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眼睛和光学仪器潘玲

3.7-眼睛和光学仪器潘玲
3.7-眼睛和光学仪器潘玲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设计思路

关于眼睛,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具体要求,只是作为凸透镜成像的特例提出,它是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睛非常类似于照相机。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学生对眼球的结构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眼睛中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因此对于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很感兴趣。教材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点、成因的分析,引出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的精神,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世界”栏中“眼睛的度数”的介绍,更体现了上述特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科学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大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

2、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

3、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喜悦,并有助于养成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2、通过小制作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愿望。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像的虚实、大小及物距、像距的变化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透镜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对光线各有什么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2、凸透镜可以成像,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2f>u>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u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还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色彩,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教学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眼睛的作用就跟凸透镜一样,可以把物体的景象投影到视网膜上,你了解眼睛的结构吗?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门一起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一学期《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doc

桑水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8分) 1、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2、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高一些,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2㎝,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3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 4、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 如图1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 光源放在 ,依据的原理是 。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 (4)道路拐弯处立的是______镜,用来扩大视野。 5、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这副对联上联中“三面”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而下联中“四低头”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6、右图2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7、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3)。小明所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 是 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8、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固定了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找到原因后在光屏上得到了像,如果蜡烛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9、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 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 是 (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 图4 图1 图2 图3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5

(一)眼睛和眼镜 达标自查 1. 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形成物体的像。 2. 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3.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的________面(填“前”或“后”)。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 4. 人眼的晶状体可以凋节。如图所示。在A、B、C、D四种光路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描述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5. 人上了年纪以后,一般容易产生老花眼。那是因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下降,不能有效使晶状体收缩,所以不容易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老花眼应该算是视眼的一种。 6. 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 正立放在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7. 老奶奶患有近视眼,看报时要用放大镜。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C.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能力提高 8.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小红爷爷的老花镜戴着正合适,但不知道老花镜的度数,你能帮小红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吗? 所用器材: 操作步骤: 计算公式: 9. 小午在学习了“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知道了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甲所示。小午想能否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套装置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模糊的情景呢?请你帮小午完成这一实验的设计并描述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增加什么器材可以进一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说出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题 1.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 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4.如图B4-5,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 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图一 5.如图二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 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 (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P 点,光线b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 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 小于焦距 B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 大于焦距 C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 小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 大于焦距 图二 6.在下列图三中,哪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 图三 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新版粤教沪版

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第七节(P73~P7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了解眼镜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第二、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第三、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属拓展性内容,都是上节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眼睛、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形成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眼睛和用眼卫生与学生切身相关,学会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终生受用,所以眼睛和照相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本节没有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是扩展性的介绍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整体难度不大。相比而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原则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操作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复习问题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请同学们回答凸透镜成像规律,激发思考P73页问题,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忆生物课上学过的有关知识,用多媒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节第三章光和眼睛练习题 粤沪版

第三章光和眼睛3.4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人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B 、斜插入水中的直尺看起来变弯折 C 、日食和月食 D 、小孔成像 2.在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 .放大的字 B .水中倒影 C .手影 D .森林中的太阳光 3、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4.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5、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m 处,则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 ) A.4m B.6m C.8m D.2m 6.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 .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8.下面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 ) 9.在蓬莱阁附近海域上空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 B .景物经水面成像 C .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 D .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折射 。 10.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 .“皓月”是人造光源 B .“皓月”是自然光源 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 11.如图所示,OA 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 与水面夹角60o,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α=60o,β<60o B .α=60o,β>60o C .α=30o,β<30o D .α=30o,β>30o (11题) (12题) (13题) 1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空气 水 空气 水 空气 水 空气 水 A B C D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和眼镜 1、眼球的构造及原理: ①构造: ②光学原理:类比照相机;明视距离25cm;f<2cm ③看物原理:晶状体能自我调节f;远大、近小 2、近视眼: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轴性、屈光性) 戴:凹透镜眼镜矫正 3、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轴性、屈光性) 戴:凸透镜眼镜矫正 成因解释矫正 3、巩固练习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一付。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方式。 二、基础练习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9.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眼睛与光学仪器 长治县二中宋金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大屏幕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校正,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过程。 ⑷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 ⑸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用照相机拍照。 ⑹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⑺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⑻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点:(1)眼睛成像原理及视力的矫正。(2)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校正。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创设情景法、讲解法 学法:自学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图片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神奇,认识眼睛作为重要信息来源的作用) 二、目标达成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结合课本图3-64,回忆生物课所讲内容: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复习旧知,加强学科渗透。)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定有学生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有疑问,可以通过大屏幕解决。) 展示课件: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通过课件中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物体的。) 提出问题:一旦晶状体不能正常调节,物体的像就不会正好成在视网膜上。那么它会成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通过实践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课件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直观形象的展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光路图,突破难点。) 自学信息浏览:思考眼镜的度数是怎样算出来的?(通过自学眼镜的度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影像的保存 展示图片:刘翔运动图片。(激趣、过渡) 自学:“活动2”对照实物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将生活常识与物理规律相结合,体验物理服务于生活。)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照相机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照相机成的是什么像?为什么?3)照片是怎样出来的? 展示课件: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加深印象,更加直观) 3.眼睛的好帮手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除了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外,还有哪些由透镜做成的镜子在帮助着我们更好的观察物体? 自学:“活动3”与“活动4”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作用。 图片展示:电子显微镜和各种天文望远镜及成像原理,哈勃望远镜及其拍摄的照片。(体会将物理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

(word完整版)2018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题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检测题 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白云倒影D.绿树倒影 2.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4.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以像是实像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5.4 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5.4 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2.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3.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说明了日食的成因 B.如图中所成的像可承接在光屏上 C.如图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 D.如图是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 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6.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7.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 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显微镜 8.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凸透镜 B.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D.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 10.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 A.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

个性化讲义之眼睛与光学仪器(附录答案)

学科:物理学段:学生姓名教师联系电话:教学内容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这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并学会调节 4、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1、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一、眼睛的结构 1、眼睛的结构: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玻璃体,视网膜。 2、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3、瞳孔的作用: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4、近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偏折能力强—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远处物体——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偏折能力弱——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近、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凸,偏折本领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偏折本领弱,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三、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暗盒等部件组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暗盒中的感光胶片相当于________。 四、眼睛的好帮手 利用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光学仪器。它们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组凸透镜组成。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例2、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例3、请你在如图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 【限时训练】(15分钟) 1、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下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3. 下图是小明配带眼睛后看远处某点时的光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B. 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C. 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D. 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4.如图所示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点滴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2.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3.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重、难点 教学重点:眼睛和照相机。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器材准备 眼睛模型、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完成光路图: 二、新课教学: (一)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二)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原理:被拍摄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照相机对准被拍摄的景物后,旋转相机前面的 “调焦环”移动镜头,即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使胶片上形成一 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按下“快门”,镜头打开,使光线进入并射向胶片。快门速度是快门开合的时间,或称曝光时间。“光圈” 通过改变光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数量,这与眼睛的虹膜 通过改变瞳孔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相似。照相胶片上涂有化学 物质,在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所成的像固定在 胶片上,变成底片。将底片冲洗后,就能将像印在相纸上。 (三)眼睛的好帮手 显微镜和普通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的。 课下登录互联网,分别搜索“显微镜”和“望远镜”,查阅更多的相关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小结 1.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 2.照相机原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第三章光和眼睛 达标测试卷

第三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 A.0° B.32° C.45° D.90° 3.用光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放映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6.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箭头指向右方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 1.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2.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3.物体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实像B.正立、缩小、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缩小、虚像 4.眼睛能看到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B.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C.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D.从物体射来的光要有一定的强度 5.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长,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B.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短,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C.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D.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能不断地采用更科学的方 法弥补人类自身的缺陷,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现在流行一种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哪种是医院可能采用的() A.利用手术把晶状体加厚,从而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B.利用手术把一个很薄的近视眼镜片放入眼中,就像隐形眼镜那样 C.利用手术改变睫状体的收缩放松能力,从而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 D.利用手术把晶状体磨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光和眼睛单元测试题

C. 20cm v f v 30cm D. 30cm v f v 40cm 光和眼睛 单元复习题 2017.12.3 一、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 、形“影”不离 2 、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禾U 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 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 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 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放大的像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 45cm 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 清晰的像 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4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 C. 4、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 拍出的底片如图乙所示, 若相机的焦距不变, 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 () A.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 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10cm v f v 15cm B . 15cm v f v 20cm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 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视网膜 相当于________,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填“放 大”或“缩小”)_____像(填“实”或“虚”)。小明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由此可知小明是近视眼,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如果小明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明的视网膜上,他应该配戴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2、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 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 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折光能力 变_______了(填“强”或“弱”),焦距变______了(填“长”或“短”)。 3、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_____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 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 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 于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_______镜加以矫正。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5、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右图是鱼 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 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因此童话世界中 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 体,应该配戴___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 视眼镜”)。 二、选择题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沪粤版《3.7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第七节(P72~P7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了解眼镜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第二、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第三、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属拓展性内容,都是上节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眼睛、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形成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完成以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4)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 (5)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用照相机拍照。 (6)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8)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眼睛和用眼卫生与学生切身相关,学会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终生受用,所以眼睛和照相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本节没有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是扩展性的介绍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整体难度不大。相比而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整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参考答案: 1.答案:(1)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

解析:(1)甲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就看不清物体,是远视眼;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 (2)甲图是近视眼,丙图是正常眼,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强,和正常眼不同. 2.答案:C 3.答案:光线逐渐增强,瞳孔逐渐变小;虹膜 解析: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光线逐渐增强时,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窄.从课本图3.4—1中眼球的结构可看出:瞳孔外壁是虹膜,瞳孔的变化是由虹膜控制的. 4.答案:C 解析:眼球中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可见选项C是正确的. 5.视网膜晶状体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是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光路图,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薄,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 B.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厚,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 C.物体靠近眼睛,像远离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D.物体靠近眼睛,像靠近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2 . 以下四图,能表示近视眼成像模糊及其矫正做法的是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3 . 如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 C.D. 4 . 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2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2A B.将A 、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 C.导体A的电阻小于导体B的电阻。 D.导体B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5 . 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A.近视眼 镜 B.远视眼 镜 C.凹 镜 D . 凸 镜 6 .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a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c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b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d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