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燃料发动机
气体发动机工作原理简述

气体发动机工作原理简述气体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产生动力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通过将燃料和氧气混合后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利用这些气体的流动和膨胀来驱动发动机的转动。
1. 燃料和氧气的混合在气体发动机中,燃料和氧气需要充分混合才能进行燃烧。
燃料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气体,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而氧气则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氧分子来提供。
混合后的燃料和氧气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
2. 燃烧过程当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后,通过点火装置点燃。
点燃后,混合气中的燃料开始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适当的燃料和氧气配比以及适当的点火时机。
3. 高温高压气体的膨胀燃烧后的气体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这些气体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这个压力会推动活塞或涡轮叶片等机械部件的运动。
活塞运动时,将燃烧室内的气体排出,同时将新鲜的混合气进入燃烧室。
涡轮叶片则通过气体的流动来驱动,从而提供动力。
4. 排气过程在气体发动机中,排气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当活塞或涡轮叶片将燃烧室内的气体排出后,这些气体进入排气系统。
排气系统中通常包括排气管和消声器等部件,它们可以减少排气噪音并改善气流动力学性能。
5. 冷却和润滑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会对发动机部件造成损伤,所以气体发动机通常需要冷却系统来降低温度。
冷却系统可以通过循环冷却剂来吸收和散发热量。
同时,发动机还需要润滑系统来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提高运行效率和寿命。
总结起来,气体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燃料和氧气的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利用这些气体的膨胀来驱动发动机的转动。
这种发动机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工业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体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玉柴气体发动机产品介绍

玉柴LPG发动机主要产品
14、 YC6G220P-30(220马力国3电控LPG单燃料发动机) 15、 YC6G240P-30(240马力国3电控LPG单燃料发动机) 16、 YC6J180P-30(180马力国3电控LPG单燃料发动机)
YC4G系列NG发动机技术参数
型号:
YC4G180N-20/30 缸径×行程(mm): 112×132 排 量(L) : 5.25 进气方式: 增压中冷 压缩比: 11 功率/转速(kW/rpm) : 132/2300 最大扭矩(N.m/rpm) : 650/1400 低速扭矩(N.m/rpm): 520/1000 排放: 国2、国3 噪音: ≤93 dB
YC6J系列NG发动机技术参数
型号:
YC6J190N、 YC6J210N 缸径×行程(mm): 105×125 排 量(L) : 6.494 进气方式: 增压中冷 压缩比: 11 功率/转速(kW/rpm) :140/2500、 155/2500 最大扭矩(N.m/rpm) :650/1500、 710/1500 低速扭矩(N.m/rpm) :530/1100、 580/1100 气耗(YC6J210N ):35立方/百公里(城市公交 工况,不开空调) 排放:国2、国3 噪音:≤93 dB
玉柴气体机开发人员
专业的气体机研发和发动机标定工
程师 熟练的应用配套和整车标定工程师 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和工程师
玉柴气体机优点
可靠性高 动力强劲(接近同功率的柴油机)
与喷嘴、多点喷射相比,气耗更低
与喷嘴相比,能适应清洁度更差的
燃气 电控系统通用性好,可适应LPG、 CNG、LNG
第十一章_其他类型发动机

四、转子发动机的各系统
转子发动机除上述的基本构造外,还应有配气系统、燃料供 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点火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功用与往 复活塞式发动机基本相同。
1.转子发动机的配气系统
转子发动机没有专门的配气机构,它的进、排气是由气孔的位 置、尺寸及三角转子转动的相位来共同控制的。
转子发动机进气孔的布置 a. 周面布置 b. 端面布置 c.混合进气
第二节 燃气涡轮发动机
第二节 燃气涡轮发动机
一、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展
1791年,英国人J·巴伯首次描述了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
1872年,德国人F·施托尔策设计了一台燃气轮机,并于 1900~1904年进行了试验,但因始终未脱开起动机独立运行而失败。
1905年,德国人C·勒梅尔和R·阿芒戈制成第一台能输出功的燃 气轮机,但效率太底,仅3~4%,因而未获得应用。
(1)三角转子的构造
转子的材 料可用可锻铸铁、 稀土球墨铸铁、 高强度合金铸铁 (如铜铬钼合金 铸铁)制造。
三角转子的构造 1-端面密封条槽 2-油环槽 3-转子轴承座 4-喷油孔 5-内齿圈 座
6-密封销孔 7-径向密封片槽 8-燃烧室凹坑 9-冷却腔 10-气压平衡孔 11-质量平衡孔 12-加强筋
优点:具有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和功率传递的可靠性、热效率高而工作可靠。 缺陷:即存在许多往复运动质量,如活塞组件及气门机构等。这些组件因 往复运动而引起的往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不能得到完全的平衡,且随着发动机 转速的不断提高这一缺点更加明显,轴承的载荷显着增加、振动加剧、噪声进 一步恶化等等。因而,使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单位容积功率的提高和降低单位 功率质量等性能指标的改善受到制约。
三角转子周边与缸体型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称为冲程面积,此面 积随偏心轴转角的变化而变化。
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对比及应用

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对比及应用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进行对比,并探讨其在航运行业中的应用。
一、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对比1. 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液化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船用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LNG发动机采用燃气混合式点火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排放和低噪音的特点。
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对环境污染较小。
2. 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液化石油气是由丙烷和丁烷等石油气组成,与液化天然气类似,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排放特点。
LPG发动机可以直接替代柴油发动机,无需更改船舶的动力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 氢气发动机: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唯一副产品是水。
然而,氢气的储存和供应技术仍存在挑战,目前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较为有限。
二、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应用1. 船舶动力系统: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的柴油发动机,成为船舶的主要动力系统。
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 港口设施: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港口设施,例如港口拖轮、起重机等。
这些设备在港口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港口周边的噪音和空气污染。
3. 海上巡逻船和渔船:海上巡逻船和渔船长时间在海上工作,对燃油的需求量较大。
使用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可以降低燃油成本,并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公共交通工具: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例如渡轮和观光船等。
这些船只通常在城市水域频繁运行,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论: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在航运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相比,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具有更低的排放和噪音水平,有助于改善海洋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
潍柴动力气体发动机产品介绍(重卡用户版)

山东巨力股 份公司
000880SZ
潍柴进出口 公司
重潍柴 中速机业务
40%
陕西 重汽 东风 越野车 陕西 法士特 株洲 火花塞
潍柴西港 新能源
株洲 齿轮
富通 空调
重潍柴 高速机 业务
上海 和达
第 3页 共 页
一、企业概况
(公司简介)
公司是潍柴动力控股的新能源发动机制造企业,成立于1999年,现厂房建筑面积2万 余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万台,满负荷生产,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建有先进的产品 开发试验装备。公司成功开发了WP5NG、WP6NG、WP7NG、WP10NG、WP12NG等车用气体发 动机产品,功率覆盖120-280千瓦,达到国Ⅲ、国Ⅳ、国Ⅴ排放标准,广泛应用于城市 公交、公路客车、重型卡车等各个领域,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 13页 共 页
3、节能技术之三:专用配气系统
燃气机专用配气系统 1、专用的凸轮轴;
• 优化凸轮型线 • 减小进、排气门重叠角
第 14页 共 页
2、节能技术之四:重卡专用匹配
WP10NG300E30万有特性曲线
WP12NG380E30万有特性曲线
低速大扭矩、经济性好 针对重卡载重大、上下坡多的工况(特别是自卸等工程用车),开发了重卡 版气体发动机,通过加大低速时的充气效率,提高了低速扭矩;降低了燃料 消耗率。
1100 1150
1350/(1200-1600)
1400/(1200-1600) /350 280/380
2200
2200 2200
195
195 195
95
95 95
参数说明: • NG- 天然气的总称包括CNG(压缩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 • E30-表示达到国Ⅲ排放标准
燃气发动机工作原理

燃气发动机工作原理
燃气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燃气燃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包括燃气的压缩、点火燃烧和能量转化三个主要过程。
首先,在燃气发动机中,空气通过进气道被压缩机压缩后送入燃烧室,同时燃料也被喷入燃烧室中。
燃气发动机通常采用压气机或离心式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压缩。
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力和温度增加,从而增加了与燃料混合后燃烧的效果。
其次,在燃烧室中,燃料与压缩的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或涡轮运动。
燃料的点燃一般采用火花塞或者压燃式点火系统。
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推动活塞或涡轮转动,从而产生动力输出。
最后,在燃气发动机中,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排气系统排出。
在内燃机中,活塞通过往复运动带动连杆转动,将机械能输出。
在涡轮发动机中,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涡轮叶片的工作使涡轮转动,带动输出轴旋转,从而产生动力。
燃气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关键在于将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并点火燃烧,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或涡轮,从而产生动力输出。
因此,燃气发动机通常具有高功率、高效率、低排放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各个领域。
天然气发电机组与柴油机的区别

天然气发电机组与柴油机的区别
天然气发电机组与柴油机的区别,天然气发电机组是以天然气等高热值气体为燃料的点火式气体机,主要与西门子技术发电机配套。
lhcldc02
天然气发电机组具有输出功率范围广,启动和运行可靠高、发电质量好、重量轻、体积小、维护简单、低频噪声小等优点,一般它们具有以下四个个优点:
1、燃气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低:新能源、变废为宝以及环保清洁的排放越来越成为用户的首选。
2、燃气发电机组的启动性能好,启动成功率高。
3、燃气发电机组的噪声低振动小。
4、燃气发电机组采用的可燃性气体是清洁、廉价的能源。
天然气发电机组与柴油机的区别:
活塞:柴油机采用的是ω型活塞;天然气发电机组采用的是盆型结构。
天然气发电机组采用盆型结构:1、可以减小压缩比。
2、天然气发动机没有像柴油机那样要求油
凸轮轴:柴油机气门重叠角是128°,可以较充足的扫气,天然气发动机的气门重叠角是22°,扫气只能通过活塞推出,不能大面积扫气。
这也是燃气机排温比柴油机高许多的原因之一。
增压器:天然气发动机采用双增压器结构,属于变压系统,即脉冲系统,柴油燃烧后体积变大,燃气机的增压器压气轮相比要小一些。
点火系统:
柴油机压缩比相对比较大。
天然气发动机比较大,缸径大,压缩比也比汽油机高;气体燃料发动机点火系统还有电容器蓄能的能量高,可控硅的开关迅速,电压上升快,点火线圈瞬时电压高,火花强,点火成功率高,火花塞寿命长等特点。
随着增压技术和混合技术的深入研究,天然气发电机组会越来越可靠,功率也会提高到新的台阶。
气体燃料发动机

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产 生电能驱动车辆,具有零排放、 高效率等优势。
航空航天
航空发动机
使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为飞机提供 动力。
火箭发动机
使用液氧/液氢、液氧/液煤油等作为 燃料,为火箭发射提供强大推力。
船舶行业
燃气轮机船
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装置,以轻油 或柴油为燃料,具有高航速、低油耗 等优点。
环保法规的影响
01
02
03
严格排放标准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 气体燃料发动机需要不断 升级技术,以满足更低的 排放限制。
低碳燃料的发展
鼓励发展低碳燃料,如氢 气、生物燃气等,以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空气 质量。
能源效率要求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燃料消耗,是气体燃料发 动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LNG船
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为船舶提 供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发电与能源
燃气轮机发电站
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设备,以天然气为燃料,具有高效、灵活、清洁等优点。
分布式能源系统
以气体燃料发动机为核心,集成多种能源技术,为建筑物或工业园区提供冷、热、电等多种能源需求 。
04
气体燃料发动机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高效燃烧技术
通过改进燃烧室设计、优化燃料 喷射和混合技术,提高气体燃料 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油消
耗和排放。
智能化控制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 时监测和调整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实现最优化的性能和排放控制。
材料和制造工艺
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 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降 低维护成本。
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相对较新,可能需要 更复杂的维护和修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燃料发动机概述天然气发动机发展现状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有气田气和油田伴生气两类。
作为燃料,天然气有以下特点:(1)天然气的体积热值和质量热值略高于汽油,但理论混合气热值要比汽油低,甲烷含量越高,相差越大。
纯甲烷的理论混合气热值比汽油低10%左右。
(2)抗爆震性能好。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辛烷值为130,具有高抗爆震性能。
天然气专用发动机的合理压缩比为12,允许压缩比最高可达到15,具有采用提高压缩比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潜力。
(3)混合气发火界限宽。
天然气混合气具有很宽的发火界限,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6-1.8,可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来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
(4)天然气的着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慢,因此需要更高的点火能量。
(5)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由于燃烧温度低,NOX生成少,天然气为气态,混合均匀,燃烧较完全,微粒排放极低。
天然气在发动机上应用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很多种。
(1)按点火方式可分为电火花点火、柴油引燃和掺加其它气体燃料直接压燃。
(2)按供气方式可分为缸外预混合和缸内直接喷气。
缸外预混合供气又分为混合器式、单点喷射式和多点喷射式,缸内直接喷气又分为低压喷射和高压喷射。
(3)按燃烧方式可分为均质预混燃烧、扩散燃烧和HCCI燃烧方式。
(4)按燃料的使用方式可分为单一燃料发动机、两用燃料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
(5)按控制方式可分为机械控制式、机电控制式和电子控制式。
目前使用的天然气发动机主要由传统发动机改装而成,柴油机改装能利用柴油机的高压缩比,是一种有潜力的改装方式。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是以少量喷入缸内的柴油作为引燃燃料,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
其优点是:既可用柴油引燃天然气工作,也可用100%柴油燃料工作。
这对于那些因环境和经济等因素想利用天然气,但天然气供应又不能充分保证的区域特别有价值。
它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适合在各种功率的柴油机上进行改装,只需增加一套供气系统,就能用天然气代替大量的柴油(80%以上),且保留了柴油机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势。
在技术层面上,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技术主要随着天然气供气方式的改进而发展的。
进气道混合器预混合供气方式是应用较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原机改动很小的情况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最大功率略有下降,烟度排放大幅降低,NOX 略有下降,发动机的排温和噪声也有所下降,但HC和CO有所上升。
这种供气方式的装置简单、成本低,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国内研究者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
清华大学的欧阳明高教授研究了供油系统参数(如供油提前角、引燃油量、喷油器参数、针阀开启压力)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等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双燃料发动机引燃柴油供给系统参数的措施。
采用进气道混合器预混合供气,很难精确控制天然气的进气量,各缸的燃料分配不均匀。
随着电控技术在内燃机上的广泛应用,双燃料发动机改装技术向柴油和天然气供给的综合电子控制方向发展。
天津大学的苏万华教授利用自主开发的32位电控系统将斯太尔WD615 64增压非中冷柴油机改装成气口顺序喷射的全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其NOX和颗粒排放达到了欧Ⅱ标准缸内气体喷射采用气体喷射器直接向气缸内喷射天然气,分高压喷射和低压喷射两种。
低压喷射供气主要用于低压缩比发动机;高压喷射供气主要用于高压缩比发动机和在压缩终点喷射的气体燃料发动机上。
大型发动机和高速发动机往往采用高压喷射,以实现较高的燃料供给量和较短的供气喷射时间。
这种改装技术(尤其是高压喷射式)减少了燃料供给对空气充量的影响,实现了燃料供给的质调节,易于实现稀薄燃烧。
同时,它也会消除因气门重叠造成的气体燃料逸出,保证了发动机高负荷时的动力性,使双燃料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与柴油机相当。
不过,缸内喷射式双燃料发动机大都采用两个喷射器,需要对柴油机气缸盖进行改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费用高。
天然气缸内高压喷射和缸内扩散燃烧理论是由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Philip Hill教授首先提出的。
1997年4月加拿大Westport公司在此基础上推出世界上第一辆采用高压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天然气公共汽车,挪威Trondhein大学也进行了相似的试验研究。
芬兰Wartsila柴油机公司的高压喷射式双燃料发动机已投入商业化生产。
日本Mitsui造船工程公司在缸径为420mm的双喷射器式双燃料发动机上,对天然气喷束速度场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结论认为双燃料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原机基本相同。
上述三种供气方式中,混合器供气方式的成本低,但很难达到较高的排放要求。
为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必须采用电控气体燃料喷射技术。
缸内直接喷气是高压喷射,其成本比气口多点顺序电控喷射高。
不过,气口多点顺序电控喷射技术既满足精度要求,在国内又属于基本成熟技术,因此对国内而言,宜采用气口多点顺序电控喷射方式。
目前大部分双燃料发动机都采用原有供油系统,以简化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装内容,节约成本。
不过,采用原有供油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存在很大的缺陷。
传统柴油机供油系统在循环喷油量降低至额定工况的5%-15%时,供油系统变得不稳定,柴油雾化质量下降,燃烧过程变差,这会影响双燃料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研究表明采用微量柴油引燃天然气,可以改善缸内天然气的燃烧过程,提高气体燃料的替换率,降低有害排放。
因此,对于双燃料发动机,无论是气口顺序多点电控喷气,还是缸内直接喷气,其喷油系统应重新设计以满足双燃料发动机对小引燃油量的要求。
国外大力开展了双燃料发动机微量引燃喷射系统的研究,目前采用电控多点喷射方式的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逐渐在柴油喷射系统中采用共轨技术。
例如美国BKM公司利用该公司的SERVOJET电控共轨蓄压式喷油系统代替了柴油机原来的直列式高压油泵,可以实现引燃柴油的微量喷射,每个循环引燃油量只占全负荷油量的1%,而且能精确控制。
美国Cooper公司在Cooper LSVB系列四冲程发动机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微量引燃柴油功能的CooperClernbum双燃料发动机。
另外芬兰Coltec公司Enviro Desigll PC25双燃料发动机也采用了类似Cooper Clernbum的喷油系统。
随着博世、德尔福等大公司将共轨喷射技术引入国内,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中采用能满足微量引燃柴油的共轨喷油技术,成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一个发展趋势。
1.3.5氢气发动机研究进展氢是一种二次能源,来源丰富,理化性质见表1-5。
作为燃料时,氢气具有如下特点:(1)氢气点火能量小(0.02MJ),是汽油最低点火能量的十分之一,使用时能可靠着火。
(2)氢气火焰传播速度比汽油快5倍。
(3)氢气的熄火间隙只有0.06,仅为汽油的三分之一,能使火焰传播到接近气缸壁,产生更完全的燃烧;(4)氢气燃烧后只产生H2O和NOX,不产生HC、CO、CO2和碳烟排放。
(5)氢气的可燃范围宽,稀燃极限低,即使在稀混合气,氢气也可完全燃烧。
密度(kg/m3)0.09 720-750 830 0.71理论空燃比(kg/kg)34.3 14.8 14.3 17.2低热值(MJ/kg)119.9 43.9-44.4 42.6-42.9 49.8着火温度(℃)585 390-420 258 647-547火焰传播速度(m/s)3.1 1.2 0.34最小点火能量(MJ)0.02 0.25 0.28着火界限(%)4-75 4-7.6 6-6.5 5.3-15扩散系数(cm2/s)0.63 0.08 0.02火焰淬熄距离(mm)0.64 2.84 1.9氢作为汽车燃料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氢的燃烧从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一是通过氢的离子化转化为电能。
前者通过内燃机实现,后者则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
氢在内燃机上的应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作单一燃料;另外一种是作添加燃料,如天然气掺氢、汽油掺氢和柴油掺氢。
作为发动机单一燃料,氢燃料供给方式有缸外预混合和缸内直接喷射两种类型。
缸外预混合一般采用化油器、进气歧管喷射和进气口喷射等方法形成混合气。
国内关于氢发动机的研究较少,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如上海交通大学的马捷和中科院的张国强等对氢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进气温度、空燃比和压缩比对氢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对于国内,国外对于氢发动机的研究较为深入,如Alan N.Drew等人研究了氢发动机的瞬态和稳态过程;J.Yamina等人详细研究了影响氢发动机燃烧期的各种因素;M.Baghdadi等研究了压缩比、当量比和转速对氢发动机的影响。
早期通过化油器输送氢燃料的氢发动机,燃料供给方法简单,但由于氢气点火能量小,容易产生早燃和回火等不正常燃烧。
虽然采用低温火花塞、降低冷却液温度、进气冷却和可变气门定时等技术可以降低其早燃风险,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于进气歧管喷射或进气口喷射的氢发动机,研究表明可通过控制喷射定时、点火定时或进气道喷水来解决早燃和回火问题。
16合肥工业大学博士论文虽然进气歧管喷射或进气口喷射可以抑制氢发动机的非正常燃烧,但它会影响氢发动机的充气效率,降低发动机功率,缸内直接喷射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根据喷射压力的不同,缸内直接喷射分低压喷射和高压喷射。
低压喷射是在进气门关闭后压缩行程前半行程喷入氢,喷射压力可降低至1 MPa。
高压喷射是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将氢喷入,喷射压力高于8 MPa。
缸内直喷技术提高了氢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还能通过精确控制点火正时来避免回火、早燃和敲缸现象,使发动机产生较高的热效率。
H.Yi等人利用一台单缸氢发动机研究了进气口喷射和缸内直喷氢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认为缸内直喷式氢发动机可以满足大功率车辆的需求,在小负荷和稀混合气下运行时能产生较高的热效率,最高指示热效率超过40%。
但是,缸内直喷式氢发动机循环变动量要比进气歧管喷射氢发动机或汽油机高,为此Verhelst等对直接喷射氢发动机循环变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初期的循环变动是引起氢发动机循环变动的主要原因。
当前,氢发动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NOX排放和功率恢复。
对于NOX排放,采用进气喷水、废气再循环、进气掺烧N2和CO2可以降低氢发动机的NOX排放。
功率恢复则较为困难,因为常规的功率提高方法会因氢气的独特性质而受到限制。
如提高压缩比会引起早燃或回火;提高当量燃空比会引起NOX升高和燃烧不完全等问题;采用增压中冷技术会增加早燃机率和NOX排放。
因此,如何兼顾氢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是个难题。
目前,液态喷射技术、复合喷射技术(中低负荷时气道喷射,高负荷时缸内直喷)和氢混合动力技术是氢发动机的研究重点。
除作为单一燃料外,研究者还将氢气添加到其它碳氢燃料中,利用氢气良好的燃烧特性来改善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