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在阐明了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背景。

接着探讨了胆结石的形成和症状,详细介绍了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原理和手术操作流程。

随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讨论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在总结了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优势,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在治疗胆结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效果分析,形成,症状,原理,手术操作,临床效果,并发症,预防,优势,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胆结石的治疗意义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胆结石的治疗意义在于防止其引起胆囊炎、胆道感染、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胆结石患者常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这种治疗方式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背景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结合了腹腔镜技术和胆道镜技术的优势,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和处理患者的胆道结石问题。

该治疗方式具有微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正逐渐成为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效果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

2. 正文2.1 胆结石的形成和症状胆结石是由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胆红素等成分在胆囊或胆道中沉积结晶形成的结石。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固醇饱和度高、胆盐分泌不足、胆汁排空障碍等因素相关。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但伴随着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成为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腹腔镜技术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利用微创的手段进入腹腔进行诊断和治疗。

胆道镜技术则可以通过胆管口进入胆管,观察和清除胆管内的结石和狭窄。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原理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建立内窥镜通路,进入胆管内进行结石和狭窄的清除,同时通过腹腔镜技术对肝胆系统进行评估和修复。

(1)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病人的疼痛感轻微,住院时间短。

(2)清除彻底:结石清除彻底,疗效显著,可以避免结石复发。

(3)并发症少:手术过程中,通过监测压力和胆道内的影像,避免了胆道损伤的风险。

(4)目视清晰:腹腔镜和胆道镜的联合使用,可以对胆管的狭窄和结构进行清晰的观察和修复。

研究发现,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

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成功率高达98%;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联合治疗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4. 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腹痛和胆囊炎等胆道疾病治疗中有优势。

尤其在高龄患者和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中,该方法尤其适用,因为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术前检查均可行腹腔镜手术者,按患者意愿分成腹腔镜组70例及开腹手术组302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在引流管置入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上,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创伤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恢复快,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了住院时间,易被患者接受。

标签: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在人体的胆道系统中,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性胆道疾病。

发生胆道结石与胆道感染有很大关系[1]。

当人体的胆道一旦出现瘀堵时,就会使细菌在此快速地繁殖,最终出现胆管炎症,进而导致细菌进一步的扩散,引起其他部位出现不同程度感染,最终产生胆囊炎和黄疸等症状[2],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威胁到生命。

2008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总共收治了372例胆道结石患者,对其中70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了372例胆道结石患者,经术前检查均可行腹腔镜手术者,按患者意愿分成腹腔镜组70例及开腹手术组302例。

腹腔镜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30~78岁,平均(47.2±4.5)岁;病程3.8个月~21年,平均(12.5±4.9)年。

开腹手术组,男200例,女102例;年龄3~76岁,平均(46.8±4.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1.8±4.5)年。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腹腔镜和胆道镜是治疗胆结石的两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

近年来,这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胆结石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一、联合治疗原理胆结石是胆囊或者胆管中的结石,其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外科手术切除,另一种是内镜治疗。

腹腔镜和胆道镜都是内镜治疗的一种形式。

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使治疗更加完整,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使用腹腔镜的过程中,医生可以在腹腔内直接查看胆囊和胆管的情况。

通过腹腔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腹腔镜可以切除胆囊或者进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而胆道镜则可以穿越胆管,直接观察到胆管中的结石情况。

胆道镜可以同时进行结石碎石和机械充气,以便把结石和残留胆汁从胆管中排出。

因此,将腹腔镜和胆道镜两种技术联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做到既可以清晰地观察胆结石的情况,又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或者胆道切石术,让治疗更加完整。

二、联合治疗的应用范围1、有胆管结石,而且结石比较大或者比较困难排出。

2、存在胆管结石伴有胆囊炎等症状,需要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和胆道结石清除术。

3、胆囊内有结石同时伴有胆道常规造影检查显示胆道有结石。

4、复杂的胆管结石或者胆管结石数量较多的患者。

三、联合治疗的优点1.手术创伤小:腹腔镜和胆道镜都是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

2.疗效显著:腹腔镜和胆道镜两种技术相结合使用,可以清除胆管和胆囊内的结石,让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3.安全性高:联合应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可以大幅度减小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安全性大大提高。

4.复发率低:联合应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可以清除胆管和胆囊内的结石,大大减少胆结石复发的可能。

四、联合治疗的不足之处1.需要专业技术:联合治疗需要术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这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比较高。

2.设备及费用:腹腔镜和胆道镜都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手术费用比较高,需要患者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术后随访结果分析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讨论,发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结石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随访结果良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论指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可以有效治疗胆结石,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在进一步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和完善手术操作流程上进行探讨,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结石、治疗效果、临床观察、患者、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并发症、随访结果、影响因素、结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胆结石的治疗现状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治疗现状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胆道通气,适用于较小的、不伴随症状的胆结石。

由于保守治疗的局限性,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复杂、伴有症状的胆结石的首选方法。

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经皮经肝胆道探查取石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创伤大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的出现为治疗胆结石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术选择。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结合了腹腔镜技术和胆道镜技术的优势,能够实现对胆囊和胆道的精准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在治疗胆结石中逐渐受到更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和应用。

1.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优势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结石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期缩短,患者更容易接受。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操作更精细,医生能够观察到更清晰的显微结构,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胆道结石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内镜取石,存在切口大、恢复慢、伤口感染等问题。

腹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评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观察性研究。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胆结石患者共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为32-68岁。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腹部彩超、胆囊超声和腹部CT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

手术采用全麻下行,常规消毒,工作站悬吊或卧位,操作者右手握镜,左手操作工具。

先行腹腔镜检查,确定胆结石位置和大小。

然后,将胆道镜插入胆道,通过观察腔道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石器械进行取石。

如果胆结石太大无法完整取出,可先行碎石。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和随访。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如感染、胆瘘等)、疼痛程度、胆结石完全清除率和患者满意度等。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90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ml。

术后未发生感染和胆瘘等并发症。

术后疼痛程度轻微,可通过镇痛药物控制。

胆结石的完全清除率达到了98%。

所有患者均表示满意度较高,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以上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可以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多由于胆固醇浓度比例改变、胆汁淤滞等因素引发。

胆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患者会感到右上腹或上腹部位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胛以及背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部分病人由于痛剧烈而不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1]。

首次出现胆绞痛后,约70%的患者一年内会复发。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治疗胆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的创伤大、切口易感染、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腹腔镜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胆结石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弊端,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以我院12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12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检查,均无现异常现象,并经过 B 超、CT、MRI、ERCP 检查确诊为胆道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入我院接受胆结石疾病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结合临床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取出结石,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临床治疗。

综合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得出本次实验研究的最终结论。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性率为87.28%;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突出问题、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满意度等多项综合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观察组患者胆结石复发率为5.93%,对照组患者胆结石复发率为16.20%。

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方法,患者身体承受痛苦较少,术中、术后阶段综合评价指标较高,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手术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构建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技术,可以在临床治疗领域得以全面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治疗技术;临床效果;研究引言:胆结石是一种胆道系统发生结石病变的常见疾病。

结石的产生因素多种多样,不同的发病部位有着不同的疼痛感觉。

胆囊内部形成结石,会在短时间内刺激胆囊粘膜,引起多种炎症的发生。

结石在胆囊内部镶嵌时间过长,将会继发感染,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胆结石属于一种慢性刺激性疾病,具有持续恶化、甚至癌变的可能。

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体内结石的增长,降低身体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一般胆结石具有2%-3%的癌变可能性,因此该病必须引起广大群众与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临床领域,胆结石可采用药物保守和手术取出两种方式进行干预性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1年~2013年所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
本文选取6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3±5.4)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9)年,结石直径5~20mm,结石平均直径(13.1±
2.2)mm;對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9.1±4.8)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7±0.5)年,结石直径5~20mm,结石平均直径(1
3.7±1.9)m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前常规行肝胆磁共振(MR)及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检查,确定结石的数量和具体位置。

手术前12h禁食水。

手术时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进行常规的”四孔法”穿刺,建立气腹,腹腔镜、操作设备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穿刺置入,探查患者的腹腔,首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使胆囊管游离同时将其夹闭,暂不切断;然后仔细游离胆囊动脉并夹闭、切断,将胆囊游离(待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放置完毕后将胆囊切除),使用胆囊抓钳向上提起胆囊底部,起牵拉作用以利于解剖出胆总管前壁;在胆总管前壁上纵向切开0.5~1.0cm,处理好溢出的胆汁,然后放置胆道镜,清理干净胆管内的结石并仔细检查、确认结石已经被取净、胆总管通畅后,放置T型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好切开的胆总管前壁,经T管注入盐水检查胆管缝合处有无渗漏。

对于单纯胆囊结石患者,用穿刺针在胆囊的底部进行穿刺,将胆汁处理好后,在胆囊的底部切一4~8mm
的切口,然后置入胆道镜取石,确认结石被取净后,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好胆囊底的切口,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放置引流管于胆囊周围处引流,将腔镜器械撤出,缝合切口[1]。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检查结果转阴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检查结果部分转阴性;无效:患者检查指标、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更加严重[2]。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住院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

1.5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5.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
3.3%,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患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有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治疗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3]。

本次研究选取60例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来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4):2847-2848.
[2]施兆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3):107-108.
[3]吕为良.赵迎威.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4,22(10):85-86.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