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学》复习资料成考复习资料《中国当代⽂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1.双百⽅针2.⼭药蛋派3.伤痕⽂学⼆、简答题1.简述“第四种剧本”的创作情况。

2.简述北岛诗歌的创作内容。

3.简述建国初合作化⼩说的创作特征。

三、分析题请结合倪吾诚的⾝世经历,对这⼀⼈物形象进⾏分析。

四、论述题结合作品,论述改⾰⽂学的创作情况。

1答案⼀、名词解释1.双百⽅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针。

1956年5⽉2⽇,⽑泽东在最⾼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化和⽂艺繁荣的⽅针。

⽑泽东指出,在⽂艺⽅⾯,“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

双百⽅针促进了⽂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主义倾向、⽂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艺领导组织⼯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

2.“⼭药蛋派”:是在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个重要⽂学流派。

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

其特点是多取材于⼭西农村⽣活,注重⽂学的社会效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法和民族化、⼤众化的写作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彩与乡⼟⽓息以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3.伤痕⽂学:20世纪七⼗年代末⼋⼗年代初出现的⼀种⽂学思潮,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化⼤⾰命”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给⼈民带来的⾁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代表作有刘⼼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们》等。

其意义在于对⽂⾰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僵死的创作模式的⽂学先声,伤痕⽂学也有⼗分明显的局限,如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较幼稚。

⼆、简答题1.简述“第四种剧本”的创作情况。

答案要点:双百⽅针颁布后,在⽂学“⼲预⽣活”的倾向中,出现了突破既有的“⼯、农、兵”三种剧本模式、忠实于⽣活的独有形态的话剧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八、、;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第二章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第二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郭小川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55年到1956年,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他写了包括《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诗作在内的《致青年公民》组诗。这些诗感情热烈豪迈,以“阶梯式”的形式表现斗争、建设、进军的主题,倾吐着澎湃的激情,以政论家的头脑和战土的姿态鼓舞人民投入火热的斗争。但在艺术方面却不够成熟,政治性的议论往往代替了艺术形象的创作。
第二章 当代诗歌
一、五、六十年代的重要诗人郭小川专题:新时期朦胧诗派专题。
1、郭小川的创作道路(重点识记)。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思大,河北丰宁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9月在去延安途中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丰宁县县长。建国以后,曾在中南局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工作。5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从事诗歌创作。出版的诗集有《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阴下集》、《郭小川诗选》等。
1957年到1960年。是郭小川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在一阵诗情爆发之后,他意识到:“文学毕竟是文学,这里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海洋,而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他甚至认为他的一些创作“说不上有什么可取之处”,对那些“政治性的句子”感到不满,而且感到“非常不安”,伯伤了读者的胃口。因此,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努力克服议论多于形象这一缺陷的同时,开始向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新的题材挺进,不再满足于诗的表层鼓动作用,而追求深沉的情感内蕴。他选择了革命历史题材写了叙事诗《白雪朗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和《将军三部曲》。这些作品显示着诗人对生活认识与思考的加深,并逐步由以政治语言鼓动读者,向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的方向转变。《望星空》标志着诗人在抒情方面的探索,抒情由浮泛激荡转向凝重深沉。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探索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没有能够继续下去。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十七年文学1、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2、建国初期大规模(全国性规模)的文学批判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萧也牧等创作倾向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文艺界反右运动,各次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

3、十七年诗歌: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七月派、九叶派诗人4、农村题材的小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柳清《创业史》、赵树理《“锻炼锻炼”》、孙犁《铁木前传》)5、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第一部正面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短篇《百合花》6、百花文学:双百方针之后的小说创作方面的突破,代表性作家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红豆》7、话剧《茶馆》的艺术成就6、散文三大家二、文革文学1、样板戏:创作理论,八个样板戏2、文革时期地下文学:主要特征;地下诗歌;地下小说;对文革地下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三、80、90年代文学1、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邓小平发表《祝辞》讲话。

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布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等,其他运用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小说3、伤痕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4、反思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5、改革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6、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家作品汪曾祺小说的主要特点,文学史价值和意义7、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8、新写实: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9、朦胧诗之争;朦胧诗代表性诗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山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主要人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小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小说《伤痕》,而伤痕小说潮流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创作的《班主任》,小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儿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4、陆文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女性形象分别出自小说《人到中年》、《李双双小传》、《青春之歌》,这些小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9、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在北平召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和文艺组织文联。

(2在北京召开。

(3)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①电影《武训传》的导演是孙瑜,主演是赵丹。

②《红楼梦研究》的作者是俞平伯,修改后重新出版《红楼梦简论》,对此首先提出批判的是山东大学的李希凡,字蓝翎。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训练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模糊诗〔15〕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究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争辩、胡风3 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阅历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究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进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的奉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进展的根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进展的根本状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构造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得意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状况?32分析 1958 年到1962 年间历史剧热潮消灭的的缘由,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构造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时期小说进展各阶段的根本状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探究?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受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消灭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一、填空题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准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11.《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1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15.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孙犁的《风云初记》、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都梁的《亮剑》20.王蒙90年代的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和《狂欢的季节》集中体现了作家晚年的怀旧情结和对革命的深入思考。

21.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22.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和张炜的长篇小说《古船》都是80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

23.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26.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28.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31.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37.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田间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41.《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42.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今天》,是新诗潮运动的一面旗帜。

43.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45.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4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4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50.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51.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

52.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53.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5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5.铁凝的成名作是1982年的《哦,香雪》。

56.王安忆的“三恋”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57.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60.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右派的故事。

62.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88年出版的《玫瑰门》。

63.《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64.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6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6.汪曾祺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67.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68.从《黄泥街》到《突围表演》,再到《思想汇报》,残雪小说在描画人类突围困境和实现自我认识的艰辛历程上,完成了一个近似“人性三部曲”的作品系列。

69.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70.“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王蒙的《蝴蝶》、古华的《芙蓉镇》等。

71.“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72.1981—1984年间,张承志的《黑骏马》、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邓友梅的《烟壶》、冯骥才的《神鞭》、阿城的《棋王》等,这些作品共同汇成了“文化寻根”的浪潮。

73.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阎连科的《日光流年》等。

74.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75.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81.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82.魏巍抗美援朝期间三次赴朝,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具有“通讯化”特点的散文。

84.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被散文界称作是新时期散文个性解放的宣言。

85.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86.杨绛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集《我们仨》和长篇小说《洗澡》等。

89.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92.张中行的《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被誉为“负暄三书”。

94.《山南水北》记录了韩少功离开城市来到他曾经插过队的湖南汨罗县八溪峒乡,过起农民生活的种种经历与见闻。

95.长篇言情小说《海上花列传》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

97.旧派武侠小说可分为南北两派。

时人有“北有赵焕亭,南有不肖生”之称誉。

100.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震惊文坛,也标志着金庸的出世。

114.标志着余光中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双向改铸和融合的最高成就的则是他1974年出版的诗集《白玉苦瓜》。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王金生)。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C.“亭面糊” D.陈先晋5.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 A )。

A.王玉生 B.马有翼C.王金生 D.满喜7.《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 B )等。

A.陈先晋 B.李月辉C.盛佑亭 D.龚子元11.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 D.《激情燃烧的岁月》12.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17.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 D )。

A.《雾月牛栏》 B.《岸上的美奴》C.《亲亲土豆》 D.《北极村童话》18.莫言的成名作是( A )。

A.《透明的红萝卜》 B.《红高粱》C.《白狗秋千架》 D.《檀香刑》23.王安忆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之作,也是寻根文学的佼佼之作是( D )。

A.《小城之恋》 B.《长恨歌》C.《荒山之恋》 D.《小鲍庄》27.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开端的小说( C )。

A.《冈底斯的诱惑》 B.《虚构》C.《拉萨河的女神》 D.《西海无帆船》29.曾引起广泛关注先锋小说还有格非的( D )等。

A.《妻妾成群》 B.《罂粟之家》C.《访问梦境》 D.《褐色鸟群》30.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C )。

A.《拉萨河的女神》 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 D.《西海无帆船》32.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33.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D )。

A.《一九八六年》 B.《难逃劫数》C.《四月三日事件》 D.《鲜血梅花》41.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A )。

A.《秦腔》 B.《月迹》C.《商州》 D.《丑石》43.被誉为鼻祖的武侠小说是由唐人杜光庭创作的传奇( D )。

A.《红线传》 B.《昆仑奴》C.《聂隐娘》 D.《虬髯客传》44.以《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为代表,武侠小说第一个创作高潮期出现在( D )。

A.宋代 B.元代C.明代 D.清代46.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D )。

A.《倚天屠龙记》 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 D.《射雕英雄传》D.洛夫三、多项选择题9.“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BC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