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所有重内容及最近进展

合集下载

骨肉瘤化疗研究进展

骨肉瘤化疗研究进展

化 疗 的研 究主 要 集 中于如 何 克服 肿 瘤 细胞 耐 药性 、 少化 疗 毒 性 作 用等 方 面 , 望 能 在 争 取 理 想 的 肿 瘤 减 希 坏 死 率 情 况 下 , 合 患 者 临床 预 后 因素 , 定 个体 化 化 疗 方 案 , 通 过 给 予 新 型 治 疗 药 物 、 进 药 物 组 合 、 结 制 并 改
的 高低 决 定 术 后 化 疔 方 案 : 坏 死 率 在 9 以 上 者 继 续 对 ( )
岁、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 、 肿瘤体积>2Oml 0 、 对治疗 的组 织学反应等均可影 响骨 肉瘤化 疗疗 , 之患者身体 加 素质 、 心理及 经济承受能力 、 肿瘤细胞恶性 程度及其耐药
外科技 术 、 射学 分 期 的进 一步 发 展 , 今骨 肉瘤患 者 放 如 9 ~9 %可 接受 保 肢术 及 功 能重 建 。局 部 肿 瘤 患者 长 期 ( ) 5 生存率及治愈率已达 6 ~8 l。 0 0 1 ]
1 新 辅助 化疗
中的作用 , 尚待进 一步研究 证实 。Ta 等 报道采用 沙 si 利度胺 和塞来昔 布治疗 1例骨 肉瘤 患者 , 临床 及影像 经 学证实 有效 。这可能表示抗血 管生 成药对有些骨 肉瘤患
给 药剂 量 、 药顺 序 和 途径 等 方 法 , 给 改善 骨 肉瘤 患者 的 结局 。该 文 就 骨 肉瘤 新 辅 助 化 疗 药 物 及 方 案 的 近
期 研 究 进展 作 一 简要 综述 。
关 键词
骨 肉瘤 ; 辅 助 化 疗 ; 体 化 治 疗 新 个
D【l1 . 9 9 is . 6 3 7 8 . 0 0 0 . 1 ):0 3 6 /.sn 1 7 —0 3 2 1. 3 0 0

骨肉瘤汇报ppt课件

骨肉瘤汇报ppt课件

以上各型成分混合存在 ,以骨质形成为主,软 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次之 。
小细胞型骨肉瘤较少见 ,约占骨肉瘤的2%~ 5%。瘤细胞体积小,与 淋巴细胞相似,可呈弥 漫分布或巢状分布,异 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 见。
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
01
02
03
局部浸润和生长
骨肉瘤通常起源于骨膜或 骨骼的间叶组织,通过局 部浸润和生长的方式逐渐 扩大。
手术时机
尽早手术,避免肿瘤进一步发展和 转移。
化疗药物应用及方案优化
化疗目的
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 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 患者生存率。
化疗药物选择
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 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如甲 氨蝶呤、顺铂等。
化疗方案优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物 敏感性,制定个性化的化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 减少副作用。
02
骨肉瘤的病理生理
病理分型及特点
成骨细胞型骨肉瘤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 瘤
纤维母细胞型骨肉 瘤
混合型骨肉瘤
小细胞型骨肉瘤
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 织或骨质,以瘤骨形成 为主。
以瘤软骨形成为主,较 少。
瘤细胞呈梭形,交织排 列,似纤维瘤结构,细 胞间常有胶原纤维,肿 瘤内可见少许不规则的 骨样组织,是由瘤细胞 形成的。
软组织肿块
部分病例肿瘤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瘤内不规则钙化和骨化。
CT及MRI表现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在软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并可发现跳跃病灶。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血供 情况,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优点,可以显示肿瘤在骨髓腔内的浸润范围、与周围软组织的关 系以及有无跳跃病灶等。在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强化程度及范围。

骨肉瘤

骨肉瘤

骨肉瘤概述骨肉瘤是发生于小儿(主要是10岁左右的儿童)的上肢及下肢骨骼的恶性肿瘤。

说起来,该肿瘤有容易发生于骨成长明显的男子的倾向。

自觉症状在移动身体的时候,病人会诉说患部疼痛。

最初有轻微的疼痛,但经过2~3个月之后,疼痛变得强烈,并伴有肿瘤部位肿胀、热感等。

在下肢,有时也引起步行障碍及骨折检查与诊断通过X线拍片发现特征性的体征(骨及骨膜等的异常),要马上进行骨的组织检查(活检),作出病理学上的诊断。

另外,根据胸部X线拍片以及CT扫描,也能检测有无肺部转移。

预防与治疗由于骨肉瘤有在比较早期就容易远距离转移(特别是转移到肺脏)的特征,因此,治疗上只靠外科手术切除是不够的。

在手术的前后,临床上采用了大量给予氨甲蝶呤以及顺铂、阿霉素等化学疗法。

手术治疗迄今为止,主要采用了切除有肿瘤的上、下患肢切除术。

然而,在病灶比较小的病例,切除病灶后,通过装填人工关节、骨移植以保存患肢也成为可能。

预后进行多药联用的化学疗法后,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救治率已达到50%~70%。

然而,由于抗癌药的效果很差,肿瘤转移到肺和脑之后,死亡也不断发生。

所以进一步采用强力的自身骨移植也正在积极地进行横纹肌肉瘤概述横纹肌肉瘤是本来应该成为肌肉的细胞(横纹肌母细胞)癌变后的疾病。

因这种细胞分布在全身,所以身体的任何地方都可发病除躯干、四肢之外,还多发生于眼窝、中耳、鼻咽部、下鄂、颊部等头颈部,以及膀胱、阴道、子宫等泌尿、生殖器。

推测日本每年约有70人发病。

从乳幼儿到年长儿广泛分布,尤其多见于1~5岁的儿童。

自觉症状在肿瘤部位可触摸到比较有弹性且不伴有疼痛的坚硬包块。

另外,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伴发各种不同的症状。

如发生在眼窝,则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眼皮垂下来);发生在中耳,出现顽固性的耳漏(化脓性中耳炎)、耳鸣;发生在鼻咽部,则有鼾鸣、流鼻涕;发生在膀胱,出现尿频、血尿、排尿困难等;在阴道,子宫发病,则表现为带下(黄白带下),生殖器出血等。

骨骼肿瘤恶性

骨骼肿瘤恶性

一、骨肉瘤
【X线表现】
(七)软骨破坏
侵犯骺板,则干骺端临时钙 化带变淡、中断、消失。
侵犯关节软骨,则骨性关节 面破坏,关节腔内软组织肿块。
根据密度的改变骨肉瘤可分
为溶骨型、成骨型和 型。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28
第二篇 骨关节
骨肉瘤 左胫骨上端 一个月后 病正情位加片重
成骨型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16
第二篇 骨关节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骨肉瘤 右肱骨上端
正位片 边缘模糊的 弥漫性肿胀
含有高密度 的瘤骨
17
第二篇 骨关节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骨肉瘤 左肱骨上端
CT片 边界清楚的 软组织肿块 结构模糊的 弥漫性肿胀
18
第二篇 骨关节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骨肉瘤 左股骨中端
晚期,破坏灶互相融合,则 形成大片骨质缺损。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12
第二篇 骨关节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骨肉瘤 左肱骨上端 正位片
大片状 骨质破坏
13
第二篇 骨关节
一、骨肉瘤
【X线表现】
(四)骨膜增生
恶性程度越高,或者距肿瘤越 近,骨膜反应也越明显。
当增生的骨膜被肿瘤破坏,在
骨膜中断的边缘部分形成一三角形 影,称为袖口征,亦称柯德曼氏三 角,是本Co病d常m见an的'sXtr线ia征ng象le 。
MR 边界清楚的 软组织肿块 结构模糊的 弥漫性肿胀
19
第二篇 骨关节
一、骨肉瘤
【X线表现】
(六)瘤软骨钙化
部分骨肉瘤内有瘤软骨形成。 瘤软骨钙化越多,密度越高, 边缘越清晰,恶性度越低 ;

骨肉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骨肉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骨肉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郭中华1ꎬ董爽2ꎬ欧武陵2(1.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骨外科ꎬ武汉㊀430040ꎻ2.湖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ꎬ武汉㊀430079)摘㊀要㊀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ꎬ手术是早期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ꎬ伴随新辅助化疗的应用ꎬ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ꎮ但是晚期转移性骨肉瘤ꎬ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ꎬ治疗效果不理想ꎬ所以仍需发展新的骨肉瘤系统治疗方法ꎮ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ꎬ各种免疫疗法已被用于骨肉瘤患者ꎬ一些患者对治疗产生反应ꎬ总体疗效甚微ꎮ近年来ꎬ免疫治疗进展迅速ꎬ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ꎮ尽管目前关于骨肉瘤免疫治疗的报道有限ꎬ但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治疗骨肉瘤的一种有前途的选择ꎮ该文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㊁T细胞工程探讨了免疫疗法在骨肉瘤中的应用ꎬ并对其在骨肉瘤中的治疗潜力进行了讨论ꎮ关键词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ꎻ骨肉瘤ꎻ免疫治疗ꎻT细胞工程中图分类号㊀R979.19ꎻR738.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4-0781(2020)08-1089-04DOI㊀10.3870/j.issn.1004 ̄0781.2020.08.012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ProgressofImmunotherapyonOsteosarcomaGUOZhonghua1ꎬDONGShuang2ꎬOUWuling2(1.DepartmentofBoneSurgeryꎬthePeople'sHospitalofDongxihuDistrictꎬWuhanCityꎬWuhan430040ꎬChinaꎻ2.DepartmentofOncologyꎬHubeiCancerHospitalꎬWuhan430079ꎬChina)ABSTRACT㊀Osteosarcoma(OS)isthemostcommonprimarymalignantbonetumor.SurgeryistheprimarytherapeuticapproachinthetreatmentofearlyOS.Withthebenefitsofneoadjuvantchemotherapyꎬtheoutcomesfortheosteosarcomatreatmentshaveimprovedsignificantly.Howeverꎬthetreatmentandprognosisofmetastaticorunresectableosteosarcomaswerestillunsatisfactory.Thusꎬthedevelopmentofnovelsystemictherapiesforosteosarcomatoimprovetheprognosiswasneeded.Sincethe1980sꎬvariousimmunotherapieshavebeenutilizedinpatientswithosteosarcomaandfavorableresponseforsomepatientswasobservedafterthetreatment.Howeverꎬtheoverallresponseratewaslow.Immunotherapyhasdevelopedrapidlyinrecentyearsꎬandimmunotherapyincluding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andengineeredTcellshasbeenutilizedinpatientswithmanymalignancies.Althoughtherewerelimitedreportsofimmunotherapiesforosteosarcomaꎬimmunotherapywasstillthoughttobeapromisingtreatmentoptionforosteosarcoma.Inthisreviewꎬanoverviewofvariousimmunotherapiesforosteosarcomaisprovidedandtheirpotentialsarediscussed.KEYWORDS㊀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ꎻOsteosarcomaꎻImmunotherapyꎻEngineeredTcells㊀㊀骨肉瘤(osteosarcomaꎬOS)是成人和儿童最常见的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类型ꎮOS主要发生于10~30岁ꎬ男性多于女性ꎬ20岁以下发生率约百万分之8.8ꎬOS具有双峰年龄分布特征ꎮ在大多数患者中ꎬOS的病因学仍然不清ꎬ少数OS由辐射暴露引起ꎮ暴露于烷化剂也可能促使OS的发生[1]ꎮOS大致分为三种组织学亚型:髓内㊁表面和骨骼外ꎮ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干骺端区域ꎮ几个研究小组通过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㊁基因表达的转录组评估以及表观遗传修饰来分析OS样本ꎬ发现了惊人的基因收稿日期㊀2019-02-06㊀修回日期㊀2019-06-12作者简介㊀郭中华(1974-)ꎬ男ꎬ湖北武汉人ꎬ副主任医师ꎬ学士ꎬ研究方向:脊柱退行性变相关研究ꎮORCID:0000 ̄0003 ̄1043 ̄3558ꎮ电话:027-83299318ꎬE ̄mail:38838589@qq.comꎮ通信作者㊀欧武陵(1974-)ꎬ男ꎬ湖北天门人ꎬ副主任医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肿瘤内科临床ꎮ电话:027-87670321ꎬE ̄mail:wulino@163.comꎮ组复杂性及明显的患者间异质性ꎮ手术是早期OS的主要治疗方式ꎬ但是手术或放射治疗(放疗)后ꎬ80%~90%患者会发生复发ꎬ2年总体生存率为15%~20%[2]ꎮ伴随新辅助化疗的应用ꎬ总体生存率有所提高ꎮ但是对于晚期转移性OSꎬ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ꎮ一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ꎬ如索拉非尼㊁依维莫司㊁RANKL抑制剂㊁帕唑帕尼等在小样本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ꎬ需要进一步证实[3 ̄4]ꎮ近年来ꎬ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ꎬ在OS的前期研究中同样显示了一定的疗效ꎮ笔者将从免疫治疗的方面探讨OS的免疫学特点㊁治疗现状和治疗潜力ꎮ1㊀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免疫治疗进展㊀OS被认为是一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ꎬ有两个重要特点ꎮ第一ꎬOS可能来源于成骨细胞ꎬ骨生物学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ꎮ第二ꎬ癌细胞拥有所谓的肿瘤新抗原ꎬ而肿瘤细胞突变负荷与肿瘤新抗原表达之间存在联系ꎬ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5]ꎮ因此ꎬ理论上讲ꎬOS患者有可能是免疫治疗的优势群体ꎮ1.1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㊀肿瘤细胞逃避免疫反应的主要机制是抑制性受体ꎬ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 ̄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的上调ꎬ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免疫检查点CTLA ̄4和PD ̄1的药理学阻断ꎬ重建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ꎮ事实上ꎬ抗PD ̄1单克隆抗体pembrozlizumab和nivolumab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㊁肺癌㊁乳腺癌㊁膀胱癌和肾癌等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已经发现了黑色素瘤㊁肺癌㊁膀胱癌和结肠癌症中有非常多的非同义突变ꎬ与疗效更好相关ꎮ与其他儿童期恶性肿瘤比较ꎬOS具有很高的突变数(即1.2/106)ꎬ而且ꎬ在小鼠转移性OS模型中ꎬPD ̄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 ̄L1)相互作用的阻断在体外和体内显著改善了OS反应性细胞毒T细胞的功能ꎬ并导致肿瘤负荷降低和动物存活增加[6]ꎮ有研究报道OS患者中发现高表达的PD ̄L1ꎬ并且PD ̄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7]ꎮ因此ꎬ免疫检查点可能是治疗OS的理想靶点ꎬ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将可能确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有效性ꎮ采用小鼠研究OS中检查点抑制剂的活性[8]ꎮDHUPKAR等[9]报道了抗PD ̄1治疗将M2巨噬细胞(免疫抑制和肿瘤促进)导向M1(抗肿瘤)导致OS小鼠模型肺转移的消退ꎮ有研究者在OS小鼠模型中研究了nivolumab的有效性ꎬ并报告nivolumab治疗的小鼠转移性肺部病变明显减少ꎬ尽管nivolumab对原发肿瘤体积和生长没有影响[10]ꎮHINGORANI等[11]报道ꎬ儿童肉瘤患者T细胞中CTLA ̄4表达增加ꎬ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增多ꎮ研究显示OS患者外周CD+4和CD+8T细胞中存在高水平的PD ̄1表达ꎬ转移患者CD+4T细胞中的PD ̄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12]ꎮLUSSIER等[8]报道ꎬT细胞注入抗PD ̄L1抗体的肿瘤可上调CTLA ̄4等抑制受体ꎮ此外ꎬ在鼠OS模型中ꎬ抗CTLA ̄4和抗PD ̄L1抗体的联合治疗提高了OS小鼠模型的整体存活率ꎬ而单独使用抗CTLA ̄4抗体治疗后未观察到疗效[8]ꎮ在一项Ⅰ期研究(NCT01445379)中ꎬ包括小儿难治性/复发性OS患者ꎬ通过ipilimumab治疗ꎬ活化和循环T细胞数量增加ꎬ而不是Tregꎬ表明耐受性被打破[13]ꎮ另有研究再次提示免疫检查点对OS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ꎮ抗PD ̄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的多中心Ⅱ期试验表明ꎬ40例骨和软组织肉瘤患者中7例(18%)达到客观缓解[14]ꎻ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11%患者中ꎮTE研究包括22例OS患者ꎬ其中1例患者(5%)有部分缓解ꎬ6例(27%)疾病稳定ꎬ15例(68%)出现疾病进展ꎮ另外ꎬOS患者中ꎬPD ̄1和PD ̄L1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12]ꎮ在研究中ꎬPD ̄L1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89个月ꎬ而PD ̄L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8个月ꎮ1.2㊀T细胞工程㊀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使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ꎬTCR)或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receptorꎬCAR)的基因转化成为传统的T细胞ꎮ将编码TCRα和β链的基因导入T细胞以产生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antigenꎬTAA)特异性TCRT细胞[15]ꎮ能够识别包括gMART ̄1ꎬgp100ꎬMAGE ̄A3和NY ̄ESO ̄1在内多种抗原的HLAA2限制性TCR已经被克隆[16 ̄19]ꎮTCR细胞治疗在黑色素瘤和滑膜肉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结果[20 ̄21]ꎮ18例(61%)NY ̄ESO ̄1阳性滑膜肉瘤患者中ꎬ有11例接受NY ̄ESO ̄1反应性TCR转导的自体T细胞治疗ꎬ显示出一定疗效ꎬ5年生存率为14%ꎮCAR ̄T疗法是一种利用T淋巴细胞与嵌合抗原受体结合的过继免疫疗法ꎮCAR ̄T细胞能够以一种与MHC无关的方式识别肿瘤抗原ꎮ嵌合抗原受体由细胞外抗原识别域(单链可变片段)和细胞内信号域组成ꎮCAR ̄T细胞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患者ꎬ这种免疫治疗方法在肉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ꎮ一项1/2期临床研究ꎬ使用Her ̄2特异性CAR ̄T治疗复发/难治性肉瘤ꎬ结果显示17例患者中有4例在12周至14个月内病情稳定ꎬ没有严重毒性[22]ꎮ另一方面ꎬCAR ̄T细胞治疗也有特异性不良反应ꎬ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 靶向/脱靶 毒性ꎬ其中一些不良反应危及生命ꎮ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由激活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清除的强烈反应引起的[23]ꎮ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过高ꎬ包括C反应蛋白㊁白细胞介素(IL) ̄6和IFN ̄γꎬ高水平会引起包括低血压㊁发热和神经系统变化在内的临床综合征ꎮ靶向/脱靶毒性是由于在正常细胞表面识别出肿瘤相关抗原而引起的ꎬ淋巴细胞随后攻击ꎬ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ꎮ即使靶抗原的表达水平较低ꎬCAR ̄T细胞也能用靶抗原杀死正常细胞ꎮ因此ꎬCAR ̄T细胞疗法可以应用于具有特异性抗原表达的癌症ꎮ尽管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具有高特异性的TAAsꎬ但采用TCR或CAR靶向TAAs的过继细胞治疗是治疗OS一种新的有前景的治疗方法ꎮ但是ꎬ仍需要进一步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ꎮ此外ꎬ在OS和Ewing肉瘤的I/II期临床试验中ꎬ也正在评估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ꎬNK)细胞的作用[24 ̄25]ꎮ这些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局部免疫耐受性ꎬ并重新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ꎮ目前一项在20例肉瘤患者中进行激活的单倍体相合的NK细胞的初步研究正在进行中(NCT02409576)ꎮ1.3㊀其他免疫治疗㊀免疫治疗在OS中的早期应用ꎬ包括免疫调节剂㊁巨噬细胞活化剂㊁树突状细胞等ꎬ疗效甚微ꎮ伴随免疫治疗的发展ꎬ细胞因子㊁肽疫苗也随之应用于OSꎬ其中一些治疗显示出一定的治疗前景ꎮ有研究显示IFN ̄α在体外和小鼠模型中抑制高级别OS细胞生长ꎮ然而ꎬ在EURAMOS组的前瞻性随机试验(即EURAMOS ̄1ꎬNCT00134030)中ꎬ聚乙二醇IFN ̄α ̄2b加入MAP标准治疗不能改善肿瘤新辅助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即切除标本中<10%的肿瘤)意向治疗分析的结果ꎬ原因很可能是一些患者由于副作用而降低剂量或依从性差而提早停止治疗[26]ꎮ1型干扰素或低毒性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的研究正在进行中ꎬ以充分确立1型干扰素在高级别OS治疗中的潜在作用ꎮ巨噬细胞有助于控制OS的生长ꎬ已经开发了几种治疗策略ꎮ其中具有 争论性 的药物是Mifamurtide(L ̄MTP ̄PE)ꎬ一种细菌壁成分的合成类似物ꎬ能够激活巨噬细胞ꎬ使化疗的总生存期提高约10%[27]ꎮ一项北美随机Ⅲ期对照研究(INT ̄0133)旨在探讨在OS标准治疗(多柔比星㊁顺铂和大剂量MTX)的基础上加异环磷酰胺和胞壁酰三肽磷脂酰乙醇胺(MTP ̄PE)能否改善无病生存时间[27]ꎮ但INT ̄0133试验的结果表明ꎬ异环磷酰胺或MTP ̄PE治疗均不具有统计学生存优势ꎮ所以美国FDA未批准这种药物ꎮ然而ꎬMTP ̄PE获得EMA在欧盟上市的授权ꎬ用于2~30岁的新诊断的非转移性OS患者ꎮ需要进一步的国际前瞻性试验以更好地确定MTP ̄PE对OS的疗效ꎬ正在进行II/Ⅲ期临床试验(NCT01459484)ꎮ该试验将招募200多例患者ꎬ给予Mifamurtide2mg (m2)-1ꎬ第1个3个月ꎬ每周2次ꎻ接下来6个月每周1次ꎬ总共治疗44周ꎬ作为术后方案与化疗联合使用ꎮ根据P ̄糖蛋白的表达水平ꎬ患者将被确定为好的或坏的反应者ꎬ估计的初级完成日期是2020年初ꎮ2㊀讨论㊀根据近年来对肿瘤微环境㊁肿瘤侵袭转移机制㊁抗肿瘤免疫系统和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的研究ꎬ一些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显著改善ꎮ因此ꎬ对于OS患者ꎬ免疫治疗是一种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ꎮOS治疗缺乏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这类癌症的罕见性㊁异质性和缺乏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ꎮ为了成功地进行OS免疫治疗ꎬ必须阐明免疫监测的条件ꎬ发现OS的肿瘤特异性抗原ꎬ并进行多中心协作研究ꎮ癌症精准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预后因素和治疗靶点ꎮ未来需要研究OS的遗传改变ꎬ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阵列数据可能提供关于肿瘤预后和转移潜能的信息ꎬ以及可能用于治疗的靶点ꎮ对于组织学反应差的患者ꎬ强化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ꎬ而且判断预后的因素有限ꎬ所以需要努力开发预测性生物学因素ꎮ参考文献[1]㊀MIRABELLOLꎬTROISIRJꎬSAVAGESA.Osteosarcomaincidenceandsurvivalratesfrom1973to2004:datafromthesurveillanceꎬepidemiologyꎬandendresultsprogram[J].Cancerꎬ2009ꎬ115(7):1531-1543.[2]㊀KEMPF ̄BIELACKBꎬBIELACKSSꎬJVRGENSHꎬetal.Osteosarcomarelapseaftercombinedmodalitytherapy:ananalysisofunselectedpatientsintheCooperativeOsteosarcomaStudyGroup(COSS)[J].JClinOncolꎬ2005ꎬ23(3):559-568.[3]㊀GRIGNANIGꎬPALMERINIEꎬFERRARESIVꎬetal.Sorafenibandeverolimusforpatientswithunresectablehigh ̄gradeosteosarcomaprogressingafterstandardtreatment:anon ̄randomisedphase2clinicaltrial[J].LancetOncolꎬ2015ꎬ16(1):98-107.[4]㊀CATHOMASRꎬROTHERMUNDTCꎬBODEBꎬetal.RANKligandblockadewithdenosumabinombinationwithsorafenibinchemorefractoryosteosarcoma:apossiblestepforward[J].Oncologyꎬ2015ꎬ88(4):257-260. [5]㊀MORROWJJꎬKHANNAC.Osteosarcomageneticsandepigenetics:emergingbiologyandcandidatetherapies[J].CritRevOncogenꎬ2015ꎬ20(3/4):173.[6]㊀CHAMPIATSꎬFERTECꎬLEBELBINAYSꎬetal.Exomicsandimmunogenics:Bridgingmutationalloadandimmunecheckpointsefficacy[J].Oncoimmunologyꎬ2014ꎬ3(1):e27817.[7]㊀SHENJKꎬCOTEGMꎬCHPYEꎬetal.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expressioninosteosarcoma[J].CancerImmunolResꎬ2014ꎬ2(7):690-698.[8]㊀LUSSIERDMꎬJOHNSONJLꎬHINGORANIPꎬetal.Combinationimmunotherapywithα ̄CTLA ̄4andα ̄PD ̄L1antibodyblockadepreventsimmuneescapeandleadstocompletecontrolofmetastaticosteosarcoma[J].JImmunTherCancerꎬ2015ꎬ3(1):21.[9]㊀DHUPKARPꎬGORDONNꎬSTEWARTJꎬetal.Anti ̄PD ̄1therapyredirectsmacrophagesfromanM2toanM1phenotypeinducingregressionofOSlungmetastases[J].NewEngJMedꎬ2018ꎬ7(6):2654-2664.[10]㊀ZHENGBꎬRENTꎬHUANGYꎬetal.PD ̄1axisexpressioninmusculoskeletaltumorsandantitumoreffectofnivolumabinosteosarcomamodelofhumanizedmouse[J].JHematOncolꎬ2018ꎬ11(1):16.[11]㊀HINGORANIPꎬMAASMLꎬGUSTAFSONMPꎬetal.IncreasedCTLA ̄4+TcellsandanincreasedratioofmonocyteswithlossofclassII(CD+14HLA ̄DRlo/neg)foundinaggressivepediatricsarcomapatients[J].JImmunoTherCancerꎬ2015ꎬ3(1):35.[12]㊀ZHENGWꎬXIAOHꎬLIUHꎬetal.Expressionofprogra ̄mmeddeath1iscorrelatedwithprogressionofosteosarcoma[J].ApmisActaPatholMicrobEtImmunScandꎬ2015ꎬ123(2):102-107.[13]㊀BUDDINGHEPꎬANNINGAJKꎬVERSTEEGHMIMꎬetal.Prognosticfactorsinpulmonarymetastasizedhigh ̄gradeosteosarcoma[J].PediatrBloodCancerꎬ2010ꎬ54(2):216-221.[14]㊀TAWBIHAꎬBURGESSMꎬBBOLEJACKVꎬetal.Pembro ̄lizumabinadvancedsoft ̄tissuesarcomaandbonesarcoma(SARC028):amulticentreꎬtwo ̄cohortꎬsingle ̄armꎬopen ̄labelꎬphase2trial[J].LancetOncolꎬ2017ꎬ18(11):1493-1501.[15]㊀SCHUMACHERPꎬTONNM.T ̄cell ̄receptorgenetherapy[J].NatRevImmunꎬ2002ꎬ2(7):512-519.[16]㊀HUGHESMSꎬYUYLꎬDUDLEYMEꎬetal.TransferofaTCRgenederivedfromapatientwithamarkedantitumorresponseconveyshighlyactiveT ̄celleffectorfunctions[J].HumanGeneTherapyꎬ2005ꎬ16(4):457-472.[17]㊀MORGANRAꎬDUDLEYMEꎬYUYYLꎬetal.HighefficiencyTCRgenetransferintoprimaryhumanlymphocytesaffordsavidrecognitionofmelanomatumorantigenglycoprotein100anddoesnotaltertherecognitionofautologousmelanomaantigens[J].JImmunꎬ2003ꎬ171(6):3287-3295.[18]㊀CHINNASAMYNꎬWARGOJAꎬYUZꎬetal.ATCRtargetingtheHLA ̄A∗0201 ̄restrictedepitopeofMAGE ̄A3recognizesmultipleepitopesoftheMAGE ̄Aantigensuperfamilyinseveraltypesofcancer[J].JImmunꎬ2011ꎬ186(2):685-696.[19]㊀ZHAOYꎬZHENGZꎬROBBINSPFꎬetal.PrimaryhumanlymphocytestransducedwithNY ̄ESO ̄1antigen ̄specificTCRgenesrecognizeandkilldiversehumantumorcelllines[J].JImmunꎬ2005ꎬ174(7):4415-4423.[20]㊀ROBBINSPFꎬKASSIMSHꎬTRANTLꎬetal.ApilottrialusinglymphocytesgeneticallyengineeredwithanNY ̄ESO ̄1 ̄reactiveT ̄cellreceptor:long ̄termfollow ̄upandcorrelateswithresponse[J].ClinCancerResꎬ2015ꎬ21(5):1019-1027.[21]㊀ROBBINSPFꎬMORGANRAꎬFELDMANSAꎬetal.TumorregressioninpatientswithmetastaticsynovialcellsarcomaandmelanomausinggeneticallyengineeredlymphocytesreactivewithNY ̄ESO ̄1[J].JClinOncolꎬ2011ꎬ29(7):917-924.[22]㊀AHMEDNꎬBRAWLEYVSꎬHEGDEMꎬetal.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 ̄specificchimericantigenreceptor ̄modifiedTcellsfortheimmunotherapyofHER2 ̄positivesarcoma[J].JClinOncolOfficialꎬ2015ꎬ33(15):1688-1696.[23]㊀MAGAGEEMSꎬSNOOLAE.Challengesto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 ̄Tcelltherapyforcancer[J].DiscovMedꎬ2014ꎬ18(100):265.[24]㊀FERNANDEZLꎬVALENTINJꎬZALACAINMꎬetal.ActivatedandexpandednaturalkillercellstargetosteosarcomatumorinitiatingcellsinanNKG2D ̄NKG2DLdependentmanner[J].CancerLettersꎬ2015ꎬ368(1):S0304383515005108.[25]㊀KRISHNADASDKꎬSHAPIROTꎬLUCASK.Completeremissionfollowingdecitabine/dendriticcellvaccineforrelapsedneuroblastoma[J].Pediatricsꎬ2013ꎬ131(1):336-341.[26]㊀BIELACKSSꎬSMELANGDSꎬWHELANJSꎬetal.Methotrexateꎬdoxorubicinꎬandcisplatin(MAP)plusmaintenancepegylatedinterferonalfa ̄2bversusMAPaloneinpatientswithresectablehigh ̄gradeosteosarcomaandgoodhistologicresponsetopreoperativeMAP:firstresultsoftheEURAMOS ̄1goodrespons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ClinOncolꎬ2015ꎬ33(20):2279-2287. [27]㊀MEYERSPAꎬSCHWARTZCLꎬKRAILOMDꎬetal.Osteosarcoma:theadditionofmuramyltripeptidetochemotherapyimprovesoverallsurvival ̄areportfromtheChildren sOncologyGroup[J].JClinOncolꎬ2008ꎬ26(4):633-638.。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骨肉瘤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具有高度恶性转移和复发风险的骨骼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这些方法的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和转移,并且常常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生理副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现代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

一、中医药治疗原理中医药认为,骨肉瘤是由肝火、湿热、血瘀和肺胃蕴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治疗骨肉瘤的中药,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平衡等作用,达到消肿止痛、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等效果。

二、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益气扶正药物:人参、黄芪、参、当归、白术、炮姜、枸杞子等。

作用:益气扶正,改善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化疗的耐受性和抵抗力。

2、清热解毒药物: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蜜炙地黄等。

作用:清热解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减轻肿瘤对机体的伤害。

3、活血化瘀药物:三七、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等。

作用: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肿瘤组织的吸收和排出。

4、固肾壮骨药物:淫羊藿、巴戟天、海马、龟板、桑葚、枸杞子等。

作用:固肾壮骨,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转移。

5、调理脾胃药物:山楂、陈皮、白术、茯苓、甘草等。

作用: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预防并发症。

三、中草药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1、银杏叶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银杏叶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这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2、黑种草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黑种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实验研究表明,黑种草提取物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减轻其对机体的伤害。

这可能与黑种草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萜类等成分有关。

3、初榆皮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榆皮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可用于治疗风湿病、肿瘤等疾病。

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

概述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成骨肉瘤,由肉瘤性成骨细胞及其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新生骨构成,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

易发生肺转移。

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的干骺端。

预后不良。

病理改变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

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

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生长迅速而血不足,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

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

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

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

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

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

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

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

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

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

骨肉瘤知识点总结

骨肉瘤知识点总结

骨肉瘤知识点总结病因骨肉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有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暴露在放射线或某些化学物质中可能会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

症状骨肉瘤的症状可能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表现为:疼痛:骨肉瘤通常会引起相当剧烈的骨痛,尤其是在夜间或活动时加剧。

肿胀:患部可能会出现肿胀或肿块,这可能是肿瘤组织的增生所致。

骨折:骨肉瘤可能会使受影响的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疲劳: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感到疲乏和虚弱。

其他症状:包括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

诊断骨肉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X光检查:可以显示骨肉瘤的部位和大小。

MRI或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骨髓穿刺: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活检:通过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治疗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外科医生、放射治疗师、化疗师等。

治疗的方式通常包括:手术: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有时还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或假体植入。

放射治疗:用于减少或杀死肿瘤组织,尤其是在手术后或手术前。

化疗:通过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通常与手术和放疗联合应用。

靶向治疗:一些新的药物可以针对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帮助减慢肿瘤生长。

预后骨肉瘤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它的预后相对较差。

但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患者仍有望长期存活。

预防目前尚无特定的方法可以预防骨肉瘤的发生,但定期体检和避免暴露在放射线或有害化学物质中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总结骨肉瘤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通常在骨骼或软组织中发生。

它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骨折,诊断通常需要进行X光、MRI、骨髓穿刺和活检等检查。

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患者仍有希望长期存活。

目前尚无特定的预防方法,但定期体检和避免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份医生专为骨肉瘤患者写的诊断治疗生存指南和注意点作者:沈宇辉,鲍其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骨肉瘤,是恶性的,最常见发生在青少年。

一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需要救治。

作为医生,我知道骨肉瘤患者或家属希望深入了解关于骨肉瘤的诊断、正确治疗、密切观察疾病发展、出现哪些现象需要如何正确处理或求助、不同的类型的骨肉瘤的生存率、骨肉路有哪些治疗方法、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后如何做可以获得最佳救治、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

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骨肉瘤患者和家属带来一些帮助,减少恐惧和无助感。

1、骨肉瘤分为哪些不同病理类型?哪些预后好?哪些预后不好?治疗有区别吗?骨肉瘤病理学类型分为普通型骨肉瘤(具体再分为三种亚型:成骨性、成软骨性、成纤维性骨肉瘤)、高级别的变异性骨肉瘤(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分化良好的髓内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高级别骨表面骨肉瘤、继发性骨肉瘤。

这些不同的病理亚型骨肉瘤预后完全不同,有些必须进行化疗,有些化疗方案不同,有些不需要化疗。

普通型骨肉瘤(成骨性骨肉瘤、成软骨性骨肉瘤、成纤维性骨肉瘤)5年生存率65%-70%,必须化疗。

高级别的变异性骨肉瘤(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预后总体较差,主要原因是除了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对传统骨肉瘤化疗方案敏感以外,这些变异性骨肉瘤亚型(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对传统骨肉瘤化疗方案不敏感。

其中小细胞型骨肉瘤对传统的骨肉瘤化疗方案几乎无效,但可能采取尤文肉瘤的化疗方案更好。

分化良好的髓内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预后很好5年生存率达到95%左右,而且不用化疗,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扩大切除。

对于骨膜骨肉瘤治疗方案除了手术扩大切除以外,化疗与否存在争议。

但是从数据来看,骨膜骨肉瘤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89%左右,也是预后非常好的骨肉瘤。

但是在骨旁骨肉中只要有一丁点的去分化细胞成分,预后就不好。

继发性骨肉瘤的预后相对不好,而且一般是高龄患者多见。

5年生存率机内10-20%左右。

2、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骨肉瘤一般采取新辅助化疗,然后手术。

新辅助化疗的意思就是手术前就化疗一段时间,化疗3-4次后再手术切除肿瘤。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基础上进行保肢手术是过去30多年最大的临床治疗进展,但并不是所有的骨肉瘤患者都适合保肢手术的,也有一些骨肉瘤患者必须采取截肢治疗。

有些骨肉瘤患者不了解实际具体情况,一味要求保肢手术,也有一些医生因为临床水平不够,在可以保肢手条件下却采取了不合理的截肢手术。

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避免的。

那么哪些情况可以采取保肢,哪些情况必须采取截肢术呢?这个实际临床问题的学术表达方式就是:骨肉瘤治疗——保肢还是截肢?一般而言,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之后,肿瘤缩小,肿瘤离开主要血管神经具有一定的间隙和距离的话,一般而言0.5cm距离就差不多足够了。

血管和神经没有进入肿瘤,则保肢手术一般都是可以的。

如果肿瘤侵犯血管或神经,则一般需要截肢。

如果肿瘤非常大,而且肿瘤中央有血肿坏死很大,而且估计手术切除后,留下的软组织很受很难覆盖假体,则建议进行截肢手术。

为何这样?原因是如果骨肉瘤内部中央很大血肿,术中容易污染导致术后复发,同时往往这类骨肉瘤在分离血管和神经时候较为困难,导致手术切除不干净。

而如果软组织覆盖假体困难,则术后并发症很多,最后肢体手术也保不住,而且复发转移,问题比较大。

如果肺转移灶出现了,肺部局部可以切除或化疗药物可以控制的,则尽量保肢,原因在于截肢和保肢在这种时候对全身的治疗和预后差别不大,除非可以控制肺部转移,否则保肢和截肢也差别不大,但是有一个肢体的生活和没有肢体的生活完全不同。

如果肺部转移病灶太多,那保肢和截肢手术可能都需要等待药物治疗,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后再决定是否肢体手术。

所以骨肉瘤肺部有转移的,首先先化疗和结合靶向药物治疗,控制之后,再决定是否手术,然后再决定保肢还是截肢手术。

如果骨肉瘤发生病理性骨折后,经过化疗后成骨为主的并且骨折愈合过程中,肿瘤边界逐步清晰,则可以保肢手术,这种保肢手术的疗效和没有骨折的骨肉瘤差不多。

如果化疗后还是破骨表现为主的,骨折没有愈合,而且血肿很大,肿块不缩小或变大,建议不要保肢手术,还是截肢手术靠谱一些。

所以,骨肉瘤发生病理性骨折并不是都可以保肢手术的,也不是都要截肢的,这个与成骨和化疗的疗效效果很有关系。

此外,一个重要的保肢或截肢的因素是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问题,有些医生的手术技术非常高,一些骨肉瘤患者局部早期看似无法保肢的,在经过化疗后肿瘤边界清晰一些形成肿瘤假膜边界,这种时候就可以进行有效的保肢手术治疗。

但患者不能为了保肢而保肢,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这种错误的治疗选择会严重的后果和付出昂贵的代价。

图1 骨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理学、保肢手术及术后随访。

3、骨肉瘤化疗最经典最有效用哪些药物?化疗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骨肉瘤化疗中最经典的化疗药物是四个,目前也没有任何其他化疗药物的疗效超过这四个药物的联用的化疗方案。

这四个药物分别是:MTX,阿霉素、顺铂、IFO。

在使用MTX中需要四氢叶酸的解毒,顺铂使用中需要水化保护肾功能,阿霉素要当心心脏毒性作用。

在化疗中并发症和危及生命的情况有哪需要注意的地方?骨肉瘤患者术后,一般需要化疗,在化疗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其次是注意避免化疗的毒副作用和严密监测各类指标,患者和家属是必须知道了解的一些常规事项。

如何化疗过程中早期发现骨肉瘤术后局部复发和肺部转移或骨转移?答案是必须严格定期检查。

首先,需要每三个月做一次肺部CT,因为影响骨肉瘤生存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肺部转移,所以必须时刻了解是否存在肺部转移。

薄层肺部CT是最佳的方法。

由于骨肉瘤90%的复发和转移发生在两年以内,所以在骨肉瘤术后两年以内严格的进行这些检查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骨转移的筛筛选性检查是骨扫描,一般而言骨扫描不需要三个月做一次,一般而言6或12个月做一次骨扫描就足够了。

肺部CT和放射剂量和骨扫描的危害性客观存在,但总体危害性不大,所以做这些检查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除了肺部CT和骨扫描检查以外,还有MRI检查很重要。

MRI对于软组织的敏感性很高,所以一般用于骨肉瘤切除部位的检查,如果有假体存在,在可以做假体周围的MRI检查,这类假体周围的MRI不同于普通MRI,由于MRI在假体金属周围会产生伪影,而采用特殊序列的假体周围MRI,则可以避免这些伪影,从而早期发现局部复发可能。

发现局部复发可以再次切除,如果极早期检查发现局部复发,完全可以切除。

对于肺部转移的骨肉瘤如何处理呢?主要是3~5个以下的寡转移灶,如果在化疗或靶向治疗下,不发展新的转移灶出来,原来的病灶无明显进展,则可以考虑胸腔镜下或开胸手术切除,胸腔镜是微创手术,如果能够胸腔镜切除肿瘤的同时利用操作孔行术中全肺手法触诊探查的话,既可以实现“无瘤”,又可以达到“微创”,术后恢复很好。

如果肺部转移灶很多,则手术治疗较差,目前从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特别是爆发性肺部转移灶和迅速长大的肺部骨肉瘤转移灶,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病灶发展。

目前我们经验这些患者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大多数还活着,有部分患者肺部转移灶变小了,数量不在增加,维持着与瘤共存的情况,患者可以生存着,但具体这些靶向药物治疗下骨肉瘤具体能够延长多久的生命,目前我们还缺乏长期随访时间和最终的结论。

此外,我们近期采用靶向+化疗强化治疗联合肺微创手术及围手术期超短程(共6~7天)停药,早期效果还不错。

甚至是对于较多较大的肺转移瘤,也可能实现“降期”的效果(即本来需要1/3或1/2肺切除的患者,通过强化治疗缩小肿瘤后变成了肺段切除和局部切除,即实现了“保肺”的效果),但还需要长期随访,但至少这存在突破的可能性,这可以挽救很多患者。

除了上述的肺部转移和骨转移或局部复发的严密检查以外,还有化疗的毒副作用的严密监测和即使处理。

主要常见的毒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前者容易产生感染或败血症,后者容易产生自发性出血。

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患者死亡可能的,所以必须密切注意。

一般而言在化疗后10天左右是毒副作用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间点必须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和肝功能和肾功能,如果发现危险值,必须马上处理。

比如白细胞低到危险值,需要立即注射升白细胞药物,肝功能异常需要使用保肝药物,肾功能异常则要注意化疗中水化治疗和用药注意进一步肾功能损害表现。

4、骨肉瘤肺转移如何正确治疗?有哪些最新进展?骨肉瘤发生肺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对骨肉瘤肺转移后治疗选择非常关键和重要。

目前常规对于骨肉瘤肺转移患者,采取再次增加化疗,化疗中有采取原来一线化疗药物再次使用方案的,也有二线化疗药物使用方案的,从临床预后来看,效果很一般,并不是很满意。

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5年生存率大致在20%-30%左右,最近一些年靶向治疗的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了骨肉瘤肺转移的生存率。

从我们临床经验来看,对于骨肉瘤肺部发生转移的患者,采用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此外靶向药物帕唑帕尼也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不是每个骨肉瘤患者都对帕唑帕尼敏感。

阿帕替尼疗效相对较好,阿帕替尼2片,每片250mg,每天使用,效果还不错。

主要的副作用包括气胸、胃肠道反应,皮肤血管炎等,患者的总体耐受较好。

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或帕唑帕尼,总体疗效比传统的再次补充化疗效果更好。

肺部CT发现很多患者的肺部转移灶出现完全消失或坏死囊性变化,对于较小的肺部转移灶,存在完全消失的病例。

这说明阿帕替尼对于骨肉瘤肺转移的效果确实。

但长期随访的结果尚缺乏,需要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

但我们认为,靶向药物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疗效是惊人的,是当前的临床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但是靶向药物作用有存在时间性,所以靶向药物控制肺部转移和肢体骨肉瘤的同时结合手术治疗,可能是未来重要治疗进展。

我们的经验表明这种治疗策略将有可能改变骨肉瘤的治疗指南和策略。

其他靶向药,比如安罗替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等等各有各的特点,从覆盖的靶点角度看,靶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针对越好。

这方面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们也在进行积极的进行相关研究。

最后还要谈一下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靶向药物治疗”的误区。

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误区主要有2个:一种是“靶向药是晚期没药可治才能吃,吃了就一直吃到人临终”;另一种是“靶向药副作用大好多人吃了烂手烂脚”。

前者存在一定的偏激性,因为往往一、二线化疗耐药者继续一味的更换化疗方案往往收效甚微,靶向药如果应用于超晚期的患者,只能带来4-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意义有限;相反如果在早期相对使用靶向药物能够使得肿瘤降期,实现转移灶完全切除,则可能带来长远生存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