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合集下载

浅谈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

浅谈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

KP 评分 ̄6-9分, S o o 中位值7。 0转_4 4 c 2 .2m
13 放射治疗 选择能量为6 — . Mv x线, 经过 以下几 个步骤 来完 成 :1定 () 位: 患者仰卧位 , 手置于体 侧, 双 网状头颈肩模 固定 , 采用P ip T Au a hl sC r i 模定位机, 扫描范围为头顶至下颌下缘, 层距为3 mm。 全部病例 均作强 化C T
王 靖
( 贵州省兴义 市人 民医 院肿 瘤科 贵州 兴义 500 ) 5 0 4
【 摘要 】 目 通过比较同一个体已完成的调强放疗计划, 的: 与重新设计 的 全脑+ 三维适形和立体定 向 缩野放疗计划的正常脑组织剂量体积参数的
变化, 评价三种计划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 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为l 方法: 选择在我院肿瘤科完成IR放疗的2 例脑转移患者 , 已完成IR 计划的病例重新 HT 5 将 HT 设计全脑+ DcT R推量放疗计划. 3_ R和ST 对其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 析研 究。 结果 : 在入组病例 IR 和重新设计 的全 脑+ DC T ST MT 3 R和 R 两组计划 中, 脑干 、 眼球 、 晶体、 视神经、 剂量体积均在正常耐受的范围内 P O0 ) ( > .5 , 符合计划设计的要求。 结论: 对于脑转移患者.— 个病灶时选择三种方法均可. 12 而病灶在3 5 位 _ 个,
较I MRT I  ̄全脑照 射加局 部推量(D RT、RT) 1 3 —c s 三种 不 同的放 疗 方法在 治疗脑转移肿瘤 中正常脑组织剂量变化规律 , 了解三种 计划 对脑转 移 治疗 的可行性和选 择性 , 为放疗 技术 的选择提 供参 考 。
1 材 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 准 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恶 性肿 瘤患者 , . 其脑 转移 为初 治 。 他 们的年龄在4一7岁之间 , O 6 其中位年龄5岁 l P  ̄6 分 , 颅MRI 8 KS 0 > 经头 或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进行常规定位,以及勾画靶区,对应用4野箱式进行照射,在照射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照射的剂量,一般在45~50.4Gy之间,腔内后装放疗在外照射的40Gy之后开始,每次6-7Gy,总剂量在50~42Gy之间,外照射加后装进行治疗,要使A点的剂量控制在80—87Gy之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的情况,其中包括: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泌尿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血红蛋白降低。
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病变进展(PD)。CR:病灶完全消失,时间大于30d;PR:病灶两径缩小50%以上,持续超过30d;SD:病灶两径缩小50%以下;无效:以上均标准没有达到,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并按照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4.8±15.7)岁。对照组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为(53.9±16.1)岁;在统计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个人情况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诊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泌尿系统损伤、血红蛋白降低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降低、消化系统损伤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采用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治疗其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IMRT和VMAT的比较

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IMRT和VMAT的比较

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IMRT和VMAT的比较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对于这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常常需要多种综合手段。

放射治疗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IMRT(调强放射治疗)和VMAT(容积调强弧形放疗)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放射治疗技术。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为医生和患者提供选择参考。

一、IMRT和VMAT技术的基本原理1. IMRT技术IMRT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束束调强,通过给予肝癌患者精确的辐射剂量分布,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IMRT的基本原理是将治疗所需的放射剂量分解为多个射束,每个射束的辐射强度由计算机根据患者的三维CT图像和射束入射方向进行优化计划。

这种技术可实现对肝癌的精确辐射治疗,是一种精准度高的放疗技术。

2. VMAT技术VMAT技术是一种利用旋转加速器的射束调强放疗技术,通过以弧线运动的方式给予患者精确的剂量分布。

VMAT技术具有射束旋转速度快、治疗时间短的特点,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和运动模糊,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VMAT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那些肿瘤位置不规则或者紧邻食管等重要器官的治疗。

二、IMRT和VMAT技术的优缺点对比1. IMRT技术的优点(1)精确度高:IMRT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适应肝癌的形态变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器官的功能。

(2)放疗效果好:IMRT技术具有较高的生物等效剂量,可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3)计划复杂度可控:IMRT治疗计划复杂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2. IMRT技术的缺点(1)治疗时间较长:IMRT技术中需要调整多个射束以适应肿瘤的变化,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对于需要多次治疗的患者来说,需要经受较长时间的辐射。

(2)远距离辐射:IMRT技术中的某些射束可能需要穿越大量正常组织才能达到肿瘤,会增加对正常组织的照射量。

(3)对患者及操作人员要求高:IMRT技术在治疗计划和质量控制上要求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有一定要求。

调强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117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调强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117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调强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117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谢文佳梁玉芹江琼芝谢良喜冯森泉【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的生存结果及急性毒性反应,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 M 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IMRT技术为基础的根治性放化疗的11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丄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采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4.0版(CTCAE V4.0)进行急性毒性反应评价。

结果随访至2020年2月,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

整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9.3%、74.1%、58.3%,1、3、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5.0%、65.5%、53.5%。

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颈肿瘤最大径>4cm为预后不良因素(!<0.05);Co@回归模型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全组患者中!3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0、16.2%和37.6%。

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中,IMRT可在不降低患者生存率的情况下降低毒性反应。

【关键词】宫颈肿瘤;化学放射疗法;放射疗法,调强适形;存活率分析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finitiv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with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117cases Xie Wenjia,Liang Yuqin,Jiang Qiongzhi,Xie Liangxi, Feng Senquan.^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Xiang 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Fujian361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vival and acute toxicity of radical chemoradiation therapy o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Methods Data of117consecutiv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IMRT-based radical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rom Jan­uary2012to December2016were selected for study.Kaplan-Meier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survival,Log rank test was used for univariate analysis,and Cox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The acute toxicit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rsion4.0(CTCAE V4.0).Results Up to February2020,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47months.The1-,3-,and5-year overall survival(OS)rates 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rates for all patients were89.3%,74.1%,58.3%and85.0%,65.5%,53.5%,re­spectively.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cervical tumor >4cm were poor prognostic factors(!<0.05);Cox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The incidence of grade!3acute radiation cystitis,acute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and acute hematological toxicity were0,16.2%and37.6%,respectively.Conclusion IMRT can reduce the tox­icity without diminishing survival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radical chemoradiation therapy.[Key words]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Chemoradiotherapy;Radiotherapy,intensity-modulated;Survival analysis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据估算,2015年新增宫颈癌病例11.1万例,死亡3.4万例[1]$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20.2版,根治性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肿瘤放疗实现精准高效

肿瘤放疗实现精准高效

·健康科学·
141肿瘤放疗实现精准高效
进行放疗治疗的器官均可采用调强放疗治疗,很多常规治疗手段临床效果不显著的病例利用调强放疗技术可在达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上降低副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RAPIDARC(弧形态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与现阶段常规调强放疗技术相比,该技术能够提高放疗治疗的精确性和高效性,放疗治疗时间限制缩短。

RAPIDARC技术利用弧形治疗仪围绕患者周边区域,放射治疗的速度可提高5倍以上,患者在治疗床停留时间缩短,移动概率降低,治疗的舒适度和精确性显著提高,放疗治疗的适应证也逐步扩大,如前列腺癌、声带癌、鼻咽癌、宫颈癌、胰腺癌、肝癌、肺癌、泌尿系统肿瘤、头部肿瘤等均可优先采取放疗治疗,对于肿瘤多处转移等疾病的治疗临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17)参 考 文 献[1]卢央芳,陆意,仇建波等. 化疗序贯胸部精确放疗治疗晚期肺寡转移癌的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95-98.[2]张华鹏,蒋祥德,沈学明等.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精确放疗前后血清CEA、SCC、NSE水平变化及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6):3139-3142.[3]黄清秀,林赛云,黄丽娜. 锥形束CT(CBCT)自动匹配方法测定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误差的优劣[J]. 医疗装备,2018,31(11):31-32.。

适形调强放疗

适形调强放疗

适形调强放疗IMRT是一种先进的高精度放射线疗法,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的X光加速器去向恶性肿瘤或肿瘤内的特定区域发射精确的辐射剂量。

IMRT可根据肿瘤的3D形状通过调节(或控制)辐射的强度使辐射剂量更加准确。

IMRT也可对肿瘤内的区域通过聚焦施加更高的辐射剂量,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接收最小的辐射剂量。

这种放疗需要通过CT的3D重建图像与患者的协同被小心地设计、决定最适于肿瘤形状的放射剂量强度图形。

一般方法是结合几个已调制的来自不同方向的放射线束产生一个自定义的单一辐射,在使肿瘤的辐射剂量最大化的同时保护临近的正常组织。

适形调强放疗是一个精确的放疗计划系统,应用广泛,较为先进。

在放射治疗时,可以保证肿瘤靶区形状和剂量上的一致性,达到肿瘤靶区最大限度高剂量和周围脏器的保护剂量,减少周围脏器的损伤。

通过多叶光栅的活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可以调整靶区剂量,波动不超过正负5%,基本上可达到在放疗靶区里每一靶点上的剂量均匀性。

IMRT概述立体定向放疗(x(r)-刀)和三维适形放疗(3D CRT),主要是依靠影像定位,使高能射束的形态始终与对肿瘤的投影的一致或是近似一致(也称射束适形),这样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肿瘤的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并使周边正常组织免受过量损伤。

加速器适形治疗时的高能线束是均匀结束的,但由于肿瘤大多是不规则形态的,而且肿瘤个点离人体表皮的射入距离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适形放疗虽然射束适形,仍不能解决肿瘤内部剂量均匀性的问题,需要根据医生对肿瘤病靶区均匀照射的剂量的要求和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保护剂量要求,逆向设计计算经第二次限束以改变加速器线束出束剂量率,达到最终目标剂量要求的照射方案。

这个过程称作逆向调强放疗(IMRT)IMRT优点因为IMRT的这种放疗方法使肿瘤周围组织遭到的剂量达到最小,所以它比传统的放疗更安全、副作用更小。

在放射剂量不增加的前提下IMRT也有再减少治疗副作用的可能(病灶及浸润灶在临床上称为靶区,周围临近的器官称为危及器官,即OAR。

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分析

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分析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 院 2 0 0 8 年 9月 ~ 2 0 1 1 年3 月我科收治的 2 5 例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前列腺癌 患者 , 年龄 5 1 ~ 8 7岁 。T N M 分期 : T 2 期 8例 , T 期 l 2 例, T 4 期 5例 。放 疗 前 血 清 P S A均 高 于正 常 值 1 5 . 9 - 4 9 . 5 2 n g / ml ,中位值 2 7 . 8 n g / m l 。G l e a s o n评 分 2 ~ 4 分2 例, 5 - 6 分5 例, 7分 6 例, 8 ~ 1 O 分1 2 例。 1 . 2 治疗 方 法 患 者取 仰 卧位 ,双臂 上举 抱 头 , 采 用体膜 固定技术 , 体表标 明标记点 , 以减少摆位误 差, 层间距 3 m m C T扫描 , 将C T扫描所得图像 资料 传人调强放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 。医生勾画肿 瘤靶区( C T V ) , 包括前列腺 、 精囊或受侵的周 围组织 及 周 围 正 常 组织 和器 官 ( 膀胱、 直肠 、 小肠 、 股 骨 头 等) ,输入 靶 区及 正 常组 织 和器 官 的剂 量 靶 区及 相 关器官 的移动度 , 计算机行逆运算 , 最终输 出结果 , 经主管 医生评估后交付执行治疗 。l 8 例患者 C T V 包括前列腺 、 精囊 , 7 例包括前列腺、 精囊( 或术后瘤 床) 和盆腔引流区。计戈 靶体 积( P T v) 在c T v基础 上外放得出 , 除了直肠方 向外放 5 m m, 其余各方 向 ( 膀胱 、 左右 、 头脚 ) 各外放 1 0 mm, 同时 勾 画正 常组 织如膀胱 、 直肠 、 股骨头 、 小肠。全部采用调强放疗 技术 , 5 — 9个射野共面照射 , 1 2 例 患者前列腺 、 精 囊9 5 %P 1 ’ v处方剂量为 7 0 G y , 2 . 5 G y / 次, 5 次/ 周。 1 3 例患者前列腺精囊 9 5 %P r I ' V处方剂量为 7 8 G y , 2 . 0 G y / 次, 5次 / 周 ,盆腔淋 巴引流 区处 方剂量 为

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

什么是调强放疗?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即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它是在各处辐射野与靶区外形一致的条件下,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进行调节,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治疗更均匀。

严格地说,使用楔形板和常规的表面弯曲补偿器也是调强。

但这里我们所说的调强放射治疗是指一种形式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它使用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不获取单个放射野内非均匀的强度分布以达到某种确定的临床目的。

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调强放射治疗。

编辑本段调强分布的设计1、正向计划设计调强放疗在CT影像上勾画好解剖轮廓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由计划者根据靶区部位和大小在计划系统上安排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大小、形数目并对各个辐射野分配权重然后由计算机系统进行剂量计算,算完后显示射野分布,计划者依据靶区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来评估计划的好坏。

如果剂量分布不符合治疗要求,再由计划者改变射野的入射方向和权重,重新计算,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满意为止。

这种制定计划的方式叫做正向计划设计。

2、调强放疗多采用逆向计划设计方案调强概念是受了CT成像的逆原理启发:当CT的X射线管发出强度均匀的X射线穿过人体后,其强度分布与组织厚度和组织密度的乘积成反比;那么我们不是可以先确定射线照到靶区及正常组织上产生的剂量分布,然后再由此推算出各个射野应该贡献的束流强度吗?根据调强的概念,首先要依据病变(靶区)与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以及期望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耐受极限,由计划者输入优化参数,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各个射野方向上需要的强度分布。

即在完成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入射方向后,先确定对CT影像中各个兴趣区的剂量要求。

由计划者以数学形式输入这些临床参数(即目标函数),如对靶区剂量范围的要求,对相关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等,然后由计算机通过数学的方法(如迭代法、模拟[font color=#000000]退火[/font]法、蒙特卡洛法等)自动进行优化,在经过几百乃至上千次计算与比较后得出最接近目标函数并能够实现的计划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约22% ,放射治疗治愈约18%,化疗治愈约5%。

在中国,5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

调强放疗(IMRT)
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人了精确放疗年代,调强放疗(IMRT)即适形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建立在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依靠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照射剂量范围最大限度地适合于肿瘤形状,使肿瘤得到最大照射剂量,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了正常组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调强放疗类型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容积调强、断层调强。

适应症:
1、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脊索瘤、颅内淋巴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

2、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及中耳癌等。

3、胸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乳腺癌;
4、腹部肿瘤: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及肠癌等。

5、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及盆腔肿瘤等。

6、骨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7、其他血管瘤、恶性肉芽肿等。


适形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区别:普通放疗通常进行局部常规的二维照射治疗,副作用大,选择性差。

但调强放疗的选择性强,可单独进行肿瘤靶区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强度更小,使肿瘤的照射更准确,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更好。

美国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或是TOMO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专用设备,不仅可进行常规放疗技术,还具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精确放疗技术如: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快速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 Arc)、动态自适应放疗技术(DART)等。

通过高精度和高稳定的剂量率为肿瘤患者提供全身各部位精确有效的治疗。

咨询:0731—825686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