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与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与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与指数函数教案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n次方根与根式的概念;

(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化简、求值;

(3)了解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平方根、立方根)进行类比,得出n次方根的概念,进而学习根式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根式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根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较强,为突破根式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故可以从初中已经熟悉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入手,由特殊逐渐地过渡到一般的n次方根的概念,在得出根式概念后,要引导学生注意它与n次方根的关系,并强调说明根式是n次方根的一种表示形式,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故本节课可以采用类比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以折纸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指数概念的积极性

2.由实例(见教材P48—49)引入,了解指数的意义是什么,指数概念提出的背景,体会引入指数的必要性;

3.初中根式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二、新课教学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x n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 th root),其中n>1,且n∈N*.

一般地,如果a

当n是奇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a的n次方根用符号n a表示.式子n a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n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

n

a 表示,负的

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n a (a >0).

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00=n

思考:(课本P 50探究问题)n

n a =a 一定成立吗?.

(学生活动) 结论:当n 是奇数时,

a a n

n =

当n 是偶数时,

?

?

?<≥-==)0()

0(||a a a a a a n

n 三.例题讲解

例1.(教材P 50例1). 略 补充例题(按情况讲解)

例21,a =-a 求的取值范围.

例3

例4

四.巩固练习: 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

3)(a ;(2 (1n >,且n N *

∈)(3)1n >,且n N *

∈)

五.归纳总结

1.根式的概念:若n >1且*

n N ∈,则n x a 是的次方根.

x n 为奇数时, n 为偶数时,x =

2.掌握两个公式:,n n 为奇数时

(0)

||(0)

a a n a a a ≥?==?

-

2.1.2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

(3)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得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指数幂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分数指数幂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

1.经历由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对根式的化简,注意发现并归纳其变形特点,进而由特殊情形归纳出一般规律.

2.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后,进一步推广到实数范围内.由此让学生体会发现规律,并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n次方根的定义

记法

n

n

??

?

±??

为奇数

为偶数

2.根式:n a

3. 3.

{

,||,a n a n 为奇数

为偶数

巩固强化知识点,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二.新课讲授

1.回顾正整数指数幂导出探究的问题 能否这样表示?

指出当根式的被开方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能否将这个结论推广到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上去?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规定:

)1,,,0(*>∈>=n N n m a a a

n m n

m

)1,,,0(1

1*>∈>=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Q s r a ∈>; (2)rs s r

a a

=)(

),,0(Q s r a ∈>; (3)s r r

a a a

b =)

(

),0,0(Q r b a ∈>>.

三.例题讲解

引导学生解决本课开头实例问题

例题.(教材P 51例2、例3、例4、例5) 补充例题 例1计算

(1).)01.0(4122532

5.02

1

20-??

?

???+??? ??-

-

=

=4

12

5

10

)2()1(a a 3

4

4

32552)()(a

a a a ==4

12510a

a ==)

0()0(>>a a ()

4315

2

2

0a

a

a a ===>

(1)5.121

3

2

4

1)9

1

()6449()27()

0001.0(---

+-+; 例2.化简下列各式:

(1)

3

133153

83327

----÷

÷

a a a a a a ;

(2)

3

3

3

23

3

23134)21(248a a

b a ab

b b a a ?-÷++-. 说明:让学生熟练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运用. 巩固练习:(教材P 54练习1-3) 4. 无理指数幂

结合教材P 52实例利用逼近的思想理解无理指数幂的意义.

指出: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0(是无理数αα

>a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无

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推广到无理数指数幂,进而推广到整个实数范围,说明可以用指数的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2.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3. 运算性质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反思:

2.1.3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指数函数图象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2.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三)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如计算机或计算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在本章的开头,问题(1)中时间x 与GDP 值中的

1.073(20)x y x x =∈≤

与问题(2)中时间t 和C-14含量P 的对应关系t 1P=[(2

请问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2. 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5730

1][()]2

t P =t

57301把P=[()变成2,从而得出这两个关系式中的底数是一个正数,自变量为指数,即都可以用

x y a =(a >0且a ≠1来表示).

二.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x y a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2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y x = (6)24y x = (7)

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a >0,x 是任意一个实数时,x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

00

0,0x

x a a x a ?>?=?≤??x

当时,等于若当时,无意义

若a <0,如1

(2),,8

x y x x =-=1先时,对于=等等,6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a =1,

11,x y ==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0,1)

x y a a a =>≠且的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

5,,3,31x x x a y x y y +===+1

x

x

为常数,象y=2-3,y=2等等,不符合(0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性质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先来研究a >1的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且用计算机画出函数

2x y =的图象

再研究,0<a <1的情况,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绘出函数

1

()2

x y =的图象.

从图中我们看出

1

2()2

x x y y ==与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通过图象看出1

2()2

x x y y y ==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实质是

2x

y =上的

x ,y 点(-)x y x ,y y

1

与=()上点(-)关于轴对称.2

讨论: 1.

1

2()2

x x y y ==与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这两个函数是偶函数,对吗?

2.画出115,3,(),()35x x

x x y y y y ====的函数图象.

问题:1: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的图象与底数间有什么样的规律.

x x

.

问题2: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问题3:指数函数

x y a =(a >0且a ≠1),当底数越大时,函数图象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x y a =

三.例题讲解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的大小:

(1) 3 0.8 ,30.7

(2) 0.75-0.1, 0.750.1

四.课堂练习练习p58 1,2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2)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1.指数函数的定义 2.指数函数的图象

问题: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问题:指数函数x y a (a >0且a ≠1),当底数越大时,函数图象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新科讲授 一.例题讲解

题型一:单调区间的求法

例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223

x x y a

+-=; (2)1

0.21

x y =

-

题型二:与指数有关的定义域(值域)问题

例2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y=2

2)

2

1(++-x x ; (2)

11

0.3

x y -=; (3)

y =

(2).求函数

4225x x y =-?+,[0,2]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练习 求函数223

3

x x y -++=的定义域、值域并指出单调区间.

题型三: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图象问题 1.如图指数函数①

x y a =②x y b =③x y c =④x y d =的图象,则

( )

A )01a b c d <<<<<

(B )01b a d c <<<<< (C )1a b c d <<<< (D )01a b d c <<<<<

题型四:指数函数图象与方程和不等式 例4:(2)求方程2

4x

x +=的解的个数练习:

补充例题 例题:已知f(x)=1

1

+-x x a a (a>0,且

a 1≠)

(1)求f(x)的定义域和值域; (2)判断f(x)的奇偶性;(3)讨论f(x)的单调性;

练习:已知21

()21

x x f x -=+. (1)讨论()f x 的奇偶性; (2)讨论()f x 的单调性.

二.课堂练习

1.函数265

1()()3

x x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

B. [3,3]-

C. (,3]-∞

D. [3,)+∞

2.定义运算()() , .

a a

b a b b a b ≤??*=?>?? 则函数()12x

f x =*的值域为 .

3:设a 是实数,

2

()()21

x

f x a x R =-

∈+, (1)求a 的值,使函数()f x 为奇函数(2)试证明:对于任意,()a f x 在R 为增函数;

三.课后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2.2.2 指数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底数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 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感受、事例引入 1.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首先什么是函数?(生:答略) 2. 函数关系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实际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

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PPT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 个,。如果说我们引入两个变量x—分裂次数,y—细胞 数目,请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建立y关于x的函数的关系?我们发现分裂次数与细胞数目能够建立一种函数关系:y=2 * x€ N 3.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要走完一段路,第一次走这段路的一半,每次走余下路程的一半,请问最后能达到终点吗? PPT演示:如果说我们引入两个变量x—次数,y—剩下路程,请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建立y关于x的函数的关系?我们发现次数与剩下的路程能够建立一种函数关系: 1 * y=(2)x,x € N 4.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观察能力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数指数幕?请问大家刚才两个函数 能不能输入其它非正整数的数呢?(PPT演示) 1 因此,我们得到了这样两个函数:y=2x和y=( 2)x x € R 问题:大家还能举出形式和刚才差不多的函数吗?(PPT演示) 大家还能从这些特征中,概括出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吗? 底数大于0且不同,指数均为x x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精品公开课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一课时) 一、概述 ·指数函数是高中新引进的第一个基本初等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在高中数学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及其他初等函数的基础,当然指数函数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应重点研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指数函数的图象所过的特殊点. 3.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知识展示过程和思考方法,如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特别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函数的方法等.4.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上一小节,学生学过了有关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等知识,将指数幂由整数集推广到了实数集,这为本节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打下了学习的基础. 2.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知识,并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在研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学生可以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的思路来研究,由于正在形成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研究问题,所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获取指数函数的性质还可能会感到有所困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把研究抽象函数概念及性质的方法,类比地应用到研究指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2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理解知识的支撑,尽量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等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数学实验模型. 4.注意渗透和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利用指数函数图象获取指数函数的性质是重点,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发现、概括、记忆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标题与单位 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数学5 必修A版》(人教版)第二章(2.1.2) 建宁一中肖秀勇 二、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知识体系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这节课在授课的时候借助了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节课来讲。其一,探究图象及其性质;其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所以所讲的内容是“探究图象及其性质”。作为常见函数,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对数函数、幂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学打习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熟悉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性质。能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并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同底幂的大小。 2、能力目标: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和问题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方法,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白得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岀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把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与方法,如具体到一样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等;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英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指数函数的槪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样地探究、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生共同探究三个实例] (1)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得两层,对折两次得4层,对折3次得8层,咨询假设对折x次所得层数为y,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是:y = 2x (2)一根1米长的绳子从中间剪一次剩下丄米,再从中间剪一次剩下丄米,假设这条绳子剪x次剩下y米,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是:y = (-)v (3)书本P48咨询题2人们研究发觉,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立的规律衰减,大约每通过5730年衰减为原先的一半,那个时刻称为’'半衰期〃 o 当生物死亡了 5730, 2X5730, 3X573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y分不为2 , 当生物死亡了 1年,它体内碳14的含量为y = (—)573。 那么当生物死亡了 x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为y = (|)5730 咨询題一:上面三个关系式上面三个关系式是之前我们差不多学过的某一个函数吗? 咨询题二那它们是函数吗? 咨询题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样地,函数y = /(“>0,山心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崑函数的怎义域为& 咨询题三:什么缘故规定"0且心\呢?

指数函数教案

§ 3指数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y 2x与y (I)X的图象和性质; (3)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指数函数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 (5)底数a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并利用它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幕的大小 (6)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指数函数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 (3)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幕的大小 难点: (1)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幕的大小 (2)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教法与教具: ①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②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 a x( a >0且a ≠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

数的定义域为R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CX 2 y 2(2) y(2)x(3) y2x (4) X y(5) y X2(6) y4X2 ⑺X y X(8) y(a 1)x(a > 1,且a2)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 a >0, X是任意一个实数时,a x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卄当X O时,a x等于O 右a 0, 当X 0时,a x无意义 1 1 若a V 0,如y ( 2)x,先时,对于X=-, x -等等,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 6 8 在? 若a=1, y 1x 1,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 y a x(a 0,且a 1)的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 1 a为常数,象y=2-3 x,y=2x,y x x,y 3x 5,y 3x 1 等等,不符合 y a x(a 0且a 1)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先来研究a > 1的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且用计算机画出函数y 2x的图象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一、相关背景介绍 本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是高中课程 中第一个基本初等函数,因此,先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然后对指数函数概念的建立,函数图象的绘制及基本性质做了初步的介绍。课标要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初步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有关的性质。 本节课属于新授课,通过引导,组织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数形结合的的方法等,使学生能更深刻理会指数函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2)能根据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给出指数函数的性质.(3)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指数函数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时,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要求学生自己作出特殊的较为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并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当底分别是01a <<,1a >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难点:(1)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2)指数函数的描绘及性质 三、课堂教学实录 一. 问题情景 将一页白纸连续对折, (1)写出对折后的页(层)数y 与对折次数x 的关系式。 (2)设这页纸的面积单位为1,则对折后每页纸的面积 s 与对折次数x 的关系又是 怎样的? 二.学生活动 1.思考问题(1),(2)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 2.观察得到的函数2x y =,12x y ??= ??? 与函数2y x =的区别. 3.观察函数2x y =,12x y ??= ???与x y a =的相同特点. 三.建构数学(用投影仪,把两个例子展示到黑板上) [师]:通过问题1,2的分析同学们得出y 与x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对折一次得到2层,对折两次得到4(22=)层,对折三次得到8(3 2=)层,所以对折后的页(层)数y 与对折次数x 的关系式,即y 与x 之间为y 2x =.

高一数学必修1《指数函数》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指数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底数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 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什么是函数? S:-------- T: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C: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x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 = 2 x ) S,T:(讨论) 这是球菌个数y 关于分裂次数x 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 从函数特征分析:底数2 是一个不等于1 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x 却是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C:定义:函数y = a x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x R.。 问题1:为何要规定a 0 且a 1? S:(讨论) C:(1)当a 0 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a=﹣3 时,当x= 就没有意义; (2)当a=0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x= - 2时, (3)当a = 1 时,函数值y 恒等于1,没有研究的必要。 巩固练习1: 下列函数哪一项是指数函数( ) A、y=x 2 B、y=2x 2 C、y= 2 x D、y= -2 x

指数函数的教案

指数函数的教案 【篇一:指数函数教案设计】 《指数函数》教材解读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 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既是函数内容 的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指数函数图像中无限 逼近渗透了极限的思想,为以后学习极限做好铺垫,对知识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 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形成过程以及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是 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以指数函数的性质、图像作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 与底数的关系 2、教材比较 与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比发现,旧教材在各层知识采取 很精练的语言进行过渡,而新教材则在各层知识的过渡上,采用了“探究”、“思考”等小栏目进行思维上的向导,指引学生学习。因此 在使用老教材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向导性 指引,给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3、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1) 优点:所选教材较为简明,可以给教师较多的潜在发挥空间,逻 辑结构较为严谨。 (2) 不足:在各知识过渡上,教材处理得不够好。 比较传统单一,没有设定类似于新教材 中的“探究”、“思考”等小栏目,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所以要求 教师对教材理解深透。 指数函数的教案设计 一、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 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已经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 思路。 2、经验起点

高一数学试讲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 与 x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2x 。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 表示,剩留量用y 表示。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0.84x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10≠>a a 且”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1,2= -=x a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0≤x ,x a 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x 无论x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0>a 且 1≠a .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一)》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

指数函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自觉、灵活地应用其性质(单调性、底数变化图像的变化规律、中介值)比较大小。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 (2). 从数和形两方面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分 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直 观、严谨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 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激 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 趣。 (2). 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感悟数学的统一美、和谐美,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底数a对图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 1.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以此类推,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它物质,每经过一年剩余质量约是原来的12 ,设该物质的初始质量为1,经过x 年后的剩余质量为y ,你能写出,x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1. 2()x y x N +=∈ 2. 1()()2x y x N +=∈ 上述两个函数都是正整数指数函数,但在实际问题中指数不一定都是正整数,比如在实例(2)中,我们除了关心1年、2年、3年后该物质的剩余量外,还想知道3个月、一年半后该物质的剩余量,这就需要对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扩充,结合指数概念的的扩充,我们也可以将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充至全体实数,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函数——指数函数。 一般地,函数(01x y a a a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R ∈。 结合指数的运算,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规定01a a >≠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你能举出指数函数的例子吗? 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3x y -= (2)2y x = (3)23x y += (4)(2)x y =-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导语: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新的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一次实践。下面是为您收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与的图象和性质; (3)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指数函数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 (5)底数a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并利用它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6)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数学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指数函数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 (3)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难点: (1)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2)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教法与教具: ①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②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0且≠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3) (4)(5)(6) (7)(8)(>1,且)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0,是任意一个实数时,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若<0,如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1,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的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不符合

指数与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指数与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 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难点:底数 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 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 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x 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y = 2 x ) (讨论) 这是球菌个数 y 关于分裂次数 x 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 从 函数特征分析:底数 2 是一个不等于 1 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 x 却是变量, 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定义: 函数 y = a x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 x ∈R.。 问题 1:为何要规定 a > 0 且 a ≠1? (讨论) 回答 :(1)当 a <0 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 a=﹣3 时,当x= 2 1就没有意义; (2)当 a=0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x= - 2时, (3)当 a = 1 时, 函数值 y 恒等于1,没有研究的必要。 练习:下列那些函数是指数函数( )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指数函数是在学习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及其图象、性质,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并将幂指数从整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一章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第二、三课时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本课为第一课时。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既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蕴含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本节课是围绕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并依据图象特征归纳其性质展开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1、对于1>a和1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 与 x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2x 。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 表示,剩留量用y 表示。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0.84x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10≠>a a 且”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1,2= -=x a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0≤x ,x a 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x 无论x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0>a 且 1≠a .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三、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领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及其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本节课是围绕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并依据图象特征归纳其性质展开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 1、对于1>a 和10<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高中数学必修1 指数函数教案1(高一数学)

指数函数教案1(高一数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 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把握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把握图象和性质. 难点是认识底数对函数值影响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细胞分裂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与 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由学生回答: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 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米,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的一半,……剪了 由学生回答:.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从形式上幂的形式,且自变量均在指数的位置上,那么就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定义:形如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2.几点说明 (1) 关于对的规定: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若学生感到有 会有什么问题?如,此时,等在实 困难,可将问题分解为若 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 x a对于都无意义,若则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 且. 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2)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范围,发现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此时教师可指出,其实 当指数为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指数幂,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它都适用,所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扩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使她它更具代表更有应用价值. (3)关于是否是指数函数的判断

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方案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连江二中柳殷 一、概述 ·本节课是高中新教材必修1模块;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9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之后,通过对《指数》三个课时的学习后安排的。也为下面的《对数》学习做准备。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基本初等函数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③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②在对不断引申的问题的思考、回答过程中,掌握联想、类比、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身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批判性; ③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福建连江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是高一的一个差班; 2、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对《指数》只是有较好的认识;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比较浓厚,对多媒体教学比较兴趣;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个别学生思维比 较敏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情景设置的问题探究提示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学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 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双主教学,注意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增大知识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一数学教案:《指数函数》人教A版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作出其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由实际问题引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和性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引例1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分裂次数:1,2,3, 4,…,x 细胞个数:2,4,8,16,…,y 由上面的对应关系可知,函数关系是 y =2x . 引例2 某种商品的价格从今年起每年降低15%,设原来的价格为1,x 年后的价格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0.85x . 在y =2x , y =0.85x 中指数x 是自变量,底数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 我们把这种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上而底数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引入课题.. 二、质疑讨论: 1.指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y =a x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定义域是R . 探究1:为什么要规定a >0,且a ≠1呢? ①若a =0,则当x >0时,a x =0;当x ≤0时,a x 无意义. ②若a <0,则对于x 的某些数值,可使a x 无意义. 如y =(-2)x ,这时对于x =14 ,x =12 ,… 等等,在实数范围内函数值不存在. ③若a =1,则对于任何x ∈R ,a x =1,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所以规定a >0且a ≠1.在规定以后,对于任何x ∈R ,a x 都有意义, 且a x >0. 因此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0,+∞). 探究2:函数 y =2·3x 是指数函数吗? 答案:不是,指数函数的解析式 y =a x 中,a x 的系数是1. 有些函数貌似指数函数,实际上却不是,如 y =a x+k (a >0且a ≠1,k ∈Z);有些函数看起 来不像指数函数,实际上却是,如y=a -x (a >0,且a ≠1),因为它可以化为 y =(a -1)x ,其中 a -1>0,且a -1≠1. 【思考】下列函数是为指数函数有 ② ③ ⑤ .

指数函数教案

§3 指数函数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2x y =与1()2 x y =的图象和性质; (3)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指数函数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 (5)底数a 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并利用它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6)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指数函数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 (3)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难点: (1)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2)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教法与教具: ①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②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x y a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

数的定义域为R .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2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y x = (6)2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a >0,x 是任意一个实数时,x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 000,0x x a a x a ?>?=?≤??x 当时,等于若当时,无意义 若a <0,如1(2),,8 x y x x =-=1先时,对于=等等,6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a =1, 11,x y ==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 (0,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 5,,3,31x x x a y x y y +===+1x x 为常数,象y=2-3,y=2等等,不符合 (0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先来研究a >1的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且用计算机画出函数2x y =的图象 x

人教版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设计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学校: 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 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讨论的方法 ,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 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象与底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我们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关性质及指数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一类新的函数。 问题1:在≤庄子·杂篇·天下≥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语句。意思是:一根一尺长的木棒,如果每天截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动画演示:设木棒原长为1个单位,截取1次剩余长度为1 2 ,截取2次剩余长度为 2 12?? ??? ,截取3次剩余长度为312?? ???,截取4次剩余长度为412?? ??? ,一根这样的木棒截取 次后剩余的长度为 ,请同学们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学生回答: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1,. 2x y x ?? =∈ ??? N 问题2:我们再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在分裂时,分裂一次由1个变成成2个,分裂两次由2个变成4个,分裂三次由4个变成成8个,分裂四次由8个变成成16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x 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y 与x 之间,也构成一个函数关系,同学们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与间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N x y x ,2 分析:上面得到的两个解析式的形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1).等号左右两端:左端是因变量 y ,右端是幂的形式,且幂的整体系数为 1。 (2).自变量位置: 指数部分仅有自变量 x 。 (3).底数情况:底数是正实数。 这类函数重点介绍的原因,它是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大家能给这样的函数起个名字吗?(想让学生对数学的形式化有一认识) (指数函数)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新函数——指数函数。(引出课题)

指数函数教案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上一章在性质上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应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技能,掌握了几何画板作图的方法,初步具备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身心特点: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 三维目标: (1)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理解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和意义,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图象特征和性质;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为主 创设情境 形成概念 GDP、人口增长率问题

指数函数的定义 提出问题 探求新知 合作交流 成果展示 性质归纳 研究函数的内容和方法 几何画板作图 探求图象特征,归纳性质学生图象性质展示交流性质整合,使之系统 知识应用 谈收获 作业布置 幂的大小比较 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形成概念GDP、人口增长率问题指数函数的定义 提出问题 探求新知 合作交流 成果展示 性质归纳 研究函数的内容和方法 几何画板作图 探求图象特征,归纳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