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YDQ-AF01.707.1-2010汽车电气、电子组件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及要求 第1部分 总体要求
汽车产品可靠性工程技术-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抽样试验
福特公司批检验抽样表
汽车零部件威布尔分布计量一次抽样
当给定m、R、tR、β时,即可确定批产品合格所对应的t/tR、n、c的关系,制作威布尔分布抽样试验表。
02
可靠性抽样试验
可靠性抽样试验
汽车整车指数分布计量一次抽样
只要事先规定好MTBF0、MTBF1、α、β,就可以求出满足该式的故障数r,也就是判定数c。
谢 谢 !
断口展现出明显的疲劳失效的特征。曲柄销曲柄臂的倒角处有疲劳裂纹。初始的区域相对光滑并且没有显示出异常的长/深的裂纹。
失效分析实例
残骸的理化性能检验分析,确定失效模式 断口的微观检查(1号曲轴) 在倒角区域下,有一些分散的裂纹,圆角区域之下(由表面向深层)可见晶粒间自然形成的分散的细小裂纹,能谱分析检测颗粒边界未见有害元素。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初始疲劳阶段的应力过大。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主要指整车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要求:具有固定路形的特殊可靠性道路(如石块路、卵石路、鱼鳞坑路、搓板路、扭曲路、凸块路、沙槽、水池、盐水池等)、变速跑道、坡道、砂土路等。
相关标准: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 12678-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GB/T 12679-1990)。
2
曲轴材料为C45钢,锻造而成 ,机加工之前已具有BH 180-207。
3
曲轴的轴颈和曲柄臂均进行了表面感应淬火(2-5mm)。
4
收集背景数据及使用条件
失效分析实例
失效分析实例
收集背景数据及使用条件
失效分析实例
收集背景数据及使用条件
失效分析实例
分析失效源区
失效分析实例
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项目

通则主要定义第二至第五部分测试条件,以下将针对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分类、环境试验条件及试验编码制度作简单介绍.其中操作模式定义三种模式,包括为电子装置测试在无电源要求情形下,电子装置仿真关闭引擎后,利用电瓶电力供应操作情形,以及电子装置以发电机/引擎电力操作下测试.至于安装位置区分为以下五种:引擎室包含车体、车架、引擎内/外、变速箱内外等.乘客室包含暴露于直接太阳辐射及暴露于辐射热太阳辐射除外等.行李厢/装载厢载货空间包含车体、车架、轮弧、车底、行李箱盖等.安装在外部/凹处内包含车体、车架、车底、行李箱盖等.其他安装位置对于无标准规格之特殊环境条件位置,如排气系统等.另外,试验后之功能判定等级则分为以下五种:等级A试验期间与试验后,电子装置所有功能符合原有设计.等级B试验期间电子装置所有功能皆可执行,但其中一或多项可能超出规格.在试验后,所有功能自动回复到正常范围内,惟记忆功能必须保持在等级A.等级C试验期间电子装置有一项以上之功能无法执行,但试验后还能自动回复到正常操作.等级D试验期间电子装置有一项以上之功能无法执行,并且在试验后无法自动回复到正常操作,直到电子装置以简单之操作/使用动作来重置.等级E试验期间与试验后电子装置有一项以上之功能无法执行,须经过修理或更换后才可执行正确之操作.电力负载测试不可或缺电力负载的主要环境分为直流电压、过电压等十一项,此部分并无安装位置区分,适用于汽车任何部位之电子装置.其中,直流供应电压的试验目的在确认配备最小与最大供应电压功能,所有电子装置依表1之电压范围进行试验时,其功能须符合所定义之等级A.而过电压试验仿真电压调整器故障,使发电机输出电压超出正常值时,此试验分为高温和室温下两种试验.室温试验此试验模拟跳接启动,于室温下对电子装置之所有相关输入端施加24伏特电压,试验后之功能状态至少必须等级D,若为更严格要求则采用等级C.另外,迭加交流电压则为试验仿真直流电供应上残留之交流电压,并对其所有输入端接头同时进行下列试验,依照应用选择严苛度1或2,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必须为等级A,试验波形如图1.供应电压缓降缓升的试验模拟蓄电池逐渐充放电之状态,于电子装置之所有输入端接头同时进行电压稳定斜率变化,详细内容请参考ISO 16750-2说明,试验后对于超出范围部分,至少必须为等级D,若为更严格要求则采用等级C.而供应电压之不连续分为以下三种试验方法.图1 迭加交流电压波形供应电压瞬间压降此试验模拟另一回路传统式保险丝熔融时之影响,于电子装置所有相关输入端接头同时施加试验压降脉冲.压降重置行为此试验在确认电子装置于不同压降下之重置行为.其适用有重置功能之配备如含有微控制器,此试验对电子装置供应如图2之波形.试验后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图2 压降重置试验波形启动波形此试验在确认电子装置于引擎启动时与启动后之行为,如图3将电子装置所有相关输入端接头同时施加启动波形,与车辆启动期间操作有关之电子装置功能应为等级A.图3 启动波形反向电压的试验检查使用辅助启动装置时,电子装置对反向连接蓄电池之抵抗力,此试验不适用于发电机或无外部反极保护装置之嵌位二极管继电器,详细内容请参考ISO 16750-2说明,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接地参考及电源供应偏移的试验在确认有两种或以上供电途径时,组件是否能够可靠操作,如组件之电源接地与讯号接地可能输出于不同回路,所有输入端与输出端应连接至代表负载或网络以仿真车内状态.试验后所有功能群组之功能状态为等级A.开路试验分为单线与多线断路两种试验.单线断路此试验为模拟打开接点之情况.连接并操作电子装置,将电子装置接口其中之一回路开路然后恢复连接,观察装置断路期间与断路后之行为,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多线断路此试验用来确认快速多线断路对电子装置之功能状态影响,移除电子装置联机然后恢复连接.观察装置断路期间与断路后之行为,对于多接头之装置,每一种可能连接方式均应试验,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短路保护的试验为仿真装置讯号输入与输出端之短路,若为讯号回路,则将电子装置所有相关之讯号输入与输出端连接US表1与接max地60秒,其他输入与输出端保持开回路或依规定连接,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详细内容请参考ISO 16750-2说明.绝缘电阻试验确保最小电阻值之需求,以避免电流绝缘回路与电子装置导电部分之间流过电流,依照ISO 16750-4规定进行湿热循环试验后,将电子装置施加500伏特直流试验电压60秒,试验之绝缘电阻应大于10M奥姆.机械负载须配合温度循环合并测试主要环境条件分为引擎产生之正弦振动、行驶路面引起之随机振动、搬运或凹凸路面引起之机械冲击、磨耗强度、碎石冲击及表面强度等六项.正弦/随机振动依据安装部位可分下列几种,为试验过程中须搭配温度循环图4合并进行验证.图4振动期间温度曲线详如ISO16750-4引擎此试验为检查电子装置是否因振动而引起故障与损坏,分为正弦和随机振动要求.正弦振动方面,五汽缸之引擎或以下之试验频谱如图5之曲线1,五汽缸以上引擎之试验频谱如图5之曲线2,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5 引擎上之正弦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随机振动试验频谱如图6,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6 引擎上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变速箱此试验为检查电子装置是否因振动而引起故障与损坏,分为正弦与随机两种振动要求.正弦振动的试验频谱如图7,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7 变速箱上之正弦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随机振动试验频谱如图8,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8 变速箱上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弹性充填室弹性充填室Flexible Plenum Chamber试验适用于安装在弹性充填室上,且非稳固锁附之电子装置图9,电子装置之每一方向应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9 弹性充填室之正弦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簧上承载件/车体簧上承载件Sprung Masses/车体振动为恶路行驶所引起之随机振动,此试验确认之主要失效为疲劳造成的损坏,电子装置每一轴向应进行8小时试验,试验频谱如图10,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10 簧上承载件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非簧上承载件--车轮/车轮悬吊车体之振动为恶路行驶所引起之随机振动,此试验所确认之主要失效为疲劳造成之损坏,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应进行8小时试验,试验频谱如图11,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图11 非簧上承载件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 16750-3机械冲击分为二种安装位置:弹性物体非弹性物体低温储存试验仿真电子装置暴露于低温时未供电之情况,如电子装置搬运期间.失效模式为无法耐霜,如液晶显示器结冻,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低温操作试验仿真电子装置暴露低温时供电之情况,如在周围温度非常低情况下操作电子装置.失效模式为低温造成电气故障,如液晶与电容结冻,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高温储存试验仿真电子装置暴露于高温时未供电之情况,例如电子装置搬运期间.失效模式为无法耐热,如塑料外壳变形,试验后功能符合等级C.高温操作试验仿真电子装置暴露高温时供电之情况,如在周围温度非常高情况下,操作电子装置.失效模式为高温所造成电气故障,如组件热劣化,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温度阶梯试验在操作温度范围内检查机械与电子装置在一小部分内可能发生之故障,试验曲线如图12,试验后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图12 温度阶梯试验曲线温度循环分为以下二种试验方式:指定变化率温度循环仿真电子装置随温度变化之电气操作情况,如在周围温度快速变化下操作电子装置,失效模式为温度变化时造成电气故障,试验曲线如图13,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图13 温度循环试验曲线指定转换时间快速温度变化仿真车辆多次数缓慢温度循环之加速试验,失效模式为由老化和不同之温度膨胀系数而造成材质破裂或密封不良,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冰水冲击试验分为溅水与浸没两种试验,模拟车辆因容易受冰水喷溅区域之产品所产生之热冲击.此试验之目的在于模拟冰水溅泼到发热之电子装置上,通常发生在冬天行驶于潮湿路面.失效模式为材料之机械性破裂,或因不同温度膨胀系数所造成之密合性失效.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盐水喷雾分为盐雾及漏电与功能两种试验.腐蚀此试验检查电子装置材质与表面涂层在冬天街道上对盐雾与盐水之抗腐蚀能力,此试验造成之腐蚀与实际情况类似,失效模式为腐蚀,试验后依相关规格进行目视检查,项目包含识别、外观、工艺与表面状态,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漏电与功能此试验检查电子系统在冬天街道上对盐雾与盐水之抵抗能力,失效模式为盐水侵入造成漏电流所产生之电气故障,盐水不得侵入外壳.过程中电气操作时,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湿热循环试验为仿真电子装置在周围湿度过高情形下使用情况,失效模式为湿气造成电气故障,例如湿气侵入造成印刷电路板产生漏电流,其他失效模式还有因电子装置内部空气冷却,以及外部高湿空气导入电子装置所产生内部湿气迁移之呼吸效应.此共分为湿热循环与复合温湿度循环两种试验,试验期间于到达最高循环温度时依操作模式3.2进行功能试验,其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稳态湿热试验仿真电子装置在周围湿度过高情形下之使用情况,失效模式为湿气造成电气故障,如湿气侵入造成印刷电路板产生漏电流.对于引擎关闭时还有电力之电子装置,功能状态在整个试验期间应为等级A,其他电子装置在试验期间应符合等级C,以及最后1小时期间符合等级A.混合气体腐蚀试验仿真电子装置出现有腐蚀性气体之使用情况,例如高污染大气环境出现时之使用情况,失效模式为因电气接触表面上产生隔离性腐蚀物所造成之电气故障.此试验与插头接触与切换开关接头接触有关,另一个失效模式为结构内部腐蚀造成之保护涂装涂漆穿透,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太阳辐射方面,如有要求时,应选择适当材质以确保对太阳辐射抵抗力,可参考ISO 105系列或ISO 4892系列等国际标准作为双方协议.防尘与防水保护依ISO 20653检查电子装置,建议之IP等级参见表4.对于化学溶剂之制造商与型式应由买卖双方同意,一般在材质选择时,应尽早考虑对特定化学溶剂之耐用性.试验后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且正常性能应不变例如密合功能,标志与卷标应保持可见清晰.。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国家标准清单-范本模板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国家标准清单GB/T 15120。
1—1994 识别卡记录技术第1部分: 凸印GB/T 14598。
2-1993 电气继电器有或无电气继电器GB/T 3482—1983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T 3483-1983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导则GB/T 5839—1986 电子管和半导体器件额定值制GB/T 7347—1987 汉语标准频谱GB/T 7348-1987 耳语标准频谱GB/T 9259-1988 发射光谱分析名词术语GB/T 11279—1989 电子元器件环境试验使用导则GB/T 12636-1990 微波介质基片复介电常数带状线测试方法GB/T 2689.1-1981 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GB/T 2689。
2-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图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GB/T 2689。
3—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简单线性无偏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GB/T 2689。
4-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最好线性无偏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2-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试验周期设计导则GB/T 5080.4—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指数分布)GB/T 5080.5-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成功率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080.6-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的有效性检验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081—1985 电子产品现场工作可靠性有效性和维修性数据收集指南GB/T 6990-1986 电子设备用元器件(或部件)规范中可靠性条款的编写指南GB/T 6991-1986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数据表示方法GB/T 6993-1986 系统和设备研制生产中的可靠性程序GB/T 7288.1-1987 设备可靠性试验推荐的试验条件室内便携设备粗模拟GB/T 7288。
一汽轿车电气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2)

表8 脉冲3b参数设定
Us
Ri
td
tr
t5
t4
+100V 50Ω 0.1us 5ns 90ms
10ms
t1 100us
测试时间 2h
等级要求 A
8
Q/CA F01 0300 T-100-2010
6.2.4 脉冲 4 脉冲4是模拟系统在接入大的负载或发动机启动瞬间供电电压下降所产生的脉冲。 脉冲4的波形及参数设定见图8和表9要求。
正负电压各10次
>1秒
A
A
3
空气放电,330pF/330Ω
±6kV
正负电压各10次
>1秒
A
B
4
接触放电,330pF/330Ω
±6kV
正负电压各10次
>1秒
A
B
5
空气放电,330pF/330Ω
±8kV
正负电压各10次
>1秒
A
B
6
接触放电,330pF/330Ω
±8kV
正负电压各10次
>1秒
A
B
7
空气放电,330pF/330Ω
机动车 零部件辐射抗扰 大电流注入(BCI)法
3 定义
3.1 电磁环境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3.2 电磁骚扰 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
磁骚扰可以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3.3 电磁兼容
设备或者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 力。 3.4 抗扰性限值
脉冲5a和5b为单选项,选择脉冲5a还是脉冲5b是由产品安装车辆上发电机电路决定,脉冲5b是由脉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 04.1045-2008

1) Q/SQR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Q/SQR.04.1045-2008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汽车上的电气电子系统/部件的通用试验要求。
它作为每个电气电子系统/部件的具体技术规范或技术要求的基础,为产品的开发,认可及质量检验提供基础试验检验依据。
本标准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试验技术中心、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成、陆云峰、朱礼铭、董明。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通用试验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奇瑞汽车的电气电子系统/部件的通用试验要求。
在使用该标准时,须结合具体系统/部件的技术特征,结构,安装位置等,根据表1选取试验项目或变更试验要求,并体现在具体的技术规范或图纸中。
按照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产品图纸、系统/部件的技术规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Q/SQR.04.030 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SQR.04.095 塑料、织物氙弧灯连续照射试验Q/SQR.04.748 车辆电器电子零部件EMC试验方法及其要求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40 050-9 Road vehicles-Degrees of Protection(IP Code)-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objects,water and access Electrical equipment3 术语、定义和符号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及相关标准精选版

试验条件
建议机型
40℃/95%RH 48小时,测试电机与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值
交变湿热试验箱
-20℃30min稳定,通电检测电机是否正常运行4小时
交变湿热试验箱
绝缘电阻按照GB/T 12665的规定进行
交变湿热试验箱
⊙汽车用寸液晶屏幕:
试验条件
建议机型
高温储存试验温度:70°C、80°C、85°C、105℃,300Hrs
1000小时
压力循环
20kPa~Patm
200万次
压力过载
2Patm
振动
5~10g扫频
30小时
冲击
50g、100ms脉冲
3个面每个100次
流体/介质兼容性
空气、水、有腐蚀性水、汽油、甲醇、乙醇、柴油、机油等
各种应用
-top-
⊙车用IC需符合AEC的Q100&Q101规格要求,工作寿命、(温度,湿度,偏压,如:HAST&H3TRB)功率循环、温度循环、高温反向偏压(HTRB)
2、AEC系列标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为建立一套通用的零件资质及质量系统标准而设立了汽车电子委员会(AEC),AEC建立了质量控制的标准。AEC-Q-100芯片应力测试的认证规范是AEC的第一个标准。AEC-Q-100于1994年首次发表,由于符合AEC规范的零部件均可被上述三家车厂同时采用,促进了零部件制造商交换其产品特性数据的意愿,并推动了汽车零件通用性的实施,使得AEC标准逐渐成为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通用测试规范。
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及相关标准
二、电子设备可靠性测试标准
1、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ISO/TC22/SC3负责汽车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环境包括电磁环境、电气环境、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环境等。目前ISO制订的汽车电子标准环境条件和试验标准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QBYDQ-AF01.707.4-2010汽车电气、电子组件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及要求 第4部分 气候负荷

4.3 温度变化 4.3.1 目的
试样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工作状况的模拟。 4.3.2 试验
工作类别:工作模式 1.2 和 3.2。 a)试验时间:30 个周期; b)试验条件:见图 3 和表 2;
Q/BYDQ-AF01.707.4—2010
c)关于 Top•max 选用等级为 E 或 C 的样品,试验过程和试验温度均按图 4 和表 3 进行处理。
对于工作类别为 1.2 的样品,试验后应达到功能等级 C 的要求;对于工作类别为 3.2 的样品,试验后
应达到功能等级 A 的要求。
4.4 冷热冲击
4.4.1 目的
对由各部件和电路板之间热膨胀系数失谐引起的机构故障进行加速试验。
4.4.2 试验
5
Q/BYDQ-AF01.707.4—2010 工作类别:工作模式 1.1 或 1.2。 a) 试验温度:Tmax, Tmin; b) 试验时间:见总体要求表 7。 在每个温度点保存的时间需要测量。在高温段或低温段保存的时间可为 30min(样品重量小于 0.68kg)、 60min(样品重量在 0.68kg~4.53kg 之间)90min(样品重量大于 4.53kg)。这个时间应该从样品内部温度达 到比最高温度低 3°或比最低温度高 3°的时候开始计算。 4.4.3 要求 试验后,常温放置 2h 后功能应达到等级 D 的要求。 4.5 凝露(DEW)试验 4.5.1 目的 这项试验主要是要测试安装在有湿度的区域的电子元器件暴露在极限湿度下能否满足功能要求。 4.5.2 试验 工作类型:工作模式 1.1 或 3.2,见表 4。
表 4 凝露试验条件
工作类型
时间
试验条件
1.1
2h
放在(0/+2)℃的环境中,湿度不受控制
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各种标准

一、测试标准1.1SAE_J1939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络(CAN 总线)通讯协议1.2KWP20001.3GB-13837-1997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1.4GB/T9384-2011 广播收音机、广播电视接收机、磁带录音机、声频功率放大器(收音机)的环境实验要求和试验方法1.5GB4013-1995 数字音响技术术语1.6GB/T14277 音频组合设备通用技术条件1.7GB9374-88 声音广播接收机基本参数1.8GB2846-2011 调幅广播收音机测量方法1.9GB6163-2011 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1.10GB9883-88 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的传导抗扰度特性测量方法1.11Publication315 收音接收机设备的测试方法1.12GB/T 液晶显示器测量方法1.13GB 液晶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机通用技术规范1.14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1.15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16GB/T 2423.1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1.17GB/T 2423.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1.18GB/T 2423.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1.19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1.20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1.21QC/T 29106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22ISO16750-2: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供电环境1.23ISO16750-3: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机械环境1.24ISO16750-4: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气候环境1.25ISO16750-5: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化学环境1.26ISO20653汽车电子设备防护外物、水、接触的等级1.27ISO21848道路车辆-供电电压42V的电气和电子装备电源环境1.28GB 14023-2006 车辆、船和由内燃机驱动的装置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1.29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1.30GB/T 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1.31GB/T 19951-2005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1.32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1.33iso11452 道路车辆窄带发射的电磁能量进行的电子干扰1.34ISO7637-2道路车辆--来自传导和耦合的电气骚扰--第2部分:仅沿供电源线路的瞬时电传导1.35ISO 7637 – 3:Road vehicles --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conductionand coupling -- Part 3: Electrical transient transmission by capacitive and inductive coupling via lines other than supply linesISOTR10605—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气干扰二、测试项目2.1 SAE_J1939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络(CAN 总线)通讯协议物理层—屏蔽双绞线(250K比特/秒)2.2 KWP2000诊断通信协议ISO 9141-2的基础上把数据交换系统扩展到了24V电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Q/BYDQ-AF01.707.1—2010
引言
本系列标准用于在设备寿命周期内预期将要承受的真实环境系统地向用户提供一组国际公认的环 境条件、试验和要求。
本系列标准在形成过程中考虑了下列环境因素:
- 世界地理和气候 道路车辆几乎在世界所有陆地区域使用和运行。由于外界气候,包括可以预测的每天和季节的变化, 使车辆环境条件有重大变化。按世界范围考虑温度,湿度,降水和大气条件,还包括灰尘,污染和海拔 高度。 - 车辆类型 车辆的设计特征决定了道路车辆内(和上)的环境条件,如发动机类型,发动机尺寸,悬挂特性, 车辆自重,车辆尺寸,供电电压等。考虑到车辆的典型类型,包括商用车(重型载货车),乘用车和载 货车,以及柴油和汽油发动机。
Q/BYDQ-AF01.707.1—2010
代替 Q/BYDQ-J01.328.1-2008
汽车电气、电子组件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及要求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
2010-01-28 发布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2010-02-12 实施 发布
目次
Q/BYDQ-AF01.707.1—2010
前言……………………………………………………………………………………………………………Ⅱ 引言………………………………………………………………………………………………………………………………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3 附录 A…………………………………………………………………………………………………………12 附录 B…………………………………………………………………………………………………………16 附录 C…………………………………………………………………………………………………………19
—— 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代号,如:额定电压 U nom 替换为 U N 等;
—— 对原标准的运行状态定义进行了修订,统一更改为工作模式; —— 对原标准的功能状态定义进行了修订; —— 保留了基于汽车区域的零部件举例(仅供参考)、基于区域等级代码、高温温度等级代码、低 温温度等级代码、环境稳定性等级代码等表格,并有适当的修订。 本标准不涉及电磁兼容试验部分,电磁兼容试验将另行规定。 本标准附录 A~C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汽车产业群总工程师办公室标准情报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汽车工程研究院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学、邹圣星、王伟平、郑华、章翔、汪浩、张方亮、孙立林、黄恩荣 本标准于 2010 年 01 月 28 日首次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系统 system 功能上有逻辑联系的组件,例如 ABS-系统(防抱死系统),ESP-系统(发动机次序操纵台系统)。 3.2 组件 component 功能上有逻辑联系的零件,例如执行元件、传感器、控制器。 3.3 功能 function
1
含有系统特定的功能和诊断功能。 3.4
最小工作电压 USmin supply voltage minimum
在规定的供电电压范围内试样达到 A 级的最低供电电压。 3.8
最大工作电压 USmax supply voltage maximum
在规定的供电电压范围内试样达到A级的最高供电电压。 3.9
工作模式 3 供电电压 U PA generator voltage
I
Q/BYDQ-AF01.707.1—2010
前言
Q/BYDQ-AF01.707--2010《汽车电气、电子组件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及要求》包括七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 ——第 2 部分:电气负荷; ——第 3 部分:机械负荷; ——第 4 部分:气候负荷; ——第 5 部分:化学负荷; ——第 6 部分:耐久负荷; ——第 7 部分:42V 电气负荷。 本标准的编制按照 GB/T 1.1—2000 和 GB/T 1.2—2002 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根据 ISO 国际标准化协会、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SAE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美国通用、德 国大众、汽车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相关标准,并根据日常检测经验对电气、电子组件/系统测试项目、 测试条件及判定等级进行了细化、整合,从而形成比亚迪汽车产业群汽车电气、电子组件/系统的通用 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比亚迪汽车普通燃油车电气、电子组件/系统的试验,新能源车电气系统可以参考使 用。 本标准在 Q/BYDQ-J01.328.1—2008 及 Q/BYDQ-J01.328.3-2008 基础上进行修订,对原有的测试项 目和测试方法进行了扩充和修改,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 本标准代替了 Q/BYDQ-J01.328.1—2008 第 3 章节术语和定义及第 4 章一般要求;
III
Q/BYDQ-AF01.707.1—2010 情况下,特殊要求需单独定义但不应改变试验方法。
本系列标准的用户应注意受试装置(试样)试验时安装位置所处的热、机械、气候和化学负荷情况。 a) 对制造商责任的适用性 在设计阶段由于技术限制或变化,车辆制造商要求将组件放置在不能承受本系列标准环境条件的位 置,制造商有责任提供必要的环境防护。 b) 对线束,电缆和电器连接器的适用性 尽管本系列标准的一些环境条件和试验与车辆的线束、电缆和电气连接器有关,作为完整标准来使 用其范围是不够的,因此不推荐本系列标准直接适于这些装置和设备,其他适用的标准进行说明。 c) 对设备部件或总成的适用性 本系列标准描述了直接安装在车辆内/上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不直接用于构成设 备的部件或总成。例如本系列标准不直接用于嵌入设备的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电器连接器、印刷电路 板、量表、显示器、控制器等等。这些部件或总成的电气、机械、气候和化学负荷与本系列标准的描述 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对打算用于道路车辆设备的部件和总成可借助本标准得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和 试验要求。例如,设备温度范围为-40℃~+70℃,内装件总成定义的温度范围为-40℃~+90℃,有20 ℃温升。 d) 对系统集成和批准的适用性 本系列标准的使用者应注意标准的范围在条件和试验上有局限,不能代表(反映)车辆系统所有验 证和批准所需的条件和试验,但可以要求设备部件和车辆系统的环境和可靠性试验。在附录说明中,含 有推荐性试验项目,可供研发性试验选用。 例如,本系列标准不必对焊接、无焊连接、集成电路等确定环境和可靠性要求,这些项目应由零部 件、材料或装配量值确定。同样,车辆和系统量值试验需要设备在车辆应用中验证。
叠加的交流电压。 3.13
静态电流 IPC parasitic current
发电机正常运行时的供电电压。 3.10
工作模式 2 供电电压 U PB battery voltage
发电机停止运转时的供电电压,由蓄电池供电。 3.11
试验电压 testing voltage
在试验期间施加到试样上的电压,例如 U PA 和 U PB 。
3.12
峰-峰电压 U PP peak to peak voltage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车型汽车电气电子系统/组件可靠性的试验及要求,对于安装在车辆上/内特定位 置的系统/组件描述了可能的环境应力。
本部分包括定义和一般注释,不包括电磁兼容性(EMC)。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