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界面与操作系统设计

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界面与操作系统设计

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界面与操作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配电板的控制和监控,设计一个优秀的人机界面和操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界面与操作系统的设计。

一、人机界面设计1. 界面布局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界面应具备直观、简洁、易于操作的特点。

界面布局应合理分配各个功能模块的位置,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

可以采用模块化布局,将各个模块如监控模块、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等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同时提供一个总览页面,显示当前配电板的整体状态。

2. 图形化显示人机界面可以采用图形化的方式来显示配电板的工作状态。

通过合适的图标、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配电板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

同时,可以结合颜色提示,例如使用红色表示异常状态,绿色表示正常状态等,使得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配电板的工作情况。

3. 实时监控配电板的实时监控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人机界面应提供实时监控功能,能够显示当前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及时更新。

可以采用曲线图或者数字显示的方式来展示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让用户可以实时了解配电板的工作状况。

4. 报警与故障处理人机界面应该具备报警和故障处理的功能。

当配电板出现异常情况时,如过载、短路等,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同时在界面上显示警告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上的操作按钮来处理报警情况,例如切换过载保护开关、排除短路等。

二、操作系统设计1. 用户管理低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操作系统应提供用户管理功能,以区分不同权限的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

可以设置管理员账号和普通用户账号,管理员具有对系统进行设置和管理的权限,而普通用户只能进行查看和操作无需要高权限的功能。

2. 远程控制为了方便用户对配电板进行远程控制,操作系统应支持远程访问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内网连接到配电板并进行操作。

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远程访问通道,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远程访问配电板。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pdf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pdf
DL/T 575.2- 1999


本 标 准 系参考国内外人机工程标准化成果(见附录 B)中有关视野与视K划分的内容编制而成.是 DL/T 575.1一1995的修订版。
本标 准 在 修订时,依据新的 ISO 9335-2,对原第 4章‘.视区划分”作 r较大的改动,将“LE常视线”与 .自然视线”的定义互换,并使“正常视线”的定 义与 GJB/T 2873-1997((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_I程设 计‘准则》的规定一致 ,而相应的章条编号也作 T更动。另外,在附录 A中补充了部分有关视觉作业的
〔a 水平视线;(b)正常视线;()Fl然视线 川、孟卜姿操作视线 「图(a),(b),(c)所示的视线为 1i姿状态.它也适用丁坐姿状态
图 竺 几 种 典 型 的 常用视线 卜意图
5 视野
头部 和眼 睛在规定的条门 I-,人眼可觉察到的水平A Ej垂直而内所有的空间范I1'I 51 有接视野
本标 准 的 附录 A、附录 B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 标 准 由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 出。 本标 准 由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 自动化研究院归口。 木标 准 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 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一学研究所、中闰 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 本 标 准 主要起草人 :童时中、李志光 、张铭续、马长山、张锦华 、滑东红、刘伟 。
图 5 眼 动视 野 以 撇 处 为 双眼 )
2污7
DL/ T 575.2一 1999 5.3 观察视野
身体 保 持 在固定的位置,头部与眼睛转动注视日标时,能依次地觉察到水平面与垂 1T:面内所有的空 问范围,可分为单眼 与双眼观察视野
实 际 上 。观察视野是在 卜述姿势下所可能观察到的注视点的范围.叠加以注视点为中心的相应 肖接 视野向构成的空问范围。

电路中的人体工程学与人机接口设计

电路中的人体工程学与人机接口设计

电路中的人体工程学与人机接口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工程学和人机接口设计在电路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而人机接口设计致力于将这些研究应用于电路设计中,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操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电路中的人体工程学原则以及人机接口设计的关键要点。

一、人体工程学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与设备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电路设计中,考虑人体工程学原则可以使产品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增加产品的实用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一些电路设计中常用的人体工程学原则:1. 人体尺寸与可及性:电路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身体尺寸和可及性。

例如,按钮和开关的位置和大小应该便于所有用户使用,无论他们的手部尺寸是大还是小。

2. 视觉要求:电路设计中的显示屏应该考虑到用户的视觉要求。

良好的对比度、合适的亮度和字体大小可以提高用户对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3. 动作要求:电路设计中应该减少用户需要进行的复杂和重复的操作动作。

合理的操作布局和简单的操作流程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人机接口设计的关键要点人机接口设计是将人体工程学原则应用于电路设计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人机接口设计的关键要点:1. 界面设计:良好的界面设计是人机接口设计的核心。

界面应该直观、简洁、易于操作,并且与用户的认知模型保持一致。

使用合适的图标、颜色和其他可视元素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2. 反馈设计:良好的反馈设计可以让用户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操作结果。

例如,按钮的点击应该伴随着明显的声音或震动反馈,以便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已被接受。

3. 错误处理:电路设计应该允许用户随时进行错误纠正。

当用户犯错时,界面应该提供清晰的错误提示和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尽快纠正错误。

4. 可访问性设计:电路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能力。

例如,对于视力有障碍的用户,界面应提供合适的辅助功能,如放大镜或语音提示。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1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的必要性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在电网称调度中心,它包括控制室及与其配套的功能室和相关设施)是监测并控制发电、输电、配电运行的所在地,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枢纽。

控制中心的设计包括技术和人机工程两个方面。

如何运用人机工程原则,使控制中心的机(包括硬件和软件)和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以及社会人际环境)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人的能力及其限度,从而使其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控制中心人、机、环境协调和整体优化,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电力部门十分重视控制中心的设计,重视采用先进技术,有的直接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

但因人种和所处地区不同,在身材、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所差异,从人机工程角度看,有些地方整体并不协调,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适合于国内使用。

至于我国自己设计的控制中心,虽然也考虑了人的因素,但不够全面,除了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外,主要是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人机工程设计。

因而在运行时往往也呈现出许多弱点,这早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人对我国4座电厂(分别反映我国60年代末,70年代末和国外80年代末水平)中各种类型的控制室作人机工程学调研,结果表明:在控制室的布局,控制室内显示系统布局对人的视野的适应性,控制装置的可操作性,显示与控制装置的成对性,仪表的易读性,操作人员的作业姿势与控制台,坐椅设计的合理性,控制室作业环境(照明、噪声、空气品质、工作空间、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符合人机工程原则的地方,有的已导致操作人员疲劳或工作效率降低,成为安全运行的隐患。

另外,笔者看到的大型调度中心的控制室,设备很先进,但也存在眩光,操作台与坐椅不符合人机工程要求等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控制室时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特别是缺乏相应的人机工程设计标准。

因此,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必须实施人机工程设计,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DL575.5-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

DL575.5-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

A 25备案号:675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75.5—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5: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2000-02-24 发布2000-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总前言本系列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电力行业计划项目(技综[1995]15号文)的安排制定的,其内容以ISO/TC 159有关文件为基础,并参考和融入了其他国外标准、国家标准和新近研究成果。

现代工业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工业控制已由局部控制、就地控制,逐步发展为以在各类控制室的集中控制为主,而系统管理也发展为在各级调度室的集中调度管理。

生产系统的安全与效率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人和环境的协调程度。

在IEC964(=GB/T 13630—1992)《核电厂控制室的设计》中明确提出,控制室的设计和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人机工程方面。

制定本系列标准的目的,就是要求在设计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时,应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准则,结合生产、运行要求,使控制中心的布局、人机界面、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能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实现人、机、环境间的协调和整体优化,使人能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地进行工作。

目前,控制中心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协调水平,已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包括调度中心)的功能是监视和控制发电、输电或配电网的运行。

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就是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人的因素和人的特性,例如,人体尺寸、人的反应能力和限度;把人机工程准则及所需的技术方法渗透到控制中心的设计之中。

强调以人为核心,使所设计的机器(包括设施)和环境条件适应于人,这既是对一些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获取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之一。

DL575.8-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

DL575.8-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

DL575备案号:6756—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75.8—1999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8:Workstation layout and dimensions2000-02-24 公布2000-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总前言本系列标准是按照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电力行业打算项目(技综[1995]15号文)的安排制定的,其内容以ISO/TC 159有关文件为基础,并参考和融入了其他国外标准、国家标准和新近研究成果。

现代工业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工业操纵已由局部操纵、就地操纵,逐步进展为以在各类操纵室的集中操纵为主,而系统治理也进展为在各级调度室的集中调度治理。

生产系统的安全与效率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人和环境的和谐程度。

在IEC964(=GB/T 13630—1992)《核电厂操纵室的设计》中明确提出,操纵室的设计和评判,应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人机工程方面。

制定本系列标准的目的,确实是要求在设计电力系统操纵中心时,应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准则,结合生产、运行要求,使操纵中心的布局、人机界面、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能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实现人、机、环境间的和谐和整体优化,使人能安全、健康、舒服和高效地进行工作。

目前,操纵中心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和谐水平,已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操纵中心(包括调度中心)的功能是监视和操纵发电、输电或配电网的运行。

操纵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确实是设计时应专门注意人的因素和人的特性,例如,人体尺寸、人的反应能力和限度;把人机工程准则及所需的技术方法渗透到操纵中心的设计之中。

强调以人为核心,使所设计的机器(包括设施)和环境条件习惯于人,这既是对一些体会教训的总结,又是提升人的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猎取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之一。

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优化

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优化

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优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用户需求、界面设计原则以及优化方向三个方面来探讨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优化。

一、用户需求作为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者,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

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各种用户群体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对于操作员来说,他们需要一个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界面,能够准确地掌握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各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开关控制、故障处理等。

对于维护人员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界面,能够提供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详细状态信息,包括历史记录、故障诊断等,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指导。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们需要一个界面能够对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能耗情况、设备运行状况等,以便进行合理的能源调配和预防性维护。

二、界面设计原则1. 明确界面信息层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时,要根据用户的任务和信息需求,将信息进行合理的分层展示。

重要的信息应该突出显示,以便用户快速获得关键信息。

2. 界面简洁明了:高压电力控制配电板的人机交互界面应该遵循简洁的设计原则,避免信息的冗余和复杂度过高。

简洁的设计能够让用户快速理解界面的功能和操作步骤,提高使用效率。

3. 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时,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期望,尽量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提供直观简单的操作方式。

例如,可以使用图标或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功能,方便用户快速理解和操作。

4. 考虑可用性和易学性: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应该注重可用性和易学性,使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设计时应遵循用户界面设计规范,统一按钮布局、颜色和字体等要素,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毕业设计]人工机器人的电气控制设计

[毕业设计]人工机器人的电气控制设计

4 人工机器人的电气控制设计4.1 人工机器人整体设计思路手动机器人的电控部分主要分为两大块:手柄发射部分和控制驱动部分。

其中手柄部分用来向控制驱动电路发送控制指令;控制驱动部分根据串口传送的控制指令,实现铺设桥板、拾取小礼品以及防干扰等功能。

手柄发射部分和控制驱动部分之间通过3米长的屏蔽线连接,采用串行异步通信的方式,实现手柄和控制驱动电路之间的数据传输。

图4.1 手动机器人数据传输示意图整体构成方框图如下:(1)操作手柄(方案一):图4.2 手柄电路(方案一)方框图该框图中,以单片机为核心,操作者的按键、摇杆信息都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再由MAX232将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转化成具有强干扰能力的RS232电平以UART格式传输出去,图中的看门狗(Watch Dog)时刻监视着单片机的运行情况,当单片机进入死循环或死机时,自动将单片机复位重启。

(2)操作手柄(方案二):图4.3 手柄电路(方案二)方框图单片机选用同属A VR系列的ATmega8L,它内部集成了2路10位ADC和6路8位ADC,因此完全可以代替AT89S52+TLC0831。

4.2.1操作手柄方案一的设计单片机采用AT89S52,ADC芯片采用TLC0831。

AT89S52单片机是ATMEL公司推出的AT89C52的更新替代产品,它完全兼容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里面资源较少,使用简单,而且软硬件开发环境都比较成熟,因此我们选用了它。

由于AT89S52里面没有集成ADC,必须要加上专用的A/D转换器芯片来采集摇杆的信息来控制行走电机的速度。

A/D转换器从原理上分有双积分式、逐次逼近式等。

比较传统的双积分式AD转换器,比如ICL7106(3位半)、ICL7135(4位半),由于其特有的双积分工作方式,使它能得到较高的精度(ICL7135相当于14位的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和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但它的相当大的一个缺点是转换速度过慢,每秒只能转换10次以下,一般应用于数字万用表,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阐明了电力系统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的必
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第一个电力行业人机工程设计系
列标准的产生、审查情况及其主要内容。

〔关键词〕电力行业人机工程设计标准控制中心
1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在电网称调度中心,它包括控制
室及与其配套的功能室和相关设施)是监测并控制发电、输
电、配电运行的所在地,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枢纽。

控制中
心的设计包括技术和人机工程两个方面。

如何运用人机工
程原则,使控制中心的机(包括硬件和软件)和环境(物理环
境、化学环境以及社会人际环境)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以及人的能力及其限度,从而使其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控制中心人、机、环境协调和整体优化,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电力部门十分重视控制中心的设计,重视采用先进技术,有的直接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

但因人种和所处地区不同,在身材、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所差异,从人机工程角度看,有些地方整体并不协调,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适合于国内使用。

至于我国自己设计的控制中心,虽然也考虑了人的因素,但不够全面,除了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外,主要是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人机工程设计。

因而在运行时往往也呈现出许多弱点,这早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人对我国4座电厂(分别反映我国60年代末,70年代末和国外80年代末水平)中各种类型的控制室作人机工程学调研,结果表明:在控制室的布局,控制室内显示系统布局对人的视野的适应性,控制装置的
可操作性,显示与控制装置的成对性,仪表的易读性,操作人员的作业姿势与控制台,坐椅设计的合理性,控制室作业环境(照明、噪声、空气品质、工作空间、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符合人机工程原则的地方,有的已导致操作人员疲劳或工作效率降低,成为安全运行的隐患。

另外,笔者看到的大型调度中心的控制室,设备很先进,但也存在眩光,操作台与坐椅不符合人机工程要求等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控制室时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特别是缺乏相应的人机工程设计标准。

因此,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必须实施人机工程设计,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2 国外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标准
据对美国电力行业制定和应用人机工程标准所作的调
研表明: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在70年代中期曾对大型火电厂频繁的停机事故作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大部分停机事故是由于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而失误的原因有的是由于电厂的设计没有很好应用人机工程学原则,导致难以减少或避免操作失误。

因此,80年代在对美国中西部大型电厂进行了人机工程调研和审评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设计导则,题为《提高火电厂设计、运行和维修水平的人机工程导则》,详细具体地阐明如何将人机工程学原则和方法贯彻到大型火电厂设计的全过程以及设计的各方面。

后又出版了《大型电厂可维修性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这两套导则,为电厂控制中心的设计、运行和维修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美国国家标准局还于1988年颁布了人机工程标准ANSI/HFS100-1988《视觉显示终端工作站的人机工程导则》。

该标准全面规定了用于视觉显示终端(VDT)、相关工作桌椅以及VDT环
境的人机工程原则和具体要求。

VDT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设备,也是电力系统控制中心中的重要设备。

据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编制一套《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系列标准(ISO 11064),以及《用于办公室工作的视觉显示终端的人机工程要求》系列标准(ISO 9241)。

这两个系列标准中有的已正式颁布,有的还处于草稿或征求意见稿阶段。

3 我国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标准
如上所述,要很好进行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就必须制定并实施我国的相应标准。

1997 年,在中电联领导下,由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牵头,中国标准化研究所、苏州热工研究所等参加组成了“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编制组)。

编制组竭力应用当前国内外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参考大量相关标准,尤其是国际上还处在编制阶段的ISO 11064和ISO 9241的最
新内部资料,编制适合我国电力系统实际的人机工程设计标准。

1999年5月初完成了自成体系的《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系列标准(以下简称系列标准)。

并由中电联标准化部主持,在北京召开了系列标准审查会。

与会者对系列标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审查,认为该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填补了我国电力系统人机工程设计标准方面的空白,对今后电力设计工作和生产运行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一致通过了系列标准的送审稿。

并从实际应用出发,对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

今年3月19日,中电联标准化中心正式宣布该系列标准将于20xx年7月1日起实施。

该系列标准共包括12个子标准:
DL/T575.1-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份术语与定义
DL/T575.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
2部份视野与视区划分
DL/T575.3-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3部份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
DL/T575.4-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4部份受限空间尺寸
DL/T575.5-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5部份控制中心设计原则
DL/T575.6-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6部份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
DL/T575.7-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7部份控制室的布局
DL/T575.8-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8部份工作站的布局与尺寸
DL/T575.9-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9部份显示器、控制器及其相互作用
DL/T575.10-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份环境要求原则
DL/T575.11-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1部份控制室的评价原则
DL/T575.1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2部份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上述12个子标准中,前4个是基础部分。

其中
DL/T575.1-1999概括了系列标准中所有用到的术语及其定义,对理解整个标准有重要作用,其余3个对与控制中心设计有关的人的生理、心理特性、能力及其限度给出了具体数据。

如:人在各种操作姿势下的视区、视野范围,最佳视区和最佳视野值,监视作业的视区划分;人在各种操作姿势下手功能可及范围及操作区划分;精确操作区、有效操作区、舒适操作区、可扩展操作区的尺寸;受限空间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控制中心的受限作业空间、
受限活动空间和个人心理空间的尺寸等等。

这些都是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中所必需的基本数据。

后7个子标准是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系列标准的核心部分。

它从整体到局部,依次从控制中心到控制室,再到其中的工作站,逐步细化至显示器、控制器,分别详细地规定了设计原则、设计步骤以及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对控制中心中最重要的部分——控制室,还规定了具体环境(热环境、声环境、气流、照明、空气品质等)要求以及评价原则(人机评价的基本内容、要求、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

凡设计中要求的具体数值都根据第2、3、4个子标准中提供的基础数据给出。

最后一个子标准既是前列各子标准中诸多人机工程学原则在VDT工作站上的综合应用实例,又是本系列标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VDT工作站是控制中心的重要设备,是控制室内重要的人机接口。

安全文书样本 QCT/FS-ZH-GZ-K955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实施人机工程设计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必将遇到新的人机接口问题。

该系列标准不可能包含一切。

但人机工程学强调的原则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环境整体协调的设计思想,机和环境的设计都要尽可能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人的能力及其限度。

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人的基本特征变化是不大的。

因而,只要紧紧抓住上述原则,在使用系列标准中所给的具体设计原则和参数时,不过分着眼于单个原则或参数而善于全面理解、综合运用,使系统整体协调,就一定能使控制中心的设计更加合理、更加适合运行要求。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第2页/总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