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教案

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教案
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教案

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唱给小萝卜头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启发学生友爱之情。

2、通过学习歌曲《唱给小萝卜头的歌》,唱出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教学重难点:

背唱歌曲《唱给小萝卜头的歌》并且用乐器演奏乐曲的第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人有那些情感

2、爱有那些类型

二、音乐欣赏:《唱给小萝卜头的歌》。

1、你认识宋振中吗他就是小萝卜头。

2、从西安事变谈到小萝卜头的可怜身世,谈到我们现在的孩子对小萝卜头的同情和友爱。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内涵。

4、唱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表达我们对小萝卜头的感情。

三、学习歌曲:《唱给小萝卜头的歌》。

1、聆听歌曲,分析歌曲内涵。

2、练习歌曲中的难点。

3、欣赏这首歌的另一个版本。

4、视唱歌谱。

5、歌曲填词。

6、歌曲处理。

四、课堂小结:

我相信小萝卜头一定会听到同学们的心声的。在敌人的监狱里,小萝卜头帮助地下党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革命工作。解放后,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同学们,在重庆的白公馆以及渣滓洞被杀的何止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者。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全体起立表示对他们深深的敬意。最后让我们在歌曲中重温小萝卜头的故事。(播放歌曲:唱给小萝卜头的歌)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_6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放抓踮看渴望自由 小萝卜头放走自己喜欢的小虫盼望解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3.小萝卜头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瞥见: 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 3.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写了小萝卜头下课时在白公馆的走廊上看墙外的群山——接着写小萝卜头在走廊上捉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并把它放在火柴盒里——最后写小萝卜头看到失去自由的小虫在不安的爬动,便放飞小虫。从小萝卜头的行动和语言中,体现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他盼望着解放。 4..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在走廊上。 生2: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3:我读懂了小萝卜头的家在北方。 …… 4. 提出质疑 你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要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5. 用圆圈圈出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 (放、抓、踮、看、问) 6.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

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萝卜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文章,认清生字。注意“薄”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声、不动

唇、不指读。 3.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与同座或学习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三、理解课文。 师: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二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小萝卜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二中的两组段落。 1.学生读熟段落。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点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萝卜头想到了什么? 师:下面请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读给你的伙伴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大家可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给文中的小萝卜头写一封信,写在小笔头上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四单元13 小萝卜头的故事

13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9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囚歌》。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向往自由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进行仿写。 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等,与自身相结合来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追求自由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复述课文。 2.教学重点:领会“小萝卜头”在监狱向往自由的心态。 教学难点: 述说从小萝卜头的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写9个字,认识9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孺子可教”的意思。 2.检查预习情况。 3.能在预习的基础上,说出文章具体讲了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检查预习。 2.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和平的生活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萝卜头的故事》。齐读课题并提问: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同学们可能想知道很多事] 同学们想知道的事这么多,看来大家都是些爱学习的好同学,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读一段小资料。 小萝卜头——中国革命史上最年轻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牺牲时,还不足9岁。1942年9月不到1岁的他和母亲一起被捕入狱。在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中,穿的是妈妈改做的"囚衣",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地牢,铺的是烂草,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在国民党的牢笼中,艰难顽强地生存着。 他长到七八岁,可个子还只有四五岁孩子那样高,是个头大个小的面黄肌瘦的畸形孩子。但他非常聪明,从父母和他亲身遭遇中,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残酷和共产党的英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了爱谁恨谁。每逢大人们在牢房里商量工作,他就主动到门口为他们放哨。

精选小萝卜头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小萝卜头教案优秀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 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 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小萝卜头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精选小萝卜头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关键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盼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引入 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影《红岩》,搜集有关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的资料,相互交流。 2、引出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做到正确、流利。 2、从语境中抽象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以图激情,朗读理解课文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自由朗读第1~5段。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 出示重点句: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读第8段的第一句,相机出示小飞虫。 提问:孩子们认识它吗?你觉得小飞虫对你来说是“新事物”吗? 小组里说说你平时捉到小飞虫是怎样对待它的? 过渡语:为什么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呢?他又会怎样对待小飞虫呢?请同学们自读第6~12段。 3、教师让学生联系图画,朗读第6~12段。 提问: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萝卜头看到小飞虫后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请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动作辅助,教师引导感悟小萝卜头的心情。 (1)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2)“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3)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4)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5)小萝卜头高兴地拍手叫道:“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内心感受。可比赛读,可齐读。 4、比较你和小萝卜头对待小飞虫的态度,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升华,启发教育 1、小飞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了”“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处。(板书:向往自由) 2、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3、想想小萝卜头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再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打算呢?

语文教案-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阅读提示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革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条件的话,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红岩》)观看电影《红岩》后,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从电影中你了解到了“小萝卜头”的哪些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逐自然段读课文(随时正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在国民党监狱中的生活,表现了小萝卜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 (三)结合自学,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1.理解第二自然段。 (1)理解句子: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 ①结合一自然段理解“监狱生活”。 教师讲述:小萝卜头的爸爸是一位共产党员,由于进行革命活动,宣传抗日,在1941年的时候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起来了,在这之后呢?敌人又骗小萝卜头的妈妈去监狱探望亲人。这个时候,妈妈抱着仅仅八个月的小萝卜头去了;结果母子俩人也被敌人抓起来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折磨”。 a.“一年到头不见阳光” b.比较句子: ③理解“面黄肌瘦”。 (3)朗读二自然段,加深理解。 2.理解四、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哪两件事说明弟弟爱学习? (2)讨论理解四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明确:弟弟爱学习,也很有礼貌 ②指读:弟弟怎样有礼貌? 理解:每次、总是、轻轻 ③弟弟怎样爱学习? 明确:功课好,用俄语 ④小结:第一句概括讲弟弟爱学习,有礼貌,后面五句话具体的讲弟弟是怎样爱学习,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一生下来,就是在监狱里。 几年后,小萝卜头慢慢的会走路,会说话了。 在监狱里,小萝卜头享有一项其它囚犯所没有的优待,就是他可以“自由”的在监狱里到处跑,到处玩,而不会被人打,被人骂。妈妈告诉他,不要试着走出墙外;不要靠近守卫和巡逻兵。妈妈说的话他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从记事的那天起,小萝卜头除了吃饭,睡觉在牢房里面,其余时间就自己随心所欲地在高墙内转呀,玩呀,除了见到守卫和巡逻兵要躲开一点,小萝卜头可以说是自由自在的享受着隔墙透过来的阳光和无忧无虑的快乐。 监狱很大,足够小萝卜头逛的了。在这里,除却妈妈,还住许多好心的叔叔和阿姨,小萝卜头每次跑到他们的房门口时,他们总会很友好的和小萝卜头说说话,有的还会教他写字,算术,小萝卜头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叔叔阿姨和妈妈的身上怎么会有

硬梆梆的铁链。他很想问妈妈或者是叔叔阿姨为什么会这样,可他又想起妈妈曾经告诉过他有些事情不要问,等时机到了自会告诉他的,于是他便终于没有问。“难道自己长大了要带上那样的链子吗?我可不要。”小萝卜头心里这样想着。 无论在什么地方,时间的脚步都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很快的,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已经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在这些年中,叔叔阿姨们有的离开了这里;有几间屋子里的叔叔阿姨们换了一批又一批。换归换,凡是到了这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欢小萝卜头,他们都喜欢和他说话,逗他玩,甚至教他一些知识。但却没有人告诉为什么要呆在这里,为什么这里生活感觉很阴冷。小萝卜头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虽然差不多每天太阳都会投射温暖的光华过来,可是小萝卜头总觉得这里的天雾朦矇的。看着那高高的围墙,他忽然想,墙外的世界也是这样的么? 有一天,在小萝卜躺在牢房里的草席上准备睡觉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意识从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小

三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3教案 人教版

28、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阅读提示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革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审题质疑,交流资料 1.教师板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的弟弟是谁?他为什么叫“小萝卜头”?文中写了他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介绍,交流有关本文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字词又可查查字典。 ①读准字音:逮 dài 逮捕,不要读成“dǎi”。 难nàn 难友,不要读成“nán”。 强qiǎng勉强,不要读成“qiáng”。 闷 mēn 闷热,不要读成“mèn” 趴 pā趴在,不要读成“bā”。 ②理解词义 秘密逮捕:逮捕是捉拿的意思,秘密逮捕是偷偷摸摸地,不公开地抓人。 囚衣:囚指被拘禁的人,囚衣是指被送进监狱里的犯人穿的衣服。 折磨:指在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 内幕:外界不知道的内部情况,多指坏的,不敢公开的情况。 勉强:本课指不是甘心情愿的。 政治犯:指由于从事某种政治活动被认为犯罪的人。本文中的“政治犯”加引号,表示否定,指的是革命者。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本课是指“小萝卜头”把黄伯伯送给他的铅笔看得很宝贵。 来之不易:课文中指弟弟得到的学习机会是很不容易的。 2.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细读课文,明理悟道。 1.默读课文,标画:你从哪个洞,哪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谈体会,练初读)。 (1)从“牢房一年到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个样,也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这段话中体会出“小萝卜”头居住的条件中分恶劣;吃的不如猪狗食;“小萝卜头”的体质很差,脑袋大,身子小,全身皮包骨头。这也是他名字得来的原因。另外反映了敌人对革命者及他们的子女摧残、折磨、迫害的事实。 (2)从“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体会出①“小萝卜头”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是不准读书,看报的,“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是经过爸爸和难友的斗争才得到的,因此,他更加珍惜学习时间,更加刻苦学习。②“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妈妈”是荃得,在敌人的监狱中始终与敌人斗争,坚信革命定会成功。“小萝卜头”正是从妈妈的言行中受到教育,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妈妈的话成粉也刻苦学习的动力。 四、抓典型段,随文练笔。 1.读4.5自然段,看看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段内容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就叫作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 2.下面看看我们能不能用“概具”的段式练习写一段话。 (1)以下列句子为总起,用文中内容写一段话(主句中任选一句。) ①弟弟很爱学习。 ②弟弟很有礼貌。 ③弟弟的学习机会真是来之不易。 (2)以下列句子作为总起,结合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任选或自己出总起句。) ①我的学习条件多么好! ②在学习上,我做到了“认真”二字。 ③…… 五、作业 1.完成片断练习。 2.把“小萝卜头”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3.预习29课。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社旗县唐庄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王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盼望解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对比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小萝卜头、白公馆等资料做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学生质疑。 同学们,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预习了课文第3课,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小萝卜头) 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交流。 简介小萝卜头

交流小萝卜头的资料,课件出示白公馆图片。 课件出示小萝卜头8个月时的一张照片,告诉学生,这是小萝卜头唯一的一张照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找一找刚才你的疑问吧! 学生读后交流读明白了什么 四、品读课文,思考感悟。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故事中,小萝卜头都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到些什么你是从课文中哪读到的 五、全班交流。 1、(1—5自然段)小萝卜头看远山时的情景。(1)“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课件出示) 对于八个月就开始在监狱中生活的小萝卜头来说,他记得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吗 小萝卜头的家可能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萝卜头的家的样子,感受小萝卜头对家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2)“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结:是啊,小萝卜头多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北方,看看自己那温暖、幸福的家呀! 2、(6—12自然段)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问题) (1)找出相关语句好好读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做的: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 想的: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说的: “飞吧,你飞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语文三年级上册3小萝卜头 教案

3小萝卜头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在狱中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其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图上画的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观察图中人物-----小萝卜头的外貌,说说小萝卜头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注意时间安排)此时可教“链结”在电脑查询中的意思。并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白鸽弄脏哀伤取名熟悉任何艰难险阻传递弧线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哀”和“衷”“熟”和“热”“激”的组成。 理解词语重点理解 “艰难险阻”“传递”“感激”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示: 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小虫,————小虫的事情。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回答。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 2.重点指导“廊”“概”“缓”等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学习。

小萝卜头教案

小萝卜头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在狱中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其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图上画的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 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 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观察图中人物小萝卜头的外貌,说说小萝卜头在什么地方? 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注意时间安排) 此时可教“链结”在电脑查询中的意思。并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白鸽弄脏哀伤取名熟悉任何艰难险传递弧线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14小萝卜头的故事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2个字,会认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囚歌》。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进行仿写。 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等,与自身相结合来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复述课文。 2.教学重点:领会“小萝卜头”在监狱中是怎样刻苦学习的。 教学难点: 述说从小萝卜头的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写“趣、奈”等12个字,认识8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孺子可教”的意思。 2.检查预习情况。 3.能在预习的基础上,说出文章具体讲了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4.学习1~11自然段,体会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检查预习。 2.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萝卜头的故事》。齐读课题并提问: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同学们可能想知道很多事] 同学们想知道的事这么多,看来大家都是些爱学习的好同学,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读一段小资料。 小萝卜头——中国革命史上最年轻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牺牲时,还不足9岁。1942年9月不到1岁的他和母亲一起被捕入狱。在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中,穿的是妈妈改做的"囚衣",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地牢,铺的是烂草,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在国民党的牢笼中,艰难顽强地生存着。 他长到七八岁,可个子还只有四五岁孩子那样高,是个头大个小的面黄肌瘦的畸形孩子。但他非常聪明,从父母和他亲身遭遇中,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残酷和共产党的英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了爱谁恨谁。每逢大人们在牢房里商量工作,他就主动到门口为他们放哨。 "小萝卜头"在狱中斗争很坚定,是个很勇敢很机智的小英雄。在他身上有一种让敌人害怕的气概。这位小英雄面对敌人血淋琳的屠刀,和难友们毫无畏惧地走向刑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个“小萝卜头”的故事。在他身上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3)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教案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社旗县唐庄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王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盼望解放的情感。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对比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小萝卜头、白公馆等资料做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学生质疑。 同学们,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预习了课文第3课,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小萝卜头) 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交流。

简介小萝卜头 交流小萝卜头的资料,课件出示白公馆图片。 课件出示小萝卜头8个月时的一张照片,告诉学生,这是小萝卜头唯一的一张照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找一找刚才你的疑问吧! 学生读后交流读明白了什么? 四、品读课文,思考感悟。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故事中,小萝卜头都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到些什么?你是从课文中哪读到的? 五、全班交流。 1、(1—5自然段)小萝卜头看远山时的情景。(1)“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课件出示)对于八个月就开始在监狱中生活的小萝卜头来说,他记得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吗? 小萝卜头的家可能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萝卜头的家的样子,感受小萝卜头对家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2)“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

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结:是啊,小萝卜头多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北方,看看自己那温暖、幸福的家呀! 2、(6—12自然段)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问题)(1)找出相关语句好好读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做的: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 想的: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说的: “飞吧,你飞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2)在小组里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样对待小虫?全班交流讨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萝卜头》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萝卜头》原文及教案 【原文】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了走廊上。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空火柴盒,丢出铁窗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关键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盼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引入 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影《红岩》,搜集有关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的资料,相互交流。 2、引出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做到正确、流利。 2、从语境中抽象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以图激情,朗读理解课文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自由朗读第1~5段。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 出示重点句: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读第8段的第一句,相机出示小飞虫。 提问:孩子们认识它吗?你觉得小飞虫对你来说是“新事物”吗? 小组里说说你平时捉到小飞虫是怎样对待它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教案 人教版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会认10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的特点及他是怎样学习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刻苦学习的情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学难点: 引导读懂重点句,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及在极差的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1.发动并具体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小萝卜头”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去学校图书室查找资料后摘抄下来,可以向家长请教,上网搜索,查到相关资料打印出来。在网上查资料从搜索关键词入手,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红岩》等。 2.课文朗读录音。 3.准备几张自己的照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多么幸福啊!可是在六十多年前,有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从小被关进了监狱,他和你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可是却在牢房里受尽了折磨,在他9岁时就被残暴的敌人杀害了。他的姐姐为了纪念弟弟写下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板书后齐读课题: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我的弟弟是谁?他为什么叫“小萝卜头”?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写了他什么事?……) 3.课前你找到了哪些相关的资料?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他是我国最小的烈士。1949年9月6日,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绮云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戴公祠,当时,“小萝卜头”宋振中才9岁。我们这篇课文是“小萝卜头”的姐姐宋振苏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4.说说课文写了小萝卜头的哪些事?(生活苦、爱学习、有礼貌。)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学习字词。 1.贴出会认字和会写字卡片,这些字你都会读了吗?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当小老师带读。点几名后进生读一读,如发现错误及时正音。提醒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后鼻音:党,政;翘舌音:湿,臭。“允”(yǔn)字是整体认读音节,第三声。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这些字,如猜谜法、编故事法等。练的右边不要写成“东”。 3.给生字找朋友,读词语。 4.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重点词,积累词语:秘密逮捕,来之不易,面黄肌瘦,政治犯。 5.指导写字。观察8个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湿”“臭”等几个难写字的书写。练习,评议。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注意写美观写正确。 2.读课文。

小萝卜头教案

小萝卜头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在狱中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其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图上画的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观察图中人物-----小萝卜头的外貌,说说小萝卜头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注意时间安排)此时可教“链结”在电脑查询中的意思。并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白鸽弄脏哀伤取名熟悉任何艰难险阻传递弧线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小萝卜头》教案

10.小萝卜头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熟练书写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中的注音自由拼读,识记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想交流:图上画的人物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小组交流,代表作汇报发言。) 2.教师评价并小结,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小萝卜头(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人物: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全家被软禁后,宋绮云和妻子徐林侠、

儿子小萝卜头先后被诱捕。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此时,1949年9月6日,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有24天。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文中的注释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2.检查自学效果。 (1)多媒体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学生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栏杆、吸引、公馆、附近、纱巾、火柴盒、解放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②再指名读,选取读得好的同学领读。 ③全班齐读。 ④理解词语。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 瞥见: 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交流) 2.多媒体出示交流提示: 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小虫,小虫的事情。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本文是关于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审题质疑,交流资料1、教师板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我的弟弟是谁?他为什么叫“小萝卜头”?文中写了他什么事?……)2、请同学们介绍,交流有关本文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字词又可查查字典。①读准字音:逮dài逮捕,不要读成“dǎi”。难nàn难友,不要读成“nán”。强qiǎng勉强,不要读成“qiáng”。闷mēn闷热,不要读成“mèn”趴pā趴在,不要读成“bā”。②理解词义秘密逮捕:逮捕是捉拿的意思,秘密逮捕是偷偷摸摸地,不公开地抓人。囚衣:囚指被拘禁的人,囚衣是指被送进监狱里的犯人穿的衣服。折磨:指在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内幕:外界不知道的内部情况,多指坏的,不敢公开的情况。勉强:本课指不是甘心情愿的。政治犯:指由于从事某种政治活动被认为犯罪的人。本文中的“政治犯”加引号,表示否定,指的是革命者。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本课是指“小萝卜头”把黄伯伯送给他的铅笔看得很宝贵。来之不易:课文中指弟弟得到的学习机会是很不容易的。2、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细读课文,明理悟道。1、默读课文,标画:你从哪个洞,哪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2、小组交流。3、班内汇报交流(谈体会,练初读)。(1)从“牢房一年到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个样,也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这段话中体会出“小萝卜”头居住的条件中分恶劣;吃的不如猪狗食;“小萝卜头”的体质很差,脑袋大,身子小,全身皮包骨头。这也是他名字得来的原因。另外反映了敌人对革命者及他们的子女摧残、折磨、迫害的事实。(2)从“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体会出①“小萝卜头”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是不准读书,看报的,“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是经过爸爸和难友的斗争才得到的,因此,他更加珍惜学习时间,更加刻苦学习。②“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妈妈”是荃得,在敌人的监狱中始终与敌人斗争,坚信革命定会成功。

(三年级语文教案)小萝卜头教案

小萝卜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会读查字表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从小萝卜头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学习的教育 【教学难点】从小萝卜头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CAI 小萝卜头的图片师:你们知道他吗?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生想象小萝卜头生活的环境CAI

4、就是在这里,小萝卜头度过了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的故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归纳概括 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现在请大家翻开书77页,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关于小萝卜头的哪几个故事? 3、指名说,师指导归纳小结 第一个故事1—13自然段:小萝卜头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 第二个故事14—16自然段:罗伯伯和车伯伯被特务杀害,小萝卜头沉浸在悲痛中 第三个故事17自然段:小萝卜头跟黄显声将军学习 ●三、导读感悟,体验情感 1、生快速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想想:小萝卜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用﹏画出描写环境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小萝卜头学习的句子速度快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在旁边用1、2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a、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 b、小萝卜头认真念了几遍课文,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直到把这14个字默写下来 c、重庆是个大火炉,七八月份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趴在地上写呀,算哪;没有纸笔,妈妈在床头地上铺了一层土,小萝卜头就用一根长钉在上面写写画画 ●四、小结:故事读到这里,小萝卜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革命的诗 2、看影片 ●七、板书设计: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环境艰苦 学习刻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