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教材v1.0

合集下载

PMC-2108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用户说明书_V1.0

PMC-2108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用户说明书_V1.0

5.1
装置上电后工作不正常........................................................................................................ 10
5.2
交换机出现部分端口不通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 10
6.2
软件升级 ..............................................................................................................................11
6.3
质保范围 ..............................................................................................................................11
4.1
外观....................................................................................................................................... 5
4.2
指示灯说明............................................................................................................................ 5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课程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课程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 课程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路由器(男主角)
• 网络中的核心设备,提供丰富的接口连接、软件特性, 也是构建网络的核心力量。
以太网交换机(女主角)
精品ppt模板
• 物理网段(冲突域):连接在同一导线上所有工 作站的集合
• 逻辑网段(广播域):限制以太网广播报文的范 围。一般来说,逻辑网段定义了第三层网络,如 IP子网等。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 Access链路
– 连接Access链路的交换机端口称为Access端口
– 帧在Access链路上转发不带VLAN Tag
– 交换机Access端口接收到以太网帧后,按照端口所在VLAN加上VLAN Tag,然后进行转发
– 帧从Access端口发送出去,帧中的VLAN Tag会被去掉
– CS: 载波侦听
• 发送之前的侦听,确保线路空闲,减少冲突机会
– MA: 多址访问
• 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站点接收
– CD: 冲突检测:
•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后进行回退
– 回退:
• 检测到冲突后的处理: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然后延迟一个随 机时间之后继续发送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网络基础和交换机基础培训

网络基础和交换机基础培训
社区
腾讯 OICQ
即时通讯
在线影视
THANKS FOR WATCHING
主要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
路由器概念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
路由
1
路由器
执行“路由”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使用一种或者更多度量因素的网络层设备,它决定网络通信能够通过的最佳路径。路由器依据网络层信息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前向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02
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
03
主要采用TCP/IP技术;
04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05
由众多路由器连接而成;
06
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Internet特点
NSP
NSP
NSP
ISP
ISP
路由器
……
网络服务 提供商
因特网主干网
因特网 服务商
电话线
DDN专线
干线网
HUB
干线网
Internet的概念
网络浏览
WWW(World Wide Web)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通过WWW浏览,我们可以查阅各种感兴趣的内容。
01
计算机网络介绍
SOHO
Server
Intranet
移动
宽带上网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一定的连接方法,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计算机网络功能
服务供应商 数据传输 资源共享
2
路由器
01
工作层次不同

PSW 618DE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说明书_V1.00_印刷

PSW 618DE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说明书_V1.00_印刷

版本声明
● 本说明书适用于 PSW 618D/E 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 本说明书包含技术内容介绍和现场调试大纲。 ● 本说明书仅适用于 PSW 618D/E 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V1.00 及以上版本软件。
产品说明书版本修改记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V1.00
序号 说明书版本号
PSW 618D/E 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说明书初始版 修 改本。摘 要
国电南自
PSW 618D/E 系列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说明书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GUODIAN NANJING AUTO交换机
说明书
V :1.0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 04 月
安全声明
为保证安全、正确、高效地使用装置,请务必阅读以下重要信息: 1.装置的安装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装置上电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应遵照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规程,并参照说明书对装置进行操 作、调整和测试。如有随机材料,相关部分以资料为准; 3.装置上电前,应明确连线与正确示图相一致; 4.装置应该可靠接地; 5.装置施加的额定操作电压应该与铭牌上标记的一致; 6.严禁无防护措施触摸电子器件,严禁带电插拔端子、拆卸机箱; 7.接触装置端子,要防止电触击; 8.如要拆装装置,必须保证断开所有的外部端子连接。否则,触及装置内部带电部分,将可能造成人 身伤害; 9.对装置进行测试时,应使用可靠的测试仪; 10.装置的运行参数和定值同样重要,应准确设定才能保证装置功能的正常运行。
2 技术性能及指标....................................................................................................................................... 3 2.1 额定电气参数.................................................................................................................................. 3 2.2 主要技术性能及指标....................................................................................................................... 3 2.3 绝缘和耐湿热性能 .......................................................................................................................... 4 2.4 电磁兼容性能.................................................................................................................................. 4 2.5 机械性能 ......................................................................................................................................... 5 2.6 环境大气条件.................................................................................................................................. 5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胶片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胶片
更节能环保:以太网交换机将采用更节能环保的设计,如降低功耗、减少辐射等,以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帧。
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交换。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MAC地址的,即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包。
交换机通过学习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交换机还可以实现VLAN(虚拟局域网)功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提高网络安全 性和网络性能。
接收数据:以太网交换机从网络接 口接收数据帧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 训胶片
汇报人:
目录
以太网交换机概述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 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 指标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和管理
以太网交换机的故障 排除和维护
以太网交换机的发展 趋势和未来展望
以太网交换机概述
定义: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多个以太网设 备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以太网设备的互连互通。
分类:根据端 口数量、传输 速率、功能等 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
应用场景:企 业网络、数据 中心、校园网、
家庭网络等
应用领域:金 融、教育、医 疗、政府、企
业等
应用特点:高 速、稳定、安
全、可扩展
智能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配置网络设备 高速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虚拟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支持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 绿色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 作原理
以太网协议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方式。 以太网协议分为两个部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和接口,如双绞线、光纤等。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逻辑链路和帧格式,如MAC地址、帧校验等。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太网协议的,它通过MAC地址来识别和转发数据

Juniper交换机中文操作手册(完整版)V1.0

Juniper交换机中文操作手册(完整版)V1.0

Juniper EX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Version 1.0Copyright © 2008 Juniper Networks, Inc.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Juniper EX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

Aquam8012A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Web操作手册说明书

Aquam8012A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Web操作手册说明书

Aquam8012A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Web操作手册出版日期:2021年10月版本:V1.0免责声明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竭力使本手册中的信息尽可能准确、最新。

然而本公司不能保证本手册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错误或笔误,并保留在未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对其修改的权利。

保留所有权限本手册著作权属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翻版、复制、翻译或者用于商业目的分发等行为。

侵权必究。

Copyright © 2021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出版: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址:客户服务热线:************传真:************邮箱:*******************.cn目录前言 (1)1 产品介绍 (5)1.1 概述 (5)1.2 软件特性 (5)2 交换机的访问方式 (6)2.1 视图类型简介 (6)2.2 Console口访问 (7)2.3 Telnet访问 (11)2.4 Web访问 (12)3 设备信息 (14)3.1 交换机主要信息 (14)4 交换机维护 (15)4.1 保存当前配置 (15)4.2 回复出厂配置 (15)4.3 软件升级 (15)4.3.1 FTP升级 (15)4.3.2 TFTP升级 (19)4.3.3 SFTP升级 (22)4.4 软件版本选择 (24)4.5 重新启动 (25)5 设备基本配置 (27)5.1 基本配置 (27)5.1.1 基本配置 (27)5.1.2 时钟配置 (28)5.2 用户管理配置 (29)5.2.1 Web页面配置 (30)5.3 端口配置 (34)5.3.2 端口信息查看 (37)5.4 VLAN配置 (38)5.4.1 介绍 (38)5.4.2 原理 (38)5.4.3 基于端口的VLAN 介绍 (39)5.4.4 Web页面配置 (40)5.4.5 典型配置举例 (46)5.5 QinQ配置 (47)5.5.1 介绍 (47)5.5.2 设备支持的QinQ特性 (49)5.5.3 QinQ 外层VLAN tag的TPID 值可配置 (49)5.5.4 Web页面配置 (51)5.6 端口镜像 (52)5.6.1 介绍 (52)5.6.2 说明 (52)5.6.3 Web页面配置 (52)5.6.4 典型配置举例 (54)5.7 端口风暴抑制 (54)5.7.1 介绍 (54)5.7.2 Web页面配置 (55)5.7.3 典型配置举例 (56)5.8 端口隔离 (57)5.8.1 介绍 (57)5.8.2 Web页面配置 (57)5.8.3 典型配置举例 (58)5.9 Port channel (58)5.9.1 介绍 (58)5.9.3 说明 (59)5.9.4 Web页面配置 (60)5.9.5 典型配置举例 (62)5.10 Telnet服务器配置 (62)5.10.1 介绍 (62)5.10.2 Web页面配置 (62)5.11 SSH服务器配置 (64)5.11.1 介绍 (64)5.11.2 密钥 (64)5.11.3 实现 (64)5.11.4 Web页面配置 (65)5.11.5 典型配置举例 (67)5.12 SSL配置 (75)5.12.1 介绍 (75)5.12.2 Web页面配置 (75)5.13 访问管理 (76)5.13.1 Web页面配置 (76)5.14 文件传输服务 (78)5.14.1 TFTP服务 (78)5.14.2 FTP服务 (82)5.14.3 SFTP服务 (89)5.15 MAC地址配置 (91)5.15.1 介绍 (91)5.15.2 Web页面配置 (92)5.16 基本配置维护和调试信息 (95)6 设备高级配置 (101)6.1 ARP配置 (101)6.1.2 说明 (101)6.1.3 代理ARP (101)6.1.4 Web页面配置 (102)6.1.5 典型配置举例 (104)6.2 三层接口配置 (105)6.2.1 查看交换机IP地址 (105)6.2.2 IP地址配置 (106)6.3 SNMPv2c (109)6.3.1 介绍 (109)6.3.2 实现 (109)6.3.3 说明 (110)6.3.4 MIB介绍 (110)6.3.5 Web页面配置 (111)6.3.6 典型配置举例 (115)6.4 SNMP v3 (116)6.4.1 介绍 (116)6.4.2 实现 (116)6.4.3 Web页面配置 (117)6.4.4 典型配置举例 (125)6.5 DT-Ring (126)6.5.1 介绍 (126)6.5.2 概念 (126)6.5.3 实现 (127)6.5.4 说明 (130)6.5.5 Web页面配置 (130)6.5.6 典型配置举例 (135)6.6 STP/RSTP (135)6.6.2 基本概念 (136)6.6.3 BPDU配置消息 (136)6.6.4 实现过程 (137)6.6.5 Web页面配置 (138)6.6.6 典型配置举例 (142)6.7 DRP (144)6.7.1 介绍 (144)6.7.2 概念 (144)6.7.3 实现 (146)6.8 DHP (150)6.8.1 介绍 (150)6.8.2 概念 (151)6.8.3 实现 (152)6.8.4 说明 (153)6.8.5 Web页面配置 (153)6.8.6 典型配置举例 (163)6.9 MSTP配置 (163)6.9.1 介绍 (163)6.9.2 基本概念 (164)6.9.3 MSTP的实现 (168)6.9.4 Web页面配置 (169)6.9.5 典型配置举例 (177)6.10 告警 (179)6.10.1 介绍 (179)6.10.2 Web页面配置 (180)6.11 日志配置 (187)6.11.1 介绍 (187)6.12 DHCP配置 (191)6.12.1 DHCP服务器配置 (192)6.13 ACL配置 (205)6.13.1 介绍 (205)6.13.2 ACL表项与规则 (205)6.13.3 Web页面配置 (206)6.13.4 典型配置举例 (211)6.14 QoS配置 (211)6.14.1 介绍 (211)6.14.2 QoS CAR (212)6.14.3 QoS Remark (212)6.14.4 QoS (212)6.14.5 Web页面配置 (213)6.14.6 典型配置举例 (225)6.15 IEC61850配置 (227)6.15.1 介绍 (227)6.15.2 Web页面配置 (227)6.16 IGMP Snooping (229)6.16.1 介绍 (229)6.16.2 基本概念 (229)6.16.3 原理 (229)6.16.4 Web页面配置 (230)6.16.5 典型应用举例 (234)6.17 GMRP (235)6.17.1 GARP介绍 (235)6.17.2 GMRP协议 (236)6.17.3 说明 (236)6.17.5 典型配置举例 (241)6.18 未知组播动作配置 (242)6.18.1 介绍 (242)6.18.2 Web页面配置 (242)6.19 静态组播配置 (244)6.19.1 介绍 (244)6.19.2 Web页面配置 (244)6.20 LLDP (245)6.20.1 介绍 (245)6.20.2 Web页面配置 (245)6.21 RMON (248)6.21.1 介绍 (248)6.21.2 RMON组 (248)6.21.3 Web页面配置 (249)6.22 SNTP配置 (254)6.22.1 介绍 (254)6.22.2 Web页面配置 (254)6.23 NTP配置 (255)6.23.1 介绍 (255)6.23.2 NTP工作模式 (256)6.23.3 Web页面配置 (256)6.23.4 典型配置举例 (261)6.24 TACACS+配置 (264)6.24.1 介绍 (264)6.24.2 Web页面配置 (265)6.24.3 典型配置举例 (266)6.25 RADIUS配置 (267)6.25.2 Web页面配置 (268)6.25.3 典型配置举例 (269)6.26 IEEE802.1x配置 (270)6.26.1 介绍 (270)6.26.2 Web页面配置 (270)6.26.3 典型配置举例 (275)6.27 登录认证配置 (276)6.28 诊断功能配置 (277)6.28.1 链路状态检测 (277)6.28.2 电缆检测配置 (279)6.29 环路检测配置 (282)6.29.1 介绍 (282)6.29.2 Web页面配置 (283)6.29.3 典型配置举例 (284)6.30 端口CRC保护配置 (285)6.30.1 介绍 (285)6.30.2 Web页面配置 (285)附录缩略语表 (287)前言本手册主要介绍本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访问方式和软件特性,并通过Web界面详细介绍了该系列交换机的配置使用方法。

基础培训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V1.1

基础培训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V1.1

DA: 目的 MAC地址 SA: 源MAC地址
TYPE: 以太网类型,2个字节。0x0800代表数据字段为IP协议
DATA: 数据字段,字段长度在46-1500之间
PAD: 填充字段
FCS: 帧校验序列字段
MAC/物理地址
MAC地址有48位,M A C地址全球唯一。前24位 是供应商代码,由IEEE进行管理和分配。后24 位由厂商自行分配
常见MAC地址供应商编码:
◦ 华为
00-E0-FC
◦ 华为三康 00-0F-E2
地址供应商编码查询:
/regauth/oui/index.shtml
24 bits 24 bits
Vender Code
Serial Number
00e0.fc01.2345
Page 25
VLAN原理及配置
Page 3
以太网简介
—— 第一个以太网系统示意图(Bob Metcalfe绘,以太网发明者)
以太网(Ethernet)由Xerox公司PARC研究中心于1973年提出
Page 4
IEEE 802.3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
OSI参考模型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 link Physical
Page 18
冲突域与广播域
共享式HUB
没有划分VLAN的第2层交换机
...
PC
PC
PC
NO VLANS
在共享式HUB中所有的工作站 共享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划分了VLAN的第2层交换机
...
PC
PC
PC
VLAN1
VLAN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教材Prepared by拟制程永椿 00742 Date 日期 2005-3-13 Reviewed by 评审人 李博 00404Date 日期 2005-3-14 Approved by批准Date 日期 yyyy-mm-dd Authorized by签发Date 日期yyyy-mm-dd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华为3Com 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vision record修订记录Catalog目录1 以太网概述 (8)2 以太网的基础知识 (8)2.1 MAC地址 (8)2.2 以太网帧的帧格式 (9)2.2.1 以太网Ⅱ (10)2.2.2 带有802.2逻辑链路控制的IEEE 802.3 (10)2.2.3 IEEE 802.3子网访问协议(以太网SNAP) (10)2.2.4 Novell以太网 (11)2.3 CSMA/CD (11)2.4 冲突域和广播域 (12)2.5 以太网的典型设备-HUB (12)2.6 全双工以太网 (13)3 二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13)3.1 二层交换机 (13)3.2 支持VLAN的二层交换机 (16)3.2.1 VLAN的概念 (17)3.2.2 VLAN的划分 (18)3.2.3 VLAN的标准 (19)3.2.4 支持VLAN交换机的转发流程 (21)4 三层交换机基本原理 (24)4.1 三层交换机的提出 (24)4.2 三层交换机基本特征 (25)4.3 三层交换机的功能模型 (25)4.4 三层交换机转发流程 (27)4.4.1 IP网络规则 (27)4.4.2 三层转发流程 (27)4.4.3 选路过程 (29)4.5 路由器和交换机 (31)4.5.1 接口 (32)4.5.2 特点对照 (32)5 交换机相关协议和技术 (32)5.1 物理层特性(接口) (32)5.1.1 自协商 (33)5.1.2 智能MDI/MDIX自识别 (33)5.1.3 流控机制 (34)5.1.4 POE供电 (35)5.1.5 端口镜像 (35)5.2 二层协议和特性 (35)5.2.1 STP/RSTP/MSTP协议 (36)5.2.2 GARP/GVRP/GMRP (37)5.2.3 聚合特性 (38)5.2.4 Isolate-user-vlan (39)5.2.5 二层多播 (40)5.2.6 QinQ (41)5.3 三层特性 (41)5.3.1 SuperVLAN (41)5.4 Qos/ACL (42)5.5 安全特性 (42)5.5.1 802.1X (42)5.5.2 PORTAL (44)5.6 管理特性 (45)5.6.1 集群管理 (46)5.6.2 WEB网管 (47)5.7 IRF (47)5.8 与路由器相同的一些特性 (49)6 以太网交换机主要厂商 (49)6.1 Cisco (49)6.2 Extreme (50)6.3 Foundry (50)6.4 港湾 (50)7 参考资料 (50)图索引图1MAC地址 (9)图2常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10)图3由HUB组成的网络 (13)图4全双工以太网 (13)图5二层交换机结构示意图 (14)图6二层交换机的转发流程 (15)图7二层交换机工作在链路层 (15)图8交换机的冲突域和广播域 (16)图9由二层交换机构成的扁平网络 (16)图10基于端口VLAN的划分 (18)图11802.1Q VLAN帧格式 (20)图12Trunk链路实现虚拟工作组 (20)图13支持VLAN交换机交换引擎 (21)图14IVL和SVL地址学习方式 (22)图15IVL地址学习方式转发流程 (23)图16SVL地址学习方式转发流程 (23)图17支持VLAN交换机冲突域和广播域 (24)图18三层交换机功能模型 (26)图19三层交换引擎 (26)图20三层转发流程 (28)图21路由器的最长匹配转发 (30)图22三层交换机转发-精确匹配 (31)图23三层交换机转发-最长匹配 (31)图24以太网的自协商 (33)图25STP阻塞网络环路 (36)图26MSTP根据VLAN进行阻塞链路 (37)图27GARP属性注册和注销 (37)图28GARP基本原理 (38)图29Isolate-user-vlan (39)图30不支持多播功能交换机 (40)图31QinQ实现vMAN (41)图32802.1X认证体系结构 (43)图33PORTAL认证四大要素 (45)图34集群的组成 (47)图35IRF的组成 (48)图36IRF的典型应用 (49)表索引表 N/MAN参考模型 (17)表 2.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的特点对比 (32)表 3.PORTAL、PPPoE/A、802.1X三种认证方式的特点对比 (45)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教材Keywords 关键词:以太网,交换机,LAN,VLAN,IRFAbstract 摘要:本文介绍以太网交换机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1)以太网交换机基础知识;2)二、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转发流程;3)以太网交换机常用特性和技术。

List of abbreviations 缩略语清单:1以太网概述以太网是在70年代初期由Xerox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的。

1979年Xerox、Intel和DEC公司正式发布了DIX版本的以太网规范,1983年IEEE 802.3标准正式发布。

初期的以太网是基于同轴电缆的,到八十年代末期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完成了标准化工作,即我们常说的10BASE-T。

随着市场的推动,以太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下面简单列一下以太网的发展历程:✧70年代初,以太网产生;✧1929年,DEC、Intel、Xerox成立联盟,推出DIX以太网规范;✧1980年,IEEE成立了802.3工作组;✧1983年,第一个IEEE802.3标准通过并正式发布✧通过80年代的应用,10Mb/s以太网基本发展成熟✧1990年,基于双绞线介质的10BASE-T标准和IEEE 802.1D网桥标准发布✧90年代,LAN交换机出现,逐步淘汰共享式网桥✧1992年,出现了100Mb/s快速以太网✧通过100BASE-T标准(IEEE802.3u)✧全双工以太网(IEEE97)✧千兆以太网开始迅速发展(96)✧1000Mb/s千兆以太网标准问世(IEEE802.3z/ab)✧IEEE 802.1Q和802.1P标准出现(98)✧10GE以太网工作组成立(IEEE802.3ae)2以太网的基础知识以太网是一种能够使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信息的介质,它利用二进制位形成一个个的字节,这些字节然后组合成一帧帧的数据。

帧有一个起点,我们称之为帧头;也有终点,我们称之为作帧尾。

以太网由许多物理网段组合而成,每个网段包括一些导线和与导线相连的网络设备。

以太网上有很多网络设备,每个设备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帧信息。

那么,设备怎样才能知道帧是否是直接对它进行访问呢?其实,在每个帧报头中,都包含有一个目地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和一个源MAC 地址,目的MAC地址就可以告诉网络设备帧是否是对它进行直接访问。

如果设备发现帧的目的MAC 地址与自己的MAC不匹配,设备将对不处理该帧。

2.1MAC地址MAC地址有48位,它可以转换成12位的十六进制数,参见图1。

这个数分成三组,每组有四个数字,中间以点分开。

MAC地址有时也称为点分十六进制数。

为了确保MAC地址的唯一性,IEEE 对这些地址进行管理。

每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商代码和序列号。

供应商代码代表NIC (网络接口卡)制造商的名称,它占用MAC的前十六位12进制数字,即24位二进制数字。

序列号由供应商管理,它占用剩余的6位地址,或最后的24位二进制数字。

图 1 MAC地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看,以太网的MAC地址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广播地址:•单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00e0.fc00.0006。

用于网段中两个特定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作为以太网帧的源和目的MAC地址;•多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01e0.fc00.0006。

用于网段中一个设备和其他多个设备通信,只能作为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广播地址:48位全1,ffff.ffff.ffff。

用于网段中一个设备和其他所有设备通信,只能作为以太网帧的目的MAC。

2.2以太网帧的帧格式对MAC地址有一个基本认识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以太网帧的帧格式是怎么样的?有哪几种常用的帧格式?下图就是目前常用几种以太网帧格式。

图 2 常用的以太网帧格式2.2.1以太网Ⅱ帧头的作用是标识封装在帧中的第3层信息包的类型。

以太网Ⅱ使用类型字段,其长度为2个字节。

这种帧格式是目前最常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2.2.2带有802.2逻辑链路控制的IEEE 802.3IEEE基于原始的以太网Ⅱ帧来设计自己的以太网帧类型。

IEEE 802.3的以太网帧报头和以太网Ⅱ的帧报头非常相似,不过其类型字段的长度有所变化,它增加了一个称作逻辑链路控制(LLC)的字段。

LLC用来识别信息包中使用的第3层协议。

LLC报头或IEEE报头都包含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目的服务访问点)、SSAP(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源服务访问点)和控制字段。

DSAP和SSAP合并后就可标识第3层协议的类型。

2.2.3IEEE 802.3子网访问协议(以太网SNAP)80年代中期,以太网非常流行,IEEE担心它将使用完所有的DSAP和SSAP编码,所以就定义了一种新的帧格式。

这种帧格式称为以太网子网访问协议,有时候也称为以太网SNAP。

这种格式的帧报头以“AA”取代DSAP和SSAP。

在DSAP和SSAP字段中出现“AA”时,帧是一个以太网SNAP帧。

这时,第3层协议将在OUI(Organizational unique identifier,组织唯一标识)字段后的类型字段中表示。

QUI是一个6位的十六进制数,它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组织。

IEEE对QUI进行赋值。

2.2.4Novell以太网Novell以太网帧类型只适用于IPX通信。

Novell以前没有考虑IPX将附属于其他第3层协议。

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用字段来识别第3层协议。

如果你运行的是Novell网络,就可以使用IPX。

Novell以太网帧格式以一个长度字段来取代类型字段,与前面的IEEE的做法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