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苏轼词两首共79页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课件(共73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课件(共73页)

2.作者是如何描写赤壁之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开篇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接着通过“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具体写赤壁之景。
②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耸。江面波 涛,“惊”写出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起 千堆雪”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定风波》 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 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 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 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 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 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 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不觉” 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纶巾】 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 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 作儒将的装束。
【竹杖和芒鞋】 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芒鞋,草鞋。 这些都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常备用具。也指到处漫游。例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
1.字音识记
公瑾.( jǐn ) 樯.橹( qiáng ) 酹.酒( lèi ) 蓑.衣( suō ) 料峭.( qiào ) 萧.瑟.( xiāo )( sè )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 尊 ”同“ 樽 ”, 酒杯
4.词的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提示:①“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 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 一“笑”出现在凭古咏史的狂想之中。这
一笑表面上是突出周郎成竹在胸、傲然取 胜的神态,实则表达的是词人对前世英雄 得君王信任,建不朽功业的羡慕,又潜隐 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失意。
• 二“笑”出现在词人的狂想之后。是狂想
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 解脱。
问题探讨:
• 3.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不到下一秒自己的老师会往哪里走。
实践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请特别留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请离开你已经习
惯的舒适区域,你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也就越能高效 地掌控课堂。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53%
老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她无处不在。
85%
下一步会去哪儿?我不知道 她在这儿、在那儿,无处不 在 她一刻不停地四处走动。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结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
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 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课件(74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课件(74张)

[原文呈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 东 去, 长江朝东流去,


尽, 千
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
大江:指
长江。
古 风 流 人物。 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古时军队人道 营垒的遗迹。 人说
淘:冲
洗。
故 垒 西 边, 那旧营垒的西边,
是,三国 周郎
赤壁。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
6.(1)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 (2)宾语前置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3)主谓倒装,应为“华发早生”
文本赏析解读
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这首词 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其豪放风格。
2.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两句应如何理解?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作者在最后发出了“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对作者的这种情绪,应如何评价?
2.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 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 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 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 态度。
3.这两句是作者无可奈何的排遣之词。“人生如梦”,是 感叹人生的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 比,尤其会有这种感喟。人生本来就很短促,自己又虚度了年华, 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苏轼之所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恰恰是因为他想抓紧时间把握现实有所作为以期不朽,但客观的 条件不允许他这样。一个才情奔放而壮志消磨殆尽的人发出这样 的感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尊还酹江月”,是向江月洒酒 表示祭奠。其中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也有引江月为知 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课文 导读
定风波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

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
目 链

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境。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 拨 栏目链接
手法,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
的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映衬也,就是利用事
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村来突出
栏 目

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学习这种手法,分析齐

已《早梅》中这种手法的运用。
探究 与点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
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
栏 目
险遭杀身之祸。但作者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
链 接
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两首词格调是豪壮的,跟失
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探究 与点

(2)烘托和映衬。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 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 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栏
木jǐn(槿 ) 吝sè( 啬)
栏 目

呼 xiāxoi(ào(啸 萧
) )瑟
ɡ天ulāúnn((伦纶
)巾 )

xiāo(潇 )洒 lún( 轮)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课件

2.[对应考点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 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 绘这些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 5.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6.华发: 白发 。
7.多情: 多愁善感 。 8.何妨:不妨 。 9.吟啸: 吟咏长啸 。 10.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顶着风雨,已饱尝风雨(
此处含有人间风雨之意),故处之泰然 。 11.料峭: 微微寒冷 。 12.萧瑟: 风吹雨落的声音 。
咏史 怀古 诗词
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
借景抒 商女、明
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情、直抒胸 月、城池、
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江城子》(欧 臆、虚实结 流水、野
阳修)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 合、用典等。草、燕子
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
等。
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2.纶.巾( ɡuān) 5.酹.江月( lèi) 8.蓑.衣( suō)
3.樯.橹.( qiánɡ lǔ) 6.吟.啸.( yín xiào) 9.萧.瑟. ( xiāo sè)
二、词语解释 1.风流: 杰出的 。 2.故垒: 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 3.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 4.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里是儒者的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都站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课 程
事实上,在高效教师的课堂里,没人 能确定这位老师接下来会走到什么位置。 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自己的老师在教室内 不停地走动,他们都见怪不怪了,但是教师 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动每次巡视他 都会有特定的目的,只不过教师走动的十 分频繁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学生猜测

苏轼 豪放 Leabharlann 刚之美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 崇敬景仰之情
得阳刚之美者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 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柳永 婉约 阴柔之美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 松愉悦之情
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 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 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 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 定的位置。
赤壁之战 早生华发
感慨: 人生如梦
怀古 现实
ks5u精品课件
写景
怀古 咏史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风流人物 英雄豪杰
抒情
壮志未酬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研究性问题讨论:
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 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 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 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结 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 法?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 自圆其说。
念奴娇·赤壁怀 古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苏轼词两首(共63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苏轼词两首(共63张PPT)

定风波
苏轼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 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 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 心境。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建康赏心亭》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基础积累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羽扇纶巾: 灰飞烟灭: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基础积累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 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 明情感
者的豪迈奋发。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险怪

夸张
穿
高峭

惊 拍
汹涌 水石相击


比拟



狂澜奔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