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梳理B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学习要点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学习要点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运动形式,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需要掌握的一些关键的要点,以下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学习要点的剖析:一、定义与特点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物体在真空中只受重力作用,或者在空气中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
g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²或g=10m/s²。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二、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概括:1.速度公式:v=gt(v为t时刻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1gt²(h为下落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2.位移公式:h=2间)。
3.速度位移关系:v²=2gh(v为下落至某一高度时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下落高度)。
此外,还有以下比例关系: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
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²。
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3:5:……:(2n-1)。
三、实验探究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实验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不同质量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从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这一特点。
四、实际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梳理B(附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掌握其运动规律.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差异.3.理解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4. 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5. 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领会“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检验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00:02:58】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
3、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
g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尽管在不同地点加速度g值略有不同,但通常的计算中一般都取g=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g=10m/s2。
■要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00:04:30】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②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2③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 =1:3:5……(2n-1)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要点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2.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的考查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大B、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作自由落体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思路点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

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到重力作用下,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运动的现象。
在学习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我们需掌握的知识点有:自由落体的基本概念、重力、加速度、运动学公式、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实验等。
1.自由落体的基本概念: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没有受到空气阻力等其他影响的情况下,仅受到重力作用下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的运动。
2.重力: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是指物体受到的吸引和拉扯使物体趋于地心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离地面的高度无关。
3.加速度:加速度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
在自由落体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即为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约为9.8m/s²。
4.运动学公式:自由落体的运动可以用运动学公式来描述。
其中最常用的公式包括:v = u + gt、h = ut + (1/2)gt²、v² = u² + 2gh 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和速度-位移关系。
其中,v 为物体的末速度,u 为物体的初速度,t 为时间,h 为位移,g 为重力加速度。
5.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若物体具有一个初始的水平速度,则为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纵向自由落体与横向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横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在纵向服从自由落体运动。
6.自由落体实验: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可以验证自由落体的基本规律。
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块平坦的地面,一根垂直的长直尺以及一只计时器。
首先,固定直尺垂直于地面,并将物体从直尺的顶端自由落体落下;同时,利用计时器测量物体从直尺顶端到下方的时间。
重复进行若干次实验,记录下物体的下落时间,并分析数据,得出自由落体的规律。
总之,掌握自由落体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下的垂直自由下落运动。
同时,自由落体也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内容,对于后续学习力学、热学等内容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

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
1. 自由落体的定义: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仅受到地球重力的作
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2.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近似等于重力加速度g,
约为9.8 m/s²,指向地球中心。
3. 落体运动方程: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为h = (1/2)gt²,其中h为下落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下落时间。
4. 下落时间:自由落体的下落时间只与下落高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以及材料
等无关,即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其下落时间
相同。
5. 下落速度:自由落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下落时间为t时,下落速度为v
= gt。
6. 自由落体的能量转换: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7. 傅科的实验:利用倾斜的导轨上滚动的小球进行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
加速度的存在和大小。
8. 空气阻力对自由落体的影响:在真实情况下,空气阻力会影响自由落体的运动,使
得物体的下落速度逐渐接近一个稳定值,无法继续加速。
9. 落地速度:当考虑空气阻力时,自由落体的速度会达到一个极限值,称为落地速度,此时物体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相等,速度不再增加。
10. 自由落体的应用:自由落体的知识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基于重力加速度的测高仪、自由落体加速度计的原理等。
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

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必修一物理自由落体知识点》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一个基础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物理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在必修一课程中,自由落体知识点作为物理的基础知识点,对学生的物理基础能力提升和对物理世界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自由落体的定义、运动规律、测量方法以及物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对自由落体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一、自由落体的定义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不受其他力的作用下,只受地球引力影响下下落的运动。
在地球的表面附近,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吸引,而自由落体是一种特殊的重力作用现象。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垂直落下,可以省略空气阻力等外力影响因素。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作用,这个引力的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的延伸和补充。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下:1.速度: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始终不断增加,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大小为9.81m/s2,可用公式v=gt表示,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g为加速度,t为时间。
2.位移:自由落体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变化,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用公式y=1/2gt^2表示,其中y表示位移,g为加速度,t为时间。
3.时间: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速度、位移之间成直接关系,可用公式t=√2y/g或t=v/g表示,其中t表示时间,y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g为加速度。
4.高度:自由落体物体的高度与时间平方成反比,可用公式h=1/2gt^2表示,其中h表示高度,g为加速度,t为时间。
三、自由落体的测量方法自由落体的测量方法是指使用物理实验和测量手段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量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使用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器材和直接测量物体运动参数的方法。
常用的自由落体测量器材有自由落体仪、时间计、万能计、竖直位移模拟器、电子计时器等设备,这些测量器材能够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运动参数,并生成数据记录表、运动图像等数据。
《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清单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清单一、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情况中,空气阻力往往不能完全忽略。
但在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的情况下,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初速度为零:自由落体运动的起始速度为 0。
2、只受重力作用:这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关键条件。
3、加速度恒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 g,约为 98m/s²(在不考虑地理位置差异的情况下),方向竖直向下。
三、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会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在地球表面,赤道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较小,约为9780m/s²;两极地区的重力加速度较大,约为 9832m/s²。
重力加速度还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 gt其中,v 表示末速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
2、位移公式:h = 1/2gt²h 表示下落的高度。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2gh五、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1、 v 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 g。
2、 h t 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六、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或者频闪照相的方法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七、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1、测量高度:比如测量悬崖的高度、建筑物的高度等。
2、计算反应时间:在一些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可以通过物体下落的高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来计算当事人的反应时间。
八、自由落体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结合在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中,自由落体运动可能会与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结合起来。
例如,一个物体先做平抛运动,然后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清单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清单一、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这里需要强调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只受重力作用;二是从静止开始下落。
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比如空气阻力,那就不能称之为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初速度为零这是自由落体运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物体在开始下落的瞬间,速度为零。
2、加速度恒定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通常被称为重力加速度,用字母“g”表示,其大小约为 98m/s²。
需要注意的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会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3、运动轨迹为直线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为零,所以其运动轨迹必然是一条直线。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1、速度公式v = gt其中,v 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下落的时间。
2、位移公式h = 1/2gt²h 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2gh四、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将重物系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让重物自由下落。
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从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减小误差。
比如,要尽量减小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重物的质量要足够大,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等。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1、测量高度比如测量楼房的高度、悬崖的高度等。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然后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计算出高度。
2、估算反应时间让一个人拿着直尺,另一个人将手放在直尺的下方,当拿着直尺的人突然松开直尺,另一个人用手去抓直尺。
通过测量直尺下落的高度,就可以估算出人的反应时间。
3、跳水、跳伞等运动运动员在进行跳水、跳伞等运动时,需要考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确保安全和完成动作的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

(2)石子落地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 40 m/s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t=gt=40 m/s
(3)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答案 35 m
石子最后1 s前的运动时间 t1=t-1 s=3 s 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s=h-12gt12=80 m-12×10×32 m=35 m.
针对训练2
(2022·惠州市高一期末)某同学在一村口的古井井口处自由释放一石子, 过了1 s听到了石子撞击水面声,石子在水中运动10 m后,撞击井底而静 止.石子在水中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不计声 音传播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10 m B.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15 m C.石子在水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下落过程中,两者始终有相同的位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2022·中山市高一期末)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
量自己的反应时间.乙同学拿住直尺的上端,甲同学的
手指尽量靠近但不接触直尺的下端,并做好捏尺的准
备,乙突然放开直尺,甲同学快速用手指夹住直尺,
此时直尺已下落了20 cm,则可以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
如图所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 落得快,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 落快慢相同. (1)为什么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答案 因为没有空气阻力 (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空气阻力的作用可以忽略
知识深化
1.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 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 (3)运动图像: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是 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掌握其运动规律.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差异.3.理解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4. 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5. 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领会“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检验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00:02:58】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
3、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
g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尽管在不同地点加速度g值略有不同,但通常的计算中一般都取g=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g=10m/s2。
■要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00:04:30】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②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2③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 =1:3:5……(2n-1)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要点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2.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的考查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大B、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作自由落体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思路点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答案】D【解析】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的加速度相等,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由于惯性具有水平初速度,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雨滴下落的过程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有关,速度增大时阻力增大,雨滴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阻力与重力相比不可忽略,不能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重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可认为只受重力作用,故D对.【点评】1.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自由落体运动是在条件严格约束下的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里才能发生.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很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得复杂.但是,如果空气阻力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2.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我们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快慢不同,加速度也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阻力不同的缘故.举一反三【变式】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m/s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g越小【答案】A【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减小.例2、有一物体自44.1米高空从静止开始竖直匀加速落下,经4秒钟到达地面,求:此物体到达地面时的瞬时速度.【思路点拨】熟悉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答案】22.0 m/s【解析】题目中只是说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匀加速落下,那么此物体的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判断.我们可以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先算一算自44.1米高空下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212h gt =3t s === 由此可知:如果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只需要3秒钟就可到达地面.但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需要4秒钟才能落到地面,可见此物体不做自由落体运动.既然此物体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也不是重力加速度.那么加速度是多少呢?此物体虽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但仍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用下式解题:h at =21222222244.1/ 5.51/4h a m s m s t ⨯=== 然后再根据v=at 可求出v : v=at=5.51×4m/s=22.04m/s取三位有效数字,此物体到达地面时的瞬时速度为22.0 m/s.【点评】应用公式计算问题时,一定要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不可滥套公式,要注意公式的适应条件. 类型二、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考查例3、从离地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 2,求: (1)小球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s 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 (3)小球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思路点拨】熟悉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10s 5m 95m 125m【解析】由h=500m 和运动时间,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第1s 内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1)s 下落位移之差.解法一:(1)由公式:h=21gt 2,得落地时间:10t s === (2)第1s 内的位移:h 1=21gt 12=21×10×12 m =5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 内的位移为:h 2=21gt 22=21×10×92m=405m所以最后1s 内的位移为:h 10=h-h 9=500m-405m=95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 ,其位移为:h 5=21×10×52m=125m 解法二:根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特点,由第1s 内的位移h 1=5m ,可直接用比例关系求出最后1s内的位移,即h1:h10=1:19∴h10=19h1=19×5m=95m同时,若把下落全程的时间分成相等的两段,则:h t/2:h t=12:22=1:41121150012544h h m m==⨯=【点评】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可使解题简便得多.举一反三【变式1】从某一高塔自由落下一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为塔高的7/16,求塔高.【答案】80m【解析】解法一:画出石子的运动草图.设石子下落的总时间为t,塔高为H,则下落距离为塔高的9/16时经过时间(t-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有:H=21gt2……①2)1(21169-=tgH……②解①、②两式得:t=4s H=80m解法二:设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为V,则落体瞬间的速度为V+g根据推论:V t2-V02=2ax 有:(V+g)2-V2=2g167H……①(V+g)2=2gH……②解①、②得:V=30m/s,H=80m解法三:画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三角形OMN的面积表示石子在前t-1秒内下降的高度,大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塔高.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应有:22)1(167ttHHH-=-得t=4s再根据:H=21gt 2得:H=80m. 【变式2】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 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A.10m B. 20m C. 30m D. 40m 【答案】B类型三、“落尺”类问题例4、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 长为a ,在B 以下h 处,有一长为b 的无底圆筒CD ,若将悬线剪断,求: (1)直杆下端B 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 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思路点拨】画好运动示意图是关键。
【答案】【解析】(1)直杆下端B 穿过圆筒:由B 下落到C 点(自由下落h )起到B 下落到D 点(自由下落h +b )止由得由B 下落到C 所需时间:B 下落到D 点所需时间:直杆下端B 穿过圆筒的时间(2)整个直杆AB 穿过圆筒:由B 下落到C 点(自由下落h )起到A 下落到D 点(自由下落h+a+b )为止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点评】画出情景图,找出相应的位移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杆由A点静止释放,问它经过距A点为h的高为△h的窗户BC的时间△t.【答案】【解析】画出情景图,由图可知【变式2】如图所示,长度为5m的铁链,上端悬挂在O点.若从O点放开铁链,让其自由下落,求铁链通过O点下方25m的A点所用的时间.(g取)【答案】0.2s【解析】铁链通过O点下方25m处的A点所用时间是指从铁链的下端到达A点至铁链上端到达A点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铁链从开始自由下落至下端到达A点,通过的位移为:同理,得铁链通过A点所用的时间为:类型四、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类问题例5、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使我们听到前一滴水滴到盘子上的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听到n次水击盘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1)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为能区别出水滴击盘的声音,甲同学认为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应达34m远,乙同学认为水龙头距盘子距离至少应达34m远.你认为他们的看法对吗?(2)请推导出用此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思路点拨】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分析。
【解析】(1)按实验要求,使我们听到前一滴水滴到盘子上的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若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则相邻两次滴水声间隔的时间即为水滴下落的时间.由此可见,人耳应靠近声源,即靠近盘子,由,而0.1s,所以=4.9cm,即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应达4.9cm,两位同学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2)由于听到n 次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 ,则相邻两次滴水声间的时间间隔△t=t/(n -1).由,可得,这就是用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点评】用这一方法测定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是近似的,但实验方法比较巧妙而且简单. 举一反三 【变式】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 、B 、C 、D 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 ).要想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取g=10m/s 2) ( ) A .普通白炽灯光源即可 B .频闪发光,间隔时间为1.4s C .频闪发光,间隔时间为0.14s D .频闪发光,间隔时间为0.20s【答案】C【解析】由图知Δh=0.2m ,利用Δh=gT 2得T=0.14s ,因此答案选C. 类型五、测定反应时间问题例6、《北京晚报》报道,一小孩从15m 高的楼层掉下,被下面的一位叔叔伸开双臂接住化险为夷,幸免于难.试求:(1) 该小孩在空中下落的时间是多少?(2) 这位叔叔接住小孩时,小孩的速度为多少?(3) 这位叔叔从他所在的位置冲到楼窗下的时间是1.3s ,请你估算一下他要接住小孩,至多允许他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忽略该叔叔的高度;取g=10m/s 2) 【思路点拨】分析清楚小孩与叔叔在运动上的特点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