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指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题材、风格、形式上丰富多样,而且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人文风貌的变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

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坛上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既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也有网络文学等新兴领域。

作品丰富多样的原因在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同时受到全球化、商业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和独具匠心的作家。

其中,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作品,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深刻地反映了民众的苦难;茅盾的《子夜》、《林海雪原》等作品,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斗争和生活面貌;巴金的《家》、《春》等作品,讲述了家族命运的沧桑,展现了一代人的成长与变革。

此外,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贾平凹的《废都》、《秦腔》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等作品,也都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三、文学流派与题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作品如《平凡的世界》、《抉择》等,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现代主义作品如《无字》、《解密》等,注重形式的创新,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浪漫主义作品如《庐山恋》、《空镜子》等,以浪漫的情感为主线,展示了一幅美好的人生画卷。

此外,还有网络文学、乡土题材、都市题材等作品,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涵。

四、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文坛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一些优秀作品荣获国际奖项,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吸引了众多国际读者。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共名与无名(陈思和)共名,时代有重大主题,知识分子有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个性的独创性被时代主题掩盖,文学创作表现为宏达叙事。

无名,时代进入开放、多元时期,出现了无潮、无定向现象,表现出多元的价取向,作家的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多元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2、农村小说题材写作动机,文学为革命全局服务,要求把人民大众作为描写、歌颂和宣传的对象。

文学的主要基调,歌颂性、乐观性、前瞻性。

文学的表现手法,吸取民间文艺因素和样式,通俗易懂的形式,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审美风格。

作家队伍,从战争实践中直接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队伍的结构发生有利于工农兵文艺服务的变化。

代,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浩然《艳阳天》3、“山药蛋派”“山西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包括马烽、西戎、孙谦、李束为、胡正、韩文洲等作家所组成的山西作家群,其小说多以山西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变迁及矛盾斗争,在创作手法上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重视描写具有本来面貌的生活,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语言的通俗性和地方民族特色。

主阵地,《火花》。

代,《小二黑结婚》《三里湾》4、《创业史》(柳青)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描写梁家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史。

5、革命历史题材作家们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点来反映中国现代战争史,向读者宣传、普及有关政权从形成到建立的历史知识,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歌颂党的胜利,来表现历史的本质的发展,是文艺界官员对未来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设计。

“革命历史小说”指的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的一类作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现实性:当代文学作品通常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问题,表达人民的诉求。

2. 多样性: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题材。

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3. 思想性: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创新性:当代文学在表现手法、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

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

5.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文学作品逐渐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许多作家受到国际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6. 大众化:当代文学作品的受众面更广,不仅有专业读者,还有普通大众。

一些作品通过影视、网络等渠道传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总之,当代文学具有现实性、多样性、思想性、创新性、国际化和大众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一、“当代文学”的称谓及源流(一)“当代文学”的称谓一般的观点,将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大陆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

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末,是对新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1.当代文学称谓的局限性它片面割断了新中国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有机联系。

它使“当代”无限期延长,缺乏必须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制。

它排斥了同样继承了新文学传统的港台文学。

2.原因当代文学的这种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新文学的属性所带来的,新文学具有如下属性:开放性,指时间没有界限。

整体性,新文学应该包括港台文学。

(二)当代文学的源流作为二十世纪新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来源于新文学的两个文学传统。

1.启蒙文化传统又称为五四新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五四文学的先驱和继承者,他们强调知识分子的先进性,强调文学的独立性。

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抗国家权力支撑的主流意识。

对国民精神启蒙。

2.战争文化传统又称为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延安文艺整风后的解放区作家。

它强调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强调文学的服务性(文学为政治服务)。

这一传统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为工农兵服务为战争胜利服务党内党外形式延安文艺整风二、当代文学的分期(一)一元化的文学时代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2.“文革”文学(1966—1978年)(二)多元化的文学时代1.后启蒙文学(1978—1989年)2.大众化文学(1990—1999年)3.图像化文学(2000年以后)三文学史的三个层面(一)文学资料和史实(二)文学鉴赏和评价(三)思维训练和价值判断讨论思考一你对中国1949到1978年的历史怎么理解和看待?第一章一元化文学时代的文学思潮一、从第一次文代会到三次文艺批判(一)第一次文代会首先是会议的报告内容其次是会议的参加者再次是会议的意义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宣布:“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

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

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

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

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3.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

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

、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

社会动乱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

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

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

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

核心观点是中国文学应建立在广泛文化开掘之中,要用文学表现民族文化,寻文化之根。

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推荐

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推荐
4.巴金《家》《寒夜》——大“家”的挽歌和小“家”的哀歌
5.钱锺书《围城》——无法突围的“城堡”
6.张爱玲《传奇》——普通人的“传奇”和“传奇”中的普通人
7.林语堂《京华烟云》——道家文化、个人性灵、爱情理想国
8.郁达夫《沉沦》——从性的沉沦到国的沉沦
9.萧红《呼兰河传》——哀婉低沉的抒情诗
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推荐
孙良好
一、小说
1.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画出国民灵魂
2.沈从文《边城》《八骏图》《看虹录》——“乡下人”的人性探索
3.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
10.鹿桥《未央歌》——理想诗意的大学传说
1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个时代女性的自白
12.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旧家庭儿女的不同选择
13.废名《竹林的故事》《桥》——现代田园牧歌
14.徐訏《鬼恋》——人鬼情未了
15.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底头》——现实和历史的“新感觉”
16.艾芜《南行记》——漂泊者的行吟
24.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共和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25.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从理想主义的歌吟到宗教的皈依
26.张炜《古船》《九月寓言》《柏慧》——融入野地的行吟者
27.史铁生《命若琴弦》——寻找光明的美丽谎言
28.阿城《棋王》——棋道即人道
29.路遥《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30.贾平凹《废都》——在精神废墟中游荡
31.陈忠实《白鹿原》——从历史命运看人性悲剧
32.莫言《红高粱》——高粱地上的生命张力
33.余华《活着》《兄弟》——坚忍地活着、人性的闪光和迷狂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
16.寻根文学: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4、广州会议:1962年3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陈毅发表讲话。周恩来于3月2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们在报告中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进步和所做出的贡献作了很高的评价。对曾经受到错误批判的《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等话剧做出了新的评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共在北平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郭沫若为大会总主席,毛泽东、周恩来到会讲话。会议把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确立为新中国文艺的方向、总方针。第一次文代会被当作中国当代文学起点。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作协是其下属协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 的高潮期间,与农民血肉相连的赵树理敏 锐地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这“天聋地哑” 的前期。当时的文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 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暗地里却一 片心惊胆战。 着重写了两个落后的“农业社员”,一个 外号叫“小腿疼”,一个叫“吃不饱” 。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

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 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 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 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 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 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 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艺术的真实, 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50—70年代文学 本时期的文学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 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追求语言,形式和 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这三者构成了本时期 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 本时期的文学走出了前一时期文学的一体 化格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文学门类, 各种艺术风格的文学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4、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

起源于40年代中期,1942年以后,赵树理 首先发表了一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山西 地方色彩的作品,当时同在山西的马烽、 西戎、胡正、孙谦、束为在赵树理的影响 下,也写了具有大致相同特色的作品,在 50、60年代形成一个相当有影响的文学流 派,这就是山药蛋派。这一流派的共同特 色是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6、人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填空1毛泽东批判电影《武训传》是诬蔑(中国革命)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

2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建国之初首开了混淆(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用(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代替(文艺批评的恶劣先例)。

3胡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

4小陈一家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5黄新英雄形象核心:(对党和组织的无限忠诚)。

6《红旗谱》最突出思想成就是(成功塑造三代农民英雄形象)。

7朱老忠作为第二代农民英雄特有的思想性格(学会了做人必要地等待和忍耐,并积极寻找新的斗争方法和道路)8《红旗谱》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9《三里湾》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风格)10中国当代诗歌选择的是一条(民歌加古典)的发展道路。

※11中国当代诗歌核心观念是(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相结合)这样一种泛政治化。

※12中国当代诗歌主要诗歌体式一是(强调对生活的再现,纪实的诗)二是(直接呼应政治运动的政治抒情诗)。

※13中国当代诗歌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赞歌)(颂歌)和(战歌)。

14中国当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是(用“大我”的共性代替“小我”的个性)。

15郭小川诗歌创作除早期尝试以外主要经历了(爆发期)(探索期)(成熟期)以及后期几个主要阶段。

16郭小川诗歌创作道路的突出特点(战士诗人的自觉意识和定位)。

17长诗《放声歌唱》主题就是(歌颂祖国建设新貌)歌颂(领导着建设的党和领袖)。

18杨朔散文通常一边(描写景物)一边(刻画人物),并将二者巧妙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所谓诗得意境。

19刘白羽散文给人的整体审美印象是(宛如进军的号角,高亢嘹亮,但有时不免显得刺耳)。

20杨朔散文给人的总体审美印象(犹如一个精巧的手工艺品,玲珑剔透,但失之匠气)。

21《茶馆》最突出的外部表现特征是(空前的时间跨度与人物含量)22归来诗歌第一个特点的作品;艾青的《在浪尖上》、《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穆旦的《演出》公刘的《伤口》赵恺的《我爱》流沙河的《故园九咏》、邵燕祥《记忆》胡昭《山恋》。

23.解放区的文学传统是(战争文化)规范下的文学创作。

24.《青春之歌》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最大贡献是(以细腻的笔法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别是较为成功的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25.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取代了过去长期使用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

26.社论根据第四次文代会精神,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针)确立下来。

△2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志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真正深入,自此,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8.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29.1985年以来,西方20世纪的理论批评著述大量译介到中国来,更为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养料,有力的促进了批评方法的变革。

影响较为广泛的是(心理学批评)、(形式批评、)(文艺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

△30.《立体交叉桥》标志着刘心武的小说进入了立体交叉的世界。

31.谢冕、孙绍振、徐敬亚分别写了《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崛起的诗群》等文,为新诗潮推波助澜,故被称作(“三个崛起论者”)32.李杰的《田野又是青纱帐》33. 《狗儿爷涅槃》和《桑树坪纪事》是两部探索剧。

34.沙叶新十幕话剧《陈毅市长》,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创作的《马克思秘史》,幽默喜剧《寻找男子汉》,《耶稣。

孔子。

披头士列侬》名词解释1色空观念说:是俞平伯“新红学”重要观点之一。

认为:《红楼梦》主导思想观念就是色空观念。

2情场忏悔说:是俞平伯“新红学”重要观点之一。

认为:《红楼梦》主要情感内涵是作者的一种情场忏悔,也就是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情感经历的反思和玩味。

3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内涵丰富而又复杂其核心含义在于承认或不否认生活经历生活与安全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作家立场、观念以及激情等主观世界的东西对于创作的根本性作用。

4“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这是党和国家(及以党代政)在1956年5月正式提出的发展和繁荣我国科学与文艺事业的重要方针。

在双百方针得到贯彻落实的日子里科学与文艺事业就呈现生机获得成绩发展,相反则出现曲折导致败落。

实践证明“双百方针”是发展繁荣科学与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

5文化大革命:⑴是在1966年5月~1976年10月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给国家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⑵这次民族浩劫是党和国家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极左思潮和左倾政治路线不断发展恶意膨胀的结果。

6纪要:全称《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纪要》是江青一伙在在文革期间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污蔑建国以来的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将双百方针影响下的一些有价值有见地的思想观点诬蔑为“黑八论”;将广大作家及作品污蔑为“黑作家”“黑作品”。

《纪要》不仅完全否定了建国“十七”年的文艺工作,也根本否定了“五四”以来新文化新文学的光荣传统,是江青一伙制造文学沙漠文化沙漠的铁证。

7样板戏:江青一伙将1964年全国现代京剧观摩中推出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部戏剧作品窃为己有。

并按“三突出”的模式加以改造。

封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样板”。

这些作品虽有其成就与特点,但因对生活过度净化、美化而存在明显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是文学革命的典型形式。

8三突出:是江青一伙抛出的文学革命理论命题之一。

主张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应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9阴谋文学:是“文革”期间有政治野心家阴谋家授意炮制的“土解政治纲领,服务政治阴谋”的文艺作品。

如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电影《欢腾的小凉河》《反击》;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10山药蛋派:也称“山西派”是指以赵树理为领袖,马烽西戎为主将的山西作家群。

是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接近创作流派的创作群体。

①取材山西现实农村生活②配合农村创作观念视角③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重视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是其共同特点。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以悼念周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运动。

主要利用诗词形式表达人民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与理性的呼唤。

歌颂合怀念周总理。

这场运动由政治而引发,指向政治以文学的形式表现。

诗歌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与战斗性,“4.5”诗歌运动宣告了“假大空”文革文学的末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发端。

12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

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13反思小说: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小说)”出现的一种小说潮流。

是在伤痕小说社会内容上的扩展与深化。

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

提出现实主义深化主张。

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民主题,二是关于人的主题。

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表现文学在这一时期向“人”自身的回归。

14改革文学:是当代文坛上反映改革风云、描绘改革开放从体制变革到普通人生活与情感、思想与心理变革壮丽图景的文学。

兴起于70年代末,在80年代前半期盛极一时,80年代中期衰落。

改革开放的时代为它的兴起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作家感应时代呼唤革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则直接催生了“改革文学”15后先锋小说:80年代后期的小说创作流派,以文体形式探索和叙述方式的变化为显著特征。

作品逃避和超越了现代派文学中的概念、文化等意识形态。

而回到了文本的游戏和叙事操作上来。

小说关键由“写什么”转变为“怎么写”,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拓展小说功能和表现力,强化小说感觉、语言风格。

这种探索深化了人们对小说本体的认识,但由于取消了生活事件的确定性,也减弱了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

主要作家有马原、洪峰等。

16,“冰糖葫芦”结构形式:“冰糖葫芦”结构形式将彼此并不连贯的16个片段、10件事集中在陈毅身上,且前后关联、照应、浑然一体。

场戏虽然没有统一的矛盾冲突,但大部分场次都在各自集中的场景中展现了围绕人物性格的冲突,它既保证了突出陈毅这个主人公,创作意图的实现,也没有原理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17.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是文艺界最高级别的会议,研究决定国家的大的文艺方针政策。

18.钗黛合一说:是俞平伯“新红学”重要观点之一。

认为:宝钗黛玉两个人物形象虽分而合,合二而一才真正代表了作者人格理想和美学理想。

19.朦胧诗: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一种深沉凝重含蓄美的风格,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他们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摆脱古典主义的模仿性描写和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

在表现手法上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追求意象的多义性,组合新的形象系列,造成细节清晰而整体朦胧的艺术特色。

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开始了中国文学的全面革新和突破。

20.第三代诗:是继朦胧诗之后,诗坛出现的更新的诗潮,它酝酿于80年代初于80年代中期成熟,它是一个异常纷杂的诗歌浪潮,旗号林立,各流派各团体都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和艺术追求,它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分成两大板块:新传统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21.《随想录》:是巴金新时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真实记录。

从1978年秋开始写《随想录》,并陆续在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1986年9月,巴金终于完成了150篇的《随想录》的写作,按时间顺序,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种。

它不仅是巴金晚年呕心沥血建成的一个丰碑,而且是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一块丰碑。

《随想录》的最大成就,就是敢讲真话、讲真话、抒真情、求真理是《随想录》的总主题。

(此题为名解或简答)简答1当代文学特点:⑴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⑵强调重大社会题材和主题;⑶突出英雄形象塑造(正面人物中的英雄形象);⑷情感基调昂扬乐观形式语言平易通俗;⑸一直标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新红学中主要建树?⑴关于作者的考证:考证出作者曹雪芹的主要社会经历事迹等⑵关于版本的考证(红学的分歧版本学)⑶关于《红楼梦》艺术特色的成就的研究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