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总结整理版)
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⑵ 叶卷须
⑶ 叶刺
⑷捕虫叶
•猪笼草 的叶柄及 部分叶片 变为囊状, 适于捕虫
⑸苞片
• 苞片是萼片外方的变态叶,有保护作用
⑹ 叶状柄
• 有些植物叶片不发达,而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叶 片的功能。
7.叶的类形
• 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
•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叶片
• 复叶依小叶排列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羽状复叶
•
掌状复叶
•
三出复叶
•
单身复叶
8.叶序
• 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方式叫叶序。
9.叶的变态
• 叶子的变态有多种: • ⑴鳞叶scale leaf • 鳞芽外具保护作用的芽鳞或鳞片;根状茎
• ⑵ 气生根: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
• -- 支持根
• 支柱根如玉米茎节上生出的一些不定根。 这些在较近地面茎节上的不定根不断地延 长后,根先端伸入土中,并继续产生侧根, 能成为增强植物整体支持力量的辅助根系, 因此,称为支柱根
• --攀援根
• 常春藤、络石、凌霄等的茎细长柔弱,不 能直立,其上生不定根,以固着在其他树 干、山石或墙壁等表面,而攀援上升,称 为攀援根。
蕨类植物
• 2.单轴分枝:裸子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 • 3.合轴分枝:主要见于被子植物,灌木。禾
本科的分蘖是一种特殊的合轴分枝。
• 4.假二叉分枝:见于少数双子叶植物,如丁
香等。
三 茎的变态
• 1.地上茎的类型
• ⑴茎刺(stemthorn)茎转变为刺,称为茎刺或
观赏植物知识点总结

一、观赏植物的分类观赏植物的分类可根据其形态特征、用途、生长环境等进行划分,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 按照形态特征划分(1)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那些具有矮小而柔软的茎、柔弱的植株和不定芽的植物。
它们在园艺中常用作绿化、庭院装饰、盆栽等,种类繁多,如牡丹、郁金香、康乃馨等。
(2)木本植物:木本植物是指那些具有木质茎干,高大而挺拔的植物,如树、灌木等。
它们在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樱花、槐树、柳树等。
2. 按照用途划分(1)观赏花卉:这类植物以花朵为观赏对象,具有多样的花色、花型和花期,如玫瑰、牡丹、郁金香等。
(2)园林绿化植物:这类植物多用于园林绿化,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如榉树、银杏、法桐等。
(3)盆景植物:这类植物以小型盆景的形式展现,具有小巧玲珑的外观,如小盆景、多肉植物等。
3. 按照生长环境划分(1)阳台花卉:这类植物适合在阳台、窗台等开放的场所种植,如太阳花、万寿菊、马齿苋等。
(2)室内观叶植物:这类植物适合在室内种植,具有美丽的叶片,如吊兰、常春藤、文竹等。
二、观赏植物的特点观赏植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花色丰富:观赏植物具有多样的花色,包括红、黄、紫、粉红、白等,且有些植物花期长,能在不同的季节都开出美丽的花朵。
2. 叶形奇特:观赏植物的叶形多样,有些叶片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有些叶片如同绸缎般柔软光滑,有些叶片如同雪花般脆弱坚硬,美不胜收。
3. 枝干造型独特:观赏植物的枝干也具有多样的形态,有些如盘龙般蜿蜒曲折,有些如凤凰般娇媚娇羞,有些如瑞雪般轻盈飘逸,给人以意境美感。
观赏植物的养护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选种与配置:根据观赏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并合理配置植物的位置和数量,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2. 土壤管理:观赏植物需要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定期施肥和翻耕,以促进植物的茂盛生长。
3. 浇水管理:观赏植物需要定期进行浇水,但要避免积水和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和病虫害的滋生。
观赏植物的形态

观赏植物的形态引入:手上拿着两三朵菊花,问:1.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手上有几朵菊花呢?2.大家喜不喜欢吃莲藕?喜欢?那大家又知不知道莲藕是莲的哪一个部位呢? 3.大家又知不知道被称为“水中落花生”的是哪一种植物呢?(菱角)4.大家知不知道开心果的别名呢?(干旱亚热带的古老树种,别名阿月浑子、胡棒子、无名子)授课内容:绪论:根据植物外在生长形态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植物分为:(注意:这是非正规的植物学分类)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喜充足阳光,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陆生植物:乔木:具主干,具分枝或不分枝,植株一般高达5m。
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
攀缘植物:茎柔软,需缠绕或依靠附属器官攀附其它物品向上生长。
所谓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在植物分类学中,并没有攀缘植物这一门类,这个称谓是人们对具有类似爬山虎这样生长形态的植物的形象叫法。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攀缘植物之间长得都不太一样了。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不少攀缘植物。
草本植物: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具有草质茎。
(列举几种植物让学生辨认其归属)一、观赏植物的根: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发展起来的器官。
它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着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
1.根的种类:根据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1)定根: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
(2)不定根:不定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从茎或叶上长出的根,它不来自主根、侧根。
(画图介绍,列举实例)2.根系的类型:植物个体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1)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共同构成,但在外观上,主根发育强盛,在粗度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区别,这种根系称直根系,例如雪松、石榴、蚕豆、蒲公英等植物的根系。
(2)须根系:由不定根构成,其主根不发达,早期即停止生长或枯萎,由茎的基部生出许多较长而粗细大致相同,呈须状或纤维状的根,这种根系称为须根系,例如水稻、玉米、小麦以及水仙、葱、蒜等植物的根系。
观赏动植物学_观赏植物基础知识

黄色番红花
唐菖蒲
纽西兰的松红梅
玉 堂 春
芍 药
热带丛林美后 — 热唇草
荷包牡丹
花带蕾丝
醉蝶花
加州卜若地
地涌金莲
高山龙胆
刺桐(木本象牙红)
荷花玉兰(光玉兰)
柳穿鱼
含羞草
珙桐(鸽子树、水梨子)
黄花槐
禾雀花
缅栀子(蛋黄花)
萍蓬草
霸 王 鞭 花
剑麻
王莲
露美玉
植物体形如石头,开出花来好像从石缝里钻出来,怪不得 被人们称为“石头花”,在这幅照片中既有真石头也有假石
头
吊 灯 花
软枝黄蝉
老虎须
多彩三角梅
刷毛桢
长蕊合欢
虎尾兰
第五节 观赏植物的果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将果实分为三大类 (一)聚花果(或称为复果multiple)
1.直和 侧根,这种根系称为 直根系。大多数双子 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 根系为直根系,如华 山松、苹果等。
2.须根系 凡是主根不 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 由茎基部生出的不定 根组成的根系为须根 系。如小麦、玉米、 葱等大部分单子叶植 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花冠
1.十字形(cruciate)
2.蔷薇形(rosella)
3.辐状(radiate)
4.坛状(urceolate)
5.高脚碟状(salverform)
6.钟状(campanulate )
7.漏斗状(infundibuliform)
8.管状(tubular)
9.蝶形(papilionaceous)
第一章 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观赏植物的根 观赏植物的茎 观赏植物的叶 观赏植物的花 观赏植物的果
1-3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叶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根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茎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 第四节观赏植物的花 第五节观赏植物的果 第六节观赏植物的分类第一节观赏植物的根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茎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 第四节观赏植物的花 第五节观赏植物的果 第六节观赏植物的分类叶的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与分泌作用(根外施肥,喷施农药、除草剂); 繁殖作用;贮藏作用(洋葱、百合、大蒜的鳞叶);气体交换。
一、叶的组成叶片(lamina or blade):宽大、扁平,持绿。
叶柄(petiole):支持、转动、运输。
托叶(stipule):叶柄基部,成对分离而生。
完全叶(complete leaf):月季、棉、桃、杨不完全叶(incomplete leaf)二、叶片的大小因种类不同,差异甚大 柏树:几个毫米二、叶片的大小因种类不同,差异甚大 柏树:几个毫米; 芭蕉:1-2米;二、叶片的大小因种类不同,差异甚大柏树:几个毫米;芭蕉:1-2米;王莲:1.8-2.5米(负荷:40-70千克)。
三、叶片的形状叶片的形状主要是以叶片的长宽比和最宽处的位置来决定的。
常见类型: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四、叶尖叶尖指叶片的顶端,常见的形状有:Leaf apices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五、叶基叶基指叶片的基部,常见的类型有:Leaf bases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六、叶缘叶缘指叶片的边缘的形状。
常见的有:123456781.全缘2.波状3.锯齿4.重锯齿5.齿状6.钝齿7.浅裂8.深裂Leaf margins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七、脉序(venation)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射出脉)八、叶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
八、叶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
Simple Leaf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八、叶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
Compound Leaf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八、叶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观赏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观赏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笔记植物,这些生长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多样生命体,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观赏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外貌、性状和观赏价值的学科,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外部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等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观赏植物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植物的分类观赏植物可以按照其形态、习性、花色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等。
每一类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观赏价值。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是两类主要的植物分类。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为长而狭窄,叶脉平行,如水仙花、香蒲等;而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多为宽而扁平,叶脉分叉,如玫瑰花、梅花等。
草本植物指的是植物的茎干柔软而不木质化,通常高度较低,如牵牛花、绿萝等;木本植物则是茎干木质化,高度可达数米以上,如银杏树、樱花树等。
常绿植物指的是四季保持绿叶不掉落的植物,如松树、柏树等;落叶植物则是在特定季节掉落叶片的植物,如枫树、柳树等。
观赏植物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栽培管理方法。
二、观赏植物的养护观赏植物的养护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以下是几点观赏植物养护的基本知识:1.光照需求: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有所不同。
阳光充足的植物,如仙人掌,需要放置在明亮的位置,而阴生植物,如天门冬,适宜放置在较阴暗的环境中。
2.水分供给:观赏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有些植物喜欢湿润的环境,如蕨类植物,在夏季需要定期浇水;而有些植物对湿度要求较低,如多肉植物,需避免过度浇水。
3.温度适宜:观赏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一些亚热带植物,如君子兰,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20℃-25℃之间。
因此,在养护观赏植物时,需根据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来调节室内温度。
4.肥料施用:给观赏植物施肥可以促进其生长和开花。
选择适合植物需要的肥料,并按照标签上的说明进行施肥,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1-4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花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根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茎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 第四节观赏植物的花 第五节观赏植物的果 第六节观赏植物的分类第一节观赏植物的根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茎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叶 第四节观赏植物的花 第五节观赏植物的果 第六节观赏植物的分类一、花的概念二、花的组成三、花序一、花的概念二、花的组成三、花序一、花的概念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适应于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第四节观赏植物的花一、花的概念二、花的组成三、花序一朵典型的花由6部分组成: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
雄蕊雌蕊花冠花萼花托花柄完全花二、花的组成(一)花柄又称花梗,是着生花的小枝。
长短、粗细因植物而异。
起支持和输导功能。
花柄二、花的组成(二)花托花柄顶端膨大的部分,花的其他部分都着生在花托上。
二、花的组成(一)花托不同的植物群中花托呈现不同的形状。
二、花的组成(二)花托杯状花托(三)花萼位于花的外侧,由若干萼片组成,常为绿色。
(三)花萼位于花的外侧,由若干萼片组成,常为绿色。
功能:光合;保护;吸引昆虫;传播果实和种子。
(三)花萼白头翁萼片蓝紫色瓣状萼(三)花萼倒挂金钟花萼红色、白色瓣状萼(三)花萼倒挂金钟花萼红色、白色瓣状萼离萼合萼距:有些植物的萼筒下端向一侧延伸形成细小中空的短管。
二、花的组成(四)花冠由多片花瓣组成。
(四)花冠1.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
2.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
(四)花冠1.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
2.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
1.离瓣花冠①十字形花冠:花瓣离生,4片,呈“十”字形。
1.离瓣花冠②蔷薇形花冠:花瓣离生,由5片(或5的倍数)组成,呈辐射对称。
1.离瓣花冠③蝶形花冠:花瓣离生,5片,上面最大的一片称旗瓣,下面稍小的两片称翼瓣,最下面的两片最小且联合在一起称为龙骨瓣。
二、花的组成(四)花冠1.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
2.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
第2章 观赏植物的形态与分类

3
4 1 2
图1-3 茎的生长习性
1. 缠绕茎 2. 攀援茎 3. 平卧茎 4. 匍匐茎
二、分枝的方式
分枝是植物 生长普遍存在的 现象,顶芽和腋 芽的发育,形成 枝系。 1.单轴分枝 (monopodial branching) 2.合轴分枝 (sympodial branching) 3.假二叉分枝 (false dichotomus branching)
(二)气生根
(三)寄生根
菟丝子、列当、桑寄生、锁阳
图1-2 根的变态类型
第二节 观赏植物的茎
茎是种子幼胚的胚芽向上伸长的部分, 通常在叶腋生有芽(bud),芽萌发后形成分 枝(或开花)。茎和枝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 (node),两节之间的茎、枝叫节间 (internode),叶柄与茎、枝相交的内角叫 叶腋(axillary)。一般植物的节不明显,只 是在叶柄着生处略有突起,而有一些植物的 节非常显著,如禾本科植物(玉米、竹类等) 和蓼科植物的茎;少数植物如荷花,它的根 状茎上的节也很显著,但节间膨大,节部缩 小。
1.总状花序 2.穗状花序 3.肉穗花序 4.葇荑花序 5.圆锥花序 6.伞房花序 7.伞形花序 8.复伞形花序 9.头状花序 10.隐头花序 11.二歧聚伞花序 12、13.单歧聚伞花序 14.多歧聚伞花序
花序实例
圆 锥 花 序 —— 丁 香 单 生 花 —— 桃 花
头状花序——三叶草
第五节 观赏植物的果
第一章 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观赏植物的根 观赏植物的茎 观赏植物的叶 观赏植物的花 观赏植物的果
第一节 观赏植物根的形态
根的主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木(tree):植株高大,主干粗大而明显, 分枝部位距地面较高。 灌木(shrub):植株比较矮小,主干不明显, 常由基部分枝。其中,枝条柔软下垂者为蔓 性灌木。
灌木
(二)草本茎 茎木质化程度低,茎的质地较柔软。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 herb plant)。
一年生草本: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然后死 亡。 二年生草本:生活周期在两个年份完成,第一 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而后枯死。 多年生草本( perennial herb):地下部分生 活多年,每年继续发芽生长,如甘蔗、甘薯、 马铃薯等;有些植物全株能生活多年,如万年 青、麦冬等。
茎的
生长习性
2.平卧茎
1.直立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攀缘茎 3.匍匐茎
5. 缠绕茎
1.4植物的叶
1.4.1叶的生理功能 1.4.2叶的形态
1.4.1叶的生理功能
1.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3.吸收作用 4.繁殖作用
1.4.2叶的形态
1.叶的构成
2. 叶片的形态描述、叶序、单叶与复 叶
1.叶的构成
(3)单叶与复叶
a)鳞叶形 b)钻形叶 c)针形叶 d)心形叶 e)肾形叶 f)扇形叶 g)盾形叶
(1)叶片的形态描述
叶形 叶尖 叶基 叶缘
叶形(leaf shape)
叶片的形状常根据叶片长宽比例,叶片最宽处所在 的部位确定。 叶长宽近于相等——圆形(莲)、倒阔卵形(玉 兰)。 叶长比宽大1.5-2倍——卵形(向日葵)、椭圆形 (樟)、倒卵形(紫云英)。
支持与固定作用 吸收作用 输导作用 合成和转化作用 分泌作用
贮藏作用
繁殖作用
1.2.2根的形态和类型
根的形态:正常的根外形为圆柱体,其先端为圆锥状的生长 锥。根没有节与节间的分化,不能产生叶,也没有生长位置 固定的芽。但主根上可以产生侧根。
根的类型:(1)按来源划分 可分为主根和侧根。(2)按 发生部位划分 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聚合果:1朵花发育而来
聚 合 瘦 果
聚 合 蓇 葖 果
聚 合 核 果
聚 合 坚 果
. 聚合果——瘦果
. 聚合果——核果
. 聚合果——坚果
1.7.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果实与种子的传播有助于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大,有 利于植物的种族繁衍。
1.借风力传播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 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同时具备叶片、叶柄和托 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 叶;只具备其中一个或两 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1-叶片 2-叶柄 3-托叶
.叶的形态.结构 — 完全叶
2.叶的形态描述
( 1) 叶 片 的 形 态 描 述:叶形、叶尖、 叶基、叶缘、叶脉
(2)叶序
三、叶序(phyllotaxy) 单叶和复叶在茎或枝条的节上,按照一 定的规律排列的方式,常见的叶序有互 生、对生、轮生、簇生、基生。
(3)单叶与复叶
每一叶柄上生长一个叶片的,称单叶;一叶柄上着 生两个以上叶片的,称复叶。
复叶又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
(4)异形叶性
1、根状茎:茎横卧地 下,较长,似根,如芦 苇、竹、藕、姜等。
2.块茎
块茎:顶端有顶芽,四周有芽眼,幼时有鳞片 叶,如马铃薯。
3.鳞茎
鳞茎:扁平或圆盘状的地下茎,由 许多肥厚的鳞叶包围,如洋葱、大蒜(有 时食用整个部分,成熟的大蒜抽茎开花 后,鳞叶干枯成膜状,鳞叶间的肥大腋 芽即大蒜瓣,成为食用的部分) 。
(一)无限花序 开花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先开,然 后向上依次开放,或者由边缘向中央 依次开花。有时也称总状花序、向心 花序。
无限花序可分为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葇荑花序、伞形花序、 伞房花序、佛焰花序、隐头花序、篮状花序等。
长江大学
葇荑花序 (板栗雄花序)
.花序的类型—无限花序
4、茎卷须
茎卷须:有些植物的攀援茎上形成茎卷须,攀援物 体使植物上升,如葡萄(其茎卷须的位置与花或果序的位 置相当)、黄瓜(其茎卷须位于叶腋)。
5.茎刺
茎刺 :又称为枝刺,位于叶腋,由腋芽发育而来, 可分支,不易剥落,如皂荚、枸桔等。 蔷薇、月季等茎上刺,是茎表皮的突出物,称为皮刺。
茎刺和皮刺
支持根
攀缘根
板 状 根
呼吸根
(三)寄生根
寄生根:菟丝子属、 列当属、无根藤属等寄生 植物有寄生根。
二、茎的变态
(一)地下茎的变态: 茎生长于土壤中变为贮 藏或营养繁殖的器官, 即为地下茎。这种茎与 根的区别是:地下茎具 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 上具有小而退化的鳞片 叶,顶端具有顶芽、叶 腋具有腋芽。
2.借水力传播 3.人和动物的传播 4.植物体本身的弹力传播
观赏植物应用
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植物学基础知识
①植物的细胞、组织与器官。 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1植物的细胞、组织与器官
1.1.1植物细胞 1.1.2植物组织 1.1.3植物器官
1.2植物的根
1.2.1根的生理功能 1.2.2根的形态和类型
1.2.1根的生理功能
1.7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1.7.1植物的果实
1.7.2植物的种子
1.7.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7.1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1. 果实的类型:单果、聚合果与聚花果
2.单果的种类:肉质果和干果
肉质果
单果——肉质果
浆果
瓠(hu\) 果
柑果
梨果
核果
. 果 实 的 类 型 | 干 果
角果: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
(二)有限花序 开花顺序是花序轴顶端花先开,基部花 后开;或者是中心花先开,侧边花后开。 有时又称聚伞花序、离心花序。
有限花序又可分为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 等类型。
单歧聚伞花序(蝎尾 状聚伞花序)
单歧聚伞花序(螺状聚伞 花序或卷伞花序)
多歧聚伞花序 ——密伞花序
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
同一植株具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的现象,称为 植物的异形叶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条件的不同形 成不同的叶形,称生态型异形叶性;也有的植物 幼苗先后发生不同形态的叶子,反映了祖先的原 始性状,称系统发育型异形叶性。
一棵冬青树上 五种叶形
1.5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1.5.1根的变态 1.5.2茎的变态 1.5.3叶的变态
叶长比宽大3-4倍——披针形(柳)、 长椭圆形(芒果)、倒披针形(小 蘖)。 叶长比宽大5倍以上——线形(稻、 韭),两侧近于等宽,先端不硬。
2、叶尖( leaf apex )
渐尖
尾尖
尾尖
尖凹
锐尖
盾形
4、叶缘(leaf margin)
5、叶裂
叶脉
叶片上叶 脉的排列
可分为网
状脉和平 行脉两种 类型
捕虫叶 捕虫叶(leaf insectivorous apparatus):叶变为捕食小
虫的变态叶,具有捕虫叶的植物称为食虫植物或肉食植物, 如猪笼草。
捕 虫 叶
四、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凡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 同功器官(analogous organ)。如茎刺、皮刺与叶刺;茎卷 须与叶卷须;块根与块茎。 凡外形与功能不同,但形态学上来源相同的变态器官 称为同源器官(homologous organ),如茎刺、茎卷须、根 状茎与鳞茎。 同功变态——同源变态
1.6植物的花
1.6.1植物的开花特性 1.6.2花的组成部分及花的类型 1.6.3花序
1.6.1植物的开花特性
植物的开花季节、花期长短等特性都与其自 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植物的开花季节和花期的长短因种类的不同 而不同。 传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1.6.2花的组成部分及花的类型
1.6.3花序
有些植物的一朵花单生在茎上,为单生花; 另一些植物有许多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花轴 上,称为花序。
1.无限花序:花序轴可保持一段时间的生长,能继 续伸长并陆续开花。开花顺序由基部开始,依次向 上开放,因此是一种边开花边成花的花序。 2.有限花序:开花顺序与无限花序相反,是顶端或 中心的花先开,然后由上而下或从内向外逐渐开放。
4.球茎
球茎:短而肥的地下茎,其 上有顶芽、幼叶、鳞片叶和腋芽, 节和节间明显。如芋、慈姑、荸 荠。
(二)地上茎的变态
1. 匍 匐 茎 : 茎 细长 , 匍匐地面,节上生根、长 芽。
2.肉质茎
肉质茎:茎肥厚多汁,贮 藏水分和养料,如仙人掌。
3、叶状茎
叶状茎:叶退化或 早落,茎变为叶状, 执行光合作用,如文 竹、假叶树等
营养器官的变态
植物的营养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行使 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相应发生变异, 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称为器官 的变态。
一、根的变态 (一)贮藏根:适应于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分 为肉质直根和块根。
块
根
(二)气生根 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均称为气生根。分为支 持根、兰科植物的气生根(从潮湿空气中吸收 水分或雨水而贮藏起来)、攀缘根和呼吸根(呼 吸根组织疏松,适宜于输送和贮存空气)。
根系的类型: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深根系植物 浅根系植物
1.3植物的茎
1.3.1茎的生理功能 1.3.2茎的基本形态 1.3.3芽的类型 1.3.4茎的分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