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作文试题“母亲请就位”解析(附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漫画作文:妈妈,我比分重要(附写作指导及高分作文范文及精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妈妈,我比分重要(附写作指导及高分作文范文及精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据夏明作品改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1)材料解读: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表现的是两个学生在考试后的“待遇”。
漫画分两组,第1组,两个学生,左边的因为考了100分得到了亲吻,即得到表扬;右边的因为考了55分挨了一巴掌,即受到了惩罚。
第2组,依然是这两个学生,左边的因为考了98分受到了惩罚,右边的因为考了61分得到了表扬。
通过对比可知,两人的待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左边的学生退步了,右边的学生进步了。
考满分受表扬,不及格被惩罚;进步了受表扬,退步了被惩罚:这基本上是整个社会对待学生的态度。
那么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合理吗?左边的学生虽然退步了,但他依然考了98分,右边的学生虽然进步了,却只考了61分。
可见对不同的人我们有着不同的要求。
那么该怎样看待这种高水平的退步和低水平的进步呢?(2)作文立意:从家长、学生和旁观者三个角度进行,可有以下立意:①奖励优秀(进步),惩戒落后(退步)。
②分数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③岂能随便惩戒?④对待学生的成绩,不能急功近利。
⑤辩证看待进步与退步。
[例文]妈妈,我比分重要亲爱的妈妈:揉着被您打红的脸,我竟无泪可流,看着那鲜红的“98”,再看着那被表扬一番的“61”,我决定提起笔告诉您一点什么……妈妈,我比分重要。
请您告诉我“胜不骄”,而不是“想要什么,妈奖给你”。
上一次我得满分,您吻了我,并带我一顿胡吃海喝,我开心地笑了。
当看到另一个孩子被打时,我曾天真地认为您与他的妈妈不一样,您不会在我考不好时给我一巴掌。
当刺眼的“98”出现时,我满心希望能够听到您的勉励和劝诫。
然而,一记响亮的耳光过后,妈妈,那一刻我觉得“100”才是您的儿子!妈妈,我比分重要。
请您告诉我“败不馁”,而不是一记耳光。
2020年高考零分作文赏析:原来长这样

2020年高考零分作文赏析:原来长这样高考零分作文赏析:原来长这样2020年高考零分作文《我的母亲》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这篇作文质疑了“母爱”的真实性和纯粹性,认为现在的母亲也不过是将自己的爱为代价换取孩子的“回报”。
虽然这篇作文在语言和结构上有很大的问题,质疑策略也存在不严谨的情况,但它所提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首先,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母爱”进行了质疑。
作者认为,现实中的母亲并不是真正纯粹的出于爱而去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出于一种利益交换关系去爱孩子。
这种观点无疑是非常激进的,但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难以抵挡金钱、利益的诱惑,家庭也难逃这种趋势。
一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对于有些家庭来说,这似乎成了家长们爱孩子的前提和代价。
这也就引发了人们对于“母爱”的真实性和纯粹性进行质疑。
其次,在文中,作者并不是仅仅就个人的经历和故事来质疑“母爱”,而是以一种较为客观的方式,通过多种例证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如文章开头,就引用了一些名人的话语,如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说的:“母亲爱子,原不是什么高贵的情操。
爱是一种本能,并不需要理由。
”这段话的出现,无疑是为了与自己的观点作对比而引入的。
又比如,在文章中间,作者还引用了《杂家》一书中对于“母爱”的全面解读,这些引用既有助于更好地撑起文章的主题,也有助于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此外,文章在语言和结构的表达上也不失水平。
文章的思路清晰明了,线索清晰,四段落主题明确,逻辑性强,而且结构也极具层次感,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考深度和篇章整体性。
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母爱的质疑所展现出来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也具有较为独特的价值。
尽管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在众多人看来是错误和偏激的,但它却启示我们去思考这个社会中人性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对于“母爱”这个话题而言,作者所提出的问题或是它的答案,可能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话题,更好地与此相关的人类情感联系起来。
全能妈妈作文题目

全能妈妈作文题目在我心中,妈妈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她仿佛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把我们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和爸爸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妈妈的一天总是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
当闹钟还没响,她就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和爸爸。
她先走进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
厨房里传来的“叮叮当当”声,就像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妈妈熟练地煎着鸡蛋,鸡蛋在锅里“滋滋”作响,那金黄的色泽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她烤的面包总是恰到好处,外酥里嫩,香气四溢。
还有那热气腾腾的牛奶,仿佛带着妈妈满满的爱。
等早餐准备好了,妈妈就会轻轻地走到我的房间,温柔地叫我起床。
她的声音就像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耳畔:“宝贝,该起床啦,不然上学要迟到喽。
”我总是会在她的呼唤声中,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然后看到妈妈那带着微笑的脸庞。
送我去上学之后,妈妈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做家务。
她洗衣服的样子特别认真,先把衣服分类,浅色的、深色的,然后分别放进洗衣机里。
倒洗衣液的时候,她总是会仔细地控制用量,她说这样既能洗干净衣服,又不会浪费洗衣液。
洗完衣服,她又会一件件地拿出来晾晒。
那一件件挂在晾衣绳上的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面面五彩的旗帜。
中午,妈妈会匆匆赶到菜市场买菜。
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妈妈却能在这一片嘈杂中迅速挑选出新鲜的蔬菜和肉。
她跟卖菜的阿姨讨价还价的样子特别有趣,有时候为了几毛钱也能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总是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食材。
回到家,她顾不上休息,就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准备午饭。
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就端上了桌。
下午,妈妈会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她擦窗户的时候,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她先用湿布擦一遍,再用干布擦一遍,窗户被她擦得明亮得能照出人影。
扫地、拖地,每一个角落她都不会放过。
就连沙发底下,她也会费力地把沙发挪开,把里面的灰尘清扫干净。
傍晚,妈妈会去学校接我放学。
她总是早早地等在校门口,看到我出来,她的脸上就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名校高考作文解析4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4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表示“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四分之的受访者认为“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
14%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8.2%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
而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 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语”,占28. 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
某报“家庭”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给爱个行动”为副标题,写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作文材料来源于项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和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
试题材料立足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
命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考生在写作中,方面可以通过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感悟或联想,促使写作入情人理;另方面也可以在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思辨和判断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
命题在定程度上对传统观念提出了。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这使很多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患上了“爱的尴尬症”,所谓爱在心中口难开。
其实,家庭中良好的情感互动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副标题“给爱个行动”定程度上指引了写作方向,同时,也了广阔的立意空间。
参考立意角度: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可以思考家庭情感交流对提高沟通能力的意义;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可以从家庭情感表达的方式入手,叙述或议论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价值;等等。
2、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巧干活”的漫画,围绕漫画内容写篇不少以800字的文章。
母亲满分作文神仙主题

母亲满分作文神仙主题
《我的神仙老妈》
哎呀呀,说到我老妈,那可真是个神仙般的存在呀!
就说有一次,我生病了,那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我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像个没了气的皮球。
老妈瞧见我这模样,那紧张的哟,立马开启了“超级老妈”模式。
她一会儿给我量体温,嘴里嘟囔着:“这可别烧起来呀!”一会儿又忙着给我找药,还不停地问我:“宝贝儿,感觉咋样啦?”她急得呀,在屋里来回踱步,就像个热锅上的蚂蚁。
然后呢,她开始给我熬粥,说生病得吃点清淡的。
她在厨房里一阵忙活,又是洗米又是切菜,就听见锅碗瓢盆一阵叮当响。
我迷迷糊糊中都能感受到她的忙碌。
等粥熬好了,她小心翼翼地端到我床前,还一口一口地喂我。
那温柔的样子,让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小婴儿。
哎呀,别笑话我哈,当时就是这种感觉。
我一边吃着粥,一边看着老妈,心想:这就是我的老妈呀,平时看着普普通通,可到了关键时刻,就变成了神仙,能照顾我无微不至。
我在心里默默说:老妈,我爱你哟!等我好了,一定好好听你的话,不惹你生气。
这就是我老妈,一个如神仙般厉害又可爱的老妈,她就是我生活中的超级英雄,嘿嘿!
怎么样,我老妈是不是很神仙呀!。
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我的母亲(附:文本赏析及佳作点评)

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我的母亲(附:文本赏析及佳作点评)美文引路我的母亲季羡林我是一个最爱母亲的人,却又是一个享受母爱最少的人。
我六岁离开母亲,以后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
最后一次是分离八年以后,又回家奔丧。
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
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
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
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
直到耄耋之后,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
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
奈之何哉!奈之何哉!关于母親,我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想再重复。
我只想写一件我决不相信其为真而又热切希望其为真的小事。
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母亲突然去世。
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赶回清平,送母亲入土。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有一天夜里,我正睡在里间的土炕上,一叔陪着我。
中间隔一片枣树林的对门的宁大叔,径直走到屋内,绕过母亲的棺材,走到里屋炕前,把我叫醒,说他的老婆宁大婶“撞客”了——我们那里把鬼附人体叫做“撞客”——撞的客就是我母亲。
我大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跌跌撞撞,跟着宁大叔,穿过枣林,来到他家。
宁大婶坐在炕上,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说着话,不是她说话,而是我母亲。
一见我(毋宁说是一“听到我”,因为她没有睁眼),就抓住我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
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如此刺刺不休,说个不停。
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按理说,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应当嚎啕大哭。
然而,我没有,我似乎又清醒过来。
我在潜意识中,连声问着自己:这是可能的吗?这是真事吗?我心里酸甜苦辣,搅成了一锅酱。
我对“母亲”说:“娘啊!你不该来找宁大婶呀!你不该麻烦宁大婶呀!”我自己的声音传到我自己的耳朵里,一片空虚,一片淡漠。
然而,我又不能不这样。
安徽省高考零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

安徽省高考零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提篮春光看妈妈安徽省高考零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提篮春光,是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
每个周末,妈妈总是提着篮子,带上我和弟弟,去附近的菜市场购物。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而且在当时似乎并不起眼,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意义非凡。
我看到妈妈提着篮子一步步向前走去,总是那样从容和美丽。
她八面玲珑,干活又快又利索。
从拎着塑料袋的众人中,妈妈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提篮,让我和弟弟感到自豪。
小小的提篮在妈妈的手中看上去那么轻盈,似乎对妈妈来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负担。
这个形象让我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要勇敢面对生活的重担,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每一天。
每次妈妈去菜市场,我的弟弟和我都是跟她一起走,仿佛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一样。
我们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我们可以选我们喜欢的菜,也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重任。
虽然我们还小,但是我能感受到妈妈给予我的信任和责任感。
这样的互动让我从小就学会了分担和关心,也让我明白了家庭的意义和亲情的重要性。
市场上的景象也是我从小就喜欢的。
五颜六色的蔬菜摊位,生肉和海鲜摆放整齐,整个市场都弥漫着新鲜食物的香味。
在我眼中,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冒险乐园,一个无论怎样都充满了乐趣和惊喜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鱼,看到一条乌黑亮丽的鲈鱼,我一不小心把手指放到鱼鳍上,结果竟然划伤了手。
妈妈见状赶紧把我拉到旁边,拿出纸巾为我包扎。
那种疼痛和惊讶的感觉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每次我看见鱼鳍,都忍不住回忆起妈妈那个关切的眼神和温暖的体贴。
这个小小的伤痛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和呵护。
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场景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
妈妈的每一次挑选和分拣,都是对生活的勇敢和乐观,也是对责任和关心的表达。
这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最真实的美丽在于平凡,最大的幸福往往在于家庭的温暖。
提篮春光看妈妈,又是我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妈妈一样,可以从容地提着篮子,带着家人去菜市场买菜。
中考一类作文解析

中考一类作文解析母亲的脚步声广东一考生爱,是风雨后的彩虹;爱,是香浓咖啡中甘苦的味道;爱,是大雪后一缕温暖的阳光,一类文解析。
而母亲的脚步声,是她对我深深的关怀和爱。
(排比与比喻修辞的运用,使得语言非常生动,而且转换话题较及时,入题较快。
)母亲的脚步声——使我聪慧。
在我出生后的几年里,家中十分困难,让我上幼儿园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于是,小学毕业的母亲便担当了我的启蒙老师。
识字不多的她四处搜寻学习资料。
从咿呀学语到学习汉语拼音a、o、e,无不是母亲耐心地教育我。
母亲从小就严格要求我,贪玩的我一听到母亲急急走来的脚步声就会立即继续读书。
母亲的脚步声勉励(“勉励”一词没有与本段的主题“智慧”很好地切合)我认真学习,使我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
母亲的脚步声——使我学会感恩。
母亲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以前我家十分困难时,为了让我上学,母亲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
后来母亲找了一份较好的工作,收入逐渐稳定,便及时把钱还上。
看着母亲那四处奔波、永不停息的脚步,我懂得了感恩是一种美德。
母亲经常照料邻居一个孤寡老人,她那响在我家与邻居家之间的脚步声,使我终生难忘。
(这件事对应的话题是“奉献”而非“感恩”。
选材不够恰切。
)母亲的脚步声——使我感动。
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医院离我家又远,母亲便亲自煎药给我喝。
我躺在床上,听着母亲焦急的脚步声,一股热流涌上了心头。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旅程中,使我美丽的,也许是我的追求;使我充实的,也许是我的学业;使我快乐的,也许是我的朋友;但是使我温暖的,必定是我的母亲。
母亲的脚步声,激励我前进。
(主题深化较好,如果能与开头照应更好。
)点评:本文得分46分,满分50分。
得分点:采用片段组合的方式使文章结构清晰。
文章在记叙每个片段的同时,不忘记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将文章的主题不断深化。
失分点:文章的叙事不够细腻,没有生动的细节,文字表现力不够强。
提升点:可以放大两个片段,描写细腻点,主题可以在描叙中自然流露,适当压缩议论性句子,做到画龙点睛、要言不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联考作文试题“母亲请就位”解析(附零分作文)
以下是一道“去火题”,出自两所名校联合命制的高一期中试卷。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小王同学进入高中学习以来,学业负担更加繁重了。
他的母亲焦阿姨也愈加焦虑,她搭上所有的业余时间,给儿子布置没完没了的名校“密卷”,陪着儿子奔走于一个又一个培优班……疲惫不堪的小王同学心力交瘁,母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并不鲜见,母亲似乎正在成为社会和家庭所有矛盾的焦点。
请你以小王的同桌小蒋同学的身份,给焦阿姨写一封信,表达你对焦阿姨焦虑心理和行为的思考,并对她进行劝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此题合乎“三新”。
新高一
材料设定小王刚进入高中学习,参加考试的高一学生能与之产生共鸣。
“密卷”“培优班”是不少学生在初中就经历过的,必有同感。
亲子关系也是日常话题。
而新高一的学习情境下,形成的亲子关系的变化,确实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新高考
试题要求限定作者身份(“小王的同桌”),明确文体小类(“一封信”),给出写作内容(“对焦阿姨焦虑心理和行为的思考”),指出写作目的(“对她进行劝慰”),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这种题型在近年高考全国卷中常见,是今年高三模考的热点题型。
新某中
联考的两校近年都遭遇“高考输出与中考输入不符”的舆论压力,学校运转方式已发生可见的变化,本题作为学校和师生心态的写照,或可载入两校校史甚至南京教育史。
因为按正常进度,书信不是高一学习的必修一课本的内容,但为了符合当下普遍认为的高考作文方向,本题仍采用任务驱动题型,限定在书信这一文体小类。
在内容上,此题劝慰家长,多少在自我排遣对“名校密卷”和“培优班”的焦虑。
不过,材料如果改为学校愈加焦虑,向各路“名校”取经,在月考周练日测中,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让考生以高一新生身份给校长写信,可能更符合情理。
毕竟作为学生,给同桌的母亲写信的情况很难发生。
而且利用考场的压迫情境,让学生说家长太焦虑,未免有强行转移矛盾的嫌疑。
这里重点想说说材料里一句话的命题意图和挖掘价值。
母亲似乎正在成为社会和家庭所有矛盾的焦点。
这句话处于材料结尾和任务提示之前,是对材料的总结和对义旨高度的定位。
对这句话含义的把握,影响到对本题所设任务的理解。
这句话出现的意义有:
再次强调“母亲”形象,而把父亲排除在家庭教育的讨论之外,作为社会问题的讨论,固然是不科学的,但作为试题,对“家长”这一社会性身份进行人格化、具体化,有利于限定考生写作。
提出“社会和家庭所有矛盾”,把前面材料叙述的个体行为,放到更广大的空间中去。
写信时,不妨也纵观一下教育形势,借家长的普遍行为来说事,这样也避免了直接评说对方行为的尴尬。
把“母亲”称为“矛盾的焦点”,暗示“母亲”的焦虑是被动的,也暗示“母亲”的上述焦虑行为有被舆论放大的可能。
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面的对母亲行为的妖魔化表述,而让我们思考将高中生母亲的行为表达为“焦虑”“搭上”“没完没了”“奔走”的,是怎样的一个旁观者。
母亲感到焦虑的,可能不是自己孩子的学习,而是社会多方面对她的苛求(小学老师要求改作业,高中老师要求放手……)。
所以试题要求最终指向的是“对她进行劝慰”,而不是批评教育。
学生同样也是社会压力的承受者,这方面有很大的共情可能。
可以在信里谈谈自己的焦虑——不是比惨,而是揪出虚妄的焦虑的源头。
“似乎正在”,在确定性和已然性上做出模糊之辞,留出了批判性思维的空间。
前面揭示的现象因此具有了普遍性和迫切性,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值得怀疑的色彩——家长被贩卖了焦虑,那是否有人在贩卖“家长太焦虑”的判断以图转移矛盾?这方面有很大的说理空间。
也就是说,要求里说的“对焦阿姨焦虑心理和行为的思考”,是可以在“焦虑”是否存在和存在是否有价值,甚至是否值得讨论等方面,进行辩证分析的。
最后提醒一下书信形式对写作的要求。
普通文章讲究“开门见山”,书信却往往侧锋入笔。
特别是给同桌母亲写信,当然不能开头就摆出思考者和安慰者的架势。
说些客套话,介绍一下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在介绍时如能顺便表达出小蒋和小王间有除了同桌之外的其他关系(原本来自同一初中,共住同一小区,父母是同事,等等),让写信的行为合理化,就更好了。
普通文章追求描写绘声绘色、议论入木三分,书信可不能瞎说啥大实话。
特别是这种旁观者介入亲子关系的书信,当然不能直接说小王如何向自己抱怨,甚至不能将材料中的叙述当作事实在信中陈述,“焦虑”“搭上”“没完没了”“奔走”等词汇更不能照搬。
我们需要立足同桌的身份,全由自己的观察视角来写出小王的心力交瘁,用沟通、求证的口吻提醒焦阿姨反思其举措。
下面是一篇零分下水作文,作为反面典型,供大家批判。
久闻焦阿姨在家委会之大名,今日有幸,致书相问。
阿姨既忙工作、务家庭,为何要兴无厘头之念,越俎代庖,犯家校疆界?
当知时代有变,观念更易,而生教育方式之变化,此乃自然之理。
自县中模式兴起以来,补课猖獗,名校纷争。
素质教育有累卵之危,老师学生有倒悬之急。
我某某中学,生源扫清四城区,综评席卷六大校,学生倾心,家长仰德,非以喜报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今阿姨育小王、抱大志,自比孟母、岳母,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某中历史百年,特级数十,谅培优班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舍弃“密卷”,安心校测,仍不失一本之位,母贤子孝,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