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18 慈母情深
课型
自学探究
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 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导学策略
自主
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师生齐唱。
师:同学们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如“魄、抑、颓、龟”等。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2.作者简介:
(学生课前总结,教师点拨,当堂识记)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总课时
11课时
教
材
简
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有“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和“语文园地”。
学
情
分
析
本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几篇课文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慈母情深》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对母亲工作状态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母亲对家的爱、对孩子的爱,也蕴含着儿子对母亲的爱。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以读为主,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文中描写场景和细节的句子,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精品导学案

2.感受到“慈母情深”的场景。
附: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想买书→向母亲要钱→给母亲买罐头、买到书
【课后反思】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油吧,孩子们!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
课题
18.慈母情深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学习目标】
1.认识“魄、抑、颓、纫、嗓、褐、惫、耽、兜、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吊、嗓、脊、竟、龟、哇、忍、酸、权”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挣钱、压抑、潮湿、忙碌、阴暗、炎夏、噪声、瘦弱、脊背、口罩、龟裂、忍心、数落、权利”等18个词语。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借助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青年近卫军》。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思考: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课文学习
1.注意力集中,连词成句地读,抓关键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①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教学
环节
学生活动
导学策略
自主
学习
1、熟读课文6-11自然段。
2、想想作者描绘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白鹭》,感受白鹭的美。
合作
探究
自由轻声读课文,感受6-11自然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四).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重点讨论议花生一段(问题四)。
展示
交流
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口语交际
1
制定班级公约
1.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运用已有经验制定班级公约,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习作
2
我的心爱之物
1.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地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合作
探究
1理解课文,在默读的基础上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根据内容理清文章段落。
引导认识详写和略写。
展示
交流
1听写生字,词语。
2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说自己的认识。
达标
检测
1、 辨字组词。
浇()饶()
慕()幕()
2、用心读课文,按课文叙述顺序填空。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小岛》人教(部编版)

(3)各组推派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小岛的特点:居住条件差(小,热,土少,绿色蔬菜难生长)。
2.理清将军登岛后发生的事情。
(1)分段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将军上岛后,发现了岛上官兵自种蔬菜。将军受战士邀请,留下来吃晚饭,将军把小白菜分给了战士们吃。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楚表达、有序表达。
(二)感悟蔬菜的来之不易。
1.听了将军的介绍,我感觉这片绿油油的菜地真是这座小岛的希望,也是每一位战士的希望。所以当将军留下来吃晚餐,看到端上来的一小盘蔬菜时,他出现了一系列的情绪变化。
2.组织交流。
(三)感悟战士的品质。
1.组织学生选择一处所画语句,在边上写写战士当时的心理活动。
2.组织交流,评议。
(四)感悟将军的品质。
(一)感悟菜地的来之不易。
1.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再谈感受。感悟守岛战士不怕辛苦,敢于创新的崇高品质。
2.自己练说。以将军的口吻讲述关于所见的这一块菜地的故事。说的时候把自己的感受也一起说出来。
3.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二)感悟蔬菜的来之不易。
1.圈画相关语句并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内容?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两个问题:
1.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的三个特点的?
2.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密切关系?
在学生表述时,教师注意训练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简洁性。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用时:25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
(1)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太阳具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设计意图:学生讲述《从前有座山》这个民间故事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去感受、发现民间故事的基本文体特点,为之后学习民间故事、填写表格作铺垫。
而民间故事往往文字内容较长,以《从前有座山》作为开端来讲述,会唤起学生儿时的视听快乐,为学生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创造较为轻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1)聊故事。
(播放歌曲《从前有座山》)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那你们知道歌曲《从前有座山》背后的故事吗?你又是怎样知道这个故事的?(2)点拨: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小时候爷爷奶奶就给我们讲过。
父母长辈口口相传,这样的故事也就代代相传。
2.感知特点,导入课题。
引导语:正像同学们所说,民间故事里往往有固定的故事类型、情节内容的重复、相似的主人公和结局,方便人们记忆,也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快乐读书吧”,享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
(板书:快乐读书吧)任务二:品读片段,渗透方法【设计意图:教材通过列举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自然地引出了其中一个故事《田螺姑娘》。
故事简单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可在自主阅读中引领学生巩固民间故事的两个特点:一是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二是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
】一、品读片段,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1.带着问题,阅读片段。
出示教材第47页《田螺姑娘》的片段及阅读提示。
●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把这个片段里最吸引你的情节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用横线标出来,认真读一读,细细品味,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2.梳理情节,了解大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
故事的起因——有一个勤劳的年轻人,在耕作时捡回一个大田螺,养在灶边的水缸里。
故事的经过——年轻人耕作回来,发现饭做好了,菜烧好了,屋子也收拾干净了。
故事的结果——隔壁的老太太告诉他是田螺姑娘来帮忙了。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人教(部编版)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概括小标题。(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4.再次指名读课文,指导划分段落。
1.边听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听后纷纷谈体会。
2.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谈谈圆明园留给自己的印象,试概括小标题。
(①损失不可估量;②布局独特;③建筑宏伟;④文物珍贵;⑤毁灭惨痛)
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事件还原、列举数字、图片整理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切题导入,抓住主旨(用时:3分钟)
1.复习字词,听写词语。
2.指导学生用扩充课文题目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提出要求,引导读文:文章哪些内容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3)组内互评。
5.边读边思考,运用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即什么时间谁把什么样的圆明园怎么样了。)
1.应特别注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应充分发挥组长的积极作用,预先做好编排和指导。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比较僵硬的语言应鼓励学生进行加工。
(2)师生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2.提出要求,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观察圆明园的布局,理解“众星拱月”,总结布局特征。
(2)巡视指导学生运用读书符号标注读书所得。
(3)组织学生交流材料。
(4)引导学生运用串联关键词法背诵课文。
(5)课件再现景观,引导表达。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第【1】篇〗一、课标内容2.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8扩展阅读面。
3.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4.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特点,运用阅读教学法,读准诗词字音,把握诗词节奏,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长相思》一词。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逆雪之声的。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
但总的来说,语言表达、综合归纳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五、教学目标1.学会“榆、畔、聒”三个生字,学会“更”这个多音字。
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六、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多种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2.体会作者的思乡怀家的思想感情,七、教学策略运用阅读法、观察法、想象法让学生体会诗情,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八、教学时间一课时。
九、教学媒体多媒体、PPT课件十、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那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古诗或者现代诗都可以。
2.大屏幕出示:古往今来说相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古诗词三首》完美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第七单元自然之趣大自然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
观山,鲜花遍野、树木丛生;看水,流水淙淙,汩汩多情;听鸟,啁啁啾啾,宛如天籁……,还有那日月星辰,轮换变转;还有那风霜雨雪,变化多姿。
朝晖夕阴,四季更替。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她多情的方式召唤我们投入她的怀抱。
让我们聆听着大自然的召唤,去雨后的空山、夜泊的江边、边疆塞外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到四季的轮回中感受大自然不同格调的美,到神奇的“鸟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追寻月迹的童趣中感悟纯真之美。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壮美与神奇。
本单元课文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用心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中的景物别样的美。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词三首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理解诗词的大意;想象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词)人寄托的情感。
四季之美 1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运用时间顺序描写景物;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鸟的天堂 2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赏析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月迹 1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品味20 古诗词三首文本分析:《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人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声、浣女归来的喧笑声,以及渔船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导学案及教案
课标要求: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进而抓住文章内容要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代表作。
3、掌握每篇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4、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内容,要逐一过关。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初步了解文中涉及的文学著作。
4.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学习重点: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
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学法点拨】
能够完整地阅读课文,同时筛选出关键的句子,努力概括大意,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自主先学】(借助课本、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或你掌握的知识完成)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笸箩()堆砌()朦胧()惨惨戚戚()
兴亡盛衰()津津有味()天罡地煞()怒发冲冠()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病而呻、若有所失、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津津有味、栩栩如生、消遣
借助课文注释或者工具书学生自主完成字词学习,教师通过第二课时课前听写进行检测,未过关者课后补考过关。
3、冰心,原名,是我国著名的、,代表作
4、文中出现的《》《》《》《》一起并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5、熟读课文,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课前预习时,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圈点法画出关键句子,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课堂上教师提问若干学生,师生讨论,完成预设目标。
【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哪些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前三个小题安排在第一课时。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真仔细地读文本,养成紧扣文本阅读的习惯。
阅读,答案都在文中找,找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然后再进行概括。
4、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书有何好呢,要多读怎样的书,怎样才能读到好书呢?
5、冰心是爱读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在书中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完成预设目标。
为了学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每一题,课堂上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6、课外阅读并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一篇文章。
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
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三、口头说文,说说自己享受读书的乐事。
(重在谈感受、体会,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检测延伸】
1、看拼音写汉字。
天gāng_______ 无liáo_______ 无痛而shēn_______
考查字词的积累。
做到课课清。
2、作者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阅读文本要紧扣文本,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习惯。
3、“同时,书看多了,我也学会挑选、比较”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
引导学生辨析词语的意义和习惯搭配,或者逻辑性。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句子的理解,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课后反思:
我在黑板上写下这几句话,并问学生: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对这个问题好像感到有些为难,教室里安静下来。
有时候老师感到容易回答的问题,在学生那里会成为一个难题。
作为老师,我在备课的时候估计这个问题不会太难,因为文章中到处都有冰心说“读书好”的句子。
怎么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当我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时,学生似乎对这种“提问方式”很熟悉,我猜想这种“提问方式”在学生那里已经被转换为一种填空题,就是“课本中提出读书的好处有()”。
学生一旦将这个问题转换为一种“课本中提出读书的好处有()”的填空题,学生就能够很“内行”地在课本中寻找出相关的句子。
所以,课堂上提问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问题的切入点是学生学习中难易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自主先学】1、pǒluóqìménglóng qīshèngshuāi jīnjīn gāngshàguān 2、略3、谢婉莹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集《繁星》《春水》
4、《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重点写“读书好”。
【问题探究】1、本文叙述了作者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2、3略
4、好处:读书获得美的享受;对写作有帮助;扩大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
好书: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明,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读好书的办法:选择、比较
5、提示:结合第5—11段内容进行概括。
“快乐”的地方: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②读书对写作有帮助;③读书能扩大人的知识面;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进一步提炼概括“读书好”:读书获得美的享受;对写作有帮助;扩大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
6、诗集《繁星》《春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
【检测延伸】一、1.罡聊呻
2.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3.不能调换。
因为只有先挑选,然后才能够比较,调换后不符合客观事理。
4.⑴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
⑵尽量多读一些书。
⑶要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
二、1、读《水浒传》、读《千家诗》。
2、形象思维的作用
3、生活的乐趣,美的享受。
4、略
三、①“三味”,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为书三味。
②“三上”,欧阳修有抓紧点滴时间读书的“三上”说,即枕上、厕上、马上。
③“三余”,三国时期董遇认为读书的最佳时间当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