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许多新型的Client/Server应用程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传统的共享式网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也就推动了局域网交换机的出现。

1、交换机的定义

局域网交换机拥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有自己的专用带宽,并且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交换机各个端口之间的通信是同时的、并行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吞吐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每个端口还可以只连接一个设备。

为了实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或与高档服务器的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高速端口,如100M以太网端口、FDDI端口或155M ATM端口,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

2、交换机的特性

通过集线器共享局域网的用户不仅是共享带宽,而且是竞争带宽。可能由于个别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而导致其他用户的可用带宽相对减少,甚至被迫等待,因而也就耽误了通信和信息处理。利用交换机的网络微分段技术,可以将一个大型的共享式局域网的用户分成许多独立的网段,减少竞争带宽的用户数量,增加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从而缓解共享网络的拥挤状况。由于交换机可以将信息迅速而直接地送到目的地能大大提高速度和带宽,能保护用户以前在介质方面的投资,并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交换机不但是网桥的理想替代物,而且是集线器的理想替代物。

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下面几方面改进了性能:

(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吐量。

(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或连接一个工作组,有效地解决拥挤现像。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网络微分段(Micro一segmentation)技术。

(3)虚拟网(VirtuaI LAN)技术的出现,给交换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虚拟网。

(4)端口密度可以与集线器相媲美,一般的网络系统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而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客户机。客户机都需要访问服务器,这样就导致服务器的通信和事务处理能力成为整个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

交换机就主要从提高连接服务器的端口的速率以及相应的帧缓冲区的大小,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从而满足用户的要求。一些高档的交换机还采用全双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端口的带宽。以前的网络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即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的时候,它就不能接收数据包,当接收数据包的时候,就不能发送数据包。由于采用全双工技术,即主机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包,普通的1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M端口,普通的10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0M 端口,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吞吐量。

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传统的交换机本质上是具有流量控制能力的多端口网桥,即传统的(二层)交换机。把路由技术引入交换机,可以完成网络层路由选择,故称为三层交换,这是交换机的新进展。交换机(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了解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

同时可以用专门的网管软件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交换机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支持多种方式。

(1)存储转发:

所有常规网桥都使用这种方法。它们在将数据帧发柱其他端口之前,要把收到的帧完全存储在内部的存储器中,对其检验后再发往其他端口,这样其延时等于接收一个完整的数据帧的时间及处理时间的总和。如果级联很长时,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但这种方法可以过

滤掉错误的数据帧。

(2)切入法:

这种方法只检验数据帧的目标地址,这使得数据帧几乎马上就可以传出去,从而大大降低延时。

其缺点是:错误帧也会被传出去。错误帧的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入法以提高传输速度。而错误帧的概率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存储转发法/以减少错误帧的重传。

4、交换机的配置

我们下面以Cisco公司的Catlystl900交换机为例,介绍交换机的一般配置过程。

对一台新的Catlystl900交换机,使用它的缺省配置就可以工作了。这因为它是一种将软件装在FlashMemory中的硬件设备,当加电时,它首先要进行一系列自检,对所有端口进行测试之后,交换机就处于工作状态。这时它的交换表是空的,它可以通过自学习来了解各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并将设备的MAC地址记录在交换表中,当有信息交换时,交换机就根据交换表来进行数据转发。

但为了便于对它进行网络管理,Catlystl900交换机自己有一个MAC地址,这样就可以为它分配一个IP 地址和屏蔽码。网络管理员须通过交换机的串口接一台终端或仿真终端,才能为它指定一个IP地址,其缺省值是0.0.0.0。指定IP地址以后,网络管理员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了。Catlystl900交换机的配置界面是菜单形式,缺省配置下,它的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VLAN,很多情况下都不需要作什么修改。(1)将微机串口通过RS一232电缆与Cata1yst1900的Console口连接,运行仿真终端软件,Catalyst 1900 启动后。

(2)回车后,进入主菜单:

(3)按“S”键,进入系统配置菜单:(配置系统名,位置,日期)

(4)在主菜单中按“N”键进入网络管理菜单

(5)配置IP地置

(6)配置SNMP参数

5、交换机的种类

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它可将多个物理LAN网段连接到一个大型网络上,与网络类似交换机传输和溢出也是基于MAC地址的传输。由于交换机是用硬件实现的,因此,传输速度很快。传输数据包时,交换机要么使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要么使用断---通交换方式。目前有许多类型的交换机,其中包括ATM交换机,LAN交换机和不同类型的WAN交换机。

ATM交换机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交换机为工作组,企业网络中枢以及其它众多领域提供了高速交换信息和可伸缩带宽的能力。ATM交换机支持语音,视频和文本数据应用,并可用来交换固定长度的信息单位(有时也称元素)。企业网络是通过ATM中枢链路连接多个LAN组成的。

局域网交换机

LAN交换机用于多LAN网段的相互连接,它在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专用的无冲突的通信,同时支持多个设备间的对话。LAN交换机主要是用于高速交换数据帧。通过LAN交换机将一个0Mbps以太网与一个100Mbps 以太网互联。

交换机配置全接触——技术专家与您同步

[b]Sample Text[/b]交换机的配置一直以来是非常神秘的,不仅对于一般用户,对于绝大多数网管人员来说也是如此,同时也是作为网管水平高低衡量的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标志。这主要在两个原因,一是绝大多数企业所配置的交换机都是桌面非网管型交换机,根本不需任何配置,纯属“傻瓜”型,与集线器一样,接上电源,插好网线就可以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老总对自己的网管员不是很放心,所以即使购买的交换机是网管型的,也不让自己的网管人员来配置,而是请厂商工程师或者其它专业人员来配置,所以这些中、小企业网管员也就很难有机会真正自己动手来配置一台交换机。

交换机的详细配置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具体的配置方法会因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交换机而有所不同,本文教给大家的只是通用配置方法,有了这些通用配置方法,我们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通常网管型交换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配置:一种就是本地配置;另一种就是远程网络配置两种方式,但是要注意后一种配置方法只有在前一种配置成功后才可进行,下面分别讲述。

一、本地配置方式

本地配置我们首先要遇到的是它的物理连接方式,然后还需要面对软件配置,在软件配置方面我们主要以最常见的思科的“Catalyst 1900”交换机为例来讲述。

因为要进行交换机的本地配置就要涉及到硬、软件的连接了,所以下面我们分这两步来说明配置的基本连接过程。

1.物理连接

因为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能,所以配置交换机通常是采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在实在无笔记本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采用台式机,但移动起来麻烦些。交换机的本地配置方式是通过计算机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

可进行网络管理的交换机上一般都有一个“Console”端口(这个在前面介绍集线器时已作介绍,交换机也一样),它是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须经过的步骤。虽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若干种配置和管理交换机的方式(如Web方式、Telnet方式等),但是,这些方式必须依*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基本配置后才能进行。因为其他方式往往需要借助于IP地址、域名或设备名称才可以实现,而新购买的交换机显然不可能内置有这些参数,所以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最常用、最基本也是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握的管理和配置方式。

不同类型的交换机Console端口所处的位置并不相同,有的位于前面板(如Catalyst 3200和Catalyst 4006),而有的则位于后面板(如Catalyst 1900和Catalyst 2900XL)。通常是模块化交换机大多位于前面板,而固定配置交换机则大多位于后面板。不过,倒不用担心无法找到Console端口,在该端口的上方或侧方都会有类似“CONSOLE”字样的标识。

除位置不同之外,Console端口的类型也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如Catalyst 1900和Catalyst 4006)都采用RJ-45端口,但也有少数采用DB-9串口端口(如Catalyst 3200)或DB-25串口端口(如Catalyst 2900)。无论交换机采用DB-9或DB-25串行接口,还是采用RJ-45接口,都需要通 诺腃onsole线连接至配置用计算机(通常称作终端)的串行口。与交换机不同的Console端口相对应,Console线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串行线,即两端均为串行接口(两端均为母头),两端可以分别插入至计算机的串口和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另一种是两端均为RJ-45接头(RJ-45-to-RJ-45)的扁平线。由于扁平线两端均为RJ-45接口,无法直接与计算机串口进行连接,因此,还必须同时使用一个RJ-45-to-DB-9(或RJ -45-to-DB-25)的适配器。通常情况下,在交换机的包装箱中都会随机赠送这么一条Console线和相应的DB-9或DB-25适配器。

2、软件配置

物理连接好了我们就要打开计算机和交换机电源进行软件配置了,下面我们以思科的一款网管型交换机“Catalyst 1900”来讲述这一配置过程。在正式进入配置之前我们还需要进入系统,步骤如下:

第1步:打开与交换机相连的计算机电源,运行计算机中的Windows 95、Windows 98或Windows 2000等其中一个操作系统。

第2步:检查是否安装有“超级终端”(Hyper Terminal)组件。如果在“附件”(Accessories)中没有发现该

组件,可通过“添加/删除程序”(Add/Remove Program)的方式添加该Windows组件。

好了,“超级终端”安装好后我们就可以与交换机进行通信了(当然要连接好,并打开交换机电源了),下面的步骤就是正式进行配置了。在使用超级终端建立与交换机的通信之前,必须先对超级终端进行必要的设置。

Catalyst 1900交换机在配置前的所有缺省配置为:所有端口无端口名;所有端口的优先级为Normal方式,所有10/100Mbps以太网端口设为Auto方式,所有10/100Mbps以太网端口设为半双工方式,未配置虚拟子网。正式配置步骤如下(本文以Windows 98系统为例):

第1步:单击“开始”按钮,在“程序”菜单的“附件”选项中单击“超级终端”。

第2步:双击“Hypertrm”图标。这个对话框是用来对立一个新的超级终端连接项。

第3步:在“名称”文本框中键入需新建超的级终端连接项名称,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识别,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我们这里键入“Cisco”,如果您想为这个连接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标的话,您也可以在下图的图标栏中选择一个,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第4步:在“连接时使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与交换机相连的计算机的串口。

第5步:在“波特率”下拉列表框中选择“9600”,因为这是串口的最高通信速率,其他各选项统统采用默认值。单击“确定”按钮,如果通信正常的话就会出现类似于如下所示的主配置界面,并会在这个窗口中就会显示交换机的初始配置情况。

Catalyst 1900 Management Console

Copyright(c)Cisco Systems,Inc。1993-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Standard Edition Software

Ethernet address:00-E0-1E-7E-B4-40

PCA Number:73-2239-01

PCA Serial Number:SAD01200001

Model Number:WS-C1924-A

System Serial Number:FAA01200001

---------------------------------------

User Interface Menu

[M]Menus//主配置菜单

[I]IP Configuration//IP地址等配置

[P]Console Password//控制密码配置

Enter Selection://在此输入要选择项的快捷字母,然后按回车键确认

【注】“//”后面的内容为笔者对前面语句的解释,下同。

至此就正式进入了交换机配置界面了,下面的工作就可以正式配置交换机了。

3、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进入配置界面后,如果是第一次配置,则首先要进行的就是IP地址配置,这主要是为后面进行远程配置而准备。IP地址配置方法如下:

在前面所出现的配置界面“Enter Selection:”后中输入“I”字母,然后单击回车键,则出现如下配置信息:

The IP Configuration Menu appears。

Catalyst 1900-IP Configuration

Ethernet Address:00-E0-1E-7E-B4-40

-------------Settings------------------

[I]IP address

[S]Subnet mask

[G]Default gateway

[B]Management Bridge Group

[M]IP address of DNS server 1

[N]IP address of DNS server 2

[D]Domain name

[R]Use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Actions-------------------

[P]Ping

[C]Clear cached DNS entries

[X]Exit to previous menu

Enter Selection:

在以上配置界面最后的“Enter Selection:”后再次输入“I”字母,选择以上配置菜单中的“IP address选项,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单击回车键后即出现如下所示配置界面:

Enter administrative IP address in dotted quad format

(nnn。nnn。nnn。nnn):

//按”nnn。nnn。nnn。nnn“

格式输入IP地址Current setting===>0.0.0.0

//交换机没有配置前的IP地址为”0.0.0.0“,

代表任何IP地址New setting===>

//在此处键入新的IP地址

如果你还想配置交换机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在以上IP配置界面里面分别选择”S“和”G“项即可。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密码的配置:

在以上IP配置菜单中,选择”X“项退回到前面所介绍的交换机配置界面。

输入”P“字母后按回车键,然后在出现的提示符下输入一个4 ̄8位的密码(为安全起见,在屏幕上都是以”*“号显示),输入好后按回车键确认,重新回到以上登录主界面。

在你配置好IP和密码后,交换机就能够按照默认的配置来正常工作。如果想更改交换机配置以及监视网络状况,你可以通过控制命令菜单,或者是在任何地方通过基于WEB的Catalyst 1900 Switch Manager来进行操作。

如果交换机运行的是Cisco Catalyst 1900/2820企业版软件。你可以通过命令控制端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CLI)来改变配置。当进入配置主界面后,就在显示菜单多了项”Command Line“,而少了项”Console Password“,它在下级菜单中进行。

1 user(s)now active on Management Console。

User Interface Menu

[M]Menus

[K]Command Line

[I]IP Configuration

Enter Selection:

在这一版本中的配置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配置方法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在这一版本中可以通过命令方式(选择”[K]Command Line“项即可)进行一些较高级配置,下面本文仅作简单介绍,在下篇中将介绍一个常见的高级配置,那就是VLAN的配置。

4、交换机高级配置的常见命令

在交换机的高级配置中,通常是利用以上配置菜单中的”[K]Command Line“项进行的。

Cisco交换机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为Catalyst IOS。CLI的全称为”Command-Line Interface“,中文名称就称之为”命令行界面“,它是一个基于DOS命令行的软件系统模式,对大小写不敏感(即不区分大小写)。有这种模式的不仅交换机有、路由器、防火墙都有,其实就是一系列相关命令,但它与DOS命令不同,CLI 可以缩写命令与参数,只要它包含的字符足以与其他当前可用至的命令和参数区别开来即可。虽然对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既可以使用纯字符形式的命令行和菜单(Menu),也可以使用图形界面的Web浏览器或专门的网管软件(如CiscoWorks 2000)。相比较而言,命令行方式的功能更强大,但掌握起来难度也更大些。下面把交换机的一些常用的配置命令介绍如下。

Cisco IOS共包括6种不同的命令模式:User EXEC模式、Privileged EXEC模式、VLAN dataBase模式、Global configuration模式、Interface configuration模式和Line configuration模式。当在不同的模式下,CLI界面中会出现不同的提示符。为了方便大家的查找和使用,表1列出了6种CLI命令模式的用途、提示符、访问及退出方法。

Cisco IOS命令需要在各自的命令模式下才能执行,因此,如果想执行某个命令,必须先进入相应的配置模式。例如”inter face type_number“命令只能在”Global configuration“模式下执行,而”duplex full-flow-control“命令却只能在”Interface configuration“模式下执行。

在交换机CLI命令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命令,那就是帮助命令”?“,在任何命令模式下,只需键入”?“,即显示该命令模式下所有可用到的命令及其用途,这就交换机的帮助命令。另外,还可以在一个命令和参数后面加”?“,以寻求相关的帮助。

例如,我们想看一下在”Privileged Exec“模式下在哪些命令可用,那么,可以在”#“提示符下键入”?“,并回车。再如,如果想继续查看”Show“命令的用法,那么,只需键入”show?“并回车即可。另外,”?“还具有局部关键字查找功能。也就是说,如果只记得某个命令的前几个字符,那么,可以使用”?“让系统列出所有以该字符或字符串开头的命令。但是,在最后一个字符和”?“之间不得有空格。例如,在”Privileged Exec“模式下键入”c?“,系统将显示以”c“开头的所有命令。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Cisco IOS命令均支持缩写命令,也就是说,除非您有打字的癖好,否则根本没有必要键入完整的命令和关键字,只要键入的命令所包含的字符长到足以与其他命令区别就足够了。例如,可将”show configure“命令缩写为”sh conf“,可将”show configure“命令缩写为”sh conf“然后回车执行即可。以上介绍了命令方式下的常见配置命令,由于配置过程比较复杂,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二、远程配置方式

我们上面就已经介绍过交换机除了可以通过Console端口与计算机直接连接外,还可以通过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进行连接。如果是堆栈型的,也可以把几台交换机堆在一起进行配置,因为这时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整体,一般只有一台具有网管能力。这时通过普通端口对交换机进行管理时,就不再使用超级终端了,而是以Telnet或Web浏览器的方式实现与被管理交换机的通信。因为我们在前面的本地配置方式中已为交换机配置好了IP地址,我们可通过IP地址与交换机进行通信,不过要注意,同样只有是网管型的交换机才具有这种管理功能。因为这种远程配置方式中又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所以我们也就分别介绍。

1、Telnet方式

Telnet协议是一种远程访问协议,可以用它登录到远程计算机、网络设备或专用TCP/IP网络。Windows 95/98及其以后的Windows系统、UNIX/Linux等系统中都内置有Telnet客户端程序,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实现与远程交换机的通信。

在使用Telnet连接至交换机前,应当确认已经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在用于管理的计算机中安装有TCP/IP协议,并配置好了IP地址信息。

·在被管理的交换机上已经配置好IP地址信息。如果尚未配置IP地址信息,则必须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设置。

·在被管理的交换机上建立了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帐户。如果没有建立新的帐户,则Cisco交换机默认的管理员帐户为”Admin“。

在计算机上运行Telnet客户端程序(这个程序在Windows 系统中与UNIX、Linux系统中都有,而且用法基本是是兼容的,特别是在Windows 2000系统中的Telnet程序),并登录至远程交换机。如果我们前面已经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为:61.159.62.182,下面只介绍进入配置界面的方法,至于如何配置那是比较多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作具体介绍。进入配置界面步骤很简单,只需简单的两步:

第1步:单击”开始“按钮选择”运行“菜单项,然后在对话框中按”telnet 61.159.62.182“格式输入登录(当然也可先不输入IP地址,在进入telnet主界面后再进行连接,但是这样会多了一步,直接在后面输入要连接的IP的地址更好些)。如果为交换机配置了名称,则也可以直接在”Telnet“命令后面空一个空格后输入交换机的名称。

Telnet命令的一般格式如下:

telnet [Hostname/port],这里要注意的是”Hostnqme包括了交换机的名称,但更多的是我们在前面是为交换机配置了IP地址,所以在这里更多的是指交换机的IP地址。格式后面的“Port”一般是不需要输入的,它是用来设定Telnet通信所用的端口的,一般来说Telnet通信端口,在TCP/IP协议中有规定,为23号端口,最好不用改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接这个参数。

第2步,输入好后,单击“确定”按钮,或单击回车键,建立与远程交换机的连接。

在图中显示了包括两个菜单项的配置菜单:Menus、Command Line。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该交换机进行相应的配置和管理了。

2、Web浏览器的方式

当利用Console口为交换机设置好IP地址信息并启用HTTP服务后,即可通过支持JAVA的Web浏览器访问交换机,并可通过Web通过浏览器修改交换机的各种参数并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事实上,通过Web界面,可以对交换机的许多重要参数进行修改和设置,并可实时查看交换机的运行状态。不过在利用Web浏览器访问交换机之前,应当确认已经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在用于管理的计算机中安装TCP/IP协议,且在计算机和被管理的交换机上都已经配置好IP地址信息。·用于管理的计算机中安装有支持JAVA的Web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 4.0及以上版本、Netscape 4.0及以上版本,以及Oprea with JAVA。

·在被管理的交换机上建立了拥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帐户和密码。

·被管理交换机的Cisco IOS支持HTTP服务,并且已经启用了该服务。否则,应通过Console端口升级Cisco IOS或启用HTTP服务。//本文来自电脑软硬件应用网[url=https://www.360docs.net/doc/5f19332877.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5f19332877.html,[/url]

通过Web浏览器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法如下:

第1步:把计算机连接在交换机的一个普通端口上,在计算机上运行Web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中栏键入被管理交换机的IP地址(如61.159.62.182)或为其指定的名称。

第2步:分别在“用户名”和“密码”框中,键入拥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密码对应当事先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设置。

第3步: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建立与被管理交换机的连接,在Web浏览器中显示交换机的管理界面。

接下来,就可以通过Web界面中的提示,一步步查看交换机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并可根据需要对交换机的某些参数作必要的修改。

交换机技术基础知识

交换机技术基础知识 交换技术可分为:端口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下面是整理的交换机技术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端口交换技术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容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信元交换技术 ATM技术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

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但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曾经代表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的ATM技术,开始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 3.帧交换技术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 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许多新型的Client/Server应用程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传统的共享式网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也就推动了局域网交换机的出现。 1、交换机的定义 局域网交换机拥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有自己的专用带宽,并且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交换机各个端口之间的通信是同时的、并行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吞吐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每个端口还可以只连接一个设备。 为了实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或与高档服务器的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高速端口,如100M以太网端口、FDDI端口或155M ATM端口,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 2、交换机的特性 通过集线器共享局域网的用户不仅是共享带宽,而且是竞争带宽。可能由于个别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而导致其他用户的可用带宽相对减少,甚至被迫等待,因而也就耽误了通信和信息处理。利用交换机的网络微分段技术,可以将一个大型的共享式局域网的用户分成许多独立的网段,减少竞争带宽的用户数量,增加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从而缓解共享网络的拥挤状况。由于交换机可以将信息迅速而直接地送到目的地能大大提高速度和带宽,能保护用户以前在介质方面的投资,并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交换机不但是网桥的理想替代物,而且是集线器的理想替代物。 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下面几方面改进了性能: (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吐量。 (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或连接一个工作组,有效地解决拥挤现像。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网络微分段(Micro一segmentation)技术。 (3)虚拟网(VirtuaI LAN)技术的出现,给交换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虚拟网。 (4)端口密度可以与集线器相媲美,一般的网络系统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而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客户机。客户机都需要访问服务器,这样就导致服务器的通信和事务处理能力成为整个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 交换机就主要从提高连接服务器的端口的速率以及相应的帧缓冲区的大小,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从而满足用户的要求。一些高档的交换机还采用全双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端口的带宽。以前的网络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即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的时候,它就不能接收数据包,当接收数据包的时候,就不能发送数据包。由于采用全双工技术,即主机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包,普通的1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M端口,普通的10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0M 端口,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吞吐量。 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传统的交换机本质上是具有流量控制能力的多端口网桥,即传统的(二层)交换机。把路由技术引入交换机,可以完成网络层路由选择,故称为三层交换,这是交换机的新进展。交换机(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了解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 同时可以用专门的网管软件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交换机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支持多种方式。 (1)存储转发:

交换机基础知识

交换机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基本概念: 交换机的英文名称为Switch,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与目标接受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头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的工作特点: 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板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板总线上。 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地址的网卡(NIC)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 目的MAC不存在才会广播到所有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交换机的特性: 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性能 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吐量。 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或连接一个工作组,有效的解决拥挤现象。 3.虚拟网(Virtual LAN)技术的出现,给交换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4.端口密度可以与集线器相媲美,一般的网络系统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而绝大部门都是普通的客户机。客户机都需要访问服务器,这样就导致服务器的通信和事务处理能力成为整个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 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 1.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个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2.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则转发至所有端口) 3.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冗余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交换机的交换模式 概念:交换机将数据从一个端口转发至另一个端口的处理方式成为交换模式 类型: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 特点: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后,首先将数据包存储到缓冲器中,进行CRC循环冗余校验,如果这个数据包有CRC错误,则该包将被丢弃;如果数据包完整,交换机查询地址映射表将其转发至相应的端口 优点:没有残缺数据包转发,可减少潜在的不必要的数据转发 缺点:转发速率比直接转发方式慢。 适用环境:存储转发技术适用于普通链路质量或质量较为恶劣的网络环境,这种方式要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所以延迟跟帧的大小有关。

LAN交换机基础知识综合概述

LAN交换机基础知识综合概述 LAN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LAN多层交换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网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桥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LAN网中共享式以太网越来越少。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导致了新一代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其中交换技术可以说是新的网络时代的核心。 交换技术具备强大的寻址能力和出色的稳定性,为需要高带宽的应用程序提供了解决办法,同时也解决了网络智能化问题,它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的发展。毫无疑问,LAN交换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并在今天广泛的流行起来。 LAN交换技术概述 在LAN网中使用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减少网络的阻塞,同时,交换技术能够加快数据的移动速度,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以太网中由于采用CSMA/CD协议而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网络的瓶颈。LAN交换机的内在功能类似于网桥,通过跟踪每一个端口发来的帧的源地址,检查帧的目的地址来选择路由。LAN交换机每一端口能够存储的地址数量决定了它支持的工作站和支持拥有许多工作站的局域网段的能力。若交换机每一端口只能支持一个地址,它相当于端口交换设备;若每一端口支持多个地址,它相当于段交换设备。除了按交换方法外,LAN交换机还可以分为“直接通过”和“存储转发”。直接通过技术就是在LAN交换机读到帧的目的地址后,直接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进行交叉连接。这种交换具有最小的延时和等待时间。 相应地,存储转发交换把全部的帧存在存储器里,并对帧进行差错控制,若对某一帧的循环冗余校验不符,则丢弃该帧。存储转发技术需要将帧从低速局域网中移到高速局域网中,因为必须将全部的帧存储起来,所以这种交换方法必然带来较小程度的时延。另外,LAN交换机还能同时支持FDDI、快速以太网、令牌环网、以太网和ATM(从严格意义上讲,ATM不完全属于第二层),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带宽,提高交换机的吞吐量,这些支持多协议的LAN 交换机能够将来自一种第二层网络的数据传输到另一种网络中。图1所示为LAN交换机的应用,LAN交换机通过将两个服务器连接到两个单独的端口,可以在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同地提供两路连接。 通常LAN交换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骨干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其中骨干网交换机(backbone switch)是网络核心使用的高端交换机。它获得的数据来自Hub和工作组交换机,它提供这些设备的互连。骨干网交换机通常可以插入包含各种网络选项卡,这些卡支持的网络类型有:FDDI、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令牌环网和ATM。骨干网交换机通常连接一种

以太交换机基本技术

1. 交换机技术基础 1.1.以太网简介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 ●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 以太网信道; ●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 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 ●网桥 ●交换机 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1.2.以太网交换机简介 以太网交换机,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是简化(典型)的网桥,一般用于互连相同类型的LAN(例如:以太网/以太网的互连)。工作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上.

交换机基本操作

交换机基本操作 一、交换机基础知识 交换机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用于在局域网内部连接多个网 络设备,实现网络通信。交换机具有存储转发技术和MAC地址学习功能,可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快速、准确的数据交换。 交换机可以按照网络类型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光纤交换机、ATM交换机等;按照端口类型可以分为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 交换机、堆叠交换机等;按照管理方式可以分为非可管理交换机、可管理交换机、智能型交换机等。 二、交换机基本操作 1. 连接交换机 将交换机与电源连接后,使用网线将PC或其他网络设备与交 换机连接,确保连接线路正确无误。 2. 设置管理IP地址 对于可管理交换机,需要先设置管理IP地址,在本地浏览器输入管理IP地址,可以进入交换机管理页面。 3. 创建VLAN

VLAN是逻辑分隔的网络,可以将交换机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实现网络安全隔离和流量控制。在交换机管理页面中,创建新的VLAN并将端口划分进去即可。 4. 配置端口 对交换机端口进行配置,可以设置端口的速率、工作模式、VLAN、流控等。在交换机管理页面中,依次选择对应的端口和设置项进行配置即可。 5. 查看交换机状态 可以通过查看交换机状态实现故障排除和网络优化,查看端口 的状态、链路速率、流量占用等信息。在交换机管理页面中,通 过选择相应的端口或查看交换机总体状态来查看交换机状态。 6. 物理连接检测 检查网络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是否正确可靠。可以通 过交换机管理页面中的物理连接检测功能来检测。 7. MAC地址表管理 MAC地址为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在交换机中要学习并维护MAC地址表。可以通过交换机管理页面中的MAC地址表管理功 能来查看、添加、删除MAC地址表项。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交换机基础知识

交换机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概念】 交换机(Switch)又叫交换式集线器或多端口网桥,用于连接不同的通信节点并转发数据。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帧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MAC地址表,以确定目的MAC地址的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然后通过内部交换矩阵直接将数据传送到目的节点。如果在MAC地址表中没有查找到目的MAC地址,则将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端口。 从广义上看,可以将交换机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基础平台;局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局域网,如校园网、计算机房、网吧等,用于连接计算机设备。 按照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光交换机和多协议交换机等类型。以太网交换机是以太网使用的交换设备;光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的主干网,进行大容量数据交换;多协议交换机专门为IP网络设计的,可以将数据链路层的高速交换能力和网络层的路由功能结合起来,使IP网络具备高速交换、流量控制、QoS等性能。 按照应用的规模,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工作组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企业级交换机。工作组级交换机具备交换机最基本的功能,只利用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简单地实现数据转发;部门级交换机一般有光纤接口,支持VLAN技术,能够实现端口管理;企业级交换机又称为核心交换机,通常采用机架式模块化的结构,能够作为骨干网络构建高速局域网。 根据OSI七层网络模型,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和七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根据数据链路层中的MAC地址信息实现不同端口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编号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三层交换机将IP 地址信息用于网络路径选择,可以看成带有三层路由功能的二层交换机,具有二层交换机的所有功能,支持VLAN和链路汇聚;四层交换机在硬件路由的基础上加入了应用程序的功能,能够根据TCP和UTP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并能平衡所有联网设备的负载;七层交换机又称为Web交换机,不仅仅能够依据MAC地址或目标IP地址以及TCP/UDP端口来传送数据包,还能够根据内容来传送数据帧,主要为数据中心设备的Internet 服务器、防火墙、高速缓冲服务器和网管等提供管理、路由和负载均衡传输。 根据交换机的架构特点,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机架式交换机、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和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机架式交换机是一种插槽式的交换机,扩展性好,可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一种有固定端口并带有少量扩展槽的交换机,在支持固定端口类型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扩展其它网络类型模块来支持其它类型网络;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一般支持以太网,价格便宜,应用最为广泛。 在分组组网中,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因此,按照交换机所处的网络层次划分,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又称为固定端口交换机,通常以10Mbps/100Mbps的端口为主,并且以固定端口或扩展槽方式提供1000Base-T的上联端口;汇聚层交换机能够提供多个1000Base-T端口,一般也可以提供1000Base-X等其它形式的端口,属于骨干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又称为模块化交换机,全部采用机箱式模块化设计,配备相应的10/100/1000Base-T模块,甚至万兆模块,支持三层到更高层的交换,一般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园区网的骨干核心层。

入门知识三层交换机基本特点

入门知识三层交换机基本特点 三层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包转发和 路由功能。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层转发:三层交换机不仅能够进行二层的帧转发,还能够实现三 层的数据包交换和路由转发。它能够根据网络层的IP地址来进行数据包 的选择性转发,提供更高级别的网络分割和管理功能。 2.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内置路由器功能,能够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 数据包路由转发。它能够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对数据包进行判断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 3.VLAN支持:三层交换机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和配置。VLAN可以将不同的物理端口划分为不同的逻辑网络,实现逻辑上的网络 隔离和更灵活的网络管理。 4.安全性强:三层交换机提供了更高级别的访问控制功能。它可以根 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端口等信息进行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从而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的实施。 5.管理简便:三层交换机通常具有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和命令行接口, 方便管理员进行配置和管理。同时,它还支持网络管理协议如SNMP等, 可以配合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6.高性能:三层交换机通常具有更高的转发速度和更大的转发容量, 能够满足大规模网络的需求。它采用硬件进行数据包转发,具有更低的转 发延迟和更高的吞吐量。

7.冗余和可靠性:三层交换机支持冗余配置和链路聚合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网络可靠性和冗余容错性。它可以通过配置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和HSRP(热备份路由协议)等实现冗余路由器的自动切换,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三层交换机具有多层转发、路由功能、VLAN支持、安全性强、管理简便、高性能、冗余和可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三层交换机成为构建复杂网络架构和提供高级网络服务的重要设备。

H3C交换机基础知识配置命令

一、基本配置 //用户直行模式提示符,用户视图 system-view //进入配置视图 [H3C] sysname xxx //设置主机名成为xxx这里使用修改特权用户密码 一、用户配置 system-view [H3C]super passwordH3C //设置用户分级密码 [H3C]undo superpassword //删除用户分级密码 [H3C]localuser bigheap 1234561 //Web网管用户设置,1(缺省)为管理级用户,缺省admin,admin [H3C]undo localuserbigheap //删除Web网管用户 [H3C]user-interface aux0 //只支持0 [H3C-Aux]idle-timeout 250 //设置超时为2分50秒,若为0则表示不超时,默认为5分钟 [H3C-Aux]undoidle-timeout //恢复默认值 [H3C]user-interface vty0 //只支持0和1 [H3C-vty]idle-timeout 250 //设置超时为2分50秒,若为0则表示不超时,默认为5分钟 [H3C-vty]undoidle-timeout //恢复默认值 [H3C-vty]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123456 //设置telnet密码,必须设置 [H3C-vty]undo set authenticationpassword //取消密码

[H3C]displayusers //显示用户 [H3C]displayuser-interface //用户界面状态 三、VLAN配置 [H3C]vlan 2 //创建VLAN2 [H3C]undo vlanall //删除除缺省VLAN外的所有VLAN,缺省VLAN不能被删除 [H3C-vlan2]port Ethernet 0/4 to Ethernet0/7 //将4到7号端口加入到VLAN2中,此命令只能用来加access端口,不能用来增加trunk或者hybrid端口[H3C-vlan2]port-isolateenable //打开VLAN内端口隔离特性,不能二层转发,默认不启用该功能 [H3C-Ethernet0/4]port-isolate uplink-portvlan 2 //设置4为VLAN2的隔离上行端口,用于转发二层数据,只能配置一个上行端口,若为trunk,则建议允许所有VLAN通过,隔离不能与汇聚同时配置 [H3C]display vlanall //显示所有VLAN的详细信息 S1550E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通过创建不同的user-group来实现,一个端口可以属于多个user-group,不属于同一个user-group的端口不能互相通信 [H3C]user-group20 //创建user-group 20,默认只存在user-group 1 [H3C-UserGroup20]port Ethernet 0/4 toEthernet 0/7 //将4到7号端口加入到VLAN20中,初始时都属于user-group 1中 [H3C]display user-group20 //显示user-group 20的相关信息

详解FC交换机基础知识

详解FC交换机基础知识

谈起FC交换机,大家就会想到它是数据中心贵族的象征,也是保证核心业务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基石,但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软件定义,IP化潮流的推进,FC交换机的市场份额有所收缩,但截至目前为止,FC技术仍然占据数据中心核心业务的半壁江山,今天详细聊聊FC交换机基础知识。 博科是FC交换机领域的领导者,其交换机被不同存储和服务器厂商OEM,下图是主流存储厂商OEM详情对位标:

先从NPIV谈起,当物理主机上部署了虚拟机后,若采用原来的物理主机访问存储的方式,映射给主机的LUN是所有虚拟机可见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都降低,同时也无法满足各个虚拟机自身直接访问存储。

NPIV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NPIV是N_Port ID Virtualization,是一项虚拟化技术,ANSI标准。当主机端应用了NPIV后,主机可以在一个物理HBA卡上虚拟出多个虚拟HBA卡,每个虚拟机都分配一个自己的虚拟HBA卡,虚拟机通过虚拟HBA访问存储设备,每个虚拟机都只能看见自己的磁盘资源,不同虚拟机间的磁盘资源相互不可见。 交换机端口NPIV 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只有主机端支持NPIV还不够,交换机也要支持NPIV才可以。博科光纤交换机全部支持NPIV功能,各个交换机的端口的NPIV功能默认是开启的,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查看:

在命令回显里面,如果NPIV capability属性为“ON”则表明该端口已经开启了NPIV 功能。如果为“OFF”则表明该端口关闭了NPIV。 Zone的概念和作用 SAN网络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叫做zone,zone在SAN网络中的作用和以太网络中的VLAN有些类似。Zone的主要作用就是把Fabric网络分区,避免不相关的设备之前相互访问,同时也具有安全的作用。在设备较多的Fabric网络中,务必要划分zone。

LAN交换机基础知识综合概述

LAN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LAN多层交换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网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桥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LAN网中共享式以太网越来越少。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导致了新一代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其中交换技术可以说是新的网络时代的核心。 交换技术具备强大的寻址能力和出色的稳定性,为需要高带宽的应用程序提供了解决办法,同时也解决了网络智能化问题,它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的发展。毫无疑问,LAN交换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并在今天广泛的流行起来。 LAN交换技术概述 在LAN网中使用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减少网络的阻塞,同时,交换技术能够加快数据的移动速度,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以太网中由于采用CSMA/CD协议而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网络的瓶颈。LAN交换机的内在功能类似于网桥,通过跟踪每一个端口发来的帧的源地址,检查帧的目的地址来选择路由。LAN交换机每一端口能够存储的地址数量决定了它支持的工作站和支持拥有许多工作站的局域网段的能力。若交换机每一端口只能支持一个地址,它相当于端口交换设备;若每一端口支持多个地址,它相当于段交换设备。除了按交换方法外,LAN交换机还可以分为“直接通过”和“存储转发”。直接通过技术就是在LAN交换机读到帧的目的地址后,直接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进行交叉连接。这种交换具有最小的延时和等待时间。 相应地,存储转发交换把全部的帧存在存储器里,并对帧进行差错控制,若对某一帧的循环冗余校验不符,则丢弃该帧。存储转发技术需要将帧从低速局域网中移到高速局域网中,因为必须将全部的帧存储起来,所以这种交换方法必然带来较小程度的时延。另外,LAN交换机还能同时支持FDDI、快速以太网、令牌环网、以太网和ATM(从严格意义上讲,ATM 不完全属于第二层),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带宽,提高交换机的吞吐量,这些支持多协议的LAN交换机能够将来自一种第二层网络的数据传输到另一种网络中。图1所示为LAN交换机的应用,LAN交换机通过将两个服务器连接到两个单独的端口,可以在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同地提供两路连接。 通常LAN交换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骨干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其中骨干网交换机(backbone switch)是网络核心使用的高端交换机。它获得的数据来自Hub和工作组交换机,它提供这些设备的互连。骨干网交换机通常可以插入包含各种网络选项卡,这些卡支持的网络类型有:FDDI、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令牌环网和ATM。骨干网交换机通常连接一种或多种高速网络。工作组交换机属于低端设备,它通过共享技术连接多个共享网段。工作组交换机通常用于连接PC或低流量的数据库服务器。有12个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典型的交换机,它提供1.2Gbit/s的带宽,可以看作12个分离的以太网段。一般情况下,工作组交换机要与FDDI或快速以太网等高速骨干网连接。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网络世界的连接者在广阔的网络世界中,一种关键的设备连接各种设备、管理数据流动,为现代通信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基础,这就是交换机。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分类、未来演进等方面深入探讨交换机的基础知识。希望能给你带来收获。 一、基本概念和背景:连接世界的纽带 在网络的日常使用中,我们频繁听到“交换机”这个名词,但你是否真正理解它的含义?简单来说,交换机就是一个智能的数据分发中心,类似于城市中的交通枢纽,负责引导数据包在网络中正确、高效地流动。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早期网络设备如集线器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通信需求。交换机作为它们的继任者,以其精巧的工作原理和智能的数据管理,成为了网络通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工作原理:数据包的智慧派发 交换机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归功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当我们在网络上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会携带着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交换机通过不断学习,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地址簿的表格,记录着各个设备的MAC地址和它们所连接的端口。当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时,它会查阅这个表格,准确地知道将数据包传递给哪个设备,避免了不必要的广播和冲突,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速度。 三、主要功能:强大的网络功能 1. 数据转发和分发:交换机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实现设备之间的有针对性通信。这种数据转发和分发功能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到达目标设备,避免了广播和冲突。 2. MAC地址学习和建立:交换机会学习设备的MAC地址,并建立一个MAC地址表,记录每个MAC地址与其所连接的端口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表,交换机能够迅速判断应该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个端口,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3. 广播和组播处理:当交换机收到一个广播或组播数据包时,它会将数据包转发到所有的端口,以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接收到这些数据。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如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4. 虚拟局域网(VLAN)支持:交换机可以根据VLAN技术将不同的设备分隔到不同的虚拟网络中,实现逻辑上的隔离。这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灵活性。 5. 质量服务(QoS)管理:交换机可以根据数据包的优先级来进行流量管理,确保关键数据的传输质量。这在需要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应用中尤为重要。 6. 网络安全功能: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过滤、VLAN隔离、端口安全等手段,限制设备之间的通信,从而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完整)交换机原理与基础知识

交换机原理与基础知识 一、基本以太网 1、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是Ethernet的意思,过去使用的是十兆标准,现在是百兆到桌面,千兆做干线。 常见的标准有: 10BASE—2 细缆以太网 10BASE—5 粗缆以太网 10BASE-T 星型以太网 100BASE-T 快速以太网 1000BASE-T 千兆以太网 现在千兆也应用到桌面 2、接线标准 星型以太网采用双绞线连接,双绞线是8芯,分四组,两芯一组绞在一起,故称双绞线. 8芯双绞线只用其中4芯:1、2、3、6. 常见接线方式有两种: 568B接线规范: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 2 3 4 5 6 7 8 568A接线规范: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1 2 3 4 5 6 7 8 将568B的1和3对调,2和6对调,就得到568A。 3、接线方法 两边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叫做平接,两边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叫扭接。 不同的设备之间连接,使用平接线;相同的设备连接使用扭接线。 电脑、路由器与集线器、交换机连接时使用平接线。 这是因为网线中的4条线,一对是输入,一对是输出,输入应该与输出对应. 如果将1和3连接,2和4连接,相当于自己的输出送给自己的输入。 这样可以使网卡进入工作状态,阻止空接口关闭,而影响有些程序的运行. 二、交换机原理与应用 1、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是根据网桥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学习交换机先认识两个概念: (1)冲突域: 冲突域是数据必然发送到的区域. HUB是无智能的信号驱动器,有入必出,整个由HUB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的一个接口下的网络是一个冲突域,所以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 (2)广播域: 广播数据时可以发送到的区域是一个广播域. 交换机和集线器对广播帧是透明的,所以用交换机和HUB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下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所以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

H3C认证考试:交换机基础知识与常见术语

H3C认证考试:交换机基础知识与常见术语 H3C认证考试:交换机基础知识与常见术语 交换机英文名称为Switch,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它是一种基 于MAC地址(网卡的硬件标志)识别,能够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 换功能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存储转发”四个字,比如有两台计算机(A和B)通过交换机来连接,如果A要向B传输数据,交换机首先可以将连接到A端口发送的信息先储存下来,然后 查找交换机内的MAC地址列表,每一个MAC地址对应一台计算机, 找到后会与B之间架起一条临时的专用数据通道,并将数据发送到 B中(见图)。因为交换机支持“全双工”模式,所以B在接收A发 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向A或其他的计算机发送数据。如果在MAC 地址中没有B的地址信息,那么交换机可以通过“MAC地址学习” 功能将连接到自身的B计算机MAC地址记住,形成一个节点与MAC 地址的对应表。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交换机种类比较多,按端口可以分为5口、8口、16口以及24口等交换机;按端口的传输速率可以分为 10Mbps交换机、100Mbps交换机、10Mbps/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 10Mbps/100Mbps/1000Mbps自适应交换机以及1000Mbps交换机等。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换机的各种性能参数。 IEEE802.3系列标准:IEEE802.3标准是指以太网标准,定义的 传输速率为10Mbps;而IEEE802.3u标准是指快速以太网标准,定义 的传输速率为100Mbps;IEEE802.3ab标准是千兆以太网(非屏蔽双绞线)标准,定义的传输速率为1000Mbps;IEEE802.3x标准一般指流量控制标准,通过该标准可以控制以太网主机的流量,确保高峰通信 速率期间的高吞吐量、全双工链路上不会丢失通信。购买的交换机 产品一般都遵循IEEE802.3系列标准中的多个标准。

交换机基础知识.doc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集线器(HUB)是一种广播模式设备,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能够收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规模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交换机就能够避免这种现彖,当交换机T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示的端口和H的端口Z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其他端口(即点对点方式)。因此,交换机能够隔离冲突域, 并有效地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从带宽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T•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还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软件功能与基础协议 1. OSI模型 OSI模世,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粮(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OSI 2.全、半双工 在网络中,全双丁•是指接收与发送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通道,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而半双工则是接收与发送共用一个通道,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只能接收,所以半双工可能会产生冲突。我们所说的交换机是个全双工设备,而集线器是半双T-设备。 3. IEEE协议标准 1)IEEE 802.3 十兆以太网标准

2)IEEE 802. 3u百兆快速以太网标准 3)TEEE 802. 3ab千兆以太网(非屏蔽双绞线)标准 4) TEEE 802. 3z千兆以太网(光纤、铜缆)标准 5) IEEE 802. 3x流量控制标准 6) IEEE 802. IX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 (Port Base Network Access Control Protocol)该协议体系结构分为三部分:客户端、认证系统、认证服务器。 7) TEEE 802.lq VLAN标准 8) IEEE 802. Ip流量优先权控制标准 9) IEEE 802.Id生成树协议(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MSTP(多生成树协议) 检测到网络上存在环路时,白动断开环路连接。当交换机间存在多条连接时,将只启动最主要的一条连接,而将其他连接都阻塞掉,将这些连接变为备用连接。当主连接出现问题时,生成树协议将白动起用备用连接接替主连接的丁•作,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即保证网络中存在最优数据传输路径。为的是防止环路的岀现(未开TRUNK时) 4. MAC地址 MAC地址就是在媒体接入层使川的地址,通俗点说就是网卡(局域网节点)的物理地址。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稈中,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局域网节点)的,它 -般也是全球唯一的。现在的MAC地址一般都采用6字节48位。 5. IP地址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通过IP地址就可以访问到每一台主机。 6. IPv6 IPv6 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的缩写,其屮Internet Protocol 译为“互联网协议” IPv6是IETF (互联网工稈任务纟H.,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 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交换机基础知识交换机知识大全交换机笔记学习资料

互换机工作在OSI 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作用:可以将原有的网络划提成多个段,可以扩展网络的传输距离并支持更多的网络节点。划分网络段有效隔离广播,减少冲突。 互换机的每个端口是独立的冲突域中,所有的端口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中 关于互换机的一点配置笔记(cisco) 互换机的功能 地址学习:最开始互换机的MAC表是空的,它是通过学习源地址来得到每个连接端口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当它收到一个帧时,它学习到这个帧的源MAC 地址,并保存到MAC表中,然后查看MAC表,假如MAC表中没有目的MAC时,它就洪泛(洪泛就是向每个端口发送这个帧)假如有就发到相应的端口。 转发过滤:收到一个帧时,会查看MAC地址表,决定把帧转发到那个端口。 消除循环:当网络中有冗余回路时,会用生成树阻止冗作途径中传输相同帧。 进入互换机时有如下三种选择 键入M 进入菜单模式 键入K进入命令行模式 键入I进入IP配置模式 我们要进入的是命令行。 其于IOS的互换机:有三种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CONFIG)#”全局模式。 在用户模式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disable回到用户模式。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DISABLE回到特权模式下 show version 查看系统硬件的配置,软件版本号等。 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当前正在运营的配置信息 show interfaces Ethernet 0/1 查看E0/1口的信息 show ip 查看互换机的IP地址

设立互换机名:hostname [互换机名] 如:hostname switch1 设立互换机的IP地址:ip address [ip address ] [netmask] 如ip address 172.16.0.1 255.255.0.0 设立互换机的缺省网关:ip default-gatway [ip address] 如:ip default-gatway 172.16.0.1 设立密码enable password level [1-15] [passwork] 1-15 表达级别,1表达设立登录时的密码,15设立进入全局模式的密码。 如:设立登录是的密码为123456 ,进入全局的密码是1234567 enable password level 1 123456 enable password level 15 1234567 破解互换机密码:启动互换机时,长按MODE键。 Show interface 查看所有端口的配置信息 Show interface e0/1 查看e0/1端口的配置信息。 设立端口全双工/半双工 interface e0/1 进入e0/1端口 duplex [auto(自动),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 设立端口是全双工/半双工 生成树 当网络中有回路时会发生:广播风暴,多帧复制(多次收到相同帧),MAC地址不稳定。可以使用生成树来消除回路。 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目的是维持一个无回路的网络,假如设备在拓扑中发现了一个回路它将阴塞一个或多个冗余的端口, 生成树的工作原理:三个规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