他们混淆,不能使同时接受的知识相互妨害,这就是“壹”。

人们睡觉的时候会做梦,精力不集中就会胡思乱想,使用它的时候就能进行思考,心没有经静止的时候,所谓的“静”是要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让幻想扰乱了正常思维。

2、试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1)“反者道之动”(5分)答: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矛盾是普片存在的,“反”一方面指的是矛盾双方会相对里面转化,另一方面是指“返”。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分)答:这句话出自于荀子,反映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认为自然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与人事发生任何关系。

五.填空1.周敦颐反映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有《太极图》和《通书》。

2.南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有陈亮与叶适。

3.王夫之在“能”“所”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因所以发现”与“能比附其所”。

4.康有为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与《孟子注》―《中庸注》。

5.严复的“三强为本”思想包括鼓民力、开民智与新民德。

四.选择题1、《复性书》是――――――的代表作。

BA.韩愈B.李翱C.张载D.二程2、――――――不是韩愈的观点。

CA.性三品B.情三品C.性善情邪D.道统说3、张载在本体论上的基本观点是――――――。

AA.太虚即气B.一物两体C.理在气先D.理气相即4、“民胞物与”思想是在――――――反映出来的。

CA.《太极图说》B.《张子正蒙注》C.《西铭》D.《四书章句集注》5、――――――不属于陆九渊的思想。

DA.心即理B.剥落物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致吾心之良知6、“以理杀人”是――――――提出的思想。

CA.王夫之B.顾炎武C.戴震D.颜元7、“知行相资以为用”是――――――在知行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D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8、鸦片战争前后,――――――不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

D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张之洞9、下列――――――不是严复的代表作。

AA.《春秋董氏学》B.《原强》C.《辟韩》D.《救亡决论》10、“俱分进化论”是――――――提出的。

BA.严复B.章太炎C.康有为D.梁启超五:论述题1.论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孔子提出仁学思想意在恢复周礼,广义的人泛指儒家的一切道德,而狭义的仁则指一种与义、礼、智、信等对应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其主要内容有:a.“爱人”。

这是人的本质和基本要求,体现为主体对于他人的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真实的“爱”的情感,在其中没有任何功能和被迫的成分。

b.忠怒之道。

这是实践推行仁的方法与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主题以内心的真诚自然为前提,将心比心,从切己的意愿出发而推及于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