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配置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花境植物配置实习报告

花境植物配置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花境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配置形式,近年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XX园林景观公司进行了花境植物配置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花境植物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花境植物的选择、搭配和栽植技术。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花境植物配置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花境植物配置的基本原理,包括:(1)植物种类选择:根据花境的位置、环境特点和设计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2)植物搭配:合理搭配植物的颜色、形状、高度和花期,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3)空间布局:根据花境的形状、大小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2. 花境植物选择与搭配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花境植物的选材和搭配工作。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XX公园花境植物配置该花境位于公园入口处,面积约100平方米。

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以下植物进行配置:- 乔木:银杏、广玉兰- 灌木:紫叶矮樱、金森女贞、紫薇- 地被植物:麦冬、吉祥草- 草花:金盏菊、石竹、矮牵牛通过合理搭配,该花境呈现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2)XX小区庭院花境植物配置该庭院面积约80平方米,环境较为封闭。

我选择了以下植物进行配置:- 乔木:白玉兰、红枫- 灌木:紫叶李、红瑞木、红梅- 地被植物:麦冬、吉祥草- 草花:矮牵牛、金盏菊、石竹通过巧妙搭配,该庭院花境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3. 花境植物栽植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花境植物的栽植技术,包括:(1)挖穴:根据植物根系大小,挖适宜的栽植穴。

(2)施肥:施足底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3)栽植:按照设计要求,将植物栽植于花境中。

(4)浇水:栽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花境植物配置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花境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总结:1. 花境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需要掌握植物学、园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观赏植物实习报告及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观赏植物实习报告及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观赏植物实习报告及体会[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观赏植物实习报告及体会观赏植物实习报告及体会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4.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5.了解并识别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初步认识不同观赏植物卉的栽培方法和管理要点实习内容实践课程时间很短,但在老师言简意赅的讲解下,我们也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大自然的千千万万植物。

在教室的课程使我们大家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草木花卉类、常绿类、落叶类、藤木类、竹类、棕榈类等等,从而大大的我们的眼界。

后面的实践课程,老师带着我们在校园里面观察植物形态,我认识了好多原来不知道的物种,大家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通过个人的实地观察进一步了解植物,了解大自然,课下同学们通过QQ等聊天工具交流体会彼此的心得及经验。

个人觉得大家在一起不仅增强了交流,也学会了很多知识。

心得体会周围的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处在一个杂乱不堪的环境中,人的心情就会很糟糕,做工作就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下;而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人就会心情舒畅,做工作也就很投入。

改变我们居住的环境除了房屋的设计以外,在房间摆放一两棵植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学习观赏植物之后虽然我们懂得不多,但至少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植物搭配、植物栽培,从而营造一个更好的居家住室或者工作环境。

植物观赏课程虽然很短,但我们从中却受益良多。

旅游时,看着这样那样的植物,或许大多数我们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我却知道它属于哪一类,明白如何去更好的观察、欣赏它们,从而得到更好精神享受。

植物观赏实训报告

植物观赏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植物观赏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休闲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及其观赏价值,提高自身的植物学素养,我们于2023年5月20日至22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植物观赏实训。

二、实习目的1. 增强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

2. 学会运用植物学知识进行植物分类和鉴定。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植物观赏技能。

4. 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三、实习内容1. 植物种类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公园、植物园、郊外等不同环境,对各种植物进行了观察和识别。

通过查阅资料和向专业人员请教,掌握了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观赏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 植物生态摄影:利用相机记录下各种植物的美丽瞬间,学会从不同角度捕捉植物的独特之美。

3. 植物标本制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采集、压制、干燥等步骤,亲手制作了植物标本。

4. 植物景观设计: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分析了不同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了解了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四、实习过程1. 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市内的一座大型公园,对公园内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识别。

随后,我们参观了公园内的温室,了解了各种热带植物的特性和观赏价值。

2.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市郊的一座植物园,对园内的植物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和识别。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并亲手制作了植物标本。

3.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郊外的一片森林,对森林中的植物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运用植物学知识进行植物分类和鉴定,并拍摄了大量植物生态照片。

五、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植物种类识别、标本制作、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植物学素养。

2. 技能收获:我们学会了运用相机拍摄植物生态照片,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观赏植物实习报告

观赏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观赏植物实习总结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和观赏植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观赏植物在室内外装饰、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观赏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技术及应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观赏植物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观赏植物的基本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观赏植物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实习内容包括观赏植物的识别、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观赏植物识别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参观了植物园和苗圃,对常见的观赏植物进行了识别。

通过实习导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这些植物的名称、科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检索表和相关书籍进行植物鉴定。

2. 观赏植物栽培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观赏植物的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土壤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移栽、浇水、施肥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观赏植物栽培的基本要领,并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整。

3. 观赏植物修剪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观赏植物的修剪技术。

主要包括修剪工具的使用、修剪方法、修剪时期等。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观赏植物修剪的目的,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需求进行修剪。

4.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学习了观赏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主要包括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观赏植物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学会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5. 观赏植物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学习了观赏植物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植物配置、景观设计、园林施工等。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观赏植物在园林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了如何根据场地特点和景观需求进行植物配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观赏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技术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植物景观配置实训报告总结

植物景观配置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植物景观配置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2. 掌握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位和相互关系,确保植物景观的生态平衡;(2)观赏原则:注重植物形态、色彩、季相等美学特征的搭配,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3)实用性原则:结合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植物,满足功能需求;(4)地域性原则:考虑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现地域风貌;(5)可持续性原则:注重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 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和技巧(1)植物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2)植物配置: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景观;(3)色彩搭配:运用植物色彩,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4)季相变化:选择具有不同季相特征的植物,展现四季景观;(5)植物组合:结合植物形态、色彩、季相等特征,形成具有特色的植物组合。

3. 实训项目本次实训以校园绿地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植物景观配置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1)场地分析:分析场地现状,了解场地条件;(2)设计构思:结合场地特点和设计要求,提出设计构思;(3)植物配置:根据设计构思,进行植物配置;(4)效果展示:运用绘图软件,展示设计效果。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2. 实训中期:学生分组进行设计,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给予指导;3. 实训后期:学生完成设计方案,进行成果展示和评审。

园林植物实习报告(共3篇)

园林植物实习报告(共3篇)

园林植物实习报告(共3篇)园林植物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园林植物实_报告园林植物调研报告这学期,我选修了园林植物这门课,通过这几周的课程,我了解到了许多植物,关于它们的生长环境,_性等。

老师也带我们到户外参观了植物,使我受益匪浅。

调研地点:天津城建大学,长虹公园调研内容:对本次所认知的植物进行罗列学_各种植物的辨认基本特征及生活环境。

根据在课本里所学的知识,掌握了各科各种的基本特征后,把不同的植物鉴定开来,并系统地归纳比较,达到辨认,和熟练使用的目的。

常绿乔木1.黑松形态特征:2针一束,刚强而粗,新芽白色,冬芽各针叶长约615公分,断面半圆形,叶肉中有3个树脂管,树脂道中生。

叶鞘由20多个鳞片形成,长约1.2公分。

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

_性:阳性树种,喜光,耐寒冷,不耐水涝,耐干旱、瘠薄及盐碱土。

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喜微酸性砂质壤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

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

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

应用:黑松不仅是盆栽的优秀植物,在园林绿化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优秀苗木。

黑松可以用于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工厂绿化,广场绿化等等,绿化效果好,恢复速度快,而且价格低廉。

2.桧柏形态特征: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广卵形。

叶2型,幼树或基部徒长的萌糵枝上多为三角状钻形,3叶轮生,基部有关节并向下延生;老树多为鳞形叶,对生,紧密贴于小枝上;亦有从小一直全为钻形叶的植株。

_性:喜光、幼树耐庇荫,喜温凉气候,较耐寒,适肥厚湿润沙质壤土,能生于酸性、中性及石灰质土壤上,对土壤的干旱及潮湿均有一定的抗性。

但以在中性、深厚而排水良好处生长最佳。

忌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深根性,侧根也很发达。

对多种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是针叶树中对氯气和氟化氢抗性较强的树种。

对二氧化硫的抗性显著胜过油松。

园林植物配置实习报告总结

园林植物配置实习报告总结

园林植物配置实习报告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园林植物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地体验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全过程。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收获和总结。

一、理论知识的运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园林植物配置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美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习性以及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配置植物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植物能够和谐共生,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园林植物配置设计项目。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讨论和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场地特点、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进行植物配置设计。

我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平衡。

在设计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三、施工技能的掌握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施工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如何处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施工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施工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提高了自己的施工能力。

四、审美观念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多个园林景点,了解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配置。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园林景观,如何评价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

我认识到,园林植物配置的美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美,还包括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植物与人的互动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了自己对园林植物配置的鉴赏能力。

五、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环保问题,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园林植物配置中。

植物园花境实习报告

植物园花境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展示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景观。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6月在XX植物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花境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植物园花境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掌握植物配置技巧,提高植物景观设计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护管理方法。

三、实习内容1. 规划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植物园花境的规划设计原则。

通过参观不同类型的花境,我们了解到花境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植物园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2)景观层次:合理配置植物,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

(3)色彩搭配:根据季节变化,运用色彩对比、互补等手法,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4)生态效益: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的植物,提高植物园的生态效益。

(5)文化内涵:结合植物园的文化特色,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提升花境的文化内涵。

2. 植物配置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配置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植物配置方法:(1)单一植物配置:以单一植物为主体,通过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形态、色彩等特征,展示植物的美感。

(2)组合植物配置:将不同种类、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3)自然式配置:模仿自然景观,运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打造自然、和谐的花境。

3. 生长习性和养护管理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护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养护措施:(1)浇水: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季节变化,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根据植物的需求,适时施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修剪:适时修剪植物,保持植物形态美观,促进植物生长。

(4)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植物配置实习报告西南林业大学观赏植物配置实习报告题目:观赏植物实习报告——世纪龙苑、西南林业大学生活区学院系:艺术学院专业: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姓名:张旭(20090551044)指导教师:黄美娟老师评阅人:黄美娟老师2011年 10月27日观赏植物实习报告——世纪龙苑、西南林业大学生活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

不同居住区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种植设计可以成为居住区的明显地物标。

生活区绿地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发现目前西南林业大学生活区绿地园林植物配置的诸多问题,现总结为以下几点:1、植物配置所用植物种类单一,居住小区的绿化覆盖率普遍不高。

2、植物栽植过于杂乱,养护工作做得不够好。

3、植物配置平面化,植物景观在立面上动态透视效果不佳。

4、在景观的文化功能上考虑不够。

生活区绿地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坚持以植物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首先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生长正常,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其次应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在竖向设计上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喜光与耐荫,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合理搭配。

2、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竹类、水生植物、色叶植物、花灌木、芳香植物。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

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3、适当配置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吸引鸟类和昆虫,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必须科学、合理,尊重自然,同时为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身能融于其中的小环境,为居民的休闲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4、植物配置应考虑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

居住区绿化分几种类型:绿篱设置、宅旁绿化、隔离绿化、架空空间绿化、平台绿化、屋顶绿化、停车场绿化、道路景观绿化。

(1)绿篱以行列式密植植物为主,分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

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类灌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

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要求相对较高大。

(2)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

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以免影响采光;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在冬季则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

宅旁绿地也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而且在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3)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

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4)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山水景观。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5)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

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6)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绿化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木或攀缘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总的来说,居住区美化选用树木花草的品种,宜求精而忌繁杂。

在树种的配植上,应根据栽培的目的和生长习性,尽量做到乔、灌、地被相结合,要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

通过各种手法营造特色居住区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注重树种的搭配方式。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

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2)在统一基调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水杉、龙柏、侧柏、香樟、银杏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3)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背景突出、注重色块和季相变化。

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和背景。

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层次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色块设计的手法是通过利用大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群体的美,使之成为视线的焦点。

合理地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是现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4)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其中孤植主要展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植是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列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丛植是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群植是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我认为小区植物配置应该注意以下这些各个居住小区要加强配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行跟踪反馈制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同维护小区的完美。

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除普通草本植物外,还要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搭配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起到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二是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

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应注意:1(无污染,无伤害性。

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昧、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

2(抗污染。

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

所选树种(植物)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等。

3(少常绿,多落叶。

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

4(以阔叶树木为主。

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

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与这种环境不相宜,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5(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

夏阴(五角枫、广玉兰等),秋实或彩叶(金李类、乌桕、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6(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

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李类、金银木、苹果类、菊类、向日葵、柳树、串红类等。

在植物配置方面由于居住区的绿地结构比较复杂,在植物配置上也应灵活多变,不可单调、呆板。

可以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面积较大,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在一个小区一般有2至3个。

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

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阴、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蜡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

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阴效果好的小乔木、开花灌木或藤本,如香椿、樱花、石楠、爬墙虎等。

面是指宅旁绿化,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用地,约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是住宅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

特别要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

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的扩大。

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建筑表面积),为主体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